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干细胞植入大鼠缺损皮肤对创面神经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汪正燕 果磊 +3 位作者 蒲晓姝 张敏珠 王灿 李茂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75-1280,共6页
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后,植入缺损皮肤对创面神经修复的作用及方... 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后,植入缺损皮肤对创面神经修复的作用及方式。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利用aFGF诱导其向NSCs分化,并用DAPI荧光标记物进行标记。将81只SD大鼠背部作皮肤全层缺损创面,每组9只。随机分为局部创面注射NSCs(A)组、尾静脉注射NSCs(B)组、NSCs+血浆支架(局部外敷料组)(C)组、局部创面注射BMSCs(D)组、尾静脉注射BMSCs(E)组、BMSCs+血浆支架组(局部外敷料组)(F)组、血浆支架(局部外敷料)(G)组、局部创面注射等量生理盐水(H)组、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I组),创面模型在各种移植处理后的第4、5、7周取材,免疫荧光及RT-PCR检测皮肤表皮下及真皮层蛋白基因产物(protein gene product,PGP)9.5的表达。结果:PGP 9.5在创面愈合后第4、5、7周的荧光密度分布,在时间上采用重复资料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7.03,P=0.000),干细胞移植对神经修复特异性表达有差异;在分组上采用重复资料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44,P=0.000),干细胞移植在时间及分组上的相互作用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3,P=0.001)。NSCs局部注射移植后神经修复作用较NSCs尾静脉注射移植明显(P=0.001),NSCs尾静脉注射移植后神经修复较NSCs外敷料移植明显(P=0.000),而NSCs局部注射移植后神经修复作用较BMSCs局部注射移植后明显(P=0.000),BMSCs局部注射移植后神经修复作用较生理盐水局部注射移植后明显(P=0.000),血浆局部外辅料移植与生理盐水的局部注射移植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生理盐水的局部注射移植与尾静脉注射移植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6),RT-PCR检测PGP 9.5基因表达的测定更进一步说明了以上结果。结论:aFGF诱导BMSCs分化为NSCs后,植入皮肤缺损促进皮肤创面神经修复的效果较单纯植入BMSCs强,且以局部注射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骨髓间质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皮肤创面 细胞治疗 神经再生
下载PDF
miRNA-183-5p在乳腺癌患者的表达及对乳腺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汪正燕 黄云辉 +1 位作者 杨磊 刘莹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44-47,52,共5页
目的研究miRNA-183-5p在乳腺癌患者体内的表达情况及对乳腺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Real-timePCR检测93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正常乳腺细胞MCF-10A中miRNA-183-5p的表达水平。将MDA-MB... 目的研究miRNA-183-5p在乳腺癌患者体内的表达情况及对乳腺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Real-timePCR检测93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正常乳腺细胞MCF-10A中miRNA-183-5p的表达水平。将MDA-MB-231分为3组:未做处理的对照组,转染control miRNA的mimics control组以及转染miRNA-141-5p mimics的mimics组,Real-time PCR法检测3组细胞中miRNA-183-5p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转化(EMT)相关的E-钙黏蛋白(E-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情况;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miRNA-183-5p在乳腺癌组织、MDA-MB-231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及MCF-10A细胞(P<0.05)。mimics组的细胞中miRNA-183-5p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mimics control组(P<0.05)。E-cadherin在mimics组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mimicscontrol组(P<0.05),MMP-9及Vimentin在mimics组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mimicscontrol组(P<0.05)。与其他2组比较,mimics组的划痕愈合率以及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结论miRNA-183-5p在乳腺癌患者体内呈低水平表达,可能通过靶向降低MMP-9的表达水平,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上皮间质转化、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83-5p 乳腺癌 上皮间质转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NSCs对大鼠背部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汪正燕 果磊 王灿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32-137,共6页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植入皮肤全层缺失后对创面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SD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将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 FGF)...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植入皮肤全层缺失后对创面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SD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将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 FGF)与DMEM/F12配成最佳诱导浓度80 ng/m L,将B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DAPI标记。根据实验设计,将54只SD大鼠背部脊柱两侧造模,形成皮肤软组织创面。按随机分为局部注射NSCs(A组)、局部创面注射BMSCs(B组)、局部创面注射等量生理盐水(C组);术后3、7、14 d,分别观察记录创面愈合时间,计算创面的愈合率,同时切取标本,石蜡包埋处理切片,标本组织行HE染色和VG染色反映皮肤创面炎症反应及组织胶原纤维的增生情况。结果:NSCs局部注射移植后可促进神经修复,在实验过程中观察NSCs对创面愈合的影响,A组创面愈合时间短较B、C组明显缩短(F=10.360,P=0.000));痂皮薄,创面稍燥,HE染色镜下观察局部炎症反应轻微,无出血、积脓、坏死;A组愈合率明显高于B组阳性对照组,B组阳性对照组高于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F=1.323,P=0.000)。结论:神经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移植局部皮肤创面后,可修复创面神经,神经分泌的各种神经肽类物质可加速皮肤创面的修复,缩短修复时间,减轻瘢痕。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皮肤创面修复 细胞治疗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聚丙烯缝线在乳腺癌术后皮肤切口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汪正燕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1期110-112,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缝线缝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肤切口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切口缝线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缝线缝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肤切口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切口缝线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40例。A组选择聚丙烯缝线行皮内缝合,B组选择薇乔可吸收线行皮内缝合,C组选择慕丝线行皮内缝合。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感染情况、异物反应情况、切口裂开情况及患者对皮肤外观满意度等。结果 B组患者异物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拆线疼痛率发生情况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切口瘢痕形成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瘢痕宽度大于2 mm患者明显多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B、C组,且C组患者满意度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美容缝合方法行皮内缝合时最好选择能拆除的缝线,聚丙烯缝线较薇乔可吸收线、慕丝线瘢痕形成少,美容效果佳,建议在乳腺癌患者手术皮内缝合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技术 乳房切除术 伤口愈合 瘢痕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MutT同源蛋白1基因状态与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汪正燕 杨磊 +1 位作者 黄云辉 何宇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3年第6期1162-1170,共9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MutT同源蛋白1(MTH1)基因状态与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进行免疫治疗的128例TN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TH1基因状态分为MTH1突变组(46例)和Non-MTH1...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MutT同源蛋白1(MTH1)基因状态与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进行免疫治疗的128例TN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MTH1基因状态分为MTH1突变组(46例)和Non-MTH1突变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治疗疗效及预后情况;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MTH1基因状态与TNBC患者及采用不同方案治疗TNBC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TNBC患者预后的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MTH1突变组与Non-MTH1突变组患者的肿瘤长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脉管或神经浸润、淋巴结转移、治疗方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H1突变组患者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明显高于Non-MTH1突变组(P<0.05);采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抗血管生成方案治疗的患者中,MTH1突变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明显高于Non-MTH1突变组(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长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脉管或神经浸润、MTH1基因突变是影响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因素,月经状态也是影响患者3年PFS的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TNBC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区分度较高,准确性和有效性较好。结论MTH1基因状态与TNB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免疫治疗疗效有关,采用ICIs+抗血管生成方案治疗可提高MTH1基因突变患者的预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MutT同源蛋白1 免疫治疗 疗效 预后
原文传递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CEA,CA15-3及TPA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莹 胡杰 +3 位作者 杨磊 汪正燕 荣薇 熊斌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35期6865-6868,共4页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CEA,CA15-3及TPA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8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保乳手术组和改良手术组,每组34例。保乳手术组患者采用乳腺癌保乳手...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CEA,CA15-3及TPA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8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保乳手术组和改良手术组,每组34例。保乳手术组患者采用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改良手术组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以及血清CEA,CA15-3及TP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改良手术组总有效率及5年生存率均优于保乳手术组(P<0.05);保乳手术组并发症、局部复发率、肿瘤远处转移率均低于改良手术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EA、CA15-3、TPA水平均降低,且改良手术组低于保乳手术组(P<0.05)。结论: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均能有效治疗早期乳腺癌,但保乳手术效果优于改良根治术,不仅能够降低患者血清CEA,CA15-3及TPA水平,而且并发症及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手术 改良根治术 CEA CA15-3 TPA
原文传递
糖尿病足溃疡外科修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灿 果磊 +3 位作者 李晶 蒲晓姝 汪正燕 李茂华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58-462,共5页
目的分析总结糖尿病足(diabeticfoot,DF)溃疡外科修复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85例(108条患肢)D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85例中DF创面培养结果:共培养出... 目的分析总结糖尿病足(diabeticfoot,DF)溃疡外科修复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85例(108条患肢)D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85例中DF创面培养结果:共培养出142株细菌,7例真菌感染,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②DF的愈合情况与Wagner分级呈负相关性:分级越高,一期愈合越低,截趾(肢)率及二期或多期愈合越高,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越长。③对85例DF患者行手术治疗,植皮术为45例(52.9%),皮瓣修复8例(9.4%),皮瓣修复+植皮术为7例,28例截趾(肢)术,扩创后直接缝合2例。经1次或多次手术治疗后创面全部愈合,随访10d~2个月溃疡无复发,修复部位无迟发感染,外形及负重行走功能良好。结论DF的治疗需要遵循多学科合作、专业化治疗、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的原则。需要重视病因、积极预防、加强创面床准备,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早期手术,才能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病因分析 创面床准备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