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肉桂醛特异性抑制酵母细胞壁合成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16
1
作者 汪琨 徐峥 +2 位作者 汪倩雯 朱廷恒 崔志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72,共5页
基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及其细胞壁合成酶缺陷突变株组成的筛选模型对肉桂醛抗真菌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肉桂醛对细胞壁合成酶基因缺陷突变株及其野生型的抑制具有显著差异,对葡聚糖合酶缺陷突变株Δfks1的最低... 基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及其细胞壁合成酶缺陷突变株组成的筛选模型对肉桂醛抗真菌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肉桂醛对细胞壁合成酶基因缺陷突变株及其野生型的抑制具有显著差异,对葡聚糖合酶缺陷突变株Δfks1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值为8μg/mL,比野生型低8倍,肉桂醛对几丁质合酶基因缺陷突变株CHS020和CHS003的MIC值也比野生型低4倍。肉桂醛对Δfks1生长的抑制能被山梨醇等渗溶液部分挽救,经肉桂醛处理后,Δfks1的β-葡聚糖和几丁质含量分别降低了23.48%和31.94%。研究结果表明,肉桂醛特异性抑制真菌细胞壁葡聚糖和几丁质的合成是其抑制真菌细胞生长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醛 抗真菌作用 葡聚糖合酶 几丁质合酶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下载PDF
烟草黑胫病菌拮抗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4
2
作者 汪琨 崔志峰 +2 位作者 裘娟萍 朱廷恒 金晓鲁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5-529,共5页
从番茄种植地中分离获得1株对烟草黑胫病菌等多种植物病原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ZJUT-K15,测定发现该菌株的发酵液及其无菌滤液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的延伸具有良好而持续的抑制作用,稀释100倍后其抑制率分别为92.29%和6... 从番茄种植地中分离获得1株对烟草黑胫病菌等多种植物病原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ZJUT-K15,测定发现该菌株的发酵液及其无菌滤液对烟草黑胫病菌菌丝的延伸具有良好而持续的抑制作用,稀释100倍后其抑制率分别为92.29%和69.79%;24 h内可抑制烟草黑胫病菌孢子的萌发,48 h后抑制效果有所下降.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枝芽孢杆菌属(Virgibacillus sp.),16S rDNA序列提交GenBank,序列号为EU6396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真菌 枝芽孢杆菌属 菌种鉴定 拮抗作用
下载PDF
酿酒酵母CWY132发酵罐小试生产2-苯乙醇 被引量:9
3
作者 汪琨 沈情佳 +2 位作者 魏秀燕 朱廷恒 崔志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2-106,共5页
对酿酒酵母CWY132发酵罐小试生产2-苯乙醇发酵工艺中的pH、溶氧水平和补糖方式等参数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最适培养条件为初始pH5.5,培养过程中不需要调节和控制pH值;在细胞生长阶段维持较高的溶氧,在稳定期降低溶氧量对2-苯乙醇的合... 对酿酒酵母CWY132发酵罐小试生产2-苯乙醇发酵工艺中的pH、溶氧水平和补糖方式等参数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最适培养条件为初始pH5.5,培养过程中不需要调节和控制pH值;在细胞生长阶段维持较高的溶氧,在稳定期降低溶氧量对2-苯乙醇的合成具有显著促进;通过补糖方式逐步添加葡萄糖有利于提高2-苯乙醇的产量。在优化的培养工艺条件下,2-苯乙醇产量达到最高为4.1 g/L,已是目前报道的酿酒酵母能够耐受的最大浓度,摩尔转化率为79.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2-苯乙醇 培养工艺 发酵罐
下载PDF
转人源胸腺肽α_1基因聚球藻7942及其野生藻的培养 被引量:7
4
作者 汪琨 马荣水 +2 位作者 徐惠娟 章军 魏文铃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19,共5页
探讨光照强度、光照时间、接种量和不同碳氮源对转人源胸腺肽α1基因聚球藻 794 2 (转化藻 )及其野生藻 (聚球藻 794 2 )生长的影响以及生长过程中pH的变化。研究发现 ,无论是野生藻还是转化藻的生长都表现出全天光照优于半天光照。三... 探讨光照强度、光照时间、接种量和不同碳氮源对转人源胸腺肽α1基因聚球藻 794 2 (转化藻 )及其野生藻 (聚球藻 794 2 )生长的影响以及生长过程中pH的变化。研究发现 ,无论是野生藻还是转化藻的生长都表现出全天光照优于半天光照。三角瓶培养转化藻生长的最佳光照度为15 0 0lx ,野生藻生长的最佳光照度为 2 0 0 0lx ;光反应器培养两种藻生长的适宜光照强度均随藻体浓度的变化而改变。为了尽量缩短延滞期 ,转化藻接种量OD730 ≥ 0 .0 8,野生藻OD730 ≥ 0 .0 5。两种藻体生长适宜的碳氮源为NaHCO3 和KNO3,生长过程中pH值变化趋势基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胸腺肽α1基因 聚球藻 7942 野生藻 光合自养 转基因藻类
下载PDF
转基因聚球藻PCC7942及其野生藻的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汪琨 魏文铃 +1 位作者 郑成已 徐惠娟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310-314,共5页
通过考察培养温度、光照强度、培养基初始pH和碳、氮源浓度等单因子对转人源胸腺肽α1基因聚球藻PCC7942及其野生藻生长的影响,对其中NaHCO3浓度、KNO3浓度和初始pH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获得以BG-11为基础的培养基成分的最佳组... 通过考察培养温度、光照强度、培养基初始pH和碳、氮源浓度等单因子对转人源胸腺肽α1基因聚球藻PCC7942及其野生藻生长的影响,对其中NaHCO3浓度、KNO3浓度和初始pH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获得以BG-11为基础的培养基成分的最佳组合及最适培养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转化藻于28℃,光照强度1500Lx,往复式光照摇床转速75r/min,初始pH=9.0,NaH-CO330mg/L,KNO31.7g/L(其他同BG-11培养基)培养;野生藻于28℃,光照强度2000Lx,往复式光照摇床转速75r/min,初始pH=9.0,NaHCO340mg/L,KNO32.2g/L(其他同BG-11培养基)培养,藻细胞生物量均得到有效地提高,其比增殖速率分别达0.375d-1和0.382d-1,比优化前分别增加106%和99%,这为微藻的进一步高密度放大培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聚球藻PCC 7942 人源胸腺素α1 正交试验 优化
下载PDF
去氢木香内酯特异性抑制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细胞壁中β-葡聚糖的合成 被引量:2
6
作者 汪琨 徐峥 +2 位作者 朱廷恒 汪倩雯 崔志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9-34,共6页
基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及其细胞壁合成酶缺陷突变株组成的靶标定向全细胞筛选模型,对去氢木香内酯抗真菌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去氢木香内酯特异性抑制β-葡聚糖合酶基因缺陷突变株Δfks1,其最低抑制浓度MIC值为16μ... 基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及其细胞壁合成酶缺陷突变株组成的靶标定向全细胞筛选模型,对去氢木香内酯抗真菌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去氢木香内酯特异性抑制β-葡聚糖合酶基因缺陷突变株Δfks1,其最低抑制浓度MIC值为16μg/mL,比野生型WHU2a和几丁质合酶基因缺陷突变株均低2倍;其对WHU2a生长的抑制能被山梨醇等渗溶液部分挽救;IC20浓度的去氢木香内酯处理后WHU2a的β-葡聚糖含量降低了16.83%,512μg/mL去氢木香内酯抑制了26.66%的β-葡聚糖合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去氢木香内酯能特异性抑制真菌细胞壁中葡聚糖的合成,从而抑制真菌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氢木香内酯 抗真菌作用 葡聚糖合酶 SACCHAROMYCESCEREVISIAE
下载PDF
氯氰菊酯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汪琨 詹婕 +2 位作者 朱廷恒 王渭霞 崔志峰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523-527,共5页
从浙江施用氯氰菊酯的茶园、果园采集的58份土壤样品筛选了1株能以氯氰菊酯为惟一碳源生长并具有降解氯氰菊酯能力的细菌LQK 14.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菌株LQK... 从浙江施用氯氰菊酯的茶园、果园采集的58份土壤样品筛选了1株能以氯氰菊酯为惟一碳源生长并具有降解氯氰菊酯能力的细菌LQK 14.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菌株LQK-14降解氯氰菊酯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为7,外加氮源显著影响菌株的降解效能,无机氮比有机氮更利于农药降解,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7d内将100 mg/L氯氰菊酯降解了88%,其降解酶定域在胞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氰菊酯 生物降解 分离鉴定 恶臭假单胞菌
下载PDF
转人源胸腺肽α_1基因聚球藻7942的高密度培养
8
作者 汪琨 魏文铃 +1 位作者 郑成已 徐惠娟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1-44,共4页
应用响应面分析方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对转人源胸腺肽α1基因聚球藻7942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摇瓶培养转化藻的比增殖速率(μ值)可达0.500d-1,10 L全自动光生物反应器中培养转化藻μ值可达0.979 d-1,分别比... 应用响应面分析方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对转人源胸腺肽α1基因聚球藻7942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摇瓶培养转化藻的比增殖速率(μ值)可达0.500d-1,10 L全自动光生物反应器中培养转化藻μ值可达0.979 d-1,分别比正交实验提高了33%和161.1%,建立高密度培养的数字模型预测实验结果,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在±5.0%以内,为响应面方法在微藻细胞培养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聚球藻7942 响应面方法 高密度培养 光生物反应器 人源胸腺肽α1
下载PDF
立足教学改革,瞄准学科前沿——“基因工程技术”精品课程建设 被引量:1
9
作者 汪琨 邱乐泉 《高教与经济》 2007年第3期18-19,38,共3页
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基因工程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在各个层面上均产生了巨大的推进和影响作用。基因工程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和实验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基因工程技术课程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自开设以来,... 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基因工程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在各个层面上均产生了巨大的推进和影响作用。基因工程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和实验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基因工程技术课程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自开设以来,由于起点高、教研互动好、师资队伍强、教学方法新、教学形式灵活,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促进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品课程 基因工程技术 教学改革 前沿
下载PDF
国家电网公司直流输电系统电量消/损耗情况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梁旭明 汪钺 +1 位作者 姜升 汪琨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79-82,共4页
直流输电系统电量消/损耗情况反映了直流输电系统节能降耗水平和运行经济性。文章依据国家电网公司所属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2006—2009年4月的实际运行数据,对换流站站用电量和系统损耗电量等指标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直流输电系统电量消、... 直流输电系统电量消/损耗情况反映了直流输电系统节能降耗水平和运行经济性。文章依据国家电网公司所属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2006—2009年4月的实际运行数据,对换流站站用电量和系统损耗电量等指标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直流输电系统电量消、损耗与直流输电量及环境温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换流站 站用电 损耗
原文传递
89种中草药醇提物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汪倩雯 汪琨 +1 位作者 杨霄 崔志峰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9-294,共6页
采用双层平板滤纸片药剂扩散法检测89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酵母YFK32(SaccharomycescerevisiaeYFK32),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丹参等14种中药对酵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 采用双层平板滤纸片药剂扩散法检测89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酵母YFK32(SaccharomycescerevisiaeYFK32),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丹参等14种中药对酵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丹参、知母、甘草抑制酵母的MIC值均为0.078 mg/mL;另有萆薢等9种中药特异性抑制酵母而不抑制细菌.应用水琼脂法显微镜观察中药醇提取物对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孢子萌发的影响,发现黄连、丹参和甘草具有抑制灰葡萄孢菌孢子萌发的作用,其中黄连的抑制率最大达到85.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乙醇提取物 抗真菌活性 酵母YFK32 灰葡萄孢菌
下载PDF
酵母生物转化合成2-苯乙醇的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崔志峰 沈情佳 +2 位作者 杨霄 车智博 汪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2-55,共4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设计试验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WY132生物转化合成2-苯乙醇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优化后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为:葡萄糖30.1g/L,KH2PO4 5g/L,L-苯丙氨酸5.8g/L,MgSO40.5g/...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设计试验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CWY132生物转化合成2-苯乙醇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优化后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为:葡萄糖30.1g/L,KH2PO4 5g/L,L-苯丙氨酸5.8g/L,MgSO40.5g/L,酵母氮碱0.17g/L;最佳初始pH5~6,接种密度1.21×10^7/mL,最适培养温度28-30℃,200r/min振荡培养36h。优化后2-苯乙醇产量达到3.98g/L,比优化前的1.9g/L提高了109%。原料L-苯丙氨酸的摩尔转化率从最初的51.4%提高到了9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2-苯乙醇 培养条件优化 均匀设计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BW-13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17
13
作者 章小洪 汪琨 +1 位作者 朱廷恒 崔志峰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35-39,共5页
为了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W-13抗真菌活性物质的产量,本实验首先用单因素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和微量元素对BW-13产生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影响,并使用均匀设计法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玉米粉和低浓度的Mn2+对B... 为了提高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W-13抗真菌活性物质的产量,本实验首先用单因素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和微量元素对BW-13产生抗真菌活性物质的影响,并使用均匀设计法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玉米粉和低浓度的Mn2+对BW-13产生抗真菌活性物质的促进效果明显.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为:玉米粉32g/L,蛋白胨9g/L,氯化锰5mg/L,初始发酵pH 5.0,装液量30mL,接种量为4%,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200r/min,培养时间144h.优化后5μL BW-13发酵液抑菌圈提高到28.5mm,比优化前提高了28.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抗真菌活性物质 培养基优化 均匀设计
下载PDF
氯氰菊酯降解菌CY22-7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崔志峰 汪华 +2 位作者 王渭霞 汪琨 朱廷恒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5-38,43,共5页
从采集的多种土壤样品中,获得了19株在3种筛选平板上均生长良好的候选氯氰菊酯降解菌。通过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16SrDNA序列的测定及比对,将其中的氯氰菊酯降解菌CY22-7鉴定为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sp.)。同时,对氯氰菊酯降解菌CY2... 从采集的多种土壤样品中,获得了19株在3种筛选平板上均生长良好的候选氯氰菊酯降解菌。通过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16SrDNA序列的测定及比对,将其中的氯氰菊酯降解菌CY22-7鉴定为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sp.)。同时,对氯氰菊酯降解菌CY22-7的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氯氰菊酯降解菌CY22-7以5%(体积分数)的接种量接种到氯氰菊酯起始质量浓度为100mg/L的氯氰菊酯乙醇培养基后,于200r/min、30℃摇床中培养。经过6d的培养,氯氰菊酯降解菌CY22-7降解了约60%的氯氰菊酯。(2)加入外源营养物质有利于促进氯氰菊酯的降解。其中,葡萄糖和酵母提取物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3)氯氰菊酯降解菌CY22-7降解氯氰菊酯的最适温度为30℃,最佳pH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氰菊酯 生物降解 中华根瘤菌属
下载PDF
灰葡萄孢产孢和孢子萌发条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崔志峰 丁贞科 +2 位作者 冯贻安 汪琨 朱廷恒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441-445,共5页
以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B05.1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培养基、温度、pH值以及某些营养因子对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05.10菌株在PSA培养基、pH 6.0,22℃培养7 d时产孢量最多达到1500×104cfu/皿;在1... 以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B05.1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培养基、温度、pH值以及某些营养因子对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05.10菌株在PSA培养基、pH 6.0,22℃培养7 d时产孢量最多达到1500×104cfu/皿;在1%水琼脂、pH 5.0,22℃条件下4 h时灰葡萄孢孢子开始出现萌发管,12 h时萌发管转变形成分枝的菌丝,添加木糖、果糖和可溶性淀粉等营养因子对提高孢子萌发率也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 产孢 分生孢子萌发
下载PDF
解淀粉芽孢杆菌BW-13产生的抗真菌物质特性研究与初步分离纯化 被引量:10
16
作者 钱英 汪琨 +2 位作者 章小洪 朱廷恒 崔志峰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42-45,64,共5页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W-13发酵滤液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植物病原真菌灰霉(Botrytis cinerea)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并具有热稳定性好、对紫外线照射和蛋白酶处理不敏感、在pH 3~9范围内稳定...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W-13发酵滤液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植物病原真菌灰霉(Botrytis cinerea)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并具有热稳定性好、对紫外线照射和蛋白酶处理不敏感、在pH 3~9范围内稳定,尤其在酸性条件下基本不丧失活性的特点.通过发酵液预处理,活性炭吸附,D293强碱性季铵型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W-13产生的抗真菌物质进行了初步分离纯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显示分离得到的抗真菌物质在220nm处有单一的活性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抗真菌物质 分离纯化 理化特性
下载PDF
在微生物学课堂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被引量:10
17
作者 裘娟萍 钟卫鸿 汪琨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3-175,共3页
介绍了作者在微生物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谆谆诱导学生开拓思维,踊跃讨论,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微生物学 课堂讨论 创新能力
下载PDF
酿酒酵母CWY132以糖蜜为碳源生产2-苯乙醇的培养条件 被引量:3
18
作者 崔志峰 沈情佳 +1 位作者 汪琨 朱廷恒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13,共4页
对酿酒酵母CWY132利用糖蜜为碳源,生物转化L-苯丙氨酸(L-Phe)生成2-苯乙醇的液-液两相分批补料培养工艺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以聚丙二醇(PPG1500)作为抽提剂的液-液两相培养中,采用分批补料方式添加糖蜜和L-Phe使2-苯乙醇产量明显提高。在... 对酿酒酵母CWY132利用糖蜜为碳源,生物转化L-苯丙氨酸(L-Phe)生成2-苯乙醇的液-液两相分批补料培养工艺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以聚丙二醇(PPG1500)作为抽提剂的液-液两相培养中,采用分批补料方式添加糖蜜和L-Phe使2-苯乙醇产量明显提高。在0、4、8、12、24 h分别添加40 g/L糖蜜,4、8 h分别添加12 g/L、3g/L L-Phe的液-液两相分批补料培养中,2-苯乙醇产量最高达到9.03 g/L,其中抽提相中2-苯乙醇浓度22.5 g/L,比优化前的液-液两相单批培养中的产量4.82 g/L提高了87%。底物L-Phe的摩尔转化率达到0.82 mo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2-苯乙醇 糖蜜 分批补料
下载PDF
黄连醇提物对真菌几丁质合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崔志峰 王燕华 +3 位作者 马宁 汪琨 汪倩雯 朱延恒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6-19,26,共5页
以酿酒酵母(S.cerevisiae)细胞为正筛选模型的筛选结果显示,中草药黄连醇提液能挽救酿酒酵母在Calcofluor white(CFW)抑制浓度下的生长.利用酿酒酵母几丁质合成酶缺陷型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试验发现,几丁质合成酶Ⅲ缺陷型菌株(CHT003)对... 以酿酒酵母(S.cerevisiae)细胞为正筛选模型的筛选结果显示,中草药黄连醇提液能挽救酿酒酵母在Calcofluor white(CFW)抑制浓度下的生长.利用酿酒酵母几丁质合成酶缺陷型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试验发现,几丁质合成酶Ⅲ缺陷型菌株(CHT003)对黄连醇提液的敏感性比野生型大4倍.几丁质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黄连醇提液处理后野生型酵母和缺陷型菌株CHT003的几丁质含量明显降低,由此推测黄连醇提物具有明显的抑制酵母细胞壁几丁质合成酶Ⅲ的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醇提液 几丁质合成酶 抑制剂
下载PDF
基于5.8 S rDNA-ITS区域的RFLP分析快速鉴定酵母菌株 被引量:5
20
作者 崔志峰 杨霄 汪琨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41-245,250,共6页
酵母的核糖体5.8 S rDNA及两侧的转录间隔区(ITS)具有显著的种间差异性,可以作为鉴别酵母菌种的分类依据.通过菌落PCR扩增该区域的DNA片段,用3种限制性内切酶CfoⅠ,HaeⅢ和HinfⅠ进行酶切,电泳分析酶切片段的长度多态性(RFLP),然后查找... 酵母的核糖体5.8 S rDNA及两侧的转录间隔区(ITS)具有显著的种间差异性,可以作为鉴别酵母菌种的分类依据.通过菌落PCR扩增该区域的DNA片段,用3种限制性内切酶CfoⅠ,HaeⅢ和HinfⅠ进行酶切,电泳分析酶切片段的长度多态性(RFLP),然后查找数据库快速准确的鉴定酵母菌种.对本研究室保藏的12株酵母菌株进行分析,确认了已知种类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AS 2.516)和路德类酵母(Saccharomycodes ludwigiiAS 2.243)的RFLP与数据库的信息完全一致,并对其余10株未知种类的酵母进行了菌种分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5.8SrDNA-ITS RFLP 菌种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