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干细胞相关信号通路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穆玉晶 孔健达 +1 位作者 汪唐顺 史晓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941-947,共7页
乳腺癌患者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为放化疗耐药导致癌症复发与转移,研究发现,乳腺癌复发转移与乳腺癌干细胞的存在相关,肿瘤内的乳腺癌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且对传统放化疗具有一定抵抗性。而乳腺癌干细胞相关的信号通路和生物... 乳腺癌患者死亡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为放化疗耐药导致癌症复发与转移,研究发现,乳腺癌复发转移与乳腺癌干细胞的存在相关,肿瘤内的乳腺癌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且对传统放化疗具有一定抵抗性。而乳腺癌干细胞相关的信号通路和生物标志物可为乳腺癌靶向治疗提供有力依据。目前已知乳腺癌干细胞与Wnt/β-catenin、Notch、NRF2、PI3K/AKT/mTOR和Hedgehog/Sonic Hedgehog等信号通路相关并有CD24、CD44、CD49、钙黏蛋白3、CD133、EpCAM、Erbb2/HER-2、CXCR1等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及信号通路有望用作生物标记,作为乳腺癌诊疗、复发进展及转移倾向性等方面的标志,但在未来研究中仍存在一定挑战。因此,综述与乳腺癌干细胞相关信号通路和生物标志物并进行展望,以期为乳腺癌治疗药物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癌干细胞 信号通路 细胞标志物 靶向治疗 综述
下载PDF
拔罐疗法的透皮吸收潜力
2
作者 刘尚瑾 高振华 汪唐顺 《光明中医》 2024年第3期621-624,共4页
拔罐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拔罐前后配合使用外用药物的药罐法结合了拔罐与中药的双重作用,可治疗多种内外疾病,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药罐疗法可能通过升高皮肤表面温度、增加皮肤表面血流灌注、促进角质层水合、直接... 拔罐疗法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拔罐前后配合使用外用药物的药罐法结合了拔罐与中药的双重作用,可治疗多种内外疾病,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药罐疗法可能通过升高皮肤表面温度、增加皮肤表面血流灌注、促进角质层水合、直接损伤修饰角质层、保持较高药物剂量、发挥蓄水池效应等机制促进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此外药罐疗法对于药物透皮吸收的影响可能还存在更复杂的机制,包括拔罐吸附部位的腧穴以及外用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等因素都可能会对药物透皮吸收产生影响。总体上来说,拔罐疗法具有促进透皮吸收的潜力,临床上如何更大程度地发挥这种潜力可能是更好地发挥拔罐疗法疗效的关键。拔罐对透皮吸收影响的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的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皮吸收 拔罐疗法 药罐疗法 负压 闭合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分析我国中医药领域乳腺癌治疗的研究热点及趋势
3
作者 穆玉晶 孔健达 汪唐顺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4期80-83,I0009-I0011,共7页
目的利用CiteSpace 5.8软件分析中国中医药领域乳腺癌治疗近20年来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探究其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在中国期刊网数据库(CNKI)中对2000年1月—2022年4月的中医药领域乳腺癌治疗文献进行检索,以“乳腺癌”和“中医药”为主题,... 目的利用CiteSpace 5.8软件分析中国中医药领域乳腺癌治疗近20年来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探究其未来发展方向。方法在中国期刊网数据库(CNKI)中对2000年1月—2022年4月的中医药领域乳腺癌治疗文献进行检索,以“乳腺癌”和“中医药”为主题,导入NoteExpress软件,然后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人工检索,以Refworks格式导入CiteSpace 5.8软件,以该软件来可视化分析纳入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及其他信息。结果共收录2207篇论文,文献数量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核心作者58人,发文最多的作者为刘胜,作者团队内部合作较稳定,但团队之间合作较少。研究机构主要在中医药类高校,各机构间联系相对紧密,呈现出一定地域性。相关关键词主要为化疗、生活质量、中药、凋亡等,关键词聚类共有95个,前十个聚类涵盖临床试验、动物实验和机制研究以及药物实验,关键词凸现前18个关键词表明,最近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免疫功能”“疗效”“自噬”方面。结论中医药领域乳腺癌治疗的相关研究成果丰富而广泛,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中医药应用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辅助化疗和细胞凋亡机制。而细胞自噬和免疫功能的研究为近年来的研究前沿,这为该领域未来研究提供了方向,但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研究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中医药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知识图谱
原文传递
紫草素对乳腺恶性肿瘤细胞凋亡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赖瑞 史晓光 +7 位作者 左禧萌 汪唐顺 刘洁丽 杨臻瑞 冯雪 王玉坤 高爽 孙萍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788-791,共4页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乳腺恶性肿瘤MDA-MB-231和MCF-7细胞凋亡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将MDA-MB-231及MCF-7细胞系用含不同浓度紫草素的完全培养基(分组为0、0.2、0.4、0.8、1.0 mg/mL)进行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Annexin...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乳腺恶性肿瘤MDA-MB-231和MCF-7细胞凋亡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将MDA-MB-231及MCF-7细胞系用含不同浓度紫草素的完全培养基(分组为0、0.2、0.4、0.8、1.0 mg/mL)进行培养,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Annexin V-FTIC/PI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测定细胞内PI3K/AKT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0 mg/mL)比较,紫草素浓度为0.8 mg/mL以上时对乳腺癌MDA-MB-231及MCF-7细胞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最佳作用浓度为1.0 mg/mL;与空白对照组比较,MDA-MB-231及MCF-7细胞的凋亡水平随紫草素浓度增加而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紫草素处理的MDA-MB-231及MCF-7细胞PI3K表达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草素具有针对MDA-MB-231及MCF-7乳腺癌细胞系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 乳腺恶性肿瘤 细胞凋亡 高转移恶性乳腺癌细胞系 原位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细胞系 磷脂酰肌醇3激酶
下载PDF
基于肉瘤基因信号通路探讨槲皮素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潘小娟 史晓光 +2 位作者 汪唐顺 陈振宙 左禧萌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0期2892-2898,共7页
目的:探讨槲皮素通过RAS/RAF/MEK1信号通路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乳腺癌MCF-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极高剂量组,采用CCK-8细胞活力检测法测定不同组别的MCF-7细胞24 h、48 h、72 h的细胞活... 目的:探讨槲皮素通过RAS/RAF/MEK1信号通路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乳腺癌MCF-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极高剂量组,采用CCK-8细胞活力检测法测定不同组别的MCF-7细胞24 h、48 h、72 h的细胞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组别MCF-7细胞的凋亡率;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不同组别MEK1、RAS、YAP蛋白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染色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极高剂量组的MCF-7细胞活力均出现下降,呈浓度依赖,不具有时间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细胞MCF-7的晚期凋亡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极高剂量组MCF-7细胞的MEK1、RAS、YAP蛋白的表达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极高剂量组的MCF-7细胞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槲皮素具有针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对RAS/RAF/MEK1信号通路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RAS/RAF/MEK1信号通路 槲皮素 MCF-7细胞 细胞凋亡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下载PDF
紫草阳和汤外治联合激素治疗肿块期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焦亡蛋白的影响
6
作者 穆玉晶 汪唐顺 +7 位作者 冯雪 孙萍 高爽 王玉坤 左禧萌 朱彦彦 马燕 史晓光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2期1703-1709,1717,共8页
目的:观察紫草阳和汤外敷联合地塞米松软膏治疗肿块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细胞焦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给地塞米松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观察紫草阳和汤外敷联合地塞米松软膏治疗肿块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细胞焦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给地塞米松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外敷紫草阳和汤治疗。比较两组乳腺肿块体积变化、乳房疼痛及成脓症状、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细胞焦亡相关指标表达。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肿块体积差明显大于对照组,对照组为16.7±21.5,实验组为32.9±27.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85%)明显高于治疗组(ORR=50%,P<0.05)。在成脓率及疼痛程度上,治疗2、3周后观察组乳房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成脓率为30%,对照组成脓率为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aspase-1及GSDMD免疫组化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细胞焦亡相关指标表达方面,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GSDMD、caspase-1、NLRP3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紫草阳和汤外敷联合地塞米松软膏治疗肿块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乳房疼痛,缩小肿块体积,降低细胞焦亡相关性指标表达,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阳和汤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中医 外治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导管病理学特征
7
作者 左禧萌 高翔 +2 位作者 汪唐顺 高爽 史晓光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3年第10期1786-1792,共7页
目的: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患者多伴发乳腺导管扩张症且导管内含大量油脂样分泌物。本研究以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为途径探讨肉芽肿小叶性患者乳腺导管的病理学特征,并为其病因学及临床治疗提供线索。方法:对东直门医... 目的: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患者多伴发乳腺导管扩张症且导管内含大量油脂样分泌物。本研究以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为途径探讨肉芽肿小叶性患者乳腺导管的病理学特征,并为其病因学及临床治疗提供线索。方法:对东直门医院病理诊断为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的28例患者的未扩张导管、扩张导管、病变小叶及肉芽肿灶进行HE染色及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含黏蛋白激素样受体1(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modulecontaining mucin-like hormone receptor-like 1,F4/80)、淋巴细胞分化簇(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11c的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其病理学特征并进行巨噬细胞计数。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扩张大导管及小叶周围可见CD11c阳性的巨噬细胞聚集性表达,被完全破坏乳腺小叶结构的肉芽肿及未扩张的导管周围表达不明显。扩张大导管、被完全破坏乳腺小叶结构的肉芽肿、未完全破坏乳腺小叶结构的肉芽肿可见F4/80阳性的巨噬细胞聚集性表达,未扩张的导管周围表达不明显。免疫荧光染色示:F4/80、CD11c共标志阳性的细胞在扩张导管、病变小叶周围聚集性表达,在无扩张的导管及肉芽肿病灶周围无表达。结论: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的发病机制可能为乳腺导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障碍激发的IV型变态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 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含黏蛋白激素样受体1 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分化簇11c 乳腺导管
下载PDF
小切口引流联合中药外用治疗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被引量:11
8
作者 汪唐顺 滕占庆 +2 位作者 陈晓晓 陈晓珩 丁治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基底切开引流联合中药外敷及手法通乳治疗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2例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分为3组:A组采用传统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配合回乳,B组采用小切口乳腺脓... 目的:探讨小切口基底切开引流联合中药外敷及手法通乳治疗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2例急性化脓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分为3组:A组采用传统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配合回乳,B组采用小切口乳腺脓肿基底引流联合手法排乳,C组采用小切口乳腺脓肿基底引流术联合手法排乳及中药外敷,以炎症消退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病程长短、并发症作为观察指标,观察3组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患者均全部治愈;切口愈合时间A组平均7.5 d,B组平均7.3 d,C组平均7.2 d;A组病程平均15.6 d,B组平均12.7 d,C组平均10.0 d;炎症消退时间:A组平均12.0 d,B组平均10.1 d,C组平均8.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组治疗方式都能达到疾病痊愈,小切口乳腺脓肿基底引流联合手法排乳及中药外敷治疗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病程、降低病人术后换药痛苦、切口美观、保留母乳喂养等优点,能使患者及婴幼儿最大程度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小切口基底引流 手法排乳 中药外敷 疗效
下载PDF
李乃卿教授从肝外治郁滞期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经验总结 被引量:3
9
作者 汪唐顺 陈振宙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0年第2期95-96,共2页
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因此在哺乳期乳腺炎的早期控制病情,避免发展为化脓性乳腺炎就尤为重要。李乃卿教授认为早期哺乳期乳腺炎的病机以肝郁气滞为主,加之产后肝血不足,因此治疗应当从肝出发,以疏肝、柔肝为主;中医在治疗哺... 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因此在哺乳期乳腺炎的早期控制病情,避免发展为化脓性乳腺炎就尤为重要。李乃卿教授认为早期哺乳期乳腺炎的病机以肝郁气滞为主,加之产后肝血不足,因此治疗应当从肝出发,以疏肝、柔肝为主;中医在治疗哺乳期乳腺炎上应当充分发挥中医外治法的特色,将特色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使药效直达其所,能够获得明显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乃卿 乳痈 外治法 肝郁气滞 经验总结
下载PDF
先天性异位肾腹腔内破裂个案报道
10
作者 汪唐顺 陈晓衍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7期303-303,共1页
异位肾为泌尿系先天疾患。系肾胚芽在胎生期,上行障碍或?向错误。其位置多停留在盆腔腹膜后或下腹部腹膜后。临床上并非少见,但因异位肾破裂,造成弥漫性腹膜炎的情况甚为罕见。现将本院经剖腹探查证实为异位肾积水腹腔内破裂1例,... 异位肾为泌尿系先天疾患。系肾胚芽在胎生期,上行障碍或?向错误。其位置多停留在盆腔腹膜后或下腹部腹膜后。临床上并非少见,但因异位肾破裂,造成弥漫性腹膜炎的情况甚为罕见。现将本院经剖腹探查证实为异位肾积水腹腔内破裂1例,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异位肾 腹腔内破裂
下载PDF
托里透脓外治法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脓肿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高翔 史晓光 +5 位作者 周柯鑫 辛明 高爽 左禧萌 刘朋宙 汪唐顺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476-480,共5页
目的:探讨托里透脓外治法联合封闭负压引流(VSD)治疗脓肿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的临床治疗意义。方法:将40例入组患者分为VSD联合托里透脓外治法(观察组)和单用VSD治疗(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至切口愈合期间的换药... 目的:探讨托里透脓外治法联合封闭负压引流(VSD)治疗脓肿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的临床治疗意义。方法:将40例入组患者分为VSD联合托里透脓外治法(观察组)和单用VSD治疗(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至切口愈合期间的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乳房疼痛情况、超声下脓肿范围变化、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切口纵径变化及治疗前后的血清IgG4^+、CD4^+、CD8^+、RF、C1q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SD联合托里透脓外治法可明显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换药换药次数,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有效改善乳房疼痛,加速脓肿缩小,改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切口纵径缩小,降低血清IgG4^+、CD4^+、CD8^+、C1q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托里透脓外治法联合VSD治疗成脓期GLM疗效可靠,能明显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改善乳房炎症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 托里透脓外治法 成脓期GLM 疗效
下载PDF
腹腔镜治疗小肠异物穿孔2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安松林 周柯鑫 +4 位作者 史晓光 曹羽 丁治国 汪唐顺 陈晓珩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2年第2期79-80,共2页
消化道异物患者临床较常见,而小肠异物导致穿孔者较少见,既往此类患者多采用传统手术剖腹探查、异物取出,创伤大、恢复慢。本院于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应用腹腔镜技术成功治疗小肠异物穿孔2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腹腔镜技术 小肠异物 穿孔 治疗 消化道异物 剖腹探查 传统手术 异物取出
下载PDF
STAT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MHCC97L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丁治国 何蓓 +3 位作者 陈晓珩 汪唐顺 高翔 李乃卿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12期931-934,共4页
目的:构建STAT1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实现其在人肝癌细胞MHCC97L中的表达。方法:根据人STAT1基因mRNA序列,全基因合成STAT1基因,构建至过表达载体并转化至感受态细胞DH5α,进行测序验证。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293T细胞,包装生产慢病毒... 目的:构建STAT1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并实现其在人肝癌细胞MHCC97L中的表达。方法:根据人STAT1基因mRNA序列,全基因合成STAT1基因,构建至过表达载体并转化至感受态细胞DH5α,进行测序验证。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293T细胞,包装生产慢病毒。慢病毒载体转染人肝癌细胞MHCC97L,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原始细胞株(MHCC97L),稳转细胞株(MHCC97-stat1)中STAT1的表达情况,确定STAT1过表达的有效性。结果:测序证实STAT1基因过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过表达慢病毒包装成功。慢病毒转染人肝癌细胞MHCC97L 48 h后,STAT1基因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表达显著增加。结论:STAT1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实现其在人肝癌细胞MHCC97L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MHCC97L细胞 STAT1基因 慢病毒载体
下载PDF
人VEGF基因慢病毒介导RNA干扰有效靶点的设计及筛选 被引量:4
14
作者 丁治国 何蓓 +3 位作者 陈晓珩 汪唐顺 高翔 李乃卿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3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设计并筛选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有效RNA干扰片段,构建VEGF慢病毒表达载体。方法:对人VEGF基因编码区分析,筛选序列3条,阴性对照序列l条,通过连接线性化的plenti6.3-MIR载体,构建miRNA慢病毒载体质粒,并转化至感受态细胞DH5α... 目的:设计并筛选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有效RNA干扰片段,构建VEGF慢病毒表达载体。方法:对人VEGF基因编码区分析,筛选序列3条,阴性对照序列l条,通过连接线性化的plenti6.3-MIR载体,构建miRNA慢病毒载体质粒,并转化至感受态细胞DH5α,进行测序验证。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293T细胞,包装生产慢病毒,测定其滴度。慢病毒载体转染人肝癌细胞MHCC97L,用Real-time PCR检测干扰效果。结果:测序证实3个VEGF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质粒构建成功。慢病毒载体经293T细胞包装成功,测定病毒的滴度分别为3.23×109、3.30×109、3.73×109TU/mL。3个慢病毒载体转染人肝癌细胞MHCC97L后,VEGF基因在mRNA水平受到抑制,其中miR-200序列效果最佳,对VEGF基因表达的干扰效率可达72%。结论:成功构建并筛选了人VEGF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及有效靶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VEGF基因与抗肿瘤药物药效关系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载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 RNA干扰 MHCC97L细胞
下载PDF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IFN-α对肝癌细胞STAT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晓珩 何蓓 +6 位作者 李会龙 户蕊 李璐 王鑫 汪唐顺 李乃卿 丁治国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6期421-425,共5页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与干扰素α(IFN-α)联用时对肝癌细胞STAT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IFN-α协同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MTT法检测IFN-α注射液单独或与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对MHCC97-L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Real-time PCR和Wester...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与干扰素α(IFN-α)联用时对肝癌细胞STAT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IFN-α协同增效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MTT法检测IFN-α注射液单独或与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对MHCC97-L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IFN-α单独或与参芪扶正注射液联用对STAT1 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构建STAT1干扰慢病毒载体并实现其在MHCC97-L中表达,通过RT-PCR、We s te rn-Blot验证其干扰STAT1表达的有效性;MTT法检测IFN-α单独或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对STAT1基因"沉默"细胞株增殖的影响。结果 :与单独使用IFN-α相比,参芪扶正注射液与IFN-α联用可以增强IFN-α对人肝癌MHCC97-L的抑制作用(P<0.01),并上调STAT1 mRNA(P<0.05)和蛋白质的表达(P<0.05);成功构建STAT1基因"沉默"的MHCC97-L细胞株;参芪扶正注射液协同IFN-α对STAT1基因"沉默"MHCC97-L的抑制率与单独使用IFN-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上调人肝癌细胞MHCC97-L中STAT1的表达,从而提高IFN-α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MHCC97- L STAT1 干扰素 α 参芪扶正注射液
下载PDF
乳癖散结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病乳痛症5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翔 宫文博 +2 位作者 李瑞青 汪唐顺 周柯鑫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11期203-203,共1页
目的观察中成药乳癖散结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乳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明确诊断为乳腺增生乳痛症的患者,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规律服用乳癖散结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45 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52例患... 目的观察中成药乳癖散结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乳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明确诊断为乳腺增生乳痛症的患者,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规律服用乳癖散结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45 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52例患者规律用药2个疗程后,疼痛可较快缓解,乳房肿块逐渐缩小甚至消失。结论中成药乳癖散结胶囊具有行气活血、软坚散结的功效,能较快的软化及消散乳腺增生组织,在气滞血瘀型乳腺增生导致的乳痛症的治疗方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癖散结胶囊 气滞血瘀 乳腺增生病 乳痛症
下载PDF
VEGF干扰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MHCC97L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治国 何蓓 +3 位作者 陈晓珩 汪唐顺 高翔 李乃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5期11-13,共3页
目的构建VEGF基因RNA干扰(RNAi)慢病毒载体并实现其在人肝癌细胞MHCC97L中表达。方法根据人VEGF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包含靶序列的互补DNA链,连接线性化的plenti6.3-MIR载体,构建miRNA慢病毒载体质粒,并转化至感受态细胞DH5α,进行测序... 目的构建VEGF基因RNA干扰(RNAi)慢病毒载体并实现其在人肝癌细胞MHCC97L中表达。方法根据人VEGF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包含靶序列的互补DNA链,连接线性化的plenti6.3-MIR载体,构建miRNA慢病毒载体质粒,并转化至感受态细胞DH5α,进行测序验证。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293T细胞,包装生产慢病毒,测定其滴度。慢病毒载体转染人肝癌细胞MHCC97L,用Real-time PCR检测RNAi组(MHCC97-200)、阴性对照组(MHCC97-NEGA)和空白对照组(MHCC97-空白)中VEGF的表达情况,确定其干扰VEGF表达的有效性。结果测序证实慢VEGF基因RNAi病毒载体质粒构建成功。慢病毒载体经293T细胞包装成功,测定病毒的滴度为3.23×109TU/mL。慢病毒载体转染人肝癌细胞MHCC97L 48 h后,VEGF基因在mRNA水平抑制了72.2%。结论 VEGF基因RNAi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实现在人肝癌细胞MHCC97L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基因 慢病毒载体 RNA干扰 MHCC97L细胞
下载PDF
甲状腺疾病的古籍及现代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柯鑫 汪唐顺 +2 位作者 陈晓恒 安松林 高翔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8期258-258,F0003,共2页
1甲状腺疾病的中医古籍研究中医古籍文献是中国医药卫生和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中医学术保存和传承的载体,对包括医疗、科研、教学在内的当代中医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退行性变、炎症、自身免疫性甲状腺... 1甲状腺疾病的中医古籍研究中医古籍文献是中国医药卫生和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见证,是中医学术保存和传承的载体,对包括医疗、科研、教学在内的当代中医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退行性变、炎症、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甲状腺肿、腺瘤、甲状腺癌等多种病变,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常见疾病。甲状腺疾病古人多以“瘿病”概之,早在《吕氏春秋》即有记载,其内容分散于众多医书中。中医古籍文献对甲状腺疾病的描述和论述对甲状腺疾病的辨治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整理古籍中甲状腺疾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和干预方法的论述,可以形成较为系统的辨治理论,提高对甲状腺疾病的认识,规范和指导甲状腺疾病的中医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古籍 研究
下载PDF
RNA干扰技术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MHCC97L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晓珩 何蓓 +6 位作者 李会龙 户蕊 李璐 王鑫 汪唐顺 李乃卿 丁治国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7期505-510,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肝癌MHCC97L细胞侵袭力及其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明确其降低肝癌瘤株侵袭力的作用,并通过RNA干扰技术加以验证。方法:在MHCC97L体外培养系中加入参芪扶正注射液(0.5 g/L)作用24 h后,Transwell检测参芪扶正... 目的:通过检测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肝癌MHCC97L细胞侵袭力及其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明确其降低肝癌瘤株侵袭力的作用,并通过RNA干扰技术加以验证。方法:在MHCC97L体外培养系中加入参芪扶正注射液(0.5 g/L)作用24 h后,Transwell检测参芪扶正注射液对MHCC97L细胞侵袭性的影响;同时使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药物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中VEGF基因的转录与表达情况,确定参芪扶正注射液对VEGF基因转录与表达的影响;构建VEGF干扰慢病毒载体并实现其在人肝癌细胞MHCC97L中表达,并通过RT-PCR、Western-Blot进行验证,确定其干扰VEGF基因表达的有效性;Transw ell检测参芪扶正注射液对VEGF"沉默"瘤株侵袭力的影响并与正常瘤株进行比较。结果: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够降低MHCC97L细胞中VEGF基因的转录与表达(P<0.05),并能够降低肿瘤侵袭力(P<0.05);VEGF基因"沉默"瘤株构建成功;VEGF基因"沉默"后,参芪扶正注射液对MHCC97L瘤株侵袭力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通过抑制MHCC97L细胞VEGF基因的表达以降低其侵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参芪扶正注射液 VEGF 侵袭力
下载PDF
氧化亚氮麻醉意外的脑复苏急救体会(附1例中西结合治疗报道)
20
作者 史晓光 陈晓衍 汪唐顺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7期300-301,共2页
心肺复苏后脑功能能否复苏,已成为衡量复苏成败的关键。国外根据心脏停搏后的病理变化,制订了心肺脑复苏的"九则"治疗措施,但复苏的成功率仍较低,仅有30%的患者可达到生活自理的程度,其余大部分早期死亡或者以"植物人"的形成名存实... 心肺复苏后脑功能能否复苏,已成为衡量复苏成败的关键。国外根据心脏停搏后的病理变化,制订了心肺脑复苏的"九则"治疗措施,但复苏的成功率仍较低,仅有30%的患者可达到生活自理的程度,其余大部分早期死亡或者以"植物人"的形成名存实亡。因此心脏复苏的根本目的在于脑复苏。近年来,脑复苏已成为复苏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发扬中西结合的优势,开创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 麻醉意外 脑复苏 急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