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AMAS的翻转课堂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的探索
1
作者 沈秉正 兰昱 +2 位作者 何晓琴 王娜 高翔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3期196-199,共4页
临床药理学是连接药学与临床医学间的重要基础课程。文章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连续两届参加本课程学习的本科生分别进行传统的授课方式(对照组)以及翻转课堂模式(研究组)的教学,并展开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总成绩为明... 临床药理学是连接药学与临床医学间的重要基础课程。文章通过对临床医学专业连续两届参加本课程学习的本科生分别进行传统的授课方式(对照组)以及翻转课堂模式(研究组)的教学,并展开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总成绩为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并无明显差异,但在病例分析综合应用上,研究组学生的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通过匿名的问卷调研,研究组学生具有更好的学习体验感,新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理学 翻转课堂 O-AMAS教学模型 课程设计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了解疫苗,安全接种
2
作者 沈秉正 陈雅婷 喻研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3年第12期124-126,共3页
受全球新冠大流行的影响,公众对疫苗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2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科学家卡塔琳·考里科(Katalin Karikó)和德鲁·韦斯曼(Drew Weissman),表彰他们在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 受全球新冠大流行的影响,公众对疫苗的关注和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2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科学家卡塔琳·考里科(Katalin Karikó)和德鲁·韦斯曼(Drew Weissman),表彰他们在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RNA)研究上的突破性发现,这些发现对于疫苗的研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信使核糖核酸 安全接种 疫苗 韦斯曼
下载PDF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3
作者 谭植襄 陶瑞 +3 位作者 王庆兰 沈秉正 王芳 朱占永 《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0期125-128,共4页
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取得突破,其中,“医教协同”模式扮演着重要推动者的角色,为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这一模式也对教学医院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给临床教学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学... 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取得突破,其中,“医教协同”模式扮演着重要推动者的角色,为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这一模式也对教学医院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给临床教学尤其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学习共同体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已被应用于多个专业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对医教协同背景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创造性地将学习共同体理念融入医学教育中,提出构建临床学习共同体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有望进一步加强临床团队的紧密沟通与协作,平衡临床工作和医学教育的相互牵绊,达到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教协同 学习共同体 临床医学 专硕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培养模式
下载PDF
IL-17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消化道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6
4
作者 沈秉正 宋金春 +3 位作者 彭燕 张玲莉 张帆 喻研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100-103,共4页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诸如胃炎、胃溃疡、胃癌等各种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诱因且在感染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细胞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证明,白介素-17在感染的病理生理学以及免疫介导的消化系统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较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使患者胃黏膜...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诸如胃炎、胃溃疡、胃癌等各种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诱因且在感染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细胞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证明,白介素-17在感染的病理生理学以及免疫介导的消化系统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较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使患者胃黏膜中IL-17增加,从而通过MAPK/ERK1/2信号通路的激活导致IL-8的分泌表达。IL-8可趋化中性粒细胞而促进炎症反应,调节性T细胞可抑制该炎症反应。目前,幽门螺旋杆菌诱发的炎症反应的机制尚未被完全清楚,宿主和病原菌均可促进炎症反应,如细胞毒力相关基因A、空泡毒素A。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IL-17、IL-18、IL-21以及IL-22均与幽门螺旋杆菌诱发的胃黏膜炎症反应有关,但具体细节与炎症反的不同模式仍然不清楚。大量的研究表明IL-17在急性及慢性炎症进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本文就IL-17在胃炎、胃溃疡及胃癌相关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7 辅助性T细胞17 幽门螺旋杆菌 胃炎 消化性溃疡 胃癌
下载PDF
翻转课堂在医学研究生实验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孟兰霞 沈秉正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15期92-96,共5页
目的基础医学实验技术的能力对医学研究生研究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实验技术水平,研究分析了翻转课堂在医学基础研究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12月同一年级的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硕士研究生46名... 目的基础医学实验技术的能力对医学研究生研究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医学研究生的实验技术水平,研究分析了翻转课堂在医学基础研究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12月同一年级的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硕士研究生46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3名学生。试验组学生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比较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评估翻转课堂在研究生实验技能教学中的教学效果。结果对照组学生和试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70.19±8.01)分和(87.19±9.11)分,两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5%的试验组学生在实验操技能考试中获得A,而对照组中13%的学生获得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应用在研究生实验技能教学中明显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这将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提供了重要的技能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技术 医学研究生 医学研究 翻转课堂 教学 效果
下载PDF
术后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抗感染治疗诱发中枢系统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 被引量:9
6
作者 沈秉正 宋金春 +5 位作者 张玲莉 雷嘉川 杨健 郭咸希 施偲 肖宇博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799-801,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现、处置以及药学监护中的作用。方法对术后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继发性耐药菌感染时诱发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药源性癫痫)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机制、危险因素、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方...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不良反应发现、处置以及药学监护中的作用。方法对术后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继发性耐药菌感染时诱发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药源性癫痫)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机制、危险因素、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方法及抗感染药物的调整。结果经过对症支持治疗以及调整抗生素品种,患者痊愈。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应详尽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密切关注用药过程中患者的状态及生理指标的变化。如遇药物不良反应需和医生一起及时处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用药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癫痫 药物不良反应 药学监护
下载PDF
结直肠癌术后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7
作者 沈秉正 陈志明 +3 位作者 李华 裴小平 高翔 喻研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6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术后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影响因素。方法筛选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结直肠癌手术后真菌感染的患者46例,鉴定从患者血液、尿液、痰液和手术部位分泌物中分离出的病原真菌,...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术后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影响因素。方法筛选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结直肠癌手术后真菌感染的患者46例,鉴定从患者血液、尿液、痰液和手术部位分泌物中分离出的病原真菌,分析病原真菌的分布、耐药性以及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分离出的病原真菌主要来源于手术部位分泌物及血液,以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为主,分离率分别为28.3%、21.7%、13.0%和10.9%。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分离出的病原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菌株对氟康唑、酮康唑和益康唑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率>20%),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敏感(敏感率>90%)。单因素χ~2检验结果表明,手术时间、年龄和基础代谢障碍是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医务人员需注意具有上述影响因素的患者,预防结直肠癌术后真菌感染;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应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术后 真菌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合并用药含醇辅料导致双硫仑样不良反应12例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沈秉正 宋金春 +2 位作者 施偲 冯静 王丽萍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3年第6期680-681,共2页
通过对12例合并用药患者出现双硫仑样不良反应的分析,探讨合并用药时除了要注意药物之间的作用外,还要关注药物与辅料间的相互作用,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安全。
关键词 合并用药 药物辅料 双硫仑样反应
下载PDF
2011年我院门诊处方及合理用药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沈秉正 宋金春 +1 位作者 吴杰 李丹 《中国药业》 CAS 2014年第6期50-52,共3页
目的分析医院2011年门诊处方规范性及合理用药情况,促进门诊处方的规范性,提高药品使用的合理性。方法每月从医院门诊处方中随机抽取500张处方,共6 000张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医院门诊处方合格率平均为95.85%,不合理处方主要为不规范处... 目的分析医院2011年门诊处方规范性及合理用药情况,促进门诊处方的规范性,提高药品使用的合理性。方法每月从医院门诊处方中随机抽取500张处方,共6 000张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医院门诊处方合格率平均为95.85%,不合理处方主要为不规范处方(91.13%),同时有少量的用药不适宜处方(8.05%)和超常处方(0.82%)。结论医院门诊处方合格率较高,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大多控制较好,但不合理处方仍然存在。应进一步加强对临床医师的相关培训,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促进临床药物合理使用,维护患者的用药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 处方 合理用药
下载PDF
细菌AcrAB-TolC型外排泵中AcrA蛋白的进化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沈秉正 宋金春 +2 位作者 马福旺 刘环香 喻研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13年第1期19-24,共6页
研究不同耐药细菌AcrAB-Tolc型外排泵中关键蛋白AcrA的序列,针对其保守及非保守氨基酸残基进行该类蛋白的进化分析,构建蛋白进化树。收集来源于不同细菌的已知序列的AcrA蛋白,去除冗余并进行序列比对之后,根据其序列比对结果的相似性、... 研究不同耐药细菌AcrAB-Tolc型外排泵中关键蛋白AcrA的序列,针对其保守及非保守氨基酸残基进行该类蛋白的进化分析,构建蛋白进化树。收集来源于不同细菌的已知序列的AcrA蛋白,去除冗余并进行序列比对之后,根据其序列比对结果的相似性、氨基酸残基的保守性研究其进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细菌的AcrA蛋白部分氨基酸残基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这与其实现生物学功能有关,非保守区域是主要的进化区域。可为不同菌株的进化提供参考,同时为以AcrAB-Tolc型外排泵为靶标的新药研究提供相关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菌 AcrAB-TolC型外排泵 AcrA蛋白 进化分析
下载PDF
真菌来源的抗微生物多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秉正 李雪珂 +1 位作者 杨海峰 喻研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303-308,F0003,共7页
随着测序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真菌的基因组、转录组序列被测定。目前,已有17个真菌来源的抗微生物多肽相继被发现,其氨基酸序列及空间结构呈现出多样性(主要包括线性多肽和含分子内二硫键多肽)。本文从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多肽性质、结构... 随着测序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真菌的基因组、转录组序列被测定。目前,已有17个真菌来源的抗微生物多肽相继被发现,其氨基酸序列及空间结构呈现出多样性(主要包括线性多肽和含分子内二硫键多肽)。本文从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多肽性质、结构特点、抗微生物活性等方面对真菌来源的抗微生物多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抗微生物多肽 活性 结构与功能
下载PDF
SMB-1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原核表达及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秉正 宋金春 +1 位作者 彭燕 李荣凌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目的原核表达SMB-1型金属β-内酰胺酶,并研究其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活性。方法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合成blaSMB-1基因,经PCR扩增后克隆至pET28a载体,构建重组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SMB-1,转化至E.coli BL21(DE3),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 目的原核表达SMB-1型金属β-内酰胺酶,并研究其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活性。方法利用化学合成方法合成blaSMB-1基因,经PCR扩增后克隆至pET28a载体,构建重组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SMB-1,转化至E.coli BL21(DE3),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经Ni2+-NTA纯化后,测定其水解底物时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及最适pH值和温度。结果重组质粒经测序证明其正确性;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3 000,纯化后蛋白的质量浓度为0.20 mg/mL,该酶对本实验中除氨曲南外的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具有较高水解活性,其最适pH值为8.0,最适温度为40℃。结论利用工程菌E.coliBL21(DE3)-pET28a-SMB-1成功实现了SMB-1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原核表达,为深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为研发该酶的抑制剂提供了靶标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B-1金属β-内酰胺酶 原核表达 酶活性
下载PDF
细胞因子IL-17C在机体黏膜免疫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13
作者 沈秉正 金丹 李素娟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7期658-663,共6页
白细胞介素-17C(IL-17C)是IL-17细胞因子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可由多种类型的细胞分泌或在致病因子刺激下诱导产生,主要在黏膜表面表达。IL-17C在炎症性肠病、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炎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表达均存在异常,但也有研... 白细胞介素-17C(IL-17C)是IL-17细胞因子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可由多种类型的细胞分泌或在致病因子刺激下诱导产生,主要在黏膜表面表达。IL-17C在炎症性肠病、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炎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表达均存在异常,但也有研究表明其对肠道、皮肤和肺部的感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认清IL-17C与黏膜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内在关系,了解其在炎性反应中的有益和有害的生理功能,有助于确定IL-17C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其能否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C 黏膜免疫 炎症性肠病 幽门螺杆菌 银屑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载PDF
金属β-内酰胺酶催化机制研究中量子力学计算法的应用
14
作者 沈秉正 劳兴珍 +1 位作者 王贵年 郑珩 《抗感染药学》 2012年第1期5-10,共6页
金属β-内酰胺酶属于B型β-内酰胺酶家族,该酶中含有1个或2个金属锌离子,且该金属离子为酶发挥其催化活性所必须。利用分子模拟技术研究该酶时,综合运用量子力学和分子力学(QM-MM)的方法能较好的实现模拟过程中对金属离子及其相关的氨... 金属β-内酰胺酶属于B型β-内酰胺酶家族,该酶中含有1个或2个金属锌离子,且该金属离子为酶发挥其催化活性所必须。利用分子模拟技术研究该酶时,综合运用量子力学和分子力学(QM-MM)的方法能较好的实现模拟过程中对金属离子及其相关的氨基酸残基精确计算的要求。综述近年来国内外运用量子力学和分子力学方法研究金属β-内酰胺酶的资料,分析了QM-MM方法在该酶研究中应用实例。通过分子模拟的手段有望指导酶抑制剂的设计及新药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Β-内酰胺酶 量子力学 分子模拟
原文传递
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松茸多糖提取工艺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刚 施偲 +2 位作者 王辉 吴杰 沈秉正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0,I0004,共4页
目的:优化松茸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研究水提温度、水提时间、液料比及其交互作用对松茸多糖得率的影响,应用Design Expert软件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模拟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 目的:优化松茸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研究水提温度、水提时间、液料比及其交互作用对松茸多糖得率的影响,应用Design Expert软件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模拟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和可信度。结果:在试验范围内各因素对松茸多糖得率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分析得到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水提温度95.11℃,水提时间3.50h,液料比35.19∶1,多糖得率的预测值为12.65%,根据上述最佳提取条件微调后进行验证试验,测得松茸多糖平均得率为12.49%。结论:经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提高了提取效率,简单可靠,适用于松茸多糖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多糖 提取 响应面分析
原文传递
姜黄素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6
作者 吴杰 李丹 +3 位作者 沈秉正 刘刚 周本宏 宋金春 《中国药师》 CAS 2013年第12期1918-1920,共3页
姜黄素类化合物(curcuminoids)是一类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姜科、桦木科等植物中,以庚烷为母体,在1、7位有芳基取代,其中姜黄素、单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最为常见。姜黄素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抗肿... 姜黄素类化合物(curcuminoids)是一类二芳基庚烷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姜科、桦木科等植物中,以庚烷为母体,在1、7位有芳基取代,其中姜黄素、单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最为常见。姜黄素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抗肿瘤、降血糖、抗HIV、治疗心血管疾病及阿尔茨海默病等多种生物活性。由于其色泽稳定和毒性极低,也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食品色素和医药领域中。1抗氧化的活性据研究,姜黄素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的活性是维生素E的10倍以上[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类化合物 药理活性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精准医学背景下临床药理学教学内容的重构及教学模式的创新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宗春 郭咸希 +1 位作者 沈秉正 李景 《中国药师》 CAS 2020年第2期396-397,共2页
目的:探索精准医学背景下临床药理学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方法:分别选取2014级、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作为对照组(34名)和实验组(3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实验组以精准医学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融合... 目的:探索精准医学背景下临床药理学教学内容的重新构建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方法:分别选取2014级、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生作为对照组(34名)和实验组(38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授课,实验组以精准医学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融合,优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通过理论考试和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并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临床药理学的学习热情,精准用药思维理念增强,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结论:精准医学时代背景下临床药理学的教学内容应不断重新构建并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对临床药理学教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理学 精准医学 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
原文传递
中药有效成分抗白血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丹 余涛 +3 位作者 吴杰 冯静 沈秉正 宋金春 《中国药师》 CAS 2013年第7期1068-1070,共3页
白血病是国内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化疗能有效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但存在"敌我不分"的情况,常引起较大的不良反应且耐药现象时有发生。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治疗BCR/ABL融合基因... 白血病是国内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化疗能有效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但存在"敌我不分"的情况,常引起较大的不良反应且耐药现象时有发生。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治疗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显效,但尚无证据显示其可缩短患者发展至加速期的时间,且昂贵的价格给病患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故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已成为当前白血病治疗研究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有效成分 抗白血病 分子机制 进展
原文传递
基于WeChat平台的SPOC翻转课堂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9
作者 喻研 沈秉正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20年第7期1015-101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WeChat)平台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翻转课堂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同一年级选修该课程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组和采用基于WeChat平台...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WeChat)平台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翻转课堂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同一年级选修该课程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组和采用基于WeChat平台的SPOC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实验组。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总成绩为(83.39±9.1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1±9.70)分(P<0.05)。其中对于分值为40分的简答与病例分析,实验组学生得分(31.61±3.69)高于对照组的得分(26.68±5.15)(P<0.001)。结论将基于WeChat平台的SPOC翻转课堂应用于“临床药理学”本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特别是能提升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Chat平台 SPOC翻转课堂 临床药理学 教学
下载PDF
松茸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刚 王辉 +2 位作者 施偲 沈秉正 吴杰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12期164-166,共3页
从松茸多糖、多肽蛋白类、醇类、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5个方面总结了松茸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认为松茸抗肿瘤活性成分以多糖为主,抗瘤谱较广,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多肽蛋白、醇类及醇提物、水提物,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从松茸多糖、多肽蛋白类、醇类、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5个方面总结了松茸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认为松茸抗肿瘤活性成分以多糖为主,抗瘤谱较广,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多肽蛋白、醇类及醇提物、水提物,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促进细胞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茸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松茸多糖 抗肿瘤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