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对不同玉米幼苗生长及根际磷素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沙晓晴 王西志 +2 位作者 魏新燕 石二国 彭正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7,共5页
为利用玉米遗传潜力,节约磷矿资源,采用土壤盆栽和根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磷和低磷水平下2杂交玉米幼苗生长、根系形态、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生理特性和微生物数量变化。结果表明:与高磷相比,低磷降低2玉米的株高、总绿叶面积、地上... 为利用玉米遗传潜力,节约磷矿资源,采用土壤盆栽和根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高磷和低磷水平下2杂交玉米幼苗生长、根系形态、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生理特性和微生物数量变化。结果表明:与高磷相比,低磷降低2玉米的株高、总绿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和磷含量、根干重和磷含量,增加了根冠比,降低土壤pH值,促进土壤磷酸酶活性,减少细菌数量和速效磷含量。与非根际土比,根际土的pH、磷酸酶活性和速效磷含量均降低,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增加,与供磷水平无关。玉米的生物量和磷含量均与根长、根表面积、根际土的pH、细菌数量间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根干重无关,说明根系形态、土壤pH、细菌数量是影响土壤磷素转化和高效吸收的重要因素。与‘冀单28’比,‘蠡玉16’具有优势株高、总绿叶面积、植株干重和磷含量,较大的根长、根表面积、根冠比和较多的细菌数量是该品种高效吸收磷的重要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根系形态 转化 生理机制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土壤系统磷锌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沙晓晴 彭正萍 +3 位作者 孙志梅 靳小利 许靖 王西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52-2154,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土壤系统磷锌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制定合理的玉米高产施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磷锌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各处理玉米干物...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土壤系统磷锌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制定合理的玉米高产施肥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磷锌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各处理玉米干物质和磷锌积累量均呈"S"型变化;不同施肥模式中,各生育时期高产田的土壤速效磷较常规田和低产田分别提高6.2%~15.2%和41.6%~87.0%;成熟期植株干物重分别提高8.3%和25.4%,植株磷累积量分别增加14.6%和43.5%,植株锌累积量分别增加40.2%和74.0%。[结论]高产田中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玉米增产效果显著,产量达12 286.7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模式 玉米 土壤
下载PDF
玉米杂交种对缺磷反应的生理机制及基因型差异 被引量:16
3
作者 袁硕 彭正萍 +1 位作者 沙晓晴 王艳群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8,共8页
【目的】揭示玉米杂交种对缺磷反应的生理机制,为高产高效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蠡玉16、冀单28和宽诚10杂交玉米为供试作物,通过供磷和缺磷营养液培养研究缺磷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生长发育,根系形态、活性和生理... 【目的】揭示玉米杂交种对缺磷反应的生理机制,为高产高效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蠡玉16、冀单28和宽诚10杂交玉米为供试作物,通过供磷和缺磷营养液培养研究缺磷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生长发育,根系形态、活性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并比较基因型间差异。【结果】与供磷比,缺磷的3个品种株高、地上部和整株干重及磷增长量均降低,根干重和根冠比均增加;根长依次增加61%、62%和18%,根半径降低19%、29%和4%,根表面积增加31%、18%和13%;总吸收面积和比表面积降低;pH降低1.3、0.8和0.7个单位;吸收H2PO4?和耐低磷能力提高;根组织中酸性磷酸酶活性提高。不同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缺磷时,蠡玉16干重增长最大,原因是其有较大的根长和根表面积,较活跃的根系吸收活性,较多的质子分泌,较强的耐低磷能力,较大的吸收速率和根内酸性磷酸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 缺磷 生理机制 基因型差异
下载PDF
不同产量水平的玉米田土壤无机氮时空分布与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孙志梅 王艳群 +5 位作者 刘杨 许靖 彭正萍 袁硕 沙晓晴 张阔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2-166,181,共6页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肥力和管理水平不同,最终产量水平差异也较大的低产田、常规田和高产田整个玉米生长季0-1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个处理由于管理措施和土壤基础地力的差异,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存在明显不...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肥力和管理水平不同,最终产量水平差异也较大的低产田、常规田和高产田整个玉米生长季0-1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个处理由于管理措施和土壤基础地力的差异,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存在明显不同,且由于高产田有机肥以及较高氮肥量的投入,在玉米各个关键生育期0-100 cm土体中的硝态氮累积总量显著高于常规田和低产田。而常规田与低产田相比较,前者0-100 cm土体硝态氮的累积总量可以达到后者的1~3倍。对环境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较高的氮肥投入对于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实现玉米高产是必要的,但同时也增加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田 土壤剖面 硝态氮累积 硝态氮分布
下载PDF
腐植酸专用肥分层异位同播技术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小雪 王艳群 +3 位作者 薛世川 敦惠宁 刘磊 沙晓晴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1,共5页
为简化农艺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法,以腐殖酸玉米专用肥和无机复混肥的实用技术作对比,研究了玉米腐殖酸专用肥分层异位同播施肥技术对玉米全生育期内干物质动态积累、养分动态吸收、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全... 为简化农艺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法,以腐殖酸玉米专用肥和无机复混肥的实用技术作对比,研究了玉米腐殖酸专用肥分层异位同播施肥技术对玉米全生育期内干物质动态积累、养分动态吸收、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各处理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均逐渐增加,直到成熟。在成熟期,与无机复混肥常规施肥技术相比,腐植酸专用肥分层异位同播技术的玉米根条数增加8.1条/株,叶面积指数增加了20.1%,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增加2 354.25 kg/hm2;植株体内积累氮、磷、钾量分别提高50.43、18.87、24.70 kg/hm2;获得12 147.35 kg/hm2的籽粒产量,纯收入增加4 934.6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腐植酸专用肥 分层异位同播技术 生长发育
下载PDF
不同产量水平的玉米田养分利用效应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许靖 刘淑萍 +4 位作者 孙志梅 靳小利 彭正萍 张阔 沙晓晴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34,共5页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不同土壤肥力水平和不同管理措施导致产量水平明显不同的玉米田中,对植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运转及利用效应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玉米对N、P吸收呈双峰趋势变化,吸收高峰均为拔节—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成...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不同土壤肥力水平和不同管理措施导致产量水平明显不同的玉米田中,对植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运转及利用效应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玉米对N、P吸收呈双峰趋势变化,吸收高峰均为拔节—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成熟期,K呈单峰吸收,但高产田和常规田出现在大喇叭口—吐丝期,低产田K吸收高峰提前至拔节—大喇叭口期。与常规田和低产田相比,高产田玉米对N、P、K养分的累积量、玉米营养体贮藏N、P、K养分的运转量和运转率,以及玉米营养体N、P养分向籽粒的转移效率均明显提高,但单位养分的生产效率以及氮、钾养分的生理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养分净累积 运转 养分利用效应
下载PDF
不同形态氮源对玉米幼苗生长及根际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会玲 沙晓晴 彭正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5-139,共5页
为合理调控氮素营养,减少氮素损失及不良环境效应,以玉米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源处理的玉米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和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养分状况,以及植物根际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处理的根际土壤... 为合理调控氮素营养,减少氮素损失及不良环境效应,以玉米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源处理的玉米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和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养分状况,以及植物根际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处理的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平均提高2.36μg/(g·d),细菌数量提高4%~60%,硝态氮提高137.47~174.10 mg/kg,p H值平均下降0.12~0.14;根际土壤中的玉米幼苗根冠比下降0.01~0.05,氮吸收量提高86%~193%。铵态氮、有机态氮处理的玉米幼苗磷吸收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0.36%和15.57%,钾吸收量提高153%和141%。与非根际土壤相比,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平均提高1.74μg/(g·d),细菌数量提高1.4~3.8倍,速效磷含量平均提高14.38 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降低31.53 mg/kg。根际土壤的磷酸酶活性与株高和地上部干重、铵态氮含量与氮吸收量、细菌数量与钾吸收量、脲酶活性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硝态氮含量与速效磷含量、p H值与铵态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施用氮肥降低玉米幼苗根冠比,提高氮吸收量,提高根际土壤脲酶活性、细菌数量、硝态氮含量,降低p H值。不同形态氮源对土壤磷酸酶活性、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影响。根际土壤脲酶活性、细菌数量、速效磷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低于非根际土壤,细菌的根际效应较大。根际土壤的磷酸酶活性、铵态氮含量、细菌数量显著影响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量。不同形态氮源中,铵态氮和有机态氮有利于根际土壤性状改善和玉米生长,促进玉米对磷和钾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根际环境 土壤酶 氮源
下载PDF
腐植酸专用肥分层异位同播技术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8
作者 王小雪 王艳群 +3 位作者 薛世川 敦惠宁 刘磊 沙晓晴 《腐植酸》 2012年第2期44-44,共1页
为了简化农艺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法,以腐植酸玉米专用肥和无机复混肥的实用技术进行对比,研究了玉米腐植酸专用肥分层异位同播施肥技术对玉米全生育期内干物质动态积累、养分动态吸收、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试验... 为了简化农艺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法,以腐植酸玉米专用肥和无机复混肥的实用技术进行对比,研究了玉米腐植酸专用肥分层异位同播施肥技术对玉米全生育期内干物质动态积累、养分动态吸收、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内,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各处理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均逐渐增加,直到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专用肥 玉米生长 实用技术 腐植酸 同播 干物质积累 全生育期 养分吸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