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秸秆对污染土壤氧化还原过程水分散性胶体态重金属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雨 汪家家 +4 位作者 夏冰 罗雪婷 胡鹏杰 吴龙华 骆永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3,共11页
土壤胶体尤其是水分散性胶体,作为一种重要的污染物载体,在重金属吸附、迁移以及生物吸收过程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土壤培养试验探讨了外源添加水稻秸秆在氧化还原波动条件下如何影响土壤液相中及水分散性胶体中重金属的分布。结果表明,... 土壤胶体尤其是水分散性胶体,作为一种重要的污染物载体,在重金属吸附、迁移以及生物吸收过程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土壤培养试验探讨了外源添加水稻秸秆在氧化还原波动条件下如何影响土壤液相中及水分散性胶体中重金属的分布。结果表明,外源秸秆增加厌氧过程液相中溶解性有机碳(DOC)、砷(As)、铁(Fe)、锰(Mn)、钙(Ca)、钾(K)、硅(Si)、铝(Al)、镁(Mg)等浓度,降低了厌氧过程氧化还原电位(Eh)及铜(Cu)、铅(Pb)等浓度,提高了好氧过程Pb浓度。利用非对称流场流分馏-紫外可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AF4-UV-ICP-MS),测得水分散性胶体颗粒主要分布在0.3~3 kDa、3~40 kDa和130 kDa~450 nm三个粒径范围,各粒径颗粒的组成有所差异,主要含有机质、无机黏土矿物和铁矿物等。外源秸秆促进液相中Fe和As由胶体态向溶解态转化,促进镉(Cd)和Cu由溶解态向胶体态转化。本研究有助于揭示农业活动影响重金属迁移转化及有效性的界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胶体 重金属 水稻秸秆 氧化还原 水分散性胶体 场流分馏
下载PDF
不同电子受体对河岸湿地土壤中甲烷氧化及其关键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丹 莫永亮 +4 位作者 彭超 王保战 汪家家 唐贇 路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230-2245,共16页
河岸带是水陆环境交错带,环境条件和生态过程复杂。为了探究河岸湿地土壤中不同氧气,以及添加不同电子受体对甲烷氧化过程及其微生物的影响,以嘉陵江流域河岸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宇宙培养实验、高通量测序及化学分析等方法,分析... 河岸带是水陆环境交错带,环境条件和生态过程复杂。为了探究河岸湿地土壤中不同氧气,以及添加不同电子受体对甲烷氧化过程及其微生物的影响,以嘉陵江流域河岸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宇宙培养实验、高通量测序及化学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在有氧条件下,以及缺氧条件下加入NO_(3)^(-)、SO_(4)^(2-)、水铁矿(Fe(Ⅲ))和针铁矿(Fe(Ⅲ))等不同电子受体处理中土壤的甲烷氧化潜力及关键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湿地土壤在有氧条件下的甲烷氧化速率显著高于缺氧条件下的速率(P<0.05)。缺氧条件下,和加入NO_(3)^(-)、SO_(4)^(2-)和水铁矿等电子受体均显著促进甲烷氧化,促进程度排序为:NO_(3)^(-)≈水铁矿> SO_(4)^(2-),而针铁矿抑制了甲烷氧化。缺氧条件下甲烷氧化发生的同时,NO_(3)^(-)、SO_(4)^(2-)的浓度显著降低,与甲烷浓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Fe(Ⅱ)的浓度显著增加,与甲烷浓度变化呈显著负相关(P<0.05)。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有氧条件下,优势的甲烷氧化菌为Methylocystis(占总甲烷氧化菌的37.03%)和Methylomicrobium(27.36%)。而在缺氧环境下,好氧甲烷氧化菌Methylomonas(39.60%)和Methylocystis(21.78%)为优势甲烷氧化菌,并且添加NO_(3)^(-)显著促进了Methylobacter(16.25%)的生长,添加SO_(4)^(2-)和Fe(Ⅲ)则显著促进了Methylomonas的生长。网络分析表明50%的核心菌群均参与碳、氮及铁等生物化学循环。好氧和缺氧条件下嘉陵江湿地土壤中的甲烷氧化过程由不同的微生物所驱动,且不同的电子受体对缺氧环境的甲烷氧化潜力及其关键甲烷氧化微生物有显著影响,研究为揭示流域湿地环境中的甲烷氧化过程提供了新的借鉴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湿地土壤 甲烷氧化 缺氧条件 电子受体 甲烷氧化微生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