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直性脊柱炎79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沈友轩 周定华 +2 位作者 王艳艳 柯瑶 王嫱 《安徽医药》 CAS 2007年第4期331-332,共2页
目的 总结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对AS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2-2004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79例强直性脊柱炎病例,对79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目的 总结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特点,进一步提高对AS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2-2004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79例强直性脊柱炎病例,对79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体征及辅助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S患者男女比为3.16:1,平均年龄28岁,平均病程5年。腰痛、外周关节炎、“4”字试验阳性、骶髂关节压痛和腰椎压痛为常见症状和体征。腰背痛者占79.75%,足跟痛者占17.72%,普通X线及CT诊断Ⅲ级以上骶髂关节炎者占62.03%,86.08%患者HLA-B27阳性,53.16%患者免疫球蛋白升高,15.19%患者有心脏损害,主要累及二尖瓣。结论 AS主要以腰背痛及骶髂关节炎为临床特征,临床上需注意AS的关节外表现,与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相鉴别,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临床分析 诊断
下载PDF
血浆置换术治疗风湿性疾病22例的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沈友轩 刘晓华 +2 位作者 柯瑶 顾镭 汪承亚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623-623,共1页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血浆置换术 治疗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血清IL-6、IL-8的变化与病情相关性的分析
3
作者 沈友轩 刘晓华 +4 位作者 顾镭 柯瑶 张缪佳 汤建平 王艳艳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48-449,共2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清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发病机理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γ-干扰素和白介素-10阳性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柯瑶 王玲 +3 位作者 沈友轩 王慧娟 刘晓华 季晓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38-640,共3页
目的:研究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10阳性细胞在SLE病理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量全血标记法结合胞内细胞因子标记技术,以CD4、CD8分子为T细胞表面标记,经三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未经刺激... 目的:研究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10阳性细胞在SLE病理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量全血标记法结合胞内细胞因子标记技术,以CD4、CD8分子为T细胞表面标记,经三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未经刺激和经刺激培养后的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率。结果:SLE患者外周血的CD4+及CD8+T细胞中IFN-γ-IL-10+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IFN-γ+IL-10-细胞与IFN-γ-IL-10+细胞的比值明显降低,且IFN-γ+IL-10+双阳性细胞显著增多;SLE外周血的CD4+及CD8+T细胞中IFN-γ+IL-10-细胞亚群对离子霉素刺激的反应性明显降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治疗可以降低SLE外周血CD4+及CD8+T细胞中IFN-γ-IL-10+细胞亚群及CD4+T细胞中IFN-γ+IL-10+细胞亚群的比例,提高IFN-γ+IL-10-/IFN-γ-IL-10+细胞亚群比值。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T细胞亚群平衡失调,表现为分泌IL-10的T细胞亚群比例增高和Tr1细胞增多、Th1/Tc1细胞对刺激的反应存在缺陷。皮质类固醇对T细胞亚群数量及比例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调节性T细胞 Γ-干扰素 白介素-10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异常表达及其意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慧娟 柯瑶 +5 位作者 刘晓华 沈友轩 任强 孙可一 姚婷 季晓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77-281,共5页
目的:分析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37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RA)诊断标准的SLE患者为研究对象,与相匹配的正常人26名相对照,以ABC-ELISA法检测血清及细胞培养上清的IL-1... 目的:分析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37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RA)诊断标准的SLE患者为研究对象,与相匹配的正常人26名相对照,以ABC-ELISA法检测血清及细胞培养上清的IL-10水平,其中部分标本同时以荧光定量RT-PCR分析IL-10mRNA的表达。结果: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伴狼疮性肾炎者和抗双链DNA抗体阳性者其IL-10水平更高,活动期与缓解期患者相比,IL-10水平有所升高,但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血清IL-10水平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mRNA水平呈正相关性,相对于正常人而言,SLE患者的IL-10mRNA亦呈高表达。体外培养结果显示,SLE患者PBMCs自发分泌或植物血凝素(PHA)诱生IL-10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结论:细胞因子IL-10的蛋白水平和mRNA转录水平,在SLE患者均明显升高,高水平的IL-10可能与狼疮性肾炎的发生有关。SLE患者PBMCs产生IL-10的能力异常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α干扰素和白介素6、10与临床及免疫学指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顾镭 张戎 +4 位作者 王慧娟 杨晓帆 张缪佳 沈友轩 季晓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78-580,共3页
目的: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异常表达的干扰素(IFN)-α、白介素(IL)-6、IL-10与多种临床与免疫学指标相关性研究,为探讨该细胞因子在SLE免疫紊乱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选择50例SLE患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α、I... 目的: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异常表达的干扰素(IFN)-α、白介素(IL)-6、IL-10与多种临床与免疫学指标相关性研究,为探讨该细胞因子在SLE免疫紊乱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选择50例SLE患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α、IL-6、IL-10水平,并分析其与SLE临床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SLE患者血清中IL-6、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SLE患者血清中IFN-α、IL-6、IL-10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均呈正相关。③SLE患者血清中IFN-α、IL-6、IL-10水平与某些临床表现及免疫学指标具有相关性。结论:SLE患者血清中存在的多种细胞因子异常,对SLE的发生、发展、表现、转归及指导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Α干扰素 白介素-6 白介素-10 临床表现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亲环素A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缪佳 刘晓华 +5 位作者 陈子庆 沈友轩 顾镭 柯瑶 王艳艳 季晓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观察血清抗亲环素(CyP)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54例SLE、36例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gG、3种抗CyP A抗体并结合活动性评分、系统损害进行分析。结果:54例SLE患者... 目的:观察血清抗亲环素(CyP)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54例SLE、36例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gG、3种抗CyP A抗体并结合活动性评分、系统损害进行分析。结果:54例SLE患者中23例检出IgG型抗CyP A抗体,15例IgM型、3例IgA型抗CyP A抗体。IgG型抗CyP A抗体的灵敏度为42.6%,特异性为55.6%,IgM型CyP抗体的灵敏度为27.8%,特异性为36.1%。SLE重度活动组两型抗CyP A抗体检出率高于稳定期及轻、中度活动组。IgG型及IgM型抗体与血中低补体及免疫球蛋白升高有关,IgG型抗CyP A抗体与SLE关节肌肉症状及白细胞减少有关。结论:IgG型抗CyP A抗体检出的临床价值优于IgM型抗体。CyP A抗体非SLE特异性抗体,但可作为判断SLE病情活动性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亲环素A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免疫病 诊断价值
下载PDF
磁共振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艳艳 冯阳 +4 位作者 梅焕平 沈友轩 张缪佳 王嫱 刘晓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3610-3613,3617,共5页
目的观察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手腕部的MRI各种主要征像改变,探讨MRI在早期RA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3例以多关节肿痛为主诉的患者,经随访确诊87例,68例早期RA为观察组,19例非RA为对照组。2组分别双手腕部X线平片和MRI扫描检查,动态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手腕部的MRI各种主要征像改变,探讨MRI在早期RA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3例以多关节肿痛为主诉的患者,经随访确诊87例,68例早期RA为观察组,19例非RA为对照组。2组分别双手腕部X线平片和MRI扫描检查,动态观察MRI改变及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68例早期RA患者MRI示关节积液50例、滑膜增厚40例、骨髓水肿16例、软骨及骨侵蚀28例,8例软组织病变(包括腱鞘炎6例)。19例非RA患者MRI示关节积液6例,滑膜增厚为1例,骨侵蚀5例,腱鞘炎1例。关节积液、滑膜增厚/血管翳形成、骨髓水肿的阳性率RA组高于非RA组(P<0.005)。MRI敏感性97.06%,特异性57.89%。24例进行了增强造影,滑膜强化/血管翳形成的敏感度为94.12%,特异度为85.71%。实验组28例出现软骨和骨侵蚀(28/68),33.33%在病程3月内;而12~24月出现软骨和骨侵蚀为100%。X线平片仅有3例出现轻度骨侵蚀(3/28)。结论手腕关节MRI可以反映早期RA的病理改变,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X线平片有明显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早期 磁共振成像 腕关节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5
9
作者 汤建平 刘晓华 +5 位作者 郑肇巽 沈友轩 张缪佳 柯瑶 顾镭 王艳艳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93-895,F002,共4页
目的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 (RA)滑膜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与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表达分布情况 ,探讨其与RA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 2 4例RA及 4例正常滑膜组织中bFGF、TGF β1的表达分布... 目的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 (RA)滑膜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与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的表达分布情况 ,探讨其与RA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 2 4例RA及 4例正常滑膜组织中bFGF、TGF β1的表达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2 1/ 2 4例RA滑膜组织衬里层的巨噬细胞样细胞、成纤维细胞、浸润的炎症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质可见bFGF的表达分布 ,并且巨噬细胞样细胞、成纤维细胞、浸润的炎症细胞的阳性程度强于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质。 2 2 / 2 4例RA滑膜组织衬里层与衬里下层的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样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均见TGF β1的阳性表达分布。两者比较 ,阳性细胞的染色程度、染色细胞数与分布范围大致相等。 4例正常滑膜组织中bFGF、TGF β1的表达分布均为阴性。结论 RA滑膜组织中bFGF、TGF β1的表达分布均较正常增多且表达程度大致相等 ,两者协同作用 ,参与了RA病理过程的滑膜衬里层增生、炎症细胞浸润、血管增殖与滑膜血管翳的形成及对骨与软骨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类风湿关节炎 滑膜组织 发病机制 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
下载PDF
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异常及血清中IL-10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娟 刘晓华 +4 位作者 王慧娟 沈友轩 孙可一 王书奎 季晓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62-866,共5页
目的 :研究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凋亡特点。方法 :采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CD19细胞亚群的早期凋亡 ;ELISA法检测PBMCs培养上清中的sFas、sFasL ;实时荧光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细胞内Fasm... 目的 :研究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中淋巴细胞亚群的凋亡特点。方法 :采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CD19细胞亚群的早期凋亡 ;ELISA法检测PBMCs培养上清中的sFas、sFasL ;实时荧光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细胞内Fas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SLE患者PBMCs中CD3+ 细胞凋亡明显增多 ;CD4 + 和CD8+ 细胞亚群凋亡均有明显增加 ,但以CD4 + 细胞凋亡增多更为明显 ;相应地 ,其PBMCs中CD4 + 、CD8+ 细胞百分率下降 ,CD4 CD8比值降低。SLE患者血清可诱导CD3+ 、CD4 + 、CD8+ T细胞亚群凋亡增多 ,sFas、sFasL水平增高及FasmRNA表达增加 ;抗 IL 10抗体则可中和SLE血清的上述作用。结论 :SLE患者体内T细胞凋亡增多 ,以CD4 + T细胞凋亡增加更为显著 ,导致CD4 CD8比值下降 ;SLE血清中高水平的IL 10可能通过诱导Fas、FasL表达增高而促进T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细胞凋亡 IL-10 FAS
下载PDF
正常人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初步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柯瑶 刘晓华 +4 位作者 王玲 沈友轩 王慧娟 孙可一 季晓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2-385,共4页
目的:研究正常人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PBMCs)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状态。方法:采用微量全血法在样本中标记多种荧光抗体,利用三色流式细胞技术对正常人及SLE患者外周血各T细胞亚群百分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与正常人相比,... 目的:研究正常人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PBMCs)T淋巴细胞亚群的平衡状态。方法:采用微量全血法在样本中标记多种荧光抗体,利用三色流式细胞技术对正常人及SLE患者外周血各T细胞亚群百分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与正常人相比,在未经刺激的自然状态下,SLE患者PBMCs中表达白细胞介素(IL)-10的Th2细胞及Tc2细胞的百分率均显著增高;如经植物血凝素(PHA)和佛波醇乙酯(PMA)联合刺激,正常人表达干扰素-γ(IFN-γ)的Tc1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而SLE患者则仍表现为Th2和Tc2细胞百分率的明显增高。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高IL-10应答、低IFN-γ应答状态,从而形成T细胞亚群平衡向Th2/Tc2偏移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技术 系统性红斑狼疮 淋巴细胞亚群 TH1/TH2细胞 Tc1/Tc2细胞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组织PDGF与TGF-β_1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晓华 汤建平 +2 位作者 郑肇巽 沈友轩 张缪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8期6-7,共2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ABC法对 2 4例类风湿关节炎 (RA)及 4例正常滑膜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 )、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的表达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发现 2 0例 RA滑膜组织衬里层的巨噬细胞样细胞、浸润的炎性细胞与血...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SABC法对 2 4例类风湿关节炎 (RA)及 4例正常滑膜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 )、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的表达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发现 2 0例 RA滑膜组织衬里层的巨噬细胞样细胞、浸润的炎性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可见 PDGF的表达分布 ,且巨噬细胞样细胞、浸润的炎症细胞的阳性程度强于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2 2例 RA滑膜组织衬里层与衬里下层的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样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均见 TGF-β1 的阳性表达分布。两者比较 ,阳性细胞的染色程度、染色细胞数与分布范围大致相等。4例正常滑膜组织中 PDGF、TGF-β1 的表达分布均为阴性。认为 RA滑膜组织中 PDGF、TGF-β1 的表达分布均较正常增多且表达程度大致相等 ,两者协同作用 ,参与了 RA病理过程的滑膜衬里层增生、炎性细胞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滑膜
下载PDF
小剂量甲氨蝶呤过量致严重毒副反应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柯瑶 沈友轩 +1 位作者 张缪佳 刘晓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3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小剂量 甲氨蝶呤 过量 药物不良反应 抗肿瘤药物 严重毒副反应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磁共振改变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艳艳 刘晓华 +3 位作者 沈友轩 张缪佳 冯阳 梅焕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48-1050,共3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检查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2例疑似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同时行M R I、X-ray及常规血清检查。结果95.3%患者出现M R I改变,关节积液18例(其中2例合并骨髓水肿),关节软骨水肿、变性、破坏8例,骨侵蚀...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检查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2例疑似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同时行M R I、X-ray及常规血清检查。结果95.3%患者出现M R I改变,关节积液18例(其中2例合并骨髓水肿),关节软骨水肿、变性、破坏8例,骨侵蚀、关节间隙狭窄5例,骨髓水肿4例,韧带及副韧带增厚3例,腱鞘膨大积液6例。结论M R I有助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是一种比X线更敏感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早期 诊断 MRJ
下载PDF
全国多中心使用糖皮质激素风湿病患者骨质疏松调查 被引量:26
15
作者 张学武 姚海红 +85 位作者 梅轶芳 王辉 高娟 林志国 张海宏 王言 赵彦萍 王亮 李洋 李英楠 聂英坤 徐亮 舒强 刘花香 李向培 厉小梅 徐晋 刘璘琛 王艳艳 沈友轩 冷晓梅 吴庆军 王立 赵岩 丁进 李治琴 牛敏 冯媛 陈倩蕴 冷南 王聪华 刘湘源 王芳 王秀娟 张舸 刘宏潇 周惠琼 王丽英 赵千子 李胜光 段婷 周明珠 赵义 黄彦弘 路跃武 黄桂芬 韩峰 戚务芳 张娜 董笑影 孙文闻 高丽霞 王俊祥 陈海英 顾光 李芳 姜国平 刘涛 王晋平 陈雁飞 王晓云 刘斌 李法新 夏丽萍 张榕 赵丽娟 张冶宇 郭韵 薛江霞 刘冬梅 王岩岩 戴冰冰 刘伟 刘畅 华冰珠 丁从珠 顾菲 孙怡宁 莫凌菲 张斌 宁旺斌 潘静 沈凌汛 连莉 黄文辉 林泽英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7年第3期277-284,共8页
目的了解中国服用糖皮质激素风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情况和诊疗现状,以期引起对骨质疏松防治的重视。方法 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在全国46家风湿病专科医院对3 136例曾经或正在服用糖皮质激素的风湿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用药... 目的了解中国服用糖皮质激素风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情况和诊疗现状,以期引起对骨质疏松防治的重视。方法 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在全国46家风湿病专科医院对3 136例曾经或正在服用糖皮质激素的风湿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用药情况及骨量调查,了解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结果 (1)所有调查患者中,主要病种为类风湿关节炎(1 069例)和系统性红斑狼疮(983例)。3 136例患者中90%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其中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41.4%。44.7%的患者在调查当时糖皮质激素用量(等效于泼尼松)>7.5 mg/d,调查当时糖皮质激素剂量≤2.5 mg/d者仍有58.5%存在骨质疏松。(2)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小于30岁的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总发生率为74.4%。(3)女性风湿病患者骨密度异常比例高于男性,平均停经年龄低于正常人群(45.8岁)。(4)抗骨质疏松药物使用不规范,32.7%的患者从未预防性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在T<-2.5的患者中,35.6%未给予预防性抗骨质疏松治疗。主要用药为钙和维生素D,20.9%的患者仅给予钙剂单独治疗,仅有4%使用膦酸盐类药物。结论我国应用糖皮质激素的风湿病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增高,且预防性用药不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糖皮质激素类
下载PDF
间质干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谌蓉 刘晓华 +4 位作者 张缪佳 沈友轩 王嫱 谈文峰 柯瑶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16-718,共3页
目的观察间质干细胞(MSC)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从健康志愿者骨髓中分离培养MSC,从SLE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将MSC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共培养。二乙酰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 目的观察间质干细胞(MSC)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从健康志愿者骨髓中分离培养MSC,从SLE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将MSC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共培养。二乙酰羧基荧光素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反应细胞群结合流式细胞术特异性分析反应细胞各细胞亚群。结果与MSC共培养后,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增殖受抑制,各T细胞亚群比例降低,其中Th2亚群明显降低(P<0.05)。结论MSC对SLE患者体内Th1/Th2失衡状态有一定的纠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变化与小剂量肝素治疗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晓华 沈友轩 +2 位作者 张缪佳 陆化 张继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6期443-444,共2页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患者体内的高凝状态和应用肝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测定 40例活动期 SL E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 (F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D二聚体 (D- D)的含量 ,并对其中 2 0例应用小剂量肝素 (6 2 5 0 U/d)治疗...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患者体内的高凝状态和应用肝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测定 40例活动期 SL E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 (F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D二聚体 (D- D)的含量 ,并对其中 2 0例应用小剂量肝素 (6 2 5 0 U/d)治疗 ,2周后再次测定患者血浆中以上 3项指标。结果  40例 SL E患者 D- D含量明显增高 ,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FDP阳性 31例 ,占 77% ;Fg含量增高 19例 ,占 47.1% ,但无组间差异 (P>0 .0 5 )。 2 0例小剂量肝素治疗前后对比 ,3项指标均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本组结果支持 SL E有血栓形成的倾向 ,所测定的 3项血浆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变化指标中以 D- D敏感 ,可作为反映 SL E高凝状态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肝素 治疗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6对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为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顾镭 季晓辉 +6 位作者 刘晓华 张缪佳 沈友轩 梅焕平 王嫱 王慧娟 杨晓帆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7-219,共3页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对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HPC)体外诱导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s)的影响。方法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阳性分选CD34+HPC,采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6(IL-6)对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HPC)体外诱导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s)的影响。方法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阳性分选CD34+HPC,采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方案体外诱导分化形成DCs,加入高IL-6水平的SLE患者血清观察对细胞分化的影响。在培养的7、10和14d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表型,细胞增殖/毒性(CCK-8)试剂盒分析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在高IL-6水平SLE血清的作用下,由HPC分化而来的DCs表达CD80、CD86上升,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IL-6中和抗体能够降低这种DCs的CD80、CD86表达水平和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能力。结论SLE血清中的IL-6对造血干细胞向DCs分化、发育及DCs功能的活化可能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造血干细胞 树突状细胞 白细胞介素6 表型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SIL-2R,IL-6,IL-8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顾镭 沈友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 1、- 6、- 8(IL - 1、- 6、- 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SIL - 2 R)水平 ,探讨细胞因子和 SL 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 46例活动性 SL E患者 ,并将其分成轻 ,中 ,重三组...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 1、- 6、- 8(IL - 1、- 6、- 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SIL - 2 R)水平 ,探讨细胞因子和 SL 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 46例活动性 SL E患者 ,并将其分成轻 ,中 ,重三组及狼疮肾(L N)和非 L N两类 ,采用 EL ISA法测定其血清 IL- 1,SIL- 2 R,IL- 6 ,IL- 8水平。结果  SL E患者血清 IL- 1,SIL- 2 R,IL- 6 ,IL- 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且和 SL E的活动度呈正相关 ,L N患者血清 SIL- 2 R,IL- 6 ,IL- 8则高于非 L N组 (P<0 .0 5 )。结论 异常增高的细胞因子可引起免疫系统网络的紊乱 ,导致免疫损伤。监测血清细胞因子可有助于了解患者狼疮活动程度 ,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SIL-2R IL-6 血清 IL-1 IL-8
下载PDF
CBL教学法在风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艳艳 沈友轩 +1 位作者 王琦 王嫱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49期194-195,共2页
目的:探讨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学发在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36名在风湿免疫科轮转的住院医师随机分为CBL教学组和传统带教组,经1个月的临床轮转后,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基础病例,对2组同学病史采集、病... 目的:探讨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学发在风湿免疫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36名在风湿免疫科轮转的住院医师随机分为CBL教学组和传统带教组,经1个月的临床轮转后,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基础病例,对2组同学病史采集、病历书写、病历分析、专业理论、专业操作、与患者沟通能力6方面进行入、出科评价(主观题)和考试分值(客观题)比较。结果:CBL教学组无论主观题还是客观题的评分均显著高于传统带教组。结论:在风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恰当引入C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及诊疗、医患沟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教学法 风湿免疫科 系统性红斑狼疮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