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分子科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
作者 沈家骢 孙俊奇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4年第6期420-424,共5页
超分子化学是基于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分子聚集体的化学,在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等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中,超分子化学已发展成了超分子科学,被认为是21世纪新概念和高技术的重要源头之一。本文... 超分子化学是基于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分子聚集体的化学,在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等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中,超分子化学已发展成了超分子科学,被认为是21世纪新概念和高技术的重要源头之一。本文介绍了近几年超分子科学研究中的热点和基本问题,愿为我国超分子科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研究 纳米科学与技术 学科 新概念 信息科学 参考 交叉融合 超分子化学 非共价键 分子间
下载PDF
超分子科学──21世纪新概念与高技术的一个重要源头 被引量:12
2
作者 沈家骢 张希 《科技导报》 CAS CSCD 1994年第10期6-8,13,共4页
超分子科学──21世纪新概念与高技术的一个重要源头SupermolecularScience¥//沈家骢(吉林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春130023)张希(吉林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3)一、超分子科学的由来经... 超分子科学──21世纪新概念与高技术的一个重要源头SupermolecularScience¥//沈家骢(吉林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春130023)张希(吉林大学化学系,长春130023)一、超分子科学的由来经过35亿年的生物进化,地球上有了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化学 超分子 分子识别 位点识别 组装方法
下载PDF
聚合物层状组装膜 被引量:6
3
作者 沈家骢 孙俊奇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44-650,共7页
介绍了近几年来我们研究组在层状组装膜的构筑以及功能化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最新进展.包括结合表面溶胶-凝胶技术与静电层状组装技术,实现了二阶非线性基团在层状组装多层膜中的非对称排列,制备了具有二阶非线性效应的膜材料;采用室温... 介绍了近几年来我们研究组在层状组装膜的构筑以及功能化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最新进展.包括结合表面溶胶-凝胶技术与静电层状组装技术,实现了二阶非线性基团在层状组装多层膜中的非对称排列,制备了具有二阶非线性效应的膜材料;采用室温压印技术,发展了一种简便、经济和具有普适性的层状组装聚合物膜图案化方法;以轻度交联的聚合物微凝胶为构筑基元,制备了具有高负载量的聚合物层状组装膜;发展了一种基于离子剥离技术的层状组装自支持膜制备方法;基于层状组装技术,制备了具有超疏水和抗反射功能的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组装技术 聚合物膜 功能化薄膜
下载PDF
一种具有“浮萍”结构的单分子膜与Langmuir-Blodgett多层膜 被引量:1
4
作者 沈家骢 张希 +3 位作者 张春昕 查晓 赵晓光 周恩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62-265,共4页
本文以St-DVB微凝胶/甲基丙烯酸两性接枝共聚物制成了一种新型“浮萍”结构的单分子膜,并转移制备了LB多层膜,对其单分子膜的性质、LB多层膜的二维有序结构及膜的热稳定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两性接枝 共聚物 LB膜 单分子膜
下载PDF
化学生物学中识别与组装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3
5
作者 沈家骢 吴玉清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39-1843,共5页
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与融合产生了新学科———化学生物学,开拓了化学和生物学研究的新领域,使人类得以从分子水平来阐释生命过程,揭示生命的奥秘。分子识别和组装是体系的构筑与功能集成的基础,也是自然界生物进行信息存贮、复制和传递... 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与融合产生了新学科———化学生物学,开拓了化学和生物学研究的新领域,使人类得以从分子水平来阐释生命过程,揭示生命的奥秘。分子识别和组装是体系的构筑与功能集成的基础,也是自然界生物进行信息存贮、复制和传递的基础。以此来研究构筑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超分子体系,对揭示生命现象和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从(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模拟与底物识别;(2)医用再生材料与活性支架;(3)类病毒颗粒的组装与解组装3个方面讨论了化学生物学中的识别与组装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生物学 分子识别 类病毒颗粒 组装/解组装
下载PDF
分子沉积膜 被引量:41
6
作者 沈家骢 张希 孙轶鹏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1997年第1期1-6,共6页
有序分子膜(organized molecular films)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认识生物体系中有机分子的组装与自组装行为,而且可以按照人为设计去组装特定功能的有机薄膜与超薄膜体系,进而构造分子器件或超分子器件,因此有序分子膜的组装与功能研究是一... 有序分子膜(organized molecular films)研究不仅有助于人们认识生物体系中有机分子的组装与自组装行为,而且可以按照人为设计去组装特定功能的有机薄膜与超薄膜体系,进而构造分子器件或超分子器件,因此有序分子膜的组装与功能研究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多学科交叉领域。 有序分子膜组装方法目前主要有:Langmuir-Blodgett 膜(LB膜)、分子自组装膜和浇铸膜等。LB方法于气液界面上形成两亲性分子的单分子膜,并转移成多层LB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沉积膜 分子组装 薄膜 LB膜
下载PDF
本体聚合中增长自由基的微环境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沈家骢 王国斌 +1 位作者 杨梅林 郑莹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1439-1443,共5页
本文采用ESR技术和脉冲核磁梯度场自旋回波技术,论证了MMA、St本体聚合体系中增长自由基的反应活性和周围物理状态的微观非均一性,并讨论了这种非均一性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关键词 自由基聚合 反应速率常数 微环境
下载PDF
纳米生物医用材料 被引量:8
8
作者 沈家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2-474,共3页
纳米生物材料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正成为现代生物和医用材料的研究热点。随着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的不断交叉,纳米生物医用材料已在新型医用植入材料和介入医用材料、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材料、新型药物和基因控释载体及高效生物... 纳米生物材料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正成为现代生物和医用材料的研究热点。随着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的不断交叉,纳米生物医用材料已在新型医用植入材料和介入医用材料、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材料、新型药物和基因控释载体及高效生物诊断材料领域取得较大进展。本文主要针对纳米生物医用材料在生物相容性界面、组织再生修复、基因和药物传递及生物诊断上的应用进行评述,并探讨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生物材料 生物相容性界面 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材料 基因药物传递 生物诊断材料
下载PDF
分子组装——21世纪化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被引量:1
9
作者 沈家骢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1995年第1期15-16,共2页
原子与原子用化学键联结起来而生成分子——分子化学;分子与分子用分子间作用力联结起来而形成分子聚集体——超分子化学。80年代以来,超分子化学的兴起,改变了化学家两个传统的观念:弱相互作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加和与协同转化为强的... 原子与原子用化学键联结起来而生成分子——分子化学;分子与分子用分子间作用力联结起来而形成分子聚集体——超分子化学。80年代以来,超分子化学的兴起,改变了化学家两个传统的观念:弱相互作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加和与协同转化为强的结合能;由于组装过程使超分子体系具有新禀性,分子不再是保持物性的最小单位。与以砖块构筑起形形色色的建筑群一样,按照分子组装的思想,有谁能计算得出上千万种分子组装成多少超分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组装 超分子化学 超分子体系
下载PDF
高分子可控聚合与柔性工程
10
作者 沈家骢 杨梅林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2期87-92,共6页
高分子工业与高分子科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已有一百年的历史.H·Staudinger建立大分子的概念,不仅奠定了高分子科学的基础,也开创了高分子合成材料工业的新纪元。Carothers对聚酰胺合成过程的研究产生了合成纤维工业。加聚反应机... 高分子工业与高分子科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已有一百年的历史.H·Staudinger建立大分子的概念,不仅奠定了高分子科学的基础,也开创了高分子合成材料工业的新纪元。Carothers对聚酰胺合成过程的研究产生了合成纤维工业。加聚反应机理与动力学的研究有力地促进了烯类单体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的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物 可控聚合 柔性工程
下载PDF
超分子仿生材料与微体系
11
作者 沈家骢 《科学中国人》 2004年第4期27-27,共1页
生物体与生命过程是亿万年进化的产物,各种生物分子通过不同层次的组装,由微观到宏观,自发地形成了复杂但精确的组装体系,实现了各种特异性的生物功能及其他功能。现代超分子科学的研究显示,合成分子同样可以具有这种自发组装行为... 生物体与生命过程是亿万年进化的产物,各种生物分子通过不同层次的组装,由微观到宏观,自发地形成了复杂但精确的组装体系,实现了各种特异性的生物功能及其他功能。现代超分子科学的研究显示,合成分子同样可以具有这种自发组装行为,依据仿生学原理,采用过程仿生的组装行为,制备结构与功能仿生的超分子仿生材料与微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仿生材料 微体系 模拟酶 微反应器 表征方法 免疫系统
下载PDF
原位沉析法制备可吸收壳聚糖/羟基磷灰石棒材 被引量:38
12
作者 李保强 胡巧玲 +2 位作者 钱秀珍 方征平 沈家骢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28-833,共6页
利用原位沉析法制备出一种以壳聚糖 (Chitosan ,CS)为基体 ,羟基磷灰石 (Hydroxyapatite,HA)为填料的新颖的复合材料 ,系统研究了HA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吸水率的影响 .CS HA的弯曲强度为 6 7 8(MPa) ,弯曲模量为 3 3(GPa) ,剪切... 利用原位沉析法制备出一种以壳聚糖 (Chitosan ,CS)为基体 ,羟基磷灰石 (Hydroxyapatite,HA)为填料的新颖的复合材料 ,系统研究了HA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吸水率的影响 .CS HA的弯曲强度为 6 7 8(MPa) ,弯曲模量为 3 3(GPa) ,剪切强度为 2 1 2 (MPa) ,压缩强度为 4 7 8(MPa) ,均比人的自然骨高 2~ 3倍 ,基本满足了作为骨折内固定材料的力学性能的要求 .HA加入到CS使CS HA复合材料的吸水率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棒材 原位沉析法 壳聚糖 羟基磷灰石 骨折内固定材料 生物材料 复合材料 骨组织修复
下载PDF
聚乳酸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被引量:38
13
作者 朱惠光 计剑 +2 位作者 高长有 封麟先 沈家骢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88-492,共5页
综述了生物活性因子固定化的聚乳酸 -聚氨基酸衍生物共聚物和通过亲 -疏水性设计的众多聚乳酸 -聚氧化乙烯 (PLA -PEO)共聚物的研究进展。展现了其在组织工程材料 。
关键词 聚乳酸 共聚物 生物相容性 组织工程 药物控制释放 支架材料 聚氧化乙烯 氨基酸衍生物 生物活性因子 固定化
下载PDF
半导体纳米微粒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复合与组装 被引量:45
14
作者 杨柏 黄金满 +1 位作者 郝恩才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1218-1226,共9页
总结了有关半导体纳米微粒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制备、复合与组装及性能研究等工作,对半导体纳米微粒的尺寸大小、粒度分布、表面修饰、复合过程及组装维数等控制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聚合物基体 复合 组装 半导体 纳米微粒
下载PDF
原位沉析法制备壳聚糖棒材的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胡巧玲 钱秀珍 +1 位作者 李保强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28-531,共4页
以壳聚糖凝胶膜为模板 ,将壳聚糖溶液与 Na OH凝固液隔离 ,利用膜渗透原位沉析法制备了高性能的壳聚糖棒材 (d=4 .5 mm) ,其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剪切强度分别为 92 .4 MPa,4 .1 GPa和 3 6.5 MPa.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分析结果表明 ,原... 以壳聚糖凝胶膜为模板 ,将壳聚糖溶液与 Na OH凝固液隔离 ,利用膜渗透原位沉析法制备了高性能的壳聚糖棒材 (d=4 .5 mm) ,其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剪切强度分别为 92 .4 MPa,4 .1 GPa和 3 6.5 MPa.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分析结果表明 ,原位沉析法制备的壳聚糖棒材具有同心筒状层叠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沉析法 壳聚糖棒材 力学强度 骨折内固定材料 医用生物材料
下载PDF
原位复合法制备层状结构的壳聚糖/羟基磷灰石纳米材料 被引量:30
16
作者 李保强 胡巧玲 +1 位作者 汪茫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949-1952,共4页
用原位复合法制备了高性能的壳聚糖 /羟基磷灰石 ( CS/HA)纳米复合材料 .用预先沉积的壳聚糖膜将含有羟基磷灰石前驱体的壳聚糖溶液与凝固液隔离 ,同时控制壳聚糖沉积与羟基磷灰石前驱体转化为羟基磷灰石的过程 ,使其缓慢且有序地进行 .... 用原位复合法制备了高性能的壳聚糖 /羟基磷灰石 ( CS/HA)纳米复合材料 .用预先沉积的壳聚糖膜将含有羟基磷灰石前驱体的壳聚糖溶液与凝固液隔离 ,同时控制壳聚糖沉积与羟基磷灰石前驱体转化为羟基磷灰石的过程 ,使其缓慢且有序地进行 .当 p H值改变时 ,质子化的壳聚糖分子链在负电层诱导下有序沉积并形成层状结构与羟基磷灰石原位生成 CS/HA,并实现二者分子级复合 .XRD和 TEM测试证实原位生成的磷酸盐是羟基磷灰石 ,且其颗粒长约为 1 0 0 nm ,宽 3 0~ 5 0 nm. SEM结果表明 ,用原位复合法制备的材料具有层状结构 ,CS/HA(质量比 1 0 0 /5 )纳米复合材料弯曲强度高达 86MPa,比松质骨的高 3~ 4倍 ,相当于密质骨的 1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复合法 层状结构 壳聚糖 羟基磷灰石 纳米复合材料
下载PDF
多孔球状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葛玉斌 吴永革 +3 位作者 孙文田 周慧 李惟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978-980,共3页
报道了一种多孔球状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此球有很强的机械性能、良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致孔率(30%~40%),平均孔径约为19.5nm.以其为载体固定化精化酶活力为1462IU/g干胶,比活为29.31IU/mg蛋白.
关键词 多孔 球状 淀粉接枝共聚物 酶载体 固定化
下载PDF
明胶在聚氨酯表面的固定化及其对内皮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高长有 袁峻 +1 位作者 管建均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210-1212,共3页
Gelatin was covalently immobilized onto the polyurethane membrane surface grafted previously with poly(methacrylic acid) (PU g PMAA) using 1 [(3 dimethylamino)propyl] 3 ethyl carbodiimide as the condensing reagent. AT... Gelatin was covalently immobilized onto the polyurethane membrane surface grafted previously with poly(methacrylic acid) (PU g PMAA) using 1 [(3 dimethylamino)propyl] 3 ethyl carbodiimide as the condensing reagent. ATR FTIR and ESCA characterizations verify the occurrence of the grafting, and prove that the immobilized amount of gelatin is proportional to the number of active sites, i.e . carboxylic groups on PU surface. Endothelial cells culture reveals that the cell attachment and cell growth on PU g PMAA g Gelatin are both improved obviously, demonstrating that a cell compatible PU is obtained and the immobilizing method is quite effective to introduce cell growth factors onto polymer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 内皮细胞 促进作用 聚氨酯 明胶 细胞相容性 生物材料 细胞生长
下载PDF
CdS/TiO_2复合纳米微粒的原位合成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郝恩才 孙轶鹏 +1 位作者 杨柏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1191-1194,共4页
采用一种新方法,在TiO2表面原位合成CdS纳米微粒,并用红外光谱跟踪了CdS/TiO2复合纳米微粒的形成过程.紫外吸收光谱研究表明TiO2对CdS纳米微粒的形成有很好的稳定作用,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
关键词 复合 半导体 纳米微粒 硫化镉 合成 性质
下载PDF
型胶原在聚-L-乳酸(PLLA)表面的化学接枝和涂层及其对软骨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马祖伟 高长有 +1 位作者 龚逸鸿 沈家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49-752,共4页
采用接枝 -涂层技术在聚 -L-乳酸 ( PLLA)膜表面接枝聚甲基丙烯酸 ( PMAA)得到稳定的 PLLA-g-PMAA胶原涂层 .利用水溶性碳化二亚胺作为缩合剂 ,使 PLLA-g-PMAA表面的羧基和胶原分子中的氨基发生缩合反应 ,从而将 型胶原接枝在 PLLA表... 采用接枝 -涂层技术在聚 -L-乳酸 ( PLLA)膜表面接枝聚甲基丙烯酸 ( PMAA)得到稳定的 PLLA-g-PMAA胶原涂层 .利用水溶性碳化二亚胺作为缩合剂 ,使 PLLA-g-PMAA表面的羧基和胶原分子中的氨基发生缩合反应 ,从而将 型胶原接枝在 PLLA表面 ;同时保留材料表面物理涂层的胶原溶液 ,获得了稳定的胶原涂层 . XPS谱图证实了接枝反应的发生 .分别用比色法和茚三酮法测定了 PLLA-g-PMAA表面的羧基密度和 PLLA膜表面胶原的接枝量和涂层量 .细胞培养结果表明 ,改性后的 PLLA膜表面软骨细胞的铺展性能和增长速度明显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L-乳酸 聚甲基丙烯酸 接枝-涂层技术 胶原涂层 表面改性 生物医用材料 细胞相容性 软骨细胞 生长 促进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