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覆盖对农田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洪晓强 赵二龙 宋宏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8期177-179,共3页
秸秆覆盖的土壤剖面含水量与裸地显著不同,与前者相比,裸地土壤水分无明显的层次性变化,受降水及蒸发等因子影响明显.由于覆盖状况和土壤物理性质不同,土壤水分变化幅度也有明显差异,秸秆覆盖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玉米拔节期0~40cm土层达... 秸秆覆盖的土壤剖面含水量与裸地显著不同,与前者相比,裸地土壤水分无明显的层次性变化,受降水及蒸发等因子影响明显.由于覆盖状况和土壤物理性质不同,土壤水分变化幅度也有明显差异,秸秆覆盖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玉米拔节期0~40cm土层达到18%.苗期根长小并主要分布在0~30cm土层,孕穗期和灌浆期根长大大增加,主要分布在0~60cm和0~90cm土层.秸秆覆盖可以显著地增加土壤水分利用率和蓄水量,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玉米单产3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生长速度 农田土壤水分 秸秆覆盖 产量表现
下载PDF
陕西省关中灌区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技术试验 被引量:5
2
作者 洪晓强 李立科 +1 位作者 赵二龙 李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5-117,127,共4页
为了探索免耕覆盖技术的保水增产增值效果,2007年在陕西省杨凌区进行了不同播种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免耕覆盖播种比传统耕作1m土层土壤含水率高1.2%;能显著促进玉米幼苗生长和根系发育,孕穗期根系长度26.6m,比对照增加71.6%;每1hm2产量8... 为了探索免耕覆盖技术的保水增产增值效果,2007年在陕西省杨凌区进行了不同播种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免耕覆盖播种比传统耕作1m土层土壤含水率高1.2%;能显著促进玉米幼苗生长和根系发育,孕穗期根系长度26.6m,比对照增加71.6%;每1hm2产量8408kg,增产11.3%,增值1991元。该技术能有效保蓄农田土壤水分,明显增加玉米产量、产值,可在关中灌区及同类地区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耕 根系 投入产出 关中灌区
下载PDF
关中西部小麦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生态效应 被引量:8
3
作者 洪晓强 李立科 杨少伟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2-55,共4页
为探索旱地有效的蓄水保墒途经,在陕西省宝鸡市农科所试验农场进行秸秆覆盖免耕播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在夏闲期和生长期进行留茬覆盖,能显著增加土壤贮水量,尤其可使土壤上层长期保持湿润状态,同时留茬覆盖还能提高土壤肥力。... 为探索旱地有效的蓄水保墒途经,在陕西省宝鸡市农科所试验农场进行秸秆覆盖免耕播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在夏闲期和生长期进行留茬覆盖,能显著增加土壤贮水量,尤其可使土壤上层长期保持湿润状态,同时留茬覆盖还能提高土壤肥力。休闲期蓄水量由391.9 mm提高到468.7 mm;土壤表层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分别比对照增加41.3%、104.5%、13.0%;免耕播种产量7 351.5 kg/hm2,传统耕作产量6 739.5 kg/hm2,增产9.1%。该技术能有效保蓄农田土壤水分,增产较明显,可在关中西部及同类地区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免耕 生态效应 小麦 关中西部
下载PDF
陕西商洛春玉米品种密度施肥试验 被引量:5
4
作者 洪晓强 雷海宁 王富群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5-38,共4页
春玉米品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四因素三水平试验表明,密度是影响洛南川道地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品种对玉米经济性状和农艺性状的改善具有显著作用。试验最优处理组合为A3 B3 C1 D2,即品种掖单19,密度6.0万/hm2,施氮量255 kg/hm2,施... 春玉米品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四因素三水平试验表明,密度是影响洛南川道地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品种对玉米经济性状和农艺性状的改善具有显著作用。试验最优处理组合为A3 B3 C1 D2,即品种掖单19,密度6.0万/hm2,施氮量255 kg/hm2,施磷量7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栽培技术 陕西商洛
下载PDF
渭北旱塬不同耕作法蓄水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洪晓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1-53,共3页
根据定位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几种耕作法在渭北旱源东部半湿润偏旱区的土壤水分、土壤硬度等效应。结果表明:浅耕深松能显著增加夏闲期土壤贮水量,小麦播种期2m土体比传统耕作法多蓄水20mm。
关键词 渭北旱塬 深松 蓄水 夏闲期 耕作
下载PDF
渭北旱塬春玉米农田土壤水分状况及水分平衡试验 被引量:10
6
作者 洪晓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1-35,41,共6页
根据1992至1994连续三年的春玉米农田土壤水分动态、水分平衡试验,研究了陕西省合阳县旱地春玉米田水分动态规律、春玉米需水规律、耗水规律及水分盈亏状况。结果表明,春玉米需水量为441.4mm,实际耗水量为305.1... 根据1992至1994连续三年的春玉米农田土壤水分动态、水分平衡试验,研究了陕西省合阳县旱地春玉米田水分动态规律、春玉米需水规律、耗水规律及水分盈亏状况。结果表明,春玉米需水量为441.4mm,实际耗水量为305.1mm。三年平均水分满足率6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平衡 春玉米 需水量 耗水量
下载PDF
陕北沟谷地春玉米高产配套技术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洪晓强 李立科 +1 位作者 李瑛 杨炳离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202-205,共4页
试验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影响玉米高产的品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陕北沟谷地春玉米7 650 kg.hm-2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在本试验条件下,四项农艺措施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密度>品种>施氮... 试验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影响玉米高产的品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陕北沟谷地春玉米7 650 kg.hm-2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在本试验条件下,四项农艺措施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密度>品种>施氮量>施磷量,最佳农艺措施组合为密度6.00万株.hm-2,纯氮330 kg,纯磷138kg,品种3 819。生育期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四因素中品种对生育期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研究结果可作为类似地区春玉米高产栽培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高产技术 陕北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川地小麦高产栽培因素组装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洪晓强 李立科 +1 位作者 李瑛 赵二龙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272-274,共3页
为寻求最佳栽培因子组合,为小麦增产提供科学依据,在陕北黄土高原川地中等肥力条件下,进行了三因素二水平正交设计试验。研究表明,三因素对小麦产量影响顺序为施肥量>种植方式>播种量。同时研究了播种量与施肥量、播种量与种植方... 为寻求最佳栽培因子组合,为小麦增产提供科学依据,在陕北黄土高原川地中等肥力条件下,进行了三因素二水平正交设计试验。研究表明,三因素对小麦产量影响顺序为施肥量>种植方式>播种量。同时研究了播种量与施肥量、播种量与种植方式、施肥量与种植方式之间的交互作用。小麦品种石86-51446000 kg.hm-2以上栽培方案为:播种量120 kg.hm-2,施氮量189 kg.hm-2,施磷量129 kg.hm-2,并进行地膜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正交设计 陕北黄土高原
下载PDF
渭北东塬旱地小麦耗水及其调控 被引量:4
9
作者 洪晓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9-52,共4页
该文应用土壤水分平衡法对渭北东部旱地小麦耗水规律进行了探讨。得出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291.5~365.9mm,水分平均满足率为64.9%;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小麦产量与农田蒸散量的数学模型。提出蓄水保墒、培肥地力、应用... 该文应用土壤水分平衡法对渭北东部旱地小麦耗水规律进行了探讨。得出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291.5~365.9mm,水分平均满足率为64.9%;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小麦产量与农田蒸散量的数学模型。提出蓄水保墒、培肥地力、应用抗旱制剂等旱作农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水量 渭北东部 旱地 小麦
下载PDF
陕西果树林下耕作栽培保水增值模式 被引量:2
10
作者 洪晓强 许喜明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1期74-76,共3页
陕西省渭北旱原与陕北黄土高原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是以苹果为主的各类果品适生区和优质区。但该地普遍存在降水偏少、耕作粗放、果园土地空闲等诸多弊端。实践证明,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耕作覆盖蓄水保水措施、果园套种药、菌、瓜、菜、... 陕西省渭北旱原与陕北黄土高原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是以苹果为主的各类果品适生区和优质区。但该地普遍存在降水偏少、耕作粗放、果园土地空闲等诸多弊端。实践证明,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耕作覆盖蓄水保水措施、果园套种药、菌、瓜、菜、粮、草等,充分利用降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是农业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 林下 耕作 套种 陕西
下载PDF
渭北旱作农业节水增效的途径 被引量:5
11
作者 洪晓强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5-37,共3页
渭北旱塬的主要自然灾害是干旱,尤以伏旱和春旱对农业生产威胁最大。为解决渭北旱作农业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节水增效的途径:加强生态治理,合理利用土地;稳定粮食生产,提高产量效益;搞好夏闲覆盖,增加降水贮备;革新耕作技术,达到节本... 渭北旱塬的主要自然灾害是干旱,尤以伏旱和春旱对农业生产威胁最大。为解决渭北旱作农业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节水增效的途径:加强生态治理,合理利用土地;稳定粮食生产,提高产量效益;搞好夏闲覆盖,增加降水贮备;革新耕作技术,达到节本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农业 节水增效 渭北旱塬
下载PDF
秦巴山区春玉米丰产栽培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洪晓强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z1期7-10,共4页
采用密度、氮肥、磷肥三因子二次饱和D -最优设计 ,筛选出 9× 10 3 ~ 1 0 5× 10 4kg·hm-2 的农艺方案为 :密度 5 190 0~6 0 75 0株·hm-2 ,纯氮 16 9 5~ 2 14 5kg·hm-2 ,纯磷 4 8~ 87kg·hm-2 ;高于 1... 采用密度、氮肥、磷肥三因子二次饱和D -最优设计 ,筛选出 9× 10 3 ~ 1 0 5× 10 4kg·hm-2 的农艺方案为 :密度 5 190 0~6 0 75 0株·hm-2 ,纯氮 16 9 5~ 2 14 5kg·hm-2 ,纯磷 4 8~ 87kg·hm-2 ;高于 1 0 5× 10 4kg·hm-2 的农艺方案 :密度 6 0 75 0~ 6 5 70 0株·hm-2 ,纯氮 2 35 5~ 2 6 4kg·hm-2 ,纯磷 5 8 5~ 90kg·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区 春玉米 密度 氮肥 磷肥
下载PDF
杨凌地区桃树土壤水分动态及其耗水特征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洪晓强 许喜明 +1 位作者 赵二龙 李旭辉 《中国水土保持》 2015年第5期47-50,共4页
为了摸清桃树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点和桃树的耗水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区域防旱措施,以桃园土壤水分下降到田间持水量的不同比例为灌溉指标进行了补充灌溉试验。结果表明:灌溉后S1、S2处理土壤水分形成"双峰分布",S3、S4表现平... 为了摸清桃树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点和桃树的耗水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区域防旱措施,以桃园土壤水分下降到田间持水量的不同比例为灌溉指标进行了补充灌溉试验。结果表明:灌溉后S1、S2处理土壤水分形成"双峰分布",S3、S4表现平缓,S5整个生育期土壤水分是一个缓慢下降的过程,但始终未达到凋萎湿度值;试验中S2、S4处理土壤蒸发量分别为403.1、418.1 mm,分别占其总蒸散量的37.2%和41.9%,土壤水贮存量分别达到217.2和142.2 mm。因此,采用各种形式的保水措施减少桃园土壤水分蒸发很有必要;同时,利用黄土塬区土层深厚、贮水能力强的特性,在充分纳蓄降雨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适当减少灌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 土壤水分 蒸发量 杨凌
下载PDF
苜蓿的种植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洪晓强 李立科 +1 位作者 赵二龙 张朝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3年第3期26-26,共1页
苜蓿播前要求精细整地,并保持土壤墒情.在贫瘠土壤上需施适量厩肥和磷肥,酸性土壤当PH值5~6时每667m2应施20~40kg石灰,在未种过苜蓿的土壤上播前接种苜蓿根瘤菌,有良好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 播种 施肥 病虫害防治 苜蓿 种植技术
下载PDF
渭北旱原东部小麦干旱特征及其调控 被引量:1
15
作者 洪晓强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9期158-162,共5页
为了弄清渭北旱原小麦生育期土壤干旱特征,采取相应的抗旱保水措施,根据渭北旱原东部合阳土壤水分实测资料,计算各项干旱特征值。结果表明:当地土壤水分干旱线为14.1%,小麦从3月上旬到8月上旬均处于干旱线以下。在干旱年份,土壤剖面大... 为了弄清渭北旱原小麦生育期土壤干旱特征,采取相应的抗旱保水措施,根据渭北旱原东部合阳土壤水分实测资料,计算各项干旱特征值。结果表明:当地土壤水分干旱线为14.1%,小麦从3月上旬到8月上旬均处于干旱线以下。在干旱年份,土壤剖面大部分土层都为极大干旱等级,最小干旱程度为22.8%,导致小麦青干减产。小麦全生育期亏缺量203.0 mm,水分满足率只有61.9%;耗水量约300~340 mm,其中50%~65%来源于生育期间的降水。从试验可以看出,各年型的农田水分平衡值均为负值,说明本区小麦生育期的水分条件较差,据此提出深耕蓄水、夏闲期秸秆覆盖、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合理施肥等水分调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降水保蓄率 秸秆覆盖 保护性耕作 合理施肥 渭北旱原东部
下载PDF
陕西商洛春玉米陕911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16
作者 洪晓强 李浩波 李志诚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23-327,共5页
春玉米品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四因素三水平试验表明,密度是影响洛南川道地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品种对玉米经济性状和农艺性状的改善具有显著作用。试验最优处理组合为A2B3C3D1和A2B3C2D1,即品种陕911,密度5 25万株/hm2,施氮量375kg... 春玉米品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四因素三水平试验表明,密度是影响洛南川道地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品种对玉米经济性状和农艺性状的改善具有显著作用。试验最优处理组合为A2B3C3D1和A2B3C2D1,即品种陕911,密度5 25万株/hm2,施氮量375kg/hm2,施磷量195kg/hm2或15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玉米 陕911 品种 栽培技术 密度 施氮量 施磷量 施肥 经济性状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渭北旱塬垄沟集水及增产效应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洪晓强 《陕西农业科学》 1997年第6期24-25,共2页
经三年试验观测表明,渭北旱塬采取垄沟覆膜栽培法,能有效接纳降水入渗,减少水分损失,改善农田水分状况,提高作物产量水平。
关键词 垄沟集水 增产 胃北旱塬
下载PDF
陕西洛南小麦行套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18
作者 洪晓强 李浩波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2期140-142,共3页
选取对洛南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品种、播量、施肥量、覆盖方式四因子,进行配套栽培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条件下,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为播量>施肥量>覆盖方式>品种。初步确定洛南县小麦行套种植的最佳因子处理组合为A1B2... 选取对洛南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品种、播量、施肥量、覆盖方式四因子,进行配套栽培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设计条件下,影响小麦产量的因素为播量>施肥量>覆盖方式>品种。初步确定洛南县小麦行套种植的最佳因子处理组合为A1B2C2D2,即品种陕麦150,播量240万粒/hm2,施肥量P2O5135+N180kg/hm2,种植方式为地膜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量 施肥量 小麦产量 覆盖方式 品种 高产栽培技术 配套栽培 初探 影响 条件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旱地春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19
作者 洪晓强 李立科 +1 位作者 李瑛 赵二龙 《陕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4期3-4,11,共3页
春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GK3007、8813和H2071三个品种或品系667 m2产量分别为400.2kg、385.0 kg、372.9 kg,分别比对照中单2号增产30.7%、25.7%、21.8%,产量差异明显,而且它们的综合农艺性状也表现良好,可考虑作为中单2号的替代品... 春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GK3007、8813和H2071三个品种或品系667 m2产量分别为400.2kg、385.0 kg、372.9 kg,分别比对照中单2号增产30.7%、25.7%、21.8%,产量差异明显,而且它们的综合农艺性状也表现良好,可考虑作为中单2号的替代品种或搭配品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品种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土壤活性水对甜瓜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洪晓强 司立征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9期42-43,共2页
土壤活性水一号剂型内含多种有益菌类。在陕西西安阎良区进行的甜瓜根部冲施试验表明,其可促进瓜蔓伸长、根系生长、叶面积系数增加、植株抗病性增强,最终提高甜瓜产量品质,尤以幼苗期、初果期两次施用效果明显。土壤活性水一号剂型价... 土壤活性水一号剂型内含多种有益菌类。在陕西西安阎良区进行的甜瓜根部冲施试验表明,其可促进瓜蔓伸长、根系生长、叶面积系数增加、植株抗病性增强,最终提高甜瓜产量品质,尤以幼苗期、初果期两次施用效果明显。土壤活性水一号剂型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增产提质作用明显,可在陕西渭北甜瓜种植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活性水 甜瓜 生长发育 产量品质 阎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