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区间权重和改进云模型的变压器状态评估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杰明 董玉坤 +2 位作者 曲朝阳 刘志颖 沈胜楠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02-109,共8页
针对变压器状态等级边界信息随机性和模糊性的问题,提出建立基于正态云理论的变压器状态评估模型。考虑变压器状态评估数据的有限性,提出对变压器少数运行数据进行正态云处理。对于变压器等级边界模糊性问题,提出对变压器各等级进行适... 针对变压器状态等级边界信息随机性和模糊性的问题,提出建立基于正态云理论的变压器状态评估模型。考虑变压器状态评估数据的有限性,提出对变压器少数运行数据进行正态云处理。对于变压器等级边界模糊性问题,提出对变压器各等级进行适度扩展,建立变压器指标等级正态云。根据不同云滴在数据正态云出现的不同概率,计算变压器数据正态云云滴与各评估指标等级正态云之间的关联度,得到评判矩阵。其次,对变压器运行数据进行区间表示。针对各指标区间数据的波动性,计算区间数据的方差和平均差,进而赋予指标不同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压器状态评估。通过分析某台变压器运行数据,验证了该方法应用于变压器状态评估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正态云模型 关联度 区间权重 状态评估
下载PDF
山豆根和苦参生物碱类成分UPLC/Q-TOF MS^E比较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曾祖平 郭智 +4 位作者 彭冰 沈胜楠 夏方博 刘亚旻 潘瑞乐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4-808,共5页
使用UPLC/Q-TOF MSE对山豆根和苦参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色谱柱: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50 mm,1.7μm);流动相:乙腈-5 mmol/L甲酸铵水溶液;流速为0.5 m L/min;检测器: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Q-TOF),正离子... 使用UPLC/Q-TOF MSE对山豆根和苦参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色谱柱: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150 mm,1.7μm);流动相:乙腈-5 mmol/L甲酸铵水溶液;流速为0.5 m L/min;检测器: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Q-TOF),正离子检测模式。根据离子流色谱图中色谱峰的分子量及其二级质谱碎片离子的裂解规律,结合参考文献进行结构推定;利用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山豆根总生物碱中鉴定12个主要成分,从苦参生物碱中鉴定了11个主要成分,其中有10个是相同的结构,但相同成分在两种药材中的含量差异很大;聚类分析表明山豆根和苦参具有显著的差异。本研究表明山豆根和苦参的主要生物碱成分虽然结构相同,但含量差异很大,二者临床疗效差异,可能由于生物碱含量的差异,或生物碱以外的其他成分所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豆根 苦参 生物碱 UPLC/Q-TOF MS^E
下载PDF
杨梅总黄酮对H_2O_2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林文彬 孙桂波 +2 位作者 潘瑞乐 沈胜楠 王婷婷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5年第5期443-447,共5页
目的:探讨杨梅总黄酮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通过H2O2诱导建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利用噻唑蓝(MTT)染色法研究杨梅总黄酮对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 目的:探讨杨梅总黄酮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通过H2O2诱导建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利用噻唑蓝(MTT)染色法研究杨梅总黄酮对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MDA、LDH、SOD、NO含量的测定研究杨梅总黄酮对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杨梅总黄酮各给药组细胞存活率及SOD、NO活性显著提高,MDA含量和LDH漏出量显著降低。结论:杨梅总黄酮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达到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总黄酮 过氧化氢 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 指纹图谱
下载PDF
基于数据不确定性的变压器故障诊断研究
4
作者 杨杰明 沈胜楠 +2 位作者 董玉坤 曲朝阳 刘志颖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60,共4页
针对采集的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数据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通过引入蒙特卡洛算法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油中溶解气体试验,将处理后的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数据进行两两比值.分别根据变压器运行规程、DGA知识以及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气体含量和比值... 针对采集的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数据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通过引入蒙特卡洛算法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油中溶解气体试验,将处理后的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数据进行两两比值.分别根据变压器运行规程、DGA知识以及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气体含量和比值进行离散化处理,再进行属性约简,并将约简结果作为神经网络的前置输入,对神经网络训练及故障进行诊断.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变压器故障进行准确判定,具有更好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数据 蒙特卡洛 粗糙集 神经网络
下载PDF
李氏膈食散体外抗肿瘤实验研究
5
作者 夏方博 李徐 +3 位作者 刘亚旻 郭智 沈胜楠 潘瑞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5期21-23,27,共4页
目的研究李氏膈食散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水提和醇提的方法提取李氏膈食散的复方中的水溶和醇溶性成分。MTT法测定水提物和醇提物对肝癌细胞(HpeG-2)、胃癌细胞(MKN-45)、食道癌细胞(EC-109)的抑制作用。结果两种提取物对三种肿瘤... 目的研究李氏膈食散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水提和醇提的方法提取李氏膈食散的复方中的水溶和醇溶性成分。MTT法测定水提物和醇提物对肝癌细胞(HpeG-2)、胃癌细胞(MKN-45)、食道癌细胞(EC-109)的抑制作用。结果两种提取物对三种肿瘤细胞株均有体外抗肿瘤作用,且以乙醇提取物效果更好。乙醇提取物对HpeG-2、MKN-45、EC-109三种肿瘤细胞株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622.89、173.41和210.17μg/mL,最大抑制率在90%左右。结论李氏膈食散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抑制HpeG-2、MKN-45、EC-109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氏膈食散 消化系统 体外 抗肿瘤
下载PDF
基于压力传感器的变压器油位检测和带电补油装置 被引量:15
6
作者 董玉坤 沈胜楠 +2 位作者 路欣 何颖 冯理达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42,共6页
针对变压器储油柜油位计测量中的"假油位"、绝缘油老化以及停电补油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变压器油位检测及带电补油装置。该装置通过在储油柜放油管加装双压力传感器,运用二点压力差分算法对油位进行精准测量,减少... 针对变压器储油柜油位计测量中的"假油位"、绝缘油老化以及停电补油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压力传感器的变压器油位检测及带电补油装置。该装置通过在储油柜放油管加装双压力传感器,运用二点压力差分算法对油位进行精准测量,减少因"假油位"造成的重复检修,通过油流和泵体分离、真空循坏排气系统、进油和注油过程分离实现变压器储油柜的不停电补油,降低停电检修次数,有效提高设备整体运行可靠性和用户体验。通过国网保定供电公司现有变压器储油柜改造进行前后对比,验证了该装置测量准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油位计 假油位 双压力传感器 带电补油装置
原文传递
基于梯度提升树的电力物资在库时长预测 被引量:3
7
作者 董玉坤 沈胜楠 +2 位作者 路欣 武小雨 及翠婷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 2020年第9期50-56,共7页
针对电力公司物资库龄长、周转率低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物资周转显性化特征,梳理影响物资周转和积压的因素,引入物资需求偏差、项目施工进度偏差等指标参数,提出一种基于梯度提升树的物资在库时长预测模型,通过多参量构建梯度回归树拟... 针对电力公司物资库龄长、周转率低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物资周转显性化特征,梳理影响物资周转和积压的因素,引入物资需求偏差、项目施工进度偏差等指标参数,提出一种基于梯度提升树的物资在库时长预测模型,通过多参量构建梯度回归树拟合损失函数得出学习率,在预测模型中进行物资在库时长预测。通过对某电力公司2017—2019年物资数据进行训练和预测,经实验分析,该模型对电力物资在库时长预测准确率为95%。同BP神经网络、L1/2稀疏迭代回归和线性回归算法比对后发现,该模型在方差、误差、准确率方面优于其他算法,证明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存周转率 物资积压 物资需求偏差 梯度提升树模型
下载PDF
基于BOM结构树和RFID的电网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董玉坤 沈胜楠 +4 位作者 李士林 路欣 何颖 张鹏飞 冯理达 《河北电力技术》 2019年第6期31-33,39,共4页
针对电网企业资产设备管理中,设备招标采购无法获得设备运行状态信息、设备运维检修无法获取设备安装调试信息等信息断流问题,提出建立一种基于BOM结构树和RFID的设备管理系统。通过赋予设备RFID标签,贯穿在设备规划设计、招标采购、工... 针对电网企业资产设备管理中,设备招标采购无法获得设备运行状态信息、设备运维检修无法获取设备安装调试信息等信息断流问题,提出建立一种基于BOM结构树和RFID的设备管理系统。通过赋予设备RFID标签,贯穿在设备规划设计、招标采购、工程建设、运行维护、退役处置等各业务环节数据;同时,开发物资仓储移动作业、工程建设数据录入、设备移动巡检等移动应用实现数据在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流转。通过开发设备单体成本分摊与归集和供应商综合评价指导设备采购,进而加强电网企业资产运行状态全过程监测能力,提升资产精益化管理水平,优化电网企业资产运营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ID标签 BOM结构树 信息贯通 数据分析 精益化管理
下载PDF
中医药基于表观遗传调控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徐藓寓 朱永平 +4 位作者 刘艳青 谷丽维 张珺哲 沈胜楠 王继刚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81-291,共11页
肝细胞癌(HCC)是目前全球第6大常见癌症。近年来,HCC的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不断改进和优化,但患者的预后情况仍不十分乐观,究其原因是其发生发展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深入探讨HC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关键调控环节,对进一步提高... 肝细胞癌(HCC)是目前全球第6大常见癌症。近年来,HCC的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案不断改进和优化,但患者的预后情况仍不十分乐观,究其原因是其发生发展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深入探讨HC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关键调控环节,对进一步提高我国肝癌的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表观遗传因其可逆性和易于调控的特点成为研究热点。根据相关研究表明,HCC在起始、促进和进展阶段涉及多种遗传和表观遗传变化的积累。根据中医药传统理论,中医将肝癌归于“疳积”“胁痛”“鼓胀”“癥瘕积聚”等范畴。中医药在治疗肝癌方面具有低不良反应、多靶点、多机制等特有优势,抑制肿瘤生长,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其生存质量。中药及其活性成分通过表观遗传调控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等方面发挥抗肿瘤的作用,以发挥HCC治疗优势。表观遗传调控紊乱导致的基因表达异常参与HCC疾病的发生发展各个阶段。中医药基于表观遗传调控HCC的相关研究为数不多,在基础及临床实验上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该文旨在综述表观遗传调控HCC发生发展作用机制并围绕相关机制开展的中医药实验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日后HCC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及中医药对HCC的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 肝细胞癌 作用机制 中医药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非编码RNA
原文传递
木豆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亚旻 姜保平 +4 位作者 沈胜楠 郭智 李宗阳 斯建勇 潘瑞乐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6-470,共5页
目的研究木豆Cajanus cajan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正相硅胶色谱、中压反相硅胶色谱(ODS)、反相大孔树脂(MCI)、Sephadex LH-20凝胶等多种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木豆叶醇提物中分... 目的研究木豆Cajanus cajan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正相硅胶色谱、中压反相硅胶色谱(ODS)、反相大孔树脂(MCI)、Sephadex LH-20凝胶等多种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木豆叶醇提物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豆素(1)、木豆素A(2)、木豆素C(3)、木豆内酯A(4)、球松素(5)、荭草苷(6)、异牡荆苷(7)、牡荆苷(8)、cajanol(9)、cajanin(10)、樱黄素(11)、红车轴草素(12)、(2R,3R)-2,3-二氢-5-7,4’-二甲氧基黄酮(13)、10’,16'-二羟基棕榈酸乙酯(14)、香草酸(15)、十七烷酸乙酯(16)、2-O-甲基肌醇(17)、2,3,4-三羟基异戊酸(18)、豆甾醇(19)、桦木酸(20)、十七烷酸(21)、β-谷甾醇(22)和β-胡萝卜苷(23)。结论化合物10~19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 木豆素 荭草苷 牡荆苷 樱黄素 红车轴草素 豆甾醇 桦木酸 β-谷甾醇
原文传递
杨梅树皮中一个新的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
11
作者 沈胜楠 夏方博 +2 位作者 李鹤 刘亚旻 潘瑞乐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6-748,共3页
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和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方法从杨梅树皮甲醇提取物中得到14个化合物,并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UV、IR、NMR、MS等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得到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4个、黄酮类化合物3个、三萜及甾醇类化合物7个... 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和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方法从杨梅树皮甲醇提取物中得到14个化合物,并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UV、IR、NMR、MS等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得到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4个、黄酮类化合物3个、三萜及甾醇类化合物7个,它们分别是:3,5-二甲氧基-4-羟基杨梅醇(1)、杨梅醇(2)、杨梅酮(3)、myricanol 11-sulfate(4)、杨梅苷(5)、槲皮素(6)、槲皮苷(7)、柽柳醇(8)、熊果醇(9)、熊果酸(10)、蒲公英赛醇(11)、杨梅萜二醇(12)、β-谷甾醇(13)和β-胡萝卜苷(14)。其中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8和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化学成分 二苯基庚烷 3 5-二甲氧基-4-羟基杨梅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