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靖边剖面岩石磁学性质及其古环境意义
1
作者 董良 沈中山 邓成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60-3074,共15页
中国黄土在东亚第四纪气候环境变化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靖边黄土剖面位于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对东亚季风变化敏感.本文对靖边黄土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环境磁学研究.剖面沉积物中的主要磁性矿物为磁铁矿、磁赤铁矿以及赤铁矿,黄... 中国黄土在东亚第四纪气候环境变化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靖边黄土剖面位于黄土高原北部边缘,对东亚季风变化敏感.本文对靖边黄土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环境磁学研究.剖面沉积物中的主要磁性矿物为磁铁矿、磁赤铁矿以及赤铁矿,黄土中的碎屑磁铁矿普遍经历了低温氧化作用的初始阶段,形成磁赤铁矿外壳包裹磁铁矿内核的结构,导致矫顽力大幅增加.磁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X-T)指示成壤作用生成的单畴颗粒的亚铁磁性矿物(磁铁矿和磁赤铁矿)的含量在L15(约1.25Ma)后整体减少,表明东亚夏季风强度发生阶段性减弱.黄土层中的磁化率与非磁滞磁化率比值(X/X_(ARM))与来自物源区粗粒磁性矿物含量相关,冬季风增强则X/X_(ARM)值越高,靖边剖面黄土层X/X_(ARM)在L14以后整体增加,L6以来逐渐增加,表明东亚冬季风发生过两次增强.矫正后磁化率与非磁滞磁化率((X-X_(0))/X_(ARM))指示了来自物源区磁性矿物含量,靖边剖面自2.6Ma以来,(X-X_(0))/X_(ARM)逐渐增加,源区的磁性矿物含量增多表明冬季风逐渐增强.非磁滞剩磁与饱和等温剩磁中值退磁场比值(MDF_(ARM)/MDF_(SIRM))与样品相关,样品磁性矿物粒度越粗,低温氧化作用越弱,矫顽力越高,MDF_(ARM)/MDF_(SIRM)越高,靖边剖面MDF_(ARM)/MDF_(SIRM)分别在L14和L6后整体升高,表明磁性矿物粒度整体变粗,代表了沙漠两次向南扩张.综上磁学参数一致表明,靖边黄土剖面有效地记录了东亚季风演化过程,对研究亚洲内陆干旱环境演变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靖边剖面 岩石磁学 环境磁学 东亚季风 沙漠扩张
下载PDF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中部上三叠统多布日组沉积岩古地磁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姚勇 边伟伟 +1 位作者 沈中山 邓成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086-5106,共21页
拉萨地块晚古生代至早新生代期间的演化历史对理解青藏高原的形成和演化至关重要.本文报道了青藏高原中部申扎地区上三叠统多布日组沉积岩的古地磁学、岩石磁学和岩相学分析结果.岩石磁学结果显示红层、灰岩和灰绿色砂岩分别以赤铁矿,... 拉萨地块晚古生代至早新生代期间的演化历史对理解青藏高原的形成和演化至关重要.本文报道了青藏高原中部申扎地区上三叠统多布日组沉积岩的古地磁学、岩石磁学和岩相学分析结果.岩石磁学结果显示红层、灰岩和灰绿色砂岩分别以赤铁矿,赤铁矿与磁铁矿,以及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岩相学结果表明红层、灰岩和灰绿色砂岩中的磁性矿物主要为自生成因.对60个采点(602块样品)进行系统热退磁实验,结果揭示出多布日组沉积岩的特征剩磁方向在地理坐标系下为D_(g)=13.9°,I_(g)=38.9°(α_(95g)=0.9°),在地层坐标系下为D_(s)=16.7°,I_(s)=8.4°(α_(95s)=1.5°).进一步对其特征剩磁方向进行逐步褶皱展平检验,结果显示精度参数k的极大值在9.9%展平状态下最大,对应的特征剩磁方向为D=14.4°,I=35.9°(α_(95)=0.9°),古地磁极为72.9°N,216.2°E(dp=0.6°,dm=1°).这一古地磁极与拉萨地块54~47 Ma的古地磁极接近,表明其重磁化时间可能发生在54~47 Ma期间.结合前人获得的拉萨地块新生代早期古地磁数据以及同期的欧亚大陆古纬度数据,我们推断拉萨地块在56~44 Ma时相对欧亚大陆发生了1676±577 km的南北向构造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块 古地磁 重磁化 三叠纪 多布日组
下载PDF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新疆西准吉尔吾沙克金矿勘查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广平 赵海良 +3 位作者 赵晓斌 李假广 沈中山 张宇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2-476,共5页
新疆在1∶20万比例尺的区域化探扫面中发现大量Au异常,据此找到多处大中型金矿床。为了对托里县幅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所圈定的"39乙"号异常区进行检查,开展了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通过合理确定研究区土壤中Au元素背景... 新疆在1∶20万比例尺的区域化探扫面中发现大量Au异常,据此找到多处大中型金矿床。为了对托里县幅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所圈定的"39乙"号异常区进行检查,开展了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通过合理确定研究区土壤中Au元素背景值与异常下限,直接用异常下限值圈定异常,利用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测量进一步验证土壤异常。最终确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该区找矿工作中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圈定了2个Au异常带(4个异常区),并划定I号异常带为研究区首要找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金矿 找矿靶区 新疆
下载PDF
临夏盆地新近纪郭泥沟剖面磁组构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孔艳芬 孙蕗 +2 位作者 沈中山 葛俊逸 邓成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518-4529,共12页
临夏盆地在东亚新生代地层、古气候、古生物研究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对盆地东部的郭泥沟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磁组构研究,以揭示从早中新世到早上新世临夏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郭泥沟剖面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有磁铁矿、磁... 临夏盆地在东亚新生代地层、古气候、古生物研究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对盆地东部的郭泥沟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磁组构研究,以揭示从早中新世到早上新世临夏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郭泥沟剖面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有磁铁矿、磁赤铁矿、赤铁矿和针铁矿,但剩磁载体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从上庄组和东乡组的褐红色粉砂质粘土到柳树组和何王家组的褐黄色粘土,赤铁矿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与沉积物颜色变化一致.郭泥沟剖面沉积物磁组构类型为正常沉积磁组构.结合岩石磁学结果和磁组构参数特征可揭示临夏盆地早中新世-早上新世沉积的演化过程:早中新世上庄组为稳定湖相沉积,古水流方向为NNW,与南北向的大夏河方向一致;中中新世气候发生较明显的干湿波动,形成了东乡组的褐红色湖相粉砂质粘土夹粉砂、砂和青灰色泥灰质粘土条带,古水流方向主要为NNW,沉积过程主要受大夏河控制;中中新世晚期,受青藏高原构造运动影响,沉积相由湖相细粒沉积物转变为虎家梁组河流相砂砾层;同时,盆地的水动力条件也发生改变,晚中新世柳树组湖相沉积过程同时受南北向大夏河和东西向洮河控制,两个方向近垂直的河流共同作用导致柳树组内沉积各向异性度较低,面理和线理均不发育,磁化率最大轴偏角分布比较分散,磁组构确定的古流向为东西向和南北向;早上新世期间,由于受青藏高原隆升影响,沉积了何王家组下部的河流相砂砾层;受构造抬升影响,大夏河重新主导何王家组上部洪泛平原相沉积过程,水动力条件较为单一稳定,古流向主要为N向,与大夏河流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夏盆地 郭泥沟剖面 新近系 磁组构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早期古应力环境:来自四川盆地西南缘磁组构的记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帅 田云涛 +7 位作者 田野 刘一珉 唐苑 秦咏辉 颜照坤 李仕虎 沈中山 张增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43-1653,共11页
四川盆地西南缘紧邻龙门山褶皱冲断带(青藏高原东边界)南段.该地区的新生代早期红层沉积记录了青藏高原东缘的隆升历史及构造演变.本研究选取四川盆地西南缘芦山地区古新统—下渐新统名山组—芦山组地层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磁组构方法,... 四川盆地西南缘紧邻龙门山褶皱冲断带(青藏高原东边界)南段.该地区的新生代早期红层沉积记录了青藏高原东缘的隆升历史及构造演变.本研究选取四川盆地西南缘芦山地区古新统—下渐新统名山组—芦山组地层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磁组构方法,结合前人对研究区古地磁及构造变形的研究,恢复了该地区新生代早期的古应力方向.本研究获取了548块样品的磁组构数据,这些磁组构的磁面理与层面平行,产状校正后磁线理呈NE-SW方向(39°/219°),K_(3)主轴方向相对集中(为120.9°±1.3°),为弱应变背景下平行层缩短之前初始变形磁组构类型,主要形成于地层成岩阶段,未受到后期褶皱等构造变形的强烈改造.本研究认为芦山剖面磁组构结果记录了研究区新生代早期的构造变形信息:新生代早期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南段及川西南盆地受NW-SE向的最大主应力控制.该地区新生代晚期及现今应力场与新生代早期一致,可能继承了新生代早期的应力体制,暗示龙门山作为青藏高原的东边界可能在新生代早期已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南前陆盆地 古地磁 龙门山褶皱冲断带 磁组构 古应力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钱家沙洼剖面中更新世河湖相沉积的环境磁学研究
6
作者 颜梓幸 沈中山 邓成龙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47-1058,共12页
泥河湾盆地在东亚新生代地层、古气候、古生物、古人类研究领域备受关注.本文选择泥河湾盆地东部钱家沙洼剖面河湖相沉积序列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沉积物样品的χ-T曲线、磁滞回线、等温剩磁获得曲线和反向场退磁曲线以及矫顽力谱分析... 泥河湾盆地在东亚新生代地层、古气候、古生物、古人类研究领域备受关注.本文选择泥河湾盆地东部钱家沙洼剖面河湖相沉积序列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沉积物样品的χ-T曲线、磁滞回线、等温剩磁获得曲线和反向场退磁曲线以及矫顽力谱分析.结果显示泥河湾盆地东部河湖相沉积物中磁性矿物含量较低,以磁铁矿和磁赤铁矿为主,含有部分赤铁矿.磁化率、非磁滞剩磁、饱和等温剩磁等磁学参数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存在旋回变化.较细的沉积层(主要是粉砂质黏土层)中,磁化率、非磁滞剩磁、饱和等温剩磁为相对低值,且磁铁矿颗粒的粒度较细;而较粗的沉积层(主要是粗粉砂层、砂质粉砂层)中,磁化率、非磁滞剩磁、饱和等温剩磁为相对高值,且磁铁矿颗粒的粒度较粗.磁学参数的变化特征反映了泥河湾古湖流域中更新世期间气候环境变化及相应水文过程的旋回性,可能受冰期-间冰期旋回影响.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泥河湾盆地东部河湖相沉积物的磁性信号,对泥河湾盆地古环境和古气候重建等具有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岩石磁学 环境磁学 河湖相沉积
原文传递
泥河湾盆地虎头梁剖面河湖相沉积物磁组构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姜重昕 沈中山 +2 位作者 秦华峰 王建 邓成龙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20-1333,共14页
泥河湾盆地在第四纪环境变化和古人类演化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虎头梁剖面记录了中更新世以来泥河湾盆地逐渐消亡的过程。本文对虎头梁天然露头剖面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学、岩石磁学和磁组构研究。剖面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以假单畴(PSD... 泥河湾盆地在第四纪环境变化和古人类演化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虎头梁剖面记录了中更新世以来泥河湾盆地逐渐消亡的过程。本文对虎头梁天然露头剖面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学、岩石磁学和磁组构研究。剖面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以假单畴(PSD)的磁铁矿为主,还含有一定量的赤铁矿,磁组构类型为正常沉积磁组构。根据虎头梁剖面沉积相的划分和磁组构参数特征,将泥河湾盆地中-晚更新世晚期的演化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下部为第Ⅰ阶段(60~53m),中部为第Ⅱ阶段(53~12m),上部为第Ⅲ阶段(12~0m),包含3个完整湖侵旋回,每个旋回由下部灰黄色粗粒三角洲相到中部黄灰色滨湖相再到顶部灰绿色细粒湖相组成,相应的磁组构参数值由大到小的变化规律,中部第Ⅱ阶段推断由气候因素主导,上部第Ⅲ阶段可能主要由构造驱动,长期稳定的优势古水流方向以NW向为主,而东坡遗址时期的古人类可能生活在湖侵阶段的相对短期湖退的滨岸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虎头梁剖面 东坡遗址 岩石磁学 磁组构
原文传递
New SIMS U-Pb geochronology for the Shahezi Formation from CCSD-SK-IIe borehole in the Songliao Basin,NE China 被引量:11
8
作者 Zhiqiang Yu Huaiyu He +3 位作者 Chenglong Deng Kai Lu Zhongshan Shen Qiuli Li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3期1049-1051,M0003,共4页
The Songliao Basin,northeastern China(Fig.1a),is one of the largest non-marine petroliferous basins in the world and contains a nearly complete Cretaceous terrestrial sedimentary sequences.This succession provides vit... The Songliao Basin,northeastern China(Fig.1a),is one of the largest non-marine petroliferous basins in the world and contains a nearly complete Cretaceous terrestrial sedimentary sequences.This succession provides vital information that can improve our knowledge of a series of important geodynamical,geological,and paleoenvironmental events[1,2].The lower Cretaceous Shahezi Formation,which is the main source rock strata in the basin,formed during the rifting stage of the basin and consists of gray to black lacustrine and floodplain mudstones and siltstones interbedded with gray sandstones and conglomerates.The unit overlies the Huoshiling Formation and is overlain by the Yingcheng Formation(Fig.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TACEOUS sandstone MUDSTON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