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也档案 败也档案 沈志华:人生大起大落,只为安心做学问
1
作者 沈志华 纪彭 《国家人文历史》 2013年第12期70-73,共4页
正2012年底,沈志华老师的《冷战五书》在九州出版社出版。在冷战研究领域,沈志华可谓大家。这个学术地位的起源要从上世纪90年代,他自掏腰包到俄罗斯抢苏联档案说起。档案是学术的粮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关键词 沈志华 “四人帮” 做学问
下载PDF
美苏冷战起源的经济因素——沈志华教授访谈 被引量:3
2
作者 沈志华 张昕 《俄罗斯研究》 CSSCI 2021年第1期3-24,共22页
战时后期和战后初期,美国内部的右倾变化主要是美国政治的自然走向,但苏联的一些做法加速了这个过程。苏联的外交言行不仅没有阻止美国国内对其不利的势头,反而刺激了美国右翼兴起。苏联拒绝参加布雷顿森林体系,拒绝加入世界经济体系,... 战时后期和战后初期,美国内部的右倾变化主要是美国政治的自然走向,但苏联的一些做法加速了这个过程。苏联的外交言行不仅没有阻止美国国内对其不利的势头,反而刺激了美国右翼兴起。苏联拒绝参加布雷顿森林体系,拒绝加入世界经济体系,给整个战后国际秩序造成缺憾。冷战起源不只是安全问题,虽然表面上看是安全问题,但恰恰是安全问题使得美苏走到了一起,并在一个体系内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经济问题其实是冷战起源最根本的问题,经济上不能走在一起,为冷战奠定了基础。1947年底,苏联先提出了两个阵营,这是政治上的主张;1952年又提出两个平行市场,这就是经济上的设计。苏联在政治和经济政策方面形成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而对立的基础是经济的切割。切割导致苏联后来错失战后发展机会。纵观苏联历史,苏联先后错失了三次改革的机会,为苏联解体埋下了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苏冷战 布雷顿森林体系 冷战起源 苏联解体
原文传递
观察“冷战发生”的新视角——写在《经济漩涡:观察冷战发生的新视角》出版之前
3
作者 沈志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60,203,共9页
冷战的起源和发生,特别是苏联在其中的作用,这是学界一直在讨论的问题。如果我们从经济这个新视角,特别是苏联的经济观念、经济政策以及美苏之间的经济关系来研究,就会发现不同的逻辑链条,产生不同的历史叙事,从而对战后美苏关系变化、... 冷战的起源和发生,特别是苏联在其中的作用,这是学界一直在讨论的问题。如果我们从经济这个新视角,特别是苏联的经济观念、经济政策以及美苏之间的经济关系来研究,就会发现不同的逻辑链条,产生不同的历史叙事,从而对战后美苏关系变化、冷战格局形成和展开提供一种新的解释框架。历史研究的责任在于说明冷战研究究竟是怎样发生的,美苏双方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会造成如此的结果。事实上,通往冷战的每一步都有回转的机会和可能,但美苏走到最后一步还是掉入了冷战的深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发生 经济冷战 美苏关系
下载PDF
美苏租借清算:冷战与一场跨世纪的国际债务纠纷——“斯大林与经济冷战”系列研究之一
4
作者 沈志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6-137,共22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的租借清算是一场跨世纪的国际债务纠纷。由于经济重建需要和美苏关系恶化,苏联从根本上就不愿意进行清算,直到战争结束后两年才勉强同意与美国开始谈判。在长达60年的交涉和谈判中,关于向七家美国公司支付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之间的租借清算是一场跨世纪的国际债务纠纷。由于经济重建需要和美苏关系恶化,苏联从根本上就不愿意进行清算,直到战争结束后两年才勉强同意与美国开始谈判。在长达60年的交涉和谈判中,关于向七家美国公司支付石油技术专利转让费的问题,1951年底完成五家,还剩两家未结,后来结果不知;关于租借船只的归还和购买问题,到1956年大体结束了海军舰艇的归还问题,剩余数十艘船只的处理和购买不了了之;关于管道协议的执行,到1975年7月协议的截止日期,苏联扣留了大笔赔偿费用,美国不予认可;关于剩余租借物资的清算,直到苏联解体的前一年才最后达成总协议。2006年俄罗斯为改善与西方的关系,主动清偿了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际债务。纵观历史全过程,由于冷战的发生,原本作为美苏战时同盟主要经济纽带的租借,却成为战后双方经济关系破裂的重要因素,且蜕变为直到冷战结束尚未结清的一笔国际债务。租借清算既是美苏经济交往中的一个障碍,也是双方经济冷战中的一种工具,又是观察美苏总体冷战发展的一张晴雨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租借清算 国际债务 经济冷战
下载PDF
苏联史与中国 被引量:1
5
作者 沈志华 张弘 《社会科学论坛》 CSSCI 2009年第11期96-112,共17页
近日,沈志华教授主编,集老中青三代俄罗斯研究者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上中下三卷)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使用俄国最新解密的相关档案文献,把档案文献作为史实描述和判断的主要根据。在本书的出版座谈会上,多位专家一致... 近日,沈志华教授主编,集老中青三代俄罗斯研究者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上中下三卷)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使用俄国最新解密的相关档案文献,把档案文献作为史实描述和判断的主要根据。在本书的出版座谈会上,多位专家一致认为,本书代表了相关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不久前,沈志华教授的专著《苏联专家在中国》也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苏联的三次改革为什么失败?中国的改革为什么成功?中国和俄罗斯的改革模式各自的优缺点何在?就这两部书的出版以及书中涉及内容,新京报记者张弘采访了沈志华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中国 档案文献 苏联专家 出版座谈会 新华出版社 沈志华
下载PDF
整风是如何转为反右的 被引量:1
6
作者 沈志华 《江淮文史》 2013年第4期57-85,1,共29页
在谈及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时,有一个无法回避却又很难说清的问题:毛泽东为什么和什么时候决定"引蛇出洞"?是早有准备、精心策划的"阳谋",还是针对始料未及情况所作的应对?且看著名历史学家沈志华通过档案、报刊和... 在谈及1957年整风反右运动时,有一个无法回避却又很难说清的问题:毛泽东为什么和什么时候决定"引蛇出洞"?是早有准备、精心策划的"阳谋",还是针对始料未及情况所作的应对?且看著名历史学家沈志华通过档案、报刊和当事者日记等史料,抽丝剥茧,逐步为您还原历史真相,讲述整风是如何转为反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右运动 整风 精心策划 历史学家 历史真相 毛泽东 沈志华 史料
下载PDF
全自主机器人双目视觉运动检测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沈志华 赵英凯 +2 位作者 王晓荣 严卉 姜志兵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2006年第1期26-27,42,共3页
设计了AS-R自主机器人异构双目视觉系统,用于实现Robocup比赛中对足球的运动检测,视觉图像由云台摄象机EVI-D100/P采集;通过分析比较传统的运动检测方法,如背景图象差分法、时态差分法、基于块运动检测法和光流法的优缺点,采用了一种基... 设计了AS-R自主机器人异构双目视觉系统,用于实现Robocup比赛中对足球的运动检测,视觉图像由云台摄象机EVI-D100/P采集;通过分析比较传统的运动检测方法,如背景图象差分法、时态差分法、基于块运动检测法和光流法的优缺点,采用了一种基于Canny算子的自适应动态背景差分算法用于获取球场前景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检测出运动目标,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检测 异构双目视觉 自适应背景差分 机器人足球
下载PDF
中西医研究干眼症两种不同思维模式的交汇 被引量:6
8
作者 沈志华 夏燕婷 +1 位作者 尹连荣 高健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4期501-503,共3页
中医和西医是我国两种主流医学。两者都是研究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防治的科学。虽然他们具体研究的层次、内容与方法迥然不同,但他们的思维模式常相互交汇。今从干眼症探讨中西医研究疾病思维模式的交汇。
关键词 中医 西医 中西医结合 干眼症 思维模式 交汇
下载PDF
朝鲜战后重建与中国的经济援助(1954-1960) 被引量:21
9
作者 沈志华 董洁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57,共10页
朝鲜是在战后重建时期得到外援最成功的国家之一。苏联、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全力向朝鲜提供帮助,对于朝鲜的经济恢复起到决定性作用。中国在自身困难重重的情况下竭力援助朝鲜,其初期援助的金额合计超过苏联与东欧国家的总和。从朝... 朝鲜是在战后重建时期得到外援最成功的国家之一。苏联、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全力向朝鲜提供帮助,对于朝鲜的经济恢复起到决定性作用。中国在自身困难重重的情况下竭力援助朝鲜,其初期援助的金额合计超过苏联与东欧国家的总和。从朝鲜经济重建的历史过程看,冷战中两大阵营的存在和中苏关系的演变,决定了朝鲜在争取外援上能够处于有利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经济 经济援助 中朝关系
下载PDF
1956年的波兰危机与中波关系——来自中国的档案文献和内部报道 被引量:9
10
作者 沈志华 李丹慧 《俄罗斯研究》 CSSCI 2006年第3期45-58,共14页
1956年对于波兰和中国乃至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来说都是激烈动荡的年代,也是中波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年,波兰发生了波兹南事件和十月危机,其结果导致国内政治动荡及与苏联关系处于紧张状态。在此政治局势急剧变动的时期,中国的... 1956年对于波兰和中国乃至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来说都是激烈动荡的年代,也是中波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年,波兰发生了波兹南事件和十月危机,其结果导致国内政治动荡及与苏联关系处于紧张状态。在此政治局势急剧变动的时期,中国的立场和态度如何,中共在波兰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变动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一直是历史研究者希望了解的,而国际学术界以往的研究则十分欠缺。本文作者基于详实的档案史料对所述问题作出了深入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6年 波兰危机 中波关系 苏共 中国 档案文献 内部报道
下载PDF
步进梁加热炉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沈志华 赵英凯 张湜 《控制工程》 CSCD 2005年第S1期87-89,共3页
针对步进梁式连续加热炉燃烧过程控制的温度分布非线性和滞后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优化技术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自学习和非线性映射能力,把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非线性优化器整合为一个温度控制器,通过神... 针对步进梁式连续加热炉燃烧过程控制的温度分布非线性和滞后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优化技术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自学习和非线性映射能力,把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和非线性优化器整合为一个温度控制器,通过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描述温度控制对象的动态行为,根据加热炉当前温度和出钢温度预测未来时刻的温度输出值,实现加热炉温度控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网络模型进行大样本训练和对模型预测控制参数的优化,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能快速达到控制要求,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温度跟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非线性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步进梁加热炉
下载PDF
基于小生境伪并行遗传算法的自主机器人路径优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沈志华 赵英凯 王晓荣 《现代电子技术》 2005年第15期85-87,90,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遗传算法——小生境伪并行遗传算法(NPPGA ) ,用于对自主机器人运动路径进行优化。这种遗传算法是对小生境遗传算法和并行遗传算法的一个有效改进,该方法兼顾了对局部最优解和全局最优解的搜索,维持了群体的多样性,避免... 提出了一种新的遗传算法——小生境伪并行遗传算法(NPPGA ) ,用于对自主机器人运动路径进行优化。这种遗传算法是对小生境遗传算法和并行遗传算法的一个有效改进,该方法兼顾了对局部最优解和全局最优解的搜索,维持了群体的多样性,避免了早期收敛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增强了自然群体进化的并行性,加快了搜索进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通过合理选取选择、交叉、变异及小生境算子,能得到机器人路径规划最优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TSP问题 路径优化 小生境 伪并行
下载PDF
赫鲁晓夫、毛泽东与中苏未实现的军事合作——关于远东防空协定、长波电台及联合舰队问题的再讨论 被引量:21
13
作者 沈志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2-43,共12页
本文着重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在中苏军事合作方面所发生的三个事件,即远东防空协定问题、建立长波电台问题和组建联合舰队问题。引用近几年披露的俄国档案文献及苏方当事人的回忆,文章对上述事件的历史背景、原由以及两国领导人处理... 本文着重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在中苏军事合作方面所发生的三个事件,即远东防空协定问题、建立长波电台问题和组建联合舰队问题。引用近几年披露的俄国档案文献及苏方当事人的回忆,文章对上述事件的历史背景、原由以及两国领导人处理问题的动机和方式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析,认为实现军事合作是中苏双方的愿望;苏联在与中国交往中确有某种程度的领导者心态,但并没有任何侵犯中国主权的意图;在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问题上,毛泽东作出过激反应,其结果虽然迫使赫鲁晓夫屈服,却给中苏进一步的军事合作制造了心理障碍;中苏最终未能实现军事合作的根源在于社会主义阵营同盟关系内在的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合作 赫鲁晓夫 同盟关系 中国主权 当事人 侵犯 毛泽东 社会主义阵营 年代 协定
下载PDF
川椒方含药血清对RBL-2H3细胞IL-4、TNF-α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沈志华 宋剑涛 +4 位作者 接传红 尹连荣 张丽霞 吴正正 高健生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7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川椒方治疗变态反应性结膜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P2)、川椒方治疗高、中、低剂量组共7组,观察川椒方含药血清对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rat basophilic leuke... 目的探讨川椒方治疗变态反应性结膜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P2)、川椒方治疗高、中、低剂量组共7组,观察川椒方含药血清对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rat basophilic leukemia,RBL-2H3)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川椒方高、中、低剂量含药血清组按筛选所得浓度和作用时间每孔分别给予含药血清40μL;PP2组于加抗原前30 min给予终浓度为1μM的PP2 40μL;阴性对照组于加抗原前2h给予10%空白血清40μL,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4、TNF-α的分泌量,Real-Time PCR检测IL-4、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肥大细胞脱颗粒明显(P<0.01);RBL-2H3细胞分泌IL-4和TNF-α增多(P<0.01);IL-4和TNF-α mRNA表达增高(P<0.01)。与模型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川椒方各浓度组和PP2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明显抑制(P<0.01);RBL-2H3细胞分泌IL-4和TNF-α减少(P<0.01);IL-4和TNF-α mRNA表达下降(P<0.01),且川椒方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与浓度呈正相关。结论稳定肥大细胞,抑制其脱颗粒,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可能是川椒方治疗变应性结膜炎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椒方 变态反应性结膜炎 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 白介素4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认知结构理论与大学生自我教育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志华 汪玉柱 邢宝君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31-33,共3页
科学地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实现大学生“全人”发展的有效途径。认知结构理论具有建构和凸现学生主体性的特点,合理运用该理论,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教育理论的完善和实践的发展。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要侧重环境... 科学地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实现大学生“全人”发展的有效途径。认知结构理论具有建构和凸现学生主体性的特点,合理运用该理论,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教育理论的完善和实践的发展。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要侧重环境渗透和价值内涵引导,注重大学生合理认知结构的完善与发展,尊重大学生的个性特征,调动大学生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校园文化等隐性课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结构理论 大学生 自我教育 思想道德
下载PDF
从西柏坡到莫斯科:毛泽东宣布向苏联“一边倒”--关于中苏同盟建立之背景和基础的再讨论(之二) 被引量:22
16
作者 沈志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33,共20页
1949年2月米高扬访问西柏坡,斯大林了解到中共的意向,双方明确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一致性;7至8月刘少奇访问莫斯科,毛泽东知道了苏共的态度,双方进一步明确了各项方针政策的一致性。至此,中苏同盟的政治基础已经确立,毛泽东不再考虑与美国... 1949年2月米高扬访问西柏坡,斯大林了解到中共的意向,双方明确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一致性;7至8月刘少奇访问莫斯科,毛泽东知道了苏共的态度,双方进一步明确了各项方针政策的一致性。至此,中苏同盟的政治基础已经确立,毛泽东不再考虑与美国接触,公开宣布向苏联"一边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高扬访华 刘少奇访苏 中苏关系 一边倒 司徒雷登
下载PDF
一九五八年炮击金门前中国是否告知苏联?——兼谈冷战史研究中史料的解读与利用 被引量:13
17
作者 沈志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40,共6页
1958年炮击金门前中国方面是否曾与苏联协商或通知即将采取的行动,是一个在历史上颇有争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涉及到对当时中苏同盟关系状况的判断,以及对后来中苏分裂原因的探寻,需要做出准确的回答。作者利用中俄双方的档案文... 1958年炮击金门前中国方面是否曾与苏联协商或通知即将采取的行动,是一个在历史上颇有争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涉及到对当时中苏同盟关系状况的判断,以及对后来中苏分裂原因的探寻,需要做出准确的回答。作者利用中俄双方的档案文献及当事人回忆录对此进行了详细考证,并得出结论:中国方面在炮击金门前的确没有与苏联进行协商,也没有向苏联通报这个意图。然而,毛泽东却有意给外界造成一种印象,似乎中国采取的这个军事行动是中苏协商的结果。毛泽东在赫鲁晓夫秘密访华后不久便下令炮击金门,使美国认为中共对金门的军事行动很可能是中苏共同采取的一致行动。这正是毛泽东坚持赫鲁晓夫必须公开回国并发表会谈公报所期待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九五八年 冷战史研究 史料 历史考证 毛泽东 赫鲁晓夫 炮击金门事件
下载PDF
中苏同盟破裂的原因和结果 被引量:32
18
作者 沈志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42,共14页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两党发生政策性分歧,其根源在于中苏两国处于不同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地位,以及中苏两党处于历史进程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导致中苏同盟破裂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当时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中某种固有的结构性弊病。中苏同盟解体...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两党发生政策性分歧,其根源在于中苏两国处于不同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地位,以及中苏两党处于历史进程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导致中苏同盟破裂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当时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中某种固有的结构性弊病。中苏同盟解体对中苏两国乃至世界政治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阻断了苏联和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改变了冷战国际格局,促进了苏联在冷战对阵中败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分歧 中苏同盟破裂 原因和结果
下载PDF
对在华苏联专家问题的历史考察:作用和影响——根据中俄双方的档案文献和口述史料 被引量:10
19
作者 沈志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8-44,共7页
20世纪50年代,中国曾大规模、全方位地聘请苏联顾问和专家来华。这些苏联专家在新中国建设的各个领域给予了积极指导和帮助,将苏联的制度、经验、方法、技术等传授给中国人,为当时中国经济体制和工业基础的建立,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 20世纪50年代,中国曾大规模、全方位地聘请苏联顾问和专家来华。这些苏联专家在新中国建设的各个领域给予了积极指导和帮助,将苏联的制度、经验、方法、技术等传授给中国人,为当时中国经济体制和工业基础的建立,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文章根据中俄双方的档案文献和口述史料,对苏联专家来华工作的作用、影响以及这一过程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历史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专家 历史考察 中国 经济体制 工业基础 国民经济 管理体制
下载PDF
关于中苏条约谈判研究中的几个争议问题——再谈冷战史研究中史料的解读与利用 被引量:13
20
作者 沈志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7-68,共12页
对于 195 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谈判过程 ,近年来学术界已经出现一批新的研究成果 ,但对其中一些重要史实的认识仍然存在着差异 ,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判断 ,其结果可能影响到研究者对中苏双方立场和心态的理解。其中主要有三个有... 对于 195 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谈判过程 ,近年来学术界已经出现一批新的研究成果 ,但对其中一些重要史实的认识仍然存在着差异 ,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判断 ,其结果可能影响到研究者对中苏双方立场和心态的理解。其中主要有三个有争议的问题 ,即 :关于毛泽东答塔斯社记者问是如何出台的问题 ;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最初是谁起草的问题 ;关于毛泽东对《补充协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关系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毛泽东 斯大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