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
作者 汪午 王省良 +4 位作者 李黎 张东平 王扬君 盛国英 傅家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7-86,共10页
二次有机气溶胶由于其对环境、气候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地域辽阔,森林占国土面积的12%,几乎具有北半球的全部植被类型,对天然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研究不容忽视。综合当前的研究成果,着重阐述了两种代表性生物挥... 二次有机气溶胶由于其对环境、气候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地域辽阔,森林占国土面积的12%,几乎具有北半球的全部植被类型,对天然源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研究不容忽视。综合当前的研究成果,着重阐述了两种代表性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异戊二烯和α-蒎烯与大气中主要的氧化剂,如O3、OH和NO3等物种的反应,以及其二次气溶胶形成的过程。最后,对目前的研究手段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有机气溶胶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异戊二烯 Α-蒎烯
下载PDF
异戊二烯的光氧化产物——非对映异构体2-甲基丁四醇的质谱解析
2
作者 汪午 李怀建 张宏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4-597,共4页
利用氘标记三甲基硅烷醚衍生方法和MS/MS技术,深入探讨了非对映异构体2-甲基丁四醇的三甲基硅烷醚衍生物在电子轰击和化学电离下复杂的质谱表现,从而为该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 2-甲基丁四醇 异戊二烯光氧化产物 质谱解析
原文传递
大气颗粒物中生物质燃烧示踪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鑫彤 鞠法帅 +2 位作者 韩德文 陈奇 汪午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85-1894,共10页
生物质燃烧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钾离子、脱水糖类(左旋葡聚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脱氢松香酸等被认为是示踪生物质燃烧的主要化合物.其中,脱水糖类由于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较高的浓度水平,被广泛用作有关生物质燃烧的检测和估... 生物质燃烧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钾离子、脱水糖类(左旋葡聚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脱氢松香酸等被认为是示踪生物质燃烧的主要化合物.其中,脱水糖类由于其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较高的浓度水平,被广泛用作有关生物质燃烧的检测和估算其对大气颗粒物贡献的代表性化合物.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中脱水糖类的含量随季节不同而呈现差异;不同类型的生物质经燃烧后产生的气溶胶颗粒物中,主要示踪化合物的组成比例不同.如软木燃烧后的左旋葡聚糖/甘露聚糖比值约为4.3、硬木约为23.1、农作物残渣约为32.0.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分析大气颗粒物中不同生物质燃烧源的类型和所占比例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检测大气颗粒物中脱水糖类有机示踪物的主要手段.该法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可以很好地替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避免样品的前处理和衍生化反应,但检测范围较窄.几种方法各有利弊,需根据样品的来源和实验目标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生物质燃烧 示踪化合物 左旋葡聚糖
原文传递
基于PM2.5中的黑碳变化探究上海冬季典型污染过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奇 方引 +4 位作者 冯艳丽 张帆 朱文杰 汪午 陈颖军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3-274,共12页
2016年11月29日-12月9日,上海连续发生两起大气污染事件,最高小时PM2.5质量浓度分别达到119和179μg/m^3.利用黑碳(black carbon,BC)仪的在线观测数据,结合大流量PM2.5滤膜样品的化学组成数据--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元素碳(eleme... 2016年11月29日-12月9日,上海连续发生两起大气污染事件,最高小时PM2.5质量浓度分别达到119和179μg/m^3.利用黑碳(black carbon,BC)仪的在线观测数据,结合大流量PM2.5滤膜样品的化学组成数据--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元素碳(element carbon,EC)、水溶性离子、金属元素,观察两次污染过程中PM2.5的化学组成和来源变化.结果表明,在两次污染过程中,污染期的平均PM2.5质量浓度分别是洁净期的4.2和3.9倍,而平均黑碳质量浓度仅为洁净期的1.6和1.9倍.污染期的最高黑碳质量浓度为8.94μg/m^3,占PM2.5的百分比为22.0%.在两次污染过程中,洁净期的平均黑碳质量浓度占PM2.5的百分比分别为11.8%和7.5%,显著高于污染期的4.4%和3.7%.污染期的二次污染严重,平均二次污染物分别占PM2.5的百分比为41.8%和31.9%,平均二次有机碳(secondary OC,SOC)占有机碳的百分比分别为42.5%和34.9%.在两次污染过程中,燃煤、机动车、船舶排放和生物质燃烧均有显著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黑碳 污染过程 二次污染物
下载PDF
甲基硼酸衍生法测定丁四醇中的碳同位素
5
作者 李黎 汪午 +5 位作者 余应新 郑柯文 陈华山 王德庆 盛国英 傅家谟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8-562,共5页
对赤藻糖醇和苏阿糖醇进行甲基硼酸衍生化,并对反应物和生成的环状硼酸酯衍生产物进行稳定碳同位素测定。采用元素分析/同位素比质谱(EA/IRMS)对固体赤藻糖醇、苏阿糖醇、甲基硼酸的碳同位素的测定和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质谱(GC/C/I... 对赤藻糖醇和苏阿糖醇进行甲基硼酸衍生化,并对反应物和生成的环状硼酸酯衍生产物进行稳定碳同位素测定。采用元素分析/同位素比质谱(EA/IRMS)对固体赤藻糖醇、苏阿糖醇、甲基硼酸的碳同位素的测定和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质谱(GC/C/IRM)对硼酸酯衍生产物的同位素测定的结果表明,当衍生化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60min,甲基硼酸和四醇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1时,通过反应物的同位素值及质量平衡关系计算而得的硼酸酯的δ13C数值和实际测定的产物的碳同位素之间的差异小于0.5‰,在该衍生化反应过程中不存在同位素分馏。此外,在GC/MS上,对赤藻糖醇、苏阿糖醇、2-甲基赤藻糖醇、2-甲基苏阿糖醇的甲基硼酸酯衍生产物进行确认,为进一步对天然源气溶胶中的2-甲基丁四醇进行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藻糖醇 苏阿糖醇 2-甲基丁四醇 甲基硼酸 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
下载PDF
大气中强致癌物3-硝基苯并蒽酮GC/MS检测方法的建立
6
作者 李怀建 吴梅 +4 位作者 张宏伟 王帮进 占洁 王杨君 汪午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87-191,共5页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3-硝基苯并蒽酮(3-NBA)是一种极强的直接致突变和致癌物,多种动物试验以及人体细胞试验证明其具有极强的致突变能力。环境中的3-NBA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和大气光氧化反应,其在大气中浓度远低于多环芳烃。利用高...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3-硝基苯并蒽酮(3-NBA)是一种极强的直接致突变和致癌物,多种动物试验以及人体细胞试验证明其具有极强的致突变能力。环境中的3-NBA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和大气光氧化反应,其在大气中浓度远低于多环芳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离、富集目标组分,再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可建立大气中3-硝基苯并蒽酮的检测方法,仪器检测限为13.7 pg,方法检测限为1.9 pg.m-3。方法回收率为88.52%,目标化合物回收率为78.2%。该方法重现性好、测定精度高,可用于实验室常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3-硝基苯并蒽酮 气相色谱-质谱(GC/MS)
下载PDF
17α-甲基睾丸素4,5位双键过氧化氢氧化和浓硫酸破坏产物的探讨
7
作者 汪午 史建栋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5-128,共4页
以17α-甲基睾丸素为底物,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在浓硫酸环境中,经自由基历程,最终脱去19位角甲基.反应混合液经提取、过柱等一系列后处理,结果得到两种白色针状晶体:雄甾-17α-甲基-17β-羟基-4-甲氧基-5-烯-... 以17α-甲基睾丸素为底物,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在浓硫酸环境中,经自由基历程,最终脱去19位角甲基.反应混合液经提取、过柱等一系列后处理,结果得到两种白色针状晶体:雄甾-17α-甲基-17β-羟基-4-甲氧基-5-烯-3-酮(MT-131)和雄甾-19-去甲基-17α-甲基-6,17β-二羟基-4-甲氧基-3-酮(MT-140),产率分别为21%和9%.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17α甲基睾丸素 过氧化氢 氧化
下载PDF
金华市大气PM_(2.5)及其含碳组分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周怀中 王杨君 +5 位作者 徐奔奔 冯加良 汪午 常毅 张苗云 吴明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2-197,共6页
该文在浙中金华市郊区(监测站)、城区(十五中)、工业区(婺城小学)进行PM_(2.5)采样分析,并采用IMPROVE-TOR方法测定了有机碳(OC)、元素碳(EC)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春夏秋冬四季的PM_(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73.0~100.6、41.7~51.7、72.0... 该文在浙中金华市郊区(监测站)、城区(十五中)、工业区(婺城小学)进行PM_(2.5)采样分析,并采用IMPROVE-TOR方法测定了有机碳(OC)、元素碳(EC)质量浓度。结果表明,春夏秋冬四季的PM_(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73.0~100.6、41.7~51.7、72.0~95.5、90.7~112.6μg/m^3。OC浓度分别为9.25~12.65、6.89~9.46、12.54~15.80和12.40~13.77μg/m3,而EC浓度分别为2.82~4.62、1.01~1.91、1.92~3.23、3.08~4.58μg/m^3。根据后向轨迹图分析可知,金衢盆地静稳天气是形成2015年1月26日重污染的重要原因。结果表明,春冬季的OC、EC来源较相似,夏季时所有站和秋季城区站的OC、EC的来源差异性较大。夏季OC中二次有机碳的贡献率>48%,二次光化学作用是夏秋季浙中地区OC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有机碳 元素碳 金华
原文传递
PM_(2.5)中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组成及其对有机碳的贡献 被引量:3
9
作者 鞠法帅 王鑫彤 +1 位作者 韩德文 汪午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180,共9页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浙江一中学夏季PM_(2.5)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各二次有机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示踪物的浓度水平及SOA形成的影响因素,并利用示踪物产率法分析了二...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浙江一中学夏季PM_(2.5)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各二次有机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示踪物的浓度水平及SOA形成的影响因素,并利用示踪物产率法分析了二次有机碳(secondary organic carbon,SOC)对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的贡献.结果表明:异戊二烯SOA示踪物在总SOA示踪物浓度中所占比重较大,达到31.3%~52.2%,其中2-甲基甘油酸是主要的异戊二烯SOA示踪物;而α-蒎烯SOA示踪物所占比重最小,仅占总SOA示踪物浓度的16.4%~35.8%.甲苯SOA示踪物的浓度范围为6.49~12.60 ng/m^3,高于上海宝山和中国香港地区,低于北京和广州地区.甲苯SOC对OC的贡献率为11.5%~17.7%,是SOC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人为源排放是当地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另外,各示踪物浓度以及总SOC浓度都与O_3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O_3对SOC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有机气溶胶 PM2.5 有机碳
下载PDF
农作物秸秆中纤维素的提取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冬玲 汪午 《环境与发展》 2019年第3期255-256,共2页
纤维素是农作物秸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作物秸秆燃烧的时候会生成左旋葡聚糖这种大气污染示踪物,测定左旋葡聚糖稳定碳同位素的比值可以追踪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的来源,由此可以建立一个大气污染源的稳定碳同位素库。由于用不同的提取... 纤维素是农作物秸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作物秸秆燃烧的时候会生成左旋葡聚糖这种大气污染示踪物,测定左旋葡聚糖稳定碳同位素的比值可以追踪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的来源,由此可以建立一个大气污染源的稳定碳同位素库。由于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得到的纤维素在产率、纤维素含量和耗时都有不同,本文测试了不同的方法从农作物秸秆中提取纤维素,以纤维素的产率、滴定方法测定的纤维素含量和耗时长短为衡量标准,确定农作物秸秆中纤维素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纤维素 提取 含量
下载PDF
大气污染物中2-甲基丁四醇硫酸酯的质谱解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颜 汪午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6期7-8,13,共3页
利用液相色谱/负离子电喷雾质谱(LC/(-)ESI-MS)技术,对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上海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的大气样品进行了研究。成功分离到异戊二烯主要的光氧化产物,非对映异构体2-甲基丁四醇和大气中的SO2结合生成的有机硫酸酯类化合物。... 利用液相色谱/负离子电喷雾质谱(LC/(-)ESI-MS)技术,对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上海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的大气样品进行了研究。成功分离到异戊二烯主要的光氧化产物,非对映异构体2-甲基丁四醇和大气中的SO2结合生成的有机硫酸酯类化合物。采用质谱解析法鉴定了2种构型(erythro-、threo-)-2-甲基丁四醇硫酸酯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硫酸酯 2-甲基丁四醇 液相色谱/负离子电喷雾质谱( LC/(-) ESI-MS)
下载PDF
氯霉素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缓释剂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曾仁杰 景利 +1 位作者 姜云平 汪午 《药学实践杂志》 CAS 1992年第4期32-34,共3页
羟磷灰石陶瓷自70年代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应用后,我国已于80年代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和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共同研究成功。这种材料又称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简称 BGC),与人骨成骨结合.己广泛应用口腔和其它骨修补术中。... 羟磷灰石陶瓷自70年代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应用后,我国已于80年代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和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共同研究成功。这种材料又称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简称 BGC),与人骨成骨结合.己广泛应用口腔和其它骨修补术中。本文研究氯霉素 BGC 缓释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实验研究 缓释剂 羟磷灰石 骨结合 人骨 华西医科大学 吸收度 累积溶出百分率 光电技术 骨感染
下载PDF
大气气溶胶中硝基多环芳烃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帮进 李怀建 +4 位作者 占洁 孙延枫 侯美伶 柳杜娟 汪午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45-1749,共5页
硝基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是一类强致突变和致癌物.大气中的硝基多环芳烃主要由化石类燃料燃烧时直接释放,或由前体化合物多环芳烃经光化学反应生成,其浓度远低于多环芳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并富集目标组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建... 硝基多环芳烃类化合物是一类强致突变和致癌物.大气中的硝基多环芳烃主要由化石类燃料燃烧时直接释放,或由前体化合物多环芳烃经光化学反应生成,其浓度远低于多环芳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并富集目标组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建立大气气溶胶中硝基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仪器检测限为1.17~2.94pg,硝基多环芳烃指示物1-硝基芘-d9的回收率为88.5%,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在33.1%~100%之间,RSD在5.07%~15.7%之间,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重现性.并测定了上海市区繁忙路段大气中9种硝基多环芳烃的含量,其浓度分布为1.82~398p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硝基多环芳烃 高效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质谱
原文传递
大气中硝基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占洁 杨颜 +3 位作者 柳杜鹃 孙延枫 李怀建 汪午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共9页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和机动车废气排放到大气环境中,造成的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生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大气污染物硝基多环芳烃因表现出显著的致突变和致癌活性受到关注.大气中硝基多环芳烃的来源有两个:化石...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业和机动车废气排放到大气环境中,造成的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生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大气污染物硝基多环芳烃因表现出显著的致突变和致癌活性受到关注.大气中硝基多环芳烃的来源有两个:化石燃料或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和多环芳烃发生大气光化学反应生成,它们在大气中分布广泛,浓度易随季节、机动车数量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改变而变化.目前,实验室检测到的大气中硝基多环芳烃浓度非常低,仅pgm-3水平,但毒理实验却证明部分硝基多环芳烃的致突变性与相应未被取代多环芳烃相比可高达100000倍,可见大气中痕量的硝基多环芳烃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本文着重阐述了大气中硝基多环芳烃的研究现状,包括其来源、浓度水平及影响因素、生物遗传毒性、分析方法等,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硝基多环芳烃 汽车尾气
原文传递
环境中3-硝基苯并蒽酮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怀建 李强 +2 位作者 汪午 张宏伟 李黎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0-224,共5页
3-硝基苯并蒽酮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物,被疑为人类致癌物,可在多种环境介质,如土壤、雨水、大气等中检出。其在汽车尾气中的含量特别高,可能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的释放。生物试验证明,3-硝基苯并蒽酮在体内和体外均具有极强的致突... 3-硝基苯并蒽酮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物,被疑为人类致癌物,可在多种环境介质,如土壤、雨水、大气等中检出。其在汽车尾气中的含量特别高,可能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的释放。生物试验证明,3-硝基苯并蒽酮在体内和体外均具有极强的致突变性和遗传毒性,与已知最强致突变剂1,8-二硝基芘相当。由于其超强的致突变能力,成为环境化学和毒理学关注的焦点。本文着重阐述了环境中3-硝基苯并蒽酮的研究现状,包括其来源、分析方法、致突变的机理、环境效应等,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硝基苯并蒽酮 环境污染物 致突变 遗传毒性
原文传递
PM_(2.5)中的有机硫酸酯类化合物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德文 王鑫彤 +3 位作者 鞠法帅 王杨君 冯加良 汪午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0-538,共9页
有机硫酸酯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二次有机气溶胶化合物,是大气PM_(2.5)的重要组分,是人为活动和生物排放的产物,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还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本文综述在不同大气环境下有机硫酸酯的种类结构,即:森林(清洁地区)以植被排放的异戊... 有机硫酸酯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二次有机气溶胶化合物,是大气PM_(2.5)的重要组分,是人为活动和生物排放的产物,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还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本文综述在不同大气环境下有机硫酸酯的种类结构,即:森林(清洁地区)以植被排放的异戊二烯和α-/β-蒎烯为前体物、城市(污染地区)以多环芳烃为前体物、受植被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的地区则以羰基化合物为前体物,与不同大气氧化剂在SO_2/H_2SO4作用下形成有机硫酸酯的大气光化学过程;总结了到目前为止,有机硫酸酯类化合物在世界各地大气PM_(2.5)中的浓度水平;以及各技术手段在分析、检测有机硫酸酯类化合物时的优势和缺陷;讨论了影响有机硫酸酯形成的因素;提出了有机硫酸酯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有机硫酸酯类化合物 形成机理
原文传递
中国典型城市臭氧与二次气溶胶的协同增长作用分析 被引量:29
17
作者 李红丽 王杨君 +6 位作者 黄凌 刘子义 汪午 冯加良 徐健 张坤 李莉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368-4379,共12页
大气PM2.5和O3是中国城市大气中最受关注的大气污染物,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影响关系.本文将O3,max作为光化学活性指标,把CO作为一次排放源的示踪剂,对2017年4-10月期间北京、上海和广州的臭氧与二次气溶胶的协同增长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大气PM2.5和O3是中国城市大气中最受关注的大气污染物,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影响关系.本文将O3,max作为光化学活性指标,把CO作为一次排放源的示踪剂,对2017年4-10月期间北京、上海和广州的臭氧与二次气溶胶的协同增长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光化学活性条件下,3个城市在协同增长时段PM2.5质量浓度增长量的均值与估算二次气溶胶质量浓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北京和广州在春季、秋季出现协同增长的小时数较多,且北京在各光化学活性水平下的协同增长时段中PM2.5浓度增长量均最大;出现PM2.5和O3协同增长现象时段中上海市风速最大,广州市气温最高,北京市相对湿度范围最大;随着光化学活性的增强,上海和广州两市二次气溶胶的生成量呈倍数增加,其生成量范围分别为13.6~29.2μg·m^-3和9.1~28.7μg·m^-3,北京市二次气溶胶的生成量则变化不大(25.0~34.0μg·m^-3),但各光化学活性水平下的北京二次气溶胶生成量均高于上海和广州.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北京、上海和广州3个城市的O3污染对二次气溶胶生成协同增长作用明显,而且北京尤其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化学活性 PM2.5 臭氧 二次气溶胶 协同作用
原文传递
金华地区PM_(2.5)中的极性有机示踪物 被引量:1
18
作者 鞠法帅 王鑫彤 +4 位作者 韩德文 王杨君 高杰 张冬玲 汪午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054-3064,共11页
用GC/MS,对金华地区3个采样点、四个季节,225个PM_(2.5)样品中10种极性有机示踪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包括天然源:3个异戊二烯SOA示踪物、1个α-蒎烯SOA示踪物和2个真菌孢子示踪物,和人为源:1个甲苯SOA示踪物、3个生物质燃烧示踪物.结果表明... 用GC/MS,对金华地区3个采样点、四个季节,225个PM_(2.5)样品中10种极性有机示踪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包括天然源:3个异戊二烯SOA示踪物、1个α-蒎烯SOA示踪物和2个真菌孢子示踪物,和人为源:1个甲苯SOA示踪物、3个生物质燃烧示踪物.结果表明,异戊二烯SOA示踪物浓度为3.41~48.50 ng·m^(-3),α-蒎烯SOA示踪物浓度为2.45~25.40 ng·m^(-3),甲苯SOA示踪物为4.75~39.80 ng·m^(-3).各SOA示踪物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异戊二烯SOA示踪物呈夏季>秋季≈春季>冬季,α-蒎烯SOA示踪物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甲苯SOA示踪物秋季>夏季>春季>冬季.估算得出甲苯SOC对OC的贡献为3.03%~24.50%,而来源于生物质燃烧的有机碳对OC的贡献可以达到1.23%~42.80%.表明人为源排放前体物的二次转化以及生物质燃烧是金华地区大气细颗粒物污染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华地区 PM2.5 极性有机示踪物 二次有机气溶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