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癌农杆菌介导Ds转座因子的水稻遗传转化 被引量:25
1
作者 沈革志 张建军 +3 位作者 殷丽青 王新其 陈全庆 范昆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7-12,共6页
以水稻品种中花11的幼胚、成熟胚和幼穗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经携带Ti质粒pDs-Bar1300的根癌农杆菌EHA105感染和共培养后,通过50mg/L和25mg/L潮霉素的二次筛选,结果表明34%幼胚愈伤组织、17%成熟胚愈伤组织和16.5%幼穗愈伤组织... 以水稻品种中花11的幼胚、成熟胚和幼穗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经携带Ti质粒pDs-Bar1300的根癌农杆菌EHA105感染和共培养后,通过50mg/L和25mg/L潮霉素的二次筛选,结果表明34%幼胚愈伤组织、17%成熟胚愈伤组织和16.5%幼穗愈伤组织表现潮霉素抗性。这些抗性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和再生培养基培养,获得了14棵转基因植株。经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Ds和Bar基因都已整合进转基因植株的染色体组。对T1代植株的PPT抗性测定表明,外源Bar基因的分离符合孟德尔法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Ds转座因子
下载PDF
T-DNA插入水稻群体中卷叶突变体R1-A2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沈革志 王新其 +3 位作者 殷丽青 王江 李琳 张景六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59-464,共6页
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T-DNA(携带有除草剂Basta抗性基因bar和Ds因子)转化中花11水稻群体中,获得了一个叶片发生明显内卷的突变体R1-A。经过连续三代的分离鉴定,获得突变体的纯合株(R1-A2),并与中花11号进行杂交,在调查的36个F_1植株中,全... 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T-DNA(携带有除草剂Basta抗性基因bar和Ds因子)转化中花11水稻群体中,获得了一个叶片发生明显内卷的突变体R1-A。经过连续三代的分离鉴定,获得突变体的纯合株(R1-A2),并与中花11号进行杂交,在调查的36个F_1植株中,全部表现为卷叶,并对Basta除草剂都表现为抗性。在852个F_2单株中,卷叶为645株,正常叶207株,卷叶和正常叶的比例为3:1,其中,卷叶株均对Basta表现抗性,正常叶株均对Basta表现敏感,表明卷叶性状和Basta抗性存在着共分离关系。用扩增Ds因子的引物,对F_2中45个卷叶抗性株进行PCR鉴定,都获得预期长度的Ds因子片段,进一步表明在这些卷叶的植株中都有T-DNA的插入;而30个正常叶敏感株都不能检测到Ds的特征片段。在以卷叶突变(R1-A2)为回交亲本的F_1B_1植株中,全部植株表现卷叶;在以中花11号为回交亲本的F_1B_1植株中,卷叶和正常叶植株的分离比为1:1。上述结果表明该卷叶突变是个显性突变,受一个基因所控制,且该基因的突变与T-DNA的插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NA插入 水稻 群体 卷叶突变体 R1-A2 遗传
下载PDF
水稻脆杆突变体bcm581-1茎杆形态结构观察、理化测定和遗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沈革志 王新其 +3 位作者 王江 宛新杉 李琳 张景六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7-312,共6页
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Ds转座因子转化的水稻株系中,发现了脆杆突变体bcm581-1,,经Basta除草剂抗性检测和PCR检测,这个脆杆突变不是由Ds转座因子插入;引起;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突变体的小维管束数目多于对照,小维管束之间的凹陷比对照深... 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Ds转座因子转化的水稻株系中,发现了脆杆突变体bcm581-1,,经Basta除草剂抗性检测和PCR检测,这个脆杆突变不是由Ds转座因子插入;引起;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突变体的小维管束数目多于对照,小维管束之间的凹陷比对照深,而皮层纤维细胞层数少于对照;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突变体表皮细胞外侧的硅质没有对照丰富。虽然,单位面积内的细胞数与对照相近。但是,突变体的细胞壁薄,维管束内纤维细胞壁的加厚程度也低于对照。因此,细胞腔明显比对照大。茎杆的力学测定结果表明:突变体的载荷低于对照9.6倍;延伸低5.4倍;延伸率低6.9倍;应力低6倍。茎杆的相对含水量和粗纤维含量测定表明:突变体的含水量高于对照3.5%,粗纤维含量则低于对照8.12%。bcm581-1与中花11号杂交试验显示,F1植株全部正常,F2群体中,正常杆和脆杆以3:1分离,以中花11号为回交亲本的F1B1植株,表现正常;而以脆杆为回交亲本的F1B1植株,正常茎杆和脆杆则以1:1分离,结果表明:bcm581-1的茎杆变脆是受隐性单基因控制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杆 突变体 植株 维管束 回交 粗纤维含量 水稻 对照 正常 观察
下载PDF
通过共转化和花药培养快速获得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且无抗性标记的转基因水稻 被引量:19
4
作者 沈革志 王新其 +2 位作者 殷丽青 蔡秀玲 王宗阳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37-643,共7页
用根癌农杆菌共转化的方法将p13W8质粒(含反义蜡质基因)和pCAMBIA1300质粒(含潮霉素抗性基因)导入水稻。经PCR检测,发现在29个T1群体中发生抗潮霉素抗性基因和反义蜡质基因的分离;从1264个T1单株中筛选到183个只带反义蜡质基因片段的转... 用根癌农杆菌共转化的方法将p13W8质粒(含反义蜡质基因)和pCAMBIA1300质粒(含潮霉素抗性基因)导入水稻。经PCR检测,发现在29个T1群体中发生抗潮霉素抗性基因和反义蜡质基因的分离;从1264个T1单株中筛选到183个只带反义蜡质基因片段的转基因植株。选择了4个直链淀粉含量降低的T1单株进行花药培养,获得正常结实的花培苗34株;经PCR检测,有23株为只含反义蜡质基因而无潮霉素抗性基因的植株。从转化到获得直链淀粉含量降低、遗传稳定的转基因植株仅用了一年半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反义蜡质基因 共转化 直链淀粉含量
下载PDF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共转化获得具有蜡质基因反义片段的转基因水稻 被引量:10
5
作者 沈革志 殷丽青 +2 位作者 王新其 蔡秀玲 王宗阳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69-575,共7页
在构建剔除潮霉素抗性基因的反义蜡质基因重组质粒p1 3W8的基础上 ,用分别携带p1 3W8质粒和有潮霉素抗性基因的pCAMBIA1 3 0 0质粒的根癌农杆菌 ,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对粳稻 3个品种进行共转化。试验结果显示 ,共感染混合液中pCAMBIA1 3 0 ... 在构建剔除潮霉素抗性基因的反义蜡质基因重组质粒p1 3W8的基础上 ,用分别携带p1 3W8质粒和有潮霉素抗性基因的pCAMBIA1 3 0 0质粒的根癌农杆菌 ,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对粳稻 3个品种进行共转化。试验结果显示 ,共感染混合液中pCAMBIA1 3 0 0菌液比例高 ,抗性愈伤组织的转化频率也较高 ;抗性愈伤组织的PCR检测结果表明 ,潮霉素抗性基因的阳性检测率为 98% ,反义蜡质基因的阳性检测率为68%。在 1 0 5株转基因植株中 ,反义蜡质基因阳性株为 3 0株 ,占转基因植株的 2 8.6%。乙酰丁香酮处理组的平均转化频率略高于未处理组 ;在乙酰丁香酮的各种处理中 ,直接浸泡愈伤组织的转化频率稍高于其它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蜡质基因 共转化 根癌农杆菌 转基因水稻
下载PDF
籼稻转反义蜡质基因后代的直链淀粉含量测定和纯系选育 被引量:5
6
作者 沈革志 王新其 +1 位作者 殷丽青 王慧梅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29-436,共8页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将反义蜡质基因导入籼型雄性不育保持系龙特甫B中,获得30个PCR检测为阳性的转基因植株,其中,28个为Southern检测阳性。T_1种子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有21个转基因植株比龙特甫B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为3%-13%,并在部...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将反义蜡质基因导入籼型雄性不育保持系龙特甫B中,获得30个PCR检测为阳性的转基因植株,其中,28个为Southern检测阳性。T_1种子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有21个转基因植株比龙特甫B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为3%-13%,并在部分转基因植株的种子中观察到蜡质状籽粒;对6个转基因植株进行了不同世代的直链淀粉含量测定,在L3和L5的T_4代中,选择到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15.9%和8.4%的纯合株系,经凝胶电泳测定,W_x蛋白量明显降低,并与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表现一致。以L3-1-1-1(15.9%)和L5-8-2-1(8.4%)纯合株系为亲本,分别与龙特甫A进行成对杂交和回交,并测定了F_1和B_1F_1种子直链淀粉含量,以L3-1-1-1作亲本的F_1为21.4%,B_1F_1为17.1%;以L5-8-2-1作亲本的F_1为13.6%,B-1F-1为9.3%,结果表明:在不育系的转育过程中,以中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转基因纯合株系为亲本,能有效降低F_1和B_1F_1的种子直链淀粉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链淀粉含量 转基因植株 亲本 株系 反义蜡质基因 种子 纯系选育 阳性 观察 测定结果
下载PDF
百合杂种胚的离体培养 被引量:9
7
作者 沈革志 杨红娟 周根余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63-66,共4页
以剥除胚乳的两个百合杂交组合的杂种胚,进行高体培养,5d后即开始萌发,15d后,萌发率达88%.在不同激素含量的培养基比较试验中,发现以MS+NAA0.5mg/L+KT1.0mg/L激素浓度培养基培养效果最好.其中,75%的种胚长成完整植株,1... 以剥除胚乳的两个百合杂交组合的杂种胚,进行高体培养,5d后即开始萌发,15d后,萌发率达88%.在不同激素含量的培养基比较试验中,发现以MS+NAA0.5mg/L+KT1.0mg/L激素浓度培养基培养效果最好.其中,75%的种胚长成完整植株,12.5%的种胚长出幼芽,培养过程中,无根的幼苗生长至3cm左右,约5张叶片时,转移至MS+NAA0.1mg/L的培养基上,2~3周后,有80%的幼苗长出根.而未利除胚乳的种子,45d后才观察到胚的萌发,68d后,仅16%的种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杂种胚 离体培养
下载PDF
粳稻染色体组基因文库的构建及DNA探针的筛选 被引量:1
8
作者 沈革志 陈利明 +6 位作者 蒋君达 杨竹平 康尧 范惠琴 韩佩来 叶承道 褚启人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85-86,共2页
用液氮研磨粉碎、苯酚氯仿提取纯化的方法,获得了来自粳稻品种“寒丰”的总DNA,经Pst 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低熔点琼脂糖电泳分离,提取1-2kb大小的水稻DNA片段,然后在T_4连结酶的作用下,随机将其克隆到pUC_(19)质粒中,在含有X-Gal的固... 用液氮研磨粉碎、苯酚氯仿提取纯化的方法,获得了来自粳稻品种“寒丰”的总DNA,经Pst 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低熔点琼脂糖电泳分离,提取1-2kb大小的水稻DNA片段,然后在T_4连结酶的作用下,随机将其克隆到pUC_(19)质粒中,在含有X-Gal的固体培养基上,选择到515个携有水稻DNA片段的重组克隆(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染色体 基因文库 DNA探针
下载PDF
RFLP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沈革志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91-96,共6页
RFLP分析是一门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构建RFLP遗传图和确立RFLP标记与性状连锁关系的基础上,RFLP分析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应用于遗传研究和育种实践。
关键词 RFLP 作物 育种
下载PDF
TA29—barnase基因转化甘蓝产生雄性不育植株
10
作者 沈革志 王新其 +5 位作者 杨红娟 朱玉英 陆桂华 王江 宛新衫 张景六 《植物生理学报(ISSN0257-4829)》 CSCD 2001年第1期 43-48,T002,共7页
用PCR技术从烟草革新1号品种的总DNA中扩增了TA29基因的启动子和从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总DNA中扩增了核糖核酸水解酶基因(barnse),将其构建成融合基因,并克隆于pCAMBIA2301载体上。通过根癌农杆茵介导转化甘蓝下胚轴,经Km选择压下连续... 用PCR技术从烟草革新1号品种的总DNA中扩增了TA29基因的启动子和从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总DNA中扩增了核糖核酸水解酶基因(barnse),将其构建成融合基因,并克隆于pCAMBIA2301载体上。通过根癌农杆茵介导转化甘蓝下胚轴,经Km选择压下连续选择、扩繁和进行生根培养,获得了甘蓝转基因植株。经GUS、PCR和Southernblot检测,证明TA29-bar-nase融合基因已经整合至转基因植株的染色体中。经花器官观察,转基因植株中有雄蕊退化的雄性不育和半不育植株出现。用正常花粉对不育株进行人工授粉,不育株能正常结实,这表明转基因不育植株的雌性器官发育正常,其不育性与TA29-barnse融合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TA29-barnase融合基因 根癌农杆菌 雄性不育 基因转化
下载PDF
亚洲栽培稻7种生态型的聚类分析
11
作者 沈革志 杨竹平 +2 位作者 韩佩来 陈利明 褚启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年第1期74-79,共6页
本文根据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带数、Rf,累积值,以及籽粒糊化温度级别,对亚洲栽培稻7个生态型的56个品种进行了WordMethod离差平方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6个品种可分为2类8群:I类中以Aman,Tje... 本文根据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带数、Rf,累积值,以及籽粒糊化温度级别,对亚洲栽培稻7个生态型的56个品种进行了WordMethod离差平方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6个品种可分为2类8群:I类中以Aman,Tjere,Bulu生态型品种为Ⅱ类中以Boro,Gundil,Aus生态型品种为主.Aman,Bulu,Boro,Gundil因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分布相对集中,基本上形成了以各生态型品种为主导的群,Aus,Tjere,Upland生态型品种几乎散布于各个群中.根据类群的划分及生态型在类群中所占的品种数,可以推测:同一类的Aman,Tjere与Bulu,Aus,Boro和Gundil间的亲缘关系相对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栽培稻 生态型 聚类分析 醋酶 过氧化物酶 籽粒糊化温度
下载PDF
水稻体细胞再生植株后代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遗传变异
12
作者 沈革志 章振华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研究了水稻体细胞再生系间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变异。结果表明:供试的97份再生系中,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变异频率为8.2%;过氧化物酶酶谱的变异频率为10.3%。变异的类型,过氧化物酶也多於酯酶,前者为6种,后者为5种。在品种... 本文研究了水稻体细胞再生系间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变异。结果表明:供试的97份再生系中,酯酶同工酶酶谱的变异频率为8.2%;过氧化物酶酶谱的变异频率为10.3%。变异的类型,过氧化物酶也多於酯酶,前者为6种,后者为5种。在品种间再生系的变异比较中,各品种的变异频率亦不相同,其中,桂农12的变异频率最大,铁桂丰其次,科京179最小。变异的再生系间,酯酶中变异最大的是 K_6系,变异最小的是 G_(14)系。过氧化物酶中,变异最大的是 G_(10),最小的是 G_(30)这一结果为研究体细胞再生系间的遗传变异提供了酶学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体细胞无性系 遗传变异
下载PDF
转基因是否成功的鉴定实验
13
作者 沈革志 王新其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鉴定实验 课内 课堂实验 生物学教学 学生 实验材料 实验仪器设备 葡糖苷 观察 基因
下载PDF
百合花的栽培要点
14
作者 沈革志 杨红娟 +1 位作者 沈富华 章福娣 《上海农业科技》 1996年第5期36-36,35,共2页
百合花是一种高投资、高利润的鲜切花品目,在上海市郊已有5年以上的栽培历史。百合的种类很多,在上海作为切花栽培的主要品种是亚洲杂交系统百合。 百合耐寒,喜光、温、湿、最适的生长温度为10~20℃,低于10℃ 生长缓慢,高于25℃ 则生... 百合花是一种高投资、高利润的鲜切花品目,在上海市郊已有5年以上的栽培历史。百合的种类很多,在上海作为切花栽培的主要品种是亚洲杂交系统百合。 百合耐寒,喜光、温、湿、最适的生长温度为10~20℃,低于10℃ 生长缓慢,高于25℃ 则生长受阻,鲜花品质明显下降。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种植百合,以9月至第二年5月的秋、冬、春季节栽培最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花 栽培 管理
下载PDF
遗传转化过程中水稻愈伤组织的内源植物激素变化动态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清 朱允华 +2 位作者 吴顺 沈革志 萧浪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361-2367,共7页
【目的】通过对遗传转化过程中水稻愈伤组织本身的3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动态研究,探讨水稻愈伤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规律和激素间的相互关系,旨在为水稻遗传转化体系中合理使用植物生长物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粳1号、... 【目的】通过对遗传转化过程中水稻愈伤组织本身的3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动态研究,探讨水稻愈伤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规律和激素间的相互关系,旨在为水稻遗传转化体系中合理使用植物生长物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粳1号、特青、V20B为遗传转化供试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遗传转化过程中4个主要时期愈伤组织中的内源脱落酸(ABA)、生长素(IAA)和玉米素核苷(Z)的含量。【结果】IAA主要存在于种胚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上及芽中,且过高的IAA含量不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Z主要存在于种胚中,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启动有决定性作用,如果外植体中的Z含量太低,即使有较高的IAA含量也不能诱导出愈伤组织;过高的ABA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不利,但在继代培养时适量升高ABA含量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结论】内源激素对愈伤组织的生理状态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种类、含量及协调平衡是水稻愈伤组织形成和分化的关键。同时,诱导培养基中2,4-二氯苯氧乙酸(2,4-D)的浓度与水稻愈伤组织培养物中的培养力(愈伤组织质量,芽长和诱导率)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在培养基中加入2,4-D等生长调节剂类物质会对愈伤中的内源激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激素 2 4-D 水稻 愈伤组织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一个矮秆多分蘖水稻突变体的植物激素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清 童建华 +6 位作者 史齐 彭克勤 王若仲 蔺万煌 Mohammed Humayun Kabir 沈革志 萧浪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519-2528,共10页
【目的】比较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与野生型材料间的植物激素含量差异,并分析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其株高、分蘖的影响,探析植物激素在突变体形态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功能。【方法】以T-DNA插入引起的矮秆多分蘖突变体(CA648)及对照中花11(... 【目的】比较水稻矮秆多分蘖突变体与野生型材料间的植物激素含量差异,并分析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其株高、分蘖的影响,探析植物激素在突变体形态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功能。【方法】以T-DNA插入引起的矮秆多分蘖突变体(CA648)及对照中花11(ZH11)为供试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三叶期、五叶期、分蘖盛期、拔节孕穗期的根、假茎(或茎)、叶中的赤霉素(GA1,GA4)、生长素(IAA)、玉米素(Z)和脱落酸(ABA)的含量,进行CA648与ZH11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不同器官中的植物激素含量差异比较分析;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HPLC-MS/MS)测定拔节孕穗期根、基部、茎秆及叶片中的IAA、Z及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并进行根、茎、叶等不同器官中IAA与Z+ZR含量间的比值差异分析;在CA648与ZH11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GA3、IAA、Z及多效唑处理后统计株高、分蘖的变化特性,并比较分析CA648与ZH11对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的反应敏感性差异。【结果】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CA648与ZH11的不同器官中的植物激素存在不同变化趋势。GA1+4含量变化情况为在三叶期和五叶期的叶片中两者相差不大,而根和假茎中的含量则是CA648高于ZH11;从五叶期至拔节期,随着生育期延长,ZH11的假茎和根中GA1+4含量升高而叶片中含量降低,但CA648却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假茎和根中的GA1+4含量降低但叶片中含量却升高。IAA含量变化情况为五叶期、分蘖盛期时CA648叶片中的IAA含量低于ZH11,而假茎中的IAA含量却高于ZH11;拔节期时,CA648的根、茎、叶中IAA含量均与ZH11对应器官中的IAA含量相差不大。Z、ZR含量变化情况为三叶期CA648的根与假茎中的Z含量都低于ZH11;在拔节期,分蘖部位的基部和茎中的Z+ZR含量为CA648高于ZH11,而叶片中的Z+ZR含量却是CA648略低于ZH11。ABA含量变化情况为在三叶期、五叶期时CA648的ABA含量高于ZH11,而拔节期却显著低于ZH11。IAA与Z+ZR的比值情况为在顶叶、茎秆中是CA648大于ZH11,而在基部和根中则是CA648中的比值小于ZH11。不同浓度GA3、IAA、Z和多效唑喷施处理表明CA648的株高易受生长调节剂的影响。与喷水对照相比,喷施GA3、IAA、Z均能增加CA648的株高,其敏感性依次为GA3处理>IAA处理>Z处理;喷施多效唑后CA648与ZH11的株高均明显降低;虽然CA648与ZH11的株高均受GA3、多效唑等生长调节剂的影响,但CA648更敏感,当喷施的GA3浓度≥288μmol·L-1时,CA648的株高能够达到或超过ZH11的株高;与株高易受生长调节剂的影响不同,CA648的多分蘖特性几乎不受长调节剂处理的影响,无论是否喷施生长调节剂,CA648的分蘖数均远远多于ZH11。【结论】与对照相比,CA648体内的GA1、GA4、IAA、Z、ZR含量及其IAA与Z+ZR的比值有利于矮秆多分蘖性状的形成,即植物激素含量与比例能够反映CA648的生理特性;生长调节剂对CA648的分蘖与株高具有不同调控效果,喷施GA3、IAA、Z和多效唑能够显著改变株高,但其多分蘖特性不受株高改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植物激素 矮秆多分蘖 突变体
下载PDF
Ac/Ds(GUS)结构介导的水稻启动子捕获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爱民 陈石燕 +5 位作者 沈革志 王新其 鞠丹花 王钟林 王宗阳 蔡秀玲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5-580,共6页
构建了基于Activator/Dissociation(β-glucuronidase)[简称Ac/Ds(GUS)]结构的捕获质粒p13B,用于分离水稻基因启动子。以此质粒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粳稻品种中花11的胚性愈伤组织,对获得的18个独立转化株的T2代植株进行了抗除草剂筛... 构建了基于Activator/Dissociation(β-glucuronidase)[简称Ac/Ds(GUS)]结构的捕获质粒p13B,用于分离水稻基因启动子。以此质粒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粳稻品种中花11的胚性愈伤组织,对获得的18个独立转化株的T2代植株进行了抗除草剂筛选,从141个抗除草剂转基因植株中用PCR方法检测到其中37株是Ds因子发生了转座的植株,而且这种转座到新位置上的Ds因子是遗传的。初步观察到其中5株的GUS染色呈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Ds双因子 启动子捕获 GUS报告基因 BAR基因 水稻
下载PDF
水稻愈伤组织中内源植物激素水平与遗传转化的关系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顺 萧浪涛 +2 位作者 刘清 沈革志 王若仲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7-261,共5页
以湘早籼33和01早5202为材料,探讨了其愈伤组织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及其与农杆菌遗传转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继代培养时期的愈伤组织,农杆菌遗传转化频率不同。相关性分析表明,内源IAA和Z含量与愈伤组织转化频率呈正... 以湘早籼33和01早5202为材料,探讨了其愈伤组织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及其与农杆菌遗传转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继代培养时期的愈伤组织,农杆菌遗传转化频率不同。相关性分析表明,内源IAA和Z含量与愈伤组织转化频率呈正相关,而内源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含量与愈伤组织转化频率相关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愈伤组织 内源植物激素 遗传转化
下载PDF
甘蓝转TA29-Barnase基因植株的花器特征及育性分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朱玉英 龚静 +7 位作者 吴晓光 杨红娟 沈革志 王新其 殷丽青 陆桂华 王江 宛新杉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79-82,共4页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 ,将控制作物育性的基因 (TA 2 9 Barnase)转化甘蓝生物体 ,培育出了甘蓝雄性不育植株。带有TA 2 9 Barnase基因的雄性不育植株的园艺学性状与未转化植株相同 ,并且其性状在后代中稳定不变 ;不育植株的花朵表现雄蕊...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 ,将控制作物育性的基因 (TA 2 9 Barnase)转化甘蓝生物体 ,培育出了甘蓝雄性不育植株。带有TA 2 9 Barnase基因的雄性不育植株的园艺学性状与未转化植株相同 ,并且其性状在后代中稳定不变 ;不育植株的花朵表现雄蕊完全退化 ,但蜜腺和雌蕊健全 ,能接受外来花粉 ,杂交结实率较高 ;同时 ,雄性不育植株的不育性在后代中出现分离 ,不育株率占 12 .5%~ 85.7% ;此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育种 TA29-BARNASE基因 转基因植株 雄性不育 花器 育性分离
下载PDF
普通小麦多子房基因单体分析的染色体定位及双端体分析的染色体臂定位 被引量:14
20
作者 沈光华 童一中 沈革志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6期513-516,共4页
本研究以普通小麦——“中国春”的单体系统和多子房小麦杂交,确定控制多子房性状的基因数目及关键染色体。通过单体分析,初步确定多子房性状分别受染色体5D和6B上的2个非互补的同效异位被动隐性基因所控制,分别用m_1和m_2表示。 继续... 本研究以普通小麦——“中国春”的单体系统和多子房小麦杂交,确定控制多子房性状的基因数目及关键染色体。通过单体分析,初步确定多子房性状分别受染色体5D和6B上的2个非互补的同效异位被动隐性基因所控制,分别用m_1和m_2表示。 继续用“中国春”双端体5DL、6BL和6BS分别与多子房进行正反交,在5DL、6BL与多子房的正反交F_1植株上均出现多子房表型。由此确定,控制多子房性状的m_1、m_2基因分别位于染色体5D和6B的短臂上(5DS、6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子房基因 单体分析 小麦 双端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