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癌活性肽对胃癌细胞HSP70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1
1
作者 汪雁明 刘现立 卫利民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年第8期872-875,共4页
关键词 人胃癌细胞系 HSP70表达 抗癌活性肽 BGC-823细胞 调控 实验材料 细胞株 研究所
下载PDF
5-氟尿嘧啶不同给药途径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38
2
作者 韩晓燕 卫洪波 +3 位作者 连建学 张练 娄朝轩 汪雁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5Fu)腹腔、静脉和灌胃3种给药途径化疗的优劣。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研究了家兔5Fu3种给药途经的药代动力学。结果:大剂量腹腔给药能在腹腔,门静脉及肝脏提供高浓度药物,且维持时间较...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5Fu)腹腔、静脉和灌胃3种给药途径化疗的优劣。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研究了家兔5Fu3种给药途经的药代动力学。结果:大剂量腹腔给药能在腹腔,门静脉及肝脏提供高浓度药物,且维持时间较长。静脉给药周围血药浓度及门静脉血药浓度均较高,但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短,灌胃给药后,腹腔液药浓度极低,门静脉血药浓度虽然高于周围血,但吸收极不规则,个体差异较大。组织中药物浓度测定发现,腹腔给药后,肝脏中药物浓度最高,肾脏浓度最低,而静脉给药则肾脏浓度最高。临床应用结果显示:腹腔化疗组的全身毒副作用明显较静脉化疗组减轻;两组化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腹腔给药5Fu1000mg/d是安全的。结论: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腹腔内复发和肝转移的防治,腹腔化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后辅助化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给药途径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卫利民 刘现立 +1 位作者 汪雁明 李怡 《疑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498-498,共1页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中转开腹 并发症
下载PDF
生长激素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现立 汪雁明 卫利民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761-1764,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大白鼠胆总管并应用rhGH,观察其回肠黏膜形态学、回肠液sIgA改变及肠道细菌移位情况.结果梗阻性黄疸时,大鼠回肠壁呈现肌层变薄,黏膜厚度减少[(...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肠道机械屏障和免疫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大白鼠胆总管并应用rhGH,观察其回肠黏膜形态学、回肠液sIgA改变及肠道细菌移位情况.结果梗阻性黄疸时,大鼠回肠壁呈现肌层变薄,黏膜厚度减少[(232±22)μmvs(362±43)μm],肠绒毛变短[(158±22)μmvs(254±39)μm],变细或绒毛融合等形态学改变;回肠液中sIgA浓度减少[(70±14)mg/Lvs(162±32)mg/L]及细菌移位例数增加(3/12vs0/15).应用外源性生长激素1wk后,回肠黏膜厚度增加[(308±34)μmvs(232±22)μm],肠绒毛增粗、增长[(216±29)μmvs(232±22)μm],结构保持相对完整,回肠液中sIgA浓度回升[(114±18)mg/Lvs(70±14)mg/L],细菌移位减少(2/15vs3/12).结论梗阻性黄疸时,大鼠肠道的机械和免疫屏障功能受损,给予外源性rhGH可以较好地保护受损的肠道机械和免疫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生长激素 胆汁淤积 黏膜屏障 免疫屏障
下载PDF
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的腹腔化疗 被引量:3
5
作者 卫洪波 韩晓燕 汪雁明 《中级医刊》 1998年第6期20-22,共3页
腹腔化疗(ip)是近年新兴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辅助化疗措施,为了观察其疗效,本研究开展了ip化疗,并与静脉化疗(iv)相比较,结果显示:ip组21例每日接受5-Fu1000mg,16例完成全部疗程,5例完成3个疗程,全组病例均未出现化... 腹腔化疗(ip)是近年新兴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辅助化疗措施,为了观察其疗效,本研究开展了ip化疗,并与静脉化疗(iv)相比较,结果显示:ip组21例每日接受5-Fu1000mg,16例完成全部疗程,5例完成3个疗程,全组病例均未出现化疗不良反应,亦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而iv组22例每日接受5-Fu750mg,无1例完成全部疗程,18例出现消化遗症状,4例出现骨髓抑制症状。随访结果显示:ip组死亡5例,iv组死亡8例,均为未行根治性手术者。ip化疗用药剂量大,不良反应轻,操作简单,易于推广,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术后辅助化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手术后 药物疗法 腹腔化疗
原文传递
FAK、uPA在胃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卫利民 刘现立 汪雁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1293-1295,1317,共4页
目的:探讨FAK、uPA在胃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FAK、uPA在60例胃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结果:FAK、uPA均在胃癌组织细胞胞浆内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8%,73.3%;FAK、uPA表达与胃... 目的:探讨FAK、uPA在胃癌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FAK、uPA在60例胃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结果:FAK、uPA均在胃癌组织细胞胞浆内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8%,73.3%;FAK、uPA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P<0.05)及浆膜浸润相关(P<0.05);FAK在转移淋巴结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9.1%)较相应胃癌原发灶中FAK阳性表达率(87.9%)显著降低(P<0.05);转移淋巴结中uPA阳性表达率(97.8%)显著高于相应胃癌原发灶中uPA阳性表达率(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K、uPA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行为重要生物学指标;FAK低表达有助于癌细胞定位和繁殖,uPA在转移淋巴结中表达水平高于原发灶,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FAK @uPA
下载PDF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梗阻黄疸大鼠胃黏膜损害的保护作用
7
作者 刘现立 汪雁明 卫利民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年第7期791-793,共3页
关键词 急性胃黏膜损害 重组人生长激素 保护作用 大鼠模型 梗阻黄疸 梗阻性黄疸 应激性溃疡 临床意义 康复带 患者
下载PDF
四肢多发严重创伤的处理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振宪 池麟趾 +4 位作者 孙贵州 李力 汪雁明 何中 刘永才 《中原医刊》 1990年第3期7-8,共2页
从1982年5月至1989年5月,共收治四肢多发严重创伤82例,包括多肢多处骨折、单肢多处骨折、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广泛软组织损伤合并内脏损伤、休克等。经及时妥善处理、抗休克,骨折内固定、大块游离骨造多个小孔后回植(以后简称多孔... 从1982年5月至1989年5月,共收治四肢多发严重创伤82例,包括多肢多处骨折、单肢多处骨折、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广泛软组织损伤合并内脏损伤、休克等。经及时妥善处理、抗休克,骨折内固定、大块游离骨造多个小孔后回植(以后简称多孔骨回植)、植皮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本组82例、男63例,女19例。其中,学生25人,工人32人,农民20人,干部5人。5~10岁5例,11~20岁26例,21~30岁33例,31~40岁10例,41~50岁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多发创伤
下载PDF
胆囊管残留过长和胆道残石的处理
9
作者 刘崇山 陈建民 +1 位作者 宋理博 汪雁明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1993年第3期26-27,共2页
我院1988年1月—1990年5月收治胆囊管遗留过长伴结石3例,胆管残留结石17例,合计20例,再次手术15例。临床资料本组20例中,男性7例,女性13例,最小年龄30岁,最大64岁,平均47岁。1~3月前施行胆囊切除或胆总管探查术,12例经“T”型管造影,3... 我院1988年1月—1990年5月收治胆囊管遗留过长伴结石3例,胆管残留结石17例,合计20例,再次手术15例。临床资料本组20例中,男性7例,女性13例,最小年龄30岁,最大64岁,平均47岁。1~3月前施行胆囊切除或胆总管探查术,12例经“T”型管造影,3例肝胆管有残留结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 残留结石 胆囊管
下载PDF
四肢金属异物取出11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刘宏建 汪雁明 +2 位作者 杨振宪 池麟趾 孙贵洲 《洛阳医专学报》 1996年第1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四肢外科学 四肢金属异物 外科手术
下载PDF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预防胰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君军 金建光 +3 位作者 解刚强 汪雁明 范永刚 朱天伦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8-259,共2页
关键词 临床研究 预防胰瘘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中 空肠黏膜 细胰管 黏膜下 吻合法 无创伤
原文传递
不同压力T管胆道造影周围血内毒素含量变化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登庭 高万勤 +4 位作者 王建军 汪雁明 刘慧宁 陈木青 杨少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506-506,共1页
为减少或避免T管胆道造影所致周围血内毒素(LPS)增高及内毒素血症(EMT)的发生,寻找出推注造影剂时最佳压力值,我们在T管胆道造影时,分别采用不同压力推注造影剂,了解周围血LPS含量变化,从而指导T管胆道造影,具有... 为减少或避免T管胆道造影所致周围血内毒素(LPS)增高及内毒素血症(EMT)的发生,寻找出推注造影剂时最佳压力值,我们在T管胆道造影时,分别采用不同压力推注造影剂,了解周围血LPS含量变化,从而指导T管胆道造影,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一、资料与方法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管胆管造影 压力 内毒素血症 内毒素
原文传递
梗阻性结肠癌手术处理的探讨
13
作者 汪雁明 《河南医药信息》 1999年第9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梗阻性 结肠癌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特殊碳材料作为人体创面应用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建中 汪雁明 +6 位作者 吕洛 史绯绯 聂海图 周一平 沈万慈 曹乃珍 王嘉鹏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研究特殊碳材料——膨胀石墨(EG)做为人体创面应用材料的可行性。方法临床前动物毒理实验。烧伤动物模型分别感染菌种,与SD-Ag等分组用EG包扎对照。结果对动物无急、慢毒性;对动物皮肤无急慢性刺激;无致突变作用;无致敏性。烧伤动... 目的研究特殊碳材料——膨胀石墨(EG)做为人体创面应用材料的可行性。方法临床前动物毒理实验。烧伤动物模型分别感染菌种,与SD-Ag等分组用EG包扎对照。结果对动物无急、慢毒性;对动物皮肤无急慢性刺激;无致突变作用;无致敏性。烧伤动物模型的创面应用EG包扎,不影响伤口愈合,内脏切片正常,生化检查正常,创面不染黑,可替代80%左右的纱布敷料。临床病人所用创面与同等厚度纱布相比,效果全部为优;引流完全、创面不感染,不影响创面愈合,对病人全身无任何影响,完全可以替代纱布应用。结论 EG是一种高碳新材料,理化特性有较强的吸附性能,透水透气、人体不吸收,无刺激。可做为医用敷料用于人体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创面 外用材料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4
15
作者 卫利民 刘现立 +1 位作者 李怡 汪雁明 《中国实用医刊》 2010年第11期63-64,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8月至2007年12月1120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20例中发生并发症15例,占1.34%,其中胆管损伤4例,胆漏3例,门静脉损伤1例,胆囊动脉出血6例,切口疝1例,1例...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8月至2007年12月1120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20例中发生并发症15例,占1.34%,其中胆管损伤4例,胆漏3例,门静脉损伤1例,胆囊动脉出血6例,切口疝1例,1例死亡,余治愈出院.结论 严格选择患者,掌握LC适应证,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操作,适时中转开腹是降低LC并发症的关键.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并发症,正确处理,时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并发症 治疗
原文传递
溃疡性结肠炎及其并发症治疗方式的探讨
16
作者 卫洪波 汪雁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19-720,共2页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 8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采用药物保留灌肠和口服药物治疗 ,缓解率达 88 9% ,但 73 1%的病例呈周期性发作。并发症的治疗包括 :...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 8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采用药物保留灌肠和口服药物治疗 ,缓解率达 88 9% ,但 73 1%的病例呈周期性发作。并发症的治疗包括 :息肉电凝摘除 ,结肠大部分切除、回肠造口 ,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造口 ,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 (IPAA)等术式。全组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 ,效果良好。结论 轻、中型溃疡性结肠炎应以药物治疗为主 ,其并发症的治疗应采用外科治疗 ,全结肠切除、回肠造口术及结肠大部分切除、回肠造口术仍为较安全的手术方式 ,但亦给病人带来生活上的不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并发症 外科治疗 结肠切除 回肠造口术
原文传递
梗阻性左半结肠癌术中灌洗一期切除吻合的处理 被引量:13
17
作者 卫洪波 汪雁明 《中国肛肠病杂志》 1997年第6期23-24,共2页
49例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病人,30例行术中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术,26例顺利康复,2例出现吻合口瘘,2例死亡,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术中未经结肠灌洗的一期切除除吻合者,术中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术对提高病人生存经... 49例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病人,30例行术中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术,26例顺利康复,2例出现吻合口瘘,2例死亡,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术中未经结肠灌洗的一期切除除吻合者,术中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术对提高病人生存经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吻合术 梗阻性 结肠肿瘤 灌洗疗法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