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高山峡谷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与示范
1
作者 周金星 关颖慧 +6 位作者 汪亚峰 秦伟 何丙辉 王克勤 吴秀芹 万龙 丁亚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937-7943,共7页
西南高山峡谷区覆盖大横断“七脉六江”地区,是国家“三区四带”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针对西南高山峡谷区存在的水土流失分异演变地带性规律及其关键驱动机制,水土流失对农业耕作、高陡... 西南高山峡谷区覆盖大横断“七脉六江”地区,是国家“三区四带”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针对西南高山峡谷区存在的水土流失分异演变地带性规律及其关键驱动机制,水土流失对农业耕作、高陡地形、岩溶地质及冻融作用等复杂驱动条件的响应及其防控机制,民族聚集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提升及生态生产协同的理论与对策等问题,选取兰坪、云龙、永胜、康定以及波密县为典型示范区,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活动,以西南高山峡谷不同类型区水土流失分异规律和综合防治为主线,按照三个层次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与示范研究,攻克高精度土壤侵蚀预报模型与监测技术瓶颈,形成生态系统服务整体提升的“水土流失防治-生态系统服务-民族经济发展”的多目标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最终为西南高山峡谷区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高山峡谷区 水土流失 民族聚集 生态系统服务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酶活性海拔地带性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霍皇煜 米琦 +5 位作者 周天财 李洋 张建香 陈俊合 汪亚峰 孙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415,共11页
土壤酶是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催化功能的一类蛋白质,由植物根系分泌物、微生物和动植物残体释放到土壤中,参与了土壤中所有的生物化学过程,其活性的大小可以灵敏地反应土壤中生化反应的方向和强度。青藏高原因海拔高和气候寒冷,被认为是... 土壤酶是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催化功能的一类蛋白质,由植物根系分泌物、微生物和动植物残体释放到土壤中,参与了土壤中所有的生物化学过程,其活性的大小可以灵敏地反应土壤中生化反应的方向和强度。青藏高原因海拔高和气候寒冷,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全球气候变化使土壤酶活性受到强烈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使土壤的质量发生改变,进而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生产力产生一定影响。土壤酶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其格局、功能和转换过程已被广泛的研究,但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的海拔地带性特征还需深入探讨。因此,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将土壤酶活性海拔梯度研究从站点尺度拓展到样带尺度,分析了与土壤碳循环密切相关的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βG)、与土壤氮循环密切相关的土壤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土壤亮氨酸肌肽酶(LAP)以及与土壤磷循环密切相关的土壤碱性磷酸酶(ALP)的海拔地带性,进一步明晰其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ALP和βG活性在海拔梯度上,展现出显著分异,在约为3546 m和3364 m出现拐点,且低海拔显著高于高海拔(P<0.01)。而NAG和LAP的活性与海拔无显著关系。(2)高低海拔模式下,ALP活性均与年平均降水量显著相关(P<0.01),而不受年平均温度的影响。高海拔模式下,βG活性受降水的影响;低海拔模式下,气候影响不明显。综合而言,海拔变化引起的温度和降水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酶活性,其中降水是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子之一,这种适应性的改变使土壤酶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适应并发挥其功能,从而影响着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研究结果可以评估不同海拔地带土壤的养分转化、有机质分解和循环等生态系统功能,为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对理解高寒草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草地 土壤酶活性 垂直地带性 降水
下载PDF
基于差分GPS技术的淤地坝泥沙淤积量估算 被引量:16
3
作者 汪亚峰 傅伯杰 +4 位作者 侯繁荣 吕一河 卢喜平 宋成军 栾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9-83,共5页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早期建设的淤地坝缺乏监测资料,对现已淤满坝地拦截泥沙量的估算成为当前研究中的一个难点问题。该文选取延安宝塔区羊圈沟小流域1979年修建的淤地坝为研究对象,采用高精度差分GPS技...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早期建设的淤地坝缺乏监测资料,对现已淤满坝地拦截泥沙量的估算成为当前研究中的一个难点问题。该文选取延安宝塔区羊圈沟小流域1979年修建的淤地坝为研究对象,采用高精度差分GPS技术,测量坝地淤积面平均高程和淤地面积,结合1977年1︰10000地形图,建立高程—面积/淤积量曲线,得出羊圈沟淤地坝淤积泥沙方量为155849.2m3,并通过计算得到建坝至淤满期内(1979-2004年)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4052.1t·km-2·a-1,属于中度侵蚀。差分GPS技术的应用为准确估算淤地坝泥沙淤积量提供了技术支撑,可以弥补历史上侵蚀产沙数据,而且对定量评价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效益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 GPS 差分GPS 淤地坝 泥沙淤积量
下载PDF
20种保水剂吸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汪亚峰 李茂松 +4 位作者 卢玉东 宋吉青 李章成 罗春燕 缪驰远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1期167-170,共4页
保水剂用于防治水土流失成为水土保持学科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但目前在这方面还缺少系统的研究,为避免盲目应用保水剂,选取国内外教20种保水剂,通过试验测定了它们的吸水特性,从而为进行水土流失防治选取更适宜的产品做出了依据。实验... 保水剂用于防治水土流失成为水土保持学科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但目前在这方面还缺少系统的研究,为避免盲目应用保水剂,选取国内外教20种保水剂,通过试验测定了它们的吸水特性,从而为进行水土流失防治选取更适宜的产品做出了依据。实验结果表明:ABD型保水剂吸水速率从小到大的顺序为:ABD4型<ABD6型<ABD5型<ABD3型<ABD2型<ABD1型,三种四达类型的试剂中,2型和1型的吸无离子倍率要高于3型,吸盐水倍率则三种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水土流失 吸水特性 水土保持 吸水速率 试验 防治 盲目 适宜 试剂
下载PDF
GIS在水土保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汪亚峰 卢玉东 +2 位作者 卢喜平 罗春燕 陈娟 《农业网络信息》 2004年第12期6-9,共4页
GIS是一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新兴技术。本文从GIS的概念、特征及国内外常用的GIS软件出发 ,从GIS的基本功能上分析了其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通过分析 ,引入它在水土保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应用方面包括基础数据调查与信息管理 ,水土... GIS是一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新兴技术。本文从GIS的概念、特征及国内外常用的GIS软件出发 ,从GIS的基本功能上分析了其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通过分析 ,引入它在水土保持研究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应用方面包括基础数据调查与信息管理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项目前期工作 ,水土保持项目管理 ,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 ,水土保持规划。GIS的引入极大的促进了水土保持研究工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规划 GIS 水土保持监测 应用现状 生态环境 国内外 面包 项目前期工作 项目管理 具体应用
下载PDF
试论退耕还林中对坡度标准的界定 被引量:11
6
作者 汪亚峰 李茂松 +1 位作者 卢玉东 罗春燕 《水土保持科技情报》 2004年第6期25-27,共3页
全国现有坡耕地 35 13万hm2 ,>2 5°的坡耕地 5 2 0万hm2 占耕地的 14 .5 % ,这些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 ,是土壤侵蚀和江河泥沙的主要策源地。坡度对土壤侵蚀有很大的影响。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不同的坡度会产生不同的土壤侵... 全国现有坡耕地 35 13万hm2 ,>2 5°的坡耕地 5 2 0万hm2 占耕地的 14 .5 % ,这些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 ,是土壤侵蚀和江河泥沙的主要策源地。坡度对土壤侵蚀有很大的影响。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不同的坡度会产生不同的土壤侵蚀量。目前 ,国家正加大力度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这一政策中明确规定了禁止开垦 2 5°以上陡坡地。针对这一标准的提出 ,从坡面侵蚀的机理、坡度与坡面侵蚀的关系及对临界坡度的分析等几方面入手讨论 ,力争得到对退耕上限坡度界定这一问题有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坡度 坡面侵蚀 临界坡度
下载PDF
西藏种植优质高产芜菁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姜丽丽 王艳芬 +5 位作者 罗丹 汪亚峰 张林 赵威崴 汪诗平 聂晓伟 《西藏科技》 2023年第11期88-92,F0003,共6页
饲草短缺一直是西藏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受高海拔低温限制,苜蓿等绝大多数牧草在西藏因产量低,海拔适应性窄而难以在全区内推广种植。因此筛选推广西藏本地的、能与苜蓿媲美的优质高产饲草并研发适合不同海拔不同生态区域的种植技术是该... 饲草短缺一直是西藏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受高海拔低温限制,苜蓿等绝大多数牧草在西藏因产量低,海拔适应性窄而难以在全区内推广种植。因此筛选推广西藏本地的、能与苜蓿媲美的优质高产饲草并研发适合不同海拔不同生态区域的种植技术是该地区饲草产业发展的关键途径。本文从芜菁产量、品质、抗寒和抗旱优势及其食用、饲用和药用价值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西藏种植优质高产芜菁的可行性。同时提出西藏种植芜菁的生产及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推广芜菁种植所需的技术攻关和产业政策方面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蔓菁 圆根 盘菜 高海拔 低温 高产 生态产品 产业化
下载PDF
悬高测量在送变电线路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汪亚峰 霍红建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8期131-131,共1页
本文以拓普康全站仪GTS-336为例,阐述了全站仪的基本工作模式,重点介绍程序测量模块中悬高测量在送变电线路施工中的运用。通过具体工作的应用,大大减轻了测量技术人员的外业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 全站仪 悬高测量 线路施工 运用
下载PDF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粒径分形分析——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 被引量:168
9
作者 王德 傅伯杰 +2 位作者 陈利顶 赵文武 汪亚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081-3089,共9页
土壤粒径分布影响土壤的水力特性、土壤肥力状况以及土壤侵蚀等,是重要土壤物理特性之一。在水蚀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水土流失的阻截作用不同,因而进一步导致其土壤粒径分布的差异。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粒... 土壤粒径分布影响土壤的水力特性、土壤肥力状况以及土壤侵蚀等,是重要土壤物理特性之一。在水蚀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水土流失的阻截作用不同,因而进一步导致其土壤粒径分布的差异。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和多重分形分析发现:黄绵土土壤粒径分布包含有3个无标度区间,分别为粘粒域、粉粒域和砂粒域;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D、粉粒域维数Dsilt、砂粒域维数Dsand、信息维数D1、信息维数/容量维数D1/D0与土壤细颗粒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地利用对分形维数D、粉粒域维数Dsilt、砂粒域维数Dsand、容量维数D0、信息维数D1、信息维数/容量维数比值D1/D0的影响较显著。这表明这些分形和多重分形参数可以作为反映土壤物理性质和土壤质量的潜在性指标,其实用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粒径分布 土地利用 分形特征 多重分形 土壤侵蚀
下载PDF
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垂直入渗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8
10
作者 白文波 宋吉青 +5 位作者 李茂松 汪亚峰 武永峰 刘布春 王春艳 王秀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3,共6页
为了探明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及变化过程的影响,该文通过室内积水入渗试验,比较分析了保水剂作用下土壤水分的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及湿润锋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保水剂对入渗率的影响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上层混施(0~10 cm)和层... 为了探明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及变化过程的影响,该文通过室内积水入渗试验,比较分析了保水剂作用下土壤水分的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及湿润锋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保水剂对入渗率的影响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上层混施(0~10 cm)和层施(5 cm)保水剂会限制土壤水分向下运移,30 min后累积入渗量分别比对照显著减少了17.3%~ 36.6%和5.5%~46.6%;而且随着保水剂用量增加,抑制效应增大。相比较而言,这种减缓入渗的程度在保水剂层施,且用量为0.1%时更为明显。下层(10~20 cm)混施和层施(10 cm和15 cm)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入渗的抑制是有限的,约比对照降低了4.9%~11.9%;但当保水剂层施量为0.1%时,土壤水分入渗反而会随着入渗进程而增加,累积入渗量可达到对照的1.1倍。层施保水剂后,保水剂层及保水剂下层土壤含水率会普遍增加1.1~1.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水入渗 入渗率 土壤含水率 保水剂 湿润锋
下载PDF
黑土表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特征 被引量:42
11
作者 缪驰远 汪亚峰 +2 位作者 魏欣 徐霞 石文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87-1993,共7页
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结果,应用土壤颗粒的质量分布计算了36个典型剖面表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值.结果表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值D在2.5831~2.8230,其变异性极弱,且分形维数值随质地变细而增大;土壤机械组成中,砂粒(2~0.02mm)含量、粉... 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结果,应用土壤颗粒的质量分布计算了36个典型剖面表层土壤颗粒的分形维数值.结果表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值D在2.5831~2.8230,其变异性极弱,且分形维数值随质地变细而增大;土壤机械组成中,砂粒(2~0.02mm)含量、粉粒(0.02~0.002mm)含量与分形维数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粘粒(<0.002mm)含量与土壤分形维数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分形维数值D与土壤中的有机质、全N、全P、全K含量及pH值相关性均不显著.土壤分布的分形维数可以作为反映黑土退化程度的一个综合性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土壤颗粒 分形维数 养分
下载PDF
黄土高原羊圈沟小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土壤有机碳效应 被引量:23
12
作者 文雯 周宝同 +1 位作者 汪亚峰 梁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6060-6069,共10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分布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为进一步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根据土壤样点数据、土地利用类型图,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羊圈沟小流域2006—2011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和...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分布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为进一步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根据土壤样点数据、土地利用类型图,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羊圈沟小流域2006—2011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小流域土地利用发生较大变化,主要集中在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面积的增加,分别为39.697、46.404 hm2;以及草地面积的减少,为64.030 hm2;(2)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会导致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的变化,其中转变用地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587.25 kg,以荒草地转出类型增加的土壤表层有机碳储量最多,为441.64 kg;灌木林地转出类型减少的土壤表层有机碳储量最多,为-21.01 kg。草地-灌木林地、草地-乔木林地、坡耕地-草地、坡耕地-灌木林地、坡耕地-乔木林地、坡耕地-坝地、梯田-草地、梯田-灌木林地、梯田-乔木林地、梯田-坝地、坝地-草地、坝地-灌木林地、坝地-乔木林地等转换用地类型的表层土壤碳密度增加值高于保持用地类型碳密度的增加值,说明这些地类的转换有利于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增加,即有利于表层土壤碳汇的形成;而其他地类转换造成了表层土壤的碳排放,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3)土壤固碳应着眼于长期效应,频繁的土地利用类型转化可能会降低土壤碳截流效果,黄土丘陵区植被重建的长期利用和保持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有机碳 羊圈沟小流域 黄土丘陵地区
下载PDF
基于辅助环境变量的土壤有机碳空间插值——以黄土丘陵区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21
13
作者 文雯 周宝同 +1 位作者 汪亚峰 黄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6389-6397,共9页
利用普通克里格法(OK)、反距离加权法(IDW)、径向基函数法(RBF)、基于土地利用类型修正的普通克里格法(OK_LU)4种插值方法,对黄土丘陵羊圈沟小流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空间插值。预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R),平均绝对误差(... 利用普通克里格法(OK)、反距离加权法(IDW)、径向基函数法(RBF)、基于土地利用类型修正的普通克里格法(OK_LU)4种插值方法,对黄土丘陵羊圈沟小流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空间插值。预测结果的准确性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R),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根误差(RMSE),准确度(AC)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在前3种常规空间插值方法中,OK对刻画区域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趋势效果最佳,其预测MAE值和RMSE值均为最小,Pearson相关系数(R)和准确度(AC)最大,说明其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最好、预测的极端误差也最小;其次为RBF;IDW预测的效果最差。(2)OK_LU在空间特征表达方面能够更好地反映复杂地形区的局部变异,其插值结果的精度相比OK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平均绝对误差(MAE)从0.900%降到了0.567%,均方根误差(RMSE)从1.101%降到了0.777%,Pearson相关系数(R)从0.4026提高到0.5589,准确度(AC)从0.9081提高到0.9505。综合比较,在黄土丘陵地区,OK_LU能使插值结果的精度有较大提高,是土壤有机碳空间制图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空间插值 土地利用类型 黄土丘陵地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小流域植被恢复的土壤侵蚀效应评估 被引量:18
14
作者 赵文启 刘宇 +2 位作者 罗明良 汪亚峰 吕一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9-94,共6页
植被建设是治理土壤侵蚀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坡面土壤侵蚀。退耕还林还草是黄土高原乃至全国最大规模的植被建设工程,黄土高原是该工程的重点地区之一。小流域是土壤侵蚀综合治理的基本单元。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小流域土壤侵蚀的模... 植被建设是治理土壤侵蚀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坡面土壤侵蚀。退耕还林还草是黄土高原乃至全国最大规模的植被建设工程,黄土高原是该工程的重点地区之一。小流域是土壤侵蚀综合治理的基本单元。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小流域土壤侵蚀的模拟和分析,可以为植被建设成效评估和调整治理策略提供参考。运用修正土壤流失方程RUSLE,在ARCGIS10.2平台下模拟了羊圈沟小流域1984年、1996年、2006年、2012年和2014年5个年份的土壤侵蚀,评估了退耕还林前后黄土高原小流域植被恢复对土壤侵蚀的影响。降雨侵蚀力R利用延安气象站30年(1984—2014年,除1999年外)的日降雨数据计算,LS因子利用将矢量化的1∶5 000地形图插值生成DEM提取;土壤可蚀性K因子利用2006年实测土壤理化数据计算,总结概括前人研究成果获取C、P因子值。研究结果表明:(1)各坡度带侵蚀都显著减弱,15°~25°,25°~35°和〉35°坡度带是中度以上侵蚀发生的主要区域。1984—2014年3种坡度带的侵蚀面积之和分别占总面积的44.93%,42.65%,35.78%,23.23%和22.98%;(2)退耕还林前后相比,土壤侵蚀强度显著降低:中度以上侵蚀面积急剧减少,土壤侵蚀转变为以微度、轻度和中度侵蚀为主,3类侵蚀面积之和在2006年、2012年和2014年分别占总侵蚀面积的26.53%,44.24%和43.47%;(3)土壤侵蚀模数呈现减小的趋势,从1984年到2014年,土壤侵蚀强度从15 327.57t/(km2·a)降至3 270.19t/(km2·a),降低70%以上。总体上,土壤侵蚀明显降低,表明植被建设有效遏制了土壤侵蚀,退耕还林工程对水土保持和治理土壤侵蚀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侵蚀 退耕还林 黄土高原
下载PDF
荒漠草原区油气管道建设对地表植被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肖峻 汪亚峰 +1 位作者 时鹏 陈利顶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27-2034,共8页
以油气管道经过的乌鲁木齐荒漠草原地区为研究对象,选择施工前、施工期以及恢复期3个不同施工阶段的遥感影像数据,解译地表植被类型,采用象元二分法提取植被覆盖度,通过比较时间上植被覆盖格局和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分析油气管道建设对... 以油气管道经过的乌鲁木齐荒漠草原地区为研究对象,选择施工前、施工期以及恢复期3个不同施工阶段的遥感影像数据,解译地表植被类型,采用象元二分法提取植被覆盖度,通过比较时间上植被覆盖格局和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分析油气管道建设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范围和特点.研究发现:不同建设时期管道两边荒漠草原区土地利用类型差异较大,草地面积持续降低,共计减少32.53%,灌木林地面积增加到24.61%,建设用地面积在建设期增加,植被恢复期降低.研究区复杂程度提高,原有生态结构发生改变;建设期管道施工作业带及两侧10m范围内植被覆盖度显著低于其他区域,而管道两侧50~100以及100~200m范围内的植被覆盖度无明显差异,但与200~300m范围相比差异显著.管道建设主要影响范围为管道上方施工作业带以及两侧10m的范围内,间接影响范围为施工作业带两侧200m内;恢复期人为措施对研究区植被覆盖度的主要影响范围为施工作业带;管道建设改变了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是管道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和荒漠草地系统变化的主要推动力;人为恢复措施无法使受影响区域的植被恢复到建设前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气东输 荒漠草原 遥感 植被覆盖度 土地利用 覆盖 缓冲区
下载PDF
生态恢复背景下无定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计平 程复 +2 位作者 汪亚峰 陈洪波 于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7-243,共7页
以恢复林灌草植被为核心的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直接结果就是引起了土地利用格局变化。选取黄河中游区无定河流域为对象,以1985,1995,2000和2008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GIS分析技术、土地利用动态分析方法与模型,系统研究了生态恢... 以恢复林灌草植被为核心的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直接结果就是引起了土地利用格局变化。选取黄河中游区无定河流域为对象,以1985,1995,2000和2008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GIS分析技术、土地利用动态分析方法与模型,系统研究了生态恢复背景下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草地始终是该流域优势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恢复以大规模治理沙荒及未利用地,恢复林草地景观为主要形式;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与推进,耕地转出明显,林、草地新增明显;1995年前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相互频繁流转,土地利用总动态度在2000年达到了最高水平;在植被恢复因素驱动下,流域土地利用重心空间漂移明显,主要表现为耕地重心均向流域东部下游地区偏移,林、草地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土地利用格局 时空变化 无定河流域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坡面形态和植被组合的土壤侵蚀效应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利顶 贾福岩 汪亚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76-1182,共7页
以位于陕北黄土丘陵区的羊圈沟流域为重点研究区,针对不同坡面类型(坡长、坡形、坡度)和植被组合进行野外土壤采样,利用137Cs元素示踪方法评估坡面的土壤侵蚀效应。研究发现:1坡面形态对土壤侵蚀具有重要影响。自坡顶至坡脚,"直-凹... 以位于陕北黄土丘陵区的羊圈沟流域为重点研究区,针对不同坡面类型(坡长、坡形、坡度)和植被组合进行野外土壤采样,利用137Cs元素示踪方法评估坡面的土壤侵蚀效应。研究发现:1坡面形态对土壤侵蚀具有重要影响。自坡顶至坡脚,"直-凹"组合的坡型一般具有相对较低的土壤侵蚀模数,整体上起到"汇"的作用;但"凹-直/凸"组合的坡型具有相对较高的土壤侵蚀模数,在土壤侵蚀方面起到"源"的作用;其他坡型,如直坡、凸坡、"直-凸"和复杂性坡型的土壤侵蚀模数介于两者之间。2坡面不同植被空间配置对土壤侵蚀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研究发现,坡面植被组合(自坡顶至坡脚)为荒草地-果园、有林地-其他植被类型组合和荒草地-其他植被类型的坡面具有相对较低的土壤侵蚀模数,起到了一定"汇"的功能,但人为干扰较为强烈的景观坡面(无水土保持措施)具有相对较高的土壤侵蚀模数,整体上表现为土壤侵蚀的"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坡面 植被空间配置 坡型 土壤侵蚀 “源、汇”效应
原文传递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崇明岛土壤酶与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高扬 汪亚峰 +1 位作者 何念鹏 毛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8,共8页
本文通过采集崇明岛0~20、20~40cm和40~60cm的三层土壤,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崇明岛的土壤酶和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合理利用崇明岛土地和提高其土壤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工业用地的土壤有机质含... 本文通过采集崇明岛0~20、20~40cm和40~60cm的三层土壤,利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崇明岛的土壤酶和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为合理利用崇明岛土地和提高其土壤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工业用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河道旁、林地和农业用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显著减少,其中农业用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要小于林地和河道旁。通过半变异函数和Moran′sI函数方法研究发现,崇明岛的土壤酶空间变异主要是由随机因素引起的,异性变异以崇明岛东西走向为主,而崇明岛南北方向发生异性空间变异要小于东西方向;通过空间插值方法研究发现,土壤酶活性主要由中部的镇中心以及居民和工业区向东部的东滩湿地以及北沿农场逐渐降低,并且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酶高活性的区域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 空间变异 土壤酶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嫩江、哈尔滨夏季降雨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缪驰远 汪亚峰 郑袁志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9-32,48,共5页
基于48 a来的夏季降雨资料,选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嫩江、哈尔滨夏季降雨序列的多时间尺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近年来夏季降雨在29-38 a尺度周期变化最明显,模值最大,能量最强;嫩江夏季降雨在19-30 a周期变化较强,能量值较大;... 基于48 a来的夏季降雨资料,选用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对嫩江、哈尔滨夏季降雨序列的多时间尺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近年来夏季降雨在29-38 a尺度周期变化最明显,模值最大,能量最强;嫩江夏季降雨在19-30 a周期变化较强,能量值较大;2个周期变化都具有随时间推移能量进一步加大的趋势。当前嫩江、哈尔滨夏季降雨均处于枯水大周期内,在未来较长时间里,夏季降雨量将低于多年平均降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嫩江 哈尔滨 降雨 小波分析 Morlet
下载PDF
邓老冠心止痛贴辅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江巍 李松 +2 位作者 汪亚峰 穆启运 阮新民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0期50-51,共2页
目的观察邓老冠心止痛贴辅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抗心绞痛等治疗,治疗组在给予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邓老冠心止痛贴分别... 目的观察邓老冠心止痛贴辅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抗心绞痛等治疗,治疗组在给予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邓老冠心止痛贴分别贴于膻中穴和阿是穴,每日2贴剂,7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34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3%;对照组分别为23、6、13例和65.9%。两组总有效率相比,P<0.05。治疗组中医症候显效29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4%,对照组分别为11、28、5例和88.6%,两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相比,P<0.05。结论邓老冠心止痛贴辅助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邓老冠心止痛贴 心绞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