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决策树的广州地区献血人群抑郁快速筛查模型的构建研究
1
作者 谢桂芸 冯凡凡 +7 位作者 邓学成 洪晓春 欧阳剑 陈翀 曾四海 戎霞 陈锦艳 黎世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705-709,共5页
目的对全血献血者人群中抑郁流行病学情况进行调查并作相关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快速有效的献血者人群抑郁筛查模型。方法2020年5~8月,在本中心各街头献血点捐献全血的献血者共计13015名,指导其完成包含社会人口学信息及抑郁筛查量表... 目的对全血献血者人群中抑郁流行病学情况进行调查并作相关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快速有效的献血者人群抑郁筛查模型。方法2020年5~8月,在本中心各街头献血点捐献全血的献血者共计13015名,指导其完成包含社会人口学信息及抑郁筛查量表(PHQ-9)的匿名电子问卷调查,PHQ-9量表评分10分及以上判定为筛查抑郁。用SPSS 26.0做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相关因素并建立2级决策树,父节点/子节点中的最小样本数为30/10,进行10折交叉验证,剪枝PHQ-9的题项,形成献血者抑郁的快速筛查模型。结果13015名街头全血献血者中,364(2.80%)人的PHQ-9得分≥10分。年龄18~29岁(P<0.05)、未婚(P<0.05)、家庭人均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献血者(P<0.05)更易出现抑郁。决策树分析发现,81.96%PHQ-9得分“<10分”及3.85%“≥10分”的献血者被包含在PHQ-9的第6、2和4题项形成的两个终端节点中。由此3个题项构建出一个快速筛查模型,经10倍交叉法验证,该模型的误判率仅为1.70%。结论广州地区全血献血者人群中基于PHQ-9筛查的抑郁率为2.80%(95%CI:2.52%~3.09%),献血次数与初筛抑郁不相关。基于PHQ-9的第6、2和4题项可建立1个快速准确的献血者抑郁快速筛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献血者 决策树 逻辑回归 快速筛查模型 广州
原文传递
一类受五次扰动的三次平面Hamilton系统中12个极限环的分布(英文) 被引量:3
2
作者 洪晓春 施传柱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5-18,共4页
用定性分析和数值判定方法研究了一类三次平面Hamilton系统在 5次扰动下的极限环个数及分布情况 ,得出了该系统有 12个极限环的结论 ,并给出了这 12个极限环的分布情况 .
关键词 五次扰动 三次平面Hamilton系统 判定函数 极限环 相图
下载PDF
一类三次Hamilton系统的相图(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洪晓春 谢绍龙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用定性理论方法研究了一类三次Hamilton系统的相图,得出该类系统的相图共有10种,并且给出了这10种相图.
关键词 三次HAMILTON系统 相图 奇点 变换 JACOBI矩阵 Poinearé变换
下载PDF
一类微分系统的极限环分布情况(英文) 被引量:4
4
作者 洪晓春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3-126,163,共5页
用定性分析和数值判定方法,对一类微分系统x=y,y=x(l-bx2)+(α-cx2)y(其中l>0,b>0,c≠0)的极限环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出该系统有3个极限环,并且给出了该系统所有极限环的分布情况.
关键词 微分系统 判定函数 极限环 奇点
下载PDF
一类三次系统的极限环分布情况(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洪晓春 谢绍龙 尹树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69-72,共4页
用定性分析和数值判定方法,对一类三次系统的极限环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出该系统有2个极限环,并且给出了该系统所有极限环的分布情况。
关键词 三次系统 判定函数 极限环
下载PDF
一类扰动五次哈密顿系统的双尖点极限环 被引量:3
6
作者 洪晓春 张伟 杨春妮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416-419,423,共5页
研究了一类五次哈密顿系统在三次扰动下的双尖点极限环.应用判定函数和数值计算方法得出该系统有3个极限环,给出了出现双尖点极限环的情况,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给出了各极限环的具体位置.
关键词 哈密顿系统 极限环 ABEL积分 判断函数
下载PDF
受扰动的三次Hamilton系统中12个极限环的分布情况 被引量:1
7
作者 洪晓春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用定性分析和数值判定方法在带有 5次扰动的三次平面 Hamilton系统中发现了 1 2个极限环 ,给出了这 1
关键词 HAMILTON系统 判定函数 极限环 相图
下载PDF
一类二次微分系统的相图(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洪晓春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56-57,61,共3页
用微分方程定性分析方法研究了叶彦谦教授提到的一类二次微分系统的相图,得出该类系统的相图共有9种,并且给出了这9种相图。
关键词 二次微分系统 相图 奇点 变换 定性分析
下载PDF
一类扰动Hamilton系统的极限环分布情况 被引量:1
9
作者 洪晓春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22-26,共5页
本文用定性理论和数值判定方法研究了一类扰动Hamilton系统的极限环的个数随扰动次数增高而增多的情况 ,即扰动为 3次时极限环个数为 5个 ,而当扰动为 7次时极限环个数为 9个 .
关键词 HAMILTON系统 判定函数 极限环 相图
下载PDF
一类平面二次系统的相图(英文)
10
作者 洪晓春 晏建学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用定性理论知识研究了一类平面二次系统的相图 ,得出该类系统的相图共有 11种 ,并且给出了这
关键词 平面二次系统 相图 定性理论 poincar-e变换 常微分方程
下载PDF
扰动的三次哈密顿系统的极限环分支及数值模拟(英文)
11
作者 洪晓春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11,33,共6页
利用定性分析和数值探测法研究了一类三次哈密顿系统在5次扰动下的极限环分支,使用判定函数得出了这个系统有15个极限环,并且使用数值模拟方法给出了这15个极限环的准确位置.
关键词 哈密顿系统 极限环 判定函数 定性分析 数值探测
下载PDF
同次扰动下增加极限环个数的一种方法
12
作者 洪晓春 谢绍龙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49-53,共5页
本文用极限环理论研究了在同次扰动下 ,通过改变扰动项或增加扰动项项数而增多极限环个数的一种方法 ,使用判定函数后发现 :5次扰动下 ,该系统极限环个数可以由 5个增多到 9个 ;7次扰动下 ,该系统极限环个数可以由 9个增多到 10个 .
关键词 HAMILTON系统 判定函数 极限环 相图
下载PDF
一类三次微分系统的极限环
13
作者 洪晓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2-15,共4页
用判定函数法和数值探测法,对一类三次微分系统的极限环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出该系统有且只有1个极限环,并且给出了该极限环的准确位置。
关键词 三次微分系统 极限环 判定函数 数值探测
下载PDF
一类二次系统的全局相图
14
作者 洪晓春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4-15,共2页
本文用定性分析研究了一类二次系统的全局相图 ,得出了该类系统的全局相图只有 8种 ,并且给出了这
关键词 二次系统 全局相图 扰动系统 Poincare′变换 有限远奇点 无穷点奇点 定性分析
下载PDF
广州地区大学生群体重复献血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洪晓春 谢桂芸 +4 位作者 柯蓉蓉 许颖莹 郑晓晓 黎世杰 陈锦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1021-1025,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大学生群体重复献血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因素,为维护和保留大学生献血群体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半结构访谈制作问卷,确定了重复献血影响因素相关的动机促进因素、阻碍因素、社会影响因素共3大... 目的调查分析大学生群体重复献血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因素,为维护和保留大学生献血群体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以及半结构访谈制作问卷,确定了重复献血影响因素相关的动机促进因素、阻碍因素、社会影响因素共3大部分。于2020年11~12月分层抽取广州地区10所高校的1200名参加无偿献血活动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问卷结果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s逐步归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献血有益健康、血液短缺、无偿献血优惠政策、担心家人需要用血等4个因素是重复献血大学生献血的动机促进因素;献血地点不方便和对献血纪念品不满意等2个因素是重复献血大学生的献血阻碍因素。另一方面,身边同学的鼓励而献血、好奇等2个因素是初次献血大学生献血的动机促进因素;担心献血影响身体健康是初次献血大学生献血阻碍因素。结论采供血机构应加强血液相关知识、献血优惠政策、采供血现状等献血宣传;积极利用同伴影响及高校的特殊环境,形成良好的献血氛围;重视献血服务及采供血机构的信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重复献血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一类哈密顿系统被对称扰动后极限环的分布情况
16
作者 洪晓春 晏建学 芮伟国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 2001年第S1期185-188,共4页
关键词 极限环 哈密顿系统 分布规律 分布情况 判定函数 扰动系统 关键点 闭轨 外稳定 极坐标方程
下载PDF
一类非线性Boussinesq方程的有界行波解 被引量:5
17
作者 谢绍龙 高斌 洪晓春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22,共5页
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一类非线性Boussinesq方程的有界行波.在r>0的条件下,首先把Boussinesq方程转换成一个常微平面系统.然后用定性理论讨论该平面系统的奇点性质,得到了该系统的相图分支,根据相图给出了有界... 用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一类非线性Boussinesq方程的有界行波.在r>0的条件下,首先把Boussinesq方程转换成一个常微平面系统.然后用定性理论讨论该平面系统的奇点性质,得到了该系统的相图分支,根据相图给出了有界行波的存在条件,并求出了有界行波的解.最后用数学软件Maple对行波方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有界行波的平面模拟图.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结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Boussinesq方程 有界行波 周期轨 同宿轨
下载PDF
重复献血者间隔期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晓晓 黎世杰 +6 位作者 冯凡凡 洪晓春 柯蓉蓉 许颖莹 谢桂芸 谭咏恩 陈锦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959-964,共6页
目的使用纵向研究的设计和分析技术,探讨全血重复献血者间隔期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LMEM)对广州血液中心40 876名在2017年间第二次献全血的献血者截止2019年12月30日的献全血行为进... 目的使用纵向研究的设计和分析技术,探讨全血重复献血者间隔期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linear mixed effect model,LMEM)对广州血液中心40 876名在2017年间第二次献全血的献血者截止2019年12月30日的献全血行为进行了跟踪,以经Cox-Box变换后的献血者间隔天数为结局变量,测量其每次献全血时相关的影响因素的变化并建模分析。结果随着献血间隔期序列号的增加,献血者平均献血间隔期呈现缩短趋势,每增加一个献血间隔期,减少-0.002 6个Cox-Box变换后的献血者间隔天数单位(T=-11.47,P<0.000 1),且献血间隔期序列号与其他变量存在广泛的交互效应(P值均<0.05)。在控制了其他变量后,与18—25岁组相比,25—35岁组、35—45岁组及>45岁组献血者献血间隔期均所有延长(参数估计值均为正值,P值均<0.000 1)。考虑年龄组与献血间隔期序列号的交互作用后,其变化方向发生改变,各年龄组与参考年龄组对比,随着献血间隔期序列号的增加,献血间隔期呈现下降趋势(参数估计值均为负值,P值均<0.05)。个人自愿组与团体自愿组对比,其献血间隔期呈现增加趋势(T=3.68,P<0.05)。汉族组与其他民族组对比,其献血间隔期呈现增加趋势(T=3.85,P<0.05),但加入献血间隔期序号的交互作用后,变化反向改变(T=-2.41,P<0.05)。献血400 mL献血者,与较低献血量献血者对比,献血间隔期减少-0.000 7个Cox-Box变换后的献血者间隔天数单位(T=-3.61,P<0.05),考虑了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后(个人自愿×400 mL;献血间隔期序号×献血400 mL),变化方向没有改变,减少速率有所变化,其中以个人自愿×400 mL组减少速率最大(参数估计值为-0.002 09)。但献血次数多的献血者,个人自愿者组献血间隔期更短(T=-2.83,P<0.05)。结论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平均献血间隔呈缩短趋势。应做好低年龄组、其他民族组的关爱工作,促进他们保持以较短间隔期重复献血;做好转化团体自愿献血者为个人自愿献血者的相关工作,可能有利于缩短献血者间隔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献血者 献血间隔期 影响因素 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Cox-Box变换
原文传递
Reduced Ostrovsky方程的周期圈波解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绍龙 洪晓春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16,共4页
用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理论研究Reduced Ostrovsky方程的周期圈波.在一些参数条件下画出了该方程平面系统的相图,根据相图找到周期圈波解的存在条件,求出了参数形式的周期圈波解.在特定的参数条件下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得到周期圈波的平... 用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理论研究Reduced Ostrovsky方程的周期圈波.在一些参数条件下画出了该方程平面系统的相图,根据相图找到周期圈波解的存在条件,求出了参数形式的周期圈波解.在特定的参数条件下用数学软件Mathematica得到周期圈波的平面模拟波形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TROVSKY方程 周期圈波 开轨线
下载PDF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其软件的献血者意向献血地点空间分布分析
20
作者 陈锦艳 谢桂芸 +5 位作者 柯蓉蓉 郑晓晓 许颖莹 洪晓春 黎世杰 梁华钦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248-1251,共4页
目的 了解广州市全血献血者的意向献血地点及其空间分布。方法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及其ArcGIS软件,迁移其他领域中成熟应用的空间分布分析方法,对2021年8月1日~2022年7月30日在广州血液中心17个全血献血点献血的献血者做随机分... 目的 了解广州市全血献血者的意向献血地点及其空间分布。方法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及其ArcGIS软件,迁移其他领域中成熟应用的空间分布分析方法,对2021年8月1日~2022年7月30日在广州血液中心17个全血献血点献血的献血者做随机分层抽样,并收集其意向献血地点,通过高德地图导出为GCJ-02坐标,经Python的pandas等模块转化为世界丈量系统(WGS)84坐标;同法将现有17个献血点地点转化为世界丈量系统(WGS)84坐标后,加载到ArcGIS软件的Arcmap组件。对献血者意向献血地点做聚类分析并获得中位数中心,对现有献血点计算3环缓冲区;以意向献血点是否被现有献血点缓冲区覆盖或紧邻作为二者是否“匹配”的判断标准。结果 共收集40 523(人)份有效献血者意向献血地点,经空间分布分析获得的17个意向献血点中有8个被现有献血点缓冲区覆盖或紧邻,其他9个意向献血点距离现有献血点较远。结论 利用GIS技术及ArcGIS软件对献血者献血意向地点做空间分布分析,可发现现有献血点是否满足献血者对于献血地点便利性的服务需求,为血站不断优化献血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点 意向献血地点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布分析 ARCGIS GIS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