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沈桂冬 杨剑 +7 位作者 陈进业 孙朝阳 王东 陈庭燕 刘发俊 曾德银 周坤 丁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10期791-792,共2页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并发症的特点以及处理和预防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分析方法,回顾总结2008年2月至2012年7月经确诊并接受覆膜支架治疗的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8例,考察经皮主动脉内覆膜...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并发症的特点以及处理和预防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分析方法,回顾总结2008年2月至2012年7月经确诊并接受覆膜支架治疗的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8例,考察经皮主动脉内覆膜支架技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重点研究病例围术期并发症,总结并发症类型、原因并探讨处理和预防措施。结果共13例发生围术期并发症,包括内漏、升主动脉夹层、腹腔脏器缺血、脑卒中和缺血性脊髓损伤、急性肾衰竭、动脉瘤,并发症发生率为19.12%;其中有3例死亡,病死率4.41%,1例由于脑卒中和缺血性脊髓损伤造成截瘫。结论覆膜支架技术作为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主要临床疗法,虽疗效确切,但在围术期并发症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需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 围术期并发症
下载PDF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并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沈桂冬 代政学 +4 位作者 樊川民 张玉顺 李寰 郭文怡 王海昌 《心脏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并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11月86(男30,女56)例小儿PDA并发肺动脉高压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年龄8月~12(8±7)岁;体质量11~46(31...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并发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2007年11月86(男30,女56)例小儿PDA并发肺动脉高压实施经导管介入治疗;年龄8月~12(8±7)岁;体质量11~46(31±8)k;行左、右心导管检查及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确定PDA位置、形状及大小,PDA最窄处内径4~13(7±5)mm。以国产蘑菇伞堵闭器行介入治疗,根据封堵实验决定能否行永久封堵。术后24h、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2例(2%)封堵后30min肺动脉收缩压无下降,反而有轻度上升,考虑为阻力性重度肺动脉高压,撤出封堵器。余84例(98%)术后30min肺动脉压收缩压由术前平均(69±24)mmHg(1mmHg=0.133kPa)降为(36±14)mmHg(P〈0.05),肺动脉平均压由术前(45±14)mmHg降为(30±8)mmHg(P〈0.05),主动脉压由术前(94±10)mmHg升至(99±6)mmHg,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0min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18例(21%)可见极少量残余分流,术后24h心脏彩超复查4例(4%)有少量残余分流,术后1月彩超复查皆无残余分流;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国产蘑菇伞经导管封堵治疗儿童PDA并发肺动脉高压,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 肺动脉高压 介入治疗 封堵器 国产
下载PDF
采用覆膜支架隔绝术治疗危重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沈桂冬 杨剑 +7 位作者 陈进业 孙朝阳 王东 陈庭燕 刘发俊 曾德银 周坤 丁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68-69,共2页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也称为远端主动脉夹层,是指以左锁骨下动脉起始处为分界点,夹层仅累计左锁骨下动脉(LSA)起始处以下的主动脉的一种病变。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中死亡率较高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的危急病症[1]。...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也称为远端主动脉夹层,是指以左锁骨下动脉起始处为分界点,夹层仅累计左锁骨下动脉(LSA)起始处以下的主动脉的一种病变。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疾病中死亡率较高的一种心血管系统的危急病症[1]。近年临床运用覆膜支架隔绝术技术(EVGE)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作者2005年1月—2013年3月对310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采用覆膜支架隔绝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隔绝术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腔内冠脉介入治疗后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任雪丽 谭仕芸 +4 位作者 沈桂冬 陈海波 金鑫 刘杰 邓丽丽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841-844,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经皮腔内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心电图ST段回落(ST segment resolution,STR,STR)不良与患者临床近、远期预后关系。方法:选取发病12 h内于我...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经皮腔内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心电图ST段回落(ST segment resolution,STR,STR)不良与患者临床近、远期预后关系。方法:选取发病12 h内于我院导管室行急诊PCI治疗的11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1 h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R程度分为对照组(STR≥50%,n=59)和STR不良组(STR<50%,n=51),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以及术后1、6及12个月时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脏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E峰/A峰等心脏超声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STR不良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TR不良组术后1、6、12个月心脏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心室重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T段抬高型AMI患者经PCI术后,STR程度与临床近、远期预后密切相关,ST充分回落可作为预测病人近期、远期临床预后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腔内冠脉介入治疗 STR 临床预后 心脏功能
下载PDF
尼可地尔对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心肌组织血流灌注及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任雪丽 沈桂冬 +6 位作者 刘杰 谭仕芸 金鑫 陈海波 叶靖 邓丽丽 吴飞妮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911-913,917,共4页
目的:研究尼可地尔对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心肌组织血流灌注及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PCI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8例,根据单盲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单纯PCI术治疗,观察组在PCI术后接... 目的:研究尼可地尔对糖尿病患者PCI术后心肌组织血流灌注及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PCI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8例,根据单盲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单纯PCI术治疗,观察组在PCI术后接受尼可地尔治疗。治疗后,采用实时心肌超声造影评估两组的心肌血流灌注情况;采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外周血心肌酶谱指标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凋亡分子含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肌组织血流灌注参数A、β、A×β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血中心肌酶谱指标CK、LDH、cTnⅠ、GOT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VitE、VitC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MDA、AOPPs、sFas、sFasL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可地尔辅助治疗能够改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的心肌血流灌注、减轻心肌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尼可地尔 血流灌注 心肌细胞损伤
下载PDF
芪参益气滴丸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率变异性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刘胜强 陈进业 +1 位作者 刘发俊 沈桂冬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9期2221-2223,共3页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率变异性(HRV)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除心脏瓣膜病以外的慢性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50例)和西药+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的观察组(52例),两组病人均坚持规范化服药治疗...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率变异性(HRV)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除心脏瓣膜病以外的慢性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50例)和西药+芪参益气滴丸治疗的观察组(52例),两组病人均坚持规范化服药治疗并随访观察6个月以上,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HRV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液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浓度及6 min步行距离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经治疗后HRV各时域指标及LVEF、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提高,血NT-proBNP浓度较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为显著,除LVEF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益气滴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病人HRV和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芪参益气滴丸 心率变异性 心功能 水肿
下载PDF
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在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7
7
作者 王东 孙朝阳 +1 位作者 沈桂冬 陈进业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143-145,共3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比较两组间动脉穿刺成功时间、穿刺成功率、造影时间、X线曝光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率、穿刺相关血管并发症、迷走反射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穿刺时间以及X线曝光时间,与对照组股动脉穿刺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造影时间、穿刺相关血管并发症、迷走反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桡动脉组明显低于股动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在治疗老年冠心病安全可行,且易止血,术后无须卧床,并发症少,创伤小,可作为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首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冠心病 冠状动脉支架术 桡动脉途径穿刺
下载PDF
右室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对左室重构及QRS波时限影响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胜强 陈进业 +2 位作者 沈桂冬 任晖 张军康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807-809,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右室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对左室重构、QRS波时限的影响。方法:收集随访资料完整的植入双腔心室起搏器患者82例,其中右室心尖部起搏组40例和右室间隔部起搏组42例。均随访观察3年以上,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 目的:对比观察右室间隔部与心尖部起搏对左室重构、QRS波时限的影响。方法:收集随访资料完整的植入双腔心室起搏器患者82例,其中右室心尖部起搏组40例和右室间隔部起搏组42例。均随访观察3年以上,行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心电图测完全起搏QRS波时限,对比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相比右室心尖部起搏,右室间隔部起搏对LVEDV、LVESV及LVEF影响较小[(116.2±11.2)ml vs(125.4±15.6)ml,(57.1±7.1)ml vs(61.2±9.3)ml,(54.6±5.5)%vs(47.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QRS波时限较短[(138.9±10.3)ms vs(153.8±13.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心室间隔部起搏优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其更符合生理性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右室间隔部起搏 @右室心尖部起搏 心室重构 心电描记术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启伟 吴荣鹏 +5 位作者 沈桂冬 任晖 巩洁 蔡凯乾 张军康 董根文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329-331,共3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房间隔缺损35例,室间隔缺损30例,动脉导管未闭17例)介入封堵术中经胸超声心动图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82例中77例封堵成功(房间...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房间隔缺损35例,室间隔缺损30例,动脉导管未闭17例)介入封堵术中经胸超声心动图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82例中77例封堵成功(房间隔缺损32例,室间隔缺损28例,动脉导管未闭17例),成功率为93.9%。并发症2例。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简便易行,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先天性 超声心动图 介入封堵术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发俊 陈进业 沈桂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8期1486-1487,1489,共3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性STE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PCI术治疗,观察组给予PCI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与...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性STE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PCI术治疗,观察组给予PCI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与出血事件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血流灌注,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T段回落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右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T)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急诊PCI治疗急性STE-MI中具有肯定的疗效,但可能增加出血风险,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下载PDF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朝阳 王东 +1 位作者 陈进业 沈桂冬 《河北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1790-1792,共3页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30例,行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30例,行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观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其中19例起源于左室间隔部和流出道,11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28例即刻成功,2例失败,成功率93.3%,2例患者经再次消融,均获成功,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术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期前收缩
下载PDF
姜黄素对人脐静脉血来源内皮祖细胞HO-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红 黄维义 沈桂冬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CMN)对人脐静脉血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以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吸收Dil-ac-LDL和FITC-UAE-1情况并同... 目的观察姜黄素(CMN)对人脐静脉血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以免疫荧光法观察细胞吸收Dil-ac-LDL和FITC-UAE-1情况并同时进行CD133免疫荧光鉴定EPCs。将EPCs分为0、5、10、15μmol/L CMN组,分别以终浓度为0、5、10、15μmol/L CMN的培养基孵育24 h,检测各组HO-1蛋白表达、细胞增殖能力及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将EPCs分为单纯组、CMN组、CMN+ATRA组,分别在单纯培养基、加15μmol/L CMN的培养基、加15μmol/L CMN+1μmol/L ATRA的培养基中孵育24 h,检测各组HO-1蛋白表达。结果从脐静脉血分离出来的单核细胞培养3~4 d开始贴壁,7 d后有一定方向性,呈簇状生长,免疫荧光检测显示CD133表面标记阳性率及Di I-ac LDL和FITC-UEA-1双染色阳性率均〉90%。随CMN浓度升高,EPCs的HO-1蛋白表达逐渐升高(P均〈0.05),细胞增殖能力逐渐增强(P均〈0.05),细胞培养液中LDH活力则无明显改变(P均〉0.05)。与单纯组比较,CMN组、CMN+ATRA组HO-1蛋白表达量增加(P均〈0.05),且后两组比较,P〈0.05。结论 CMN可诱导人脐静脉血来源EPCs高表达HO-1蛋白,这可能与Nrf2/ARE信号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血红素氧合酶1 内皮祖细胞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心包积液及心脏压塞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东 孙朝阳 +1 位作者 沈桂冬 陈进业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22期3099-3100,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心包积液及心脏压塞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12年1月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 0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026例行PCI手术的患者,并发心包积液/心脏压塞9例,发生率...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心包积液及心脏压塞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12年1月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 0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026例行PCI手术的患者,并发心包积液/心脏压塞9例,发生率为0.88%;其心包积液7例,占0.68%,心包压塞2例,占0.19%;7例患者于术后30min~5d发生,2例患者在PCI术中发生;9例患者行心包穿刺引流治疗,8例患者均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只有1例患者症状未得以缓解,且活动性出血现象,最终转胸外科行开胸手术治疗。但均得到了良好的疗效,且无1例死亡。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心包积液及心脏压塞病情严重而危急,尽早诊断和治疗可减少患者死亡率,心包穿刺及引流是治疗心包积液及心脏压塞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包积液 心脏压塞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杂交”手术治疗弓部主动脉夹层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剑 易定华 +4 位作者 俞世强 沈桂冬 刘金成 陈文生 段维勋 《心脏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366-370,共5页
目的:评价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结合腔内隔绝术的"杂交"手术用于主动脉弓部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了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腔内隔绝术的"杂交"手术治疗。评... 目的:评价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结合腔内隔绝术的"杂交"手术用于主动脉弓部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部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了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腔内隔绝术的"杂交"手术治疗。评价该方法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发症以及术后桥血管通畅率,进行了6~48(28±11)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全组1例死亡,原因为等待二期腔内手术期间发生动脉瘤破裂。1例患者因并发医源性升主动脉夹层而改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支架植入术,随访中1例患者出现90%人工血管狭窄,1例患者出现轻度I型内漏,经18月观察无明显变化,其余患者生存良好,未出现截瘫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本文所指的"杂交"手术治疗主动脉弓部夹层动脉瘤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动脉瘤 “杂交”手术 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阅出人文 读出美感——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桂冬 《中学教学参考》 2011年第28期20-21,共2页
阅读教学是学生求真、悟善的一个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有效的阅读教学,可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培养他们敏锐的感知力、独特想象力、丰富情感力、深刻的理解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人... 阅读教学是学生求真、悟善的一个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有效的阅读教学,可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培养他们敏锐的感知力、独特想象力、丰富情感力、深刻的理解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人文素质 审美教育 美感 审美能力 美的享受 语文素质 审美素质
下载PDF
用亮点吸引眼球——浅谈如何撰写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16
作者 沈桂冬 《中学教学参考》 2010年第31期48-49,共2页
古人称文章的开头为“凤头”,就是说开头要美丽精巧、新颖贴切,要有创造力、震撼力、吸引力,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产生一种必欲读之而后快的感觉。因此,下笔之前一定要精心构思、反复琢磨,务求精工。好的开头和结尾是作文成功的一... 古人称文章的开头为“凤头”,就是说开头要美丽精巧、新颖贴切,要有创造力、震撼力、吸引力,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产生一种必欲读之而后快的感觉。因此,下笔之前一定要精心构思、反复琢磨,务求精工。好的开头和结尾是作文成功的一半,它直接影响这篇作文的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头 作文 结尾 撰写 眼球 “凤头” 一见钟情 阅卷老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