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能环境下核形石组构特征及成因——以中15井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核形石为例
1
作者 耿锋 杨瑞召 +4 位作者 唐雨 沙旭光 孙尧斌 王振宇 张云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4,共11页
【目的】奥陶纪时期全球发生了一次生物大辐射,核形石研究对于揭示该期古环境特征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15井核形石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地岩心观察和室内薄片、扫描电镜鉴定,统计、分析核形石宏观形态、... 【目的】奥陶纪时期全球发生了一次生物大辐射,核形石研究对于揭示该期古环境特征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15井核形石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地岩心观察和室内薄片、扫描电镜鉴定,统计、分析核形石宏观形态、微观组构特征,探讨了其形成环境、成因及地质意义。【结果】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15井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泥质条带灰岩段为开阔台地的台内洼地沉积,中上部发育一套厚约12.3 m的深灰色含泥质条带核形石灰岩、含生屑泥晶核形石灰岩,核形石粒径大、丰度高。核心为早期台缘生屑、团块;包壳厚度大,富含细菌纹层;基质中多充填灰泥、细生屑,普遍发育泥质条带;代表了一种水体搅动及搬运作用不强烈的原地或近距离搬运沉积成因。核形石可分为球状、帽状、板条状、椭球状等四类,以帽状、球状为主。垂向上为三个核形石发育段,单个旋回含量、粒度呈变大趋势。【结论】球状、帽状核形石形成于水体搅动和静止相交替状态的环境,板条状核形石形成于弱搅动的低能环境。中15井核形石的产出受奥陶纪全球海平面上升以及生物大辐射影响,具体为丰富的核心物质来源(相邻台缘带生屑、团块)、发育程度高的细菌黏附生长、稳定或弱波动的沉积环境等因素的有机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形石 形成环境 中15井 良里塔格组 上奥陶统 塔中西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卡塔克隆起良里塔格组台缘带储层控制因素
2
作者 沙旭光 姜忠正 +1 位作者 李玉兰 孙志朋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3年第5期600-612,共13页
为探究卡塔克隆起良里塔格组台缘带不同段储层类型及形成原因,利用薄片、岩芯、成像测井、地震等资料分析了台缘相带沉积储层特征差异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良里塔格组中高能礁滩相带沿1号断裂带呈条状分布,台缘带由东向西呈现差异沉... 为探究卡塔克隆起良里塔格组台缘带不同段储层类型及形成原因,利用薄片、岩芯、成像测井、地震等资料分析了台缘相带沉积储层特征差异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良里塔格组中高能礁滩相带沿1号断裂带呈条状分布,台缘带由东向西呈现差异沉积,可划分为断控型窄陡、沉积型陡坡、沉积型宽缓3种镶边台地台缘相带,与之对应形成裂缝-孔洞型、裂缝-孔洞型和孔洞型、低渗透裂缝型3种储层类型;准同生岩溶作用、浅埋藏淡水溶蚀作用、构造破坏作用3类建设性成岩作用,在台缘带不同位置对储层形成的贡献度存在差异;断控型窄陡镶边台地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为礁滩叠置体、岩溶期断裂与晚期断层活动,沉积型陡坡镶边台地为礁滩叠置体与北东向走滑断裂,沉积型宽缓镶边台地为岩溶期断裂活动与晚期走滑断裂。该研究成果将为海相碳酸盐岩勘探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塔克隆起 良里塔格组 沉积特征 储层成因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前寒武纪基底结构及其演化
3
作者 曹自成 蒋华山 +6 位作者 张俊程 耿峰 沙旭光 郝建龙 李通 郭小文 陶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44-856,共13页
随着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深层油气勘探的深入,其前寒武纪基底结构和演化如何影响前寒武纪地层发育及其分布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塔西南前寒武纪基底结构特征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制约着该区超深层油气勘探的进一步推进。基于... 随着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深层油气勘探的深入,其前寒武纪基底结构和演化如何影响前寒武纪地层发育及其分布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塔西南前寒武纪基底结构特征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制约着该区超深层油气勘探的进一步推进。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方法,结合前寒武纪基底测年结果,对塔西南地区前寒武纪基底岩性、年龄、结构和演化进行了分析。塔西南前寒武纪基底结构在巴楚隆起区表现为古生界直接上覆在古元古界变质岩/花岗岩之上,在麦盖提斜坡—西南坳陷表现为典型的三层结构,最底部为古元古代变质岩/花岗岩,上覆为南华纪裂陷—震旦纪坳陷演化过程的沉积建造。塔西南前寒武纪基底演化主要经历了5个阶段,即哥伦比亚大陆裂解期(>1.1 Ga)、塔西南地块与澳大利亚板块聚合期(约1.0 Ga)、南—北塔里木地块聚合期(900~800 Ma)、南华纪裂陷期(760~640 Ma)和震旦纪坳陷期(<635 Ma)。其中,南华纪裂陷期的隆坳结构控制了震旦系—下寒武统的发育。对塔西南地区前寒武纪基底结构和演化的认识,可为该区深层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推动超深层油气勘探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定年 基底结构 基底演化 前寒武纪 塔西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北5号走滑断裂隆起段发育特征与演化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红波 周雨双 +3 位作者 沙旭光 邓尚 沈向存 姜忠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1-334,共14页
顺北5号带作为一条贯穿两大古隆起的主干走滑断裂带,可分为四段:北段、中段、南段以及隆起段,一直以来是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及邻区走滑断裂体系形成及演化的研究重点。利用最新采集处理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开展顺北5号带隆起段精细解... 顺北5号带作为一条贯穿两大古隆起的主干走滑断裂带,可分为四段:北段、中段、南段以及隆起段,一直以来是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及邻区走滑断裂体系形成及演化的研究重点。利用最新采集处理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开展顺北5号带隆起段精细解析,厘定其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揭示顺北5号带形成演化过程。基于走向角度变化与分段变形样式,可将隆起段分为3段:隆Ⅰ“平移”段(NE16°)、隆Ⅱ“拉分”段(NE19°)、隆Ⅲ“压隆”段(NE25°)。隆起段自下而上发育高陡走滑断层与多套雁列正断层组合的分层变形样式,共经历了加里东中期、加里东晚期、海西中-晚期和印支期—喜马拉雅早期多期走滑活动,在研究区内表现为“隆Ⅱ、Ⅲ段强,隆Ⅰ段弱”的活动特征。受SN差异应力传递影响,顺北5号断裂隆起段和南段初期以塔中Ⅰ号断裂带为界自南向北左行走滑,北段和中段自北向南右行活动,最大主应力发生了NW向到NE向偏转;加里东晚期后,顺北5号断裂整体左行走滑;印支期—喜马拉雅早期,顺北5号断裂隆起段反转为右行走滑活动,最大主应力方向由NW向转为NE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样式 走滑断裂带 构造演化 塔中隆起 顺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古城墟隆起奥陶系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7
5
作者 沙旭光 马庆佑 +2 位作者 吕海涛 李晓益 朱秀香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22,共8页
古城墟隆起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近年来相继发现了一些出油气井,已经成为塔里木盆地的重点勘探目标区。目前已证实古城墟隆起存在奥陶系一间房组顶部灰岩与鹰山组内幕灰质白云岩两套含油气层系。奥陶系主要为正常压力、高温的干气气藏... 古城墟隆起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近年来相继发现了一些出油气井,已经成为塔里木盆地的重点勘探目标区。目前已证实古城墟隆起存在奥陶系一间房组顶部灰岩与鹰山组内幕灰质白云岩两套含油气层系。奥陶系主要为正常压力、高温的干气气藏,但顺南1井一间房组顶部的原油属低硫、低蜡轻质油,表现出典型的凝析油特征。综合油气性质、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烃包裹体发育特征,认为该区主要存在两期油气充注过程:第一期油气充注发生在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以来自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的原油为主;第二期油气充注发生在喜马拉雅期,以寒武系过成熟的干气为主,气侵改造导致该区以纯气藏和凝析气藏为主。古城墟隆起已钻井均见到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并且不含水,初步研究认为优质的碳酸盐岩储层是油气成藏的最关键因素,同时北东向断裂对油气成藏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古城墟隆起 奥陶系 油气成藏 油源对比 地球化学特征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吉林磐石官马溶洞的洞穴特征及形成时代初探 被引量:4
6
作者 沙旭光 程新民 +2 位作者 孙忠实 常建平 刘丽娟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70-274,共5页
吉林磐石官马溶洞发育在上石炭统石嘴子组厚层大理岩化石灰岩中,主要受北西向断层控制,发育有高度不同的5层洞穴。洞内化学沉积物多为重力水沉积,非重力水沉积物在洞中沉积稀少。溶洞内空气与洞外大气交换作用较强,具有良好的环境质量... 吉林磐石官马溶洞发育在上石炭统石嘴子组厚层大理岩化石灰岩中,主要受北西向断层控制,发育有高度不同的5层洞穴。洞内化学沉积物多为重力水沉积,非重力水沉积物在洞中沉积稀少。溶洞内空气与洞外大气交换作用较强,具有良好的环境质量。通过与洞外饮马河河流阶地在高程及形成时代上的对比研究,结合在溶洞第4层采取年龄样的铀系法测年数据(30.6±2.3kaBP),初步推测官马溶洞发育起于早更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马溶洞 洞穴特征 河流阶地 形成时代
下载PDF
强制海退沉积作用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沙旭光 刘健 +1 位作者 程新民 周良勇 《海洋地质动态》 2006年第11期13-17,共5页
较为全面地回顾了强制海退概念的提出及对传统层序地层学发展的推动作用;结合国内外对强制海退沉积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沉积层序体系域四分法的可行性和强制海退体系域的主要沉积特征。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强制海退 体系域 海平面变化 第四纪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西地区断裂特征及对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影响
8
作者 沙旭光 黄泓森 +4 位作者 屈海洲 王振宇 李彦锋 魏华动 张云峰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5期26-33,共8页
断裂不仅是良好的渗滤体,还为埋藏溶蚀、表生期岩溶提供了通道,断裂也是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最重要的控制因素之一。综合应用地球物理、单井资料对塔里木盆地顺西地区断裂类型及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断裂与储层之间的相关性。顺西地区断... 断裂不仅是良好的渗滤体,还为埋藏溶蚀、表生期岩溶提供了通道,断裂也是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最重要的控制因素之一。综合应用地球物理、单井资料对塔里木盆地顺西地区断裂类型及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断裂与储层之间的相关性。顺西地区断裂分为逆冲断裂和走滑断裂2种类型。逆冲断裂主要为塔中Ⅰ号断裂,为盖层滑脱型逆冲断裂,形成于加里东中期Ⅰ幕,呈北西-南东向展布,自西向东可分为5段,其活动性自西向东逐渐增强。走滑断裂主要为顺西1号断裂,共识别出花状构造、直立线性构造、羽状构造、拉分地堑构造、马尾构造等5种构造样式;其在良里塔格组顶界面表现为数个活动强段和变形弱段交替出现的分布特征;走滑断裂形成于志留纪末期,继续发育于泥盆纪,结束于石炭纪-二叠纪。距离走滑断裂羽状构造、拉分地堑构造部位近的区域张性裂缝裂发育,裂缝线密度高,为储层最有利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断裂 走滑断裂 碳酸盐岩 奥陶系 储层 顺西地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西部加里东中、晚期构造-层序结构与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体分布 被引量:12
9
作者 钱一雄 沙旭光 +7 位作者 李慧莉 沈向存 李玉兰 夏永涛 刘忠宝 尤东华 吴仕强 施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0-274,共15页
不同级序层序界面与构造不整合面对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与分布起主要控制作用。通过对塔中西部加里东中、晚期不整合面、晚奥陶世台缘结构、奥陶系碳酸盐岩Ⅲ-Ⅳ级以上层序与岩性段划分、32口区探井储层发育特征及11口探井碳酸盐岩及其少... 不同级序层序界面与构造不整合面对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与分布起主要控制作用。通过对塔中西部加里东中、晚期不整合面、晚奥陶世台缘结构、奥陶系碳酸盐岩Ⅲ-Ⅳ级以上层序与岩性段划分、32口区探井储层发育特征及11口探井碳酸盐岩及其少量缝洞充填物的碳氧、锶同位素的综合研究,提出了奥陶系碳酸盐岩多类型储集体发育的地质模式。其中,加里东中、晚期第一幕(T47)构造导致了台缘向台内发育顶部削截,发育高位体系和强烈的表生岩溶作用,后期为上超的海侵体系,构成了一个构造-岩性复合转换面。第二幕(T27)总体为海侵上超(角度)淹没不整合,局部高处有小规模剥蚀。中、上奥陶统台缘带向台内由垂向加积向进积作用增强,台缘带大的坡角有利于残厚较大的一间房组与良里塔格组发育与分布。塔中西北部奥陶系碳酸盐岩Ⅲ级以上高频层序和沉积旋回特征较为相似。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中方解石与其围岩的碳氧、锶同位素有较强的继承性,鹰山组灰岩或云(灰)岩及缝洞方解石中的δ13CPDB和δ18OPDB负偏变化较明显,与不同构造部位中的地层剥蚀强度或岩溶强度成正比。与良里塔格组灰岩与缝洞方解石中低锶特征不同,鹰山组中锶同位素87Sr/86Sr相对较高,受壳源锶影响相对较大,反映了其与良里塔格组沉积环境不同且其岩溶作用更广泛。鹰山组储集体发育主要受控于构造挤压断层相关褶皱控制下的地层(剥蚀)-不整合面分布,构成了继承性构造带、断层上盘等地貌高的"抬升剥蚀-潜流带残留型-强烈的多期岩溶叠加改造型"岩溶模式和构造带间或断裂下盘带等其他部位"抬升剥蚀-淋滤与潜流带分带不明显(局部充填)平缓弱改造型"的岩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中晚期构造 层序界面 同位素 潜流残留型 碳酸盐岩储集体 奥陶系 塔中西部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平湖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27
10
作者 赵丽娜 陈建文 +2 位作者 张银国 程新民 沙旭光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2-47,共6页
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始新统平湖组可划分出潮坪沉积相和潮汐三角洲沉积相2种主要的沉积相类型,潮间带、潮下带、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等4种主要的沉积亚相及微相。该区有利储集相带主要有潮道、潮坪砂坝、河口坝及前缘席状砂微相。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平湖构造带 平湖组 沉积特征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埋藏溶蚀特征 被引量:17
11
作者 马红强 王恕一 +5 位作者 雍洪 陈强路 姜海健 王斌 李慧莉 沙旭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4-441,共8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多种形式的岩溶作用,其中深部及热液埋藏溶蚀是形成有利储层的重要机制之一。钻井岩心、录井等分析化验资料以及宏观地质背景分析表明,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发育4期埋藏溶蚀,Ⅰ,Ⅱ期溶蚀孔...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多种形式的岩溶作用,其中深部及热液埋藏溶蚀是形成有利储层的重要机制之一。钻井岩心、录井等分析化验资料以及宏观地质背景分析表明,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主要发育4期埋藏溶蚀,Ⅰ,Ⅱ期溶蚀孔洞基本已被充填,Ⅲ期残留孔隙和Ⅳ期溶蚀孔洞为现今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埋藏溶蚀作用发生的流体介质主要为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有机酸和二氧化碳,硫化氢可能对晚期储层形成有较大贡献。通过分析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岩浆期后热液溶蚀对本区奥陶系储层的改造作用有效,具体的影响和评价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溶蚀 奥陶系 塔中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上震旦统葡萄状白云岩的发现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9
12
作者 钱一雄 何治亮 +4 位作者 李慧莉 陈跃 金婷 沙旭光 李洪全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7-210,共14页
"皮壳—葡萄状"白云岩是一种非常特殊结构的白云岩。文中报道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东二沟及塔北星火101井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中皮壳—葡萄状白云岩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皮壳状—葡萄状白云石中发育明、暗纤状白云石或... "皮壳—葡萄状"白云岩是一种非常特殊结构的白云岩。文中报道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东二沟及塔北星火101井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中皮壳—葡萄状白云岩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皮壳状—葡萄状白云石中发育明、暗纤状白云石或纹层条带的含少量细晶的纤状—细粒状白云石以及肾状和葡萄状粉细晶白云石;由球形、杆形、孢子形等蓝细菌构成泡沫状结构;明暗、环带状橙红色光或中等橙红色光、核部发光较暗或不发光;与基质白云石相比,葡萄—皮壳状白云石δ^(13)C_(PDB)相似;但δ^(18)O_(PDB)正偏,87Sr/86Sr相对高(0.70887~0.70939)、但与震旦纪海水(0.7087~0.7094)相似,从皮壳边缘、暗色(蓝细菌)至核部,微区δ^(18)O_(PDB)、δ^(13)C_(PDB)显示了环带内变化较小、环带外的强烈负漂移;云化程度的增加,δ^(18)O_(PDB)、δ^(13)C_(PDB)负偏明显,^(87)Sr/^(86)Sr增加。皮壳—葡萄状白云岩中Al_2O_3、Fe_2O_3、MnO、LREE/HREE值均低于基质泥粉晶云岩对应值、稀土总量介于基质与粉细晶云岩之间,而Na_2O+K_2O、P_2O_5、Sr、Hg、Cu、Sr/Ba、Sr/Mn、δCe值均高于基质泥粉晶云岩对应值;且随着云化程度的提高,总体呈现出Mn含量增加,Al_2O_3、Fe_2O_3、Na_2O+K_2O、P_2O_5、Sr/Ba、Fe/Mn等值递减的趋势;由此判断皮壳状—葡萄状白云石可能是弱还原、保存较好的海水中形成,或在成岩早期或浅埋藏孔隙海水为主的流体中形成、部分经历了较强的大气水作用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壳—葡萄状白云岩 微区碳氧同位素 奇格布拉克组 震旦系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南坡油气勘探领域 被引量:5
13
作者 乔桂林 赵永强 +2 位作者 沙旭光 周雨双 罗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0-637,647,共9页
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塔中南坡中下寒武统地震相特点,结合台盆区主要钻井中下寒武统沉积相与TOC的关系,认为塔中南坡中下寒武统沉积相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相同,主要发育蒸发台地膏盐(泥)坪—局限台地云坪相沉积,生烃潜力比满加尔斜坡盆... 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塔中南坡中下寒武统地震相特点,结合台盆区主要钻井中下寒武统沉积相与TOC的关系,认为塔中南坡中下寒武统沉积相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相同,主要发育蒸发台地膏盐(泥)坪—局限台地云坪相沉积,生烃潜力比满加尔斜坡盆地相深水欠补偿沉积的深灰—黑色泥(页)岩差。解剖塔中隆起主要油气藏成藏富集特点,分析南坡潜山领域近20口钻井未获油气突破的原因,提出隆起上断裂带具有控储控藏控富特点。NW与NE向断裂的交会区、塔中Ⅰ号“Y”形断裂带内、靠近NE走滑断裂(<1km)和通源断裂断距大(T18)及NE走滑断裂的断堑—张扭破碎带为塔中隆起奥陶系油气富集场所;塔中南坡潜山勘探领域应由潜山圈闭高部位向靠近主断层的白云岩潜山圈闭高部位转变;近油源、通源断裂发育、储盖组合好的大型背斜构造圈闭的高部位是寒武系盐下油气成藏富集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台缘 潜山圈闭 中下寒武统 中上奥陶统 塔中隆起南坡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中西北部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6
14
作者 尚凯 曹自成 +2 位作者 云露 吕海涛 沙旭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54,共6页
近年来,塔中西北部奥陶系油气勘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对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及主控因素研究较为薄弱,严重制约了该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开发。通过对岩心、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 近年来,塔中西北部奥陶系油气勘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是对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及主控因素研究较为薄弱,严重制约了该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开发。通过对岩心、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化验分析数据可知,研究区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储层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和裂缝为主,主要发育裂缝型、孔洞型和裂缝—孔洞型3种类型储层。塔中西北部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储层受控于多重因素的影响。沉积微相为储层的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其中台地边缘高能粒屑滩最为有利。礁滩体岩溶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对优质储层的规模和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西部目前勘探程度比较低的阿东区块台缘带以及台内断裂发育区是良里塔格组缝洞型储层发育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良里塔格组 碳酸盐岩 储层类型 主控因素 塔中西北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南坡断裂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8
15
作者 马庆佑 曹自成 +1 位作者 吕海涛 沙旭光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共11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南坡划分为卡塔克隆起区和塘古孜巴斯坳陷两大构造单元,分属两大断裂体系。塘古孜巴斯坳陷断裂体系又可划分为西部滑脱-逆冲、中部滑脱-逆冲兼走滑以及东部高角度逆冲等三个断裂发育区。断裂主要发育于加里东中期Ⅰ幕和Ⅲ... 塔里木盆地塔中南坡划分为卡塔克隆起区和塘古孜巴斯坳陷两大构造单元,分属两大断裂体系。塘古孜巴斯坳陷断裂体系又可划分为西部滑脱-逆冲、中部滑脱-逆冲兼走滑以及东部高角度逆冲等三个断裂发育区。断裂主要发育于加里东中期Ⅰ幕和Ⅲ幕,以逆冲断裂为主,分为盖层滑脱型和基底卷入型两大类,并可划分出反转断裂、逆冲-滑脱断裂、逆冲-滑脱兼走滑断裂以及高角度逆冲断裂等四个亚类。不同断裂的叠加组合,主要形成了断层相关褶皱构造、潜山-披覆构造、花状构造以及正反转构造四大类构造样式。断层相关褶皱所形成的圈闭多且面积大,是重要的勘探目标,其成藏最关键因素应重点考虑储层发育情况;潜山-披覆构造是塔中南坡较发育的另一类重要构造样式,盖层条件为成藏关键因素之一,该类构造的周围斜坡地区也是有利目标区。塔中南坡四种构造样式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圈闭,潜在资源量大,目前勘探程度较低,需加大勘探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地震勘探 断裂特征 构造样式 油气成藏 塔里木盆地中部
下载PDF
喜马拉雅中晚期断弯褶皱-大气水岩溶储集体形成——以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羊吉坎大湾沟组碳酸盐岩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钱一雄 田蜜 +3 位作者 李慧莉 陈跃 沙旭光 李洪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38-751,共14页
在新疆柯坪羊吉坎中奥陶统大湾沟组碳酸盐岩岩溶特征刻画的基础上,采用了岩相学、地球化学以及褶皱脱空分析等综合研究,并结合了古气候分析等溶蚀实验结果,揭示了喜马拉雅中晚期受断弯褶皱抬升及大气水溶蚀控制岩溶作用过程;估算了受构... 在新疆柯坪羊吉坎中奥陶统大湾沟组碳酸盐岩岩溶特征刻画的基础上,采用了岩相学、地球化学以及褶皱脱空分析等综合研究,并结合了古气候分析等溶蚀实验结果,揭示了喜马拉雅中晚期受断弯褶皱抬升及大气水溶蚀控制岩溶作用过程;估算了受构造挤压的层间滑脱以及溶蚀作用所产生孔隙大小。褶皱脱空(VSD模拟计算)可产生0.2%~0.5%孔隙发育带,占目前有效空洞率的1/50~1/100,但前者为"达西流及溶蚀作用"起了重要的作用。羊吉坎岩溶剖面中发育了机械破碎-流水充填物(角砾岩)、钙华及巨晶方解石;与大湾沟组的围岩相比,其δ13C(PDB),δ18O(PDB)偏负明显、两者呈线性关系,缝洞中方解石中发育了单相盐水溶液包裹体,典型的大气水岩溶标志;由下而上连续钙华沉积δ13C(PDB),δ18O(PDB),δ34S(V-CDT)偏负的程度减弱;从钙华、巨粗晶至(长)柱面的偏三角面体的方解石中,Al2O3,Fe2O3,MgO,K2O,Na2O含量依次降低;反映了半潮湿-潮湿至半潮湿-干旱气候条件及其水动力的变化。进一步推断,在潮湿气候和强水动力条件下,高1.5~2.0 m的溶洞体最短可在5 ka内形成,而相对干旱期需要较长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皱脱空(VSD) 地球化学 岩溶 碳酸盐岩 大湾沟组 喜马拉雅中晚期 柯坪-羊吉坎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中2井良里塔格组礁滩序列及台缘地质结构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丽娜 谭飞 +4 位作者 孙尧斌 沙旭光 魏华动 王飞洋 王振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7-263,共7页
中2井为塔中南坡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第一口探井,基于岩心、岩石薄片和三维地震资料的礁滩组合序列建立及塔中南坡台缘地质结构的解析,对于探明该区地质特征、指导下一步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中2井良里塔格组垂向上整体表现为7个中—高能... 中2井为塔中南坡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第一口探井,基于岩心、岩石薄片和三维地震资料的礁滩组合序列建立及塔中南坡台缘地质结构的解析,对于探明该区地质特征、指导下一步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中2井良里塔格组垂向上整体表现为7个中—高能粒屑滩与礁丘、灰泥丘,夹薄层滩间的沉积旋回,整体沉积能量较高;发育粒屑滩→灰泥丘→礁丘→粒屑滩(组合A),滩间→粒屑滩→灰泥丘→粒屑滩(组合B),滩间→粒屑滩→礁丘→粒屑滩(组合C),滩间→粒屑滩(组合D)4种典型的礁滩微相组合序列模式,以组合B和组合D为主。塔中南坡台缘地质结构与北坡东段相似,为一典型的沉积陡坡型台地边缘,但其台缘带更宽,为4~6 km,台缘内带礁滩相展布范围大;中2井位于台缘与前缘斜坡的相变部位,礁前或台缘上紧邻台缘斜坡的位置,单个礁/丘发育规模较小,造礁生物破碎较严重,礁(丘)滩相主体位于中2井靠台缘内带一侧,建议后期勘探应转向这一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南坡 良里塔格组 中2井 台缘地质结构 礁滩组合
下载PDF
苏北废黄河口声学多普勒测流中向上分量的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良勇 陈斌 +3 位作者 刘健 梁源 胡刚 沙旭光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0,共5页
利用对苏北废黄河口25h三船同步声学多普勒测流仪(ADP)测流和悬浮体观测资料,研究了向上分量流速对悬浮泥沙扩散和输运的影响。ADP测量不仅提供水平方向的流分量,还提供垂向的流分量,各分量帮助了解底层悬浮泥沙与海底的沉积物的... 利用对苏北废黄河口25h三船同步声学多普勒测流仪(ADP)测流和悬浮体观测资料,研究了向上分量流速对悬浮泥沙扩散和输运的影响。ADP测量不仅提供水平方向的流分量,还提供垂向的流分量,各分量帮助了解底层悬浮泥沙与海底的沉积物的交换和向上扩散。向上流分量比水平方向的流分量小,值在5cm/s以内,但是它的变化是有规律的,随涨潮、落潮发生变化。本地区潮周期内悬浮泥沙的变化与潮流相位变化密切,沙峰出现在涨急或落急之后,3个站在潮周期内都出现4个沙峰。但是,各站悬沙的再悬浮是不同的。分析显示,10m水深处,底层存在较强的再悬浮和再沉积,存在向上和向下的流;而在水深15~17m处,底部、下部主要是向上的分量,只有上部存在向下分量,因此较深处可能较少发生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多普勒测流 流速向上分量 同步测流 南黄海
下载PDF
塔中古城墟隆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沉积与储层特征 被引量:14
19
作者 刘忠宝 李慧莉 +3 位作者 钱一雄 沙旭光 欧阳兆灼 杨国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40-652,共13页
古城墟隆起作为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的一部分,近年来,油气显示丰富,展现了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由于长期以来勘探程度低、钻井少等因素影响,碳酸盐岩沉积与储层研究十分薄弱,已成为制约该区油气勘探突破的瓶颈问题。为此,本文以古城... 古城墟隆起作为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的一部分,近年来,油气显示丰富,展现了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由于长期以来勘探程度低、钻井少等因素影响,碳酸盐岩沉积与储层研究十分薄弱,已成为制约该区油气勘探突破的瓶颈问题。为此,本文以古城墟隆起与卡塔克隆起构造、沉积演化差异对比分析为基础,结合单井相分析及沉积相模式的建立,刻画了晚寒武—中奥陶世不同时期沉积相展布特征。以储层岩石学、物性、成岩作用、储集空间类型等研究为基础,结合塔中地区构造、沉积演化特点,重点考虑层序控制下的成岩环境差异,建立了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连续沉积区"储层发育成因地质模式,并开展储层综合评价与预测,指出台内微隆为下步重点勘探区带。旨在为该区今后的油气勘探部署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白云岩储层 沉积模式 储层评价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古城墟隆起鹰山组内幕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20
作者 唐照星 曹自成 +1 位作者 汪新文 沙旭光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3年第4期44-49,共6页
GL1井和GC6井的钻探证实古城墟隆起奥陶系鹰山组内幕发育了一套有利的含气层系,其岩性主要为灰色灰质白云岩、粉—细晶云岩。对GL1井岩心、薄片及成像测井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该套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晶间(溶)孔及裂缝,储层... GL1井和GC6井的钻探证实古城墟隆起奥陶系鹰山组内幕发育了一套有利的含气层系,其岩性主要为灰色灰质白云岩、粉—细晶云岩。对GL1井岩心、薄片及成像测井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该套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洞、晶间(溶)孔及裂缝,储层类型主要为溶蚀孔洞-裂缝型。综合研究表明,古城墟隆起鹰山组内幕储层主要受岩性组合、构造破裂和埋藏溶蚀作用影响。岩性组合对差异溶蚀作用有重要影响,灰质云岩较有利于优质储层发育;构造破裂作用对脆性白云岩储层的改造作用大;有机酸及高温热液使得埋藏溶蚀作用成为重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该项研究有益于古城墟隆起鹰山组内幕储层有利发育区的预测,同时对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也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溶蚀孔洞-裂缝型 影响因素 鹰山组内幕碳酸盐岩 古城墟隆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