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FLT3基因突变特点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洪英霞 王卫敏 +2 位作者 李宁宁 王瑞 刘晓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3期415-417,421,共4页
目的 分析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FLT3基因突变特点与其意义。方法 选取123例成人ALL患者。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产物,以限制性酶切产物分析法了解成人ALL患者FLT3基因突变现象,探究FLT3基因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分析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FLT3基因突变特点与其意义。方法 选取123例成人ALL患者。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产物,以限制性酶切产物分析法了解成人ALL患者FLT3基因突变现象,探究FLT3基因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3年,探究该基因突变与此类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123例成人ALL患者内,FLT3基因突变的有14例,突变率为11.38%(14/123),突变类型内,FLT3-ITD突变3例(21.43%),FLT3-TKD突变11例(78.57%);FLT3基因突变与FLT3基因无突变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乳酸脱氢酶(LDH)、骨髓原始细胞比率、淋巴细胞绝对值(LYM)、外周血原始细胞比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FLT3基因突变71.43%(10/14)与FLT3基因无突变83.74%(103/123)患者的3年生存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LT3基因突变在成人ALL患者中较为少见,且与患者的生存率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FLT3基因 临床病理特征 基因突变 生存率
下载PDF
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瑞 谷景荣 洪英霞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3期465-467,471,共4页
目的 探讨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选取80例高龄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征。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依据其临床结局将其分为生存组(n=60)与死亡组(n=20),收集年龄、性别等相关资料,运用多因素Log... 目的 探讨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选取80例高龄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征。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依据其临床结局将其分为生存组(n=60)与死亡组(n=20),收集年龄、性别等相关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究影响高龄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高龄DLBCL患者的病变可累及全身与各器官,侵犯部位以淋巴结[45.00%(36/80)]最为常见,其次为胃[20.00%(16/80)]、骨髓[12.50%(10/80)]、脾脏[7.50%(6/80)]、肠道[6.25%(5/80)]等。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体重指数(BMI)、化疗方案与高龄DLBCL患者的预后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结外器官受累数目、合并症与高龄DLBCL患者的预后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90岁(β=1.743,OR:5.714,95%CI=1.825~17.897)、IPI评分3~4分(β=2.485,OR=12.000,95%CI=3.467~41.540)、结外器官受累数目≥2处(β=3.121,OR=22.667,95%CI=5.698~90.170)、合并症≥2种(β=1.946,OR=7.000,95%CI=2.210~22.172)为高龄DLBCL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DLBCL可累及全身各个部位,高龄DLBCL患者侵犯部位以淋巴结、胃最为多见,预后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较多,如年龄>90岁、IPI评分3~4分、结外器官受累数目≥2处、合并症等,临床需对上述因素予以高度重视,及时施行个体化干预措施,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化疗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洪英霞 周娟霞 +1 位作者 徐宏蕊 王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20期153-154,共2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化疗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10例MM患者临床资料,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人员对患者进行一般资料调查、心理弹性水平评估。根据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将患者...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化疗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10例MM患者临床资料,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人员对患者进行一般资料调查、心理弹性水平评估。根据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将患者分为心理弹性良好组与较差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分析影响MM化疗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MM化疗患者中,心理弹性良好者61例,占比55.45%,心理弹性较差者49例,占比44.55%;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家庭收入<3000元、长期居住在农村、缺乏家庭支持与MM化疗患者心理弹性较差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职业、有无并发症与患者心理弹性较差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家庭收入<3000元、长期居住在农村、缺乏家庭支持是影响MM化疗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文化程度低、家庭收入少、长期居住在农村、缺乏家庭支持与MM化疗患者心理弹性较差有关,是其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化疗 心理弹性水平 影响因素 护理措施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遵医不良的原因探讨及护理 被引量:5
4
作者 洪英霞 江燕 《中原医刊》 2001年第7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糖尿病 原因分析 治疗 行为习惯 护理
下载PDF
护理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在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5
作者 洪英霞 周娟霞 +1 位作者 王瑞 何社梅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2年第5期772-774,共3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在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白血病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3例。甲组实施传统护理,乙组在甲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教育健康指导护理。...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在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白血病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43例。甲组实施传统护理,乙组在甲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教育健康指导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临床心理状态及疾病认知情况、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结果乙组疾病认识程度评分比甲组高;乙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甲组(P<0.05);乙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高于甲组(P<0.05),乙组康复锻炼管理、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及自我效能等评分均高于甲组(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度,减少负性情绪,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改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健康教育指导 急性白血病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观察及护理
6
作者 洪英霞 《职业与健康》 CAS 2002年第11期178-179,共2页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重要的急救措施之一,而系统良好的护理是顺利进行机械通气的保障。我科自1999~2001年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7例,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治疗 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病 呼吸衰竭 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基于三维质量评估的延续性护理在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洪英霞 宋丽娜 何社梅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第9期1277-1278,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质量评估的延续性护理在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H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三维质量评估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基于三维质量评估的延续性护理在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H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三维质量评估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自我管理效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的SUPPH及QLQ-30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SUPPH及QLQ-30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三维质量评估的延续性护理可提高HL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质量评估 延续性护理 霍奇金淋巴瘤
下载PDF
慢性病管理模式结合自我效能提升干预在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瑞 宋丽娜 洪英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第7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病管理模式结合自我效能提升干预在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60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慢性病管理模式,联合... 目的:探讨慢性病管理模式结合自我效能提升干预在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60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慢性病管理模式,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我效能提升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心理状态[采用心理健康测评量表(SLC-90)]、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自我效能[采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SRESE)]、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联合组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LC-90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ESCA、SRESE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病管理模式结合自我效能提升干预可有效提高白血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管理 自我效能 白血病 心理状态 自我护理能力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及护理干预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传红 王玉桥 +1 位作者 解青 洪英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3-716,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降低HCY水平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定CHD患者(82例)及对照组(33例)血浆HCY水平及各项血脂参数。对CHD患者进行以护士为主体的针对性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并...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降低HCY水平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测定CHD患者(82例)及对照组(33例)血浆HCY水平及各项血脂参数。对CHD患者进行以护士为主体的针对性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并随访督促健康计划的实施,3个月后复测HCY。结果:CHD患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督促实施健康计划3个月后HCY水平明显下降(由(16.08±4.57)mmol/L降至(12.23±3.64)mmol/L,P<0.05),82例CHD患者中只有2例复发。结论:CHD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其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HCY水平,对于减少CHD的患病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同型半胱氨酸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下载PDF
64例淋巴瘤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病理免疫组化及骨髓流式免疫分型分析及临床意义
10
作者 宋丽娜 王冲 +1 位作者 洪英霞 王瑞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8期1381-1384,共4页
目的分析淋巴瘤细胞白血病(LCL)患者骨髓流式免疫及病理免疫组化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64例LCL患者,均行病理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术(FC)检查。分析免疫组化及骨髓流式免疫分型各抗原表达情况,同时进行随访,分析LCL患者生存周期特点。结果... 目的分析淋巴瘤细胞白血病(LCL)患者骨髓流式免疫及病理免疫组化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64例LCL患者,均行病理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术(FC)检查。分析免疫组化及骨髓流式免疫分型各抗原表达情况,同时进行随访,分析LCL患者生存周期特点。结果免疫组化及骨髓流式免疫分型均显示,25例T淋巴细胞型,39例B淋巴细胞型;免疫组化各抗原表达结果显示,T淋巴细胞型表达率最高的抗原为CD7,占比100.00%,其次为CD3,占比60.00%;B淋巴细胞型表达率最高的抗原为CD19,占比94.87%,其次为CD20,占比56.41%;骨髓流式免疫各抗原表达结果显示,T淋巴细胞型表达率最高的抗原为CD7,占比100.00%,其次为CD3,占比60.00%;B淋巴细胞型表达率最高的抗原为CD19,占比94.87%,其次为CD20,占比56.41%;25例T淋巴细胞型患者生存周期为1~40个月不等,中位生存周期为19.78个月,伴CD3表达缺失中位生存期为12.98个月,不伴CD3表达缺失中位生存期为9.55个月;39例B淋巴细胞型患者生存周期为3~60个月不等,中位生存周期为27.75个月,伴CD20表达缺失中位生存期为7.16个月,不伴CD20表达缺失中位生存期为32.11个月。结论病理学诊断对临床诊断及治疗LCL具有重要的作用,且辅以髓流式免疫分型可进一步提高LCL诊断准确性,两者相互补充,对于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细胞白血病 病理免疫组化 骨髓流式免疫
下载PDF
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洪英霞 《临床医学》 CAS 2002年第7期56-56,共1页
呼吸衰竭是老年肺心病的常见并发症,病情复杂,愈后差.合理的护理是改善愈后的重要方法.我科自1998~2001年共收治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58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 肺心病 呼吸衰竭 临床护理 老年人 合并症 护理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方法对白血病化疗患者静脉炎的临床护理疗效
12
作者 洪英霞 周娟霞 +1 位作者 徐宏蕊 王瑞 《黑龙江中医药》 2022年第1期229-231,共3页
目的:观察白血病化疗患者静脉炎实施中西医结合方法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于本院接受化疗治疗的白血病患者中筛选100例开展研究,病例搜集时间段为2019年6月-2020年10月。计算机随机均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 目的:观察白血病化疗患者静脉炎实施中西医结合方法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于本院接受化疗治疗的白血病患者中筛选100例开展研究,病例搜集时间段为2019年6月-2020年10月。计算机随机均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比不同临床护理措施应用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14.00%低于对照组的32.00%,护理满意度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心理状态HAMA及HAMD评分(32.78±2.12)分与(31.21±2.0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5.54±3.90)分与(44.25±3.84)分,生活质量量表中生理、躯体、心理及社会功能评分(22.85±1.07)分、(23.01±1.13)分、(23.05±1.05)分、(22.98±1.2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0.06±1.43)分、(20.85±1.18)分、(21.62±1.26)分、(19.86±1.54)分,以上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化疗治疗时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也能降低发生严重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患者心理状态,同时积极影响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白血病 化疗 静脉炎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郑州地区急性白血病患者特征及生存时间分析
13
作者 洪英霞 刘晓 +1 位作者 郁月华 王婵 《华南预防医学》 2022年第9期1133-1135,1139,共4页
目的分析郑州地区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以郑州地区某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首次诊断的急性白血病确诊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及临床指标,对每个患者随访最长截止时间为5年或患者死亡。... 目的分析郑州地区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以郑州地区某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首次诊断的急性白血病确诊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及临床指标,对每个患者随访最长截止时间为5年或患者死亡。记录患者最后1次随访时间、生存时间等。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生存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Log-Rank检验,通过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纳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140例,占68.63%,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64例,占31.37%;男性113例,女性91例。病例年龄14~67岁,平均(40.69±13.16)岁。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HR=1.92)、出现异常核型(HR=2.12)、危险度为中高危(HR=2.23)、血红蛋白(Hb)<90 g/L(HR=2.16)、骨髓原始细胞比例≥50.00%(HR=1.78)为导致AM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年龄≥60岁(HR=2.01)、出现异常核型(HR=2.34)、危险度为中高危(HR=1.98)为导致AL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不同年龄、性别等急性白血病患者生存时间存在差异,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特征 生存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