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例爆竹火药爆炸烧伤死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汪昌荣 陈旭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5期396-397,共2页
关键词 火药爆炸 烧伤 爆竹 死因分析
下载PDF
胸腹部H形筋膜皮瓣修复腕部环形电烧伤创面
2
作者 汪昌荣 孙业祥 +3 位作者 王永杰 方林森 王立基 李守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6期787-788,共2页
胸腹部H形筋膜皮瓣修复腕部环形电烧伤创面汪昌荣孙业祥王永杰方林森王立基李守生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合肥230022我们于1995年以来应用胸腹部H形筋膜皮瓣修复腕部环形电烧伤创面6例,收到良好的效... 胸腹部H形筋膜皮瓣修复腕部环形电烧伤创面汪昌荣孙业祥王永杰方林森王立基李守生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合肥230022我们于1995年以来应用胸腹部H形筋膜皮瓣修复腕部环形电烧伤创面6例,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部 H形筋膜皮瓣 电烧伤 皮肤移植 修复术
下载PDF
电烧伤创面的皮瓣修复
3
作者 汪昌荣 王永杰 +1 位作者 方林森 宁金龙 《安徽医学》 1997年第6期21-22,共2页
以往对电烧伤缺乏深入了解,在创面处理上一味地保守等待观察,延误时机,不仅截肢率高达50%一71.4%,而且晚期功能恢复差^(J),,本院自1981年11月~1996年11月15年间共选择地对61例电烧伤进行8l例次皮瓣修复治疗,取得较为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以往对电烧伤缺乏深入了解,在创面处理上一味地保守等待观察,延误时机,不仅截肢率高达50%一71.4%,而且晚期功能恢复差^(J),,本院自1981年11月~1996年11月15年间共选择地对61例电烧伤进行8l例次皮瓣修复治疗,取得较为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1例中,男55例,女6例,年龄3~52岁,平均年龄26.5岁。高压电烧伤51例,低压电烧伤10例。共施行81例次皮瓣手术,其中1981年11月~1991年11月10年间只有21例,行27例次皮瓣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电烧伤 皮瓣修复
下载PDF
四肢一次性切痂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永杰 汪昌荣 +1 位作者 方林森 胡德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81-283,共3页
目的 寻找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2 4例大面积深度烧伤于伤后 3~ 6d行四肢一次性切痂、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修复创面。结果 ① 2 4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有 2 0例存活 ,其中微粒皮成活及覆盖创面 90 %以上者 12例、70 %~... 目的 寻找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2 4例大面积深度烧伤于伤后 3~ 6d行四肢一次性切痂、自体微粒皮移植术修复创面。结果 ① 2 4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有 2 0例存活 ,其中微粒皮成活及覆盖创面 90 %以上者 12例、70 %~ 90 %者 8例。② 5~ 7d后 ,异体皮表皮层出现疱状变性 ;2周左右 ,异体真皮出现黑色斑点 ,4~ 6周形成痂皮脱落 ,其下为新生表皮覆盖。③随访 2年见愈合后的创面平整、光滑、有弹性。结论 四肢一次性切痂微粒皮移植术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深度烧伤 一次性切痂 四肢 自体微粒皮移植术 治疗
下载PDF
自体微粒皮移植术在大面积深度烧伤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方林森 胡德林 +4 位作者 王永杰 余又新 陈旭林 王春华 汪昌荣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93-795,共3页
目的 探讨自体微粒皮移植术在大面积深度烧伤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性研究我院1993-2002收治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64例,根据早期创面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切痂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组和切痂邮票状植皮术组,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具有可... 目的 探讨自体微粒皮移植术在大面积深度烧伤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比较性研究我院1993-2002收治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64例,根据早期创面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切痂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组和切痂邮票状植皮术组,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组行一次性大面积切痂自体微粒皮和大张异体皮联合移植术,切痂邮票状植皮术组分次行部分Ⅲ度创面切痂自体邮票状皮片移植术。观察自体微粒皮移植术后的临床过程,并比较两组患者脓毒症和MODS的发生率。结果①5-7 d,异体皮表皮层出现疱状变性;2周左右,异体真皮出现黑色斑点;4-6周,形成痂皮脱落,其下为新生表皮覆盖。②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组脓毒症和MODS的发生率分别为34.4%和18.8%,明显低于切痂邮票状植皮术组的62.5%和43.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自体微粒皮移植术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切实可行、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MODS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微粒皮移植术 烧伤 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烧伤患者高氯性三重酸碱失衡的判断及其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孙业祥 张载福 +3 位作者 李守生 汪昌荣 陈侠英 王永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44-748,共5页
目的 :探讨高氯性三重酸碱失衡 (TABD)判断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分析烧伤患者发生高氯性TABD的原因与机制。方法①根据电中和原理 ,利用pH、PCO2 、HCO-3 、校正Cl-、AG值和预计代偿公式 ,结合高AG性TABD的判断方法 ,提出了高Cl-性TABD的... 目的 :探讨高氯性三重酸碱失衡 (TABD)判断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分析烧伤患者发生高氯性TABD的原因与机制。方法①根据电中和原理 ,利用pH、PCO2 、HCO-3 、校正Cl-、AG值和预计代偿公式 ,结合高AG性TABD的判断方法 ,提出了高Cl-性TABD的判断法 ,利用该法对 113例严重烧伤病人的 15 4次的同步血气与电解质的检测结果进行判定。②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的血浆醛固酮浓度。结果 :113例烧伤患者中有 9例为高氯性TABD ,所测定的血浆醛固酮值均高于正常值 ,其均值与正常值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烧伤患者存在有高氯性TABD ,其发生与血浆醛固酮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醛固醇 高氯性三重酸碱失衡 TABD
下载PDF
β-七叶皂甙钠在烧伤早期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陈旭林 王永杰 +1 位作者 汪昌荣 李守生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99-100,共2页
目的 探讨β-七叶皂甙钠在烧伤早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97年3月~1999年7月,烧伤总面积≥10%的3~12岁小儿和烧伤总面积≥30%的成人,应用β-七叶皂甙钠且休克期度过平稳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观察清创... 目的 探讨β-七叶皂甙钠在烧伤早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97年3月~1999年7月,烧伤总面积≥10%的3~12岁小儿和烧伤总面积≥30%的成人,应用β-七叶皂甙钠且休克期度过平稳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观察清创后浅Ⅱ°创面24h完全湿透的纱布层数和肿胀完全消退的时间以及休克期补液量等变化。结果β七叶皂甙钠应用后,创面渗出少,消肿快,休克期第一个24h胶体的补给量减少,而且没有副作用。结论β-七叶皂甙钠具有显著的抗渗出消肿作用,适合于烧伤早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七叶皂甙钠 烧伤 水肿 中药 早期应用
下载PDF
烧伤脓毒症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胡德林 方林森 汪昌荣 《安徽医药》 CAS 2006年第8期564-566,共3页
关键词 烧伤 脓毒症 发病机制 诊断 防治
下载PDF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烧伤后慢性溃疡创面愈合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9
作者 胡德林 方林森 +2 位作者 汪昌荣 余又新 王春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3期20-22,共3页
目的 探讨rhEGF对烧伤后慢性溃疡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在我科就诊的烧伤后慢性溃疡创面 6 8例 ,随机分成rhEGF治疗组和非rhEGF治疗组 ,rhEGF治疗组创面换药时外用rhEGF ,非rhEGF治疗组创面换药... 目的 探讨rhEGF对烧伤后慢性溃疡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在我科就诊的烧伤后慢性溃疡创面 6 8例 ,随机分成rhEGF治疗组和非rhEGF治疗组 ,rhEGF治疗组创面换药时外用rhEGF ,非rhEGF治疗组创面换药时外用生理盐水 ,其它处理措施两组完全相同。观察创面变化、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局部和全身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比较 ,rhEGF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提前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无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烧伤 慢性溃疡 创面愈合
下载PDF
烫伤严重度及延迟复苏对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少根 陈侠英 +1 位作者 汪昌荣 王永杰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烫伤严重程度及延迟复苏对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为烫伤后肠动力功能的维持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手段。方法:采用10% 、20% 和30% 小鼠背部Ⅲ度烫伤模型。伤后1 小时按Parkland 公式行腹腔输液复苏;伤后12... 目的:探讨烫伤严重程度及延迟复苏对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为烫伤后肠动力功能的维持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手段。方法:采用10% 、20% 和30% 小鼠背部Ⅲ度烫伤模型。伤后1 小时按Parkland 公式行腹腔输液复苏;伤后12 小时碳素墨汁灌胃,25 分钟后处死小鼠,计算小肠推进率。延迟复苏组则于伤后6 小时复苏。结果:伤后12 小时见3种程度烫伤小鼠小肠推进率都下降,且随烫伤面积的增大而下降增多;延迟复苏组小肠推进率下降最明显。结论:严重烫伤后小肠推进功能受损,面积越大受损越重,延迟复苏对小肠推进功能影响最大。烫伤后小肠推进功能维护与改善对多器官衰竭的防治有极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小肠推进率 延迟复苏 治疗
下载PDF
乌司他丁治疗重症烧伤脓毒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春华 胡德林 +3 位作者 余又新 方林森 徐庆连 汪昌荣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11期1340-1342,共3页
目的通过乌司他丁治疗重症烧伤脓毒症患者的疗效观察,探讨其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2例重症烧伤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采取经典治疗方案,包括早期复苏,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对症治疗,血液净化治疗及呼吸机... 目的通过乌司他丁治疗重症烧伤脓毒症患者的疗效观察,探讨其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2例重症烧伤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采取经典治疗方案,包括早期复苏,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对症治疗,血液净化治疗及呼吸机治疗等,治疗组在经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呼吸(R)、心率(HR)、体温(T)、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N)等临床指标和动静脉血气分析、肌酐(Cr)、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等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R、HR、T、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较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血浆ALT、AST、Cr、BUN、LDH、CK-MB均下降,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更加明显(P<0.05),两组机体摄氧率及氧合指数增加(P<0.05),治疗组增加更加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28 d病死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抑制重症烧伤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器官功能及机体摄氧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烧伤 脓毒症
下载PDF
自体微粒皮移植术在大面积深度烧伤MODS防治中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德林 方林森 +2 位作者 王永杰 余又新 汪昌荣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 探讨自体微粒皮移植术对大面积深度烧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生的影响。方法 分析性研究收治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 6 4例 ,根据早期创面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切痂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组和切痂邮票状植皮术组 ,两组患者的一... 目的 探讨自体微粒皮移植术对大面积深度烧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生的影响。方法 分析性研究收治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 6 4例 ,根据早期创面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切痂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组和切痂邮票状植皮术组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 ,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组行一次性大面积切痂自体微粒皮和大张异体皮联合移植术 ,切痂邮票状植皮术组分次行部分Ⅲ度创面切痂自体邮票状皮片移植术 ,比较两组患者脓毒症和MODS的发生率。结果 自体微粒皮移植术组脓毒症和MODS的发生率分别为 34 4 %和 18 8% ,明显低于切痂邮票植皮术组的 6 2 5 %和 4 3 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微粒皮移植术 大面积深度烧伤 MODS 预防 治疗 并发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下载PDF
手术治疗体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春华 胡德林 +2 位作者 余又新 方林森 汪昌荣 《安徽医学》 2011年第3期269-271,共3页
目的通过植皮和皮瓣修复各种原因引起的体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并观察临床效果,探讨最佳的修复方法。方法回顾1996年1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各种原因致体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94例,共103个创面,手术方法:自体皮移植修复创面13例;轴型... 目的通过植皮和皮瓣修复各种原因引起的体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并观察临床效果,探讨最佳的修复方法。方法回顾1996年1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各种原因致体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94例,共103个创面,手术方法:自体皮移植修复创面13例;轴型皮瓣修复创面59例;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创面10例;肌皮瓣修复创面19例;游离皮瓣2例。结果植皮创面术后植皮9例成活,4例植皮部分坏死,经换药后逐渐愈合。术后皮瓣均成活,两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8例皮瓣下形成慢性窦道,经换药愈合。所有创面均愈合,经随访2个月-10年,大部分植皮创面愈合后瘢痕增生,部分发生挛缩影响关节功能。经皮瓣修复创面愈合后边缘部分瘢痕轻度增生,无明显挛缩及影响功能,外形及功能均满意。结论对于各种原因形成的体表软组织缺损创面,应尽早手术修复,而皮瓣修复是修复体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最佳方法,轴型皮瓣首选,筋膜瓣及肌皮瓣次之,最后选择游离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皮瓣 修复
下载PDF
烫伤大鼠早期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云 陈侠英 +1 位作者 汪昌荣 王永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鼠烫伤早期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 (car diactroponinI ,cTnⅠ )的动态变化。 方法 建立 30 %TBSAⅢ度烫伤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8只 )和烧伤组(32只 )。烧伤组伤后立即按Barklands公式腹腔注射平衡盐溶液 12 0ml/k... 目的 观察大鼠烫伤早期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 (car diactroponinI ,cTnⅠ )的动态变化。 方法 建立 30 %TBSAⅢ度烫伤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8只 )和烧伤组(32只 )。烧伤组伤后立即按Barklands公式腹腔注射平衡盐溶液 12 0ml/kg ,分别于伤后 3、6、12和 2 4h检测血清cTnⅠ浓度 ,并同步检测血清心肌酶谱活性。结果 血清cTnⅠ、LDH、CK和CK MB伤后均立即并逐渐升高 ,12h达高峰 ,2 4h开始下降 ,但与对照组比较仍保持较高水平。① 12h段与各时相点比较 :血清cTnⅠ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 ;LDH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CK和CK MB则无显著差异性 (P >0 0 5 )。②与各正常对照组相比 ,每个时相点升高的倍数为 :cTnⅠ浓度各时相点升高倍数最大 ,12h高达10 8 85倍 ;LDH与CK、CK MB各时相点升高倍数为 1 3~6 2倍。结论 在严重烧伤早期了解心肌损害的严重程度 ,观察血清cTnⅠ是一个理想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大鼠 早期 血清 心肌肌钙蛋白Ⅰ 动态变化
下载PDF
综合治疗措施进一步在大面积烧伤治疗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5
15
作者 方林森 胡德林 +1 位作者 汪昌荣 王永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46-49,共4页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早期救治经验 ,以进一步提高治疗率。方法 回顾分析 1990~ 2 0 0 2年我科收治的大面积烧伤 (>5 0 %TBSA)患者 84例 ,以 1996年 1月 1日为界分为两组 ,两组伤情有可比性 ,1996年后广泛应用新的治疗措施 ,主要...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早期救治经验 ,以进一步提高治疗率。方法 回顾分析 1990~ 2 0 0 2年我科收治的大面积烧伤 (>5 0 %TBSA)患者 84例 ,以 1996年 1月 1日为界分为两组 ,两组伤情有可比性 ,1996年后广泛应用新的治疗措施 ,主要为有效充分液体复苏、早期胃肠道营养和早期大面积切痂微粒皮移植术。结果  1996年以后患者脓毒症、MODS明显减少 (P <0 .0 5 )。 1996年以后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日明显少于 1996年以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效充分液体复苏、早期胃肠营养和早期大面积切痂微粒皮移植术能降低烧伤后并发症发生、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 治疗 治愈率
下载PDF
丹参对烫伤大鼠早期血清CK-MB的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唐益忠 陈侠英 +1 位作者 王永杰 汪昌荣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369-371,共3页
目的 观察丹参对烫伤大鼠早期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 MB)的变化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72只 ,随机分为假烫组 (8只 )、烫伤组 (32只 )、烫伤治疗组 (32只 ) ,复制大鼠 30 %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 ,动态观察各组烫伤后 6、12、2 ... 目的 观察丹参对烫伤大鼠早期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 MB)的变化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72只 ,随机分为假烫组 (8只 )、烫伤组 (32只 )、烫伤治疗组 (32只 ) ,复制大鼠 30 %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 ,动态观察各组烫伤后 6、12、2 4、4 8h血清CK MB水平、心肌含水量以及心肌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大鼠烫伤后心肌明显受损 ,表现为血清CK MB水平上升 ,心肌组织含水量升高 ,线粒体肿胀、嵴紊乱 ,应用丹参注射液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清CK MB水平以及心肌组织含水量 ,改善线粒体超微结构。结论 丹参对烫伤大鼠早期心肌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丹参 大鼠 早期 血清 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药物作用 药理学
下载PDF
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大鼠血浆CK-MB与心肌MDA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春华 方林森 +1 位作者 汪昌荣 余又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34-436,共3页
目的 探讨烟花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大鼠血浆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 (CK MB)与心肌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 12 8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8)、烧伤组 (n =4 0 )、爆炸伤组 (n =4 0 )和复合伤组 (n =4 0 ) ,分别致伤形成... 目的 探讨烟花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大鼠血浆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 (CK MB)与心肌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 12 8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8)、烧伤组 (n =4 0 )、爆炸伤组 (n =4 0 )和复合伤组 (n =4 0 ) ,分别致伤形成大鼠 2 0 %体表面积Ⅲ度烧伤、火药爆炸伤和两者复合伤。动态观察大鼠伤后 1、3、6、12、2 4h血浆CK MB ,心肌MDA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复合伤组较单因素致伤组大鼠血浆CK MB升高明显 ,心肌组织MDA含量呈类似变化 ,CK MB与MDA有相关性。结论 烟花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对大鼠心肌的损害较单纯烧伤或爆炸伤更为严重 ,提示烧伤和爆炸伤有协同致伤作用 ,氧自由基代谢紊乱参与烟花火药爆炸复合烧伤后心肌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药爆炸复合烧伤 大鼠 血浆CK-MB 心肌MDA 血浆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 心肌丙二醛
下载PDF
丹参对烫伤大鼠早期心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益忠 陈侠英 +2 位作者 汪昌荣 王永杰 李守生 《安徽医药》 CAS 2002年第2期10-11,共2页
目的 观察丹参对烫伤大鼠早期心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72只 ,随机分为假烫组 (n =8)、烫伤组 (n=32 )、烫伤治疗组 (n =32 ) ,复制大鼠 30 %体表面积Ⅲ度烫伤 ,动态观察烫伤后 6、12、2 4、4 8h心肌组织MDA(丙二醛 )... 目的 观察丹参对烫伤大鼠早期心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72只 ,随机分为假烫组 (n =8)、烫伤组 (n=32 )、烫伤治疗组 (n =32 ) ,复制大鼠 30 %体表面积Ⅲ度烫伤 ,动态观察烫伤后 6、12、2 4、4 8h心肌组织MDA(丙二醛 )含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 )活性。结果 大鼠烫伤后心肌组织MDA水平上升 ,SOD活性下降 ,应用丹参注射液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肌组织MDA水平 ,提高SOD活性。结论 丹参可能通过抑制烫伤后脂质过氧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烫伤后早期心肌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心肌损害 脂质过氧化 丹参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严重烧伤休克期CGRP、NPY变化与心肌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方林森 胡德林 +3 位作者 余又新 徐庆连 王春华 汪昌荣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7-588,共2页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休克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严重烧伤患者不同时相点血中CGRP、NPY、心肌肌钙蛋白(cTnT)含量变化,并分析CGRP、NPY与cTnT相关性。结果严重烧伤休克期后3h...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休克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严重烧伤患者不同时相点血中CGRP、NPY、心肌肌钙蛋白(cTnT)含量变化,并分析CGRP、NPY与cTnT相关性。结果严重烧伤休克期后3hCGRP降低,12h达最低值,伤后48h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NPY和cTnT与伤后1h升高,12h达峰值,48h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GRP与cTnT变化呈负相关(P<0·01),NPY与cTnT变化呈正相关(P<0·01)。结论CGRP降低、NPY升高在严重烧伤休克期心肌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神经肽Y 肌钙蛋白T 心肌疾病
下载PDF
制备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林森 王春华 +3 位作者 胡德林 余又新 刘晟 汪昌荣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 采用高渗盐 -胰蛋白酶法制备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dermalmatrix,ADM)并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微生物学检测,探讨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机制。方法 SD大鼠4只,分别麻醉后以 8%硫化钠溶液脱去躯干部皮毛,常规消毒铺巾,切取大鼠背部...  目的 采用高渗盐 -胰蛋白酶法制备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dermalmatrix,ADM)并进行组织学观察和微生物学检测,探讨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机制。方法 SD大鼠4只,分别麻醉后以 8%硫化钠溶液脱去躯干部皮毛,常规消毒铺巾,切取大鼠背部全层皮肤制成厚约 0 4mm的中厚皮, 1mol/LNaCl溶液 37℃浸泡 48h分离表真皮,以 0 25%胰蛋白酶+0 1%乙二酸二乙胺 (EDTA)溶液 37℃分别热消化 60、70、80、90min脱去细胞成分,并进行冷冻干燥处理。ADM作光镜、电镜观察和微生物学检测并比较分析每只大鼠不同时间消化处理的ADM的差别和不同大鼠经相同处理得到的ADM的差别。结果 消化时间不同的ADM均具有柔软、一定的柔韧性和伸展性、弹性好、弯曲不断裂的特点,组织学观察见表皮细胞均完全去除,但是消化 90min,ADM的基底膜(Basementmembranecomplex,BMC)和胶原纤维的结构与排列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消化 60、70min的ADM虽然基底膜和胶原纤维的结构与排列正常存在,但脱细胞不完全;消化 80min制备的ADM组织学检查基底膜完整连续,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结构及排列完整规则,没有细胞成分存在。不同SD大鼠经同样的处理所得的ADM一般形状和组织学没有明显差别。微生物学检测没有细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皮 细胞外基质 基底膜 胶原纤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