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鼓室给药临床实践指南
1
作者 蔡沁明 柴人杰 +18 位作者 陈钢钢 陈阳 冯宁宇 冷杨名 刘宇鹏 陆玲 任冬冬 汪照炎 王国鹏 王巍 吴学文 夏明 熊浩 徐磊 张宏征 张杰 张天虹 赵宇 孙宇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鼓室给药是一种常见的耳科局部给药方式,指通过将药物递送入中耳,经圆窗膜或卵圆窗扩散分布到内耳从而达到治疗或诊断效果。近年来,鼓室给药技术在耳科疾病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突发性聋、梅尼埃病、分泌性中耳炎和自身免疫性... 鼓室给药是一种常见的耳科局部给药方式,指通过将药物递送入中耳,经圆窗膜或卵圆窗扩散分布到内耳从而达到治疗或诊断效果。近年来,鼓室给药技术在耳科疾病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突发性聋、梅尼埃病、分泌性中耳炎和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等疾病的诊治。目前,国内外对鼓室给药的操作规范、适应证,尤其是给药时机及治疗方案尚未有统一标准。为了促进鼓室给药技术规范化,我们特组织了国内在鼓室给药领域经验丰富,有卓越建树中青年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鼓室给药临床实践指南。本指南从鼓室给药操作规范出发,系统总结了糖皮质激素鼓室给药、庆大霉素鼓室给药、鼓室内注射造影剂膜迷路MRI成像及其他药物鼓室给药四个方面,旨在指导并规范临床鼓室给药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室给药 糖皮质激素 庆大霉素 钆造影 临床实践指南
下载PDF
耳内镜在耳科及侧颅底手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汪照炎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1期5-8,共4页
随着1951年Hans Littmann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手术显微镜OPMI-1,并在1953年市场化推广应用,使得耳神经侧颅底外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手术疗效和安全性也大为提高,从而逐步建立了现代耳显微外科技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微... 随着1951年Hans Littmann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手术显微镜OPMI-1,并在1953年市场化推广应用,使得耳神经侧颅底外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手术疗效和安全性也大为提高,从而逐步建立了现代耳显微外科技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微创理念的深入理解,内镜技术和手术器械得到了广泛发展,直径细小、分辨率高、热损伤小且照明效果佳,并具有一定放大倍数的耳内镜应运而生,并应用于耳显微外科手术中,使得部分手术更加具有微创性,促使耳显微外科逐步向耳内镜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内镜 耳显微外科 耳神经 疗效和安全性 手术显微镜 微创理念 内镜技术 手术器械
下载PDF
耳鼻咽喉专业课程思政案例的设计和思考
3
作者 梁冰 范宇琴 +1 位作者 汪照炎 吴皓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52期141-144,共4页
以“耳聋及其防治”为主线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以“鼻出血”情景模拟课程为手段加深学生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和医德医风的培养,在《咽喉》章节授课中,结合时事及虚拟仿真教学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敬畏生命、勇担责任”... 以“耳聋及其防治”为主线激发学生的使命感和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以“鼻出血”情景模拟课程为手段加深学生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和医德医风的培养,在《咽喉》章节授课中,结合时事及虚拟仿真教学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敬畏生命、勇担责任”的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通过相关案例分享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教研室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经验,探讨开展医学课程思政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鼻咽喉 课程思政 案例 设计 思考
下载PDF
23例侧颅底手术中颈内动脉的处理 被引量:1
4
作者 汪照炎 吴皓 +4 位作者 黄琦 李幼瑾 吴医婕 张治华 贾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侧颅底手术中颈内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侧颅底手术中颈内动脉的处理,处理方法包括供血血管栓塞以及球囊压迫、轮廓化、分离、推移和切除。结果10例接受血管造影检查,其中7例行血管栓塞;10例中8例行球囊压... 目的探讨侧颅底手术中颈内动脉的处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侧颅底手术中颈内动脉的处理,处理方法包括供血血管栓塞以及球囊压迫、轮廓化、分离、推移和切除。结果10例接受血管造影检查,其中7例行血管栓塞;10例中8例行球囊压迫试验,7例耐受,1例不耐受;7例耐受者中6例在术中行颈内动脉切除,1例出现神经血管并发症。所有肿瘤均经手术全切除。术中轮廓化颈内动脉3例,与肿瘤分离5例,推移7例,切除颈内动脉7例;另有1例术前颈内动脉已闭锁。除1例外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发生神经血管并发症。2例鼻咽癌术后复发,1例复发鼻咽癌术后因心肺并发症死亡,1例胆脂瘤术后复发,其余19例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术前颈内动脉功能评估,术中仔细操作和术后护理是颈内动脉处理效果良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 侧颅底 血管造影 手术
下载PDF
面瘫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汪照炎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8-23,共6页
面神经损伤导致的面瘫严重影响患者外观和面部功能。个体化修复方案的制订需结合患者病情和意愿。目前面瘫修复方法较多,且随着修复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更好的修复效果。本文回顾近年关于面神经端端吻合术、神经移植桥接术、神经转位术及... 面神经损伤导致的面瘫严重影响患者外观和面部功能。个体化修复方案的制订需结合患者病情和意愿。目前面瘫修复方法较多,且随着修复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更好的修复效果。本文回顾近年关于面神经端端吻合术、神经移植桥接术、神经转位术及双重神经修复、局部肌瓣肌腱转位术以及带神经血管游离肌瓣移植术等方面的进展,并进行分析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面瘫 修复 咬肌神经 舌下神经 肌瓣肌腱转位 神经血管游离肌瓣移植
下载PDF
喉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汪照炎 王家东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 研究喉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ABC法对 33例喉鳞状细胞癌和 15例声带息肉标本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定和肿瘤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 目的 研究喉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ABC法对 33例喉鳞状细胞癌和 15例声带息肉标本进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定和肿瘤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 )记数。结果 喉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程度与MVD呈正相关(P <0 .0 1) ;喉癌组织中 ,VEGF阳性表达率高于声带息肉组织中的VEGF阳性表达率 (P <0 .0 1) ;VEGF表达与病人年龄、病变部位和喉鳞癌细胞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 ) ;VEGF表达与喉鳞癌T分期和颈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1) ,而与病人预后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VEGF在喉鳞癌中有高表达 ,VEGF的表达与新生血管密切相关 ,VEGF的表达程度与喉鳞癌T分期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 ,可作为判断喉鳞癌病人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病理学 鳞状细胞/病理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桥小脑角非听神经瘤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7
作者 汪照炎 吴皓 +4 位作者 黄琦 李幼瑾 吴医婕 张治华 贾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非听神经瘤病变的诊断及其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3月27例桥小脑角非听神经瘤的病史资料,其中后组颅神经鞘瘤9例,三叉神经鞘瘤4例,脑膜瘤4例,胆脂瘤4例,蛛网膜囊肿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恶性肿瘤3例。... 目的探讨桥小脑角非听神经瘤病变的诊断及其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3月27例桥小脑角非听神经瘤的病史资料,其中后组颅神经鞘瘤9例,三叉神经鞘瘤4例,脑膜瘤4例,胆脂瘤4例,蛛网膜囊肿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恶性肿瘤3例。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诊断和手术径路根据术前MR I检查结果确定。结果所有肿瘤均全切除,术后随访中2例恶性肿瘤患者死亡,1例胆脂瘤复发。结论MR I对桥小脑角病变具有诊断价值,根据术前MR I结果选取手术径路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小脑角 MRI 诊断 手术
下载PDF
大型听神经瘤迷路径路手术中外耳道及鼓室的处理
8
作者 汪照炎 张治华 +3 位作者 贾欢 黄琦 杨军 吴皓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讨论大型听神经瘤迷路径路手术中外耳道及鼓室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15例经迷路径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外耳道和鼓室的处理方法,其中96例术中保留外耳道后壁,19例术中切除外耳道并填塞中耳。结果 115例大型... 目的讨论大型听神经瘤迷路径路手术中外耳道及鼓室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15例经迷路径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外耳道和鼓室的处理方法,其中96例术中保留外耳道后壁,19例术中切除外耳道并填塞中耳。结果 115例大型听神经瘤均采用迷路径路,肿瘤全切除103例(89.6%),近全切除9例(7.8%),次全切除3例(2.6%);术后脑脊液漏8例,发生率7.0%。结论通过迷路径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术中外耳道和鼓室的正确处理能够获得良好的手术显露,并能够有效的降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迷路径路 肿瘤切除 脑脊液漏
下载PDF
耳内镜下I型鼓室成形干湿耳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柴永川 杨洁 +2 位作者 朱伟栋 汪照炎 吴皓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究耳内镜下I型鼓室成形术在干湿耳状态下手术的疗效差异。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7月~2017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患者,术前由2名耳内镜医师和1名临床医师独立判... 目的探究耳内镜下I型鼓室成形术在干湿耳状态下手术的疗效差异。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7月~2017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患者,术前由2名耳内镜医师和1名临床医师独立判断鼓膜及鼓室黏膜情况,将45例患者分为干耳组和湿耳组。其中干耳患者29例,湿耳患者16例。I型鼓室成形术后3个月时的鼓膜愈合率和听力改善率。结果术后3个月时干耳患者中26例(89.6%)的患者鼓膜完全愈合,湿耳患者中14例(87.5%)鼓膜完全愈合,两组气骨导差均明显下降,干耳组气骨导差由术前(23.5±7.3)dB HL下降至(8.6±6.2)dB HL,湿耳组气骨导差由术前(25.1±7.6)dB HL下降至(10.5±8.0)dB HL。两组在鼓膜愈合率和听力改善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伴有听骨链病变的静止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术前湿耳状态并非手术禁忌证,其术后鼓膜愈合率以及听力改善率与干耳手术一致,且可以降低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减少抗生素使用和并发症发生,但这一结论仍需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湿耳 鼓室成形术 鼓膜穿孔 耳内镜
下载PDF
听神经瘤治疗策略和手术效果的研究——附594例报告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治华 黄琦 +4 位作者 汪照炎 吕静荣 贾欢 杨军 吴皓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手术效果及治疗策略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594例听神经瘤患者所采用治疗策略及其中461例手术效果。结果 594例患者中,管内/小型、中/中大型、大/巨型听神经瘤分别占25.6%、55.1%和19.3%,随访观...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手术效果及治疗策略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594例听神经瘤患者所采用治疗策略及其中461例手术效果。结果 594例患者中,管内/小型、中/中大型、大/巨型听神经瘤分别占25.6%、55.1%和19.3%,随访观察、立体定向放疗和手术率分别为25.3%、6.9%、77.6%。461例手术患者中,肿瘤全切、近全切、次全切率分别为95.9%、3.0%、1.1%,面神经解剖保留94.4%,术后短期和长期面神经功能良好率为69.8%和79.0%,术后听力保留率41.4%,听力良好率23.4%,手术死亡率0.2%,后组颅神经麻痹和脑脊液漏率分别为3.9%和3.3%,复发率为2.2%。结论手术仍为听神经瘤主要治疗策略,其效果令人满意,而听神经瘤早期诊断将促进治疗策略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治疗策略 面神经 听力保留 并发症
下载PDF
112例侧颅底肿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治华 黄琦 +3 位作者 李幼瑾 汪照炎 贾欢 吴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侧颅底肿瘤术后并发症,探索术前、术中的预防和术后的处理方法。方法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7月112例行侧颅底肿瘤切除术的病例资料,肿瘤类型包括神经鞘膜瘤、胆脂瘤、复发性鼻咽癌、副神经节瘤、脑膜瘤等;主要手术径路包... 目的回顾性研究侧颅底肿瘤术后并发症,探索术前、术中的预防和术后的处理方法。方法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7月112例行侧颅底肿瘤切除术的病例资料,肿瘤类型包括神经鞘膜瘤、胆脂瘤、复发性鼻咽癌、副神经节瘤、脑膜瘤等;主要手术径路包括扩大迷路、耳蜗、颞下窝、乙状窦后、颅中窝径路、颞骨径路等。结果112例侧颅底肿瘤全切率为97.32%。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脑脊液漏,共出现8例(7.14%),其中仅1例(0.89%)需要手术修补,由脑脊液漏造成颅内感染者2例(1.79%)。死亡3例(2.68%),死因分别为颅内出血、术后脑梗死和术后窒息各1例。脑水肿4例(3.57%),术后失语、急性肺水肿及肺部感染、腹壁皮下血肿各1例(0.89%),后组颅神经麻痹失代偿2例(1.79%)。结论术前对肿瘤的正确诊断和对患者全身状况的正确评估、手术径路的正确选择和娴熟掌握、术中彻底止血、术后严密观察和细致护理,可提高手术切除侧颅底肿瘤的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侧颅底 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听骨链重建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8
12
作者 张治华 黄琦 +3 位作者 汪照炎 陈祁 杨军 吴皓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3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胆脂瘤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伴听骨链重建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分析142例胆脂瘤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伴一期听骨链重建,随访24月,记录术后并发症、纯音平均听阈、平均气骨导差和听力重建成功率。结果随访期间未发现... 目的探讨胆脂瘤中耳炎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伴听骨链重建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分析142例胆脂瘤患者,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伴一期听骨链重建,随访24月,记录术后并发症、纯音平均听阈、平均气骨导差和听力重建成功率。结果随访期间未发现鼓膜内陷袋形成及胆脂瘤复发,术后干耳率达96.5%,听骨赝复物脱出4例(2.8%),气导平均听阈降低11.6dB,气骨导差较术前缩小7.4dB,70例患者气骨导差<20dB,听力重建总成功率达49.3%。听力重建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术腔感染控制、咽鼓管功能、病变范围、听骨赝复物材料和手术技术。结论虽然影响因素较多,开放式鼓室成形伴一期听骨链重建仍是胆脂瘤中耳炎患者安全有效的术式,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听力重建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 听力重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自体软骨在听力重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贾欢 汪照炎 +2 位作者 黄琦 杨军 吴皓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43-446,共4页
目的分析自体软骨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听力重建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173耳)采用自体软骨行听力重建的中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鼓膜穿孔43例(48耳),中耳胆脂瘤61例(61耳),鼓室硬化23例(23耳),慢... 目的分析自体软骨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听力重建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173耳)采用自体软骨行听力重建的中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鼓膜穿孔43例(48耳),中耳胆脂瘤61例(61耳),鼓室硬化23例(23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肉芽38例(41耳)。自体软骨材料用于修补鼓膜133例(139耳),用于人工听骨赝复物上衬垫102例(104耳),用于上鼓室、鼓窦重建31例(31耳),用于外耳道后壁重建3例(3耳)。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年随访时0.5、1、2、4kHz的纯音平均听阈、平均气骨导差及局部修复成功率。结果鼓膜修补的133例139耳中,136耳修补成功,3耳出现移植物边缘小穿孔,一期鼓膜修补成功率97.84%(136/139);听骨链重建的102例(104耳)中,无听骨赝复物脱出病例;31例(31耳)上鼓室、鼓窦重建的患者中,局部未见内陷、移位;3例(3耳)外耳道修复的患者未见外耳道后壁塌陷。43例(48耳)单纯鼓膜修补的患者术前、术后气骨导差分别为23.8±3.1和11.6±8.7dB。61例(61耳)中耳胆脂瘤患者术前、术后气骨导差分别为39.2±24.7和19.0±12.1dB。23例(23耳)鼓室硬化的患者术前、术后气骨导差分别为31.2±12.4和19.8±11.2dB。38例(41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肉芽患者术前、术后气骨导差分别为41.6±9.9和15.3±13.4dB。结论自体软骨在听力重建手术中应用价值大,特别适合于鼓膜复杂性穿孔、复发性穿孔的修复,有利于听骨链假体的固定及上鼓室、乳突术腔及骨性外耳道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软骨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胆脂瘤 听力重建
下载PDF
多频听觉稳态反应和短纯音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在测听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医婕 吴皓 +4 位作者 李蕴 汪照炎 黄琦 陈向平 沈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35-1237,1247,共4页
目的研究多频听觉稳态反应(ASSR)和短纯音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反应阈(Tb-ABR)与纯音测听(PTA)阈值的差别和相关性。方法选择正常听力耳50例(正常听力组)和听力障碍耳36例(又分为轻、中、重度听力障碍组),分别进行ASSR、Tb-ABR和PTA测听检查... 目的研究多频听觉稳态反应(ASSR)和短纯音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反应阈(Tb-ABR)与纯音测听(PTA)阈值的差别和相关性。方法选择正常听力耳50例(正常听力组)和听力障碍耳36例(又分为轻、中、重度听力障碍组),分别进行ASSR、Tb-ABR和PTA测听检查,比较两组的ASSR、Tb-ABR反应阈及PTA阈值,同时就ASSR、Tb-ABR反应阈与PTA阈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SSR和Tb-ABR反应阈与PTA阈值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在听力障碍组中,Tb-ABR的反应阈与PTA阈值接近,而ASSR反应阈与PTA阈值间差值较大。ASSR反应阈与PTA阈值间的相关性要普遍优于Tb-ABR反应阈与PTA阈值间的相关性。结论ASSR和Tb-ABR均为较好的评估行为听阈的客观测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频听觉稳态反应 短纯音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反应 阈值
下载PDF
梅尼埃病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颖 杨军 +3 位作者 黄琦 汪照炎 张治华 吴皓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比较前庭神经切断及内淋巴囊手术治疗梅尼埃病效果。方法将所有梅尼埃病患者根据听力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分期;根据分期情况予以非手术治疗以及内淋巴囊减压或引流术、前庭神经切断术。分析手术治疗梅尼埃病患者病史特点、手术情况;... 目的比较前庭神经切断及内淋巴囊手术治疗梅尼埃病效果。方法将所有梅尼埃病患者根据听力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分期;根据分期情况予以非手术治疗以及内淋巴囊减压或引流术、前庭神经切断术。分析手术治疗梅尼埃病患者病史特点、手术情况;对于手术满24个月以上的梅尼埃病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眩晕、听力及生活质量等疗效评价。结果手术治疗梅尼埃病共77例患者79次手术(1例双侧梅尼埃病患者接受左右各1次内淋巴囊减压术;另1例双侧梅尼埃病患者接受了左侧前庭神经切断术及1次右侧内淋巴囊减压术),其中内淋巴囊手术34次,前庭神经切断术45次。术后24个月的眩晕控制率为:内淋巴囊手术73%,前庭神经切断术100%。结论内淋巴囊减压或引流术可以减轻患者眩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前庭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前庭神经 内淋巴囊
下载PDF
听神经瘤手术中面神经的保护和修复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琦 范宇琴 +3 位作者 吴皓 汪照炎 杨军 张治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4-538,共5页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手术治疗中面神经的保护和修复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收治137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直径≥4.0cm的40例中(29.20%),39例采用扩大迷路径路切除肿瘤,1例耳囊径路切除;肿瘤直径2.6~4.0c...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手术治疗中面神经的保护和修复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收治137例听神经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直径≥4.0cm的40例中(29.20%),39例采用扩大迷路径路切除肿瘤,1例耳囊径路切除;肿瘤直径2.6~4.0cm的64例(46.72%)中,经扩大迷路径路切除肿瘤57例,乙状窦后径路切除肿瘤7例;肿瘤直径1~2.5cm的30例中(21.90%),经扩大迷路径路切除肿瘤19例,乙状窦后径路切除肿瘤11例,肿瘤直径<1cm的3例(2.19%)均经颅中窝径路切除肿瘤。术中均采用面神经监测。结果听神经瘤全切除135例(98.54%),近全切除2例(1.46%);面神经解剖保留110例(80.3%),断离27例,全部为桥小脑角段,其中15例采取面-舌下神经吻合,6例腓肠神经移植面神经桥接吻合,6例因缺损长、术中兼有后组颅神经损伤,而未能修复。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达到H-B分级Ⅰ-Ⅱ级84例(61.3%,84/137),Ⅲ-Ⅳ级38例(27.7%,38/137),Ⅴ-Ⅵ级15例(10.95%,15/137)。术后6~12月面神经功能Ⅰ-Ⅱ级84例(61.3%,84/137),其中肿瘤≥4.0cm(5/40),肿瘤2.6~4.0cm者46例(71.86%,46/64);肿瘤1~2.5cm者30例(100%,30/30);肿瘤<1cm者3例(100%,3/3);Ⅲ-Ⅳ级者47例(34.31%,47/137),其中,肿瘤≥4.0cm29例,肿瘤2.6~4.0cm18例;Ⅴ-Ⅵ级者6例(4.35%,6/137):肿瘤均≥4.0cm。结论听神经瘤手术中面神经的保护与肿瘤的大小、面神经的走行、术前放疗、手术径路及术者的操作技巧等相关,术中采用持续面神经监测,可提高面神经的解剖保留,继而提高面神经功能保存率。面神经的修复应视面神经断离的部位、距离及后组颅神经的损伤情况来选择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面神经 保护 修复
下载PDF
囊性听神经瘤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黄琦 张治华 +2 位作者 汪照炎 杨军 吴皓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总结囊性听神经瘤(cystic acoustic neuroma,CAN)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36例CAN病例,与同时期79例大/巨型实性听神经瘤(solidacousticneuroma,SAN)比较临床特点和手术效果。结果 CAN手术全... 目的总结囊性听神经瘤(cystic acoustic neuroma,CAN)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36例CAN病例,与同时期79例大/巨型实性听神经瘤(solidacousticneuroma,SAN)比较临床特点和手术效果。结果 CAN手术全切、近全切、次全切率分别为77.8%、16.7%、5.6%,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77.8%,术后长期面神经功能良好率25.0%。CAN较SAN具有病程更短、颅神经症状更重、治疗策略以手术为主、近全切除率高、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低、离断率高、术后面神经恢复效果较差的特点。结论 CAN较SAN更具侵袭性、破坏性。瘤体生长迅速,易产生并发症。手术切除仍为首选治疗方法,但手术效果不甚理想,对周围型CAN(Ⅱ型),建议采用近全切除、次全切除以保留面神经、血管,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变 听神经瘤 处理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与钛合金听骨赝复物应用于胆脂瘤中耳炎听力重建效果比较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治华 黄琦 +2 位作者 杨军 汪照炎 吴皓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材料和类型听骨赝复物应用于胆脂瘤中耳炎听力重建的疗效。方法对142例(142耳)胆脂瘤中耳炎患者分别用钛合金(64例)和羟基磷灰石(78例)作为听骨赝复物行开放式鼓室成形及听力重建术,两组再分别分为部分听骨赝复物亚组和全... 目的探讨不同材料和类型听骨赝复物应用于胆脂瘤中耳炎听力重建的疗效。方法对142例(142耳)胆脂瘤中耳炎患者分别用钛合金(64例)和羟基磷灰石(78例)作为听骨赝复物行开放式鼓室成形及听力重建术,两组再分别分为部分听骨赝复物亚组和全听骨赝复物亚组,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0.5、1、2、4kHz纯音平均听阈、平均气骨导差和听力重建成功率。结果钛合金组和羟基磷灰石组气导平均听阈分别降低11.88、11.41dB,气骨导差分别缩小7.80、6.98dB,手术成功率分别为54.69%、44.87%,前者较后者效果略优,但无统计学差异。从4kHz平均听阈及气骨导差看,钛合金组的部分和全听骨赝复物亚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63.33%和61.76%)高于总体。部分听骨赝复物亚组术后听力学结果优于全听骨赝复物亚组。结论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伴一期听力重建术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应用钛合金和羟基磷灰石听骨雁复物对术后听力康复均有效,前者对于4kHz听力的提高可能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脂瘤中耳炎 听力重建
下载PDF
经鼻内镜治疗鼻内型脑膜脑膨出(附4例病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曹荣萍 吴皓 +2 位作者 黄琪 王振涛 汪照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8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鼻内型脑膜脑膨出的诊断和鼻内镜微创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4例表现为鼻腔和鼻咽部肿块患者。例1,女性,11个月,患儿出生后反复右鼻流水样分泌物,经常高烧,且持续时间长,CT检查见右侧筛顶部有颅骨缺损,脑膜突入鼻腔。例2,男性,5岁... 目的探讨鼻内型脑膜脑膨出的诊断和鼻内镜微创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4例表现为鼻腔和鼻咽部肿块患者。例1,女性,11个月,患儿出生后反复右鼻流水样分泌物,经常高烧,且持续时间长,CT检查见右侧筛顶部有颅骨缺损,脑膜突入鼻腔。例2,男性,5岁,行CT及MRI检查,发现鼻腔有新生物,诊断为"鼻腔脑膜脑膨出"。例3,男性,49d,出生后发现患儿右鼻塞,鼻窦CT检查右侧筛顶部有颅骨缺损,诊断为"右鼻腔脑膜脑膨出(鼻内型)"。例4,男性,65岁,右鼻腔阻塞1年在当地医院就诊,拟诊为"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术中发现鼻腔新生物来源于筛顶,暂停手术,行鼻窦CT检查见右侧筛顶部有颅骨缺损,诊断为"右鼻腔脑膜脑膨出(鼻内型)"。4例患者病理脑组织检查符合脑膜脑膨出诊断。总结先天性鼻内型脑膜脑膨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外科治疗方法。结果患侧水样鼻漏、鼻塞、鼻腔肿块是鼻内型脑膜脑膨出的重要临床表现,尤其是有反复高热和脑膜炎表现的患儿,必须做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对鼻内型脑膜脑膨出,无论缺损部位在筛顶或颅底均可采用鼻内镜修补手术。结论CT和MRI在诊断鼻内型脑膜脑膨出具有重要价值。鼻内型脑膜脑膨出可选择经鼻内镜的鼻内进路手术方式,鼻内镜下经鼻进路手术修补鼻内型脑膜脑膨出具有安全、简便、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外科手术 鼻内型脑膜脑膨出
下载PDF
听神经瘤患者术中面神经刺激阈与术后早期面神经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胡凌翔 吴皓 +5 位作者 杨军 黄琦 汪照炎 吕静荣 张治华 马衍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1-533,共3页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患者术中面神经监测动作电位阈值与术后早期面神经功能的关系,以期预测术后面神经功能。方法 122例听神经瘤患者均在全麻下行肿瘤完全切除后以NIM监护仪刺激脑干段面神经,记录引出面神经动作电位的最小毫安数即为面神...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患者术中面神经监测动作电位阈值与术后早期面神经功能的关系,以期预测术后面神经功能。方法 122例听神经瘤患者均在全麻下行肿瘤完全切除后以NIM监护仪刺激脑干段面神经,记录引出面神经动作电位的最小毫安数即为面神经刺激阈。依据House-Brackmann(H-B)分级标准对术后2周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比较不同级别面神经功能患者术中面神经刺激阈。结果术后面神经功能I-II级组术中面神经刺激阈值为0.1±0.09mA,与III-IV级(0.26±0.27mA)、IV级(0.32±0.33mA)、V-VI级组(0.63±0.54mA)阈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II级组(0.14±0.13mA)与IV级、V-VI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面神经刺激刺激阈值小于0.1mA组术后面神经功能明显好于术中面神经刺激监测阈值0.1~0.2mA组和大于0.2mA组患者(P<0.05)。结论术中面神经阈值能有效地预测术后面神经功能,阈值小于0.1mA者提示术后面神经功能可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面神经 面神经监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