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中生界断裂体系特征及成因机制
1
作者 汤济广 李静 +3 位作者 周旭 高永亮 姚嘉玮 李博文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为揭示轮南地区中生界断裂体系特征及其发育机理,通过断裂构造解析法,对轮南地区中生界断裂体系类型、几何学特征及其成因演化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轮南地区中生界断裂体系以张性断裂和张扭性断裂为主;张性断裂体系主要分布在轮西平... 为揭示轮南地区中生界断裂体系特征及其发育机理,通过断裂构造解析法,对轮南地区中生界断裂体系类型、几何学特征及其成因演化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轮南地区中生界断裂体系以张性断裂和张扭性断裂为主;张性断裂体系主要分布在轮西平台区、轮南断垒带及桑塔木断垒带上,断裂规模大,地震剖面上发育“八”字形的断裂组合形式和地堑、地垒构造样式,平面呈NE向和EW向条带状展布;张扭性断裂体系分布全区,断裂规模较小,地震剖面上呈负花状、地堑及阶梯式构造样式,平面呈NE和近SN向雁行式展布;受加里东中期走滑断裂的控制,中生界张扭性断裂发育;受海西期逆冲断裂背斜拱张作用的控制,中生界张性断裂发育;该区断裂体系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依次为加里东中期走滑断裂阶段、海西期逆冲断裂阶段及印支-燕山期张性、张扭性断裂阶段。通过对轮南地区连通寒武系底面至三叠系底面的通源断裂精细刻画,揭示出(2)号张性断裂带、(8)号和(9)号张扭性断裂带为三大通源断裂发育带,上述3个断裂带中部分断裂由寒武系底面向上一直断到三叠系底面之上,对古生界油气向中生界垂向输导具有建设性作用,为该区中生界油气的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轮南地区 中生代 断裂体系 成因机制
下载PDF
渝东武隆向斜构造特征及页岩气保存条件研究
2
作者 陈孔全 闫春明 +3 位作者 汤济广 庹秀松 张斗中 高令宇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基于高分辨率地震数据,结合野外照片、节理数据等资料,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系统解剖了武隆向斜的构造特征,恢复了其应力期次,并以武隆向斜内部胡家园断层为例探讨了SN向构造对研究区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影响。将武隆向斜划分为3个构造层... 基于高分辨率地震数据,结合野外照片、节理数据等资料,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系统解剖了武隆向斜的构造特征,恢复了其应力期次,并以武隆向斜内部胡家园断层为例探讨了SN向构造对研究区页岩气保存条件的影响。将武隆向斜划分为3个构造层:基底构造形变层控制了盖层主体形态;下构造形变层主要发育NE向逆冲断层;中构造形变层局部发育断弯褶皱形态。武隆向斜中、下两套构造形变层的主体形态受SN向的胡家园断层改造强烈,中燕山期,受NW向挤压应力作用,原始武隆向斜逐渐形成,晚燕山期受左行扭动作用的EW向挤压应力作用,形成SN向胡家园断层,将原始武隆向斜分为东、西两个区域,其中东部火炉向斜页岩气构造保存条件破坏强烈,西部武隆向斜构造改造较弱,构造封闭性强,有利于页岩气储存,是下一步勘探的主要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特征 页岩气 武隆向斜 胡家园断层 保存条件
下载PDF
构造作用对常规-非常规油气连续聚积耦合成藏控制机制——以川东南平桥地区为例
3
作者 高令宇 陈孔全 +5 位作者 陆建林 汤济广 庹秀松 张斗中 闫春明 庞一桢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5-575,共11页
为探索川东南平桥地区构造作用对常规和非常规气藏成藏过程的动态控制作用及差异,基于地震、地质和包裹体等资料,根据断层相关褶皱理论,系统剖析了该区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常规气藏和非常规气藏动态成藏过程及构造对两者影响的差异性,... 为探索川东南平桥地区构造作用对常规和非常规气藏成藏过程的动态控制作用及差异,基于地震、地质和包裹体等资料,根据断层相关褶皱理论,系统剖析了该区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常规气藏和非常规气藏动态成藏过程及构造对两者影响的差异性,建立了典型常规—非常规油气连续聚集耦合成藏模式。平桥地区位于川东南SE-NW前展式递进变形带中,受多套滑脱层和江南—雪峰造山带联合控制,发育断展构造和背冲构造。平桥背斜构造形成于燕山期。中燕山期,受江南—雪峰构造体系前展式扩展影响,研究区发生NE向强烈断褶作用。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川中隆起阻挡和青藏高原隆升使平桥背斜不断抬升;寒武系筇竹寺组和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烃源岩在早燕山期及以前主要经历了长期的埋藏生烃,中燕山期构造变形扩展至研究区,常规气藏储层(洗象池群)、盖层、油气圈闭及运移均受到影响,气藏保存条件较差。非常规气层被改造成为背斜构造,页岩气向背斜核部聚集,整体保存条件较好。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地层隆升泄压,两类气藏保存条件继续变差。因此,构造作用对常规气藏和非常规气藏成藏控制差异体现在控制方式和改造时间上:中燕山期侧向供烃是常规气藏成藏的关键;晚白垩世构造活动改造和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构造抬升影响了页岩气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作用 常规气藏 非常规气藏 差异控制 洗象池群 五峰组—龙马溪组
下载PDF
鄂西荆门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古构造应力场研究及裂缝预测
4
作者 张斗中 陈孔全 +2 位作者 汤济广 庹秀松 马帅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31,共15页
鄂西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发育,由于页岩低孔低渗的特性,构造裂缝成为了页岩气运移和聚集的主控因素。本文以鄂西荆门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为例,基于地震资料、岩石力学实验、野外实测资料,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岩石破裂准... 鄂西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储层发育,由于页岩低孔低渗的特性,构造裂缝成为了页岩气运移和聚集的主控因素。本文以鄂西荆门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为例,基于地震资料、岩石力学实验、野外实测资料,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岩石破裂准则,解析古构造应力场分布规律,预测构造裂缝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荆门地区发育的构造裂缝主要以中燕山晚期形成的NNW向和NE向共轭剪切缝为主,其次为中燕山早期形成的NNE向和NEE向共轭剪切缝。构造裂缝的分布受断层、岩石物理参数和构造应力的影响较大,Ⅲ级裂缝发育区和断层区域综合破裂系数均大于1.1,构造裂缝最为发育,页岩气保存效果最差;Ⅱ级裂缝发育区综合破裂系数在1.0~1.1之间,为页岩气保存效果较好区域;Ⅰ级裂缝发育区综合裂缝破裂系数在0.85~1.0之间,处于“破而不裂”的状态,为页岩气最优保存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门地区 龙马溪组 数值模拟 构造应力场 裂缝预测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大安地区青山口组一段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玥 汤济广 +2 位作者 胡美玲 秦德超 冯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66,共9页
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是评价页岩储层储集性能、资源丰度和“甜点”的重要因素。针对松辽盆地南部大安地区青一段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不明确的问题,利用氩离子剖光—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恒速压汞、CT扫描和核磁共振等测试方法,联合... 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是评价页岩储层储集性能、资源丰度和“甜点”的重要因素。针对松辽盆地南部大安地区青一段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不明确的问题,利用氩离子剖光—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恒速压汞、CT扫描和核磁共振等测试方法,联合表征研究区青一段页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孔喉半径分布、连通性及流体可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安地区青一段页岩储层属于黏土质页岩相及混合质页岩相,平均孔隙度为5.95%,平均渗透率为0.0416 mD,属于特低孔超低渗、超低孔超低渗致密型及超致密型储集空间。划分出8种储集空间类型,微裂缝、喉道连通了储集空间,改善了储层物性,储层可动流体百分比为27%~47%。结合储层含油性特征,预测研究区I类有利储层面积约为300 km 2,Ⅱ类有利储层面积约为650 km 2,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储层 青山口组 微观孔隙结构 储集空间 松辽盆地 大安地区
下载PDF
渝东南彭水地区页岩储层构造应力场模拟解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葛勋 汤济广 +2 位作者 赵培荣 唐永 许启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42,共16页
渝东南彭水地区自中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作用复杂,精细解析古构造应力场的方向与构造演化时序,对彭水地区地应力进行定量表征,对整个彭水地区甚至整个渝东南地区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彭水地区以及周缘野外节... 渝东南彭水地区自中新生代以来,构造变形作用复杂,精细解析古构造应力场的方向与构造演化时序,对彭水地区地应力进行定量表征,对整个彭水地区甚至整个渝东南地区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彭水地区以及周缘野外节理和断层擦痕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结合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磷灰石定年方法,重建研究区古构造应力场演化过程。同时,应用Abaqus对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两期古构造应力场的应力值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渝东南彭水地区主要经历了两期构造作用,中燕山期,受到江南隆起SE-NW的递进扩展作用;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青藏高原的隆升在研究区引起NE向的挤压。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显示,最大主应力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向斜核部、断裂带末端和断层交汇处。应力数值模拟是研究裂缝发育程度以及深层压裂效应的基础,能够有效提高钻探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构造演化时序 五峰组龙马溪组 页岩储层 彭水地区
下载PDF
页岩气富集与保存条件差异研究——以焦石坝—武隆地区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丁佳彤 陈孔全 +2 位作者 汤济广 庹秀松 张斗中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72-1480,共9页
焦石坝—武隆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缘,具有良好的页岩气藏地质基础,但勘探过程中发现川东盆缘内外页岩气产能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构造差异,以齐岳山断层为界,将研究区镜像划分为焦石坝构造带与武隆构造带。对构造区的地质资料、地震资料、... 焦石坝—武隆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缘,具有良好的页岩气藏地质基础,但勘探过程中发现川东盆缘内外页岩气产能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构造差异,以齐岳山断层为界,将研究区镜像划分为焦石坝构造带与武隆构造带。对构造区的地质资料、地震资料、钻井资料进行精细解释,探讨研究区内构造变形差异与页岩气保存条件差异,表明焦石坝构造带内主要的富气构造为正向构造——箱状背斜与弱改造型圆弧背斜,武隆构造带内发育负向构造——残留向斜。差异富集模式的建立,可用于对比不同构造形态下页岩气的保存条件差异。分析表明:在箱状背斜中页岩气赋存主控因素为断层;弱改造型圆弧背斜受断层与派生张性结构有关,而残留向斜的页岩气保存则与页理封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石坝—武隆地区 页岩气保存条件 差异富集模式 构造变形差异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沙河街组一段泥页岩微观孔隙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
8
作者 秦德超 汤济广 +2 位作者 胡美玲 张玥 冯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56,共10页
为阐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沙河街组一段湖相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深化泥页岩储集性能认识,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恒速压汞及低温氮气吸附实验等方法,对沙一段泥页岩微观孔隙结构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沙一段泥页岩储层储集空间以粒... 为阐明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沙河街组一段湖相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深化泥页岩储集性能认识,通过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恒速压汞及低温氮气吸附实验等方法,对沙一段泥页岩微观孔隙结构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沙一段泥页岩储层储集空间以粒间孔、晶间孔、粒内孔、溶蚀孔及微裂缝为主,部分储集空间被有机质充填,发育少量有机质溶孔;储层微米级孔隙以大孔隙(孔隙半径≥100μm)和微小孔隙(孔隙半径<50μm)为主,纳米级微孔隙以微孔(孔隙半径<10 nm)为主;喉道以粗喉道、细喉道和微细喉道为主,非均质性较强;受地层异常高压及脆性矿物含量的影响,泥页岩储层岩石脆性较强,裂缝较发育,物性较好,有利于后期的页岩油气开采;由于泥页岩有机质成熟度较低,部分烃类物质滞留于储层中,堵塞了部分孔隙,降低了孔喉连通性。研究成果可为南堡凹陷页岩油有利区的优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道 孔隙 泥页岩 页岩油 孔喉结构 沙一段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有效保存区综合评价 被引量:53
9
作者 汤济广 李豫 +1 位作者 汪凯明 齐泽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23,共9页
受差异构造边界的制约,四川盆地东南地区(简称川东南)中新生代发生差异构造变形,使得保存条件成为控制该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富集的主要因素。为此,从制约保存条件的直接原因——构造作用出发,对该区页岩气保存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首先以... 受差异构造边界的制约,四川盆地东南地区(简称川东南)中新生代发生差异构造变形,使得保存条件成为控制该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富集的主要因素。为此,从制约保存条件的直接原因——构造作用出发,对该区页岩气保存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首先以构造研究为先导,立足于中新生代差异构造变形方式和强度,将评价区划分为7个构造形变带,并对各构造形变带的断裂规模、断裂密度、顶底板岩性和厚度、目的层埋深、构造形态和裂缝间距指数等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揭示,确立页岩气有效保存区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建立页岩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依据该区页岩气保存条件最优评价参数标准,对7个构造形变带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的保存条件进行了宏观评价。结果表明:齐岳山断裂以西地区的保存条件整体上好于东侧;齐岳山断裂以东地区,以武隆断褶带的保存条件为最好,其次为彭水断褶带和黔江断褶带,道真叠加断褶带、务川叠加断褶带和沿河叠加断褶带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东南 页岩气 早志留世 保存条件 综合评价 差异构造变形 强度
下载PDF
古地貌与不整合动态结合预测风化壳岩溶储集层分布——以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灯影组为例 被引量:27
10
作者 汤济广 胡望水 +1 位作者 李伟 张光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4-681,共8页
基于对不整合类型、分布的研究,结合震旦系灯影组沉积末期古隆起构造形态恢复,揭示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寒武纪与震旦纪沉积间断期岩溶古地貌和岩溶水动力场的演变,以动态、有效地预测灯影组风化壳岩溶储集层。古构造恢复显示,寒... 基于对不整合类型、分布的研究,结合震旦系灯影组沉积末期古隆起构造形态恢复,揭示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寒武纪与震旦纪沉积间断期岩溶古地貌和岩溶水动力场的演变,以动态、有效地预测灯影组风化壳岩溶储集层。古构造恢复显示,寒武系与震旦系沉积间断期,威远—仁寿一线以西凸起构造持续发育,形成同向削蚀-超覆型不整合;而以东古构造高部位则由资中—营山一线以东向其西发生迁移,形成反向削蚀-超覆不整合。在此基础上,分析古地貌变化导致的古岩溶水动力场变化,明确不同岩溶地貌的溶蚀方式和岩溶强度,认为合川—大足、蓬安—广安—安岳—内江和仁寿以北一带溶蚀强度较大,发育多套溶蚀层,岩溶储集层最为发育;大足—潼南—合川一带具较强的溶蚀强度,岩溶储集层较发育;威远—乐至—西充—仪陇以西南北两端具一定的溶蚀作用,岩溶储集层较发育,而中部溶蚀强度相对较弱,岩溶储集层发育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岩溶储集层 岩溶古地貌 不整合 岩溶水动力场 灯影组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
下载PDF
平衡剖面技术在盆地构造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30
11
作者 汤济广 梅廉夫 +2 位作者 沈传波 于水明 周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22,共4页
平衡剖面技术是一种遵循几何守恒原则而建立的地质剖面正演与恢复方法,是构造演化定量分析的有效手段。介绍了平衡剖面技术的原理和平衡剖面的制作。论述了平衡剖面技术在反转构造和挤压区盐构造平衡、伸展断陷盆地亚分辨正断层预测等... 平衡剖面技术是一种遵循几何守恒原则而建立的地质剖面正演与恢复方法,是构造演化定量分析的有效手段。介绍了平衡剖面技术的原理和平衡剖面的制作。论述了平衡剖面技术在反转构造和挤压区盐构造平衡、伸展断陷盆地亚分辨正断层预测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而对不同方向的叠加构造、含斜向滑动的构造以及含不均匀剥蚀的多期构造平衡与恢复目前则难以实现。由二维剖面平衡与复原走向三维平衡与复原,同时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实现完整的三维地质可视化、平衡和恢复系统,是平衡剖面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剖面 分层复原 亚分辨断层 反转构造 三维平衡
下载PDF
六盘山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22
12
作者 汤济广 梅廉夫 +1 位作者 李祺 张静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共6页
多期次、多性质的构造演化制约着六盘山盆地的油气成藏。以构造变形解析为基础,通过盆地构造演化和叠加改造过程的重建,确立了六盘山盆地的构造叠加改造序列,其中晚燕山期至喜马拉雅期为盆地演化的关键构造变革期,发生构造正反转,且在... 多期次、多性质的构造演化制约着六盘山盆地的油气成藏。以构造变形解析为基础,通过盆地构造演化和叠加改造过程的重建,确立了六盘山盆地的构造叠加改造序列,其中晚燕山期至喜马拉雅期为盆地演化的关键构造变革期,发生构造正反转,且在喜马拉雅期盆地发生了强烈的断裂褶皱作用,推覆构造发育。根据盆地的构造演化和成烃演化,认为以石炭系、三叠-侏罗系烃源岩为油源的油气藏以次生油气藏为主,而以白垩系烃源岩为油源的油气藏则为原生油气藏,指出海原凹陷的肖家湾和凤凰山构造带、固原凹陷的寺口子构造带和三营隆起带以及盆地西南缘的月亮山推覆构造为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盆地 构造演化 叠加改造 构造反转 油气成藏
下载PDF
滇黔桂地区海相地层油气宏观保存条件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汤济广 梅廉夫 +2 位作者 沈传波 周锋 凡元芳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11,共5页
滇黔桂地区海相地层经历过多旋回构造运动的叠加,油气保存的分割性强。基于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对海相地层整体叠加改造格局的影响,针对滇黔桂地区海相地层的油气保存条件评价提出了整体构造框架区宏观保存体系评价思路,强调构造运动是... 滇黔桂地区海相地层经历过多旋回构造运动的叠加,油气保存的分割性强。基于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对海相地层整体叠加改造格局的影响,针对滇黔桂地区海相地层的油气保存条件评价提出了整体构造框架区宏观保存体系评价思路,强调构造运动是影响油气保存的根本原因。运用模糊数学的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判法,对影响油气保存的断裂作用、盖层有效性、上覆层剥蚀厚度和岩浆活动强度等直接因素进行了宏观保存条件评价。根据综合评判结果,将滇黔桂地区的海相地层划分为3类油气保存区块:十万大山断褶带和楚雄断褶带两个构造区为A类保存区块;南盘江坳陷等6个构造区为B类保存区块;宜山构造带等4个构造区为C类保存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地层 整体构造框架区 宏观保存条件 模糊数学 滇黔桂地区
下载PDF
扬子陆块差异构造变形对海相地层成烃演化的控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汤济广 梅廉夫 +1 位作者 周旭 李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6-41,116-117,共6页
扬子陆块中、新生代宏观构造演化和变形的差异制约着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差异成烃演化和成藏流体源类型。为揭示这一关系,通过对该区自印支期以来构造演化的分析和差异构造变形的解析,以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为关键构造变革期,将其分为4... 扬子陆块中、新生代宏观构造演化和变形的差异制约着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差异成烃演化和成藏流体源类型。为揭示这一关系,通过对该区自印支期以来构造演化的分析和差异构造变形的解析,以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为关键构造变革期,将其分为4类构造形变区,并相应建立了中、新生代海相烃源岩成烃演化过程。据研究结果认为:①上扬子四川盆地持续埋藏—晚期隆升的构造变形使得成烃演化具有完整的有机质"接力成气"模式,成藏流体源为干酪根裂解气、原油裂解气和沥青裂解气;②上扬子北缘和西缘差异隆升—推覆埋藏构造形变区海相烃源岩成烃演化在推覆体上、下盘发生分异,下盘成藏流体源为干酪根裂解气和原油裂解气,上盘为残留烃源;③中扬子强烈隆升—海相暴露形变区海相烃源岩自印支期末进入热裂解阶段,早燕山期末以来,烃源岩生烃停止,成藏流体源为残留气态烃源;④下扬子和中扬子强烈暴露—断陷埋藏形变区关键的成烃演化为晚燕山期以来的二次生烃,成藏流体源为二次生烃和残留烃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陆块 成烃演化 构造变形 成藏流体源 海相地层 中生代 - 新生代 烃源岩 关键构造变革期
下载PDF
前陆盆地结构单元与油气成藏响应 被引量:5
15
作者 汤济广 梅廉夫 +1 位作者 沈传波 周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2-246,共5页
在成藏研究中,前陆盆地可以划分为前陆褶皱冲断带、前渊坳陷带、斜坡带和前缘隆起带等4个结构单元。为揭示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和不同结构单元之间油气聚集的差异性,通过对烃源岩、储集岩、生储盖组合和油气运移等主要成藏要素的分析,从前... 在成藏研究中,前陆盆地可以划分为前陆褶皱冲断带、前渊坳陷带、斜坡带和前缘隆起带等4个结构单元。为揭示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和不同结构单元之间油气聚集的差异性,通过对烃源岩、储集岩、生储盖组合和油气运移等主要成藏要素的分析,从前陆盆地系统各结构单元讨论油气分布规律和成藏模式,认为前陆盆地的油气分布受控于盆地结构、油气成藏与盆地结构单元相响应。在前陆盆地系统结构单元正确划分的基础之上,综合分析不同结构单元成盆期前和成盆期沉积体系的成藏特征,是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而对于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的油气勘探还必须重点考虑后期改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盆地 结构 单元 油气成藏 响应
下载PDF
川东南南川地区构造变形与页岩气富集 被引量:17
16
作者 汤济广 汪凯明 +2 位作者 秦德超 张玥 冯涛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1,共11页
南川地区自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成气以来,遭受了强烈的构造改造作用,致使页岩气富集规律复杂。为揭示南川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对页岩气富集的制约,通过构造精细解析,以及对演化时序和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的分析,构建了结构模式,恢复了中新... 南川地区自下古生界海相页岩成气以来,遭受了强烈的构造改造作用,致使页岩气富集规律复杂。为揭示南川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对页岩气富集的制约,通过构造精细解析,以及对演化时序和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的分析,构建了结构模式,恢复了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厘定了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进而分析了构造样式与页岩气富集模式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南川地区整体构造变形自东向西逐渐减弱,存在北段强烈冲断褶皱-断展-断滑、南段强烈冲断褶皱-断滑两种前展式结构模式。中燕山期,主体NE向构造发育,平桥、东胜构造形成,至中燕山期末期,受金佛山隆起以及南川-遵义断层的作用,南段发生构造叠加与改造,早期NE向构造演化为北倾单斜,并在南川-遵义断层东侧发育近南北向阳春沟背斜。受差异构造变形作用,北段断褶带发育背斜型富页岩气构造样式,外缘带为单斜型构造样式,而南段构造叠加带则发育单斜型和背斜型构造样式。页岩气整体保存条件受构造变形方式制约,北段页岩气保存条件由东向西逐渐变好,而南段页岩气保存条件较为复杂,其中北段的低角度单斜、宽缓背斜、较宽缓背斜3类构造样式为有利的页岩气富集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构造变形 前展式结构模式 保存 富集 南川地区
下载PDF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中新生代差异构造变形 被引量:3
17
作者 汤济广 胡望水 +2 位作者 郭齐军 黄泽光 翟常博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6-185,共10页
受多期非均衡造山作用以及多构造体制的叠加,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中新生代发生差异构造变形。基于区域构造动力学机制,将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分为4个期次:印支期(T2-T3)、早燕山期(J1)、中燕山期(J2-K1)和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K2-E)。通... 受多期非均衡造山作用以及多构造体制的叠加,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中新生代发生差异构造变形。基于区域构造动力学机制,将中新生代构造变形分为4个期次:印支期(T2-T3)、早燕山期(J1)、中燕山期(J2-K1)和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K2-E)。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和地震剖面的构造解析,认为印支期-中燕山期主体变形方式为逆冲推覆作用,变形强度自东向西发生时空迁移;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为关键构造变革期,发生区域伸展变形,且以信阳-合肥盆地和灵宝-鲁山-确山-固始-肥东断裂一带伸展作用最强。平衡剖面恢复显示,印支期和中燕山期为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北侧两期主要逆冲推覆构造发育期,其中印支期强烈的逆冲推覆作用发生于商城-潢川一带以东,而中燕山期则发生于商城-潢川一带以西。中燕山晚期(K1),受差异造山作用,研究区东西构造变形分异,东秦岭北侧发生强烈收缩变形,而大别北侧则在热隆作用下发生滑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生代 构造变形 逆冲推覆 伸展构造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
下载PDF
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构造变形与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10
18
作者 汤济广 李祺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共5页
为了明确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和油气成藏模式,在中、新生代区域构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空间构造格局的叠加和变异以及时间上构造发展的连续和叠加特征,将中西部前陆冲断带的构造变形分为叠加型、改造型和原型3类。构... 为了明确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和油气成藏模式,在中、新生代区域构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空间构造格局的叠加和变异以及时间上构造发展的连续和叠加特征,将中西部前陆冲断带的构造变形分为叠加型、改造型和原型3类。构造变形制约着油气成藏环境的演变和油气的聚集与分布,通过对库车、四川盆地西缘和柴达木盆地北缘等前陆冲断带的典型油气藏成藏过程分析,认为中西部前陆冲断带具有3种成藏模式,即叠加型冲断带的多期成藏以晚期为主模式、改造型冲断带的早期成藏和晚期调整模式、原型冲断带的晚期原生聚集及改造次生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陆冲断带 构造变形 叠加改造 成藏模式 中西部
下载PDF
四川盆地复合盆山体系的结构构造和演化 被引量:102
19
作者 沈传波 梅廉夫 +1 位作者 徐振平 汤济广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8-299,共12页
盆山体系研究是当前大陆动力学探索的热门。四川盆地周缘为造山带所围绕,盆地与造山带存在着耦合关系。系统地分析四川盆地和周缘造山带组成的盆山体系的结构和演化特征对深入认识四川盆地的构造和油气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构... 盆山体系研究是当前大陆动力学探索的热门。四川盆地周缘为造山带所围绕,盆地与造山带存在着耦合关系。系统地分析四川盆地和周缘造山带组成的盆山体系的结构和演化特征对深入认识四川盆地的构造和油气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构造剖面的解释、沉积充填特征和陆源碎屑物源的分析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的分析,研究了四川盆地盆山体系的结构、构造变形特征和演化历史。四川盆地与周缘造山带均以冲断褶皱带相耦合,构造变形在平面上和纵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和层次性的特点。提出了"复合盆山体系和亚盆山体系"的概念,并认为四川盆地及周缘造山带组成了一个复合盆山体系,并由多个次一级的亚盆山体系所组成,各亚盆山体系是互相影响、互相叠加、互相干扰联合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盆山体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山体系 构造演化 四川盆地 造山带 沉积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作用及其差异性--以普光、毛坝气藏为例 被引量:29
20
作者 刘昭茜 梅廉夫 +3 位作者 郭彤楼 凡元芳 汤济广 沈传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2-561,共10页
对普光气藏与毛坝气藏的成藏要素、天然气和沥青特征、气源、成藏演化和成藏机制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作用的差异性及其原因。普光飞仙关组、长兴组气藏与毛坝长兴组气藏的成藏作用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但毛... 对普光气藏与毛坝气藏的成藏要素、天然气和沥青特征、气源、成藏演化和成藏机制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作用的差异性及其原因。普光飞仙关组、长兴组气藏与毛坝长兴组气藏的成藏作用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但毛坝飞仙关组气藏成藏作用在时间、空间和天然气成分上却有明显差异。川东北地区气藏具有多层系源和多转化源,表现为各气藏具有明显的来源差异。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受特殊沉积相带控制的特殊储集层的发育对油气藏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多旋回叠合盆地复杂的构造演化背景在宏观上控制油气成藏要素,从根本上制约成藏规律和成藏机制,是导致海相碳酸盐岩差异成藏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地区 普光气藏 毛坝气藏 碳酸盐岩 成藏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