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有机磷阻燃剂对蓝藻的Hormesis效应及机制探究
1
作者 沈洪艳 彭煜祺 +4 位作者 杨雷 李燕 刘雪薇 孙昊宇 唐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818,共10页
为探究有机磷阻燃剂(Organophosphate Flame Retardants,OPFRs)对蓝藻的毒性效应,以铜绿微囊藻为蓝藻受试模型,测定典型OPFRs{烷基OPFRs磷酸三乙酯(Triethyl Phosphate,TEP)和氯代OPFRs磷酸三(2-氯乙基)酯[Tris(2-Chloroethyl)Phosphate... 为探究有机磷阻燃剂(Organophosphate Flame Retardants,OPFRs)对蓝藻的毒性效应,以铜绿微囊藻为蓝藻受试模型,测定典型OPFRs{烷基OPFRs磷酸三乙酯(Triethyl Phosphate,TEP)和氯代OPFRs磷酸三(2-氯乙基)酯[Tris(2-Chloroethyl)Phosphate,TCEP]}对蓝藻生长及光合色素、氧化应激、细胞膜疏水性等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TEP与TCEP均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产生了低质量浓度促进、高质量浓度抑制的Hormesis效应,促进生长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80×10^(-4)~1.53×10^(-1)mg/L和5.87×10^(-5)~1.54×10^(-1)mg/L。相关生理指标变化显示,低质量浓度OPFRs通过提高光合色素的合成及调控活性氧的适当增加可刺激蓝藻增殖;相反,高质量浓度OPFRs则阻碍光合作用,对藻细胞产生氧化胁迫,进而改变细胞膜疏水性致使细胞膜受损,最终导致蓝藻大量死亡。研究结果表明,OPFRs能引发蓝藻生长的Hormesis效应,且氯代OPFRs比烷基OPFRs具有更明显的生物效应,在一定暴露质量浓度内具有促进蓝藻水华形成的潜在环境风险。研究可为OPFRs水生毒性和相应的环境风险评价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有机磷阻燃剂 铜绿微囊藻 Hormesis效应 光合作用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混合抗生素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联合诱导效应
2
作者 沈洪艳 冉照东 +3 位作者 杨雷 杨敬坡 孙昊宇 唐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8-116,共9页
群体感应抑制剂(quorum sensing inhibitors,QSIs)作为一类新型抗生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被使用在水产养殖、污水治理和农作物病害防治等领域中,其与传统抗生素极有可能在环境中共存。因此,有必要探究QSIs与传统抗生素对细菌耐... 群体感应抑制剂(quorum sensing inhibitors,QSIs)作为一类新型抗生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被使用在水产养殖、污水治理和农作物病害防治等领域中,其与传统抗生素极有可能在环境中共存。因此,有必要探究QSIs与传统抗生素对细菌耐药性的联合效应。以往的研究往往采用单位法探究固定浓度下混合抗生素的联合耐药效应,但单位法无法在较大浓度范围评价其联合耐药风险。该研究以RP4质粒接合转移表征细菌耐药性的传播,将独立作用模型(independent action,IA)应用到联合耐药作用的判别中,以喹诺酮(quinolones,QNs)作为传统抗生素的代表,探究了QSIs与QNs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RP4质粒接合转移的联合效应。结果表明,15组QSIs-QNs混合物均能诱导E.coli产生接合转移效应,混合物的最大促进率在23.32%~73.07%。对比IA曲线与混合物对E.coli接合转移的剂量-效应曲线的位置关系,发现QSIs-QNs对E.coli的联合接合作用均表现出浓度依赖特征,即混合物促进E.coli接合转移频率时的联合作用模式随浓度增加由协同作用转变成拮抗作用。通过QSIs-QNs对E.coli的联合毒性实验,推测测试混合抗生素浓度依赖的联合接合作用与其联合毒性作用密切相关。该研究能够为今后探索QSIs与传统抗生素联合暴露的环境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抑制剂 喹诺酮 细菌耐药性 接合转移 联合效应
原文传递
外加碳源对抗生素诱导大肠杆菌Hormesis效应的调控作用
3
作者 沈洪艳 韩冬旭 +3 位作者 杨雷 李双江 孙昊宇 唐量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6-164,共9页
抗生素对细菌通常表现出“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这显著影响了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评估。目前关于抗生素诱导细菌Hormesis效应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碳源条件,针对多种碳源共存条件的相关研究还十分有限。因此,为进一步探究外加碳源对抗... 抗生素对细菌通常表现出“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这显著影响了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评估。目前关于抗生素诱导细菌Hormesis效应的研究多集中于单一碳源条件,针对多种碳源共存条件的相关研究还十分有限。因此,为进一步探究外加碳源对抗生素诱导细菌Hormesis效应的影响,本文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为受试生物,在外加不同浓度葡萄糖的Mueller-Hinton培养基中测定了盐酸四环素(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TCH)和2(5H)-呋喃酮(2(5H)-furanone, 2F)2种抗生素单一及联合暴露对E.coli生长的毒性效应,并分析了外加葡萄糖与抗生素对E.coli生长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TCH和2F单一及联合暴露均能诱导E.coli产生Hormesis效应,随着外加葡萄糖浓度的升高,TCH、2F和TCH+2F在低浓度下对E.coli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最大促进率分别由47.66%、9.08%、5.63%增加到158.65%、40.20%、21.30%;在高浓度下对E.coli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EC_(50)值分别从3.17E-05、1.62E-02、3.71E-03 mol·L^(-1)增加到9.24E-05、4.10E-02、1.01E-02 mol·L^(-1);外加葡萄糖与抗生素对抑制E.coli生长的交互效应总体上呈拮抗作用,且随着外加葡萄糖浓度升高拮抗作用也随之增强,可以看出外加碳源能够降低抗生素的细菌毒性。本研究可为从外界营养条件角度更加全面评估抗生素的Hormesis效应及生态风险提供参考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大肠杆菌 Hormesis效应 碳源 葡萄糖
下载PDF
纳米银和典型农药对斜生栅藻的联合毒性及机制初探
4
作者 沈洪艳 张勇文 +1 位作者 孙士丞 孙昊宇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949-2957,共9页
新型抗菌剂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AgNP)与农药被大量生产和应用,并可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水环境,存在共存的可能。为探究AgNP与典型农药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暴露风险,测定了AgNP与3种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丙溴磷、敌百虫)及3种三嗪类... 新型抗菌剂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AgNP)与农药被大量生产和应用,并可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水环境,存在共存的可能。为探究AgNP与典型农药对水生生物的联合暴露风险,测定了AgNP与3种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丙溴磷、敌百虫)及3种三嗪类除草剂(扑草净、扑灭通、西草净)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单一及联合毒性。结果显示,3类受试物的单一及混合体系均诱导斜生栅藻产生了低促高抑的毒物兴奋(Hormesis)效应,其中单一体系对斜生栅藻的最大促进率在11.0%~37.0%,混合体系最大促进率在4.9%~16.7%。机制分析表明,产生Hormesis效应与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的阶段性上升有关,ROS水平小幅上升对藻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ROS水平大幅上升对藻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使用独立作用模型判定“AgNP+有机磷杀虫剂”和“AgNP+三嗪类除草剂”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作用模式均表现为随暴露体系浓度升高由协同转为拮抗。混合物在低浓度时,各组分均促进细胞内ROS水平上升且相较于单一体系上升幅度更大,细胞内ROS水平已超过可产生最大促进效应时的ROS水平,导致相应的促进作用减小,联合作用模式表现为协同;在高浓度时,AgNP释放的Ag+快速进入藻细胞并抑制跨膜运输,可能导致三嗪类除草剂和有机磷杀虫剂进入细胞的量减少,联合作用模式表现为拮抗。本文系统阐明了AgNP和多种农药单一、混合体系时对水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者的毒性效应,可为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价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纳米银 有机磷杀虫剂 三嗪类除草剂 斜生栅藻 Hormesis效应 活性氧簇 联合毒性
原文传递
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对子痫前期孕妇硬膜外相关产时发热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文静 钟美琴 +3 位作者 渠银平 沈洪艳 周霞 张青林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304-306,共3页
目的 评价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对子痫前期孕妇硬膜外相关产时发热的影响。方法 前瞻选取2021年1月~6月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妇幼保健院待产的120例子痫前期孕妇,所有孕妇均自愿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采用随机数表法为PE组(罗哌卡因推注)和PE+... 目的 评价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对子痫前期孕妇硬膜外相关产时发热的影响。方法 前瞻选取2021年1月~6月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妇幼保健院待产的120例子痫前期孕妇,所有孕妇均自愿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采用随机数表法为PE组(罗哌卡因推注)和PE+D组(罗哌卡因+地塞米松),每组60例。所有孕妇在硬膜外间隙推注负荷量0.062 5%罗哌卡因7~10 ml,PE+D组在硬膜外间隙推注负荷量的同时,静脉入壶地塞米松10 mg。采取患者自控镇痛模式。记录两组孕妇在硬膜外镇痛前和镇痛后各时点的白介素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记录产时发热、剖宫产和产钳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结果 与PE组相比,PE+D组在镇痛后各时点的IL-6、IL-10和TNF-α水平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分娩镇痛前相比,PE组镇痛后各时点的IL-6、IL-10和TNF-α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D组镇痛后30 min时的IL-6、IL-10和TNF-α水平最高;镇痛后60 min已经回复到镇痛前水平;镇痛后24 h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PE组相比,PE+D组孕妇的产时发热发生率、剖宫产率和产钳率要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静脉应用地塞米松对子痫前期孕妇的炎性反应和硬膜外相关产时发热的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分娩镇痛 产时发热 子痫前期 地塞米松 炎性反应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2卫星数据的洋河水库水体总磷反演
6
作者 赵卫宁 沈洪艳 曹利荣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0-558,共9页
结合洋河水库实测水质数据和Sentinel-2(哨兵2号)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基于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遥感波段反射率与水体总磷实测质量浓度之间的反演模型,反演洋河水库2016—2019年总磷质量浓度,并分析库区总磷质量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 结合洋河水库实测水质数据和Sentinel-2(哨兵2号)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基于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遥感波段反射率与水体总磷实测质量浓度之间的反演模型,反演洋河水库2016—2019年总磷质量浓度,并分析库区总磷质量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线性回归遥感反演模型决定系数达到0.818,相对误差平均值在20%以内,计算结果较稳定,模型适用性较好。在时间分布上,洋河水库水质整体基本较好,2016—2018年洋河水库水质较好,达到Ⅲ类,部分月份水质较差,超过Ⅲ类,主要集中在秋季;2019年洋河水库水质较差,整体达到Ⅳ类,部分月份出现Ⅴ类,超标现象集中在夏秋季节。在空间分布上,非汛期洋河水库总磷质量浓度自东、西入口及取水口向水库中心区逐渐升高,汛期靠近西入口的水域总磷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利用哨兵2号卫星遥感影像对总磷质量浓度进行反演,可为水库的水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磷 哨兵2号卫星 遥感反演 线性回归模型 洋河水库
下载PDF
太子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与环境要素的关系 被引量:21
7
作者 沈洪艳 曹志会 +2 位作者 刘军伟 王文欢 张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79-590,共12页
根据2009年8月太子河流域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的5个主要功能摄食类群的组成,包括直接收集者(gc)、捕食者(pr)、过滤收集者(fc)、撕食者(sh)和刮食者(sc),研究结果表明,太子河大型底栖动物以gc为主,占底栖动物总个体数的85.... 根据2009年8月太子河流域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的5个主要功能摄食类群的组成,包括直接收集者(gc)、捕食者(pr)、过滤收集者(fc)、撕食者(sh)和刮食者(sc),研究结果表明,太子河大型底栖动物以gc为主,占底栖动物总个体数的85.5%,其次为fc、sh、sc和pr,分别占总个体数的6.0%、3.0%、5.5%和0.0%,并且gc对人为干扰的耐受性较强,pr、sh、sc对环境条件变化较为敏感.通过5种功能摄食类群的相对丰度与水质因子相关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海拔、水温、电导率、总氮、硝态氮、亚硝态氮与gc相关性较大;而海拔、水温、电导率、p H值、总氮、亚硝态氮与pr、sc和sh相关性较大.将土地利用格局与5种功能摄食类群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田和河滩对gc影响显著;而农田对pr、sc和sh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功能摄食类群 太子河 人为干扰 水质因子 土地利用格局
下载PDF
3种硝基苯污染物对锦鲤鱼的急性毒性 被引量:9
8
作者 沈洪艳 甄芳芳 +1 位作者 宋存义 任洪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3期63-67,共5页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研究了对氯硝基苯(P-NCB)、间二硝基苯(M-DNB)和2,4-二硝基氯苯(CDNB)对锦鲤鱼的急性毒性。以锦鲤鱼(Brocarded Carp)为试验生物,将其暴露于3种化合物不同浓度的试液中,通过鱼类的死亡率求出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研究了对氯硝基苯(P-NCB)、间二硝基苯(M-DNB)和2,4-二硝基氯苯(CDNB)对锦鲤鱼的急性毒性。以锦鲤鱼(Brocarded Carp)为试验生物,将其暴露于3种化合物不同浓度的试液中,通过鱼类的死亡率求出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试验结果表明,对氯硝基苯、间二硝基苯、2,4-二硝基氯苯96 h LC50分别为22.13、14.53、0.692 mg.L-1。对氯硝基苯、间二硝基苯和2,4-二硝基氯苯对锦鲤鱼的急性毒性顺序为2,4-二硝基氯苯>间二硝基苯>对氯硝基苯,3种化合物的安全浓度分别为2.213、1.453和0.069 2 mg.L-1,2,4-二硝基氯苯对锦鲤鱼的安全浓度低于地表水环境标准,间二硝基苯和对氯硝基苯安全浓度高于标准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氯硝基苯 间二硝基苯 2 4-二硝基氯苯 急性毒性 锦鲤鱼 LC50
下载PDF
对氯硝基苯对锦鲤鱼的急性毒性效应 被引量:17
9
作者 沈洪艳 宋存义 +1 位作者 甄芳芳 任洪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4-517,共4页
采用静水式直接接触致毒法进行了化学污染物对氯硝基苯(P-NCB)对锦鲤鱼的预备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预备试验的试验液质量浓度分别为40,30,20,10,5 mg/L.预试验得出:锦鲤鱼暴露于对氯硝基苯试液中24 h100%死亡质量浓度(24 h LC100)和... 采用静水式直接接触致毒法进行了化学污染物对氯硝基苯(P-NCB)对锦鲤鱼的预备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预备试验的试验液质量浓度分别为40,30,20,10,5 mg/L.预试验得出:锦鲤鱼暴露于对氯硝基苯试液中24 h100%死亡质量浓度(24 h LC100)和96 h无死亡质量浓度(96 h LC0)分别为40,5 mg/L.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在25~27℃下,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30.83,28.84,23.60,22.13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氯硝基苯 急性毒性 半致死质量浓度 锦鲤鱼
下载PDF
抗生素药物诺氟沙星对锦鲤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5
10
作者 沈洪艳 曹志会 +1 位作者 赵月 王冰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0-385,共6页
为明确抗生素药物诺氟沙星对锦鲤的毒性效应,采用鱼类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LX)对锦鲤的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当NFLX暴露质量浓度达到1 000mg/L时,NFLX对锦鲤无急性毒性。NFLX暴露15 d,在1 mg/L、5... 为明确抗生素药物诺氟沙星对锦鲤的毒性效应,采用鱼类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LX)对锦鲤的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当NFLX暴露质量浓度达到1 000mg/L时,NFLX对锦鲤无急性毒性。NFLX暴露15 d,在1 mg/L、5mg/L、25 mg/L和125 mg/L 4个组中,5 mg/L组锦鲤肝脏SOD活性在6 d时达到最大(p<0.01);125 mg/L组MDA含量在15 d时达到最大值(p<0.01);25 mg/L、125 mg/L组锦鲤肝脏中MDA含量与暴露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8 1、0.953 5。各组GST活性和GSH质量比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1 mg/L组NFLX可使鱼肝GST与GSH产生适应性反应;5 mg/L组诱导GST与GSH效应最为显著,呈现"钟形"变化趋势,5 mg/L很可能是NFLX对GST活性和GSH质量比影响的一个阈值或转折点。鱼肝GPT与GOT活性变化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其中5 mg/L组被诱导效应最为显著(p<0.01)。5 mg/L很可能是锦鲤适应NFLX暴露和机体中生物酶发挥作用的一个转折点。比较上述抗氧化和转氨酶指标的敏感性和稳定性发现,在NFLX作用下,锦鲤肝脏中GST、GSH两个指标对NFLX的反应比SOD、MDA、GPT、GOT灵敏,变化规律稳定,更适合评价水环境中NFLX暴露的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环境毒理学 诺氟沙星 锦鲤 毒性效应 抗氧化防御系统 转氨酶
原文传递
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城市建设 被引量:23
11
作者 沈洪艳 宋存义 贾建和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26-730,736,共6页
依据生态城市理论对我国城市化特点、城市建设中的主要生态问题、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问题均表现出阶段性特点,全国大部分城市几乎出现了类似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城市建设重补偿,缺乏前瞻性.基于... 依据生态城市理论对我国城市化特点、城市建设中的主要生态问题、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与生态环境问题均表现出阶段性特点,全国大部分城市几乎出现了类似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城市建设重补偿,缺乏前瞻性.基于上述结果,以石家庄市为例,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城市建设 石家庄市
下载PDF
青土霉素废水出水对斑马鱼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沈洪艳 吴志刚 +2 位作者 高吉喜 武晨虹 王丽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8-82,111,共5页
采用暴露试验方法,研究了青霉素、土霉素混合废水出水不同暴露浓度对斑马鱼肌肉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OD活性指标在1/16φ(96hLC50)变化明显(P<0.05);混合废水出水在暴露后期(8~10 d)... 采用暴露试验方法,研究了青霉素、土霉素混合废水出水不同暴露浓度对斑马鱼肌肉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OD活性指标在1/16φ(96hLC50)变化明显(P<0.05);混合废水出水在暴露后期(8~10 d)对斑马鱼肌肉MDA影响显著,8 d时对机体产生了明显的氧化损伤,暴露10 d时,机体的氧化损伤明显减轻。1/16φ(96hLC50)可能是该废水中抗生素发生作用的一个转折点,在青霉素、土霉素混合废水出水作用10 d时,可使斑马鱼肌肉SOD活性显著下降,并对斑马鱼的抗氧化能力有显著影响。斑马鱼肌肉中SOD和MDA对青霉素、土霉素混合废水出水暴露都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混合废水 出水 斑马鱼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氧氟沙星对锦鲤抗氧化系统和DNA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沈洪艳 王冰 +2 位作者 赵月 曹志会 武彤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9-66,共8页
由于抗生素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潜在的威胁,其大量使用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该研究通过毒性暴露试验,研究了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氧氟沙星(OFLX)对锦鲤抗氧化酶活性和DN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浓度和时间的增加,OFLX对锦鲤鱼肝SOD... 由于抗生素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潜在的威胁,其大量使用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该研究通过毒性暴露试验,研究了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氧氟沙星(OFLX)对锦鲤抗氧化酶活性和DN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浓度和时间的增加,OFLX对锦鲤鱼肝SOD活性、MDA和GST含量呈现显著的诱导效应。当OFLX浓度200 mg/L,暴露13 d时,锦鲤肝脏各项抗氧化酶活性指标均出现显著降低,表明OFLX对锦鲤的抗氧化系统的累积毒性超出了鱼体的自身调节能力,导致鱼体的抗氧化系统的损伤。鱼鳃组蛋白H2AX(γ-H2AX)磷酸化结果表明,OFLX可造成鱼体DNA损伤,诱导鱼鳃γ-H2AX产生和簇集,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OFLX浓度200 mg/L,暴露4 d时鱼鳃γ-H2AX浓度达到最大值(110.49 ng/L)。随着暴露时间继续增加,各浓度组γ-H2AX含量均有所下降,表明OFLX可能导致造成DNA双链的断裂,导致γ-H2AX浓度下降。该结果为评估OFLX对锦鲤的抗氧化系统和DNA毒性影响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氟沙星 毒性效应 锦鲤鱼 氧化损伤 DNA双键断裂 Γ-H2AX
原文传递
湖南省某典型流域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2
14
作者 沈洪艳 安冉 +2 位作者 师华定 刘孝阳 张安迪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5-724,共10页
农田土壤环境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维系“菜篮子”工程、保障“吃的放心”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为探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以污染问题突出、地势起伏较大、水网密布的我国湖南省某典型流域为研... 农田土壤环境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维系“菜篮子”工程、保障“吃的放心”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为探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以污染问题突出、地势起伏较大、水网密布的我国湖南省某典型流域为研究区,以流域主干河流沿线的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借助单因子指数、内梅罗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综合评价土壤Cd、Hg、As、Pb、Cr这5种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与地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因子与重金属含量的关系,并对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和污染来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Cd、Hg、As、Pb、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59、0.19、33.01、229.95、72.78 mg kg.其中,Cd、As、Pb的平均含量均超过研究区土壤背景值.②内梅罗指数分析显示,研究区中77.16%的土壤点位评价结果为重度污染;与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相比,土壤点位中Cd、As、Pb超标现象突出,主要分布于流域上游西部;综合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3.05%的土壤点位表现为强生态风险及以上.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旱地、水田、果园土壤中Cd、Hg、As、Pb的含量依次降低.高程与各重金属(除Hg外)含量均呈显著相关(P<0.05),坡度、坡向与各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④源解析结果表明,流域农田土壤中Cd、As、Pb受到工业生产活动、交通运输、农业活动的综合影响,Hg、Cr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等自然因素.研究显示,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重金属富集受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污染评价 空间分布 流域 重金属
下载PDF
农田对太子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洪艳 曹志会 +4 位作者 王冰 赵月 高吉喜 王文欢 张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05-1215,共11页
为研究农田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以太子河南、北支为例,应用无度量多维标定分析(NMS)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对农田的响应.研究发现:太子河北支物种组成以摇蚊科为主,其次是毛翅目和蜉蝣目,而積翅目相对多度较少;在... 为研究农田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以太子河南、北支为例,应用无度量多维标定分析(NMS)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对农田的响应.研究发现:太子河北支物种组成以摇蚊科为主,其次是毛翅目和蜉蝣目,而積翅目相对多度较少;在南支则以蜉蝣目、積翅目和毛翅目物种为主,摇蚊科相对多度有所下降;北支主要的功能摄食类群是直接收集者和过滤收集者,刮食者和捕食者较少,撕食者几乎没有,南支各类功能摄食类群均有出现,直接收集者和刮食者较多.太子河南、北支的水温、p H值、电导、悬浮物(SS)、总溶解性固体(TDS)和总氮(TN)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北支的水温、电导和TDS显著高于南支;两条支流的水体均为弱碱性水质,南支的p H平均值高于北支;北支的SS和TN略高于南支.利用CCA开展土地利用因素对水质影响分析的总体结果表明,在河段和河流廊道尺度,农田面积比对第一轴的贡献率最高,分别为-0.76和-0.79,且水质要素-土地利用相关性在河流廊道尺度上为0.84,而在河段尺度上为0.71.对土地利用类型和物种的CCA分析可以看出,农田、河滩、居民用地方向多为耐污和中度耐污类群,且沿农田方向物种分布较少.而与此相反的,和旱田轴相反的第四象限内多为四节蜉科(如B.bicaudatus)等敏感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农业活动 太子河 土地利用类型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焦化行业清洁生产评价 被引量:8
16
作者 沈洪艳 高雷更 +2 位作者 万宝春 王芳 王文欢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0-205,共6页
根据《清洁生产标准-炼焦行业》(HJ/T126-2003)标准开展焦化建设项目清洁生产评价,评价指标达87个,存在数据收集困难的问题,并且采用标准对比法进行清洁生产评价只能得出每个评价指标清洁生产级别。为了明确焦化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和... 根据《清洁生产标准-炼焦行业》(HJ/T126-2003)标准开展焦化建设项目清洁生产评价,评价指标达87个,存在数据收集困难的问题,并且采用标准对比法进行清洁生产评价只能得出每个评价指标清洁生产级别。为了明确焦化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和行业清洁生产水平间的关系,以河北省符合国家焦化行业产业政策的8家企业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开展焦化行业清洁生产评价,结果表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得到5个主因子及其相应的贡献率,5个主因子包括18个清洁生产评价指标,采用上述方法分析得到8家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排序为:A(0.78)>D(0.28)>E(0.19)>C(0.12)>B(-0.13)>F(-0.19)>G(-0.22)>H(-0.82)。将该研究结果与标准对比法清洁生产评价结果比较可知,二者的评价结论一致,因此将主成分分析法应用于清洁生产评价,不但可以简化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而且可以明确某建设项目处于该行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弥补了标准对比法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标准对比法 清洁生产评价 评价指标 焦化行业
原文传递
链霉素废水对锦鲤鱼抗氧化酶及MD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沈洪艳 武晨虹 +2 位作者 王丽新 吴志刚 杨杰频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68,共4页
采用暴露试验方法,研究了10%、20%、30%、40%和50%(体积百分比)的链霉素废水在20 d内对锦鲤鱼不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和20%浓度组的链霉素废水... 采用暴露试验方法,研究了10%、20%、30%、40%和50%(体积百分比)的链霉素废水在20 d内对锦鲤鱼不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0%和20%浓度组的链霉素废水对锦鲤鱼鳃组织POD活性的影响表现为诱导效应,与对照组相比POD活性升幅为15%~49.99%,且此时诱导效应达到最大,而大于30%浓度组的链霉素废水对锦锂鱼鳃组织中POD活性的影响表现为抑制—诱导-抑制效应;SOD活性变化并未与链霉素废水暴露浓度呈现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在试验的第4d时,10%和20%浓度组的链霉素废水对锦鲤鱼肝脏组织中SOD活性的影响表现为显著诱导效应,与对照组相比SOD活性升幅为4.65%~86.33%,在试验的第16 d时,50%浓度组的链霉素废水对锦鲤鱼肝脏组织中SOD活性的影响达到最大,与对照组相比SOD活性上升了71.01%;随着链霉素废水浓度的升高,锦鲤鱼鳃组织中MDA含量变化表现为“双谷型”趋势,30%浓度组的脂质过氧化程度最高,MDA含量升幅为5.13%~71.41%,此时对鱼体造成的氧化损伤最大,在试验的第16d时,与对照组相比所有浓度组的MDA含量均呈现出逐渐下降趋势,其降幅为14.12%~55.68%,在试验第20 d时与对照组含量基本持平.可见,链霉素废水低浓度、长期暴露会对鱼体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及抗氧化能力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鱼 链霉素废水 过氧化物酶(POD)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丙二醛(MDA)
下载PDF
链霉素生产废水对斑马鱼肌肉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沈洪艳 王丽新 +3 位作者 杨金迪 高吉喜 焦晓会 刘军伟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303-308,共6页
采用室内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体积分数分别为0,10%,30%,50%和70%的链霉素生产废水15d内对斑马鱼肌肉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斑马鱼肌肉SOD活性在第3天受到显著诱导,体积分数50%实验组SOD活性达到最大... 采用室内暴露实验方法,研究体积分数分别为0,10%,30%,50%和70%的链霉素生产废水15d内对斑马鱼肌肉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斑马鱼肌肉SOD活性在第3天受到显著诱导,体积分数50%实验组SOD活性达到最大值30.56U/mg。体积分数70%实验组SOD活性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体积分数30%和50%实验组MDA活性在第3天受到显著诱导,在第6天大幅度下降,降幅分别为43.04%和47.50%,第12天和第15天,MDA活性都高于对照组。暴露期间体积分数10%和70%实验组的MDA活性高于对照组。实验表明,鱼体肌肉组织SOD活性和MDA含量在暴露过程中变化明显,该链霉素生产废水已经对斑马鱼产生了氧化损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素 废水 斑马鱼 SOD MDA
下载PDF
氡在大气扩散数值模拟中的湿沉降参数研究
19
作者 武旭阳 宋显澎 +3 位作者 孙娟 连国玺 张昊岩 沈洪艳 《铀矿冶》 CAS 2023年第4期53-57,共5页
在以氡为特征污染物的大气扩散数值模拟中,因其湿沉降参数一般采用缺省值而造成了计算精度的不确定性。为了确定氡湿沉降参数的影响因素和特征值,自主研制了试验装置模拟降水过程,综合分析了初始氡活度浓度、降水强度、降水pH与氡湿沉... 在以氡为特征污染物的大气扩散数值模拟中,因其湿沉降参数一般采用缺省值而造成了计算精度的不确定性。为了确定氡湿沉降参数的影响因素和特征值,自主研制了试验装置模拟降水过程,综合分析了初始氡活度浓度、降水强度、降水pH与氡湿沉降率和清除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氡在大气环境中的湿沉降率与初始氡活度浓度和降水强度呈线性相关(R^(2)>0.99),清除效率与初始氡活度浓度、pH均表现出弱相关性。以气相氡为典型对象,当湿沉降率在31~2 653 Bq/(m^(2)·h)时,可预测氡的清除效率保持在0.55%~0.65%。研究得到的降水强度与湿沉降参数的指数函数关系式可为氡的大气扩散数值模拟提供参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扩散 模拟降水 湿沉降
下载PDF
淡水沉积物中Cd和Cu对河蚬的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沈洪艳 曹志会 +1 位作者 张红燕 祝凌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86-292,共7页
以淡水底栖动物河蚬(Corbicula fluminea)为受试生物,研究了淡水沉积物中重金属Cd和Cu对河蚬的12h挖洞行为和10d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河蚬对加标Cd和Cu的淡水沉积物均产生了明显的规避行为.在12h挖洞行为试验中,河蚬对沉积物中Cd的污... 以淡水底栖动物河蚬(Corbicula fluminea)为受试生物,研究了淡水沉积物中重金属Cd和Cu对河蚬的12h挖洞行为和10d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河蚬对加标Cd和Cu的淡水沉积物均产生了明显的规避行为.在12h挖洞行为试验中,河蚬对沉积物中Cd的污染反应比Cu更加灵敏,暴露于Cd和Cu的10mg/kg的沉积物中时,河蚬的挖洞比率分别为0.39和0.43.在10d存活率试验中,河蚬的存活率随沉积物中Cd和Cu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Cd加标浓度为10mg/kg的沉积物中,河蚬的存活率为93.3%,当Cd加标浓度达到300mg/kg时,河蚬存活率降为43.3%;在Cu加标浓度为10mg/kg的沉积物中,河蚬存活率为96.3%;而当Cu加标浓度达到500mg/kg时,河蚬存活率降为34.3%.加标Cd和Cu的两种淡水沉积物对河蚬的LC50分别为285、690mg/kg,表明河蚬对Cd的毒性反应更加灵敏.比较河蚬的挖洞行为和存活率对重金属Cd和Cu的指示作用,挖洞行为比存活率更加快捷,对沉积物中Cd和Cu的指示作用更加明显,故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监测中应优先考虑挖洞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效应 CD CU 沉积物 河蚬 挖洞行为 存活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