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有机聚合物/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Hg(Ⅱ)吸附性能探究
1
作者 申汝佳 许乃岑 +6 位作者 时磊 黄海波 陈海英 张静 沈加林 李华玲 陈雅丽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301,共13页
特定多孔结构和杂原子掺杂的吸附剂对提高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大多在溶剂中合成,且为粉末状的形式,但在合成方法优化和实际应用便捷性方面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本文针对水体中的汞污染,采用简... 特定多孔结构和杂原子掺杂的吸附剂对提高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大多在溶剂中合成,且为粉末状的形式,但在合成方法优化和实际应用便捷性方面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本文针对水体中的汞污染,采用简单快速的机械研磨法以1,3,5-三醛基间苯三酚(Tp)和硫脲(TU)制备硫掺杂的多孔有机聚合物(TpTU)与壳聚糖(CS)复合材料TpTU@CS。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N_(2)吸附-解吸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技术对TpTU@CS复合材料进行表征。通过扫描电镜证实了TpTU@CS复合材料的多孔结构。由于在分子网络中引入了-C=S-基团,合成的TpTU@CS在水溶液中对Hg(Ⅱ)具有更高的吸附选择性和亲和力,吸附容量高(249.21mg/g),吸附动力学快(10min)。通过表征分析得出,TpTU@CS捕获Hg(Ⅱ)的主要机制是C=S中S与Hg的键合以及C-N与Hg(Ⅱ)的配位相互作用。与其他研究相比,TpTU@CS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且具有易于处理和可回收利用的优点。同时,该复合材料TpTU@CS对于Hg(Ⅱ)低浓度污染的实际水样和高浓度的加标水样,均具有较高的去除能力,去除率可达到77.0%~1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有机聚合物 复合微球 结构表征 吸附性能 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肺部病变的HRCT诊断 被引量:7
2
作者 沈加林 许建荣 +2 位作者 陈克敏 丁小龙 华小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肺部累及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6例类风湿关节炎的肺部HRCT表现。结果:①无呼吸道症状组27例中,有17例63%HRCT扫描发现有异常改变,其中最常见的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②有呼...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肺部累及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6例类风湿关节炎的肺部HRCT表现。结果:①无呼吸道症状组27例中,有17例63%HRCT扫描发现有异常改变,其中最常见的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②有呼吸道症状组19例中16例84%HRCT扫描发现有异常改变,其中最常见的表现为蜂窝;③两组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小叶间隔增厚,x2=027,P=06061;胸膜下曲线,x2=010,P=07486;肺内和/或胸膜下结节影,x2=105,P=03055;蜂窝,x2=1250,P=00004;支气管扩张,x2=1045,P=00012。结论:HRCT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肺部累及尤其是无明显呼吸道症状者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肺疾病 CT 诊断
下载PDF
SLE肺部病变高分辨率CT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沈加林 陈克敏 +2 位作者 丁小龙 华佳 蒋蕴毅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比较了36例SLE病人的胸部平片、高分辨率CT(HRCT)的表现和肺功能试验的结果。结果:HRCT、胸部平片和肺功能试验检查对...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比较了36例SLE病人的胸部平片、高分辨率CT(HRCT)的表现和肺功能试验的结果。结果:HRCT、胸部平片和肺功能试验检查对SLE病人肺部病变检出的敏感性分别为88.9%、36.1%和33.3%。结论:HRCT对SLE病人肺部病变,尤其是轻度、早期SLE病人肺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高分辨率 CT 肺功能试验
下载PDF
SLE肺部高分辨率CT表现
4
作者 沈加林 陈克敏 +3 位作者 丁小龙 蒋蕴毅 顾越英 黄文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肺部病变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SLE病人肺部HRCT表现及胸部平片表现。结果HRCT、胸部平片对SLE病人肺部病变检出的敏感率分别为86%和35%,肺部间质性改变是SLE病人最常见...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肺部病变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SLE病人肺部HRCT表现及胸部平片表现。结果HRCT、胸部平片对SLE病人肺部病变检出的敏感率分别为86%和35%,肺部间质性改变是SLE病人最常见的表现。结论HRCT对SLE病人肺部病变,尤其是轻度、早期SLE病人肺部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高分辨率CT
下载PDF
白塞氏病的胸部CT表现
5
作者 沈加林 陈克敏 +2 位作者 华佳 丁小龙 蒋蕴毅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白塞氏病胸部CT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例白塞氏病患者的胸部CT表现。结果:15例中11例胸部CT可见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其中2例肺部肿块CT增强扫描为肺动脉瘤;1例上腔静脉狭窄血栓形成致胸壁侧支... 目的:探讨白塞氏病胸部CT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例白塞氏病患者的胸部CT表现。结果:15例中11例胸部CT可见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其中2例肺部肿块CT增强扫描为肺动脉瘤;1例上腔静脉狭窄血栓形成致胸壁侧支循环形成;1例肺动脉高压及肺间质病变;其他异常包括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肺灌注不良、肺间质病变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氏病 肺动脉 CT
下载PDF
神经源性高血压血管压迫病因MR分析
6
作者 沈加林 邱永明 +5 位作者 罗其中 李善泉 王勇 张晓华 陈克敏 丁小龙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0年第z1期12-13,86,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神经源性高血压病人中的诊断价值.方法MRI采用三维流入血管造影法(3D-TOF)横断面、左右斜矢状面及冠状面扫描;回顾性分析了24例神经源性高血压病人和10例正常人MR表现.结果在神经源性高血压病人组中有22例...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神经源性高血压病人中的诊断价值.方法MRI采用三维流入血管造影法(3D-TOF)横断面、左右斜矢状面及冠状面扫描;回顾性分析了24例神经源性高血压病人和10例正常人MR表现.结果在神经源性高血压病人组中有22例(91.7%)显示有神经血管压迫,其中17例为延髓左侧腹外侧或左侧迷走神经根部受血管压迫,2例为两侧延髓腹外侧或迷走神经根部均有血管压迫,3例为延髓右侧受血管压迫;在正常人组中有3例显示为右侧神经血管压迫,1例为延髓左侧腹侧椎动脉压迫.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神经源性高血压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压迫 神经源性高血压 MRI
下载PDF
SLE肺部病变的HRCT表现 被引量:2
7
作者 沈加林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1997年第5期284-286,共3页
本文介绍了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部病变的高分辨率CT的各种表现及其病理基础,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部病变在HRCT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线状影;网状密度影;多发囊状改变;毛玻璃样改变等。
关键词 CT 肺疾病 红斑狼疮
下载PDF
东南大陆边缘早侏罗世火成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67
8
作者 邢光福 杨祝良 +5 位作者 毛建仁 舒良树 沈加林 孙强辉 陈荣 陶奎元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84-391,共8页
东南大陆边缘早侏罗世火成岩主要呈双峰式火山岩、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及A型花岗岩等形态产出。本文运用岩石学探针技术,通过早侏罗世火成岩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并与晚中生代火成岩作对比,提出早侏罗世火成岩的形成与南岭东段近EW向张性... 东南大陆边缘早侏罗世火成岩主要呈双峰式火山岩、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及A型花岗岩等形态产出。本文运用岩石学探针技术,通过早侏罗世火成岩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并与晚中生代火成岩作对比,提出早侏罗世火成岩的形成与南岭东段近EW向张性断裂活动有关,标志着印支挤压造山的结束;之后东南大陆进入晚中生代NE向活动大陆边缘俯冲造山阶段,经历了挤压造山—剪切拉张过程,并在晚白垩世末期进入又一轮后造山拉张裂解阶段,即中生代时东南大陆边缘经历了早中生代(三叠纪—早侏罗世)和晚中生代(中侏罗世—晚白垩世)两期造山事件,其中早侏罗世的区域拉张作用是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前奏,构造域转换可能始于中侏罗世(165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域转换 火成岩 早侏罗世 东南大陆边缘 花岗岩 中生代 探针技术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影像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肺部肿瘤专家共识(2018年版) 被引量:38
9
作者 刘宝东 叶欣 +17 位作者 范卫君 李晓光 冯威建 卢强 毛宇 林征宇 李鲁 庄一平 倪旭东 沈加林 傅毅立 韩建军 李忱瑞 柳晨 杨武威 苏志勇 吴志远 刘磊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6-88,共13页
1概述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各地,肺癌均居恶性肿瘤死亡构成比的第一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不断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 1概述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各地,肺癌均居恶性肿瘤死亡构成比的第一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不断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出版的GLOBOCAN 2012估计:全世界肺癌新发病例1 8 2.5万(男性124.2万,女性58.3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治疗 肿瘤专家 影像引导 世界卫生组织 肺部 恶性肿瘤 死亡构成比 研究机构
下载PDF
西昆仑北缘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锆石SHRIMP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量:40
10
作者 张传林 杨淳 +4 位作者 沈加林 王爱国 赵宇 董永观 郭坤一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9-244,共6页
在西昆仑北缘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中,笔者等识别出大量不同时代的片麻状花岗岩,其中包括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获得最新的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的单颗粒锆石SHRIMP年龄为815±57Ma,片麻状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反映它们形成于裂解构造... 在西昆仑北缘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中,笔者等识别出大量不同时代的片麻状花岗岩,其中包括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获得最新的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的单颗粒锆石SHRIMP年龄为815±57Ma,片麻状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反映它们形成于裂解构造背景,结合对区域上新元古代地层及中元古代末期构造事件的研究,笔者认为新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反映了古塔里木板块作为Rodinia超大陆一员发生裂解的时间,这对研究古塔里木板块在Rodinia超大陆中的位置及中国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状花岗岩 新元古代 裂解构造 古塔里木板块 RODINIA超大陆 成岩时代 锆石 SHRIMP年龄
下载PDF
浙闽沿海早白垩世玄武岩锶、钕、铅同位素特征——古老富集型地幔的证据 被引量:50
11
作者 杨祝良 渭洲 +1 位作者 陶奎元 沈加林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9-68,共10页
浙闽沿海大面积出露的中生代酸性火山岩区有少量早白垩世玄武岩分布,它们具典型钾富集和铌等元素亏损特征,其同位素组成表现为较高ISr(0.7055—0.7106)、低的εNd(1.2—-10.6,大多介于-3.2—-10... 浙闽沿海大面积出露的中生代酸性火山岩区有少量早白垩世玄武岩分布,它们具典型钾富集和铌等元素亏损特征,其同位素组成表现为较高ISr(0.7055—0.7106)、低的εNd(1.2—-10.6,大多介于-3.2—-10.6之间)及富放射性成因铅(206Pb/204Pb=18.355—18.726,207Pb/204Pb=15.455—15.799,208Pb/204Pb=38.530—39.319)。这些特征表明玄武岩源区为一富集型的陆下岩石圈地幔,由古老的俯冲地壳物质再循环进入并交代地幔而形成。没有证据表明本区早白垩世基性和酸性岩浆之间发生过大规模的化学混合,但不排除同位素之间的交换以及局部的化学和机械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早白垩世 玄武岩
下载PDF
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火山岩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余明刚 邢光福 +4 位作者 沈加林 陈荣 周宇章 隗合明 陶奎元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83-1690,共8页
雁荡山是中国第一个以中生代火山为主题的世界地质公园。长期以来.关于雁荡山火山岩时代及其层位归属存在争议。为了配合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建设并提高其科学研究程度,笔者等对雁荡山火山岩开展了系统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自下而上... 雁荡山是中国第一个以中生代火山为主题的世界地质公园。长期以来.关于雁荡山火山岩时代及其层位归属存在争议。为了配合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建设并提高其科学研究程度,笔者等对雁荡山火山岩开展了系统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自下而上3个火山地层单元的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表明,雁荡山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97.2~105.6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经区域地层对比.确定其层位应归属永康群小平田组,这为整个浙东、乃至与闽东之间的晚中生代火山-沉积地层系统划分与对比,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SHRIMP测年 火山岩 世界地质公园 雁荡山 浙东南
下载PDF
北淮阳中生代火山—侵入岩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杨祝良 沈加林 +2 位作者 渭洲 陶奎元 谢芳贵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674-680,共7页
北淮阳(大别山北缘)中生代火山—侵入岩带西起河南信阳东至安徽舒城,早期为偏中性和偏碱性的火山碎屑岩、熔岩及相应侵入岩,晚期出现酸性火山岩及相应侵入岩。关于该带的年代学工作前人已做了较多的研究,但所用方法仅局限于全岩K-Ar法... 北淮阳(大别山北缘)中生代火山—侵入岩带西起河南信阳东至安徽舒城,早期为偏中性和偏碱性的火山碎屑岩、熔岩及相应侵入岩,晚期出现酸性火山岩及相应侵入岩。关于该带的年代学工作前人已做了较多的研究,但所用方法仅局限于全岩K-Ar法和单矿物^(40)Ar-^(39)Ar法。本文以全岩及全岩—矿物Rb-Sr等时线法为主,辅以单矿物^(40)Ar-^(39)Ar法和单颗粒锆石U-Pb稀释法,较系统地测定了该带火山—侵入岩的时代,结果表明主期活动在130~140 Ma,晚期酸性活动在117Ma左右,基本上均属于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Sr等时线法 单矿物40Ar-39Ar法 单颗粒锆石U-Pb稀释法 中生代火山—侵入岩 北淮阳
下载PDF
西昆仑山阿卡孜岩体锆石SHRIMP定年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传林 王中刚 +3 位作者 沈加林 毕华 郭坤一 王爱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23-529,共7页
西昆仑山阿卡孜岩体是该区已知的最古老侵入体。岩体侵入于太古代赫罗斯坦群(TTG岩系)中。获得最新的单颗粒锆石SHRIMP年龄为2426±46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具有高碱度富K特征;∑REE为409.94×10^(-6)~787.76×10^... 西昆仑山阿卡孜岩体是该区已知的最古老侵入体。岩体侵入于太古代赫罗斯坦群(TTG岩系)中。获得最新的单颗粒锆石SHRIMP年龄为2426±46Ma。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石具有高碱度富K特征;∑REE为409.94×10^(-6)~787.76×10^(-6),δEu为0.48~0.73;微量元素显示富集大离子元素。综合分析该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岩体形成于晚太古代~古元古代初期碰撞后拉张背景,是TTG岩系(赫罗斯坦群)重熔的结果。这对研究西昆仑山早前寒武纪陆壳增生及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阿卡孜岩体 锆石SHRIMP定年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大别山北缘中生代火山-侵入岩锶-钕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物质来源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杨祝良 沈加林 +2 位作者 渭洲 谢方贵 陶奎元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3-230,共8页
报道了大别山北缘中生代 (早白垩世 )不同成因系列火山 -侵入岩的 14个Rb -Sr、Sm -Nd同位素分析数据 ,其中正长岩类ISr值为 0 .70 84 3~ 0 .710 14 ,εNd值为 - 14 .7~ - 15 .8,亏损地幔两阶段模式年龄TDM为 2 .12~ 2 .2 0Ga ;高钾... 报道了大别山北缘中生代 (早白垩世 )不同成因系列火山 -侵入岩的 14个Rb -Sr、Sm -Nd同位素分析数据 ,其中正长岩类ISr值为 0 .70 84 3~ 0 .710 14 ,εNd值为 - 14 .7~ - 15 .8,亏损地幔两阶段模式年龄TDM为 2 .12~ 2 .2 0Ga ;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ISr值为 0 .70 75 0~ 0 .710 5 4,εNd值为 - 17.2~ - 19.1,TDM 为 2 .32~ 2 .4 8Ga ;橄榄安粗岩系列岩石ISr值为 0 .70 873~0 .70 912 ,εNd值为 - 2 0 .7~ - 2 1.7,TDM为 2 .6 0~ 2 .6 8Ga。通过与基底变质岩Sm -Nd同位素组成对比 ,认为高钾钙碱性系列主要由类似于大别群的地壳岩石衍生而成 ,正长岩类是由大别群和少量较年轻地壳岩石 (卢镇关群和佛子岭群 ?)衍生而成的 ,而橄榄安粗岩系列则来源于富集地幔并可能混入少量更古老的类似于泰山群的地壳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来源 火山-侵入岩 中生代 大别山 正长岩 钕同位素 锶同位素
下载PDF
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酸性火山岩的锶和钕同位素特征与岩浆成因 被引量:46
16
作者 薛怀民 陶奎元 沈加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5-47,共13页
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叠置在几个不同的基底构造单元之上,不同单元内的火山岩在锶、钕同位素组成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隶属于下扬子亚板块的浙西—赣东北区火山岩的^(87)Sr/^(86)Sr初始值普遍较低,而^(143)Nd/^(144)Nd初始值则... 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叠置在几个不同的基底构造单元之上,不同单元内的火山岩在锶、钕同位素组成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隶属于下扬子亚板块的浙西—赣东北区火山岩的^(87)Sr/^(86)Sr初始值普遍较低,而^(143)Nd/^(144)Nd初始值则较高。华夏亚板块内的火山岩,以武夷山隆起为核心向沿海方向^(143)Nd/^(144)Nd初始值不断增高,而^(87)Sr/^(86)Sr初始值则呈下降趋势。火山岩中的同位素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是其基底变质杂岩中同位素性质的再现。区内中生代酸性岩浆的形成是业已存在的地壳物质再循环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火山岩 岩浆 成因
下载PDF
浙江诸暨新元古代后造山铝质A型花岗岩的厘定 被引量:15
17
作者 周宇章 邢光福 +4 位作者 杨祝良 沈加林 陈荣 包超民 魏乃颐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7-113,共7页
浙江诸暨道林山地区新元古代钾长花岗岩和辉绿岩组成双峰式侵入岩组合,本文讨论了它们的野外地质形态、年代学及岩石学等特征,确定钾长花岗岩属铝质花岗岩类;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该钾长花岗岩体属典型的后造山A型花岗岩(A2型/PA型),其单... 浙江诸暨道林山地区新元古代钾长花岗岩和辉绿岩组成双峰式侵入岩组合,本文讨论了它们的野外地质形态、年代学及岩石学等特征,确定钾长花岗岩属铝质花岗岩类;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该钾长花岗岩体属典型的后造山A型花岗岩(A2型/PA型),其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816Ma,这是华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A型花岗岩,同时表明Rodinia超大陆已进入裂解高峰期。由于该裂解的主要时期在825Ma,我们推断华南为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DINIA 后造山A型花岗岩 双峰式侵入岩 新元古代 浙江诸暨
下载PDF
广东梅州早侏罗世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研究 被引量:36
18
作者 邢光福 杨祝良 +2 位作者 孙强辉 沈加林 陶奎元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72-175,共4页
以往主要依据地球化学证据推断东南沿海中生代存在地幔富集作用 ,但缺乏可靠的地质学证据。运用全岩 +单矿物 (斜长石和辉石 )Rb Sr等时线法 ,测得梅州辉长岩 橄榄岩岩体中辉长岩的年龄为 178.71±3 .9Ma ,( 87Sr 86 Sr) i 值为 0 ... 以往主要依据地球化学证据推断东南沿海中生代存在地幔富集作用 ,但缺乏可靠的地质学证据。运用全岩 +单矿物 (斜长石和辉石 )Rb Sr等时线法 ,测得梅州辉长岩 橄榄岩岩体中辉长岩的年龄为 178.71±3 .9Ma ,( 87Sr 86 Sr) i 值为 0 .70 5 5 5 8,εSr(t)值为 17.87~ 18.16;3个辉长岩样品的 ( 1 43Nd 1 44 Nd) i 值为 0 .5 12 641~0 .5 12 665 ,εNd(t)值为 0 .4 3~ 0 .95 ,表明其源区为类似原始地幔的弱富集型地幔 ,从而首次得到了中生代存在富集地幔的地质学证据。中生代基性岩类地球化学性质的变化表明 ,大约在中侏罗世早期 ( 164~ 165M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证据 中生代地幔富集作用 早侏罗世基性超基性岩体 广东梅州
下载PDF
膝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MRI表现特点和比较 被引量:27
19
作者 许建荣 柴维敏 +4 位作者 宋子江 沈加林 李磊 陈睿 姚秋英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62-864,共3页
目的 分析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 (RA)和骨关节炎 (OA)各自的MRI特点并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材料与方法 77例 82个膝OA和 2 5例 36个膝RA关节行MRI各个方位的SET1WI、T2 WI和 3D FFE。结果 RA膝关节MRI显示软骨破坏较OA严重而广泛... 目的 分析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 (RA)和骨关节炎 (OA)各自的MRI特点并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材料与方法 77例 82个膝OA和 2 5例 36个膝RA关节行MRI各个方位的SET1WI、T2 WI和 3D FFE。结果 RA膝关节MRI显示软骨破坏较OA严重而广泛 (P <0 .0 1) ,OA软骨磨损以承重或摩擦大的部位好发。MRI见RA骨结构改变也较OA广泛 (P <0 .0 1)。OA的滑膜增生比RA局限 ,通常伴随半月板病变和游离体。结论 根据膝关节各结构病变的程度、部位和范围的差异 ,MRI对OA和R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关节炎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三叉神经痛患者血管压迫MRI表现与手术结果对照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陈克敏 沈加林 +3 位作者 丁小龙 李善泉 张晓华 罗其中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67-270,共4页
目的 分析三叉神经痛患者MRI表现 ,探讨MRI对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8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MRI表现及手术结果。结果  8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共 170侧脑池段三叉神经MRI检查中 ,5 9侧存在三叉神经血管... 目的 分析三叉神经痛患者MRI表现 ,探讨MRI对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 8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MRI表现及手术结果。结果  8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共 170侧脑池段三叉神经MRI检查中 ,5 9侧存在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 ,可疑接触 35侧 ,其中症状侧有神经血管压迫、接触或可疑接触者为 75侧 ,经统计学分析 ,三叉神经痛患者症状有无与是否存在血管压迫或接触有显著意义 (P <0 .0 0 1) ;85例患者症状侧行手术治疗 ,术中证实有血管压迫或接触者 6 9例 ,根据手术结果 ,MRI诊断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的敏感性为 88.2 % ,特异性为 94.4% ,诊断神经血管可疑接触的特异性为76 .2 %。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毗邻血管之间的关系 ,对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或接触的正确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血管压迫 磁共振成像 手术结果 对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