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形成性评价在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现况与反思
1
作者 沙杜鹃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22期137-139,共3页
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我国培养高素质、高质量全科医生的主要渠道,其中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结合国内外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献,介绍国外全科医师培训考核评价模式,阐述我国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 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我国培养高素质、高质量全科医生的主要渠道,其中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结合国内外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关文献,介绍国外全科医师培训考核评价模式,阐述我国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评价体系现况及形成性评价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推进我国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综合评价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提高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专业 规范化培训 形成性评价 医学教育
下载PDF
FT3与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伴心衰病人因心衰再入院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陈珊 仲崇霞 +4 位作者 刘益海 邹任方 徐标 倪杰 沙杜鹃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心衰)病人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与病人因心衰再入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89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伴心衰病人,根据此...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伴心力衰竭(心衰)病人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与病人因心衰再入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89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伴心衰病人,根据此次入院是否为心衰再入院将病人分为心衰再入院组(24例)和非心衰再入院组(65例),比较2组病人住院期间的基线资料、血清学指标和超声心动图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衰再入院的相关因素。结果心衰再入院组男性比例低于非心衰再入院组,BNP、球蛋白水平高于非心衰再入院组,FT3水平低于非心衰再入院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BNP、球蛋白、性别、卒中等因素后,FT3水平下降是心力衰竭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OR=0.198,95%CI:0.040~0.966)。结论FT3水平下降是老年缺血性心肌病伴心衰病人因心衰再入院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3 缺血性心肌病 心力衰竭
下载PDF
β-七叶皂甙钠对脑缺血小鼠脑组织白介素-1β、水通道蛋白-4表达及脑梗死体积和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沙杜鹃 李启明 +2 位作者 李瑾 朱震寒 张均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对脑缺血小鼠脑组织白介素-1β(IL-1β)、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及脑梗死体积和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228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8)、脑缺血组(n=60)、β-七叶皂苷钠组(n=60)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n=60);每组又... 目的观察β-七叶皂甙钠对脑缺血小鼠脑组织白介素-1β(IL-1β)、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及脑梗死体积和脑水肿的影响。方法 228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8)、脑缺血组(n=60)、β-七叶皂苷钠组(n=60)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n=60);每组又分为缺血后12 h、24 h、48 h、72 h、168 h亚组。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模型。在脑缺血后2 h,β-七叶皂苷钠组和NS对照组分别经腹腔注射β-七叶皂苷钠和同体积NS,每隔24 h重复1次。在相应时间点对小鼠分别进行脑含水率(干/湿法)、脑梗死体积(TTC染色)、脑组织IL-1β及AQP4表达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组与NS对照组小鼠脑含水率显著增高,脑组织IL-1β和AQP4表达显著上调(P<0.05~0.01);β-七叶皂苷钠组各时间点亚组脑含水率、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IL-1β、AQP4表达明显低于脑缺血组和NS对照组(P<0.05~0.01)。结论β-七叶皂甙钠能抑制缺血性脑损伤后脑组织IL-1β和AQP4表达上调;减轻缺血性脑损害和脑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水肿 白介素-1Β 水通道蛋白-4 Β-七叶皂苷钠
下载PDF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脑保护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沙杜鹃 韩勇 +5 位作者 顾双双 王璐娜 朱震寒 李瑾 李启明 张均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423-427,共5页
目的探讨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梗死体积、脑组织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及3-硝基酪氨酸(3-N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10~12周龄的健康雄性昆明小鼠264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CART组、等渗盐水组... 目的探讨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梗死体积、脑组织8-羟基-2'-脱氧鸟苷(8-OHdG)及3-硝基酪氨酸(3-N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10~12周龄的健康雄性昆明小鼠264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CART组、等渗盐水组(各72只)及假手术组(48只)。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2 h,再灌注12、24、48及72 h模型(每时间点6只)。CART组于再灌注前经尾静脉注射CART55-102(0.5μg/kg,浓度12nmol/L;每24h重复给药1次),等渗盐水组给予同体积等渗盐水作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脑组织中的8-OHdG和3-NT含量。结果①CART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脑梗死体积均小于缺血-再灌注组和等渗盐水组,其中24、48和72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CART组及等渗盐水组在再灌注后各时间点脑组织中8-OHdG和3-NT含量均升高。③与缺血-再灌注组、等渗盐水组比较,CART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脑组织中的8-OHdG和3-NT含量均有所下调。其中8-OHdG仅在1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NT在24、48及72 h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RT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8-OHdG及3-NT水平,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再灌注损伤 小鼠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 8-羟基-2'-脱氧鸟苷 3-硝基酪氨酸
下载PDF
再次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沙杜鹃 张均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73-373,共1页
急性脑梗死是现代社会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在脑梗死患者中,约20%是多发性的,复发性脑梗死的病死率与致残率均较首次发病者高。近年来,血液凝溶状态与脑梗死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探讨脑再梗死患者与初次脑梗死的血浆D-二聚体和纤... 急性脑梗死是现代社会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在脑梗死患者中,约20%是多发性的,复发性脑梗死的病死率与致残率均较首次发病者高。近年来,血液凝溶状态与脑梗死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探讨脑再梗死患者与初次脑梗死的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改变,并对不同脑再梗死体积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D-二聚体 脑梗死患者 纤维蛋白原 临床意义 再次 复发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 脑再梗死
下载PDF
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沙杜鹃 张均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79,共1页
我们于2000年1月~2003年5月,对2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给予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治疗 东菱精纯克栓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疗效观察 患者 TIA
下载PDF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沙杜鹃 徐运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78-79,共2页
将发病24 h内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脉络宁静滴,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静滴,疗程14 d。治疗前后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DL... 将发病24 h内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予脉络宁静滴,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静滴,疗程14 d。治疗前后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ADL评分明显升高,hs-CRP水平明显下降,P均<0.05。认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降低血清hs-CRP水平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血浆基质金属蛋白-7水平在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价值
8
作者 沙杜鹃 钱健 +4 位作者 韩玲 顾双双 范国峰 李瑾 张均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5期435-437,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基质金属蛋白-7(MMP-7)水平在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特点,将78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n=45)和稳定斑块组(n=33);采用酶联免疫法吸附法测定血浆MMP-7水平,并分析其... 目的:探讨血浆基质金属蛋白-7(MMP-7)水平在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特点,将78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n=45)和稳定斑块组(n=33);采用酶联免疫法吸附法测定血浆MMP-7水平,并分析其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不稳定斑块组血浆MMP-7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MMP-7水平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存在独立相关性(OR=5.091,95%CI 1.120~23.142,P=0.031)。结论:MMP-7可作为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血清标志物应用于临床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稳定性 基质金属蛋白-7
下载PDF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97例临床分析
9
作者 沙杜鹃 田成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9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脑梗死 合并症 糖尿病 CT 诊断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人的临床分析
10
作者 沙杜鹃 田成功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6期13-14,共2页
目的 提高对糖尿病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认识。方法 对我病区 1997 0 6~ 2 0 0 0 12收治的 18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82例脑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者 97例 ,其中 6 6例系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入院新发现糖尿病人。合并脑梗... 目的 提高对糖尿病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认识。方法 对我病区 1997 0 6~ 2 0 0 0 12收治的 182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182例脑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者 97例 ,其中 6 6例系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入院新发现糖尿病人。合并脑梗死的糖尿病者高血压、高血脂症、高胰岛素血症的患病率分别为 84 5 4%(82 /97)、5 6 70 %(5 5 /97)、5 3 6 1%(5 2 /97)。结论 糖尿病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首发症状 糖尿病 症状 预防 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与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等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顾双双 张均 +3 位作者 韩玲 钱健 李启明 沙杜鹃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97-30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因素在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形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变化分为迟发性脑水肿组(病例组39例)和非迟发性脑水... 目的探讨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因素在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形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变化分为迟发性脑水肿组(病例组39例)和非迟发性脑水肿组(对照组68例);于发病24 h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MMP-9水平,在住院后第1、2周复查头部CT,监测血肿及水肿体积变化。将可能影响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形成的相关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浆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89±51)和(118±27)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吸烟史、血糖水平、基线血肿体积、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MP-9水平(OR=9.745,95%CI:6.754~15.466,P〈0.01)、基线出血体积(OR=2.411,95%CI:1.190~2.728,P=0.018)、入院时血糖水平(OR=1.327,95%CI:1.133~1.850,P=0.004)、NIHSS评分(OR=1.867,95%CI:1.272~2.364,P=0.020)为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出血量、NIHSS评分、高血糖可能是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形成的危险因素,而入院时高MMP-9水平提示迟发性脑水肿形成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水肿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及脑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瑾 董利昭 +6 位作者 陈一冰 范国峰 钱健 徐鹏 沙杜鹃 王军 张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92-996,共5页
目的了解成年人急性单纯疱疹病毒(HSV)性脑炎及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CSF)及神经影像学检查表现,探讨患者临床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2015年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急诊科治疗的HSV性脑炎或脑膜炎患者80例为研究... 目的了解成年人急性单纯疱疹病毒(HSV)性脑炎及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CSF)及神经影像学检查表现,探讨患者临床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2015年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急诊科治疗的HSV性脑炎或脑膜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脑炎20例,脑膜炎60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经腰椎穿刺留取CSF,检测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分数、粒细胞分数、红细胞计数、蛋白、葡萄糖水平;记录神经影像学及脑电图(EEG)检查结果;出院时采用Glasgow预后评分评价患者临床预后。结果 7例患者颅脑CT有异常改变,其中2例单侧颞叶或颞额区异常密度影,1例左侧岛叶皮质亚急性梗死,1例左侧颞骨内侧高密度影,3例为非特异性改变。14例患者颅脑MRI有异常改变,其中5例单侧颞叶或颞额叶区异常,1例双侧颞额叶区异常,1例左侧岛叶皮质点状出血和亚急性梗死,1例双侧额叶皮质弥散性高密度影,6例为非特异性改变。9例患者EEG有异常改变,其中3例额叶区或颞叶区波形异常,6例为非特异性改变。10例患者出现不良临床预后,其中2例为植物状态,7例为严重功能缺损,1例为中度功能缺损。HSV性脑炎与脑膜炎患者年龄、头痛、意识状态改变、癫痫、局灶性神经缺损、颈强直、CT异常、MRI异常、EEG异常比例,以及住院时间、不良临床预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疾病〔β=2.701,SE=0.804,OR=14.895,95%CI(3.081,72.013)〕、HSV性脑炎〔β=3.766,SE=0.750,OR=43.207,95%CI(9.934,187.917)〕是患者发生不良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HSV性脑炎和脑膜炎的临床症状、神经影像学检查、EEG及临床预后存在明显差异,合并疾病和HSV性脑炎患者是不良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单纯疱疹 脑膜炎 病毒性 症状和体征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脑血管疾病急性期与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11
13
作者 高庆龄 沈冲 +3 位作者 潘涛 沙杜鹃 田成功 谢康民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80-681,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病 急性期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白蛋白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孙勇 范国峰 +3 位作者 潘涛 沙杜鹃 张均 操淮芳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839-841,共3页
目的评价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白蛋白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50例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7)和对照组(n=23),治疗组术后采用白蛋白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内科方法治疗;观察术后1、15 d... 目的评价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白蛋白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50例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7)和对照组(n=23),治疗组术后采用白蛋白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内科方法治疗;观察术后1、15 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水肿面积,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水肿面积及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蛋白能有效地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清除术后血肿周围水肿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白蛋白
下载PDF
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后血浆儿茶酚胺的含量变化及其与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瑾 沙杜鹃 +1 位作者 李启明 张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15期1204-1206,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的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08例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随机选择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分别对两组进行血... 目的探讨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的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08例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随机选择9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分别对两组进行血浆总儿茶酚胺(CA)浓度测定,分析其与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的相关性;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动脉瘤在Willis动脉环的位置NPE的发生率和上述因素对血浆儿茶酚胺含量的影响。结果①SAH组NPE发生率13.89%,与对照组比较,SAH组血清儿茶酚胺含量显著升高(t=7.314,P<0.01);在Hunt和Hess分级Ⅲ~Ⅴ级亚组及Fisher分级Ⅲ~Ⅳ级亚组NPE的发生率高(P<0.05);两组血浆总CA含量分别为:127.26±37.10μg/L和124.08±37.82μg/L。②NPE亚组患者血浆CA含量明显高于非NPE亚组(P<0.01);在并发NPE患者中,后循环亚组NPE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前循环亚组(P<0.05),且后循环动脉瘤组较前循环动脉瘤组所测得CA含量高(P<0.05)。结论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被上调的血浆CA水平诱导了NPE的发生;其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动脉瘤在大脑Willis动脉环的位置可能是影响SAH后血浆CA水平和并发NPE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破裂 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源性肺水肿 儿茶酚胺
下载PDF
超声联合微泡增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被引量:3
16
作者 钱健 范国峰 +4 位作者 徐鹏 李启明 沙杜鹃 王军 张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5期4009-4014,共6页
背景:国内外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超声微泡能够促进移植干细胞归巢到缺血区,增强血管新生和小动脉生成,改善缺血心肌局部血流量,恢复心肌收缩功能。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微泡对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的影响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 背景:国内外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超声微泡能够促进移植干细胞归巢到缺血区,增强血管新生和小动脉生成,改善缺血心肌局部血流量,恢复心肌收缩功能。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微泡对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的影响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方法:插线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模型,建模72 h后,随机分为4组:PBS组(n=1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n=18),超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n=18),超声+微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n=18)。PBS组经尾静脉注射2 mL PB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约3×10~6)用2 mL PBS稀释后经尾静脉缓慢注射;超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经颅骨超声(频率1 MHz,功率2 W/cm^2)辐照120 s,给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超声+微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在超声辐照前静注微泡对比剂0.1 mL/kg,再给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果与结论:(1)移植后48 h,超声+微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细胞的脑内归巢率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超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造模后28 d,超声+微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的神经损害程度较其余组轻,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移植后7 d,超声+微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的脑组织含水率较其余组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4)移植后7 d,超声+微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脑梗死体积较其余组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5)结果表明,超声联合微泡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脑内靶向归巢,能够减少脑水肿和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评分,增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移植 超声微泡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缺血性脑卒中 归巢
下载PDF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对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皮质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路娜 陈一冰 +4 位作者 张均 王芳 顾双双 李瑾 沙杜鹃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7-132,共6页
目的观察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对缺血-再灌注(I/R)小鼠皮质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选用10~12周龄的健康雄性清洁级昆明小鼠28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I/R组(81只)、I/R+CART组(81只)和假手术组(63只)、假手术+CART组... 目的观察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对缺血-再灌注(I/R)小鼠皮质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选用10~12周龄的健康雄性清洁级昆明小鼠288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I/R组(81只)、I/R+CART组(81只)和假手术组(63只)、假手术+CART组(63只)。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2h再灌注模型。I/R+CART组于再灌注前经尾静脉注射CART(0.5μg,200μl),假手术+CART组予以等剂量CART;每24小时重复给药1次。在实现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24h、72h和7d)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检测I/R组和I/R+CART组脑梗死体积;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突触超微结构变化,并对突触形态学参数进行定量分析;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再灌注72h皮质梗死周围区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小鼠造模后24、72h和7d皮质切片中突触数量明显减少[3.37±0.38)个/μm^2比(7.04±0.55)个/μm^2,(2.89±0.22)个/μm^2比(6.89±0.04)个/μm^2,(3.25±0.18)个/μm^2比(6.78±0.42)个/μm^2;均P<0.05],PSD密度明显下降[24.4±2.8)nm比(47.3±6.1)nm,(23.8±3.7)nm比(46.5±7.5)nm,(24.6±2.2)nm比(48.1±5.1)nm:均P<0.05],突触间隙宽度增大[25.2±2.1)nm比(21.5±1.6)nm、(25.2±1.4)nm比(21.3±1.0)nm,(23.7±2.6)nm比(21.6±1.6)nm;均P<0.05];再灌注后72h时间点PSD-95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2)与I/R组比较,I/R+CART组小鼠I/R后24、72h和7d脑梗死体积缩小[分别为(29.0±1.9)%比(36.3±1.4)%,(38.1±1.4)%比(47.6±2.7)%,(36.0±2.8)%比(42.5±2.0)%;均P<0.05];再灌注后72h时间点突触数量[4.32±0.35)个/μm^2]明显增多(P<0.05),PSD-95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再灌注后24、72 h和7d各时间点PSD密度[分别为(33.8±3.4)、(34.2±4.6)、(38.2±4.0)nm]增厚(均P<0.05);而各时间点突触间隙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ART可缩小I/R小鼠脑梗死体积,改善缺血损伤后小鼠脑皮质神经细胞突触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 再灌注损伤 皮质 突触可塑性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启明 李瑾 +4 位作者 张均 钱健 顾双双 王路娜 沙杜鹃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6年第3期187-189,共3页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6例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是否并发NPE分为NPE组(25例)和非NPE组(181例),比较2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平均动...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6例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根据是否并发NPE分为NPE组(25例)和非NPE组(181例),比较2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平均动脉压、心率、病情严重程度、动脉瘤在Willis动脉环所处位置、心电图异常等方面的差异。结果:NPE组与非NPE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平均动脉压、心率等方面没有差异(均P〉0.05)。与非NPE组相比,NPE组具有更高的Hunt-Hess分级、Fish分级和表现出更多的心电图异常(均P〈0.05)。当动脉瘤位于后循环时,NPE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前循环(P〈0.05)。非特异性ST-T改变在NPE组的发生率更高(P〈0.05)。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法发现Fish分级Ⅲ-Ⅳ级组、后循环动脉瘤及非特异性ST-T改变为NPE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在SAH发病初期,CT评估的出血量、破裂动脉瘤的位置和非特异性ST-T心电图改变可能有助于预测并早期识别NP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神经源性肺水肿 心电图
下载PDF
依达拉奉联合20%人血白蛋白对危重脑出血患者NIHSS评分及血清cFN SAA表达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路娜 钱健 +1 位作者 杨光宇 沙杜鹃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217-222,共6页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20%人血白蛋白对危重脑出血患者NIHSS评分及血清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淀粉样蛋白A(SAA)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126例危重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42...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20%人血白蛋白对危重脑出血患者NIHSS评分及血清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淀粉样蛋白A(SAA)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126例危重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42)、对照A组(n=42)、对照B组(n=42)。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A组采取依达拉奉治疗,对照B组采取20%人血白蛋白治疗,观察组采取依达拉奉联合20%人血白蛋白治疗,均治疗10d。比较三组疗效、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治疗10d后颅内压、血肿体积、NIHSS评分、昏迷程度评分(GC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血清cFN、SAA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10d后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A组69.05%、对照B组80.95%(P<0.05);三组治疗10d后颅内压、血肿体积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三组治疗10d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GCS、BI评分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三组治疗10d后血清cFN、SA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P<0.05);观察组、对照A组、对照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7%、9.53%、7.14%,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20%人血白蛋白治疗危重脑出血患者,可促进血肿吸收,改善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血清cFN、SAA水平,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20%人血白蛋白 重脑出血 细胞纤维连接蛋白 淀粉样蛋白A
下载PDF
超声联合微泡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范国峰 沙杜鹃 +5 位作者 徐鹏 张均 童嘉毅 钱健 李鹏 潘涛 《东南国防医药》 2014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超声联合微泡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为超声微泡促进干细胞迁移的体内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超声联合微泡组、单纯超声组、单纯微泡组及空白对照组。超声探头频率1 MHz,强度1 W/cm2,... 目的探讨体外超声联合微泡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为超声微泡促进干细胞迁移的体内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超声联合微泡组、单纯超声组、单纯微泡组及空白对照组。超声探头频率1 MHz,强度1 W/cm2,进行脉冲超声辐射,采用transwell小室培养法,观察超声联合微泡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运动的影响。结果空白对照组、单纯微泡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能力较低,超声联合微泡组与单纯超声组细胞的迁移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者比空白对照组、单纯微泡组迁移能力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超声及超声联合微泡作用能明显增强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泡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 迁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