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肋骨骨折影像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1
作者 汪茂文 刘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2期83-85,88,共4页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肋骨骨折影像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2022年11月—2023年11月疑似肋骨骨折患者50例,利用CT在常规剂量和低剂量下扫描各1次,对比两组诊断参数[平均管电流、CT容积剂量指数(CT... 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肋骨骨折影像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2022年11月—2023年11月疑似肋骨骨折患者50例,利用CT在常规剂量和低剂量下扫描各1次,对比两组诊断参数[平均管电流、CT容积剂量指数(CTpol)和有效剂量(ED)、胸锁乳突肌(ROI1)、左心室(ROI2)、右肺中叶血管稀少区(ROI3)]、诊断结果(I度、Ⅱ度、Ⅲ度)、诊断效能(灵敏度和准确率)。结果:常规剂量扫描平均管电流(195.84±69.38)mAs、CTpol(13.87±5.16)mGy、ED(8.16±3.24)mSv高于低剂量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扫描客观图像噪声(ROI1、ROI2、ROI3)低于低剂量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Ⅱ度、Ⅲ度肋骨骨折诊断中低剂量扫描准确率为100.00%,在Ⅰ度肋骨骨折诊断中低剂量扫描准确率低于常规剂量扫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常规剂量扫描诊断肋骨骨折准确率和灵敏度高于低剂量扫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特异度一致。结论:在对肋骨骨折患者诊断中使用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能满足临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多排螺旋CT 低剂量扫描 常规扫描 诊断参数 诊断结果
下载PDF
医学统计和机器学习方法在活体年龄推断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丹阳 潘宇 +4 位作者 周慧明 万雷 李成涛 汪茂文 王亚辉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7,共10页
活体年龄推断研究中通常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合理的医学统计方法在数据整理和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选择准确、恰当的统计方法是影响研究结果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活体年龄推断研究中描述性统计、差异性分析、... 活体年龄推断研究中通常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合理的医学统计方法在数据整理和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选择准确、恰当的统计方法是影响研究结果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活体年龄推断研究中描述性统计、差异性分析、一致性检验、多元统计分析等较为常用的医学统计方法以及浅层学习、深度学习等机器学习方法的原理和适用原则,并概括介绍了医学统计方法和机器学习方法之间的关联性和应用前景,旨在为活体年龄推断研究获得更为科学、精准的结果提供技术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人类学 医学统计学 机器学习 年龄推断 骨龄 牙龄 综述
下载PDF
肩关节脱位损伤的法医临床鉴定(附1例Hill-Sachs损伤分析)
3
作者 张东飞 汪茂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1期185-187,共3页
目的:结合肩关节脱位损伤案例,分析肩关节脱位时常见的继发病理改变,认定原发损伤。方法:结合专著、文献和实际案例,识别和分析肩关节脱位时常见的继发病理改变。结果:在肩关节脱位中可见诸多继发性病理改变,其中最常见的有Hill-Sachs... 目的:结合肩关节脱位损伤案例,分析肩关节脱位时常见的继发病理改变,认定原发损伤。方法:结合专著、文献和实际案例,识别和分析肩关节脱位时常见的继发病理改变。结果:在肩关节脱位中可见诸多继发性病理改变,其中最常见的有Hill-Sachs损伤和Bankart损伤。结论:识别肩关节脱位的继发性损伤非常重要,其中Hill-Sachs损伤和Bankart损伤是肩关节脱位的重要佐证,尤其在习惯性肩关节脱位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临床鉴定 肩关节脱位 Hill-Sachs损伤
下载PDF
深化农业科研单位廉洁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汪茂文 杨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7期237-239,共3页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在要求,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廉洁文化基因的赓续与传承。建设廉洁文化是构建农业科研单位良好政治生态的题中之义。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对农业科研单位廉洁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思考,...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在要求,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廉洁文化基因的赓续与传承。建设廉洁文化是构建农业科研单位良好政治生态的题中之义。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对农业科研单位廉洁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思考,从强化理论学习、注重家风家教、整合文化资源和加强监督4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丰富农业科研单位建设廉洁文化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廉洁文化 农业科研单位 农业科技人员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法医学骨龄和牙龄评估中的研究前沿及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慧明 李丹阳 +3 位作者 万雷 李成涛 汪茂文 王亚辉 《中国司法鉴定》 2023年第5期31-38,共8页
人工智能技术已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等新特征,其成果惠及法医学各分支学科,为解决传统法医学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新一代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发展、技术创新、软硬件升级等方面的整体推进正在引发链式突破... 人工智能技术已呈现出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等新特征,其成果惠及法医学各分支学科,为解决传统法医学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新一代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发展、技术创新、软硬件升级等方面的整体推进正在引发链式突破,推动了法医学活体年龄研究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人体骨骼、牙齿的医学图像显示黑、白、灰不同阶度的变化,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图像识别中的优势,将其与法医学活体年龄评估相结合,通过图像预处理、图像分割、特征提取、信息处理实现图像信息的深度挖掘,自动识别并精准推算个体骨骼年龄或牙齿年龄,为实现骨龄、牙龄的高精度、高准确率智能评估提供了新契机,是实现人工智能年龄评估系统的可靠途径之一。基于此,针对支持向量机、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在法医学骨龄和牙龄评估中的研究前沿及展望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人类学 骨骼年龄评估 牙齿年龄评估 人工智能 支持向量机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基于尸体CT肺动脉造影的血栓与死后凝血块CT值比较
6
作者 田志岭 王若琳 +10 位作者 张建华 黄平 秦志强 李正东 董贺文 邹冬华 汪茂文 李卓 万雷 于笑天 刘宁国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探究尸体CT肺动脉造影中肺动脉血栓和死后凝血块CT值的差异性,提高虚拟解剖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2019年死因明确的死后CT肺动脉造影数据,分为肺动脉血栓栓塞组(4例)、死后凝血块组(5例)和对照组(5例),对各组肺动脉干及左... 目的探究尸体CT肺动脉造影中肺动脉血栓和死后凝血块CT值的差异性,提高虚拟解剖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2019年死因明确的死后CT肺动脉造影数据,分为肺动脉血栓栓塞组(4例)、死后凝血块组(5例)和对照组(5例),对各组肺动脉干及左右肺动脉内容物的C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动脉血栓栓塞组、死后凝血块组的CT均值分别为(168.4±53.8)Hu和(282.7±78.0)Hu,均低于对照组CT均值[(1193.0±82.9)Hu,P<0.05]。死后凝血块组CT均值高于肺动脉血栓栓塞组(P<0.05)。结论在死后CT肺动脉造影检查中,CT值作为区分肺动脉血栓栓塞和死后凝血块相对客观的量化指标具有可行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为排除肺动脉血栓栓塞死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虚拟解剖 死后CT肺动脉造影 肺动脉血栓栓塞 死后凝血块 CT值
下载PDF
吉西他滨及顺铂经动脉、静脉注射后血浆、组织药物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曹军 何阳 +5 位作者 刘洪强 王赛博 赵保成 郑晓辉 汪茂文 程英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32期8-13,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化疗药物通过动脉及静脉途径注射后血浆及组织内药物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40只带瘤裸大鼠,随机分为8组,其中4组为动脉组,另4组为静脉组,带瘤裸大鼠分别经动脉及静脉注射吉西他滨及顺铂。于注射后5、10、20、40、80、120、... 目的分析不同化疗药物通过动脉及静脉途径注射后血浆及组织内药物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40只带瘤裸大鼠,随机分为8组,其中4组为动脉组,另4组为静脉组,带瘤裸大鼠分别经动脉及静脉注射吉西他滨及顺铂。于注射后5、10、20、40、80、120、360、720 min采血液标本,注射后10、40、120、720 min取组织标本,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及肿瘤组织中吉西他滨浓度,ICP-MS法测定血浆及肿瘤组织中的铂含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经动脉及静脉注射两种药物后,血浆及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出现规律性变化,其变化过程均可用两室模型来描述。动脉注射两组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静脉注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不同,动脉组注射药物后,血浆药物峰浓度[吉西他滨:(20.84±10.11)μg/m L,顺铂:(15.13±7.12)μg/m L]均低于静脉组[吉西他滨:(28.96±7.02)μg/m L,顺铂:(21.64±9.72)μg/m L],靶组织内药物峰浓度[吉西他滨:(20.18±9.43)μg/m L,顺铂:(6.98±0.31)μg/m L]均高于静脉组[吉西他滨:(18.19±10.30)μg/m L,顺铂:(3.04±0.11)μg/m L],靶组织内药物曲线下面积[吉西他滨:(2641±411)μg/(min·m L),顺铂:(6025±870)μg/(min·m L)]均明显高于静脉组[吉西他滨:(1663±568)μg/(min·m L),顺铂:(1780±883)μg/(min·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动脉注射吉西他滨和顺铂较静脉注射有不同程度的优势,这种优势与药物的药理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西他滨 顺铂 药代动力学 动脉注射
下载PDF
农业科研单位巡察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汪茂文 杨普 《农业科技管理》 2022年第5期88-92,共5页
作为巡视的延伸和补充,巡察是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的有力抓手,是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党内监督体系的重要举措。农业科研单位做好巡察工作并充分运用巡察成果,对推动农业快速稳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文章立足于安徽省... 作为巡视的延伸和补充,巡察是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的有力抓手,是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党内监督体系的重要举措。农业科研单位做好巡察工作并充分运用巡察成果,对推动农业快速稳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文章立足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的巡察实践,对农业科研单位的巡察工作进行探索和思考,分析了巡察工作的现实困境,并从落实巡察主体责任、加强队伍建设、深化运用巡察成果等方面提出了深化农业科研单位巡察工作的建议,以期丰富农业科研单位的巡察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巡察工作 巡视 党内监督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下载PDF
鼻区骨折MSCT图像后处理显示与诊断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汪茂文 檀思蕾 +1 位作者 刘霞 万雷 《中国司法鉴定》 2017年第6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MSCT(Multi-slice spiral 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鼻区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疑有鼻区骨折的伤者行MSCT容积扫描,并采用骨算法及软组织算法薄层重建,在工作站上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 目的探讨MSCT(Multi-slice spiral 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鼻区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疑有鼻区骨折的伤者行MSCT容积扫描,并采用骨算法及软组织算法薄层重建,在工作站上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观察有无骨折并判定其骨折类型。结果 120例患者中,MPR、VR及MIP诊断为不伴移位的线性骨折49例、24例、30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1.2%、80.0%、100%;MPR、VR及MIP诊断为伴移位的线性骨折30例、19例、22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3%、86.4%、100%;MPR、VR及MIP诊断为粉碎性骨折24例、19例、20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2%、95.0%、100%;MPR、VR及MIP诊断为伴上颌骨额突骨折17例、13例、15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2%、86.7%、100%。对于不伴移位和伴移位的线性骨折,MIP与MPR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伴移位的线性骨折,MIP与VR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容积扫描及MPR、VR、MIP的联合应用对于判断有无鼻区骨折及骨折类型具有重要价值。MIP可以准确区分鼻骨缝、鼻骨孔和鼻区骨折,新鲜与陈旧性骨折要结合轴位图像及MPR综合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鼻区骨折
下载PDF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汪茂文 崔忠洲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8期25-27,共3页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和网络社会样态的渐趋成型,助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效用体认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可行性和可及性,并分别从宏观视域和微观维度探察了其具有的整体价值。由于城乡二元机制的结构约制...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和网络社会样态的渐趋成型,助推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效用体认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可行性和可及性,并分别从宏观视域和微观维度探察了其具有的整体价值。由于城乡二元机制的结构约制和历史文化传统的惯性使然,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模式存在诸多困境。运用系统思维,从微观视域出发,鼓励农民群体因势而变,破除陈旧的思想观念;从中观视域出发,发挥市场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吸引企业或相关组织参与;从宏观视域出发,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进而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新的现实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农村电子商务 系统思维 网络社会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实现维吾尔族青少年左手腕关节骨龄自动化评估 被引量:23
11
作者 胡婷鸿 火忠 +5 位作者 刘太昂 王飞 万雷 汪茂文 陈腾 王亚辉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将深度学习运用于维吾尔族青少年左手腕关节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图像识别中,实现骨龄评估的自动化,探索该方法在法医骨龄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采集13.0~19.0岁维吾尔族男性青少年245例... 目的将深度学习运用于维吾尔族青少年左手腕关节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图像识别中,实现骨龄评估的自动化,探索该方法在法医骨龄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采集13.0~19.0岁维吾尔族男性青少年245例、女性青少年227例左手腕关节DR图像,将预处理后的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将AlexNet作为图像识别的回归模型。在上述总样本中分别选取男、女性60%左手腕关节DR图像样本作为网络训练集,10%的样本作为验证集,余30%作为测试集,获取与样本真实年龄误差范围分别在±1.0岁、±0.7岁以内的图像识别准确率。结果深度学习的内测结果:误差范围在±1.0岁及±0.7岁以内的网络训练集准确率,男性分别为81.4%和75.6%,女性分别为80.5%和74.8%。误差范围在±1.0岁及±0.7岁以内的测试集准确率,男性分别为79.5%和71.2%,女性分别为79.4%和66.2%。结论青少年左手腕关节骨龄研究与深度学习相结合,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较好的可行性,为躯体其余骨关节的骨龄自动化评估体系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人类学 年龄测定 骨骼 腕关节 体层摄影术 X线 图像识别 深度学习 维吾尔族 青少年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的X线平片和CT及MRI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9
12
作者 汪茂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6期72-74,共3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临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的X线平片、CT检查以及MRI检查的最终结果进行总结,从而观察相关检查下的具体特点差异。方法:收集来我院行司法鉴定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行...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临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的X线平片、CT检查以及MRI检查的最终结果进行总结,从而观察相关检查下的具体特点差异。方法:收集来我院行司法鉴定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CT检查,MRI检查资料来源于外院检查,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应的影像学病理改变的特点,进而为临床诊断以及影像学观察提供针对性的依据支持。结果:在最终结果方面,X线平片均可见骨折椎体明显压缩,其中30个出现钙化,6个可见积气,有4名患者出现椎体内真空裂隙征(intravertebral vacuum cleft,IVC),可见断端密度较周围松质骨高;CT均显示骨折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内增生硬化,影像清晰度更高,可见明显IVC、骨折椎体积气、骨赘形成和钙化;而MRI则显示骨折椎体压缩,有38个椎体可见积气,35个椎体可见明显积液。结论:临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不连,椎体压缩、IVC以及内部增生硬化等是其主要影像学表现,X线显示明显不如CT和MRI清晰,CT检查在椎体压缩和椎体内增生硬化、IVC方面显示更加清晰,而MRI则对骨折椎体积液更加敏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用有关的方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不连 X线平片 CT MRI 影像学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之临床表现及其脊柱外伤后法医学鉴定2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茂文 李卓 万雷 《中国司法鉴定》 2020年第4期103-106,共4页
1案例1.1案例11.1.1简要案情患者陈某,男性,52岁,既往有强直性脊柱炎病史,2018年4月30日因故被他人用拳脚等击打颈部及胸部。伤后自觉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伴双上肢疼痛、麻木、无力,胸部疼痛。伤后2天至医院就诊,予以颈椎制动、颈托外... 1案例1.1案例11.1.1简要案情患者陈某,男性,52岁,既往有强直性脊柱炎病史,2018年4月30日因故被他人用拳脚等击打颈部及胸部。伤后自觉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伴双上肢疼痛、麻木、无力,胸部疼痛。伤后2天至医院就诊,予以颈椎制动、颈托外固定等对症支持治疗。出院诊断:C6椎体骨折,C5棘突、C6左侧横突骨折,颈椎间盘与颈髓损伤。现公安机关要求对陈某的损伤程度及因果关系进行法医学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临床学 伤病关系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外伤
下载PDF
临床不典型阑尾炎的CT诊断 被引量:6
14
作者 汪茂文 王钢 张瑜 《上海医学影像》 2004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临床不典型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阑尾炎者14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 结果 13例具有阑尾炎的CT表现:5例阑尾增粗、壁增厚,其中2例阑尾内见结石,1例结石位于穿孔阑尾周...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临床不典型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阑尾炎者14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 结果 13例具有阑尾炎的CT表现:5例阑尾增粗、壁增厚,其中2例阑尾内见结石,1例结石位于穿孔阑尾周围;盲肠周围炎8例,腰大肌前方脓肿2例,盲肠末端局限性增厚4例,右侧结肠旁沟及盆腔积液3例。另1例表现为右下腹脓肿因而误诊为盆腔炎。结论 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的阑尾炎临床诊断困难,易造成误诊,多数病例根据其CT表现可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不典型阑尾炎 CT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颅脑CTP对Willis环后循环变异脑血流灌注的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穹 汪茂文 +2 位作者 王钢 邹立巍 郑穗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09-1812,共4页
利用头颈CT血管成像(CTA)技术筛查出单侧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患者,分为变异优势侧组和劣势侧组,再根据前循环是否有变异分为前循环完整组和非完整组,后运用颅脑CT灌注(CTP)技术分别测量两组双侧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脑组织血容量(CBV)、... 利用头颈CT血管成像(CTA)技术筛查出单侧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患者,分为变异优势侧组和劣势侧组,再根据前循环是否有变异分为前循环完整组和非完整组,后运用颅脑CT灌注(CTP)技术分别测量两组双侧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脑组织血容量(CBV)、脑组织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造影剂达峰时间(TTD)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优势侧和劣势侧进行配对t检验。90例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的患者中右侧后交通动脉发育不良或缺失30例,右侧大脑后动脉发育不良或缺失5例,左侧大脑后交通动脉纤细或缺失49例,左侧大脑后动脉缺失6例。前循环完整组73例;前循环非完整组17例,其中7例为前交通动脉缺失,10例为单侧大脑前动脉A1段发育不良。前循环完整组后循环优势侧CBV、CBF、MTT、TTD与劣势侧各组经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循环非完整组后循环优势侧CBV、TTD与劣势侧经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T、TTD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循环完整组,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劣势侧与优势侧脑血流灌注无明显差异;在前循环非完整组,颅底动脉环后循环变异劣势侧MTT大于优势侧,CBF小于优势侧,与临床不明原因的晕厥可能有相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颅脑CTP WILLIS环 血管变异
下载PDF
自发性纵隔气肿的胸部X线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汪茂文 陈穹 +7 位作者 虞鲲 王钢 钱海洋 姚强 路明 汤友英 应伟峰 陈小昕 《上海医学影像》 2012年第2期138-140,145,共4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纵隔气肿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自发性纵隔气肿的胸部X线表现,所有病例均经螺旋CT扫描证实。结果 42例自发性纵隔气肿中,后前位胸片表现为纵隔不同程度增宽28例;纵隔旁与纵隔轮廓边缘基本平行的线样透亮影22... 目的探讨自发性纵隔气肿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自发性纵隔气肿的胸部X线表现,所有病例均经螺旋CT扫描证实。结果 42例自发性纵隔气肿中,后前位胸片表现为纵隔不同程度增宽28例;纵隔旁与纵隔轮廓边缘基本平行的线样透亮影22例;颈部、纵隔软组织内多发不规则条形透亮区30例;肩胛部软组织积气14例;心脏下方膈肌上缘连续积气1例。42例自发性纵隔气肿中,18例同时摄侧位胸片,均见胸骨后透光带、胸骨后心脏问透亮区增大。全部42病例经CT扫描均清晰显示纵隔内沿气管、支气管、食管、心脏、大血管等组织结构周围间隙内散在分布的气体影,其中前中纵隔积气42例,后纵隔积气14例;纵隔胸膜被气体向肺野方向不同程度推移。结论 X线征象中,后前位胸片纵隔增宽、颈部纵隔软组织内多发不规则条形透亮影以及膈连续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纵隔旁与纵隔轮廓边缘基本平行的线样透亮影、肩胛部软组织积气,在排除气胸的前提下,可支持纵隔气肿的诊断;侧位胸片胸骨后透光带、胸骨后心脏间透亮区增大,也有一定的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气肿 诊断 放射摄影术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的脑CT表现(附28例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汪茂文 王钢 +2 位作者 刘康勇 沈红 张瑜 《上海医学影像》 2003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 分析肝豆状核变性的脑CT征像,结合其病理与临床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全部病例均行脑CT平扫,分析其表现并回顾性分析其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结果 脑CT表现主要是脑萎缩与基底节低密度影。28例中23例豆状核出现对称性... 目的 分析肝豆状核变性的脑CT征像,结合其病理与临床表现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全部病例均行脑CT平扫,分析其表现并回顾性分析其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结果 脑CT表现主要是脑萎缩与基底节低密度影。28例中23例豆状核出现对称性带状或新月形低密度区,形如“八字”或“展翅蝴蝶”样;3例尾状核头见卵圆形低密度区;1例丘脑见对称性卵圆形低密度区;1例仅有脑萎缩表现。结论 脑萎缩与基底节低密度灶,特别是双侧豆状核区对称性低密度灶是肝豆状核变性最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CT 脑萎缩 病理学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运用3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青少年骨盆骨龄评估的比较 被引量:8
18
作者 彭丽琴 万雷 +5 位作者 汪茂文 李卓 王鹏 刘太昂 王亚辉 赵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622-630,共9页
目的比较VGG19、Inception-V3、Inception-ResNet-V23种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模型基于骨盆X线片图像进行骨龄自动评估的性能。方法采集我国5省市11.0~<21.0周岁汉族青少年骨盆X线片图像962例(男性481例,女性481例),将上述图像... 目的比较VGG19、Inception-V3、Inception-ResNet-V23种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模型基于骨盆X线片图像进行骨龄自动评估的性能。方法采集我国5省市11.0~<21.0周岁汉族青少年骨盆X线片图像962例(男性481例,女性481例),将上述图像进行预处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80%作为训练集、验证集,用于模型拟合和超参数的调整。20%作为测试集,用于评估模型泛化的能力。通过比较模型估计值与生活年龄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以及绘制Bland-Altman散点图来评估3种模型的性能。结果VGG19模型预测年龄与生活年龄的平均RMSE、MAE分别为1.29、1.02岁,Inception-V3模型预测年龄与生活年龄的平均RMSE、MAE分别为1.17、0.82岁,Inception-ResNet-V2模型预测年龄与生活年龄的平均RMSE、MAE分别为1.11、0.84岁。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Inception-ResNet-V2模型的差值的均值最小。结论在对青少年骨盆的自动骨龄评估中,Inception-ResNet-V2模型性能最优,Inception-V3模型与VGG19模型性能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人类学 年龄测定 骨骼 骨盆 图像识别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汉族 青少年
下载PDF
肝脏囊性转移瘤的CT和MR征象的比较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钢 汪茂文 +2 位作者 张瑜 汤友英 田琪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目的:分析肝脏囊性转移瘤在CT和MR上的表现,比较CT和MR检查对囊性转移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18例(共52个病灶)肝脏囊性转移瘤中10例行CT平扫和增强门脉期扫描。8例行MRT1WI和FMP-SPG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 目的:分析肝脏囊性转移瘤在CT和MR上的表现,比较CT和MR检查对囊性转移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18例(共52个病灶)肝脏囊性转移瘤中10例行CT平扫和增强门脉期扫描。8例行MRT1WI和FMP-SPG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数目、囊壁和壁结节的强化情况。结果:2例为单发病灶外,其余均为多发病灶。病灶呈类圆形或椭圆形。CT上8例见到囊壁不规则增厚,其中6例可见向囊腔内突起的壁结节,1例内有分隔。2例薄壁且均匀的病灶误诊为肝囊肿。T1WI上,7例为低信号,1例为混杂信号。T2WI上,病灶均为明显高信号,2例信号均匀,6例信号不均匀,可见到壁结节为略低信号。增强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无强化表现,门脉期和延迟期,可见到边缘环形强化和壁结节的强化。也有1例见到分隔。结论:CT和MR均可显示肝脏囊性转移瘤的特征,MR在显示病灶的出血、囊变、分隔和囊壁的情况等比CT更为敏感、可靠,在鉴别诊断方面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囊性转移瘤 MR征象 FMPSPGR 临床诊断价值 动态增强扫描 T1WI 壁结节 CT平扫 单发病灶 T2WI 强化表现 鉴别诊断 门脉期 低信号 囊壁 椭圆形 不规则 可见 肝囊肿 误诊为 高信号 动脉期 显示
下载PDF
死后尸体CT影像学特征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董贺文 孙溢 +9 位作者 钱辉 简俊祺 邵煜 李正东 邹冬华 刘宁国 万雷 汪茂文 陈忆九 张建华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716-720,共5页
死后尸体变化于死亡后立即出现,会不同程度地改变尸体原有的结构特征,并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上表现出特异性改变,有时易出现假阳性与假阴性,影响损伤或疾病的鉴别。本文系统地综述了死后尸体CT影像学的变化特... 死后尸体变化于死亡后立即出现,会不同程度地改变尸体原有的结构特征,并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上表现出特异性改变,有时易出现假阳性与假阴性,影响损伤或疾病的鉴别。本文系统地综述了死后尸体CT影像学的变化特点,以进一步拓展虚拟解剖技术在法医病理学鉴定实践中的应用,为鉴别损伤、疾病与正常死后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死后变化 计算机断层扫描 虚拟解剖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