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性先天性上睑下垂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邵霁 汪伊洁 +2 位作者 楼丽霞 徐宇峰 叶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究单纯性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单纯性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106例为病例组,以同期无先天性异常且性别相匹配的儿童106例为对照组。对... 目的探究单纯性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单纯性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106例为病例组,以同期无先天性异常且性别相匹配的儿童106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进行睑裂高度、睑缘反射点距离1等眼科检查,并对患儿母亲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统计信息、妊娠期疾病史和妊娠期医疗及环境暴露情况。采用单变量分析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各变量的差异。将P<0.2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单纯性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危险因素。模型拟合度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以方差扩大因子(VIF)评价各因素的共线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孕周<37周、胎次≥2次、母亲年龄、孕早期抗生素药物摄入、父亲吸烟≥半包/d以及妊娠期母亲被动吸烟例数比较,均P<0.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周<37周[比值比(OR)=4.58;95%置信区间(CI):1.24~16.85],父亲吸烟≥半包/d(OR=2.28;95%CI:1.22~4.28)以及母亲妊娠期被动吸烟(OR=3.13;95%CI:1.16~8.41)是单纯性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危险因素。各个危险因素之间无显著共线性关系(均VIF<5)。结论早产、父亲吸烟、母亲妊娠期被动吸烟是单纯性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上睑下垂 危险因素 早产 吸烟
下载PDF
IL-4诱导THP-1细胞表达DC—SIGN的信号通路调节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程林芳 靳昌忠 +4 位作者 吴丽娟 汪伊洁 王娟 姚航平 吴南屏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81-485,共5页
目的研究IL-4诱导THP-1细胞表达DC—SIGN的信号调节通路,探索DC.SIGN表达的信号调控网络。方法以佛波脂(PMA)刺激THP—l细胞24h后加入IL4作用48h诱导DC.SIGN的表达,并设ERK阻断剂、NF—KB阻断剂、JAK-STAT阻断剂和MAPK阻断剂处理... 目的研究IL-4诱导THP-1细胞表达DC—SIGN的信号调节通路,探索DC.SIGN表达的信号调控网络。方法以佛波脂(PMA)刺激THP—l细胞24h后加入IL4作用48h诱导DC.SIGN的表达,并设ERK阻断剂、NF—KB阻断剂、JAK-STAT阻断剂和MAPK阻断剂处理组。用RT—PCR检测DC—SIGN的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胞质内DC—SIGN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DC—SIGN的表达。另外,提取IL-4诱导0、10、20、30、60和120min的THP一1细胞胞质和胞核蛋白,Westernblot检测不同信号通路的信号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的变化。结果IL.4可以大幅提高DC—SIGN在THP-1细胞上的表达,包括mRNA和胞膜蛋白水平。在mRNA、胞质和细胞表面蛋白表达3个水平上,ERK通路阻断剂阻断效果最好,几乎完全阻断了IL4的诱导效果,JAK—STAT和NF—KB通路阻断剂具有部分阻断效果,而p38通路阻断剂无阻断效果。信号蛋白检测结果显示,IL4诱导0~120min内,胞质磷酸化ERKl/2、磷酸化STAT6以及NF—KBp65、NF—KBpS0、磷酸化IKB和磷酸化AKT随时间推移浓度逐渐升高,而p38MAPK及其磷酸化蛋白浓度无明显改变。胞核内胞质磷酸化ERKl/2、磷酸化STAT6以及NF.KBp65和NF.KBpSO随时间推移浓度逐渐升高。结论ERK、JAK-STAT和NF.KB通路参与了DC.SIGN启动子的活化,其中以ERK通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4 DC—SIGN THP-1细胞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眼眶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二例
3
作者 汪伊洁 叶娟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58-860,共3页
例1患者男性,47岁。因发现双侧眼眶肿块20余年,于2017年1月10日就诊于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患者20余年前出现双眼眼眶肿块,曾于18年前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治疗,15余年前双眼眼眶肿块再次出现,近来感肿块进行性增大,遂来就诊... 例1患者男性,47岁。因发现双侧眼眶肿块20余年,于2017年1月10日就诊于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患者20余年前出现双眼眼眶肿块,曾于18年前在当地医院行手术切除治疗,15余年前双眼眼眶肿块再次出现,近来感肿块进行性增大,遂来就诊。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15年,无家族遗传病史。全身体检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1.01×10^9,L,总IgE:617000u,L。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8,左眼视力1.0。双眼睑上、下方可及多个肿物,最大约10mm×15mm×30mm,表面光滑、质中、界限清、活动性可、无压痛(图1)。眼部余未见明显异常。浅表软组织肿块超声示:双侧腮腺周围均探及多个低回声结节,右侧较大者为17mm×10mm,左侧较大者为16mm×9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 淋巴肉芽肿 眼眶 增生性 软组织肿块 高血压病史 眼部检查 实验室检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