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均质雷达图谱的沥青路面结构损伤识别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洪小刚 张伟光 +1 位作者 王浩仰 田宏宝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3,共7页
基于雷达图谱与深度神经网络的沥青路面结构损伤自动辨识方法存在数据量少且种类不均衡的问题,识别准确性与稳定性仍有待提高。提出基于非均质雷达图谱的路面结构损伤识别技术。采用探地雷达采集沥青路面结构裂缝与层间不连续病害,获取... 基于雷达图谱与深度神经网络的沥青路面结构损伤自动辨识方法存在数据量少且种类不均衡的问题,识别准确性与稳定性仍有待提高。提出基于非均质雷达图谱的路面结构损伤识别技术。采用探地雷达采集沥青路面结构裂缝与层间不连续病害,获取实测剖面图;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裂缝与层间不连续在匀质模型中的回波特征,与实测图谱组成数据集1#;基于芯样CT扫描图构建“沥青-集料”二相介质模型,模拟裂缝与层间不连续在二相介质模型中的回波特征,与实测图谱组成数据集2#;采用数据集1#和2#,分别训练YOLO v5深度神经网络。研究结果表明:数据集1#和2#在YOLO v5模型测试集上的m AP@0.5为93.79%与96.33%,证明非均质图谱特征可丰富网络训练样本,并提高深度学习模型识别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结构裂缝 层间不连续 探地雷达 深度神经网络
下载PDF
双光束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正正 蔡虹 +6 位作者 洪小刚 邹翔 杨硕 马月 郑建亚 夏顺保 高立模 《物理实验》 2005年第3期44-47,共4页
激光多普勒测速以其高精度、使用方便而在速度测试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激光多普勒测速和双光束测速系统的基本原理,并对流体速度进行了测量,得出了相应的实验结果.
关键词 流速测量 多普勒效应 拍频 干涉 傅里叶变换
下载PDF
基于语义分割模型的三维沥青路面车辙异常分析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王艾迪 郎洪 +3 位作者 丁朔 陆键 洪小刚 温添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4-144,共11页
车辙深度是路面状况评价和道路养护的一个重要指标。现有车辙深度测量方法未考虑复杂路况下坑槽、松散、裂缝和桥梁接缝等对车辙计算的影响,其有效性和适用性受到了限制,测量结果的真实性也有待进一步验证。有鉴于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 车辙深度是路面状况评价和道路养护的一个重要指标。现有车辙深度测量方法未考虑复杂路况下坑槽、松散、裂缝和桥梁接缝等对车辙计算的影响,其有效性和适用性受到了限制,测量结果的真实性也有待进一步验证。有鉴于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分割模型的沥青路面车辙异常检测与校正方法。采用三维线激光技术采集道路横断面高程数据,利用包络线算法提取车辙深度。对于最大车辙深度超过10 mm的横断面,搭建基于深度学习的语义分割框架,提出改进的DeepLabV3+网络对病害类型进行自动辨识和像素定位,并结合最大车辙深度高程点,设计基于拉格朗日插值的校正规则来对异常车辙进行校正。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DeepLabV3+模型能较为准确地识别和定位造成车辙检测异常的路面病害,其对5种路面特征和病害的综合检测准确率达81.63%,在均交并比(MIoU)和大部分交并比(IoU)上的表现均优于U-Net、PSPNet、DeepLabV3+模型。现场验证结果表明,文中方法不仅能够自动分析车辙异常的原因,还能通过对异常车辙的校正排除其他病害的影响,从而较大程度地还原实际车辙深度水平。文中研究成果可为路面预防性养护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线激光技术 车辙异常检测 语义分割模型 车辙深度 异常值校正
下载PDF
体外预应力技术及其在桥梁中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洪小刚 《山西建筑》 2008年第13期151-152,共2页
介绍了体外预应力的技术特点,分析了体外预应力结构设计计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论述了体外预应力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指出体外预应力结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体外预应力 桥梁 无粘结预应力
下载PDF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顶推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洪小刚 《山西建筑》 2010年第26期285-286,共2页
以石家庄石环公路系杆拱桥施工过程为研究背景,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建模,对钢管混凝土拱桥顶推施工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得到了各结构危险工况和主梁不利截面范围,为该桥的顶推施工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拱桥 顶推法 施工技术 仿真分析
下载PDF
路面损坏检测系统的分析比较
6
作者 洪小刚 《山西交通科技》 2011年第2期23-24,共2页
在介绍国内外路面损坏状况检测系统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BLT便携式路面损坏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
关键词 公路 无损 检测 路面 损坏
下载PDF
模糊神经网络在汽车变速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7
作者 洪小刚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09年第12期96-98,共3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车辆变速器故障诊断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结构及其实现算法。将该诊断方法运用到某汽车变速器轴承的故障诊断中,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变速器轴承故障诊断模型。该诊断模型通过模糊神经网络...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车辆变速器故障诊断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结构及其实现算法。将该诊断方法运用到某汽车变速器轴承的故障诊断中,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变速器轴承故障诊断模型。该诊断模型通过模糊神经网络的双向模糊联想,对输入的故障征兆进行模式识别。通过实验表日月,该诊断方法对各种故障模式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并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是一种较好的故障诊断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神经网络 双向模糊联想 变速器 轴承
下载PDF
无人机在桥梁检测中的实用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永红 洪小刚 邢涛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2年第7期81-84,共4页
将无人机的远程遥控拍摄技术应用于对公路桥梁行为主体及附设设备的缝隙、破损、剥落损坏、锈蚀等病害开展影象数据采集,建立桥梁病害数据库,具有安全性与经济实用性,对于特殊结构桥梁(如斜拉桥、悬索桥、钢管混凝土拱桥等)或是大跨高... 将无人机的远程遥控拍摄技术应用于对公路桥梁行为主体及附设设备的缝隙、破损、剥落损坏、锈蚀等病害开展影象数据采集,建立桥梁病害数据库,具有安全性与经济实用性,对于特殊结构桥梁(如斜拉桥、悬索桥、钢管混凝土拱桥等)或是大跨高墩桥梁而言无人机检验更具有优势。将病害照片呈现在模型上,可更直观地体现桥梁整体的病害信息,并为今后的管理养护工作提供方便快捷的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技术创新 桥梁检测 影像数据采集
下载PDF
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67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董武剑 洪小刚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0年第1期44-44,I0003,共2页
关键词 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 慢性泪囊炎 纱条治疗 牵引缝线 肾上腺素 丁卡因
下载PDF
路面三维检测系统技术分析综述
10
作者 陈江 郎洪 +3 位作者 刘力乾 洪小刚 陈震 原野 《华东公路》 2022年第5期3-7,共5页
从检测原理、检测精度、深度信息、外界影响等因素分析了三维图像检测技术与视频检测技术相对于传统的人工和二维图像检测技术的优势,对三维结构光技术、激光仪扫描技术、3DPIXA技术以及视频图像检测等先进技术相应的原理进行介绍。通... 从检测原理、检测精度、深度信息、外界影响等因素分析了三维图像检测技术与视频检测技术相对于传统的人工和二维图像检测技术的优势,对三维结构光技术、激光仪扫描技术、3DPIXA技术以及视频图像检测等先进技术相应的原理进行介绍。通过对各类路面检测系统的调研,重点介绍了路面三维检测系统的搭建,并对设备情况、结构关系、检测时速、检测精度以及各类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全面展示了现阶段世界最先进的路面损坏检测技术,将对公路单位或技术工程师、管理人员对方法的选择、系统的搭建、未来的前景等方面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检测 损坏识别 检测系统 技术指标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膜系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13
11
作者 洪小刚 徐文东 +1 位作者 赵成强 唐晓东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164-2169,共6页
Kretschmann型激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膜系结构是探针诱导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纳米光刻技术(PSPRN)的关键部分之一。采用多层介质的特性矩阵法计算膜系结构的透射系数和反射率,对PSPRN所需的单膜层、双膜层及三膜层膜系结构进行了... Kretschmann型激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膜系结构是探针诱导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纳米光刻技术(PSPRN)的关键部分之一。采用多层介质的特性矩阵法计算膜系结构的透射系数和反射率,对PSPRN所需的单膜层、双膜层及三膜层膜系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光波波长为514.5 nm时,对于选定材料的最佳膜系结构是Ag膜厚度为46 nm的单膜层结构,Ag膜厚度为24 nm,AgOx厚度为95 nm的双膜层结构及Ag膜厚度为44 nm,SiO2厚度为180 nm,AgOx厚度为10 nm的三膜层结构,提出了记录层材料应选择折射系数小且吸收系数尽可能小的光刻材料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光学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膜系结构 特性矩阵法 透射系数 反射率
原文传递
数值模拟探针诱导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纳米光刻 被引量:9
12
作者 洪小刚 徐文东 +2 位作者 李小刚 赵成强 唐晓东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643-6648,共6页
采用有损耗介质和色散介质的二维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数值模拟了以光波长514.5 nm的p偏振基模高斯光束为入射光源,激发Kretschmann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并通过探针的局域场增强效应实现纳米光刻的新方法——探针诱导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 采用有损耗介质和色散介质的二维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数值模拟了以光波长514.5 nm的p偏振基模高斯光束为入射光源,激发Kretschmann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并通过探针的局域场增强效应实现纳米光刻的新方法——探针诱导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纳米光刻.分别就探针与记录层的间距以及探针针尖大小,模拟分析了不同情况下探针的局域场增强效应和记录层表面的相对电场强度振幅分布.结果表明,探针工作在接触模式时,探针的局域场增强效应最明显,记录层表面的相对电场强度振幅的对比度最大;当探针针尖距记录层5 nm时,针尖下方记录层表面的相对电场强度振幅大于光刻临界值的分布宽度与针尖尺寸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光刻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原文传递
探针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洪小刚 徐文东 +1 位作者 赵成强 唐晓东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049-3053,共5页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对探针诱导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纳米光刻(PSPRN)技术中探针的引入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以获得最佳的光刻实验条件。结果表明,高斯光束聚焦光斑越小,SPR场增强效应也越小。接触...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对探针诱导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纳米光刻(PSPRN)技术中探针的引入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以获得最佳的光刻实验条件。结果表明,高斯光束聚焦光斑越小,SPR场增强效应也越小。接触模式下,针尖曲率半径为10 nm的硅(Si),35 nm,100 nm的金(Au)探针,分别使SPR共振角变化了0,0.8°和1°。且对于Au探针,针尖曲率半径大的,针尖处的局域场增强效应要小。分析表明,采用针尖曲率半径为10 nm的Si或35 nm的Au探针,在合适的SPR膜层上通过调整光入射角度,很有可能实现50 nm的光刻记录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光学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探针
原文传递
分层介质中p偏振光透射系数的修正
14
作者 洪小刚 徐文东 +1 位作者 赵成强 唐晓东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244-3248,共5页
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了全反射时分层介质中p偏振光的透射系数计算公式,并采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进行了验证。计算所获得的公式与传统的采用分层介质的特性矩阵法计算获得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当发生全反射时,公式多了一个全反射修正因... 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了全反射时分层介质中p偏振光的透射系数计算公式,并采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进行了验证。计算所获得的公式与传统的采用分层介质的特性矩阵法计算获得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当发生全反射时,公式多了一个全反射修正因子。此外,采用FDTD模拟的两层介质的全反射结构及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膜系结构的结果与修正后的公式符合得很好。该修正公式是对分层介质中电磁波传播的完善,是对一些有影响力的文献关于场增强因子的修正,它对SPR及倏逝场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多层介质 全反射 透射系数 p偏振光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原文传递
探针诱导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纳米光刻系统 被引量:7
15
作者 赵成强 徐文东 +2 位作者 洪小刚 李小刚 唐晓东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73-477,共5页
提出了一种在原子力显微镜(AFM)基础上设计的探针诱导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纳米光刻(PSPRN)系统。此系统不但实现了探针的精确控制,而且由于系统本身具有AFM的全部功能,因此可以实时检测样品表面的形貌以及光刻效果。系统采用改进的Kretschm... 提出了一种在原子力显微镜(AFM)基础上设计的探针诱导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纳米光刻(PSPRN)系统。此系统不但实现了探针的精确控制,而且由于系统本身具有AFM的全部功能,因此可以实时检测样品表面的形貌以及光刻效果。系统采用改进的Kretschmann型共振耦合器件,在棱镜和样品基板之间注入匹配折射率油,使样品更方便更换;利用声光调制器与AFM配合实现了等离子体激发光照射时间的精确控制。通过初步实验,在银(Ag)膜表面获得了直径100 nm左右的光刻点,验证了PSPRN的可行性。研究了光照时间、激光功率、激光入射角、材料厚度等因素对光刻点大小、深度的影响,为实现更小的光刻点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刻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原子力显微镜 探针
原文传递
Field enhancement effect of metal probe in evanescent field
16
作者 洪小刚 徐文东 +2 位作者 李小刚 赵成强 唐晓东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1期74-77,共4页
Field enhancement effect of metal probe in evanescent field, induced by using a multi-layers structure for exciting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 is analyzed numerically by utilizing two-dimensional (2D) TM- wa... Field enhancement effect of metal probe in evanescent field, induced by using a multi-layers structure for exciting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 is analyzed numerically by utilizing two-dimensional (2D) TM- wave finite 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 method. In this letter, we used a flmdamental mode Gaussian beam to induce evanescent field, and calculated the electric intens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nonmetal probe, the metal probe has a larger field enhancement effect, and its scattering wave induced by field enhancement has a bigger decay coefficient. The field enhancement effect should conclude that the metal probe has an important application in nanolitho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ussian beams METALS Method of moments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urface structure Time domain analysis Two dimensiona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