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显像定量参数MR_(FDGmax)和SUV_(max)在大鼠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阶段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施慧敏 张金洲 +3 位作者 王馨 朱干 赵学峰 汪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35,共6页
目的 通过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显像,探讨定量参数MR_(FDGmax)、SUV_(max)在大鼠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阶段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组、肝炎组、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根据实验分组... 目的 通过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显像,探讨定量参数MR_(FDGmax)、SUV_(max)在大鼠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阶段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组、肝炎组、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根据实验分组,对各组大鼠进行CCl_(4)油溶液复合法诱导;诱导完成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显像。显像完成后,分析各组肝脏的MR_(FDGmax)、SUV_(max)、CT值;分别提取各组大鼠血清行肝功能指标(AST、 ALT和ALP)检测,并对正常组、肝炎组及肝硬化组的大鼠肝脏行HE染色,肝纤维化组行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法分析各组肝脏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数据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MR_(FDGmax)、SUV_(max)值在正常组、肝炎组、肝纤维化组及肝硬化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4.54、38.35,P<0.001)。肝纤维化组与肝硬化组之间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7,P=0.693),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2.25,P<0.001)。与正常组相比,实验组AST、ALT及ALP呈阶段性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3.32、64.63、145.03,P<0.001);HE染色示正常组肝细胞排列整齐,结构完整;肝炎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脂肪变性;肝硬化组假小叶形成;肝纤维化组Masson染色示胶原纤维增生,被膜增厚。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肝炎组、肝纤维化组及肝硬化组α-SMA表达增加,呈阶段性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57,P<0.001)。相关性分析示SUV_(max)与MR_(FDGmax)呈正相关(r=0.967,P<0.01)。肝炎组、肝纤维化组及肝硬化组α-SMA分别与AST、ALT、ALP呈正相关(r=0.924、0.756、0.934,P<0.01)。结论 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显像通过定量参数MR_(FDGmax)、SUV_(max)变化,对监测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阶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动态PET/CT Patlak MR_(FDGmax) SUV_(max) 肝炎 肝纤维化 肝硬化
下载PDF
全身动态^(18)F-FDG PET/CT显像对上消化道肿瘤术后吻合口炎症与复发的鉴别诊断价值
2
作者 吕涛 徐悦 +4 位作者 赵翊含 余文静 朱干 汪会 司宏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697-703,共7页
目的:探讨全身动态^(18)F-FDG PET/CT显像在鉴别上消化道肿瘤术后吻合口复发与炎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上消化道肿瘤术后并行全身动态^(18)F-FDG PET/CT显像后吻合口提示FDG异常摄取的患者,胃癌29例,食管癌24例。根据PET/C... 目的:探讨全身动态^(18)F-FDG PET/CT显像在鉴别上消化道肿瘤术后吻合口复发与炎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上消化道肿瘤术后并行全身动态^(18)F-FDG PET/CT显像后吻合口提示FDG异常摄取的患者,胃癌29例,食管癌24例。根据PET/CT检查前后胃镜病理及其他影像学检查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吻合口复发组和吻合口炎症组。应用Patlak多参数分析软件获得吻合口病灶的代谢率(MR_(FDG))、分布容积最大值(DV_(max))及正常肝组织的MR_(mean)和DV_(mean),将吻合口病灶MR_(FDG)和DV_(max)分别除以其正常肝组织的MR_(mean)和DV_(mean)以计算病灶/本底比值(LBRs),获得LBR-MR_(FDG)和LBR-DV_(max)。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于吻合口复发与炎症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胃癌及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病灶的动态^(18)F-FDG PET/CT显像参数MR_(FDG)、DV_(max)、LBR-MR_(FDG)、LBR-DV_(max),复发组与炎症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参数LBR-MR_(FDG)鉴别诊断吻合口炎症与复发病灶时表现出较好的诊断效能,胃癌分组中以1.83为阈值时AUC值为0.935[0.778,0.993],食管癌分组中以1.86为阈值时AUC值为0.927[0.743,0.993]。结论:全身动态^(18)F-FDG PET/CT显像可以比较准确地鉴别诊断胃癌及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和炎症,有潜力成为上消化道肿瘤患者手术治疗后有效的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食管癌 吻合口 动态PET 鉴别诊断 代谢率
下载PDF
飞行时间、点扩散函数和高斯滤波对18F-FDG PET/CT肺结节SUV和SNR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干 汪会 +4 位作者 吴涛 余文静 赵学峰 苑广杰 徐慧琴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86,共8页
目的:探讨飞行时间(TOF)、点扩展函数(PSF)和高斯滤波(GF)对肺结节的标准化摄取值(SUV)和信噪比(SNR)的影响,为肺结节患者提供最佳的PET重建算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全身18F-FDGPET/CT... 目的:探讨飞行时间(TOF)、点扩展函数(PSF)和高斯滤波(GF)对肺结节的标准化摄取值(SUV)和信噪比(SNR)的影响,为肺结节患者提供最佳的PET重建算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全身18F-FDGPET/CT检查的38例肺结节患者的PET/CT图像.采用滤波反投影(FBP)、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OSEM)、OSEM+TOF、OSEM+PSF、OSEM+TOF+PSF和OSEM+TOF+PSF+GF[GF的半高宽(FWHM)分别为2、4、6、8和10 mm]重建算法进行图像重建,通过视觉评估PET图像质量和半定量方法分析肺结节的SNR和SUV.分别采用Holm-Sidak检验和Friedman检验分析不同重建算法间SUV和SNR的差异.结果:相比于FBP组,OSEM+TOF+PSF组SUVmax、SUVpeak、SUVmean 和 SNR 分别提高 8.02%(P>0.05)、10.72%(P<0.000 1)、19.05%(P<0.000 1)和 688.89%(P<0.000 1);相比于OSEM组,OSEM+TOF+PSF组SUVmax、SUVpeak、SUVmean和SNR分别提高 13.89%、25.60%、38.56%和 101.07%(均P<0.01);相比于OSEM+TOF组,OSEM+TOF+PSF组SUVpeak、SUVmean和SNR分别提高8.42%、12.76%和67.98%(均P<0.000 1),SUVmax降低2.76%(P>0.05);相比于OSEM+PSF组,OSEM+TOF+PSF组 SUVmax、SUVpeak、SUVmean 和 SNR分别提高 28.17%、19.19%、33.83%和12.15%(均 P<0.01).与 OSEM+TOF+PSF 组相比,OSEM+TOF+PSF+GF(2 mm FWHM)组 SUVmax、SUVpeak和SUVmean分别降低 12.12%、52.05%和9.24%,SNR提高3.42%(均P<0.05);OSEM+TOF+PSF+GF(4 mm FWHM)组 SUVmax、SUVpeak 和 SUVmean 分别降低 56.67%、69.79%和 34.75%,SNR 提高10.10%(均P<0.05);OSEM+TOF+PSF+GF(6 mm FWHM)组SUVmax、SUVpeak、SUVmean和SNR分别降低 115.91%、99.10%、73.63%和 1.75%(均P<0.05);OSEM+TOF+PSF+GF(8 mm FWHM)组 SUVmax、SUVpeak、SUVmean 和 SNR 分别降低 198.38%、140.65%、126.04%和 18.68%(均P<0.05);OSEM+TOF+PSF+GF(10 mm FWHM)组 SUVmax、SUVpeak、SUVmean和 SNR分别降低 311.94%、198.99%、201.85%和60.47%(均P<0.05).2名医师对FBP、OSEM、OSEM+TOF、OSEM+PSF和OSEM+TOF+PSF重建算法肺结节PET图像视觉评分优秀率均值分别为0、11.63%、25.58%、18.60%和50.00%;OSEM+TOF+PSF+GF(GF的FWHM分别为2、4、6、8和10mm)重建算法肺结节PET图像视觉评分优秀率均值分别为51.16%、54.65%、54.65%、33.72%和 10.47%.结论:在所有重建算法中,OSEM+TOF+PSF+GF(4 mm FWHM)重建算法可以获得最佳的肺结节PET图像视觉评分和SNR,但降低了肺结节的SU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计算机体层成像 飞行时间 点扩展函数 高斯滤波 标准化摄取值 信噪比
下载PDF
^(18)F-FLT Micro PET/CT显像评价奥拉帕尼对裸鼠乳腺癌模型的放疗增敏作用
4
作者 王思淇 陶伟涛 +2 位作者 许阿磊 薛杨央 汪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0-934,共5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胸腺嘧啶核苷(^(18)F-FL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评价奥拉帕尼(Olaparib)对裸鼠乳腺癌模型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建立24只BALB/C裸鼠MCF-7乳腺癌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单纯... 目的探讨^(18)F-脱氧胸腺嘧啶核苷(^(18)F-FL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评价奥拉帕尼(Olaparib)对裸鼠乳腺癌模型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建立24只BALB/C裸鼠MCF-7乳腺癌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单纯放疗组、Olaparib组、Olaparib+放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 h对裸鼠行^(18)F-FLT Micro PET/CT显像。比较4组治疗前后肿瘤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总增殖体积(TPV)及肿瘤体积的变化。显像完成后,取出肿瘤进行称重观察肿瘤质量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分析肿瘤增殖指数Ki-67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肿瘤的SUV max与免疫组化指标Ki-67及PCNA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4组肿瘤的SUV max、TPV及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1、0.061、0.045,P>0.05);治疗结束后48 h,对照组和Olaparib组的肿瘤SUV max较治疗前升高(t=-12.111,P<0.001;t=-3.001,P=0.03);单纯放疗组和Olaparib+放疗组肿瘤的SUV max较治疗前减低(t=5.829,P<0.01;t=4.448,P<0.01),Olaparib+放疗组肿瘤的SUV max、TPV和肿瘤体积均低于单纯放疗组(t=3.388、5.884、5.990,P<0.01)。Olaparib+放疗组瘤体质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F=44.405,P<0.001)。免疫组化检测显示Ki-67及PCNA在Olaparib+放疗组中表达均少于其他3组(F=16.289、39.645,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SUV max与Ki-67及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r=0.920、0.918,P<0.01)。结论^(18)F-FLT Micro PET/CT显像可以评价Olaparib对裸鼠乳腺癌模型的放疗增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18)F-氟脱氧胸苷 放射疗法 Micro PET/CT Ki-67 PCNA
下载PDF
^(18)F-FDG PET/CT动态显像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
5
作者 徐悦 吕涛 +6 位作者 赵翊含 王馨 尹健康 汪会 余文静 朱干 司宏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3653-3657,共5页
目的:探讨PET/CT的^(18)F-FDG动态显像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03月至2023年01月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型肝癌(27例)和肝内胆管癌(21例)的动态PET/CT图像及参数。分析不同病理类型以及不同转移状态的原发... 目的:探讨PET/CT的^(18)F-FDG动态显像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2年03月至2023年01月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型肝癌(27例)和肝内胆管癌(21例)的动态PET/CT图像及参数。分析不同病理类型以及不同转移状态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瘤原发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_(max))、FDG代谢率(FDG metabolic rate,MR_(FDG))、非肿瘤性肝组织的平均标准化摄取值(average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_(mean))、平均FDG代谢率(FDG metabolic rate,MR_(mean))和靶-本底比值(target background ratio,TBR)。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患者间的肿瘤代谢参数进行比较,TBR鉴别两组患者的判别阈值通过ROC曲线分析获得,并得到各组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肝内胆管癌患者肝脏原发病灶的SUV_(max)、MR_(FDG)、TBR_(MR)、TBR_(SUV)均高于肝细胞肝癌患者(P均<0.05)。转移组患者肝脏原发病灶的SUV_(max)、MR_(FDG)均高于未转移组(P均<0.05)。当TBR_(SUV)≥3.43或TBR_(MR)≥3.68时考虑诊断为肝内胆管癌,TBR_(MR)的灵敏度(91%)高于TBR_(SUV)(87%),而特异度(78%)却低于TBR_(SUV)(92%)。结论:PET/CT的^(18)F-FDG动态显像的代谢参数MR_(FDG)在诊断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肝癌方面有较高价值,并且在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与分期的评价中具有指导作用,其半定量参数TBR_(MR)的鉴别灵敏度高于TBR_(SUV),且在肝细胞肝癌患者图像中有更高的图像对比度,可帮助诊断医师减少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全身动态PET/CT Patlak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肿瘤代谢体积与肝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汪会 徐慧琴 +4 位作者 赵学峰 何延辉 薛杨央 朱书田 王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87-1290,共4页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显像中结直肠癌(CRC)原发灶肿瘤代谢体积(MTV)与肝转移、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手术病理诊断原发性CRC患者的术前18F-FDG PET/CT图像。软件勾画...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显像中结直肠癌(CRC)原发灶肿瘤代谢体积(MTV)与肝转移、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手术病理诊断原发性CRC患者的术前18F-FDG PET/CT图像。软件勾画CRC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MTV。统计分析MTV与肝转移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59例CRC原发灶的SUVmax、SUVmean、MTV分别为15.3(6.8,29.2)、7.3(3.9,18.8)、15.5(5.6~61.8)cm3。CRC伴有肝转移与不伴有肝转移的原发灶MT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4,P=0.004);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MT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83,P=0.007)。CRC是否伴有肝转移或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灶SUVmax、SUV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肝转移与原发灶MTV呈负相关(相关系数ρ=-0.362,P<0.01)。淋巴结转移与MTV呈正相关(相关系数ρ=0.319,P<0.01)。结论 CRC原发灶MTV与肝转移呈负相关、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CRC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中,原发灶MTV对预测肿瘤肝转移、局部淋巴结转移较传统指标SUVmax、SUVmean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转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氟脱氧葡萄糖 代谢体积
下载PDF
用CloudSat/CALIPSO资料分析亚洲季风区和青藏高原地区云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57
7
作者 汪会 罗亚丽 张人禾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17-1131,共15页
利用2006年9月至2009年8月的CloudSat/CALIPSO资料,分析了东亚季风区(EAMR)、印度季风区(IMR)、西北太平洋季风区(WNPMR)和青藏高原地区(TPR)的云量和云层垂直结构(包括云层的垂直位置、物理厚度、相邻云层间的垂直距离和雷达反射率垂... 利用2006年9月至2009年8月的CloudSat/CALIPSO资料,分析了东亚季风区(EAMR)、印度季风区(IMR)、西北太平洋季风区(WNPMR)和青藏高原地区(TPR)的云量和云层垂直结构(包括云层的垂直位置、物理厚度、相邻云层间的垂直距离和雷达反射率垂直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进一步分析了亚洲季风区低云量的分布及其与对流层低层稳定性(LTS)的相关。有如下结论:(1)这期间,EAMR、IMR、WNPMR和TPR总云量分别为69%、72%、83%和69%,其中单层云占56%(IMR和WNPMR)至77%(TPR),多层云中二层和三层云合起来占95%以上。IMR的总云量在夏季(>90%)明显高于冬季(约50%),EAMR和TPR春夏季略高于秋冬季,而WNPMR总云量的季节变化不大。(2)同属热带季风区的IMR和WNPMR全年都有底部在10km以上的冰晶云,其月平均云量为20%(冬季)~70%(夏季);海洋边界层云在WNPMR全年较常见(月平均云量为20%~40%),而IMR的低云主要出现在夏季(20%~40%);属副热带季风区的EAMR云层主要位于对流层中低层,10km以上高云仅在夏季较多(30%左右),但其发生频率和垂直位置相对IMR和WNPMR的高云(12~16km高度的云量为60%~70%)较低;TPR的云主要位于4~11km,等高度上云内滴谱较宽。(3)云顶在4km以下的低云在亚洲季风区的分布在春秋季相似、夏冬季差异较大,冬季低云量最多,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中国大陆南部及其以东的洋面和日本附近地区,低云量为45%~70%;低云量与LTS的相关性在冬季不强,而其他季节相关性较好。(4)这四个地区都以薄云为主,有30%~40%的云层物理厚度小于1km,而且多层云中相邻云层间的垂直距离约有10%小于1km,说明现有大气环流模式需要提高垂直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季风区青藏高原云量云垂直结构
下载PDF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一次深对流云垂直结构的多源卫星和地基雷达观测对比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汪会 郭学良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96-1013,共18页
为了加强对青藏高原深对流云垂直结构的深入认识,利用TRMM、CloudSat和Aqua多源卫星观测资料及地基垂直指向雷达(C波段调频连续波雷达和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资料,对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期间2014年7月9日13—16时(北京时)发生在... 为了加强对青藏高原深对流云垂直结构的深入认识,利用TRMM、CloudSat和Aqua多源卫星观测资料及地基垂直指向雷达(C波段调频连续波雷达和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资料,对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期间2014年7月9日13—16时(北京时)发生在那曲气象站附近的深厚强对流云和那曲气象站以西100 km左右的深厚弱对流云的垂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结果如下:(1)深厚强对流云和深厚弱对流云的水平尺度均较小(10—20 km),垂直发展高度较高(15—16 km,均指海拔高度);深厚强对流云在0℃层以下雷达反射率因子递增非常快,表明对流云内固态降水粒子下落至0℃层以下后融化过程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对流减弱阶段有明显的0℃层亮带出现,亮带位于5.5 km左右(距地1 km);(2)对比TRMM测雨雷达和C波段调频连续波雷达观测到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发现TRMM测雨雷达在11 km以下存在高估;(3)深对流云主要为冰相云,云内10 km以上主要是丰富小冰粒子,而10 km以下是较少的大冰晶粒子;深厚强对流云和深厚弱对流云的微物理过程都主要包括混合相过程和冰化过程,混合相过程分为两种:一种是-25℃(深厚强对流云)或-29℃(深厚弱对流云)高度以下以凇附增长为主,另一种是该高度以上主要以冰晶聚合、凝华增长为主,该过程冰晶粒子有效半径增长较快。这些空基和地基的观测证据进一步揭示了青藏高原深对流云的垂直结构特征,为模式模拟青藏高原深对流云的检验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深对流云 垂直结构 观测分析
下载PDF
^(18)F-FDG PET/CT评价兔VX2肺移植瘤三维适形放疗的早期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汪会 徐慧琴 +4 位作者 赵学峰 何延辉 岳峤 唐虹 肖亮 《安徽医药》 CAS 2012年第9期1273-1275,共3页
目的了解兔VX2肺移植瘤模型三维适形放疗过程中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探讨18F-FDG PET/CT评估肿瘤放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建立16只兔VX2肺移植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放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分别于三维适形放疗累积剂量达06、、... 目的了解兔VX2肺移植瘤模型三维适形放疗过程中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探讨18F-FDG PET/CT评估肿瘤放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建立16只兔VX2肺移植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放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分别于三维适形放疗累积剂量达06、、121、8 Gy时行18F-FDG PET/CT检查,采集不同时期两组模型兔肺部肿瘤延迟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侧正常肺组织SUVmax及两者的比值(T/L),观察两组模型兔T/L及肿瘤体积变化情况;放疗结束后,取出两组模型兔肺部肿瘤,常规HE染色。结果放疗组模型兔累积照射剂量达0、6、12、18 Gy时,T/L分别为(8.447±1.488)(、9.344±1.342)、(7.143±1.307)(、6.221±1.066),各时间点依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79、5.010、5.984,P均<0.05),而对照组相应时间T/L逐渐升高,分别为(8.428±1.705)(、9.610±1.282)(、10.402±1.283)(、11.586±1.627),各时间点依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0、3.2252、.611,均P<0.05);两组模型兔肺部肿瘤体积均有增长,累积剂量达6、12、18 Gy组间分别比较,差异用统计学意义(t=2.7425、.225、6.824,均P<0.05),放疗组肿瘤体积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HE染色示放疗组肿瘤组织内大片糜烂坏死,对照组肿瘤组织内坏死灶不明显。结论兔VX2肺移植瘤三维适形放疗过程中行18F-FDGPET/CT显像动态观察,T/L短期内显著降低,可在CT形态学改变之前评估放疗早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适形放疗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动物模型
下载PDF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联合尿β_2-MG测定评估妇科肿瘤患者化疗肾功能损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0
作者 胡永全 徐慧琴 +2 位作者 赵学峰 汪会 余永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99mTc-亚锡喷替酸(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高峰时间(Tb)和半排时间(C1/2)联合尿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测定,评估其在妇科肿瘤顺铂(DDP)化疗时肾功能早期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自身对照法对98例... 目的探讨应用99mTc-亚锡喷替酸(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高峰时间(Tb)和半排时间(C1/2)联合尿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测定,评估其在妇科肿瘤顺铂(DDP)化疗时肾功能早期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自身对照法对98例妇科肿瘤患者在首次化疗前与化疗2周期后行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GFR、Tb、C1/2,同期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酐(SCr)以及血、尿β2-MG含量。应用配对t检验对比观察。结果 98例患者化疗2周期后较化疗前GFR明显下降(P<0.05),而Tb、C1/2显著延长(P<0.01);尿β2-MG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血中BUN、SCr、β2-MG变化均不明显。结论与测定血BUN、SCr、β2-MG含量比较,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GFR、Tb、C1/2及尿β2-MG含量,能发现含DDP化疗患者肾功能早期的损伤,对于临床合理用药、观察和保护肾功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DTPA 肾动态显像 妇科肿瘤 顺铂化疗 肾功能 β2-微球蛋白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评价不同病理亚型淋巴瘤疗效方面的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延辉 徐慧琴 +3 位作者 汪会 余文静 赵学峰 余永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不同病理亚型淋巴瘤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科近4年来治疗前后均行PET/CT检查的淋巴瘤患者资料,同时根据自愿原则随机选取治疗前已行PET/CT检查的淋巴瘤患者,于治疗2~4个疗程后再次行PET/C...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不同病理亚型淋巴瘤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我科近4年来治疗前后均行PET/CT检查的淋巴瘤患者资料,同时根据自愿原则随机选取治疗前已行PET/CT检查的淋巴瘤患者,于治疗2~4个疗程后再次行PET/CT检查。回顾性分析并比较43例不同病理亚型淋巴瘤病灶(包括淋巴结病灶和结外灶)治疗前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滞留指数(RI)和治疗后的SUVmax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病例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治疗前霍奇金淋巴瘤(HL)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病灶间平均SUVmax比较及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不同病理亚型的NHL淋巴瘤病灶平均SUVmax及RI与NHL的侵袭性呈正相关性,与淋巴瘤的分期无明显相关;治疗后43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23例,部分缓解16例,疾病稳定状态1例,复发或进展3例。治疗前后淋巴瘤病灶的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淋巴瘤患者治疗前后病灶平均SUVmax及RI的比较分析能有效评价疗效、判断预后,并为进一步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帮助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18 F-FDG PET/CT SUVMAX 滞留指数 疗效评价
下载PDF
中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滑膜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黄英 陈哲 +2 位作者 王玉 汪会 涂胜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95-2097,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关节滑膜为主要靶组织的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其病因病机不明,但研究表明成纤维滑膜细胞(FLS)是关节滑膜组织的主要细胞,在RA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尽管随着生物制剂的产生,RA有了较好的治疗方法,但仍不能终止...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关节滑膜为主要靶组织的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其病因病机不明,但研究表明成纤维滑膜细胞(FLS)是关节滑膜组织的主要细胞,在RA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尽管随着生物制剂的产生,RA有了较好的治疗方法,但仍不能终止病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复习和基础实验的总结,发现中药直接以FLS为治疗靶点可能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策略。通过总结FLS在RA中的发病机制,探讨中药对RA-FLS的治疗作用,为今后RA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成纤维滑膜细胞 发病机制 中药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中国东部及北美副热带地区夏季降水系统发生频次的TRMM资料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周胜男 罗亚丽 汪会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6,共16页
利用1998—2011年夏季(6-8月)TRMM卫星资料分忻青藏高原(TP)、中国东部(EC)及北美副热带西部(WNA)和东部(ENA)降水系统的发生频次,定义降水系统为TRMM测雨雷达观测到近地面有降水的相邻像元组成的个体,即RPF(Radar Precipitation Featur... 利用1998—2011年夏季(6-8月)TRMM卫星资料分忻青藏高原(TP)、中国东部(EC)及北美副热带西部(WNA)和东部(ENA)降水系统的发生频次,定义降水系统为TRMM测雨雷达观测到近地面有降水的相邻像元组成的个体,即RPF(Radar Precipitation Feature),将RPF分为全体RPF、大面积RPF(面积>1000 km^2)和小面积RPF(面积不<400)km^2)3组,对比分析四个区域内各组的RPF个数发生频次和RPF像元个数发生频次,主要结果如下:(1)全体RPF的个数发生频次在青藏高原地区最高,北美东部地区最低;全体RPF的降水像元个数发生频次在中国东部最高,青藏高原最低。(2)四个区域内RPF发生频次的日变化主要为单峰结构,峰值出现在当地午后至傍晚,且大面积RPF的峰值时间晚于小面积RPF的;中国东部地区RPF降水像元个数发生频次则具有双峰结构。(3)RPF降水像元个数发生频次的分析结果与以往基于地面观测降水量的分析结果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降水系统发生频次 TRMM 中国东部 北美副热带地区
下载PDF
人工影响天气用碘化银催化剂对区域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段婧 楼小凤 +2 位作者 汪会 郭学良 李集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7-268,共12页
中国自1958年以来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碘化银作为主要的催化剂,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备受关注。分析了国内外使用碘化银开展人工增雨雪和人工防雹外场试验作业后降水、土壤和湖泊等的Ag+含量,尽管催化后Ag+含量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中国自1958年以来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碘化银作为主要的催化剂,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备受关注。分析了国内外使用碘化银开展人工增雨雪和人工防雹外场试验作业后降水、土壤和湖泊等的Ag+含量,尽管催化后Ag+含量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尤其是地面燃烧炉催化和人工防雹作业,但降水和水库中的Ag+含量远低于饮用水标准。统计了我国外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碘化银用量,结合降水和水库中Ag+浓度观测,认为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使用的碘化银不会对水资源和环境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碘化银催化剂 环境影响
下载PDF
siRNA沉默己糖激酶-2基因对MDA-MB231细胞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丹 徐慧琴 +3 位作者 汪会 余文静 薛杨央 赵学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观察小干扰RNA(siRNA)沉默己糖激酶-2(HK2)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3组:空白(Control)组、阴性对照(Negative)组和转染HK2 siRNA的实验(siRNA-HK2)组。将HK2 siRNA瞬时转染于MDA-MB231细胞,用Western b... 目的观察小干扰RNA(siRNA)沉默己糖激酶-2(HK2)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放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3组:空白(Control)组、阴性对照(Negative)组和转染HK2 siRNA的实验(siRNA-HK2)组。将HK2 siRNA瞬时转染于MDA-MB231细胞,用Western blot和qRT-PCR分别检测转染前后HK2蛋白和mRNA表达;CCK-8实验观察不同剂量(0、2、4、6、8 Gy)X线照射下三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三组细胞在4 Gy照射下细胞凋亡率,观察siRNA干扰HK2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放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siRNA-HK2组HK2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降低。三组细胞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X线照射后,细胞存活率呈剂量依赖性递减的趋势,且siRNA-HK2组的存活率较Control组和Negative组明显下降(P<0.05)。照射后,siRNA-HK2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Control组和Negative组(P<0.01)。结论沉默乳腺癌细胞HK2基因可增加其对放疗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糖激酶-2 SIRNA 乳腺癌 放疗敏感性
下载PDF
甘氨双唑钠对兔VX2肺移植瘤放射增敏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慧琴 汪会 +4 位作者 罗家伦 唐虹 肖亮 吴强 黄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99-1302,共4页
目的探讨甘氨双唑钠(CMNa)对兔VX2肺移植瘤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增敏作用。方法建立24只兔VX2肺移植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放疗组、CMNa+放疗组及对照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监测治疗前后肺部肿瘤组织与对侧脊柱旁肌肉... 目的探讨甘氨双唑钠(CMNa)对兔VX2肺移植瘤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增敏作用。方法建立24只兔VX2肺移植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放疗组、CMNa+放疗组及对照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监测治疗前后肺部肿瘤组织与对侧脊柱旁肌肉组织对18F-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比值(T/M)及肿瘤的体积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对治疗前后T/M变化百分数(M%)、肿瘤体积生长率(V%)和VEGF阳性率(VEGF%)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4 h后,CMNa+放疗组和单纯放疗组T/M比值较治疗前减低,对照组明显升高,CMNa+放疗组M%(34.3±12.4)减少幅度高于单纯放疗组(17.6±1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荷瘤兔肺部肿瘤体积较治疗前均有增长,其中CMNa+放疗组V%和VEGF%均为最低,与其余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VEGF%与M%、V%均呈正相关关系(r=0.847、0.745,P<0.05)。结论 CMNa可增加VX2肺移植瘤乏氧细胞对三维适形放疗的敏感性,其与放疗联合应用较单纯放疗能明显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双唑钠 辐射增敏药 放射疗法 体层摄影术 氧葡萄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评估大鼠C6胶质瘤放疗早期疗效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雨 徐慧琴 +3 位作者 汪会 余文静 薛杨央 岳峤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86-1590,共5页
目的了解大鼠C6胶质瘤放疗前后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DG PETCT)显像特点,探讨18F-FDG PET-CT评估大鼠C6胶质瘤早期放疗疗效价值。方法建立荷C6胶质瘤SD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放疗组,... 目的了解大鼠C6胶质瘤放疗前后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DG PETCT)显像特点,探讨18F-FDG PET-CT评估大鼠C6胶质瘤早期放疗疗效价值。方法建立荷C6胶质瘤SD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放疗组,两组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后24 h、7 d行18F-FDG PET-CT显像,采集不同时期大鼠肿瘤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T)、对侧脊柱旁肌肉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M),计算两者比值(T/M)并观察肿瘤体积变化。放疗结束,取两组肿瘤,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肿瘤细胞增殖指数Ki-67及微血管密度(MVD)表达情况。结果 1放疗24 h T/M值较放疗前降低(t=5.991,P<0.01)。对照组24 h T/M值较首次显像增高(t=5.196,P<0.01)。2放疗7 d T/M值较放疗后24 h(t=3.082,P<0.05)、放疗前(t=4.822,P<0.01)显著降低(F=5.902,P<0.01)。对照组7 d T/M值较24 h明显增高(t=3.621,P<0.05)。3 HE染色示放疗组较对照组坏死明显,放疗组Ki-67与MVD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t=7.201、2.986,P<0.01)。4 T/M值与Ki-67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824,r2=0.679,P<0.05);T/M值与MVD表达呈正相关(r=0.779,r2=0.606,P<0.05)。结论18FFDG PET-CT可评估大鼠C6胶质瘤放疗早期疗效,并可反映胶质瘤的增殖活性和血管生成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葡萄糖 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显像 Ki-67 微血管密度 C6胶质瘤 放射线疗法
下载PDF
肌肉转移癌的^(18)F-FDG PET/CT影像表现及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家伦 徐慧琴 +4 位作者 汪会 何延辉 赵学峰 薛杨央 余文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3-758,共6页
目的探讨肌肉转移癌(MMs)的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18)F-FDG PET/CT)影像特征、原发肿瘤来源及转移频率、不同肿瘤的常见肌肉转移部位。方法对行^(18)F-FDG PET/CT检查并最终诊断为MMs的103例肿瘤患... 目的探讨肌肉转移癌(MMs)的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18)F-FDG PET/CT)影像特征、原发肿瘤来源及转移频率、不同肿瘤的常见肌肉转移部位。方法对行^(18)F-FDG PET/CT检查并最终诊断为MMs的103例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肌肉转移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分析MMs的原发肿瘤来源及常见累及部位。统计同期检查的与MMs原发肿瘤同类型的肿瘤患者总人数,分析各原发肿瘤肌肉转移的发生频率及常见转移部位。结果 5 195例肿瘤患者中有103例患者伴有肌肉转移,^(18)F-FDG PET/CT共检出MMs病灶206处,平均SUV_(max)为8.0±4.7(2.2~24.4),不同原发肿瘤及不同部位的MMs病灶SUV_(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0),同机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仅检出肌肉转移灶62处(30.1%)。103例MMs患者中95例(92.2%)同时伴肌肉外其他组织及脏器转移,有8例(7.8%)患者仅发生肌肉转移。MMs的原发肿瘤以肺癌(37.9%)、结直肠癌(9.7%)、宫颈癌(7.8%)和乳腺癌(7.8%)最为常见,而肾癌(6.12%)、宫颈癌(5.67%)和胰腺癌(5.56%)发生肌肉转移的频率最高。MMs最常累及的部位是椎旁肌肉(31.1%)、四肢肌肉(20.9%)、臀部肌肉(13.6%)和胸壁肌肉(10.7%),单个肌肉中以竖脊肌(14.1%)和腰大肌(13.1%)累及频率最高。不同肿瘤常见的肌肉转移部位不同,其中肺癌最常肌肉转移部位是四肢肌肉(33.3%),结直肠癌(40%)和宫颈癌(54.5%)最常肌肉转移部位是腰大肌,乳腺癌最常肌肉转移部位是胸大小肌(90%)。结论 MMs病灶在PET/CT检查中均表现为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MMs最常见的原发肿瘤是肺癌,最常见转移部位是椎旁肌肉群,特别是竖脊肌;不同原发肿瘤表现出不同的MMs发生频率和转移部位,肌肉转移频率最高的是肾癌。少数病例可发生单纯的肌肉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转移 肌肉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氟-18-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余兴 帅剑锋 +4 位作者 汪会 汪晓明 鲁长文 高翔 孙康 《安徽医学》 2020年第12期1375-1378,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76例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分为中央区淋巴... 目的探讨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76例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分为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组(32例),中央区淋巴结阴性组(44例),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影像学资料(肿瘤位置、边界形态、是否钙化、纵横比)、病理资料(病灶数目、包膜侵犯、周围肌肉侵犯情况)及实验室检测数据[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过氧物酶抗体(ANTI-TPO)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水平]等指标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危险因素预测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年龄、肿瘤位置、术前TSH值以及是否多灶是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年龄、术前TSH值预测患者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689、0.672、0.700,截点分别为0.85 cm、41.5岁、1.35 mIU/L。结论患者肿瘤最大径、术前TSH值、年龄、肿瘤位置、是否多灶是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年龄、术前TSH值可用于预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 危险因素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乳腺癌患者孤立性肺内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薛杨央 汪会 +3 位作者 余文静 张丹 许阿磊 徐慧琴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8期90-95,共6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联合临床病理学特征对乳腺癌患者孤立性肺结节(SP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80例新检出SPN的乳腺癌患者分为原发性肺癌组(PLC,n=48)和乳腺癌转移组(BCM,...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联合临床病理学特征对乳腺癌患者孤立性肺结节(SPN)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80例新检出SPN的乳腺癌患者分为原发性肺癌组(PLC,n=48)和乳腺癌转移组(BCM,n=32)。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和PET/CT图像特征,对两组间临床病理特征、PET/CT代谢参数和形态学特征进行差异比较,并使用多因素分析探讨SPN诊断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临床病理学指标中,PLC组和BCM组的血清CEA和CA15-3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CEA:P=0.045,CA15-3:P=0.008)。^(18)F-FDG PET/CT代谢特征中,PLC组与BCM组图像FDG摄取、SPN的SUV_(max)、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的SUV_(max)等代谢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01,P=0.01和P=0.032)。形态学分析中,分叶征(P<0.001)、毛刺征(P<0.001)和胸膜牵拉征(P=0.014)等PLC的典型特征是鉴别PLC与BCM的主要征象。其中SPN的SUV_(max)、分叶征和胸膜凹陷征是准确诊断SPN的预测因素。结论^(18)F-FDG PET/CT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乳腺癌患者SPN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SPN的SUV_(max)、分叶征和胸膜凹陷征在SPN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转移瘤 乳腺癌 原发性肺癌 ^(18)F-FDG PET/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