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春河小流域土壤有效硼和阳离子交换量变化特征研究
1
作者 郭锁娜 脱云飞 +6 位作者 张丽娟 王倩 沈方圆 王飞 郑阳 杜文娟 向萍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为提高土壤保肥能力和构建合理耕层结构,以云南省昆明市大春河小流域林地、园地、草地、耕地和裸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深度法和等效质量法2种方法共同计算土壤有效硼(EB)储量,Franzluebbers法计算EB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层化率,分析土... 为提高土壤保肥能力和构建合理耕层结构,以云南省昆明市大春河小流域林地、园地、草地、耕地和裸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深度法和等效质量法2种方法共同计算土壤有效硼(EB)储量,Franzluebbers法计算EB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层化率,分析土壤有效硼和阳离子交换量随深度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EB含量和储量随深度变化差异显著(P <0.05),林地和园地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草地、耕地和裸地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林地EB和CEC层化率SR2大于SR1;土壤CEC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显著增加或降低;阳离子附着于土壤而流失,土壤CEC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有机质(OM)、总氮(TN)、含水率(MC)和容重(BD)对EB和CEC具有显著相关性(P <0.0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OM、TN和MC与EB和CEC呈正相关关系,BD与土壤EB和CEC呈负相关关系;林地和园地保肥能力高于草地、耕地和裸地,0~20cm保肥能力最好;草地、耕地和裸地40~60 cm保肥能力最好。植被覆盖率和土壤侵蚀是影响EB和CEC变化的主要物理因素,OM、TN、MC和BD是影响EB和CEC变化的主要化学因素,需构建合理耕作层,提高保水保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土壤 阳离子交换量 养分
下载PDF
微喷灌施肥对三七土壤氮素运移转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倩 脱云飞 +5 位作者 王飞 沈方圆 郑阳 杜文娟 向萍 杨启良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7-194,共8页
为探明微喷灌施肥对三七土壤氮素运移转化影响,2017—2020年在泸西县大栗树村三七种植基地设置3个灌水水平0.4FC(W1),0.6FC(W2),0.8FC(W3),4个施肥水平3.20(F1),4.80(F2),6.20(F3)和120.00 kg/ha(F4),CK为对照,共13个处理.研究微喷灌施... 为探明微喷灌施肥对三七土壤氮素运移转化影响,2017—2020年在泸西县大栗树村三七种植基地设置3个灌水水平0.4FC(W1),0.6FC(W2),0.8FC(W3),4个施肥水平3.20(F1),4.80(F2),6.20(F3)和120.00 kg/ha(F4),CK为对照,共13个处理.研究微喷灌施肥条件下不同灌水及施肥对三七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运移转化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灌水施肥全氮质量比随时间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硝态氮质量比随时间增加先减小后增大,铵态氮质量比随时间增加逐渐减小,8月W2F3全氮质量比最大,9月W2F4硝态氮质量比最大,6月W2F4铵态氮质量比最大.全氮和铵态氮质量比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小,硝态氮质量比随土层深度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聚集在土层0~10 cm, W2F3土壤全氮和硝态氮质量比最大,W2F4铵态氮质量比最大.灌水量与硝态氮和铵态氮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全氮呈负相关且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施肥量与硝态氮呈正相关且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铵态氮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明确灌溉施肥可调控酸性红壤土三七氮素运移转化特性,改善农田微生态环境,提高水氮利用效率,为有效防治病虫害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微喷灌施肥 运移转化 土壤氮素
下载PDF
浑水灌溉和有机肥对土壤水分运移、蒸发及淋溶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彭有亮 费良军 +1 位作者 介飞龙 沈方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25-135,共11页
为揭示浑水含沙率和有机肥对土壤水分入渗和淋溶损失的影响,该研究采用室内一维土柱入渗装置,研究4个浑水含沙率水平(0、4%、8%、12%)和4个生物有机肥施肥水平(0、2250、4500、6750 kg/hm^(2))对土壤水分运移、蒸发特性及淋溶损失的影... 为揭示浑水含沙率和有机肥对土壤水分入渗和淋溶损失的影响,该研究采用室内一维土柱入渗装置,研究4个浑水含沙率水平(0、4%、8%、12%)和4个生物有机肥施肥水平(0、2250、4500、6750 kg/hm^(2))对土壤水分运移、蒸发特性及淋溶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浑水含沙率和施肥水平的增大,相同时间内湿润锋运移距离和累积入渗量逐渐降低,且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符合幂函数关系。Kostiakov入渗模型可描述浑水灌溉和施肥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入渗变化过程(R^(2)>0.9),随着浑水含沙率和施肥水平的逐渐增大,入渗系数逐渐减小,而入渗指数逐渐增大。浑水灌溉和施肥条件下的累积蒸发量与蒸发时间符合Black和Rose蒸发模型(R^(2)>0.9),且Black模型的精度比Rose高。与清水入渗相比,浑水入渗可提高土壤中的电导率、有机质含量、淋溶液中的电导率和总溶解性固体物质,同时降低累积蒸发量、土壤的含水率、pH值和累积淋溶液体积。与不施肥相比,施有机肥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同时还能降低累积淋溶液体积以及淋溶液中的电导率和总溶解性固体物质,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和电导率。该研究结果可为浑水灌溉高效利用和合理施用有机肥量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入渗 淋溶 浑水 生物有机肥 蒸发模型
下载PDF
视觉形成模拟发生器的设计与制作
4
作者 沈方圆 《中学生物学》 2023年第3期66-67,共2页
针对"眼与视觉"一课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并制作了一种视觉形成模拟发生器,可以动态、直观、整体地进行相关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视觉形成的过程及近视的成因,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 视觉形成模拟发生器 眼球 视觉形成 近视成因
下载PDF
缓释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5
作者 邱荷婷 计虎彪 +4 位作者 顾嘉伦 贾晴晴 董洋阳 沈方圆 沈寒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第3期101-102,105,共3页
为进一步探明施用缓释肥对水稻茎蘖动态、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特开展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生产上将缓释肥作基肥进行施用,可在减少化学氮肥用量10%的条件下,保证水稻正常分蘖,从而保证水稻产量,且能提高氮肥利用率。
关键词 水稻 缓释肥 产量 减氮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老年综合评估技术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孙晓丽 沈方圆 +3 位作者 邓如心 陈丽娜 胡颖 刘敏 《护理学》 2023年第5期730-735,共6页
我国老龄化急速步入新阶段,老年痴呆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老年痴呆疾病影响老年人社交、工作与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老年综合评估技术是现代老年医学核心技术之一,是筛查老年综合征的有效手段,在国... 我国老龄化急速步入新阶段,老年痴呆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老年痴呆疾病影响老年人社交、工作与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老年综合评估技术是现代老年医学核心技术之一,是筛查老年综合征的有效手段,在国内外不同医疗机构中得以不同程度的运用和推广,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分析老年综合评估技术在老年痴呆患者中应用的优势与不足,为老年精神专科临床工作者提供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评估技术 老年综合评估 老年痴呆 照护者
下载PDF
四环素对芘污染农田土壤微生物修复的影响及响应过程 被引量:7
7
作者 沈方圆 孙明明 +6 位作者 焦加国 武俊 田达 刘款 李辉信 胡锋 SCHWAB A.Paul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4-963,共10页
针对城郊农田土壤中多环芳烃和抗生素复合污染的新特征,通过室内模拟土培实验,研究四环素(Tetracycline,TC)胁迫下,降解菌Sphingobium sp.PHE3对长三角典型农田土壤中芘的降解效果和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接种降解菌处理(B)能明显促进土... 针对城郊农田土壤中多环芳烃和抗生素复合污染的新特征,通过室内模拟土培实验,研究四环素(Tetracycline,TC)胁迫下,降解菌Sphingobium sp.PHE3对长三角典型农田土壤中芘的降解效果和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接种降解菌处理(B)能明显促进土壤中芘的降解,TC的引入可显著抑制土壤中芘的深度降解过程(P<0.05)。经过90天培养后,B处理与接菌+添加TC处理(BTC)的降解率分别为40.1%、25.7%,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3.0倍、14.1倍。通过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发现,降解菌数量在经历90天的土壤环境适应期后逐渐快速增加,其数量变化与污染物芘在土壤中含量消减趋势呈负相关;引入芘和四环素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P<0.05),然而对土壤真菌群落影响不显著(P>0.05)。此外,B和BTC处理条件下,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荧光素二乙酸酯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值显著高于单独添加芘处理(P)和单独添加TC处理(TC),但P处理与TC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外源污染物(芘或四环素)对于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致使降解菌功能作用受到抑制。综上研究结果表明TC可明显抑制土壤中典型四环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过程,针对多环芳烃与抗生素复合有机污染农田土壤的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土壤污染 四环素 微生物降解
下载PDF
基于荧光分析的不同有机碳水平水稻土添加外源有机物培养对DOC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石坤 夏昕 +7 位作者 关强 沈方圆 黄欠如 李大明 刘满强 李辉信 胡锋 焦加国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7-233,共7页
以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内的水稻土有机肥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1年)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维荧光技术,在室内培养条件下,研究外源有机物(葡萄糖和秸秆,分别代表易分解和难降解碳)对不同碳水平水稻土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添... 以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内的水稻土有机肥长期定位试验(始于1981年)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维荧光技术,在室内培养条件下,研究外源有机物(葡萄糖和秸秆,分别代表易分解和难降解碳)对不同碳水平水稻土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葡萄糖对高碳和低碳水稻土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可以促进DOC结构中类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增加与类胡敏酸类富里酸的减少。添加秸秆则对高碳和低碳水稻土DOC有不同的影响:低碳土壤中,在培养末期(60d),添加秸秆处理的DOC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高碳土壤处理则无显著变化。在DOC结构方面,秸秆可以促进低碳土壤中类蛋白物质转化为更稳定的类胡敏酸和类富里酸物质;对于高碳土壤,则可以促进类溶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积累,促进类胡敏酸与类富里酸的分解利用。低碳土壤DOC含量相对稳定,结构受外源有机碳影响较大;高碳土壤DOC结构相对稳定,但含量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水稻土 可溶性有机碳 三维荧光光谱
下载PDF
滇中高原降雨对不同地类土壤磷素、有机质和pH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脱云飞 沈方圆 +4 位作者 杨翠萍 马继敏 郭锁娜 张岛 吴耀中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42-950,共9页
以2018年6—10月降雨条件下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裸地的标准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裸地为对照,研究降雨对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裸地的土壤全磷、有效磷、有机质和pH与土壤深度和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补给园地、林地... 以2018年6—10月降雨条件下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裸地的标准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裸地为对照,研究降雨对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裸地的土壤全磷、有效磷、有机质和pH与土壤深度和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补给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裸地土壤水分,加速了土壤全磷、有效磷、有机质和pH运移速度,影响土壤全磷、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和pH值,降雨与土壤全磷、有效磷、有机质和pH呈显著相关性(P<0.05)。降雨条件下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裸地土壤全磷、有效磷和有机质随土壤深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土壤全磷和有效磷质量分数最大处为土壤深度10 cm,全磷分别为599.89、581.24、560.37、538.64、520.01 mg·kg^−1,有效磷分别为4.82、4.29、3.46、3.18、2.96 g·kg^−1,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最小处为土壤深度100 cm处。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最大处为土壤深度30 cm,分别为27.96、25.04、22.97、21.04、18.87 g·kg^−1,最小处为土壤深度100 cm。不同地类土壤全磷、有效磷、有机质平均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裸地,而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裸地土壤pH值随土壤深度增大而增大,土壤pH值最大处为土壤深度100 cm,分别为6.78、6.85、6.91、6.93、6.96;地表处土壤pH最小;不同地类土壤pH值由大到小依次为裸地、坡耕地、荒草地、林地和园地。降雨条件下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裸地土壤全磷、有效磷和土壤pH随时间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又减小,呈正余弦变化趋势,而土壤有机质随时间增大而逐渐减小,6月土壤全磷、有效磷、有机质质量分数和土壤pH最高,其中全磷分别为579.31、560.12、538.94、509.36、489.81 mg·kg^−1,有效磷分别为4.44、3.96、3.31、2.97、2.82 g·kg^−1,有机质分别为13.98、12.51、11.47、10.63、9.47 g·kg^−1,土壤pH分别为6.39、6.43、6.47、6.51、6.53,10月土壤全磷、有效磷、有机质和土壤pH最低,不同地类土壤全磷、有效磷、有机质平均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园地、林地、荒草地、坡耕地和裸地,而土壤pH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裸地、坡耕地、荒草地、林地和园地。该研究为农田土壤水肥流失控制和养分利用提供理论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类 土壤PH 土壤有机质 磷素 降雨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序列空间适老对策探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褚冬竹 沈方圆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46,共8页
老年人作为生理弱势人群的代表,具有平等享受公共物品的权利。以老年人群搭乘轨道交通中的换乘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路径跟随、访谈、心理量研究等方法,结合国内外文献研究,剖析轨道交通换乘序列空间与老年人群生理条件和行为特点的矛盾... 老年人作为生理弱势人群的代表,具有平等享受公共物品的权利。以老年人群搭乘轨道交通中的换乘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路径跟随、访谈、心理量研究等方法,结合国内外文献研究,剖析轨道交通换乘序列空间与老年人群生理条件和行为特点的矛盾关键,进一步提出轨道交通换乘空间设计的适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轨道交通 交通换乘 生理弱势群体 安全 公共空间
下载PDF
欧洲山杨bHLH转录因子家族全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沈方圆 王岚春 李校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3-181,共9页
为了研究欧洲山杨中bHLH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分类和进化,分析其在干旱胁迫应激中可能行使的功能,本研究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手段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和解析欧洲山杨bHLH转录因子,并对干旱胁迫下的欧洲山杨根部转录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欧... 为了研究欧洲山杨中bHLH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分类和进化,分析其在干旱胁迫应激中可能行使的功能,本研究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手段从全基因组水平鉴定和解析欧洲山杨bHLH转录因子,并对干旱胁迫下的欧洲山杨根部转录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欧洲山杨的基因组中有167个bHLH转录因子家族蛋白.通过与拟南芥bHLH蛋白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分为15个亚家族,并推测出39个PtbHLH的功能,这些功能表明bHLH转录因子家族涉及到欧洲山杨生长发育的多个生理过程.基因结构和motif分析显示,同一亚家族中几乎所有的PtbHLH都有相似的外显子/内含子排布和蛋白质motif结构.此外,利用RNA-seq数据分析干旱胁迫处理下PtbHLH基因的表达情况,筛选出4个潜在的bHLH抗旱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山杨 BHLH 转录因子 全基因组分析
下载PDF
回溯·共生·创新——建筑类型学视角下的建筑“意义”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方圆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3期187-188,共2页
"意义"是建筑学的三个基本范畴之一,建筑造型与装饰的物质层面与内在秩序的精神层面共同构成了建筑"意义"的两个表达层次。为了明确建筑"意义"的表达与传递,以建筑类型学"模型-原型-模型"的方... "意义"是建筑学的三个基本范畴之一,建筑造型与装饰的物质层面与内在秩序的精神层面共同构成了建筑"意义"的两个表达层次。为了明确建筑"意义"的表达与传递,以建筑类型学"模型-原型-模型"的方法出发,结合相关案例解析,寻找建筑内在的本质与法则,从深层结构上表达建筑的"意义",即回溯、共生、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意义” 类型学 原型 回溯 共生 创新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构建策略 被引量:2
13
作者 沈方圆 《求知导刊》 2022年第10期18-20,共3页
“双减”政策旨在将教育引向更为科学的发展方向,避免以过度消耗时间和精力的行为去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在实施“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教师要真正为学生着想,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应辩证看待“减负”,不要简单地做减法,还可以适当地做加法... “双减”政策旨在将教育引向更为科学的发展方向,避免以过度消耗时间和精力的行为去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在实施“双减”政策的过程中,教师要真正为学生着想,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应辩证看待“减负”,不要简单地做减法,还可以适当地做加法。“双减”背景下的数学课堂,要为学生减负减压。教师应坚持科学发展,构建生态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小学数学 生态课堂
下载PDF
MiRNA-491-5p慢病毒过表达载体构建及其稳定表达细胞株的筛选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诗悦 肖娟娟 +9 位作者 赵敦梅 卢慧敏 郑亚标 张苹 王建国 沈方圆 樊丽霞 王静婷 张敏 王明华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3期163-166,共4页
目的:构建miRNA-491-5p慢病毒过表达载体,筛选miRNA-491-5p稳定表达细胞株。方法 :构建PCDH-511B-miRNA-491-5p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491-5p的含量。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转染慢病毒载体组miRNA-4... 目的:构建miRNA-491-5p慢病毒过表达载体,筛选miRNA-491-5p稳定表达细胞株。方法 :构建PCDH-511B-miRNA-491-5p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491-5p的含量。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转染慢病毒载体组miRNA-491-59表达水平是对照载体组的1 000倍,证明目的基因已在转染细胞中成功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miRNA-491-5p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和筛选出了miRNA-491-5p稳定表达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491—5p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慢病毒 载体
下载PDF
豆类及其制品食用价值的探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明 安送杰 +2 位作者 杜亚涵 沈方圆 曾甜甜 《河南科技》 2014年第6X期81-82,共2页
豆类及其制品作为"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的《中国人民膳食指南》中的重要部分,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本文主要通过对豆类及其制品概念的概述,详细阐述了豆类及其制品食用价值与人类健康方面的探究,提出了豆制品在... 豆类及其制品作为"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的《中国人民膳食指南》中的重要部分,与人们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本文主要通过对豆类及其制品概念的概述,详细阐述了豆类及其制品食用价值与人类健康方面的探究,提出了豆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应适用的搭配与用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制品 营养价值 搭配用量
下载PDF
稻纵卷叶螟食诱剂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初报
16
作者 陆佳浩 沈方圆 +4 位作者 郑许松 郭嘉雯 吕仲贤 计天岑 徐红星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112,共3页
2021年6—10月在上海松江区开展了食诱剂对稻纵卷叶螟在水稻上诱集效果试验,解剖了雌虫的卵巢,并比较了食诱与性诱和灯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食诱剂的诱虫效果优于性诱,可诱集到的Ⅰ级卵巢雌成虫占比达到30.95%,且未交配率达96.15%,... 2021年6—10月在上海松江区开展了食诱剂对稻纵卷叶螟在水稻上诱集效果试验,解剖了雌虫的卵巢,并比较了食诱与性诱和灯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食诱剂的诱虫效果优于性诱,可诱集到的Ⅰ级卵巢雌成虫占比达到30.95%,且未交配率达96.15%,被诱捕到的雌虫数量显著多于雄虫,雌雄比为2.34。综合分析表明,食诱具有雌雄同诱、诱集低级别卵巢发育阶段未交配雌虫的优点,为稻纵卷叶螟绿色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纵卷叶螟 食诱 诱蛾量 卵巢发育级别 性比
下载PDF
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初探
17
作者 沈方圆 《学子(理论版)》 2016年第14期45-45,共1页
数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作为教师要长期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数感得到了建立、发展和强化,学生的数学素养也会随之提高。因此,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数感的培养是不可缺少... 数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作为教师要长期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数感得到了建立、发展和强化,学生的数学素养也会随之提高。因此,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数感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是我们平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描绘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一、熟悉数的位置,形成对数的良好直觉无论序数还是基数,它们的位置情况是一样的,数之间的大小距离的感知是一样的。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素养 课堂教学 学习活动 巧记 数字特征 敏锐度 算理 前后关系 格图 地数
下载PDF
基于问题引领和任务驱动的初中生物学探究教学设计--以“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为例
18
作者 沈方圆 《中学生物学》 2022年第5期54-56,共3页
在“鱼类”一节的教学中,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通过创设符合学生认知逻辑的探究情境,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以观察、探究和建模为载体,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以重要概念的建构为基础,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以... 在“鱼类”一节的教学中,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通过创设符合学生认知逻辑的探究情境,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以观察、探究和建模为载体,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以重要概念的建构为基础,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以及爱护实验动物的社会责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科学探究 问题引领 任务驱动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下载PDF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以“制作与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为例
19
作者 沈方圆 《中学生物学》 2022年第7期54-56,共3页
以“制作与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一课为例,融合数字孪生技术与3D打印技术等信息技术开展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探索,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互助共学中发展科学思维。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实验教学 数字孪生技术 3D打印
下载PDF
弗雷奥托与卡拉特拉瓦建筑仿生对比研究
20
作者 沈方圆 《四川建材》 2020年第3期5-6,17,共3页
20世纪以来,建筑仿生是建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弗雷奥托与卡拉特拉瓦作为建筑仿生领域的两位代表人物,共同追求从自然结构中找寻结构传力的特点来优化结构构件的形式与材料,从而使各种材料的特性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本文从两位... 20世纪以来,建筑仿生是建筑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弗雷奥托与卡拉特拉瓦作为建筑仿生领域的两位代表人物,共同追求从自然结构中找寻结构传力的特点来优化结构构件的形式与材料,从而使各种材料的特性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本文从两位建筑师作品中建筑仿生性进行对比,从建筑仿生的原理、结构形式、材料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到其在建筑仿生领域研究与运用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总结出建筑仿生对建筑结构与建筑形式带来的变革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仿生 弗雷奥托 卡拉特拉瓦 差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