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土壤和地下水修复行业评述及发展展望
1
作者 邢轶兰 李书鹏 +5 位作者 龙涛 谢云峰 张流芳 陈伟伟 胡佩雷 沈宗泽 《中国环保产业》 2024年第6期17-20,共4页
本文对2023年土壤修复领域出台的重要政策、标准及规范等进行了梳理和统计,对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研判。
关键词 土壤和地下水 行业评述 发展展望
下载PDF
催化剂对蛇纹石粉体减摩抗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沈宗泽 常秋英 齐烨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9-51,共3页
采用UMT-3摩擦磨损试验机,在高接触压力下考察蛇纹石粉体及其与催化剂组合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45#钢的减摩抗磨作用。结果表明:在高接触压力下,润滑油中添加蛇纹石粉体后摩擦因数和磨损量都变大;相对于蛇纹石粉体,以蛇纹石和某种催化剂... 采用UMT-3摩擦磨损试验机,在高接触压力下考察蛇纹石粉体及其与催化剂组合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对45#钢的减摩抗磨作用。结果表明:在高接触压力下,润滑油中添加蛇纹石粉体后摩擦因数和磨损量都变大;相对于蛇纹石粉体,以蛇纹石和某种催化剂组合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可有效地降低摩擦因数和磨损量,并提高摩擦因数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石 催化剂 摩擦磨损
下载PDF
放射性咀嚼肌损伤模型软组织病理改变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4
3
作者 沈宗泽 郑建金 +2 位作者 贾暮云 董刚 李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842-2846,共5页
背景:长期的放射线累积更可引起周围组织纤维化,张口受限,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品质。目的:观察大鼠咀嚼肌放射损伤后软组织的病理改变及体内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表达。方法:成年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n=10)和放射组(n=20... 背景:长期的放射线累积更可引起周围组织纤维化,张口受限,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品质。目的:观察大鼠咀嚼肌放射损伤后软组织的病理改变及体内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的表达。方法:成年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n=10)和放射组(n=20)。放射组利用直线加速器累积照射咀嚼肌40Gy。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咀嚼肌放射损伤区血管病理改变及RT-PCR检测咀嚼肌放射损伤区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表达。结果与结论:放射组咀嚼肌放射损伤区毛细血管密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提示放射损伤可促使组织纤维化修复放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损伤 大鼠 毛细血管损伤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密度
下载PDF
表面织构的深度影响润滑油膜承载能力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齐烨 常秋英 沈宗泽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42,共4页
采用基于N-S方程的CFD方法,研究最小油膜厚度为4μm时圆弧凹槽表面微织构深度的变化对动压润滑效果的影响,并深入探讨其机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工况条件下,凹槽深度不同,其承载性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当凹槽深度小于4μm时,随织构深度的... 采用基于N-S方程的CFD方法,研究最小油膜厚度为4μm时圆弧凹槽表面微织构深度的变化对动压润滑效果的影响,并深入探讨其机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工况条件下,凹槽深度不同,其承载性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当凹槽深度小于4μm时,随织构深度的增加其承载能力逐渐增强,当凹槽深度大于4μm时,随织构深度的增加其承载能力逐渐减弱,即深度值在4μm左右时油膜的承载能力最强。分析发现,织构深度的变化改变了润滑油流场的流动,深度增大到某个值时润滑油开始出现逆流现象,随着凹槽深度的增加,逆流区变大;逆流的存在削弱了织构的承载能力;速度不影响润滑油的流动走向,但会影响承压能力的大小;织构截面形状对润滑油的流动走向有影响,但对织构底部形成漩涡的规模大小影响不大,对润滑油膜承压能力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CFD 动压润滑 逆流
下载PDF
织构化径向轴承的承载性能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齐烨 常秋英 +1 位作者 李慧婷 沈宗泽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6-38,42,共4页
采用基于N-S方程的CFD方法,建立无限长径向滑动轴承的动压润滑模型,研究织构化径向轴承的承载性能,并与非织构化轴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径向轴承进行完全织构化,当织构面密度不断增大时,径向轴承的承载力先增加继而减小,即存在一个... 采用基于N-S方程的CFD方法,建立无限长径向滑动轴承的动压润滑模型,研究织构化径向轴承的承载性能,并与非织构化轴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径向轴承进行完全织构化,当织构面密度不断增大时,径向轴承的承载力先增加继而减小,即存在一个具有承载极大值的最优面密度值,并且存在一个合适的面密度范围使得织构有利于径向轴承承载力的提高;对径向轴承进行部分织构化,分布在承载区的织构面积越大,承载能力越大;随转速的增大,径向轴承的承载力几乎以线性速度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轴承 表面织构 动压润滑 承载能力
下载PDF
一株耐锌细菌Sphingobacterium caeni S3的Zn2+吸附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袁梦 沈宗泽 +5 位作者 封磊 宋萍 韩晓刚 游凯 苏丹 李航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6-663,共8页
以一株耐锌细菌S3为研究对象,对其菌体及其胞外聚合物(EPS)的Zn^2+吸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S3属于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其序列与S.caeni相似性达到99%.Zn^2+对菌株S3生长的最小抑制浓度为500 mg·L^-1左右.S3活... 以一株耐锌细菌S3为研究对象,对其菌体及其胞外聚合物(EPS)的Zn^2+吸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S3属于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其序列与S.caeni相似性达到99%.Zn^2+对菌株S3生长的最小抑制浓度为500 mg·L^-1左右.S3活性菌体对Zn^2+的吸附率明显高于非活性菌体,且活性菌体实现吸附平衡的时间稍长.参与S3菌体Zn^2+吸附过程的官能团主要有缔合O-H、N-H和多糖的C-O.菌体EPS对Zn^2+的吸附率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大,在80 min达到吸附平衡.S3菌体及EPS对Zn^2+的吸附过程均可采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重金属 耐锌细菌 胞外聚合物
下载PDF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对口腔鳞癌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
7
作者 秦星 沈宗泽 +2 位作者 张建军 严明 陈万涛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301-306,共6页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对口腔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初步探讨CAFs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培养口腔鳞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免疫组化和免...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 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对口腔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初步探讨CAFs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方法,培养口腔鳞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实验进行鉴定,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CAFs诱导口腔鳞癌细胞迁移的能力;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CAFs对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评价CAFs对肿瘤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出口腔鳞癌来源的CAFs。CAFs能促进口腔鳞细胞的迁移、增殖和克隆形成等生物学行为。结论 CAFs能显著影响口腔鳞癌的增殖和迁移,表明其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口腔鳞癌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膜污染层微生物与聚丙烯微滤膜间的界面作用及其吸附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申露文 沈宗泽 +5 位作者 王一惠 宋欢 袁梦 禹胜男 宋萍 封磊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561-2571,共11页
采用热力学方法及界面吸附理论,对2株膜污染层微生物(Aeromonas veronii M4、Aeromonas caviae N25)与聚丙烯(PP)微滤膜间的界面作用及吸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eromonas veronii M4与PP膜表面均表现出明显的疏水性特征,而Aeromonas ... 采用热力学方法及界面吸附理论,对2株膜污染层微生物(Aeromonas veronii M4、Aeromonas caviae N25)与聚丙烯(PP)微滤膜间的界面作用及吸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eromonas veronii M4与PP膜表面均表现出明显的疏水性特征,而Aeromonas caviae N25则呈现亲水性特征,并且A.veronii M4的运动性能也要高于A.caviae N25;另外,2株细菌及PP膜的表面均带有负电荷,表现出明显的电子供体特征,而Lewis酸碱分量U_(mlb)^(AB)则在2株细菌与PP膜的界面作用能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依据XDLVO理论,A.caviae N25及A.veronii M4与PP膜之间的总界面作用能均为负值,表明二者在膜上的吸附是一个主动吸附过程,而A.veronii M4-PP膜之间的界面作用能负值最大,说明A.veronii M4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静态吸附结果则表明,A.veronii M4在PP膜上的吸附量要明显高于A.caviae N25,而2株菌在膜上的吸附行为可由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污染 吸附 微滤 XDLVO 界面作用
原文传递
Aeromonas veronii N8不同类型胞外聚合物的性质及其Zn2+吸附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柴德芳 宋萍 +2 位作者 申露文 沈宗泽 封磊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665-3674,共10页
以Aeromonas veronii N8为研究对象,对其松散型胞外聚合物(LB-EPS)和紧密型胞外聚合物(TB-EPS)的性质及其吸Zn^(2+)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B-EPS和TB-EPS具有不同的多糖及蛋白组成比例;与TB-EPS相比,LB-EPS的分子量分布范围较窄,但... 以Aeromonas veronii N8为研究对象,对其松散型胞外聚合物(LB-EPS)和紧密型胞外聚合物(TB-EPS)的性质及其吸Zn^(2+)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B-EPS和TB-EPS具有不同的多糖及蛋白组成比例;与TB-EPS相比,LB-EPS的分子量分布范围较窄,但其平均分子量较大,TBEPS中含有一些LB-EPS不具有的富含芳香族氨基酸的蛋白质,而LB-EPS则含有少量TB-EPS不具有的腐殖酸类物质;1H NMR与XPS分析发现,两种EPS具有相似的结构与元素组成,但各元素在两者中的组成比例并不相同;LB-EPS和TB-EPS具有相似的Zn^(2+)吸附规律,经90 min后二者均能达到吸附平衡,但LB-EPS的吸附率一直大于TB-EPS,二者的吸附率则随着EPS浓度的增加而变大,并随着Zn^(2+)浓度的增加而变小;对比Zn^(2+)吸附前后,两种EPS中属于核酸、多糖与蛋白质在内的一些特征官能团的强度或位置则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表明这些特征峰在吸附过程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而LB-EPS和TB-EPS的Zn^(2+)吸附过程则可分别采用Freundlich和Temkin模型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mona sveronii 胞外聚合物 重金属 Zn2+ 吸附
原文传递
异位热脱附技术与设备在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1
10
作者 沈宗泽 陈有鑑 +6 位作者 李书鹏 顾群 郭丽莉 焦文涛 刘鹏 籍龙杰 李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60-2073,共14页
异位热脱附技术具有污染物去除率高、修复周期短、普适性强等显著优势,是目前修复有机污染土壤最有效的技术之一。通过资料、文献查阅及现场调研,梳理了异位热脱附技术及设备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在我国的应用发展历程,结合工程案例,分... 异位热脱附技术具有污染物去除率高、修复周期短、普适性强等显著优势,是目前修复有机污染土壤最有效的技术之一。通过资料、文献查阅及现场调研,梳理了异位热脱附技术及设备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在我国的应用发展历程,结合工程案例,分析了典型直接热脱附设备、间接热脱附设备的工艺技术路线,进而提出开展实际污染场地修复时的设备选择建议,以及热脱附技术的理论研究和设备发展方向,为我国有机污染土壤异位热脱附修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场地 直接热脱附 间接热脱附 工艺路线 应用案例
原文传递
连续管式原位注入化学氧化技术对某有机污染场地地下水的修复效果 被引量:5
11
作者 沈宗泽 王祺 +5 位作者 阎思诺 郭丽莉 王勇 李书鹏 郝贵宝 刘渊文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3-100,共8页
针对传统地下水原位注入化学氧化技术存在注入深度浅、效率低等问题,采用连续管和高压水射流技术实现地下水原位修复药剂钻注一体化和水射流钻进,以提高效率和深层修复。以某退役化工厂地下水中的氯苯为目标污染物,基于自主开发的连续... 针对传统地下水原位注入化学氧化技术存在注入深度浅、效率低等问题,采用连续管和高压水射流技术实现地下水原位修复药剂钻注一体化和水射流钻进,以提高效率和深层修复。以某退役化工厂地下水中的氯苯为目标污染物,基于自主开发的连续管式原位注入化学氧化技术开展了中试规模的实验研究,基于现场实验确定原位注入药剂影响半径并评估了修复效果。结果表明,药剂影响半径可达2 m,且药剂扩散趋势与场地总体地下水流场的流向基本吻合;经原位化学氧化处理后,实验区地下水中氯苯检测质量浓度低于400μg·L^(−1),即采用连续管式原位注入化学氧化技术实现了实验区地下水中氯苯的有效去除。本研究可为连续管注入技术在地下水原位修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场地 连续管式原位注入 原位化学氧化 中试实验
原文传递
有机污染场地原位热脱附工程尾水尾气的处理技术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籍龙杰 沈宗泽 +7 位作者 刘鹏 迟克宇 郭丽莉 李书鹏 秦之瑞 岳勇 韩自玉 焦文涛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07-1415,共9页
污染场地原位热脱附过程不可避免地产生尾水尾气,其处理技术普遍存在工艺设计不成熟、污染物脱附规律认识不明晰、二次污染控制措施薄弱等问题,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指导。通过分析污染场地原位热脱附工程尾水尾气处理技... 污染场地原位热脱附过程不可避免地产生尾水尾气,其处理技术普遍存在工艺设计不成熟、污染物脱附规律认识不明晰、二次污染控制措施薄弱等问题,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指导。通过分析污染场地原位热脱附工程尾水尾气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污染物脱附规律和现有专利情况,总结归纳实际工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而提出原位热脱附工程尾水尾气处理工艺的设计和设备选型建议,并展望进一步的应用及研究,以期为我国有机污染土壤原位热脱附修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场地 原位热脱附工艺 尾水尾气处理 工艺设计 应用案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