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台湾岛海域半日潮波特征的三维模拟 被引量:13
1
作者 沙文钰 吕新刚 +1 位作者 陈希 张文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40,共10页
用 1 997版POM海洋模式 ,首次应用于环台湾岛海域的潮波数值研究 .得到该海域的半日潮波主要为 2 3°N以南西太平洋传来的胁振潮 .影响台湾海峡的半日潮波分别由海峡南北口传入的两支潮波 ,且北支强于南支 .福建沿岸湄州湾—兴化湾... 用 1 997版POM海洋模式 ,首次应用于环台湾岛海域的潮波数值研究 .得到该海域的半日潮波主要为 2 3°N以南西太平洋传来的胁振潮 .影响台湾海峡的半日潮波分别由海峡南北口传入的两支潮波 ,且北支强于南支 .福建沿岸湄州湾—兴化湾为最强潮区 ,其M2 分潮最大振幅可达 2 40cm .最强潮流区位于澎湖水道 ,M2 分潮最大潮流达 1 96cm/s.环台湾岛海域潮波潮流水平结构上除海峡北部原有一个圆流点外 ,还发现另外存在 4个新的圆流点 .潮流垂直结构上主要为右偏 ,接近底层处为左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台湾岛海域 半日潮波 三维数值模拟 POM海洋模式 垂直结构
下载PDF
环台湾岛海域全日分潮的特征和潮汐、潮流的综合性质 被引量:13
2
作者 沙文钰 吕新刚 +1 位作者 张文静 陈希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2-69,共8页
用97版POM海洋模式 ,对环台湾岛海域的全日分潮和整个潮汐、潮流综合特征进行三维数值研究。研究海域全日分潮是由太平洋传入的 ,且来自台湾岛北部海区传入的潮波穿越海峡。由吕宋海峡传入的全日分潮对维持南海的潮运动起着重要作用。... 用97版POM海洋模式 ,对环台湾岛海域的全日分潮和整个潮汐、潮流综合特征进行三维数值研究。研究海域全日分潮是由太平洋传入的 ,且来自台湾岛北部海区传入的潮波穿越海峡。由吕宋海峡传入的全日分潮对维持南海的潮运动起着重要作用。全日分潮最大流同时线分布表层有5个圆流点 ,其中4个本文首次得到。台湾海峡及其以北海区和台湾东部洋区为不规则半日潮区 ,台湾东南为全日分潮为主的混合潮区。台湾岛北部为气旋式余流涡旋区 ,环绕台湾浅滩为反气旋余流涡旋区 ,澎湖水道开始的转向流预示着海峡及其邻近海区的涨潮流或落潮流的来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台湾岛海域 全日分潮 潮流 综合性质 潮汐性质
下载PDF
环台湾岛海域M_2分潮特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3
作者 沙文钰 吕新刚 蒋国荣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0年第1期80-87,共8页
利用 97版 POM模式对环台湾岛海域 M2 分潮作了分辨率较高的三维数值模拟。在较准确地模拟了潮汐分布的基础上 ,研究了 M2 分潮流椭圆分布、最大流同时线分布以及潮流场结构。结果表明 ,环台湾岛海域的 M2 潮波主要为大洋传来的胁振潮 ... 利用 97版 POM模式对环台湾岛海域 M2 分潮作了分辨率较高的三维数值模拟。在较准确地模拟了潮汐分布的基础上 ,研究了 M2 分潮流椭圆分布、最大流同时线分布以及潮流场结构。结果表明 ,环台湾岛海域的 M2 潮波主要为大洋传来的胁振潮 ,台湾海峡为强潮区 ;M2 分潮最大流同时线在海峡中部形成密集区 ;构成海峡潮波系统的两支潮波中 ,北支潮波的强度远大于南支潮波 ,其影响范围可以到达台湾浅滩南缘 ,但两支潮波影响范围并没有达到“台湾西岸中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台湾岛海域 M2分潮 三维数值模拟 潮汐
下载PDF
太平洋和印度洋表层水温、海平面气压变化关系及对东亚冷夏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沙文钰 蔡剑平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7-120,共4页
太平洋和印度洋表层水温、海平面气压变化关系及对东亚冷夏的影响沙文钰,蔡剑平(空军气象学院,南京211101)近10多年来,关于海气关系的研究很多。Wallace和Gutzler〔1〕论证了500hPa高度场上5个遥相... 太平洋和印度洋表层水温、海平面气压变化关系及对东亚冷夏的影响沙文钰,蔡剑平(空军气象学院,南京211101)近10多年来,关于海气关系的研究很多。Wallace和Gutzler〔1〕论证了500hPa高度场上5个遥相关型,而Horel和Wall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水温 海平面 气压变化 冷夏
下载PDF
用COARE算法测试4种最新海面空气动力粗糙度方案 被引量:6
5
作者 沙文钰 潘玉萍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6-200,共5页
采用美国国家浮标站(44008)2003年1~3月的资料,通过COARE算法(版本2.6b),比较了4种最新海面空气动力粗糙度长度的参数化方案。通过对摩擦速度、曳力系数及风应力等物理因子的计算,认为YT96和GW03方案是一致的,TY01方案次之,而O02方案... 采用美国国家浮标站(44008)2003年1~3月的资料,通过COARE算法(版本2.6b),比较了4种最新海面空气动力粗糙度长度的参数化方案。通过对摩擦速度、曳力系数及风应力等物理因子的计算,认为YT96和GW03方案是一致的,TY01方案次之,而O02方案过高估计了u和Cd。在不考虑海浪时,推荐使用YT96,TY01和GW03方案,考虑海浪时推荐使用GW03和TY01方案。另外TY01和GW03方案在处理幼波时存在不连续的缺点。研究结果对于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如何正确使用上述4种海面空气动力粗糙度参数化方案,可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RE算法 测试 海面 空气动力粗糙度 浮标 风应力
下载PDF
一种新的海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方案 被引量:1
6
作者 沙文钰 潘玉萍 +3 位作者 朱首贤 王巨华 葛苏放 蔡美琼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5-732,共8页
综合利用6个国际海洋观测试验资料,共同验证Charnock参数与无因次粗糙度长度(z0/Hs)对波龄的依赖性,建立粗糙度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显著性和适用性检验,从而导出粗糙度无因子形式与有效波高有关.利用研制的粗糙度方案(SP07)研究充分发... 综合利用6个国际海洋观测试验资料,共同验证Charnock参数与无因次粗糙度长度(z0/Hs)对波龄的依赖性,建立粗糙度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显著性和适用性检验,从而导出粗糙度无因子形式与有效波高有关.利用研制的粗糙度方案(SP07)研究充分发展风浪与风区、风时和水深的关系,及粗糙度长度对摩擦速度和波龄的敏感度.把SP07方案引入国际上最先进的计算海气通量的COARE(V3.0)算法中,选择1985年12月在北海的FPN平台上的试验资料,进一步检验SP07方案的适用性.得出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O02和TY01方案较高估计了摩擦速度,YT96方案略偏低估计了摩擦速度,文中研制的方案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最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摩擦速度 波龄 COARE算法
下载PDF
大尺度能谱海浪预报模式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沙文钰 高山 胡克林 《海洋预报》 2005年第z1期115-121,共7页
本文对近年来国际上大尺度能谱海浪预报模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单回顾,同时予以适当的剖析,三种模式均能在中国海得到成功的应用。应用表明,目前国际上三种最先进的模式均能为我所用,其结果均比较理想。
关键词 大尺度能谱 海浪预报模式
下载PDF
印度洋海温信息区和海面热交换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沙文钰 蒋国荣 《热带气象》 CSCD 1992年第3期202-209,共8页
本文分别研究了印度洋海温信息区和海-气能量输送的年、季分布特征,讨论了印度洋热带地区海-气相互作用的一般形态。得出,印度洋海温可划出三个信息区,在20°s附近和阿拉伯海10°N附近各有—个东西向的最大海-气能量输送区。它... 本文分别研究了印度洋海温信息区和海-气能量输送的年、季分布特征,讨论了印度洋热带地区海-气相互作用的一般形态。得出,印度洋海温可划出三个信息区,在20°s附近和阿拉伯海10°N附近各有—个东西向的最大海-气能量输送区。它们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印度洋重要海区是阿拉伯海和东赤道印度洋,因为该两个海区不仅能表征印度洋海洋热状况的基本性质,而且是印度洋海-气相互作用过程的关键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海温 信息区 海面 热交换
下载PDF
中国海潮波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沙文钰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3-77,共5页
关键词 中国 海洋 潮波 数值计算
下载PDF
东中国海水文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10
作者 沙文钰 朱首贤 朱建荣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4-27,共4页
东中国海水文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沙文钰朱首贤朱建荣(空军气象学院气象二系,南京)(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前言海流、温度、盐度状况是海洋水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经济建设、海洋开发有较大影响,对海上军... 东中国海水文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沙文钰朱首贤朱建荣(空军气象学院气象二系,南京)(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前言海流、温度、盐度状况是海洋水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经济建设、海洋开发有较大影响,对海上军事活动也有一定影响,是海洋水文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海洋水文 海水 海流 温度 盐度
下载PDF
环台湾岛海域海面风场的计算及其对温跃层的影响
11
作者 沙文钰 胡艳冰 于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6-13,共8页
给出了环台湾岛海域的海表风场计算方法和海表风应力的参数化.在此基础上,把该研究海域分为4个区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由POM模式所得到的数值结果,讨论了海表风应力对该海域不同类型温跃层的具体影响.主要结果如下:(a)海表风应力是影响... 给出了环台湾岛海域的海表风场计算方法和海表风应力的参数化.在此基础上,把该研究海域分为4个区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由POM模式所得到的数值结果,讨论了海表风应力对该海域不同类型温跃层的具体影响.主要结果如下:(a)海表风应力是影响温跃层的动力因子,对季节性温跃层的深度和强度均有重大影响,但对大洋温跃层的影响不大.(b)因为用数值计算的海面风场与实际风场误差不大,故可以用计算所得的风场来代表实际风场作实验对比分析.(c)海表风应力较小时有利于温跃层的发展加强,风应力较大时温跃层将减弱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台湾岛海域 风应力 温跃层
下载PDF
北太平洋海温和赤道信风变化特征及其关系
12
作者 沙文钰 蔡剑平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7-13,共7页
本文根据北太平洋海温信息区特征,把北太平洋海温场划分为四个区域,通过谱分析得到:赤道中太平洋与热带西太平洋的海温变化基本一致,赤道中、东太平洋信风应力变化具有相同周期振荡;各海区平均海温和赤道地区信风应力在显著凝聚的60个... 本文根据北太平洋海温信息区特征,把北太平洋海温场划分为四个区域,通过谱分析得到:赤道中太平洋与热带西太平洋的海温变化基本一致,赤道中、东太平洋信风应力变化具有相同周期振荡;各海区平均海温和赤道地区信风应力在显著凝聚的60个月周期变化次序上和ENSO形成的Wyrtki理论颇为相似,其中,赤道中太平洋信风首先发生变化,而致使源地及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随之变化中,中纬度太平洋中部海温的变化可能成为过程的中间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温 信风 赤道 北太平洋
下载PDF
近岸非对称型台风风场模型 被引量:34
13
作者 朱首贤 沙文钰 +1 位作者 丁平兴 陈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6-71,共6页
该文针对近岸台风不对称性非常明显的特征 ,建立了基于特征等压线的不对称型气压场和风场模型 ,该模型简便实用。文章还提出了台风模型风场和背景风场合成、单站资料同化的思想和方法 ,既提供台风过程大范围、长时间风场 。
关键词 近岸非对称型台风 风场模型 资料同化 特征等压线 不对称型气压场 台风过程
下载PDF
近海近岸海浪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4
作者 冯芒 沙文钰 +1 位作者 李岩 胡艳冰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4年第6期70-76,共7页
从海浪谱、风浪及涌浪的预报方法、卫星海洋学及资料同化在波浪计算中的应用、增减水和环境流对波浪相互作用5个方面对近海近岸波浪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总结和评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近海近岸海浪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今后的... 从海浪谱、风浪及涌浪的预报方法、卫星海洋学及资料同化在波浪计算中的应用、增减水和环境流对波浪相互作用5个方面对近海近岸波浪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总结和评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近海近岸海浪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 海浪谱 风浪 涌浪 卫星观测
下载PDF
2000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域海-气热量交换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闫俊岳 姚华栋 +5 位作者 李江龙 唐志毅 沙文钰 蒋国荣 李训强 肖义国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8-28,共11页
利用2000年5月6日至6月17日在西沙海域进行的第二次南海海-气通量观测资料,计算了南海季风爆发前后海洋-大气间的辐射收支、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及海洋热量净收支;发现季风爆发后海-气热量交换突然发生变化,其中潜热通量、海洋热量净收... 利用2000年5月6日至6月17日在西沙海域进行的第二次南海海-气通量观测资料,计算了南海季风爆发前后海洋-大气间的辐射收支、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及海洋热量净收支;发现季风爆发后海-气热量交换突然发生变化,其中潜热通量、海洋热量净收支变化尤为显著。讨论了季风爆发前后各种天气过程影响下海-气热量、水汽交换特点和海洋热量净收支变化,说明季风爆发前海洋是一个能量积累过程,季风爆发期海洋是一个能量释放过程,季风中断期海洋是一个能量再积累过程;季风爆发后西南大风期持续时间和强度,强烈影响水汽蒸发量大小,进而影响我国大陆上夏季降水,通过南海与阿拉伯海、孟加拉湾、西太平洋暖池等不同海域资料对比,分析了它们在海-气热量交换上的差别,指出这种差别是爆发后南海SST基本稳定而阿拉伯海、孟加拉湾SST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0年 南海季风 西沙海域 海-气热量交换特征 海洋-大气相互关系 海洋气象学
下载PDF
近岸海浪模式在中国东海台风浪模拟中的应用——数值模拟及物理过程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陈希 沙文钰 +1 位作者 周芦燕 闵锦忠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6,共8页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基于能量平衡方程的第三代近岸海浪数值模式 SWAN(Simulation Waves Nearshore)及其包含的物理过程(风生浪、底摩擦、白浪耗散、深度诱导波破碎、非线性波-波相互作用等)。并利用该模式对影响杭州湾—长江口沿岸海...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基于能量平衡方程的第三代近岸海浪数值模式 SWAN(Simulation Waves Nearshore)及其包含的物理过程(风生浪、底摩擦、白浪耗散、深度诱导波破碎、非线性波-波相互作用等)。并利用该模式对影响杭州湾—长江口沿岸海域的一次台风浪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模式所需风场由藤田台风风场模型嵌入对应台风特征等压线,并对相应时段的 NCAR/NCEPT 资料、单站资料进行同化后提供;利用自嵌套的方式提供波谱边界条件;模式模拟的结果与实际海浪观测资料相符较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底摩擦、深度诱导波破碎、三波相互作用等物理过程联合对近岸台风浪的影响,初步认识了它们在近岸台风浪生成、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浪 台风风场 第三代近岸海浪模式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东亚阻塞高压对我国降水影响的诊断分析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陈希 孙照渤 +1 位作者 沙文钰 朱伟军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30-337,共8页
利用湿位势涡度 ,讨论了 1 998年 7月东亚中高纬地区阻塞高压的不同位置影响冷暖空气的活动路径进而决定暴雨发生的位置 ,结果表明 :当阻高位于中西伯利亚地区 ,主要影响我国华北平原及华南一带的降水 ;当阻高位于鄂霍茨克海地区时 ,对... 利用湿位势涡度 ,讨论了 1 998年 7月东亚中高纬地区阻塞高压的不同位置影响冷暖空气的活动路径进而决定暴雨发生的位置 ,结果表明 :当阻高位于中西伯利亚地区 ,主要影响我国华北平原及华南一带的降水 ;当阻高位于鄂霍茨克海地区时 ,对我国东北西部、华北平原、四川盆地的降水有重要影响 ;当阻高中心位于小兴安岭地区 ,副高位置异常偏北 ,主要影响我国东北地区的降水 ;当阻高位于以 ( 55°N,1 35°E)为中心的区域时 ,冷空气频繁活动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对该地区的降水有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位势涡度 阻塞高压 暴雨 诊断分析 暖空气 冷空气 活动路径
下载PDF
台湾岛邻近海域台风浪模拟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陈希 闵锦忠 +1 位作者 李妍 沙文钰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54,共9页
本文概略介绍了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第三代近岸海浪数值模式SWAN(SimulationWavesNearshore)及风生浪、底摩擦、白帽耗散、深度诱导波破碎、非线性波 波相互作用等物理过程 ;在此基础上 ,以较高的分辨率对袭击台湾岛邻近海域的 90 15... 本文概略介绍了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第三代近岸海浪数值模式SWAN(SimulationWavesNearshore)及风生浪、底摩擦、白帽耗散、深度诱导波破碎、非线性波 波相互作用等物理过程 ;在此基础上 ,以较高的分辨率对袭击台湾岛邻近海域的 90 15、8616号台风浪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 ;台风浪高模拟值与实际台风浪资料相符较好 ,可以为该海域台风浪的模拟提供较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台风浪 近岸海浪模式(SWAN)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台风的海面气压场和风场模拟计算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岩 杨支中 +1 位作者 沙文钰 朱首贤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3,共8页
本文采用台风中心资料、地面天气图及部分台站的观测资料,使用改进的藤田气压模型和Myers气压模型,对1996年9月9日11时在广东吴川——湛江登陆的9615号(Sally)台风海面风场进行了数值计算,求得台风域内的风速分布,并和实测资料进行了比... 本文采用台风中心资料、地面天气图及部分台站的观测资料,使用改进的藤田气压模型和Myers气压模型,对1996年9月9日11时在广东吴川——湛江登陆的9615号(Sally)台风海面风场进行了数值计算,求得台风域内的风速分布,并和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台风气压模型对台风海面气压场和风场的模拟计算是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海面气压场 地面天气图 藤田气压模型 Myers气压模型 风速 风场模拟
下载PDF
利用卫星云图变分同化初始场对热带气旋路径影响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学忠 沙文钰 端义宏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利用上海台风研究所的东海热带气旋预报模式,讨论用卫星亮温资料变分同化初始温度场及相对湿度场对热带气旋移动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400~925 hPa模式层的温度场、相对湿度场和温度场的变分同化对热带气旋移动路径预报有较好的实用... 利用上海台风研究所的东海热带气旋预报模式,讨论用卫星亮温资料变分同化初始温度场及相对湿度场对热带气旋移动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400~925 hPa模式层的温度场、相对湿度场和温度场的变分同化对热带气旋移动路径预报有较好的实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云图 上海 台风 东海 热带气旋预报模式 卫星亮温资料 变分同化 相对湿度场 移动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