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Aza-CdR对胃癌中SOX17基因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沈惠群 沈松菲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检测胃癌中SOX17的表达情况,探讨5-Aza-CdR对胃癌细胞SOX17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meistry,IHC)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OX17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实时定量聚合酶... 目的检测胃癌中SOX17的表达情况,探讨5-Aza-CdR对胃癌细胞SOX17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meistry,IHC)法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OX17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癌细胞株MGC-803、MKN-45、AGS及正常胃黏膜细胞株GES-1中SOX17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法检测胃癌细胞系SOX17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5-Aza-CdR对AGS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SOX17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癌旁组织80.48%vs.胃癌组织19.51%,P<0.001),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是否伴脉管癌栓无关。SOX17基因mRNA和蛋白在各胃癌细胞系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在AGS细胞中表达最低。SOX17基因启动子区在AGS和MKN45细胞中均完全甲基化,MGC-803细胞部分甲基化,GES-1细胞完全非甲基化。去甲基化药物5-Aza-CdR可下调甲基转移酶的表达,逆转SOX17基因甲基化,使其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5-Aza-CdR还可抑制AGS细胞的增殖并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结论5-Aza-CdR可逆转胃癌细胞SOX17基因甲基化,上调其mRNA和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胃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SOX17基因 甲基化
下载PDF
As_2O_3对Jurkat细胞株hdpr1基因去甲基化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沈松菲 沈建箴 +3 位作者 付海英 吴淡森 徐成波 朱艺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484-1488,共5页
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株hdpr1抑癌基因去甲基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CCK8法检测As2O3对Jurkat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s2O3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甲基化特异... 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株hdpr1抑癌基因去甲基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CCK8法检测As2O3对Jurkat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s2O3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As2O3对hdpr1基因甲基化模式的影响,用半定量RT-PCR检测As2O3对hdpr1基因、DNA甲基转移酶基因dnmt1、dnmt3a、dnmt3b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As2O3可明显抑制Jurkat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浓度依赖性;As2O3阻滞Jurkat细胞周期于G0/G1期(p<0.05),呈浓度依赖性;As2O3能够逆转Jurkat细胞株hdpr1基因的高甲基化并诱导其mRNA重新表达,同时下调dnmt1、dnmt3a、dnmt3b mRNA的表达水平,亦呈浓度依赖性。结论:As2O3抑制Jurkat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其机制可能为下调dnmt1、dnmt3a、dnmt3b基因的表达,诱导Jurkat细胞中异常甲基化的hdpr1基因去甲基化并使其恢复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 hdpr1 三氧化二砷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JURKAT细胞
下载PDF
中大剂量阿糖胞苷在急性髓性白血病巩固强化治疗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沈松菲 沈建箴 《海峡药学》 2007年第12期77-78,84,共3页
目的观察中大剂量阿糖胞苷(HD/IDAra-C)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缓解后的巩固强化治疗的疗效。方法将诱导缓解后的32例AML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含中大剂量阿糖胞苷方案与标准的巩固强化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 目的观察中大剂量阿糖胞苷(HD/IDAra-C)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缓解后的巩固强化治疗的疗效。方法将诱导缓解后的32例AML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含中大剂量阿糖胞苷方案与标准的巩固强化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期(OS)以及治疗后复发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3年和5年DFS分别为19.2%和0%,中位生存期10.8个月,巩固后早期复发率76.1%;治疗组3年和5年DFS分别为51.4%和25.1%,中位生存期28.6个月,巩固后早期复发率44.7%。两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D/IDAra-C能克服耐药,延长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期,降低复发率,对AML缓解后的巩固强化治疗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大剂量阿糖胞苷 急性髓性白血病 巩固强化治疗
下载PDF
巢式MSP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p16基因甲基化状态 被引量:14
4
作者 范丽萍 沈建箴 +5 位作者 叶宝国 林福安 傅海英 周华蓉 沈松菲 喻爱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58-261,共4页
为了研究p16基因甲基化和缺失与急性白血病发病的关系,探讨其在成人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MSP)分析了82例各种亚型的急性白血... 为了研究p16基因甲基化和缺失与急性白血病发病的关系,探讨其在成人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MSP)分析了82例各种亚型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初诊或复发不同阶段p16基因的甲基化和缺失状态,并且在基因组硫化修饰PCR后克隆测序验证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82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p16基因甲基化的出现率为39.0%,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为41.4%,2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为33.3%;初治AL患者为36.6%,而复发患者则为54.5%。82例AL患者中有6例p16基因缺失,缺失率为7.3%,在AML、ALL患者中分别为1.7%和20.8%。16例健康自愿者或非恶性血液病患者p16基因则未发生甲基化或缺失。结论:在成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p16基因甲基化比p16基因纯合缺失更具有意义;p16基因表达异常与成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基因甲基化 急性白血病 n—MSP
下载PDF
巢式MSP检测砷剂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系p16基因去甲基化及转录 被引量:10
5
作者 傅海英 沈建箴 +1 位作者 沈松菲 周华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9-85,共7页
本研究探讨用高灵敏度的DNA甲基化检测方法及DNA克隆测序分析法检测三氧化二砷(As2O3)的去甲基化作用,并对其可能的去甲基化作用机制进行分析。采用巢式甲基特异性PCR法(nested-methylation specificPCR,n-MSP)、DNA克隆测序分析法检测A... 本研究探讨用高灵敏度的DNA甲基化检测方法及DNA克隆测序分析法检测三氧化二砷(As2O3)的去甲基化作用,并对其可能的去甲基化作用机制进行分析。采用巢式甲基特异性PCR法(nested-methylation specificPCR,n-MSP)、DNA克隆测序分析法检测As2O3作用前后U266细胞株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应用RT-PCR检测p16、DNA甲基转移酶1(DNMT1)、DNMT3A、DNMT3B基因mRNA的表达,以生长曲线、MTT法、集落形成实验检测As2O3对骨髓瘤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抑制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DNA含量分析法探讨As2O3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U266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未处理组U266细胞基因组DNA的胞嘧啶保持不变,而经As2O3作用的U266细胞基因组DNA的胞嘧啶均已变为胸腺嘧啶,这说明U266细胞存在p16基因甲基化,As2O3作用后p16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现象被逆转;②未处理组细胞p16基因不表达,As2O3作用72小时后p16基因表达增强,0.5μmol/L组、1.0μmol/组和2.0μmol/组p16基因表达阳性条带灰度值与β-肌动蛋白比值分别为(0.22±0.10)、(0.59±0.11)、(0.68±0.09),阳性对照灰度比值为(0.77±0.13),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③与未处理组相比,As2O3作用72小时后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的表达下降并呈浓度依赖性;④与对照组相比,3组不同浓度As2O3均能明显抑制骨髓瘤细胞生长,G0-G1期细胞增加。结论:As2O3可能通过抑制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和(或)直接对p16基因去甲基化,使p16基因表达上调,恢复其活性,从而实现其对细胞周期的调控功能,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抑制骨髓瘤细胞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MSP p16基因去甲基化 三氧化二砷 多发性骨髓瘤 U266细胞 甲基转移酶
下载PDF
丙戊酸钠抑制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增殖及组蛋白乙酰化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朱艺芳 叶宝国 +4 位作者 沈建箴 林聪猛 林福安 沈松菲 徐成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638-641,共4页
本研究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sodium,VPA)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VPA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PA作用前后U266细胞周期的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VPA作用后U266... 本研究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sodium,VPA)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VPA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PA作用前后U266细胞周期的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VPA作用后U266细胞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VPA作用后HDAC1及组蛋白H3、H4乙酰化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VPA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2.5mmol/L的VPA处理细胞48小时后,细胞周期检测显示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下降,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p<0.05);RT-PCR证实VPA能够抑制HDAC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证实不同浓度VPA作用细胞48小时后HDAC1蛋白水平降低,组蛋白H3、H4乙酰化表达水平提高。结论:VPA能够抑制U266细胞增殖,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这可能与VPA抑制HDAC1表达,上调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多发性骨髓瘤 U266细胞 组蛋白去乙酰化
下载PDF
AS_2O_3逆转人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系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激活转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周华蓉 沈建箴 +2 位作者 付海英 沈松菲 范丽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403-409,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逆转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株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调节转录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以高甲基化的恶性淋巴瘤细胞株CA46作为研究基因甲基化与表达关系的实验对象。采用SRB法检测As2O3对人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系...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逆转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株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调节转录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以高甲基化的恶性淋巴瘤细胞株CA46作为研究基因甲基化与表达关系的实验对象。采用SRB法检测As2O3对人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系增殖、活力的影响;nMSP法检测药物作用后p16甲基化状态变化;RT-PCR法检测p16、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 mRNA的表达;利用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法探讨As2O3对恶性淋巴瘤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As2O3作用CA46细胞株72小时后p16基因甲基化程度明显减弱,p16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现象被逆转;②未处理组细胞p16基因呈微弱表达,As2O3作用72小时后p16基因表达增强,0.5μmol/L组、1.0μmol/L组和2.0μmol/L组p16基因表达阳性条带与β-actin灰度的比值分别为(0.33±0.10)、(0.57±0.11)、(0.67±0.09),阳性对照灰度比值为(0.73±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与未处理组相比,As2O3作用72小时后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的表达下降并呈浓度依赖性,而DNMT1表达不受影响;④与对照组相比,3组不同浓度As2O3均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G0/G1期细胞增加。结论:As2O3可能通过抑制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或(和)直接逆转p16基因甲基化状态,使p16基因表达上调,并恢复其活性,从而实现其细胞周期调控功能,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2O3 P16基因甲基化 恶性淋巴瘤 CA46细胞系 DNA甲基转移酶
下载PDF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范丽萍 沈建箴 +3 位作者 傅海英 周华蓉 沈松菲 喻爱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86-290,共5页
本研究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的作用。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法检测EGCG对U937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GCG对U937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RT-PCR、Westren blot法分别检测p16mRNA... 本研究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的作用。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法检测EGCG对U937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EGCG对U937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RT-PCR、Westren blot法分别检测p16mRNA、蛋白的表达;采用nMSP法检测U937细胞p16甲基化状态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DNA甲基转移酶1(DNMT1)、DNMT3A、DNMT3B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EGCG可以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U937细胞增殖(r=0.71),且呈剂量依赖性诱导G0/G1期细胞阻滞;EGCG可以呈剂量依赖性上调U937细胞p16mRNA、蛋白的表达;EGCG可以呈剂量依赖性减弱U937细胞p16甲基化程度;EGCG可以剂量依赖性地下调U937细胞DNMT3A、DNMT3B mRNA表达,而对DNMT1mRNA的表达无影响。结论:EGCG在体外通过抑制DNMT3A、DNMT3B和(或)直接使异常高甲基化的p16启动子CpG岛DNA去甲基化,恢复p16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调控U937细胞阻滞于G0/G1期,抑制U937细胞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U937细胞 p16基因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细胞系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态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徐成波 沈建箴 +5 位作者 沈松菲 傅海英 吴雪梅 吴淡森 朱艺芳 陈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487-1491,共5页
为了研究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SFRP)家族基因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状态,探讨SFRP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异常甲基化状态与恶性血液病发病机制的可能联系,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 为了研究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SFRP)家族基因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状态,探讨SFRP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异常甲基化状态与恶性血液病发病机制的可能联系,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的方法检测了9种恶性血液病细胞系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FRP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结果显示:9种恶性血液病细胞系中SFRP1、2基因启动子区均呈高甲基化状态,CA46、HL60和U937细胞中的SFRP4基因以及U266细胞中的SFRP5基因启动子区呈部分甲基化状态,其他细胞系SFRP4、5基因启动子均呈完全甲基化状态。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FRP1、2、4、5基因启动子区均呈非甲基化状态。结论:SFRP基因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模式与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密切相关。SFRP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有可能成为恶性血液病新的分子诊断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 CPG岛 甲基化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逆转人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系p16基因甲基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雪梅 沈建箴 +4 位作者 喻爱芳 范丽萍 付海英 沈松菲 吴淡森 《中国医药导刊》 2008年第8期1211-1212,1215,共3页
目的:以p16基因存在异常甲基化的恶性淋巴瘤细胞CA46为研究对象,探究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L)对P16这一细胞周期调控中的重要基因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①运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等检测triptolide对CA46细胞株... 目的:以p16基因存在异常甲基化的恶性淋巴瘤细胞CA46为研究对象,探究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L)对P16这一细胞周期调控中的重要基因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①运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等检测triptolide对CA46细胞株增殖的影响。②巢式甲基特异性PCR检测triptolide对CA46细胞p16基因甲基化模式的影响。③半定量RT-PCR检测经triptolide作用后CA46细胞p16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Triptolide对CA46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时间及剂量依赖性,48小时IC50为28.8ng/ml;triptolide可逆转P16基因的高甲基化;triptolide能够诱导CA46细胞p16基因mRNA的表达,具剂量依赖性。结论:小剂量triptolide可明显抑制CA46细胞的增殖,其可能机制为通过诱导CA46细胞中异常甲基化的p16基因去甲基化,使p16基因恢复表达,从而对细胞周期起负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 P16 雷公藤内酯醇 恶性淋巴瘤 CA46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细胞株中IEX-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的初探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小雨 沈建箴 +5 位作者 沈松菲 付海英 周华蓉 吴淡森 张媛媛 郑永青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473-476,共4页
本研究探讨基因IEX-1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的改变及其与恶性血液病发生的相关性。应用MSP的方法检测9种恶性血液病细胞系中IEX-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并把经M.sssI酶处理过的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EX-1 CpG岛甲基化状态... 本研究探讨基因IEX-1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的改变及其与恶性血液病发生的相关性。应用MSP的方法检测9种恶性血液病细胞系中IEX-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并把经M.sssI酶处理过的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EX-1 CpG岛甲基化状态作为阳性对照,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EX-1 CpG岛甲基化状态作为阴性对照。结果显示:在NB4、Molt4.、Raji细胞系中IEX-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呈高甲基化状态;在CA46、CEM、U937、K562、HL-60、Jurkat细胞系中IEX-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呈部分甲基化状态;在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EX-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呈非甲基化状态;经M.sssI酶处理过的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EX-1基因启动子CpG岛呈高甲基化状态。结论:IEX-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的改变与恶性血液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X-1基因 基因甲基化 细胞信号通路 恶性血液病 CPG岛
下载PDF
INK4系列抑癌基因(p16、p15、p18、p19)在白血病中的甲基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瑞玑 沈松菲 +1 位作者 沈建箴 马旭东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 探讨 p1 6基因家族失活与白血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进一步阐明白血病发病机制 ,监测发病过程。 方法 采用甲基化敏感限制内切酶 Hpa 或 Msp 结合 PCR技术研究白血病患者 p1 6、p1 5、p1 8、p1 9基因甲基化状况 :(1 )研究... 目的 探讨 p1 6基因家族失活与白血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进一步阐明白血病发病机制 ,监测发病过程。 方法 采用甲基化敏感限制内切酶 Hpa 或 Msp 结合 PCR技术研究白血病患者 p1 6、p1 5、p1 8、p1 9基因甲基化状况 :(1 )研究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白血病 p1 6基因家族外显子 1和 /或外显子 2纯合子缺失 ;(2 )用REP- PCR分别对上述病例中无外显子 1缺失的病例进行甲基化研究 ,探讨甲基化发生频率 ,分析与白血病发病关系。 结果  p1 6、p1 5基因外显子 1在急性白血病 (AL组 )甲基化率分别为 35 .2 9% ,4 8.6 5 %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 L组 )为 2 5 % ,37.5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 L组 )为 6 0 % ,6 9.2 3% ;初治 AL组为 2 9.0 9% ,4 2 .1 0 % ;复发 AL组为 6 1 .5 4 % ,70 .5 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慢性期、急变期、白血病完全缓解 (CR- AL )、对照组均无甲基化。p1 8、p1 9基因无论在 AL组、AL L组、ANL L组、复发 AL组、初治 AL组 ,或是在 CML的慢性期、急变期、CR- AL、对照组均无甲基化。 结论  (1 )在 p1 6基因家族中 ,p1 6、p1 5基因甲基化在 AL的发生频率较高 ,AL L甲基化率明显高于 ANL L ,以复发 AL L组最高。 p1 8、p1 9基因在 AL组中未见甲基化。 (2 )在 AL L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基因 P16 甲基化 基因 抑制 肿瘤
下载PDF
巢式MS-PCR法检测恶性血液病细胞株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
13
作者 吴雪梅 沈建箴 +5 位作者 喻爱芳 范丽萍 周华蓉 付海英 沈松菲 吴淡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957-960,共4页
本研究旨在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CR)法检测10种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细胞株APC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并探究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同时筛选出APC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的肿瘤细胞株,将其作为研究基因甲基化与表达关系的细胞模... 本研究旨在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CR)法检测10种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细胞株APC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并探究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同时筛选出APC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的肿瘤细胞株,将其作为研究基因甲基化与表达关系的细胞模型。采用nMS-PCR扩增亚硫酸盐修饰后的10种肿瘤细胞株基因组DNA,检测其APC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果表明,CA46、U266、Molt4、K562、HL-60、CEM、AKR、U937、Raji细胞的APC基因启动子区均未甲基化,而Jurkat细胞的APC基因启动子区出现甲基化。结论:用nMS-PCR可以准确地检测出恶性血液病细胞株APC基因的甲基化状态,该方法操作简便,可用于检测各种肿瘤细胞基因的甲基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恶性血液病细胞株 APC基因 基因甲基化
下载PDF
AsO3对Molt—4细胞系P15^IMK4b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
14
作者 沈建箴 杨月玲 +1 位作者 郑瑞玑 沈松菲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3年第8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砷剂与甲基化及基出表达的关系。方法:以As2O3处理因高甲基化致P15^IMK4b基因失活的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olt-4细胞,采用甲基敏感酶限制件酶切PCR、RT-PCR、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加药前后门5基出洲A甲基化... 目的:探讨砷剂与甲基化及基出表达的关系。方法:以As2O3处理因高甲基化致P15^IMK4b基因失活的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细胞系Molt-4细胞,采用甲基敏感酶限制件酶切PCR、RT-PCR、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加药前后门5基出洲A甲基化、dmA和蛋自表达的变化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As2O3处理48h后,P15基因甲基化减低至消失,P15mRNA恢复表达,P15蛋自表达增加26.12%(P<0.05),细胞阻滞于Gn、G4期。结论:As2O3可通过去除P15抑癌基因甲基化、恢复其表达治疗白血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O3 Molt-4细胞系 P15^IMK4b基因 去甲基化作用 白血病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逆转Jurkat细胞apc基因甲基化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雪梅 沈建箴 +1 位作者 沈松菲 范丽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866-872,共7页
本研究探讨中药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L)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中抑癌基因——apc基因去甲基化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采用生长曲线、MTT法、集落形成实验及流式细胞术DNA含量分析法分别探讨TPL对Jurkat细胞生长... 本研究探讨中药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L)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中抑癌基因——apc基因去甲基化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采用生长曲线、MTT法、集落形成实验及流式细胞术DNA含量分析法分别探讨TPL对Jurkat细胞生长、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巢式甲基特异性PCR检测TPL对Jurkat细胞apc基因甲基化模式的影响,半定量RT-PCR检测TPL作用后Jurkat细胞apc基因、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PL作用前后APC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TPL均能明显抑制Jurkat细胞生长、增殖,并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48小时IC50为19.7ng/ml;未处理组Jurkat细胞基因组DNA的胞嘧啶保持不变,而经TPL作用的Jurkat细胞基因组DNA的胞嘧啶均已变为胸腺嘧啶,这表明Jurkat细胞存在apc基因甲基化;TPL作用后apc基因的高甲基化被逆转,并呈剂量依赖性;未处理组APC蛋白不表达,TPL作用48小时后APC蛋白表达增强,亦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小剂量TPL可明显抑制Jurkat细胞的生长;TPL可通过甲基转移酶和(或)直接作用使apc基因去甲基化,使apc基因表达上调,恢复其活性,从而抑制Jurkat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甲基化 APC JURKAT
下载PDF
SUMO-1、MDM2和P53对5-Fu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
16
作者 卢星榕 沈松菲 池畔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0-245,共6页
目的:探讨SUMO-1、MDM2和P53对化疗药5-Fu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5-Fu诱导HepG2细胞产生凋亡,以质粒pCMV-HDM1B(pMDM2)和pcDNA3-His6-SUMO-1(pSUMO-1)转染细胞,应用Westernblot检测经药物诱导及转染前后细胞中内源性P53蛋白的... 目的:探讨SUMO-1、MDM2和P53对化疗药5-Fu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5-Fu诱导HepG2细胞产生凋亡,以质粒pCMV-HDM1B(pMDM2)和pcDNA3-His6-SUMO-1(pSUMO-1)转染细胞,应用Westernblot检测经药物诱导及转染前后细胞中内源性P53蛋白的表达强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比例变化.结果:HepG2细胞内源性P53蛋白表达强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于1×10-3mol/L浓度处最强(90.15%±4.22%vs11.27%±1.18%,P<0.05).随5-Fu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于1×10-2mol/L浓度处凋亡率最高(33.61%±3.15%vs3.22%±0.60%,P<0.05).转染pMDM2的细胞具有明显的抗凋亡特性,与同浓度未转染细胞相比,P53蛋白表达强度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下降(51.80%±0.78%vs90.15%±4.22%;20.45%±2.23%vs33.61%±3.15%,均P<0.05).共转染pSUMO-1的细胞其浓度-蛋白表达强度-凋亡率曲线又接近未转染细胞,与单纯转染pMDM2细胞相比,P53蛋白表达强度和细胞凋亡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85%±2.43%vs51.80%±0.78%,29.83%±0.53%vs20.45%±2.23%,均P<0.05).只转染pSUMO-1细胞的P53蛋白表达和凋亡率与未转染细胞相似,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UMO-1通过抑制MDM2对P53在胞质的降解及增强P53在细胞核内的表达,可促进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在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中具有显著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泛素样修饰体-1 P53 鼠双微粒体基因2 化疗 HepG2细胞 凋亡
下载PDF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检测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成波 沈建箴 +3 位作者 沈松菲 付海英 朱艺芳 陈璐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69-771,共3页
目的 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家族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状态与急性白血病(AL)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AL患者、AL细胞系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FBP(1、2、4、5)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 目的 探讨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FRP)家族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状态与急性白血病(AL)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AL患者、AL细胞系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FBP(1、2、4、5)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正常人单个核细胞中不存在SFRP基因的甲基化.AL患者中,SFRP1、2、4、5基因甲基化总发生率分别为35.6%(31/87)、25.3%(22/87)、12.6%(11/87)、17.2%(15/87),其中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甲基化率分别为33.9%(20/59)、23.7%(14/59)、6.8%(4/59)、10.2%(6/59),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的甲基化率分别为39.3%(11/28)、28.6%(8/28)、25.0%(7/28)、32.1%(9/28).SFRP1、2、5基因在HL60、NB4、Molt-4和Jurkat细胞系中均呈完全甲基化状态,SFRP4在NB4、Molt-4和Jurkat细胞系中呈完全甲基化状态,在HL60细胞系中则呈部分甲基化状态.结论 在AL患者及细胞系中,SFRP(1、2、4、5)基因已出现高频率甲基化.推测SFRP基因的异常甲基化模式与AL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可能成为诊断和监测AL的基因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甲基化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基因
原文传递
丙戊酸钠对白血病细胞Jurkat的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聪猛 朱艺芳 +5 位作者 叶宝国 沈建箴 林福安 沈松菲 徐成波 陈璐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0年第7期412-414,417,共4页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VPA)对Jurkat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对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的影响.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VPA对Jurka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PA作用前后Jurkat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半定量RT-PCR检测VPA作用前后Jurkat细胞...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VPA)对Jurkat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对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的影响.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VPA对Jurka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PA作用前后Jurkat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半定量RT-PCR检测VPA作用前后Jurkat细胞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VPA作用前后HDAC1及组蛋白H3、H4乙酰化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VPA对Jurkat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不同浓度的VPA处理细胞48 h后,细胞周期检测显示随浓度增加,G0/G1期比例增高,S期比例下降,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P〈0.05);RT-PCR证实VPA能够抑制HDAC1 mRNA水平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证实,不同浓度VPA作用细胞48 h后降低HDAC1蛋白水平,提高组蛋白H3、H4乙酰化表达水平.结论 VPA能抑制Jurkat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这可能与VPA抑制HDAC1表达,上调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JURKAT细胞 细胞周期 组蛋白脱乙酰基酶类
原文传递
雷公藤内酯醇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系APC基因去甲基化诱导表达机制的研究
19
作者 吴雪梅 沈建箴 +4 位作者 喻爱芳 范丽萍 付海英 沈松菲 吴淡森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9年第6期327-330,共4页
目的以抑癌基因即腺瘤性结肠息肉病相关基因(APC)存在异常甲基化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为研究对象,探究雷公藤内酯醇(TPL)对APC基因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运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F)法等检测TPL对Jurkat... 目的以抑癌基因即腺瘤性结肠息肉病相关基因(APC)存在异常甲基化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为研究对象,探究雷公藤内酯醇(TPL)对APC基因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运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F)法等检测TPL对Jurkat细胞株增生的影响。巢式甲基特异性PCR(n—MSP)检测TPL对Jurkat细胞APC基因甲基化模式的影响。半定量RT—PCR检测经TPL作用后Jurkat细胞APC基因、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TPL作用后APC蛋白的表达。结果TPL对Jurkat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时间及剂量依赖性,48h IC50韧为19.7ng/ml;TPL可逆转APC基因的高甲基化;TPL能够诱导Jurkat细胞APC基因mRNA的表达,具剂量依赖性;TPL能够诱导Jurkat细胞APC蛋白重新表达,亦有剂量依赖性。结论小剂量TPL可明显抑制Jurkat细胞的增生,其可能机制为通过诱导Jurkat细胞中异常甲基化的APC基因去甲基化,使APC基因恢复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 基因 APC 雷公藤内酯醇 白血病 T细胞 急性 JURKAT细胞
原文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p15、p16基因甲基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20
作者 付海英 沈建箴 +2 位作者 沈松菲 周华蓉 范丽萍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9年第9期535-537,540,共4页
目的探讨p15、p16基因的高甲基化与多发性骨髓瘤(MM)的发病和预后之问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甲基特异性PCR法(nMSP)检测47例MM患者p15、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7例MM患者p15、p16基因的... 目的探讨p15、p16基因的高甲基化与多发性骨髓瘤(MM)的发病和预后之问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甲基特异性PCR法(nMSP)检测47例MM患者p15、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7例MM患者p15、p16基因的甲基化比例分别为59.57%(28/47)、57.45%(27/47),两者同时存在甲基化者23例(48.94%)。Ⅱ、Ⅲ期MM患者p15、p16基因甲基化率明显高于Ⅰ期患者。结论p16、p15基因的高甲基化与MM的发病及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胜骨髓瘤 基因 P15 基因 P16 甲基化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