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C-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窨制工艺对烟丝致香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周茂忠 李永福 +5 位作者 杨洋 林鸿佳 何怡 周鹏 杨晶津 汪显国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9-666,共8页
【目的】研究窨制工艺对烟丝醇化过程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利用GC-MS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不同窨制时间和温度下烟丝致香成分的变化。【结果】从烟丝中共分离得到化合物496种,鉴定出香气物质164种。计量学分析表明:不同窨制条件下烟... 【目的】研究窨制工艺对烟丝醇化过程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利用GC-MS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不同窨制时间和温度下烟丝致香成分的变化。【结果】从烟丝中共分离得到化合物496种,鉴定出香气物质164种。计量学分析表明:不同窨制条件下烟丝的致香成分存在一定的共性和差异。未窨制烟丝(CK)与不同窨制温度处理烟丝的差异化合物有42种,20℃窨制72 h的烟丝中有21种化合物含量较CK显著升高,包括异丙醇、正己醇、巨豆三烯酮A、巨豆三烯酮B、巨豆三烯酮C、大马酮A、大马酮B、法尼基丙酮、香叶基丙酮、异薄荷酮、紫罗兰酮、denticulatolide、二氢猕猴桃内酯、肉豆蔻酸乙酯、棕榈酸乙酯、对乙烯基愈创木酚和肉豆蔻酸等。随着窨制时间的延长,烟丝中异丙醇、薄荷脑、巨豆三烯酮A、巨豆三烯酮B、异薄荷酮、紫罗兰酮、罗汉柏烯和异松油烯等化合物的含量逐渐升高,且在20℃窨制72 h处理中最高。【结论】20℃下桶储72 h,烟丝香气成分种类较丰富,窨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窨制工艺 致香成分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醇化过程中云南清香型烟叶的化学成分分析
2
作者 王发勇 王玉真 +6 位作者 刘泽 祁林 刘继辉 王金宏 华一崑 汪显国 杨晶津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71-1676,共6页
【目的】探究云南清香型烟叶在自然醇化进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及其品种间差异。【方法】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别检测K326和红花大金元品种的中部烟叶在打叶复烤后0、12、24、36个月的含氮类化合物、含糖类化合物、石油醚提取物... 【目的】探究云南清香型烟叶在自然醇化进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及其品种间差异。【方法】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分别检测K326和红花大金元品种的中部烟叶在打叶复烤后0、12、24、36个月的含氮类化合物、含糖类化合物、石油醚提取物等含量,分析化学成分在时间节点上的变化情况,并结合感官质量评吸和可用性评价的方法进行最佳醇化期判定。【结果】云南清香型烟叶在0、12、24、36个月的醇化时间节点上,K326和红花大金元品种的总氮、烟碱、总挥发碱、总糖、多酚总量及两糖差、糖碱比和pH均逐步降低,且不同品种间的以上指标数值在设定时间点上的降幅均不同。在醇化至36个月时(相对于醇化0个月时),K326品种总氮、烟碱、可挥发性碱含量降幅分别为20.26%、31.68%、30.00%,红花大金元品种分别为15.28%、23.08%、31.58%;K326品种总糖含量和pH降幅分别为3.57%、8.70%,红花大金元品种分别为7.01%、7.33%;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和还原糖含量2个品种均较醇化至12个月时提高;两糖差(总糖-还原糖)、糖碱比(总糖/烟碱)和多酚总量2个品种均较醇化至0个月时降低。【结论】云南清香型烟叶在云南醇化时,同一醇化时间点上的不同品种烟叶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总体一致,但各指标数值的变化幅度随品种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性,通过感官质量评吸和可用性评价验证,红花大金元品种醇化至12个月和24个月时的可用性均较好,K326品种在醇化至24个月时的可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烟叶 品种 自然醇化 化学成分 变化规律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烟丝加香均匀性评价 被引量:19
3
作者 汪显国 申晓锋 +3 位作者 刘泽 侯英 邱昌桂 何邦华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42,共10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云烟'品牌卷烟烟丝中呋喃酮、异戊酸异戊酯、麦芽酚、薄荷醇、乙基麦芽酚和茴香脑等6种烟用加香特征化合物,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加香特征化合物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按累积贡献率大于80%提取...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云烟'品牌卷烟烟丝中呋喃酮、异戊酸异戊酯、麦芽酚、薄荷醇、乙基麦芽酚和茴香脑等6种烟用加香特征化合物,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加香特征化合物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按累积贡献率大于80%提取2个主成分,求得加香特征化合物的2个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测算出加香均匀性系数。将其应用于昆明卷烟厂制丝生产中2个批次样品的加香均匀性评价,并与单特征化合物加香均匀性评价相比较,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为加香均匀性评价探索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加香 均匀性 烟丝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基于在线问卷调查的卷烟竞品评价文本挖掘分析
4
作者 汪显国 李思源 +4 位作者 李思典 林鸿佳 杨晶津 刘丹 许磊 《中国市场》 2021年第25期133-137,共5页
为了维护卷烟产品质量和把握消费者关注热点,通过在线问卷调查获取消费者抽吸感知评价数据,并从消费者满意度、评论热度和文本特征提取等方面开展竞品对比分析,实现了新的竞品筛选及其特征提取方式。研究表明:①通过客观评分得出卷烟A... 为了维护卷烟产品质量和把握消费者关注热点,通过在线问卷调查获取消费者抽吸感知评价数据,并从消费者满意度、评论热度和文本特征提取等方面开展竞品对比分析,实现了新的竞品筛选及其特征提取方式。研究表明:①通过客观评分得出卷烟A在外观整体、吸味整体和产品综合上的满意度远高于其他竞品;②文本挖掘得出消费者关注的竞品与专家筛选的竞品存在差异,且其产品优势集中表现为“口感”“价格”“吸味”等。该分析方法可有效动态监测消费者偏好和市场消费趋势,为卷烟工业企业改进产品质量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问卷调查 竞品评价 文本挖掘 TF-IDF算法 词云图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结合Fisher最优分割法在烟叶分切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龙明海 资文华 +3 位作者 华一崑 王跃昆 林楠 汪显国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3-88,共6页
为探索烟叶原料分段打叶复烤较科学、合理的烟叶分切方法,以红大C3F等级初烤烟叶为研究对象,采用黄金分割法将烟叶进行分切并采集各段近红外光谱,运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各段近红外光谱主成分,结合Fisher最优分割法对烟叶分切方法进行了研究... 为探索烟叶原料分段打叶复烤较科学、合理的烟叶分切方法,以红大C3F等级初烤烟叶为研究对象,采用黄金分割法将烟叶进行分切并采集各段近红外光谱,运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各段近红外光谱主成分,结合Fisher最优分割法对烟叶分切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从内在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两方面与现有分切方法的分段效果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1采用黄金分割法能将红大C3F等级初烤烟叶分切成11段,通过对各段近红外光谱进行主成分分析,最终确定了两个主成分用于反映原料信息,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9.789%。2以主成分综合得分为基础,结合Fisher最优分割法确定了红大C3F等级初烤烟叶在实际生产中的最佳分段比例为叶基∶叶中∶叶尖=33%∶29%∶38%。3采用Fisher最优分割法分切后烟叶总糖、还原糖和烟碱等指标含量在叶基、叶中、叶尖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叶基(44.87)、叶中(47.70)、叶尖(49.06)感官质量得分差距较大,且叶尖和叶中的感官质量得分相比现有分切方法均有不同程度提升,这为烟叶分段后科学打叶复烤加工与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叶 黄金分割法 主成分分析 Fisher最优分割法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下载PDF
醇化技术在改善烟叶品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唐丽 周冰 +3 位作者 华一崑 唐军 汪显国 何邦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53-56,共4页
烟叶醇化是改善烟叶品质的重要环节。从物理和生物技术2个方面综述了近些年来有关改善烟叶品质的醇化技术的研究与改进,探讨了醇化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烟叶醇化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烟叶 醇化技术 烤烟 品质
下载PDF
储叶过程中片烟吸收料液效果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泽 朱勇 +3 位作者 邱昌桂 向成明 汪显国 何邦华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7,共6页
为评价储叶过程中片烟吸收料液的效果,选取料液中特有的1,2-丙二醇为特征标记物,利用甲醇浸提方法检测加料后片烟1,2-丙二醇含量来表征烟叶吸收料液的动力学特性,研究不同储存时间条件下片烟表面料液含量、片烟料液总量的变化规律。结... 为评价储叶过程中片烟吸收料液的效果,选取料液中特有的1,2-丙二醇为特征标记物,利用甲醇浸提方法检测加料后片烟1,2-丙二醇含量来表征烟叶吸收料液的动力学特性,研究不同储存时间条件下片烟表面料液含量、片烟料液总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片烟表面料液溶出时间平衡点为40~60 s;(2)片烟吸收料液速率方程为tiυ×=6208.06377.0;(3)在加料工序出口,片烟有效吸收率为57.35%;在储叶时间24 h后,片烟有效吸收率增加到88.26%;(4)方法量化了储叶工序片烟吸收料液过程,确定了储存时间应大于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叶时间 有效吸收率 片烟表面料液 1 2-丙二醇
下载PDF
Study on Improving the Internal Quality of Tobacco Stems by Using Pectinase 被引量:8
8
作者 何邦华 申晓锋 +5 位作者 陈兴 汪显国 巩效伟 李水荣 朱勇 邱昌桂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9期1299-1302,1321,共5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reduce the content of cell wall materials in tobacco stems and improve their internal quality. [Method] Pectinase was used to decompose cell wall materials in tobacco stems, followed by...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reduce the content of cell wall materials in tobacco stems and improve their internal quality. [Method] Pectinase was used to decompose cell wall materials in tobacco stems, followed by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four cell wall materials, six routine chemical components, as well as aroma constituents. [Result] Pectinase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ntents of cell wall materials in tobacco stems, with the largest decrease of 6.84%; after pectinase treatment,the content of reducing sugar in tobacco stems increased obviously, and the contents of total sugar, potassium ion, chloride ion and total nitrogen increased to varying degrees, of which the contents of potassium ion and reducing sugar displayed upward trends with the increase of pectinase concentration. Pectinase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ontents of 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 with the most increase of 67.2%;the contents of carotenoid degradation products, phenylalanine degradation products and neophytadiene all increased to varying extents, and the contents of both 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 and phenylalanine degradation products revealed ascending trends with the increase of pectinase concentration. [Conclusion] Pectinase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decompose cell wall materials in tobacco stems, improve routin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increase the contents of aroma constitu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CTINASE Tobacco stems Cell wall materials Routine chemical components Aroma constituents
下载PDF
烟叶主脉不同位置烟梗挥发性香味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继辉 汪显国 +6 位作者 刘静 王慧 王玉真 华一崑 赵佳成 张雯 高辉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5,共5页
研究烟叶主脉不同位置烟梗挥发性香味物质的变化情况,为烟梗的差异化加工和分类使用提供参考依据。将每一片初烤烟叶中的烟梗主脉完全剥离出来,并从梗基到梗尖平均分成6段(YG1~YG6),分别测定每一段烟梗的挥发性有机酸和挥发性致香物质... 研究烟叶主脉不同位置烟梗挥发性香味物质的变化情况,为烟梗的差异化加工和分类使用提供参考依据。将每一片初烤烟叶中的烟梗主脉完全剥离出来,并从梗基到梗尖平均分成6段(YG1~YG6),分别测定每一段烟梗的挥发性有机酸和挥发性致香物质。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不同位置烟梗各单项化学物质含量的差异性。利用回归分析研究不同位置烟梗挥发性有机酸和挥发性致香物质总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烟叶中的烟梗,从梗基到梗尖,各单项挥发性化学物质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和规律性变化趋势;挥发性有机酸和挥发性致香物质总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抛物线型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梗 挥发性香味物质
下载PDF
复烤片烟特征面积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占勇 刘继辉 +7 位作者 杨晶津 王玉真 华一崑 汪显国 皇甫东有 邓瑞君 王慧 高辉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6,共9页
【目的】分析复烤片烟特征面积与其关键化学成分的相关性,为研究片烟结构对卷烟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两种初烤烟叶作为试验材料,利用叶片振动分选机对复烤后片烟进行筛分,测定不同尺寸片烟的特征面积及其关... 【目的】分析复烤片烟特征面积与其关键化学成分的相关性,为研究片烟结构对卷烟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两种初烤烟叶作为试验材料,利用叶片振动分选机对复烤后片烟进行筛分,测定不同尺寸片烟的特征面积及其关键化学成分(常规化学成分、质体色素、多酚类化合物和非挥发性有机酸),并分析不同特征面积片烟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结果】①随着片烟特征面积的增大,总糖、还原糖、总植物碱、淀粉、绿原酸、芸香苷、棕榈酸、亚油酸、油酸、亚麻酸、硬脂酸含量逐渐升高;钾、氯、莨菪亭、草酸、丙二酸、丁二酸、苹果酸、柠檬酸含量逐渐降低;总氮、蛋白质、叶黄素、β-胡萝卜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②对于红大C3F复烤片烟,特征面积与总糖、还原糖、总植物碱、芸香苷、硬脂酸呈显著正相关,与钾、草酸、丙二酸、柠檬酸呈显著负相关;对于K326 B3F复烤片烟,特征面积与总植物碱、芸香苷、棕榈酸、亚油酸、油酸、亚麻酸、硬脂酸呈显著正相关,与草酸、丙二酸、丁二酸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不同尺寸片烟的化学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且两者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此,在打叶复烤过程中,提升不同尺寸片烟的分布均匀性对提高关键化学成分的均质化水平,稳定最终的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烤片烟 不同尺寸 特征面积 化学成分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提升梗丝品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兴 申晓锋 +4 位作者 巩效伟 杨莹 汪显国 党立志 段焰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2274-2276,共3页
梗丝在卷烟减害降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如何提升梗丝品质,提高烟梗利用率已成为烟草行业的研究热点。对近年来提高梗丝抽吸品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重点介绍了加工工艺、生物技术、化学及物理方法等在提高烟梗利用率方面... 梗丝在卷烟减害降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如何提升梗丝品质,提高烟梗利用率已成为烟草行业的研究热点。对近年来提高梗丝抽吸品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重点介绍了加工工艺、生物技术、化学及物理方法等在提高烟梗利用率方面的应用现状,对不同的加工处理方法所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烟梗使用价值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丝 品质 加工工艺 生物技术
下载PDF
打叶后不同片型烟片致香成分与其特征面积的函数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占勇 杨晶津 +7 位作者 王慧 刘继辉 华一崑 王玉真 汪显国 程倩 杨春 高辉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3-88,共6页
分析打叶后不同片型烟片致香成分含量的差异性以及与其特征面积之间的函数关系,为打叶后不同片型烟片的差异化复烤加工和调配利用提供参考。利用叶片振动分选机对打叶后的烟片进行筛分,分别测定不同片型烟片的特征面积及主要挥发性致香... 分析打叶后不同片型烟片致香成分含量的差异性以及与其特征面积之间的函数关系,为打叶后不同片型烟片的差异化复烤加工和调配利用提供参考。利用叶片振动分选机对打叶后的烟片进行筛分,分别测定不同片型烟片的特征面积及主要挥发性致香成分。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不同片型烟片各类致香成分含量的差异性,利用回归分析建立不同片型烟片的致香成分含量与其特征面积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等级初烤烟叶,随着烟片面积的增大,醇类、醛类、酸类、酮类及酯类致香成分总量呈对数型降低趋势,烯类致香成分含量呈对数型升高趋势。打叶后不同片型烟片的化学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对打叶筛分后的不同片型烟片进行差异化复烤和调配利用,对调控烟叶品质,控制卷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叶后烟片 不同片型 特征面积 致香成分 函数关系
下载PDF
初烤烟叶主脉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继辉 高辉 +6 位作者 王玉真 高占勇 汪显国 何川 邱杰斐 杨勇 王慧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7-283,共7页
【目的】研究初烤烟叶主脉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为烟梗的差异化加工和分类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每片初烤烟叶中的烟梗主脉完全剥离出来,并从梗基到梗尖平均分成6段(TS1~TS6),分别测定每段烟梗常规化学成分、非挥发性有机酸、纤... 【目的】研究初烤烟叶主脉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为烟梗的差异化加工和分类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每片初烤烟叶中的烟梗主脉完全剥离出来,并从梗基到梗尖平均分成6段(TS1~TS6),分别测定每段烟梗常规化学成分、非挥发性有机酸、纤维素、木质素和果胶质的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不同位置烟梗上述几类化学成分的差异性和变化趋势,并基于上述几类化学指标对不同位置的烟梗样品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1)对于烟叶主脉不同位置的烟梗,各单项化学成分的量总体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和规律性变化趋势;(2)从梗基到梗尖,总糖的量呈线性下降趋势,还原糖、钾离子、纤维素的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抛物线形变化趋势,总氮、总植物碱、木质素的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抛物线形变化趋势,氯离子的量呈逐渐降低的抛物线形变化趋势,非挥发性有机酸的总量呈逐渐升高的抛物线形变化趋势,果胶质的量呈线性升高趋势;(3)三类化学指标的聚类结果显示:6个不同位置的烟梗样品可聚为三类,分别为TS1~TS3、TS4~TS5、TS6。【结论】不同位置烟梗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及聚类结果为烟梗的差异化加工和分类使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烤烟叶主脉 化学成分 变化趋势
下载PDF
不同打叶风分单元片烟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占勇 高辉 +5 位作者 张博 杨晶津 王玉真 刘继辉 汪显国 王慧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7-463,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打叶风分单元片烟化学成分的差异性及变化趋势,为打叶后片烟的分类复烤、醇化及工业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期进一步提升烟叶原料的模块化水平、均质化水平和纯净化水平。【方法】以2018年云南石林红大C3F初烤烟叶为研究对... 【目的】分析不同打叶风分单元片烟化学成分的差异性及变化趋势,为打叶后片烟的分类复烤、醇化及工业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期进一步提升烟叶原料的模块化水平、均质化水平和纯净化水平。【方法】以2018年云南石林红大C3F初烤烟叶为研究对象,在打叶工序稳定生产的条件下,对各级打叶风分单元(四级打叶单元11个风分口)分离的片烟进行多次取样,测定其常规化学成分、多酚类化合物和致香成分含量,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不同打叶单元及风分口片烟的各项化学成分含量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规律性变化趋势;一级打叶单元片烟的总氮、莨菪亭及醛类致香成分含量较高;二级打叶单元片烟的糖类、总植物碱、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较高;三级打叶单元片烟的醇类、酮类和酯类致香成分含量较高;四级打叶单元片烟的钾、氯及酸类致香成分含量较高。(2)三类化学指标的聚类结果显示:四级打叶单元11个风分口的片烟样品可以聚成三大类,分别为一级和二级打叶单元、三级打叶单元以及四级打叶单元。【结论】不同打叶风分单元的片烟内在化学品质存在明显的分类现象,可以为分类复烤和差异性醇化工艺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叶风分单元 片烟 化学成分 变化趋势
下载PDF
打叶复烤润叶方式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龙明海 张晓龙 +3 位作者 汪显国 王跃昆 袁逢春 华一崑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108-111,116,共5页
为探索不同质量档次初烤烟叶较适宜的润叶方式,研究了蒸汽润叶和汽水混合润叶对红大B1F、云烟87XZF初烤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汽水混合润叶后烟叶中多酚、色素含量降幅大于蒸汽润叶,红大B1F、云烟87XZF多酚含量... 为探索不同质量档次初烤烟叶较适宜的润叶方式,研究了蒸汽润叶和汽水混合润叶对红大B1F、云烟87XZF初烤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汽水混合润叶后烟叶中多酚、色素含量降幅大于蒸汽润叶,红大B1F、云烟87XZF多酚含量降幅分别为8.99%、10.54%,色素含量降幅分别为18.29%、22.11%,且各类致香成分含量高于蒸汽润叶。红大B1F烟叶采用蒸汽润叶后感官质量得分较高,主要表现在香气质感改善和余味舒适性提升等方面;云烟87XZF烟叶采用汽水混合润叶后感官质量得分较高,主要表现在除杂降刺和香气量提升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叶方式 打叶复烤 烤烟质量
下载PDF
不同打叶风分单元分离烤烟片烟的色度变化及分类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玉真 高占勇 +5 位作者 王慧 汪显国 李思源 马晓龙 杨晶津 高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4-659,共6页
【目的】研究烤烟打叶工序不同风分口分离片烟的色度值差异及分类,为打叶后不同品质片烟的差异化复烤及醇化提供参考,以期进一步提升烟叶原料的模块化、均质化和纯净化水平。【方法】选择2019年云南昆明云烟87 C3F初烤烟叶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烤烟打叶工序不同风分口分离片烟的色度值差异及分类,为打叶后不同品质片烟的差异化复烤及醇化提供参考,以期进一步提升烟叶原料的模块化、均质化和纯净化水平。【方法】选择2019年云南昆明云烟87 C3F初烤烟叶为研究对象,在打叶工序生产稳定的条件下,对各风分口(四级打叶单元共11个风分口)分离的片烟进行多次取样,制成粉末后利用色差计测定其CIE‒L^(*)a^(*)b^(*)色空间值(明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和总色差值ΔE)。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不同风分口片烟色度值的差异,并基于标准化的色度值矩阵,利用Fisher最优分割法对11个打叶风分口分离的片烟进行分类。【结果】(1)同一等级初烤烟叶在打叶过程中,从不同风分口分离片烟的色度值总体存在显著差异和规律性变化趋势。(2)在第1级和第2级打叶单元,随着风分口级数的增加,片烟的L^(*)值逐渐降低,a^(*)、b^(*)及ΔE值逐渐升高;在第3级和第4级打叶单元,随着风分口级数的增加,L^(*)值总体呈升高的趋势,a^(*)、b^(*)及ΔE值总体呈降低的趋势。(3)基于片烟色度值的变化,利用Fisher最优分割法将11个打叶风分口按顺序划分为4段,段间的片烟色度值总体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不同打叶风分口的片烟品质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工艺改造,将各段片烟分别存贮并进行差异化复烤和调配利用,对调控烟叶品质、控制卷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叶风分 片烟 色度值 差异性 Fisher最优分割法
下载PDF
高温烘焙对复烤后烤烟烟叶化学品质的效应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继辉 高辉 +5 位作者 马晓龙 杨洋 汪显国 杨晶津 邱昌桂 王慧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80-885,共6页
为探索烘焙工艺对烤烟烟叶化学品质的影响,利用模糊灰色关联分析法对6种不同烟叶原料烘焙前后的化学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烘焙工艺对选定的6种烤烟烟叶的化学品质均有改善作用,改善程度位于0.05%~15.75%之间,不同烤... 为探索烘焙工艺对烤烟烟叶化学品质的影响,利用模糊灰色关联分析法对6种不同烟叶原料烘焙前后的化学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烘焙工艺对选定的6种烤烟烟叶的化学品质均有改善作用,改善程度位于0.05%~15.75%之间,不同烤烟烟叶化学品质的改善程度存在一定差异性;烘焙后,红河K326C3F烟叶的品质改善效果最明显,为15.75%,适宜作为烘焙工艺的烟叶原料。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片烟烘焙工艺时应充分考虑到烟叶原料自身的差异性。选择适宜的烤烟烟叶进行烘焙处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其化学品质,提升其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烘焙 烤烟烟叶 化学品质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评价打叶复烤片烟混合均匀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玉真 邱昌桂 +6 位作者 杨晶津 李思源 王发勇 华一崑 刘继辉 高占勇 汪显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4期178-180,194,共4页
为了评价打叶复烤成品片烟的混配均匀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评价成品片烟混配均匀性的方法。在叶片复烤机出口收集配方模块成品片烟,采用近红外光谱仪测定样品的光谱,通过多元散射校正(MSC)结合S-G平滑滤波和一阶导数预... 为了评价打叶复烤成品片烟的混配均匀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评价成品片烟混配均匀性的方法。在叶片复烤机出口收集配方模块成品片烟,采用近红外光谱仪测定样品的光谱,通过多元散射校正(MSC)结合S-G平滑滤波和一阶导数预处理方法将片烟光谱信息进行预处理,提高信噪比,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提取光谱数据所包含的特征信息,得到成品片烟的马氏距离,并以马氏距离作为特征值,计算片烟混配均匀性系数,最后应用该方法评价不同批次配方模块片烟混配均匀性效果。结果表明:各批次成品片烟的变异系数为3.86%~8.33%,均匀度为91.67%~96.14%。这说明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和马氏距离的多元统计方法建立的打叶复烤片烟整体信息的混配均匀性评价方法是可行的。各批次成品片烟的均匀度都在91.00%以上,说明打叶复烤成品片烟质量的稳定性较好。因此,利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多元统计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价打叶复烤片烟掺配均匀性,为打叶复烤加工工序的精细化控制提供科学、全面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主成分分析 混合均匀性 打叶复烤 马氏距离
下载PDF
薄板烘丝机不同水分调控模式对叶丝香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玉真 高辉 +6 位作者 华一崑 汪显国 杨晶津 刘继辉 赵佳成 高占勇 王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8期179-182,共4页
[目的]研究烘丝工序在来料水分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不同水分调控模式烘后叶丝香味成分含量的差异性及变化趋势。[方法]分别针对来料水分偏高和水分偏低的情况采用对比论证法分析比较了容积比调控模式和筒壁温度调控模式下烘后烟丝的挥发性... [目的]研究烘丝工序在来料水分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不同水分调控模式烘后叶丝香味成分含量的差异性及变化趋势。[方法]分别针对来料水分偏高和水分偏低的情况采用对比论证法分析比较了容积比调控模式和筒壁温度调控模式下烘后烟丝的挥发性有机酸和关键致香物质含量的差异,并通过感官评吸对检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2种调控模式均能保证烘后物料含水率符合设计要求,采用筒内容积比的调控模式,烘后烟丝挥发性有机酸和关键致香物质的含量均高于采用筒壁温度的调控模式;针对挥发性有机酸,筒内容积比调控模式下叶丝中的异戊酸、2-甲基丁酸、苯甲酸和苯乙酸的含量明显高于采用筒壁温度调控模式;针对关键致香物质,筒内容积比调控模式下叶丝中的茄酮、巨豆三烯酮B、巨豆三烯酮D和金合欢基丙酮A的含量明显高于采用筒壁温度调控模式。[结论]研究可为制丝工艺选择合适的对致香成分和感官质量影响最小的控制模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板烘丝机 调控模式 挥发性有机酸 关键致香物质
下载PDF
不同回潮方式对“干头干尾”烟丝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占勇 王慧 +7 位作者 刘继辉 杨晶津 高辉 汪显国 杨洋 马晓龙 崔宇翔 华一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52-1057,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回潮设备对"干头干尾"烟丝理化特性的影响,为"干头干尾"烟丝选择适宜的回潮方式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滚筒干燥后的"干头干尾"烟丝为试验材料,以烟丝物理特性、挥发性有机酸和致香物... 【目的】研究不同回潮设备对"干头干尾"烟丝理化特性的影响,为"干头干尾"烟丝选择适宜的回潮方式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滚筒干燥后的"干头干尾"烟丝为试验材料,以烟丝物理特性、挥发性有机酸和致香物质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回潮方式对"干头干尾"烟丝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SIROX叶丝增温增湿设备和NA312-H015型滚筒式叶丝回潮机两种回潮设备有助于"干头干尾"烟丝对水分的充分吸收,提升烟丝在后期掺配及卷制工序中的耐加工性能,同时有利于"干头干尾"烟丝中挥发性香味物质的保持。【结论】SIROX叶丝增温增湿设备和NA312-H015型滚筒式叶丝回潮机是"干头干尾"烟丝最适宜的回潮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头干尾”烟丝 回潮方式 理化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