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鼻蝶神经内镜和显微镜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赵鹏 赵亮 +2 位作者 刘晓杨 洪勇智 尤永平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6期573-576,共4页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术和显微镜切除术对垂体瘤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8年4月期间71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行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31例行显微镜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通过影像学和... 目的对比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术和显微镜切除术对垂体瘤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8年4月期间71例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患者行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31例行显微镜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通过影像学和内分泌检查评价手术切除率,观察术后患者激素水平变化和视觉恢复情况,统计两组术式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内镜手术组中38例(95%)患者肿瘤被完全切除,2例(5%)患者肿瘤次全切除,显微镜组中23 (74. 19%)例患者肿瘤完全切除,8例(25. 81%)患者肿瘤次全切除,内镜组肿瘤全切率相比于显微镜组较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患者泌乳素(PRL)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内镜组相较于显微镜组降低显著,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生长激素(GH)水平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术后1周患者加权视野指数(VFI)较术前升高,视野平均缺损(MD)、模式标准差(PSD)降低,内镜组视觉改善效果优于显微镜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显微镜组较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相比于传统显微镜切除术,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能够达到较高全切率,在改善多项激素水平和视觉障碍方面有明显优势,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值得作为主流手术方式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神经内镜 显微镜 疗效对比
下载PDF
肿瘤组织microRNA-21高表达增加淋巴结转移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洪勇智 刘晓阳 +2 位作者 王晋 赵亮 赵鹏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3期263-270,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肿瘤组织中micro RNA-21(mi R-21)的异常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CBM数据库,截至2017年10月。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肿瘤组织mi R-21表达高、低两组淋巴结转移的OR、95... 目的:分析不同肿瘤组织中micro RNA-21(mi R-21)的异常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CBM数据库,截至2017年10月。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肿瘤组织mi R-21表达高、低两组淋巴结转移的OR、95%CI。同时,本研究也运用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和出版偏移等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共1 492例。mi R-21表达水平较高组(OR=2.01,95%CI=1.36~2.97,P<0.001)明显增加淋巴结转移。亚组分析结果表明,mi R-21高表达组在消化系统肿瘤(OR=2.22,95%CI=1.49~3.30),膀胱和宫颈癌(OR=5.48,95%CI=1.84~16.30)中明显增加淋巴结转移风险,其中也发现病人样本数<60例,OR=2.39,95%CI=1.44~3.98,P<0.001;≥60例,OR=1.78,95%CI=1.04~3.05,P=0.036。乳腺癌、喉和肺癌的mi R-21表达,未发现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论:本研究发现,肿瘤组织mi R-21高表达组明显增加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亚组分析结果表明,mi R-21在消化系统肿瘤以及膀胱和宫颈癌中,可作为淋巴结转移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 肿瘤组织 淋巴结转移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含Pb(Ⅱ)废水的辐射还原处理及其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志浩 王运龙 +1 位作者 洪勇智 马骏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2期55-65,共11页
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60Coγ射线辐照前后溶液中Pb(Ⅱ)离子浓度变化,研究不同因素(如气体氛围、初始Pb(Ⅱ)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阴离子种类、羟基清除剂、固-液分相中少量硅溶胶添加等)对含Pb(Ⅱ)废水的还原处理效果。结果表... 通过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60Coγ射线辐照前后溶液中Pb(Ⅱ)离子浓度变化,研究不同因素(如气体氛围、初始Pb(Ⅱ)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阴离子种类、羟基清除剂、固-液分相中少量硅溶胶添加等)对含Pb(Ⅱ)废水的还原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辐射诱导的溶剂化电子能够将Pb(Ⅱ)还原成Pb(0),去除率在吸收剂量为50 k Gy时可达98%,吸收剂量为20 k Gy时,氮气的保护可提升Pb(Ⅱ)去除率最大约2.5倍;阴离子的种类对去除率的影响可忽略,但羟基自由基屏蔽剂的加入显著提升了Pb(Ⅱ)的去除率,且提升效果顺序由高到低为甲酸>异丙醇>甲醇>乙醇>叔丁醇;此外,由于电荷效应的影响,低浓度(5~50 mmol/L)硅溶胶的存在抑制了Pb(Ⅱ)的还原去除;初始Pb(Ⅱ)离子浓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辐射处理的去除率,在浓溶液中,额外的预溶剂化电子和激发态H2O**也有可能参与了还原反应。本研究为采用辐射技术处理含Pb(Ⅱ)废水的可行性与工艺优化提供了数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铅离子 辐射还原 溶剂化电子
下载PDF
胶质瘤扩大切除术后神经状况和生命质量的评估 被引量:4
4
作者 赵鹏 刘晓杨 +3 位作者 王晋 洪勇智 刘宁 尤永平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50-1254,共5页
目的 探讨颅内胶质瘤扩大切除术所致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和神经心理学状态的改变及其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扩大切除术的58例胶质瘤患者.分别于手术前1d、出院... 目的 探讨颅内胶质瘤扩大切除术所致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和神经心理学状态的改变及其对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扩大切除术的58例胶质瘤患者.分别于手术前1d、出院时、术后3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Addenbrooke改良认知评估量表(ACE-R)、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量表(HAD)以及韦氏成人智力测验与成套神经心理学测验来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和神经心理学状态,生命质量则使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的总体生命质量评分在术前1d(58例)、出院时(50例完成评估)以及术后3个月(获随访46例)分别为67.8(48.9,86.7)分、66.7(47.5,85.9)分以及64.8(41.4,88.5)分,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24% (11/46)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发生恶化,有28%(13/46)神经系统功能得到改善.神经心理状态方面,66%(33/50)的患者出院时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心理学功能退化,但这些退化的功能大多在术后3个月恢复.结论 对于具有合适适应证的胶质瘤患者,行扩大切除术不会造成其生命质量的明显下降,在术后早期会出现神经系统功能和神经心理状态的恶化,但恶化的功能经过一段时间后大多数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神经心理学 生命质量 扩大切除
原文传递
皮下橡皮筋引流对直肠癌患者再次保肛手术污染切口感染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5
作者 洪勇智 黄平 +4 位作者 戴青松 周备胜 栾海飞 王昕 王少杰 《江苏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516-518,F0003,共4页
目的 观察术后腹部皮下橡皮筋引流对直肠癌患者再次保肛手术腹部切口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直肠癌再次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术后皮下放置橡皮筋引流(引流组),21例未放置橡皮筋引流(对照组)。比较两组切口... 目的 观察术后腹部皮下橡皮筋引流对直肠癌患者再次保肛手术腹部切口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直肠癌再次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术后皮下放置橡皮筋引流(引流组),21例未放置橡皮筋引流(对照组)。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术前基本临床资料、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引流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较短[(9.50±2.45) d vs.(11.53±3.53) d](P<0.05),拆线时间较短[(6.56±1.35) d vs.(7.95±2.57) d](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较高(93.75%vs.57.14%)(P<0.01),住院时间较短[(11.29±3.35) d vs.(13.90±4.50) d](P<0.05)。结论 直肠癌再次保肛术后腹部皮下橡皮筋引流可以促进切口愈合,提升术后切口的愈合级别,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保肛手术 污染切口 橡皮筋引流
原文传递
尼龙扎带阻断技术在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倪春华 黄平 +9 位作者 戴青松 吴作友 张伟伟 陈启 翁和语 周备胜 栾海飞 夏文豪 洪勇智 王昕 《江苏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1268-1271,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术中使用尼龙扎带阻断肿瘤远端肠管进行直肠冲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术中使用尼龙扎带阻断肠管并进行直肠冲洗的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术中使用尼龙扎带阻断肿瘤远端肠管进行直肠冲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直肠癌患者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术中使用尼龙扎带阻断肠管并进行直肠冲洗的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术中均成功置入尼龙扎带阻断肿瘤远端肠管及直肠冲洗。手术时间110~350min,术中出血量20~350ml,术后住院时间9~18d。单例标本获取淋巴结数目12~25枚。31例随访3~15个月,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例。结论在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借助持针器和加长Trocar使用尼龙扎带阻断肿瘤远端肠管,操作简单方便,可以有效进行直肠冲洗,达到无瘤操作、减少腹腔感染和肿瘤局部复发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直肠癌保肛术 尼龙扎带 直肠冲洗
原文传递
腹腔镜Miles术后行盆底关闭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昕 黄平 +10 位作者 吴作友 倪春华 戴青松 张伟伟 陈启 翁和语 周备胜 栾海飞 夏文豪 洪勇智 王少杰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1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Miles术后行盆底关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收治并行腹腔镜Miles术的5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处理方式分为三组:A组(采用小肠系膜行盆底关闭,n=15),B组(直接行盆底腹膜缝合... 目的分析腹腔镜Miles术后行盆底关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6月至2020年1月收治并行腹腔镜Miles术的5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处理方式分为三组:A组(采用小肠系膜行盆底关闭,n=15),B组(直接行盆底腹膜缝合,n=20),C组(不关闭盆底腹膜,n=20)。记录三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手术、放疗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首次造口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C组(均P<0.05)。A组、B组、C组分别有2例、3例、10例出现会阴部切口愈合不良,B组有1例出现盆底疝,C组有2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6例出现放射性小肠炎。结论腹腔镜Miles术后行盆底关闭可以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在减少手术及放疗相关并发症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采用小肠系膜行盆底关闭或直接行盆底腹膜缝合总体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Miles术 盆底关闭 小肠系膜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30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王松涛 王晋 +2 位作者 刘晓杨 洪勇智 赵鹏 《江苏医药》 CAS 2016年第4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和预后分析。结果发病年龄25-76岁,病理类型全部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P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和预后分析。结果发病年龄25-76岁,病理类型全部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中位生存期26个月。年龄≥60岁和脑脊液蛋白浓度〉600mg/L是预后不良因素。与单独放疗或化疗比较,放化疗联合可延长总生存期(OS)(P〈0.01),治疗过程中联合使用利妥昔单抗未能延长OS(P〉0.05)。结论年龄≥60岁和脑脊液蛋白浓度〉600mg/L提示PCNSL患者预后不良;放化疗联合较单纯放疗或化疗可延长OS,治疗过程中联合使用利妥昔单抗未能延长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原文传递
脂肪酸的摄入与子宫内膜癌相关性的荟萃分析
9
作者 王晋 王松涛 +2 位作者 刘晓杨 洪勇智 赵鹏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6期595-60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脂肪的摄入与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CBM、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查找有关脂肪酸摄入与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间相关性的流行病研究,文献检索时限至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脂肪的摄入与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CBM、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查找有关脂肪酸摄入与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间相关性的流行病研究,文献检索时限至2016年6月止。所有文献均由2位研究者严格地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和提取,采用Stata11.0软件分别对总脂肪、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及单一不饱和脂肪酸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6篇研究,共6 480个研究对象。结果显示,与低摄入量人群相比,高总脂肪[OR=1.22,95%CI为1.02~1.46)、高饱和脂肪酸(OR=1.21,95%CI为1.00~1.47)摄入均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危险。在亚型分析中,病例对照组合并OR值后亦显示,高总脂肪(OR=1.39,95%CI为1.14~1.70)、高饱和脂肪酸(OR=1.34,95%CI为1.13~1.60)摄入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危险;在队列研究中未发现总脂肪酸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发病间具有相关性。在美国(OR=1.39,95%CI为1.00~1.93)的高能量饮食摄入人群(OR=2.17,95%CI为1.57~2.99)和吸烟人群(OR=1.30,95%CI为1.04~1.62)中,饱和脂肪酸高摄入均增加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结论:病例对照研究显示,高摄入总脂肪及饱和脂肪酸升高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美国的高能量饮食摄入人群及吸烟人群中,饱和脂肪酸高摄入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但尚未发现不饱和脂肪酸与子宫内膜癌发生间存在相关性。仍需纳入更多的流行病学研究,以探讨脂肪摄入与子宫内膜癌间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子宫内膜癌 系统评价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