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唯物史观推进中国古史研究——沈长云学术访谈录
1
作者 董家宁(访谈整理) 沈长云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8-224,共7页
董家宁:沈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访谈,可否请您谈谈早年的学习经历?沈长云:中学期间我就读于重庆市第十一中学,高中时突然就对文科产生了兴趣。我的理科成绩本来也挺好的,到了高考的时候,文理分科,我就有强烈意愿要考文科... 董家宁:沈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访谈,可否请您谈谈早年的学习经历?沈长云:中学期间我就读于重庆市第十一中学,高中时突然就对文科产生了兴趣。我的理科成绩本来也挺好的,到了高考的时候,文理分科,我就有强烈意愿要考文科。那时候大家都更倾向于考理科,我当时比较任性,我的父母都不是知识分子,所以都由着我。记得中学时有一位讲历史的莫老师,讲课特别风趣,也有两位很好的语文老师。受到这些老师的影响,我很喜欢语文和历史。就是这样,我跟历史开始产生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理分科 语文老师 古史研究 任性 高考 唯物史观 兴趣 理科
原文传递
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艰难回溯——访沈长云教授
2
作者 沈长云 邹兆辰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7年第1期21-26,共6页
关键词 华夏文明 国际学术研讨会 回溯 改革开放以来 史学理论 中国史学 扬州大学 先秦史研究
原文传递
近四十年中国古史断代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5
3
作者 沈长云 楼劲 +3 位作者 包伟民 赵轶峰 黄爱平 刘志伟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9-129,167,168,共23页
近四十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中国古代史研究也经历了学科的重建、论域的扩展、方法的更新、议题的转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和日渐扩大的社会影响。近四十年来的古代史研究以断代史的形式展开,几乎在每一个知识点上都获... 近四十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中国古代史研究也经历了学科的重建、论域的扩展、方法的更新、议题的转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和日渐扩大的社会影响。近四十年来的古代史研究以断代史的形式展开,几乎在每一个知识点上都获得了新的认识,但这些进展似乎又未形成新的整体性认识,甚至给人以“碎片化”的印象。站在历史新的节点上,如何评估近四十年中国古代史断代研究的总成绩,成为研究者必须直面的问题。有鉴于此,本刊编辑部协同相关单位于2018年底举办“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古代史断代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邀请亲历古代史研究四十年发展的代表性学者,对这一段学术史进行回顾与总结、反思与展望,以期助力古史研究的“再出发”。本期推出的这组笔谈,即是此次专题研讨会的部分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社会形态 唐宋变革论 社会经济史 范式转换 史料扩展 碎片化
下载PDF
说“夏族”——兼及夏文化研究中一些亟待解决的认识问题 被引量:13
4
作者 沈长云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68,共8页
作为夏文化创造者的“夏族”,是构成夏代国家主体的夏的“内服”氏族成员的统称,它包括与夏后氏同姓的诸姒姓氏族及其姻亲氏族。它们一开始都围绕在夏王所由产生的夏后氏周围,分布在古河济之间及其附近。今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第三期... 作为夏文化创造者的“夏族”,是构成夏代国家主体的夏的“内服”氏族成员的统称,它包括与夏后氏同姓的诸姒姓氏族及其姻亲氏族。它们一开始都围绕在夏王所由产生的夏后氏周围,分布在古河济之间及其附近。今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第三期文化层具有都邑性质,只是表明夏王朝在其发展后期一度将势力伸展至河洛地区并在此建立一个新的政治中心。目前考古界一些学者在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之间划上等号的做法是难于理解的,因为一个已经进入文明的王朝的居民绝不会由一个单纯的族系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文化 夏族 内服 外服 二里头遗址
下载PDF
酋邦、早期国家与中国古代国家起源及形成问题 被引量:12
5
作者 沈长云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1,共7页
当代人类学者提出的酋邦理论,对于完善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类早期社会组织进化的学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对中国古代国家起源和形成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酋邦可以对应于我国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天下万邦”的“邦”,即今日治先秦史者经常... 当代人类学者提出的酋邦理论,对于完善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类早期社会组织进化的学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对中国古代国家起源和形成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酋邦可以对应于我国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天下万邦”的“邦”,即今日治先秦史者经常提到的“族邦”。这样一种氏族结构不仅存在于中国前国家时期,也存在于国家刚产生后的一个阶段。一些中外学者称中国这样一类结构特征的文明古国为“早期国家”,以别于在下一个历史阶段产生的古希腊罗马国家,这种说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种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酋邦 早期国家 中国国家起源
下载PDF
夏代是杜撰的吗——与陈淳先生商榷 被引量:12
6
作者 沈长云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9-96,共8页
夏王朝是否存在,过去由于史证较少曾被一些学者所怀疑。随着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不断取得进展,绝大多数国内学者对夏王朝的存在已不怀疑,然仍有部分外国学者出于种种原因,捡拾过去学者的论点而对夏的存在持否定态度。陈淳博士发表于《复... 夏王朝是否存在,过去由于史证较少曾被一些学者所怀疑。随着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不断取得进展,绝大多数国内学者对夏王朝的存在已不怀疑,然仍有部分外国学者出于种种原因,捡拾过去学者的论点而对夏的存在持否定态度。陈淳博士发表于《复旦学报》2004年第4期的《二里头、夏与中国早期国家研究》一文,采取转述国外学者有关批评的方法并基本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认为夏是“杜撰”的。此论很值得商榷:一、不能带着“周人杜撰夏朝历史”的先入为主的成见;二、甲骨卜辞中并非没有丝毫夏的踪迹;三、夏与商、周一样,同属于“早期国家”;四、不能否定二里头文化遗址对于研究夏朝历史及中国早期国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文化 杜撰 陈淳
下载PDF
关于中国早期国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8
7
作者 沈长云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11,共7页
目前学术界对有关中国早期国家的概念存在着分歧。我们认为中国早期国家是指夏商周三代已具备公共权力,但社会仍滞留在居民血缘组织基础之上的政治组织。所谓中国在龙山时代就已出现了早期国家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至于中国早期国家的... 目前学术界对有关中国早期国家的概念存在着分歧。我们认为中国早期国家是指夏商周三代已具备公共权力,但社会仍滞留在居民血缘组织基础之上的政治组织。所谓中国在龙山时代就已出现了早期国家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至于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则是走的部落联盟酋长因其职务的“独立化”转变为“社会主人”这样一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早期国家 夏商周三代 血缘基础 社会职能
下载PDF
夏朝的建立与其早期国家形态 被引量:8
8
作者 沈长云 《齐鲁学刊》 CSSCI 2022年第1期38-42,共5页
夏朝建立在古河济之间。其建立的途径,是夏后氏首领大禹通过率领在此地区居住的众多族邦治理洪水,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权威,以至最终发展成为君临在众邦头上的专制国家的君主。夏代国家实际就是一个大邦统治下的众邦的联合体。所谓"夏... 夏朝建立在古河济之间。其建立的途径,是夏后氏首领大禹通过率领在此地区居住的众多族邦治理洪水,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权威,以至最终发展成为君临在众邦头上的专制国家的君主。夏代国家实际就是一个大邦统治下的众邦的联合体。所谓"夏人",即是包括夏后氏在内的这些族邦的部民。夏代最主要的国家制度:一是夏后氏一家的"家天下"继承制度,一是为分别众族邦亲疏远近而设立的内外服制度。夏作为一个早期国家,同样具备了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到的国家出现应具备的两个标准:一是"按地区划分它的国民",一是"公共权力"的设立。由于构成夏朝地区组织的各个族邦依然是一些血缘组织,因此我们只能视夏朝为一个早期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朝建立 禹治洪水 家天下 内外服制度 国家形成标志 早期国家
下载PDF
联系实际引进国外人类学理论 被引量:4
9
作者 沈长云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18,共3页
最近一些年来,在史学界和考古学界,关于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形成了新的学术热点,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论著,提出了丰富的见解和思想。但是,距离这一问题令人满意的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相当广阔的探索空间。事实上,文明起源研究... 最近一些年来,在史学界和考古学界,关于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形成了新的学术热点,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论著,提出了丰富的见解和思想。但是,距离这一问题令人满意的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相当广阔的探索空间。事实上,文明起源研究既是一个考古学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要把这项意义重大的学术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就必须对其理论方法论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探索,以便尽快形成一套能够指导该领域研究的、符合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历史过程的科学的理论方法论体系。为此,本刊特发起这样一场讨论,以笔谈的形式,发表学界对该问题的看法与思考。笔谈文章不要求旁征博引,只要有一束思想的火花,都可以在此绽放,热忱欢迎学界友人不吝赐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 国外 引进 中国古代文明 国家起源 国家理论 学术界
下载PDF
从不同文明产生的路径看中国早期国家的社会形态 被引量:5
10
作者 沈长云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94,166-167,共6页
如同恩格斯的论述,中国早期国家的压迫者阶级即社会的"主人"的产生,是由原始共同体内的社会"公仆"因其权力的异化发展而来的。这样一条阶级与国家产生的道路与古希腊罗马奴隶制国家是全然不同的。夏作为中国古代第... 如同恩格斯的论述,中国早期国家的压迫者阶级即社会的"主人"的产生,是由原始共同体内的社会"公仆"因其权力的异化发展而来的。这样一条阶级与国家产生的道路与古希腊罗马奴隶制国家是全然不同的。夏作为中国古代第一王朝,其"家天下"亦是禹治洪水的过程中因集中控制各部族的人力物力,导致禹个人身份的这种变化而建立起来的。夏商周三代社会形态不是奴隶社会,亦非封建社会,或者可以用过去雷海宗提出的"部民社会"来加以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商周 早期文明 原始共同体 权力异化 国家社会形态
下载PDF
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问题论纲 被引量:6
11
作者 沈长云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6-119,共4页
经过对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问题在理论上及资料处理上存在分歧的清理,提出对此问题的一系列新的看法,包括中国前国家社会向国家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国早期国家的性质与其产生途径、夏商周三代国家的起源与其建立、三星堆国家,以及早... 经过对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问题在理论上及资料处理上存在分歧的清理,提出对此问题的一系列新的看法,包括中国前国家社会向国家社会发展的历程、中国早期国家的性质与其产生途径、夏商周三代国家的起源与其建立、三星堆国家,以及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的过渡,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起源 国家形成 夏商周三代
下载PDF
禹是天神还是人王——对顾颉刚一个疑古主张的质疑 被引量:3
12
作者 沈长云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43,共5页
顾颉刚提出的禹是一位天神而非现实社会的人王、禹治洪水亦是出于神话的说法是不成立的。作为我国夏王朝的建立者和夏的第一位王者,禹在历史上的存在是不容否定的,禹治洪水之事也是实实在在的历史。禹通过治理洪水而得到各部族的拥戴,... 顾颉刚提出的禹是一位天神而非现实社会的人王、禹治洪水亦是出于神话的说法是不成立的。作为我国夏王朝的建立者和夏的第一位王者,禹在历史上的存在是不容否定的,禹治洪水之事也是实实在在的历史。禹通过治理洪水而得到各部族的拥戴,这里的关键在于弄清禹治洪水的真相。禹治洪水不是对大江大河的治理,而只是对其所居住的古河济地区经常发生的洪涝灾害进行排涝和开挖沟洫一类工作,这种性质的工作是完全可信以为实的。这些史事,可以从夏活动地域与禹治洪水发生地域的一致性,从该地域至今仍留有许多当时人们为躲避洪水而居住的小丘,为防止洪水而修筑的夯土城,以及文献所载夏的都邑与当地考古发掘结果相互吻合等线索,得到进一步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王朝 治水 神话 真相
下载PDF
古史辨派的史学遗产与中国上古史体系的建设 被引量:4
13
作者 沈长云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7-103,共7页
以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派是我国20世纪20-40年代古史研究的主要派别,对我国史学尤其是上古史研究影响深远。疑古精神、对进步史观的积极追求与接纳的态度、对古史资料考信而后用之的原则、注重历史与考古研究结合的治史方法,以及建设新... 以顾颉刚为首的古史辨派是我国20世纪20-40年代古史研究的主要派别,对我国史学尤其是上古史研究影响深远。疑古精神、对进步史观的积极追求与接纳的态度、对古史资料考信而后用之的原则、注重历史与考古研究结合的治史方法,以及建设新古史体系的设想,是古史辨派留给我们的史学遗产。新古史体系的建设道路并不平坦,搞好新古史体系建设较为根本的对策就是在总结和继承古史辨派优秀史学遗产的基础上,坚持理论创新,切实加强考古学家与历史学家的沟通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辨派 史学遗产 上古史体系
下载PDF
中国早期国家阶段的社会形态问题——兼介绍一种关于三代社会性质的提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沈长云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4-26,共3页
先秦是中国文明史的开端 ,是中国文明从逐步萌生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时代 ,其内涵十分丰富 ,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有待深入开掘的地方也比较多。其中对先秦社会形态的研究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也可以说是一个学术热点。先秦... 先秦是中国文明史的开端 ,是中国文明从逐步萌生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时代 ,其内涵十分丰富 ,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有待深入开掘的地方也比较多。其中对先秦社会形态的研究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也可以说是一个学术热点。先秦社会形态的研究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大学术工程 ,其主要内容大体包括早期的国家形态、社会结构、社会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社会文化和社会思想等方面。为了推进这一学术领域的探讨 ,本刊邀请国内部分专家学者 ,从不同的学术视角撰写了以下一组笔谈文章 ,并从各自的切入点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以期推动先秦社会形态诸问题的研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代时期 中国 社会形态 专制制度 “部民社会”
下载PDF
论古蜀文明的的起源与其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沈长云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39,共5页
古蜀文明是在一个自成单元的特殊地理环境中独自产生的,它的产生与古蜀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古蜀文明从根本上说,应属于原生性质的文明,是一种自然生长的文明,其基本特征为:第一,为亚热带低地农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第二,... 古蜀文明是在一个自成单元的特殊地理环境中独自产生的,它的产生与古蜀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古蜀文明从根本上说,应属于原生性质的文明,是一种自然生长的文明,其基本特征为:第一,为亚热带低地农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第二,它拥有吸纳众多外来文化因素,并将它们熔铸为一炉的文化气质;第三,为多神崇拜的宗教信仰及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蜀文明 古蜀文明地理环境 古蜀文化特征
下载PDF
“九州”初谊及“禹划九州”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被引量:6
16
作者 沈长云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九州,是先秦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当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还存在较多的误解。本文以传世文献与铭文资料为依据,对与"九州"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九州"是从"四域"的观念发展而来的,最初是一个笼... 九州,是先秦史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话题,当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还存在较多的误解。本文以传世文献与铭文资料为依据,对与"九州"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九州"是从"四域"的观念发展而来的,最初是一个笼统的国家疆域的概念;早期文献中的"九州"与"禹划九州"中的"九州"内涵不同;"禹划九州"的观念应该是战国时期各国普遍实行行政区划后才产生的,《禹贡》九州的分布与魏惠王霸业的建立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州 四域 "禹划九州" 《禹贡》 魏惠王
下载PDF
初始干密度对脱湿红土含水吸力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长云 黄英 +4 位作者 吴跃康 李奎 王志鹏 南海宇 金克盛 《水力发电》 CAS 2023年第6期110-114,121,共6页
以昆明非饱和红土为研究对象,以脱湿作用作为控制条件,考虑初始干密度的影响,通过滤纸法试验,研究初始干密度对昆明脱湿红土含水吸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脱湿含水率下,脱湿红土的质量含水率、滤纸含水率随初始干密度的增大分别呈缓... 以昆明非饱和红土为研究对象,以脱湿作用作为控制条件,考虑初始干密度的影响,通过滤纸法试验,研究初始干密度对昆明脱湿红土含水吸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脱湿含水率下,脱湿红土的质量含水率、滤纸含水率随初始干密度的增大分别呈缓慢减小、波动减小的变化趋势;各初始干密度下,土-水特征曲线呈现出基质吸力与体积含水率的变化趋势相反的特征;初始干密度一定时,脱湿红土的基质吸力总体上随着体积含水率的增加呈现缓慢减小~快速减小的变化趋势,突变体积含水率为26.5%;体积含水率一定时,随着初始干密度的增大,脱湿红土的基质吸力呈波动升高的变化趋势;基质吸力一定时,脱湿红土的体积含水率随初始干密度的增大亦呈波动升高的变化趋势。初始干密度不同,脱湿过程中红土颗粒的持水能力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湿红土 持水能力 土-水特征曲线 滤纸法 初始干密度 基质吸力
下载PDF
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黄帝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长云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11,共11页
作为我国主体民族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形成于我国春秋战国之际。黄帝作为华夏族共同奉祀的祖先,是其时正在形成中的华夏民族为了追求共同历史文化的产物。文献资料表明,我国古代先民,包括上层统治阶级对于祖先黄帝的祭拜也恰好开始于这个... 作为我国主体民族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形成于我国春秋战国之际。黄帝作为华夏族共同奉祀的祖先,是其时正在形成中的华夏民族为了追求共同历史文化的产物。文献资料表明,我国古代先民,包括上层统治阶级对于祖先黄帝的祭拜也恰好开始于这个时期。黄帝原本是周人的祖先,黄帝族以及早期周人都居住在陕北黄土高原,与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古代戎狄族具有血缘上的联系。因为后来周人实现了对黄淮江汉广大地区的大一统统治,主导了日后这一地区各古老部族的民族融合,并最终使它们融铸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华夏民族,黄帝自然亦演变成为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族与其直接后裔周族都为我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 华夏民族 中华民族 民族融合 周人 黄帝族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由《诗·七月》论及西周庶人的社会身份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长云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73-76,共4页
《诗·豳风·七月》是一首描写西周庶人一年四季劳动生活的诗篇,长期以来,人们对这首诗所揭示的西周庶人的社会身份却存在着不同认识。不少人认为诗中的庶人是毫无人身自由的奴隶,其中一条重要根据,即该诗第二章的如下几句:
关键词 公子 庶人 社会身份 白彝 采蘩 陪嫁 女子 《七月》 彝族社会 女心
下载PDF
水下分布式远程感知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沈长云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19,28,共4页
目前,水下分布式远程感知技术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备受各主要海军国家的重视,预期在未来5~10年内将会有重大进展。但水下分布式远程感知技术的发展还面临着从基础、理论到实践的众多课题,包括系统构成和运用的概念,分... 目前,水下分布式远程感知技术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本条件,备受各主要海军国家的重视,预期在未来5~10年内将会有重大进展。但水下分布式远程感知技术的发展还面临着从基础、理论到实践的众多课题,包括系统构成和运用的概念,分布式传感器阵对目标的探测、分类和识别,固定、可部署传感器和移动节点构成的传感器场的配置,水下分布式网络的通信和控制,以及系统的部署和保障等。本文讨论水下分布式远程感知系统的基本组成,实现系统功能所面临的主要挑战,需要关注的主要关键技术,并提出相应的看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远程感知 分布式网络 技术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