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化对习近平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总体性认识
1
作者 沈湘平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8,共9页
基于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大关系中廓清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并在此基础上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角度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阐述,厘清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揭... 基于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大关系中廓清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并在此基础上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角度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系统阐述,厘清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工作要求,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根本指导和科学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文明
下载PDF
超越“物是人非”的文明形态 被引量:2
2
作者 沈湘平 李松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3-40,共8页
人与物的关系是理解文明形态的基本视角,正是在人与物的非此不可的关系中,文明才得以产生和发展。从人和物的关系视角可以将文明分为物非人非、人是物非、物是人非、物是人是等类型,其与马克思所说的人类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相契合。西... 人与物的关系是理解文明形态的基本视角,正是在人与物的非此不可的关系中,文明才得以产生和发展。从人和物的关系视角可以将文明分为物非人非、人是物非、物是人非、物是人是等类型,其与马克思所说的人类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相契合。西方现代化及其现代文明形态一方面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造成了人的全面“物化”,在根基处具有“物是人非”的特性。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追求的是“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它不是简单的扬人而抑物,而是要让物和人都“是其所是”,从而在本质上朝向“物是人是”的理想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上张扬基于人的存在理性的实践理性主义,是马克思所谓“历史之谜”的当代自觉解答,实质上指向人类的公共文明形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物是人非”的文明形态,这一进程具有无比的艰巨性、复杂性,特别需要一种表现为历史耐心的历史主动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与物的关系 物是人非 物是人是
下载PDF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 被引量:4
3
作者 沈湘平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3年第1期33-50,共18页
一百多年前新文化运动的初衷和马克斯·韦伯命题表明,中国现代化必须找到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关于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关系的辩证法,构建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领导人民在精神上从被动转为主动,通过革... 一百多年前新文化运动的初衷和马克斯·韦伯命题表明,中国现代化必须找到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关于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关系的辩证法,构建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领导人民在精神上从被动转为主动,通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成功锻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是有关中国式现代化精神动力的纲领性宣言。以人的逻辑超越物的逻辑、以实践理性超越经济理性,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精神动力层面上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核心特征。今天,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现代化精神动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国内外形势的现实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精神动力具有以创新理论武装、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人民为主体、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以团结奋斗凝聚等“中国特色”。在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精神动力过程中,需要把握好满足与增强、态度与方法、全面与重点、特色与共同、自信与耐心等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精神动力 精神力量 韦伯命题 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新感性启蒙·再道德化·生存理性再生产——基于现实问题和未来走向的主体教育思考
4
作者 沈湘平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88,共9页
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基于现实问题和未来走向深化主体和主体教育研究。从对主体的理解看,面对理性祛魅、现实倒置、生命感受力下降、主体感凸显、沉浸式体验追求等问题,要走出传统认识论范式,强调主体作为现实的人及其本质力量的整体性,... 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地基于现实问题和未来走向深化主体和主体教育研究。从对主体的理解看,面对理性祛魅、现实倒置、生命感受力下降、主体感凸显、沉浸式体验追求等问题,要走出传统认识论范式,强调主体作为现实的人及其本质力量的整体性,更加凸显与理性相对的身体、生命及激情、欲望,并使之与理性相和谐,从主体教育的角度倡导一种新感性启蒙。从主体与环境角度看,面对网络时代家庭、社会及其媒介对教育的深度介入乃至全球性的深刻影响,主体的意向性与外延性之间形成敏感的强相关关系,必须从主体自我实现的角度认识到环境的恒常性和自我认同的连续性受到威胁,以及由此带来的本体性不安全,从而突出主体教育的全球视野、风险素养培育和心灵安顿功能,强调再道德化任务。从主体间关系看,代际关系关涉主体何以可能以及何以持续可能的问题,面对“人类社会何去何从”的生存困境,主体教育要基于人类永续存在、共在,以“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为立脚点,通过诸主体的共同活动,不断再生产主体的生存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教育 主体 新感性 再道德化 生存理性
下载PDF
数字化时代重思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
5
作者 沈湘平 陈永睿 《云梦学刊》 2023年第1期84-93,共10页
数字化使社会生产更加紧密地整合在一起,人们的生活形成世界历史性关联,生产、生活被深刻融入数字生态系统中,社会系统的演化加速推进,数字化时代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开出了新的局面。但是,数字化之数学化、逻辑化倾向和机械论、... 数字化使社会生产更加紧密地整合在一起,人们的生活形成世界历史性关联,生产、生活被深刻融入数字生态系统中,社会系统的演化加速推进,数字化时代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开出了新的局面。但是,数字化之数学化、逻辑化倾向和机械论、还原论的基本规定又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存在着直观的矛盾。克服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才是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进行重思的根本任务。事实上,深层的、原则性的矛盾发生在人的数字化生存状况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按人的方式”的本质要求之间。数字化确实以佯谬的方式弱化了人的能动性,增强了人的受动性,使人在数字化社会有机体中处于更加深刻却又更加隐晦的无机境遇。为此,我们需要结合马克思所论社会有机体的不同维度,坚持系统观念,把握数字化限度,确保美好生活旨归,释放共同活动潜能,从而形成真正的数字化社会有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社会有机体 数字化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学意蕴及其现实展开(笔谈) 被引量:4
6
作者 丰子义 沈湘平 +2 位作者 钟明华 于颖 张梧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0,共16页
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可见,中国式现代化具... 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可见,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刻的人学意蕴。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以人口规模巨大为出发点,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与自己的特殊国情以及相应的文化传统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落脚点,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中国式现代化所蕴涵的人的逻辑,是对西方现代化所遵循的资本逻辑的重大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幸福安康 人的现代化 人学意蕴 西方现代化 人的逻辑 指标数据 美好生活
下载PDF
简析“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意义 被引量:16
7
作者 沈湘平 王葎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6年第1期32-36,共5页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有一段经典论述,这段论述对于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合法性、有效性及根本途径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其中“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是这段论述的核心和精髓,对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富有重大的启...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有一段经典论述,这段论述对于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合法性、有效性及根本途径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其中“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是这段论述的核心和精髓,对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富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人的根本 人本身 有效性
下载PDF
风险社会与和谐社会 被引量:5
8
作者 沈湘平 于天龙 《山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9-62,共4页
中国构建和谐社会际遇着风险社会来临的背景。风险社会是现代性导致的后果,它的来临意味着未来不确定性的极度增长。这既表明了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紧迫性,也表明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复杂性、艰巨性。在风险中构建和谐,我们必须树... 中国构建和谐社会际遇着风险社会来临的背景。风险社会是现代性导致的后果,它的来临意味着未来不确定性的极度增长。这既表明了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紧迫性,也表明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复杂性、艰巨性。在风险中构建和谐,我们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健全反思机制、重建诚信道德基础、重视专家系统建设,而哲学社会科学在这些方面将大有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和谐社会 现代性
下载PDF
全球化的意识形态陷阱 被引量:44
9
作者 沈湘平 《现代哲学》 1999年第2期44-48,共5页
关键词 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全球化 不发达地区 全球化时代 欠发达地区 西方全球化 “全球化” 陷阱 欧洲中心论 自我认同
下载PDF
高度重视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沈湘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9-121,共3页
编者按 :由中国人学学会和首都师范大学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人文素质与人的发展”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11月 2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 ,来自首都学术界的 4 0多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就人文素质提出的时代背景、人文... 编者按 :由中国人学学会和首都师范大学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人文素质与人的发展”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11月 2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 ,来自首都学术界的 4 0多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就人文素质提出的时代背景、人文素质的含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层面和阶段、人文素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和新看法。现发表其中代表性的观点 ,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素质 现状 调查研究
下载PDF
理性范式、人的发展阶段与“理性经济人”假设 被引量:18
11
作者 沈湘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3-37,共5页
关键词 理性经济人 理性范式 发展阶段 实践水平
下载PDF
马克思对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的超越 被引量:13
12
作者 沈湘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20,共7页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一直存在着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的争论,但它们各自都存在着困境和局限。马克思既批判方法论整体主义,又批判方法论个人主义。马克思超越方法论对立的方法论特征——解释学循环原则、历史性原则、历史与逻辑相统...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一直存在着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的争论,但它们各自都存在着困境和局限。马克思既批判方法论整体主义,又批判方法论个人主义。马克思超越方法论对立的方法论特征——解释学循环原则、历史性原则、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实践的能动与受动相统一的原则——对于我们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论 个人主义 整体主义 马克思 超越
下载PDF
现代性视野中的专家系统 被引量:13
13
作者 沈湘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3-47,共5页
专家系统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动力机制之一,人们在普遍主义的信任基础上借助专家系统扩展自己能力、规避自己的风险。但是,专家系统也存在和制造了诸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通过体制内的改良和体制外的造反是不够的,甚至是危险... 专家系统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动力机制之一,人们在普遍主义的信任基础上借助专家系统扩展自己能力、规避自己的风险。但是,专家系统也存在和制造了诸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通过体制内的改良和体制外的造反是不够的,甚至是危险的。我们需要涵盖这两者的更大的社会制度容器——社会的反思监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系统 现代性 反思监控系统 知识分子
下载PDF
反思价值共识的前提 被引量:16
14
作者 沈湘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159,共4页
价值共识的诉求需要我们对价值共识这一论题本身进行澄清。反思价值共识的前提就将发现:克服虚无主义是价值共识的基本旨趣;差异性共在是价值共识的存在论基础;可知论信念是价值共识的认识论前提;公共性原则是价值共识的方法论原则;主... 价值共识的诉求需要我们对价值共识这一论题本身进行澄清。反思价值共识的前提就将发现:克服虚无主义是价值共识的基本旨趣;差异性共在是价值共识的存在论基础;可知论信念是价值共识的认识论前提;公共性原则是价值共识的方法论原则;主体的基本德性是价值共识的伦理前提;社会的正义良序是价值共识的政治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共识 虚无主义 公共性
下载PDF
回到整体的历史科学 被引量:7
15
作者 沈湘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3-80,共8页
"回到马克思"有着不可避免的解释学情境,我们应该且必须回到整体的马克思。回到整体的马克思的关键在于找到马克思全部思想中最高的、一元的基础范畴。根据马克思本人的论述,我们认为,其学说中最高的一元范畴就是历史,回到整... "回到马克思"有着不可避免的解释学情境,我们应该且必须回到整体的马克思。回到整体的马克思的关键在于找到马克思全部思想中最高的、一元的基础范畴。根据马克思本人的论述,我们认为,其学说中最高的一元范畴就是历史,回到整体的马克思就是回到整体的历史科学。历史科学不仅具有整体性、前提性,而且具有后哲学和后科学的性质。历史、实践、人是历史科学的三个关键词。回到整体的历史科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看待关于马克思的诸多解说,有利于我们在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中把握马克思学说的独特规定性,对具体科学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历史科学 整体 马克思
下载PDF
现代性的进化及其启示 被引量:8
16
作者 沈湘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15,共6页
现代性是多义、流动和不断进化的。现代性的进化大致经历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现代性、启蒙时期的现代性、德国唯心论的现代性、19世纪到20世纪初含混的现代性和高度现代性等五个阶段。现代性的进化启示我们:现代性是一源而多元的,当今的现... 现代性是多义、流动和不断进化的。现代性的进化大致经历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现代性、启蒙时期的现代性、德国唯心论的现代性、19世纪到20世纪初含混的现代性和高度现代性等五个阶段。现代性的进化启示我们:现代性是一源而多元的,当今的现代性是可选择的现代性;现代性与传统有着本质的连续性;现代性是一个反思性的过程;现代性是一项未竟的事业。这些启示事实上回答了当代中国追求现代性何以可能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进化 启示 中国现代化
下载PDF
公共性:后现代性之后的现代性主题 被引量:9
17
作者 沈湘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32,共5页
当代的现代性是在后现代性之后的,后现代性在逻辑上已经终结。后现代性最突出的历史性贡献是帮助现代性实现了自我进化,经过后现代性的现代性已经成年了。面对传统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双重后果,如何解决一与多关系的形而上学问题再次出... 当代的现代性是在后现代性之后的,后现代性在逻辑上已经终结。后现代性最突出的历史性贡献是帮助现代性实现了自我进化,经过后现代性的现代性已经成年了。面对传统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双重后果,如何解决一与多关系的形而上学问题再次出场。我们能做的是:在超越简单"多"的基础上建构别样的"一",在特别的"一"下保证生动的"多"。换言之,具有主体间性、生成性、批判性的公共性已经成为后现代性之后的现代性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性 现代性 后现代性
下载PDF
人学视野中的秩序 被引量:13
18
作者 沈湘平 《河北学刊》 2002年第2期58-62,共5页
本文在人学的视野中重新考察了秩序。首先 ,从人的需要出发阐述了秩序的含义 ;其次 ,对秩序进行了人学的分层 ;再次 ,从秩序合法性的角度追问自由秩序如何可能 ;最后指出 ,人类所欲。
关键词 秩序 人学 合法性 可持续
下载PDF
大众趣味的权力化及其后果 被引量:7
19
作者 沈湘平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4-38,共5页
官方趣味与精英趣味的合法性危机、大众趣味的资本化与意识形态化、大众传媒和消费社会的逻辑促进等使得大众趣味权力化倾向成为可能。大众趣味的权力化又使得大众趣味成为某些集体行动的基本逻辑,具有某种解放、自由的意蕴,发挥着阶层... 官方趣味与精英趣味的合法性危机、大众趣味的资本化与意识形态化、大众传媒和消费社会的逻辑促进等使得大众趣味权力化倾向成为可能。大众趣味的权力化又使得大众趣味成为某些集体行动的基本逻辑,具有某种解放、自由的意蕴,发挥着阶层意识表达的作用。但是,大众趣味在本质上是一种微观权力,大众趣味权力化实质上是戏剧行为与享乐主义性质的。针对大众趣味权力化的事实,我们必须提供大众趣味权力化的合法途径;促进大众趣味升华;寻找和保障大众趣味的公共性;以创新的形式张扬社会核心价值;构建有关大众趣味的社会反思监控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趣味 权力化 资本 现代性
下载PDF
试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线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沈湘平 王怀秀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53,共6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基本的价值就是底线价值。相对于全球伦理视野中的底线伦理,底线价值是底线伦理的内在依据,底线伦理则是底线价值的外化和规则化。共在正是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遵循的底线... 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基本的价值就是底线价值。相对于全球伦理视野中的底线伦理,底线价值是底线伦理的内在依据,底线伦理则是底线价值的外化和规则化。共在正是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遵循的底线价值。风险社会的到来使得当今人类持守共在的底线价值变得极端重要和十分紧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化解人类“存在之忧”必须遵循共在这一底线价值,而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正是基于这一底线价值的伟大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底线价值具有公共性、反思性、共情性和约束性。践行共在的底线价值,就意味着一种自律或自我限制,教育引导和法律约束都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底线价值 共在 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