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舜乾作品
1
作者 沈舜乾 《书法》 2002年第6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沈舜乾 作品
原文传递
古汉语学习应以常识为纲——兼评王力、荆贵生各自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 被引量:2
2
作者 沈舜乾 《龙岩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75-76,92,共3页
古汉语教学“以文选为纲”具有很大的片面性,而应抓住根本,倡导“以通论为纲”。荆贵生和王力主编的两部《古代汉语》教材相比较,有各自的特色与优点,但仍需组织力量,统编具有时代特征的《古代汉语》大学教材,方能与时俱进。
关键词 古汉语 通论
下载PDF
《说文》或体多方言字证说 被引量:1
3
作者 沈舜乾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73-77,共5页
《说文》或体是《说文》重文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但历来对它的研究远远不如对《说文》中的古文和籀文那么重视。经考察分析,《说文》或体中大部分是方言字,上述情况可能与《说文》或体多方言字有关。
关键词 《说文》 或体 方言字
下载PDF
汉字是象形表意文字说论究
4
作者 沈舜乾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98-103,共6页
现有的一些教材和专著,把汉字称为象形表意文字。揆诸文字发展史及文字的现实,这一观点值得质疑。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所收的9353个汉字中,形声字所占的比例已达85%以上。从这个时期起,汉字即走上了音意文字阶段,而决非仅仅是象形表... 现有的一些教材和专著,把汉字称为象形表意文字。揆诸文字发展史及文字的现实,这一观点值得质疑。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所收的9353个汉字中,形声字所占的比例已达85%以上。从这个时期起,汉字即走上了音意文字阶段,而决非仅仅是象形表意的初级文字阶段。这是关系到汉字的性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形声字 85% 象形表意 音意文字
下载PDF
说“象形”字
5
作者 沈舜乾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00-103,共4页
纵观人类文字的起源,大多发端于象形。其他的古老文字如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埃及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等,或消亡或改为表音文字,唯独汉字继续在象形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完善,终于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汉字的象形字虽然只有360多个,也... 纵观人类文字的起源,大多发端于象形。其他的古老文字如苏美尔楔形文字、古埃及圣书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字等,或消亡或改为表音文字,唯独汉字继续在象形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完善,终于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汉字的象形字虽然只有360多个,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它在汉字的演变和发展中起着稳定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在象形字的探究中,关键注意的是象形字的分类以及与指事、会意、形声字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形字 独体象形 合体象形 变体象形
下载PDF
愤来说剑 怨去吹箫——谈骆宾王的坎坷身世与诗歌用典
6
作者 沈舜乾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3-56,共4页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天性颖悟,有十卷诗文传世。其诗以七言歌行见长,多悲愤之词。因他“读书颇存涉猎”,对历史掌故了然于心,融化在诗文中,奇崛警人又自然舒展。他的诗歌世界,既是典故的宝库又有心路的标识。
关键词 骆宾王 身世 诗歌 用典
下载PDF
论“书”“契”是文字的最早称谓
7
作者 沈舜乾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71-74,共4页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毋庸置疑,而且人们一直把文字这一词作为语言符号的原始称谓。然而,汉字在其初造的时候,是否叫"文字"?本文以为不然。本文将以历史文献为依据,从文字学和音韵学的角度,论证汉字的最早称谓是"书&qu...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毋庸置疑,而且人们一直把文字这一词作为语言符号的原始称谓。然而,汉字在其初造的时候,是否叫"文字"?本文以为不然。本文将以历史文献为依据,从文字学和音韵学的角度,论证汉字的最早称谓是"书"、"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
下载PDF
论“文字”的本称是“书”“契”
8
作者 沈舜乾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63-66,共4页
汉民族文字,即汉字,这一称谓毋庸置疑。但是,汉字在其初造的时候,是不是就叫“文”、“字”?抑或是其他称谓?试以历史文献为依据,从文字学和音韵学的角度论证汉字的最早称谓应是“书”、“契”,而“文”、“字”是后来的假借用法。
关键词 汉字 称谓 “书” “契”
下载PDF
殷易论 被引量:1
9
作者 靳青万 沈舜乾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7-150,172,共5页
《周礼·春官》中有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之说。关于其中的“归藏易”历来有属于“黄帝易”说和“殷易”说。黄帝之时尚无文字,即使有也不过只是简单的符号,不大可能用以记录长篇的语言。而殷墟甲骨文中... 《周礼·春官》中有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之说。关于其中的“归藏易”历来有属于“黄帝易”说和“殷易”说。黄帝之时尚无文字,即使有也不过只是简单的符号,不大可能用以记录长篇的语言。而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易”字,该字形表示龟卜中的甲骨龟版和“三兆”的意象,这些当属于“易”的内容。因而该“易”字为殷人所造,所反映的乃殷人龟卜之事,故“归藏易”亦即“殷易”的存在应是可信的。西周时大卜仍在掌握和使用《归藏易》,春秋时孔子在殷族后裔的宋国曾征集到“坤乾之书”即殷易,说明殷易至西周和春秋时仍在流传。它的彻底失传当是在战国乱起和秦火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藏易 殷易 坤乾之书
下载PDF
沈惠文书法作品
10
作者 沈舜乾 沈惠文 林仲文 《安全与健康》 2019年第9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书法作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