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串联型颈动脉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模拟分析
1
作者 曹俊杰 姚志超 +5 位作者 霍桂军 刘占鳌 汤尧 黄剑 周大勇 沈利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目的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CFD)对串联型颈动脉狭窄(tandem carotid artery stenosis,TCAS)进行模拟,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方法选取1例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和颈总动脉... 目的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CFD)对串联型颈动脉狭窄(tandem carotid artery stenosis,TCAS)进行模拟,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方法选取1例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和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串联型狭窄患者,使用CFD技术对建立的4个颈动脉分叉三维模型(1个真实患者模型,3个假定手术模型)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探索TCAS的发生发展机制并指导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结果在串联型狭窄中,狭窄优先在CCA形成,随后导致ICA狭窄;TCAS较单个颈动脉狭窄的局部血流动力学情况更复杂,风险更高;串联型狭窄中,单个狭窄部位的治疗会影响第二个狭窄部位的血流,并可能导致再狭窄或斑块破裂。结论在规划TCAS手术方案时,对选定TCAS患者进行CFD模拟可帮助临床医生评估术后血流改变情况,指导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串联病变 血流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个体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血流动力学模拟研究
2
作者 曹俊杰 姚志超 +5 位作者 刘占鳌 汤尧 黄剑 陈旻昕 周大勇 沈利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建立个体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模型,比较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不同分流方案的差异。方法选取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并测量数据。采用MIMIC软件建立9种分流方案模型,通过Fluent软件计算后导入计算流体力学(CFD)-Post软件行... 目的建立个体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模型,比较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不同分流方案的差异。方法选取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并测量数据。采用MIMIC软件建立9种分流方案模型,通过Fluent软件计算后导入计算流体力学(CFD)-Post软件行后处理。比较不同分流方案中门静脉压下降比、门静脉入肝血流比、分流道内来自肠系膜上静脉血流比,采用综合评价系数G进行优劣性评价。结果分流道位置相同时,分流道直径越大,门静脉压下降越多、门静脉入肝血流越少,其中分流道直径为6 mm时不能充分降压。分流道直径相同时,分流道内来自肠系膜上静脉血流比为门静脉右支分流>主干分流>左支分流。G值在门静脉左支8 mm直径分流方案中最高。结论TIPS术经门静脉左支构建直径为8 mm分流道方案的预期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门静脉高压症 血流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Glubran-2胶用于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出血伴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子宫动脉假性动脉瘤
3
作者 张刚 沈利明 +1 位作者 周大勇 周春献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91-595,共5页
目的 观察以Glubran-2胶行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产后出血伴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子宫动脉假性动脉瘤(UAP)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13例接受Glubran-2胶UAE治疗的产后出血伴凝血功能障碍UAP患者,包括产后即刻出血8例、迟发性产后出血5例;共1... 目的 观察以Glubran-2胶行子宫动脉栓塞(UAE)治疗产后出血伴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子宫动脉假性动脉瘤(UAP)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13例接受Glubran-2胶UAE治疗的产后出血伴凝血功能障碍UAP患者,包括产后即刻出血8例、迟发性产后出血5例;共17个UAP,其中10例1个、2例2个、1例3个UAP;观察UAE技术成功率、临床治疗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率、产后恢复月经来潮时间及UAE后生育情况。结果 13例UAE中,11例采用Glubran-2胶联合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2例单独以Glubran-2胶进行栓塞,Glubran-2胶用量为0.3~2.2 ml/例;UAE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治疗成功率均为100%。UAE后随访3~75个月,未见严重并发症及复发出血;2例于UAE后2日发热,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13例均于产后2~6个月、中位时间4个月恢复月经来潮,且均无再生育意愿。结论 以Glubran-2胶行UAE治疗产后出血伴凝血功能障碍患者UAP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动脉瘤 假性 子宫动脉栓塞术
下载PDF
二甲双胍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4
作者 霍桂军 周大勇 +6 位作者 黄剑 沈利明 汤尧 刘占鳌 曹俊杰 姚志超 曾宇琪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88-192,共5页
二甲双胍是指南推荐的一种廉价、有效的治疗糖尿病的基础药物,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二甲双胍除了降血糖作用外,还具有显著的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目前并未明确二甲双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本文就二甲双胍抗动... 二甲双胍是指南推荐的一种廉价、有效的治疗糖尿病的基础药物,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二甲双胍除了降血糖作用外,还具有显著的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目前并未明确二甲双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本文就二甲双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动脉粥样硬化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螺圈加胶水法封堵兔肺支气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沈利明 周大勇 +3 位作者 钧康 金一琦 陈磊 黄献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 评价对于兔支气管最佳的螺圈加胶水封堵组合。方法 分别以3mm螺圈+生物蛋白胶(A组)、3mm螺圈+NBCA胶(B组)、2mm螺圈+NBCA胶(C组)及4mm螺圈+NBCA胶(D组)封堵兔两肺前叶支气管,每组共8个部位。分别观察螺圈咳出、移位... 目的 评价对于兔支气管最佳的螺圈加胶水封堵组合。方法 分别以3mm螺圈+生物蛋白胶(A组)、3mm螺圈+NBCA胶(B组)、2mm螺圈+NBCA胶(C组)及4mm螺圈+NBCA胶(D组)封堵兔两肺前叶支气管,每组共8个部位。分别观察螺圈咳出、移位、肺叶萎陷、炎症程度及螺圈处异物肉芽肿的状况(分别记为0~2分)。结果 B组评分明显高于其他组,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9),与C组、D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值均为0.015)。结论 适当大小的螺圈(直径3mm)可减少咳出、移位率和并发症;此外,NBCA胶比生物蛋白胶能更有效地造成肺萎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减容术 封堵法
下载PDF
子宫肌瘤栓塞治疗的初步临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沈利明 盛华 +2 位作者 徐惠民 金一琦 朱维培 《苏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2期1139-1140,共2页
目的 报道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1例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 ,用聚乙烯醇或明胶海绵微粒 ,行两侧子宫动脉栓塞。结果 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肌瘤体积明显缩小。结论 子宫肌瘤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近期疗效确... 目的 报道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1例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 ,用聚乙烯醇或明胶海绵微粒 ,行两侧子宫动脉栓塞。结果 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肌瘤体积明显缩小。结论 子宫肌瘤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近期疗效确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平滑肌瘤 栓塞治疗 子宫动脉 疗效
下载PDF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射频闭合治疗 被引量:1
7
作者 沈利明 《苏州医学》 2009年第1期27-30,共4页
射频(Radiofrequency,RF)消融术是国内外近半个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神经、肝脏肿瘤等诸多方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将RF技术用于闭塞血管,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大隐静... 射频(Radiofrequency,RF)消融术是国内外近半个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神经、肝脏肿瘤等诸多方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将RF技术用于闭塞血管,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为主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治疗原理是通过射频探头释放热量使静脉壁的胶原蛋白变性收缩达到静脉管腔闭合、最后机化。释放的热量主要局限在静脉管腔内,对周围组织不会产生热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闭合治疗 射频 大隐静脉曲张 静脉管腔 肝脏肿瘤 闭塞血管 RF技术
下载PDF
血管病变的介入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沈利明 《苏州医学》 2007年第1期42-44,共3页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先进医院设备的应用,临床上血管性疾病的发现越来越多。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药物治疗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和脑血管病,但药物治疗往往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血管病变引起的症状,对已...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先进医院设备的应用,临床上血管性疾病的发现越来越多。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药物治疗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和脑血管病,但药物治疗往往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血管病变引起的症状,对已经引起严重血管形态异常的血管病变理想的治疗仍然需要手术干预。手术的方式包括传统的外科治疗和微创的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属于血管病变的腔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治疗 血管病变 介入治疗 血管性疾病 药物治疗 手术干预 医院设备 脑血管病
下载PDF
某化工厂稀硝酸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9
作者 沈利明 《浙江预防医学》 2005年第8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稀硝酸 职业危害 控制效果 评价 职业病
下载PDF
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小腿穿静脉功能不全评估方法比较 被引量:19
10
作者 黄剑 周大勇 +4 位作者 沈利明 金一琦 陈磊 黄献琛 徐国雄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07-911,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与X线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性溃疡中功能不全的穿静脉(IPV)的检出率和准确性。方法 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收治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35例,采用彩超和静脉造影检查下肢静脉,比较两种方法诊断IPV的检出率及... 目的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与X线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性溃疡中功能不全的穿静脉(IPV)的检出率和准确性。方法 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收治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35例,采用彩超和静脉造影检查下肢静脉,比较两种方法诊断IPV的检出率及准确性。结果 35例患者(44条患肢)共显示238条穿静脉,静脉造影检出233条,彩超检出236条(P=1.0);静脉造影检出IPV 100条(42.0%),彩超以反流时间0.5 s为界值,检出34条(14.4%),以0.35 s为界值,检出111条(48.0%);穿静脉和IPV主要位于小腿下段。以静脉造影为参照,彩超3个界值(反流时间0.5 s、0.35 s及直径3 mm)中,反流时间0.5 s和0.35 s的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3.2%,敏感度分别为34%和89%,Kappa值分别为0.37和0.71;联合反流时间0.35 s和直径3 mm为界值,则特异度为95.4%,敏感度为82%,Kappa值为0.79。结论在下肢静脉性溃疡者中,彩超诊断IPV检出率高,与X线静脉造影一致性好;彩超联合反流时间0.35 s和直径3 mm作为界值,诊断IPV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 静脉性 X线静脉造影 穿静脉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腔内激光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0
11
作者 金一琦 徐国雄 +2 位作者 黄剑 周大勇 沈利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6年第2期122-124,共3页
探讨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手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选择87例(137侧患肢)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手术治疗,并与传统手术治疗的70例(111侧患肢)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对照... 探讨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手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选择87例(137侧患肢)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手术治疗,并与传统手术治疗的70例(111侧患肢)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04.5±30.6)min、住院时间(7.6±2.0)d、手术切口(7.2±2.2)个、切口长度(1.2±0.5)cm,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后患侧肢体酸胀疼痛、下肢肿胀、色素沉着、下肢溃疡的改善效果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静脉血栓;研究组的术后疼痛率(13.79%)、术后发热率(8.05%)、皮下血肿率(0)、皮肤感觉障碍发生率(1.15%)、切口愈合不良率(0)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均达到100%。静脉腔内激光手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与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但是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大隐静脉曲张 静脉腔内激光手术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术
下载PDF
介入治疗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先溶栓或先扩张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献琛 陈万海 +6 位作者 李春荣 周大勇 陈磊 金一琦 沈利明 金泳海 倪才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88-691,共4页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介入治疗程序(先溶栓或先扩张)在治疗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中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将45例急性左下肢中央型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两组。A组21例,经左侧腘静脉插入溶栓导管到髂股静脉血栓内,行导管溶栓,治疗...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介入治疗程序(先溶栓或先扩张)在治疗急性左髂股静脉血栓中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将45例急性左下肢中央型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两组。A组21例,经左侧腘静脉插入溶栓导管到髂股静脉血栓内,行导管溶栓,治疗后如有残留狭窄,再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B组24例,经左侧腘静脉置鞘,对左侧髂静脉和血栓先行球囊扩张,再插入溶栓导管到血栓内,行导管溶栓,治疗后如有残留狭窄,再行支架置入。对所有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结果 A组患者中应用球囊扩张18例;放置支架11例;平均尿激酶用量(427.14±49.71)万u;滤器内血栓残留2例;术后1周和1个月消肿率分别为(71±19)%和(98±3)%;发生并发症7例。B组患者中应用球囊扩张24例;放置支架16例;平均尿激酶用量(315.00±62.48)万u;滤器内血栓残留率8例;术后1周和1个月消肿率分别为(81±12)%和(99±2)%;发生并发症2例。结论在介入治疗急性左下肢中央型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先行球囊扩张可减少溶栓治疗中的尿激酶用量并降低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在滤器保护下不增加血栓脱落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放射学 介入性 血栓溶栓疗法
下载PDF
不同显色剂对玉竹总皂苷含量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邱学艳 林厚文 +3 位作者 沈利明 刘皋林 金光洙 张恒弼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考察不同显色剂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玉竹总皂苷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优显色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玉竹总皂苷含量,分别用三种显色剂,显色剂A为浓硫酸:甲醇(4:1),检测波长为405nm;显色剂B为5%香草... 目的:考察不同显色剂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玉竹总皂苷含量的影响,确定最优显色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玉竹总皂苷含量,分别用三种显色剂,显色剂A为浓硫酸:甲醇(4:1),检测波长为405nm;显色剂B为5%香草醛-冰乙酸:高氯酸:乙酸乙酯(2:8:10),检测波长为518nm;显色剂C为5%香草醛-冰乙酸:高氯酸:冰乙酸(2:8:10),检测波长为518nm。结果:采用方法c显色,玉竹总皂苷在6~3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低、中、高3种浓度(0.4、0.5、0.6μg/mL)对照品溶液的日内RSD分别为1.05%、0.22%、1.20%(n=5),日间RSD分别为1.25%、1.08%、1.30%(n=5)。低、中、高3种浓度(0.34、0.39、0.44μg/mL)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18±1.47)%、(100.32±0.72)%、(97.65±0.66)%(n=5);样品溶液在24h内稳定。结论:方法C优于方法A和B,为最佳显色方法,重复性实验RSD最小,加样回收率和精密度最高,溶液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竹 皂苷类 分光光度法 紫外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仙鹿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被引量:10
14
作者 沈利明 +2 位作者 周剑斌 舒薇 吴兴文 《中国药师》 CAS 2006年第1期11-12,共2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仙鹿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采用YMC C18分析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5:45),检测波长:27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25℃。结果:淫羊藿苷在0.1-1.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仙鹿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方法:采用YMC C18分析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5:45),检测波长:27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25℃。结果:淫羊藿苷在0.1-1.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98.6%,RSD为1.3%。结论:本法准确可靠,简便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仙鹿胶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鹿殷囊 淫羊藿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锁眼”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18
15
作者 兰青 张全斌 +1 位作者 黄强 沈利明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 改进颅内动脉瘤手术入路,以最小的创伤来取得动脉瘤显微手术的最佳疗效。方法 根据颅内动脉瘤所在位置,精确设计“锁眼”手术入路,以2 cm左右直径的骨窗进行颅内动脉瘤夹闭等手术。32例手术中,眶上额下经眉弓入路28例,翼点入路1例... 目的 改进颅内动脉瘤手术入路,以最小的创伤来取得动脉瘤显微手术的最佳疗效。方法 根据颅内动脉瘤所在位置,精确设计“锁眼”手术入路,以2 cm左右直径的骨窗进行颅内动脉瘤夹闭等手术。32例手术中,眶上额下经眉弓入路28例,翼点入路1例,乳突后入路2例,额部中线旁入路1例。结果 32例患者35个动脉瘤,行32次“锁眼”显微手术,共有33个动脉瘤行夹闭术,其中3例为多发性动脉瘤,予一次手术夹闭,另行动脉瘤孤立术、包裹术各1例。所有手术无术后感染、出血及脑脊液漏等手术并发症。结论“锁眼”手术创伤小,疗效佳,外观影响少,费用节省,是动脉瘤有效和理想的显微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 微骨孔入路
下载PDF
某油漆厂通风设施改造后效果评价
16
作者 沈利明 丁丽霞 《化工安全与环境》 2009年第39期18-18,23,共2页
某油漆厂油漆生产车间,油漆生产主要工序为投料、搅拌、砂磨和包装。该厂正式投产后,虽然设有通风设施,但效果不明显,经检测车间内挥发出的有机溶剂甲苯、二甲苯均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而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途经呼吸道... 某油漆厂油漆生产车间,油漆生产主要工序为投料、搅拌、砂磨和包装。该厂正式投产后,虽然设有通风设施,但效果不明显,经检测车间内挥发出的有机溶剂甲苯、二甲苯均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而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途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进入体内时,可以引起急慢性中毒。为改良作业环境,经过多方面的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设施 油漆厂 设施改造 评价 后效 职业接触限值 生产车间 有机溶剂
下载PDF
经皮经肝途径治疗阻塞性黄疸
17
作者 沈利明 《苏州医学》 2007年第2期66-68,共3页
经皮经肝途径治疗阻塞性黄疸是胆道介入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恶性肿瘤导致的胆道梗阻。此技术具有创伤小和见效快的优点,在复杂多发胆道梗阻的治疗中往往是唯一有效的手段。本文简单介绍此技术的发展、基本方法、临床... 经皮经肝途径治疗阻塞性黄疸是胆道介入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恶性肿瘤导致的胆道梗阻。此技术具有创伤小和见效快的优点,在复杂多发胆道梗阻的治疗中往往是唯一有效的手段。本文简单介绍此技术的发展、基本方法、临床使用中的基本规范和尚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治疗 胆道梗阻 临床使用 恶性肿瘤 基本方
下载PDF
HPLC法测定酮康唑洗剂的含量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春明 张纯 +3 位作者 李淑琴 周建红 沈利明 郭澄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41-42,共2页
目的:用HPLC法测定酮康唑洗剂中酮康唑的含量。方法:固定相:RP- C18 柱,流动相:80% 甲醇( 含0 .05% 三乙胺),检测波长244nm 。结果:酮康唑浓度在40~120μg·ml- 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目的:用HPLC法测定酮康唑洗剂中酮康唑的含量。方法:固定相:RP- C18 柱,流动相:80% 甲醇( 含0 .05% 三乙胺),检测波长244nm 。结果:酮康唑浓度在40~120μg·ml- 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 0.9998。平均回收率98.3 % , RSD =0 .73% 。日内、日间差均小于2% 。结论:本法可用于酮康唑洗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法 酮康唑洗剂 色谱图 回收率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行动脉溶栓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12
19
作者 金敏 周大勇 沈利明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9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行动脉溶栓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并总结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31例急性脑梗死行动脉溶栓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使用阿替普酶15-35 mg,平均(24.4±15.9)mg;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行动脉溶栓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并总结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苏州市立医院收治的31例急性脑梗死行动脉溶栓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使用阿替普酶15-35 mg,平均(24.4±15.9)mg;所有患者无围术期伤口血肿、假性动脉瘤等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溶栓结束后有14例患者(45.16%)血管完全再通,11例(35.48%)部分再通,6例未通(19.36%),有效率达80.64%。结论精心细致的围术期护理有利于保证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动脉溶栓 护理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足初期周围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及对VEGF、TGF-β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金一琦 徐国雄 +1 位作者 张志轩 沈利明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3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2型糖尿病足(DF)初期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影响。方法将38例DF患者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介入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营养神经药物及局部换药等保...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2型糖尿病足(DF)初期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影响。方法将38例DF患者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介入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营养神经药物及局部换药等保守治疗,介入组同时给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或)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ABI及VEGF、TGF-β水平的变化。结果介入组总有效率为89.5%,显著高于对照组52.6%(χ2=4.38,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冷感、麻木感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对照组间歇性跛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治疗后各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介入组ABI及VEGF、TGF-β水平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F患者初期周围血管病变及时行介入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同时提高VEGF、TGF-β水平,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周围血管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