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朝省诗:唐代官僚政事生活与创作
1
作者 洪迎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63,共9页
以早朝和寓直为主描写朝官政事生活的朝省诗,在唐代政治制度成熟和诗歌兴盛的背景下得到繁荣,且被宋以后的诗歌总集视为独立的题材类型。因具体环境和政事不同,早朝诗和寓直诗在场景内容、所用意象及意境上各有特点和偏擅,但作为庙堂制... 以早朝和寓直为主描写朝官政事生活的朝省诗,在唐代政治制度成熟和诗歌兴盛的背景下得到繁荣,且被宋以后的诗歌总集视为独立的题材类型。因具体环境和政事不同,早朝诗和寓直诗在场景内容、所用意象及意境上各有特点和偏擅,但作为庙堂制作和“荣遇之诗”,二者受儒家政教和雅颂之义制约,在表现与朝官身份、职守相对应的政治品节、朝事情怀这一正意及“典雅温厚”的本色风格上,具有本质的相通性,这也是学人将其统归为“朝省”类的出发点。这一王道诗学的政治属性也决定了唐代朝省诗自然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初盛唐时期“政遇醇和”,朝省诗“吟咏德泽”,以表现政治恩遇和责任为宗旨,可谓“雅颂之余波,政教之遗美”;中晚唐王道失落、宦情淡薄,朝省诗出现变奏,大量描写官员从政的辛苦、厌倦及内心私语、幽情等非“官守之所在”的情感。其“变声”虽不合雅颂之义,但在唐人眼中符合儒家诗学的性情风旨。朝省诗为了解唐代官僚的行政生活、思想风貌和相关朝事制度提供了最好的窗口,同时对客观评价庙堂制作,全面认识儒家诗学、唐代诗学及唐诗风貌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省诗 早朝 寓直 政事生活 雅颂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刘禹锡思想、文学研究述论 被引量:3
2
作者 洪迎华 尚永亮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8期60-64,共5页
从思想心态、文学创作方面对20世纪以来的刘禹锡研究予以全面的总结、归纳。思想心态研究以进入8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大时段。之前偏重于对其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的探讨,之后则趋向全方位和多元化考察。文学创作研究前六七十年间成果较... 从思想心态、文学创作方面对20世纪以来的刘禹锡研究予以全面的总结、归纳。思想心态研究以进入8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大时段。之前偏重于对其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的探讨,之后则趋向全方位和多元化考察。文学创作研究前六七十年间成果较少,80年代后才回归文学本位,进行了热烈和宏、微兼具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20世纪 思想心态 文学创作
下载PDF
论唐诗中的“灞桥”和“津桥” 被引量:2
3
作者 洪迎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7-103,共7页
"灞桥"和"津桥",在唐两京占据"边界"和"节点"的地理位置。因其重要的交通意义和独特的人文风物,二者常触动唐人的"诗思",成为诗歌创作中的常见意象。灞桥是唐人东出长安的"关口... "灞桥"和"津桥",在唐两京占据"边界"和"节点"的地理位置。因其重要的交通意义和独特的人文风物,二者常触动唐人的"诗思",成为诗歌创作中的常见意象。灞桥是唐人东出长安的"关口"和"门户",灞桥飞絮的自然风景和折柳送别的传统习俗,决定了此地宴饯常盛及相关送别诗感伤悲戚的情感特征和美学色彩。津桥是洛阳城南北往来的"焦点"和"核心",唐人津桥所望和所写,展示了洛阳的城市形象和个体的生存感受。因洛阳在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变迁,唐人的津桥诗体现出东都"时清则优偃,政弊则戚居"的变化特点。二者在唐诗中所体现审美意境的不同,折射出长安和洛阳之间首都地位和陪都地位的差异,以及事功文化和闲适文化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灞桥 津桥 两京
下载PDF
论唐代士人的恋京心态 被引量:1
4
作者 洪迎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3-140,共8页
唐代士人有着普遍而强烈的恋京心态,当时的诗人甚至说“生作长安草,胜为边地花”。在这一心态制动下,不仅有大量士子为了科举功名久寄长安,身不在长安的唐代士人们也参与创作了大量以望京、忆京、梦京、思京、归阙等为主题的诗歌。其中... 唐代士人有着普遍而强烈的恋京心态,当时的诗人甚至说“生作长安草,胜为边地花”。在这一心态制动下,不仅有大量士子为了科举功名久寄长安,身不在长安的唐代士人们也参与创作了大量以望京、忆京、梦京、思京、归阙等为主题的诗歌。其中,贬谪文人和动乱流寓文人的思京恋阙情绪尤为强烈。流贬士人从离京赴任开始,眷念京城的“强烈情感”便主导着他们的意志,构成其被贬后意识的“主要内容”。因社会动乱流寓在外的文人如杜甫、韦庄等,他们思念长安的精神内涵,除了对个人生活和政治归属的诉求,还有对国事民生的忧虑和社会现实的关注,其家国同一精神与屈原一脉相承,在思京诗中显示出更丰富的情感内容和更高的思想境界。与前后朝的士人相比,唐人强烈的恋京心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独特性,因之所创作的恋京诗也蔚为大观。这一现象在本质上缘于唐人对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信守和执着的事功精神。即使在政局紊乱、救时无方的中晚唐,士人们无奈退避,对长安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疏离,也未曾真正放弃对事功的追求和长安的眷恋。此外,这一心态还与唐人心中的长安情结与盛世情结、唐代官僚对君主的强烈依附以及唐人重内轻外的任职观念诸时代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士人 恋京诗 盛世情结 家国精神
下载PDF
论苏轼对刘禹锡诗歌的创作接受和理论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洪迎华 《长江学术》 CSSCI 2008年第4期33-42,共10页
苏轼虽然曾就刘柳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一事对二人进行抨击,但在诗歌创作上对刘禹锡仍多有取法。由于政治命运、个人心性的某些相似,苏轼在政治抒情诗的写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吸取了刘诗的讽刺艺术,其它题材和风格的诗歌创作,如《竹枝词》... 苏轼虽然曾就刘柳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一事对二人进行抨击,但在诗歌创作上对刘禹锡仍多有取法。由于政治命运、个人心性的某些相似,苏轼在政治抒情诗的写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吸取了刘诗的讽刺艺术,其它题材和风格的诗歌创作,如《竹枝词》、意境奇幻的作品等,两者之间也存在着艺术渊源关系。在"虚静"成诗和"象外"之境的诗歌理论上,苏轼对刘禹锡也有继承和发展。由于苏轼本身在北宋文坛及整个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他的接受无疑是刘禹锡诗歌整个接受史上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刘禹锡 接受
下载PDF
“韦柳体”及韦柳高下争议的接受学考察
6
作者 洪迎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3-129,共7页
苏轼以陶渊明、韦应物、柳宗元三者比较的方式对韦柳诗歌简古淡远的共性风格进行揭示,严羽则用"韦柳体"之名将其确认为一个诗歌体派。在接受学意义上,"韦柳体"的提出,一是缘于宋人对陶渊明诗歌和人格的推崇,韦、柳... 苏轼以陶渊明、韦应物、柳宗元三者比较的方式对韦柳诗歌简古淡远的共性风格进行揭示,严羽则用"韦柳体"之名将其确认为一个诗歌体派。在接受学意义上,"韦柳体"的提出,一是缘于宋人对陶渊明诗歌和人格的推崇,韦、柳皆因有陶诗意趣而被并论;二是因为韦、柳在五言古诗上的创作成就。苏轼在陶、韦、柳三者高下的比较中,认为柳胜韦,此一论断在明清时期引起了普遍的质疑。清代王士祯将矛头直接指向苏轼,明确提出韦在柳之上,为韦柳高下的问题翻案,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这种争议,除了要深切了解论者的立场和用意,深入作品、具体辨析韦柳风貌及艺术渊源、淡化和规避无谓的高下之争才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应物 柳宗元 韦柳体 接受学
下载PDF
吴武陵生平事迹考索
7
作者 洪迎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42,共6页
吴武陵,中唐元和时人,以名儒、文章、史学、气节著称,两《唐书》本传记其事多有脱略,其生平行实学界鲜有人关注。今钩沉载籍,对其生平事迹作系统考索及辨析。知吴武陵本名偘,郡望濮阳,信州贵溪人。元和二年进士擢第,次年流永州。约元和... 吴武陵,中唐元和时人,以名儒、文章、史学、气节著称,两《唐书》本传记其事多有脱略,其生平行实学界鲜有人关注。今钩沉载籍,对其生平事迹作系统考索及辨析。知吴武陵本名偘,郡望濮阳,信州贵溪人。元和二年进士擢第,次年流永州。约元和十年北还,为裴度器遇,以史才直史馆。长庆初,擢户部员外郎。宝历元年,为桂管观察使李渤副使。大和元年,入为太学博士,因《阿房宫赋》荐杜牧登第。后出为韶州刺史,约大和七年因党争牵连,以赃贬潘州司户参军,八年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唐文人 吴武陵 生平 考索
下载PDF
唐代京城与贬地诗歌传播的差异考察——以元和诗人传播境遇的比较为中心
8
作者 洪迎华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17-122,共6页
中唐元和诗坛韩孟诗派和元白诗派影响甚大,而刘禹锡、柳宗元两位诗人诗风独树一帜,影响远远不及,诗歌传播乃个中一大要因。刘柳二人长期谪伏贬地,落后的文化条件和环境使得文学传播缺乏良好的信息通道,他们在贬地创作的诗歌不能在士人... 中唐元和诗坛韩孟诗派和元白诗派影响甚大,而刘禹锡、柳宗元两位诗人诗风独树一帜,影响远远不及,诗歌传播乃个中一大要因。刘柳二人长期谪伏贬地,落后的文化条件和环境使得文学传播缺乏良好的信息通道,他们在贬地创作的诗歌不能在士人群中及时有效地传播。韩孟元白等身居京城,长安、洛阳既成为两大诗人群体的聚合场,也为诗歌传播提供了最好的流通环境。同时,在元和作家创作风格的形成中,传播环节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城 贬地 传播 元和
下载PDF
刘柳诗歌明前传播接受史研究
9
作者 洪迎华 《长江学术》 2006年第4期116-116,共1页
关键词 诗歌创作 接受史 柳宗元 刘禹锡 传播 永贞革新 政治行为 文学成就 北宋 批评
下载PDF
政治家刘柳在明清时期的接受境遇
10
作者 洪迎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21-26,共6页
因为永贞革新及王叔文等的关系,历史上对政治家刘禹锡、柳宗元的接受表现出诸多争议,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人、文学家身份的刘柳。唐宋时期,刘柳的政治作为及人格处于被贬斥的地位,降及明清,其接受境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接受... 因为永贞革新及王叔文等的关系,历史上对政治家刘禹锡、柳宗元的接受表现出诸多争议,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人、文学家身份的刘柳。唐宋时期,刘柳的政治作为及人格处于被贬斥的地位,降及明清,其接受境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接受者对永贞革新的认识走向公正和深刻,王世贞、王夫之、王鸣盛等人皆在对事件背景、过程的客观探讨中,重新审视和大力肯定了革新的历史意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革新人物的不实罪名翻了案。另一方面,明清读者对革新中的人物角色表现出了较为复杂的接受心理。诸多史家大力肯定二王的革新作为,但在道德品行上却加以贬低,并对其用事作风示以不满。而对刘柳,则出现了由否定其人而否定其文,和尽管对刘柳与王叔文结交并在行事中的激切、浮躁不无微辞,但对其人其文均予以肯定的两种不同接受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刘禹锡 明清 政治家 接受 永贞革新
下载PDF
柳宗元诗歌接受主流及其嬗变——从另一角度看苏轼“第一读者”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尚永亮 洪迎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2-100,共9页
作为柳宗元诗的“第一读者” ,苏轼的意义与其说是对柳诗风格之审美阐释和历史地位的评判 ,不如说是关于陶柳同流、韦柳并提这一接受方向的开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历宋元明清数百年的柳诗接受主流 ,一方面突破了苏轼设定的框架 ,而呈纵... 作为柳宗元诗的“第一读者” ,苏轼的意义与其说是对柳诗风格之审美阐释和历史地位的评判 ,不如说是关于陶柳同流、韦柳并提这一接受方向的开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历宋元明清数百年的柳诗接受主流 ,一方面突破了苏轼设定的框架 ,而呈纵深掘进的态势 :以清淡许柳诗 ,突出其峭的个性风格 ;以本色论柳诗 ,突出其精工的语言特色 ;以创作论为核心 ,着力探寻柳诗风格的成因 ,从而使得柳诗通过代复一代的接受 ,不断丰富和完形。另一方面 ,苏轼开启的解读方向及其对柳诗“清淡”风格的总体定位 ,在被发展、补充的同时仍然得到了顽强的传承 ,从而形成并强化着柳诗接受史的主流。这种从后世阅读活动尤其是接受主流来反观“第一读者”、判断其突出贡献的做法 ,应是理解“第一读者”之地位和作用的另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诗歌 主流 苏轼 审美 历史地位 “第一读者”
下载PDF
论明清时期对刘禹锡七绝的诗学批评
12
作者 洪迎华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1-16,共6页
明清时期,刘禹锡的七绝从其创作中凸显出来,受到诗论家的高度关注和肯定,其中杨慎推许刘禹锡为元和以后第一家。在以盛唐诗为尊的主流观念下,中唐诗人刘禹锡的七绝能得到诗家的普遍关注,乃因格调说自发源之初便表现出对诗人才情和诗歌... 明清时期,刘禹锡的七绝从其创作中凸显出来,受到诗论家的高度关注和肯定,其中杨慎推许刘禹锡为元和以后第一家。在以盛唐诗为尊的主流观念下,中唐诗人刘禹锡的七绝能得到诗家的普遍关注,乃因格调说自发源之初便表现出对诗人才情和诗歌声律的重视。而清人王夫之的批评和接受,不仅展现了刘氏七绝自身的特色和贡献,而且打破了大多数接受者以盛唐绝句为最高典范的普遍看法,将刘禹锡推上了"小诗之圣证"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七绝 明清
下载PDF
名篇与选本——以元和十大诗人被选诗为中心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尚永亮 洪迎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8-94,共7页
对古今有代表性的46种唐诗选本所选元和十大诗人诗作予以统计,厘定入选10次以上的91首诗作为名篇,用定量分析等方法进行考察,可得出以下结论:就具体诗人名篇占有量而言,刘禹锡名列榜首,其下依次为白居易、柳宗元、韩愈、李贺、张籍、王... 对古今有代表性的46种唐诗选本所选元和十大诗人诗作予以统计,厘定入选10次以上的91首诗作为名篇,用定量分析等方法进行考察,可得出以下结论:就具体诗人名篇占有量而言,刘禹锡名列榜首,其下依次为白居易、柳宗元、韩愈、李贺、张籍、王建、贾岛、元稹、孟郊;就名篇所用诗体而言,七绝占绝对优势,其下依次为七古、七律、五古、五律等。名篇的形成,盖由诗歌表现力、感染力、篇幅、韵味和独特本事、名家推赏、重要选本选录等内外因素共同促成,而与诗人之成就、地位倒未必尽属正比例关系。此外,名篇对诗人来说也像一把双刃剑,既可促进诗人声名之传播,也会对诗人整体诗歌的传受形成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选本 名篇 元和十大诗人 定量分析
下载PDF
尿微量白蛋白溴酚蓝测定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云红 洪迎华 +3 位作者 吕雁群 陈金妹 蔡根度 张建荣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3年第2期90-92,共3页
本文参照Klaus氏尿微量白蛋白溴酚蓝测定法,用酸处理代替Sephadex G50柱处理尿样本,建立了适合国内应用,特别是基层单位的检测方法,实验结果令人满意。材料和方法一、试剂1.溴酚蓝试剂:76.6g甘氨酸(1.02mol/L),16.5g Brij 35和660mg Na... 本文参照Klaus氏尿微量白蛋白溴酚蓝测定法,用酸处理代替Sephadex G50柱处理尿样本,建立了适合国内应用,特别是基层单位的检测方法,实验结果令人满意。材料和方法一、试剂1.溴酚蓝试剂:76.6g甘氨酸(1.02mol/L),16.5g Brij 35和660mg NaN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 清蛋白 溴酚蓝测定
下载PDF
561例良恶性胸腹水鉴别诊断的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雁群 洪迎华 +2 位作者 徐德安 张建荣 张永生 《陕西医学检验》 1997年第2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胸腹水 良性 恶性 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验
下载PDF
从选本看元和诗歌在唐宋金元的传播接受——以元和十大诗人作品入选率及其变化为中心
16
作者 尚永亮 洪迎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0-106,共7页
文章对元和十大诗人作品在唐宋金元诗歌选本中的入选量予以统计和分析,这是考察元和诗歌在这些时期传播接受状况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对代表性选本的计量分析发现,元和十大诗人的入选各具特点,白居易较为稳定,贾岛、刘禹锡选量居高,韩... 文章对元和十大诗人作品在唐宋金元诗歌选本中的入选量予以统计和分析,这是考察元和诗歌在这些时期传播接受状况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对代表性选本的计量分析发现,元和十大诗人的入选各具特点,白居易较为稳定,贾岛、刘禹锡选量居高,韩愈、柳宗元之入选不尽如人意,元稹、李贺等则随时代变迁呈现出明显的起伏变化。由此看出,选本收录既一定程度地反映出作家在传播接受史上的实际影响,也在个别人身上呈现出与其实际地位不相称的一面。而从宏观角度看,选本中诗人地位的涨落变化则反映出不同时代诗歌风气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和诗歌 选本 传播 接受
下载PDF
明清诗坛论争与元和诗歌选录——以元和十大诗人诗的入选和体裁分布为中心
17
作者 尚永亮 洪迎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4-160,共7页
明清时期,随着诗学思想由界分唐诗、独尊盛唐向打破疆域、变化融通发展,元和十大诗人诗在唐诗选本中的入选量也表现出由低迷渐次增高的变化。通过对13种具代表性之明清选本所收元和十人2609首诗的分析,一方面见出其与宋元选本的承接和... 明清时期,随着诗学思想由界分唐诗、独尊盛唐向打破疆域、变化融通发展,元和十大诗人诗在唐诗选本中的入选量也表现出由低迷渐次增高的变化。通过对13种具代表性之明清选本所收元和十人2609首诗的分析,一方面见出其与宋元选本的承接和若干差异,另一方面从诗体分布上得出结论:元和十人最被选家看好的诗体是七绝,达658首;以下依次为五古、七古、七律、五律、五绝、五言排律等。而就每种诗体之代表诗人言,七古之韩愈、李贺及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五古之孟郊、柳宗元、韩愈,五言排律之白居易、元稹,七言绝句之王建、刘禹锡,五言律诗之贾岛,均各占胜场。而就总体看,十人的古体选量又远远超过了近体。由此而言,元和十大诗人诗在明清选本中的入选状况和体裁分布,大致与其创作实绩及其在诗学批评领域的相关接受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选本 元和十大诗人 诗歌选录 体裁分布
下载PDF
评《李商隐文编年校注》
18
作者 尚永亮 洪迎华 《唐都学刊》 2003年第1期128-130,共3页
李商隐是一位在唐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其诗歌的整理研究,一直是热门话题,但对其文的整理研究,却冷清了许多。这与其唐代文章大家的地位是不相称的。刘学锴、余恕诚二君的《李商隐文编年校注》在辑录前人考订补笺的基础上,汇集... 李商隐是一位在唐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其诗歌的整理研究,一直是热门话题,但对其文的整理研究,却冷清了许多。这与其唐代文章大家的地位是不相称的。刘学锴、余恕诚二君的《李商隐文编年校注》在辑录前人考订补笺的基础上,汇集自己考订、补正的新成果,将李商隐所存之文合为一编,重新整理、编次,在最基本的文献层面为李文研究廓清榛莽,且多有新见,其有功于李商隐研究乃至于整个唐代文史研究者实在多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文编年校注》 刘学锴 余恕诚 辑录 编次 考订 补正 诗人
下载PDF
血浆纤维连接蛋白测定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19
作者 吕雁群 粱开忠 +1 位作者 洪迎华 俞靖龙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6年第3期141-141,共1页
血浆纤维连接蛋白测定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吕雁群,粱开忠,洪迎华,俞靖龙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实验诊断科(上海200433)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是一种以多种分子形式存在于血循环中的糖蛋白,主要形... 血浆纤维连接蛋白测定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吕雁群,粱开忠,洪迎华,俞靖龙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实验诊断科(上海200433)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是一种以多种分子形式存在于血循环中的糖蛋白,主要形式是以二硫键连接的二个亚基,分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诊断 血浆 纤维连接蛋白 测定
下载PDF
论初唐四杰文学经典地位的形成——兼及人物并称与内涵的发展变化
20
作者 洪迎华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62,共12页
四杰这一群体在当世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因长期被“器识”抹杀,其诗史意义至元末《唐音》才开始被重视。入明以后,随着“四唐”说的定型,“四杰”不仅在称谓上与“初唐”连缀,其接受境遇也与“初唐”在“四唐”轩轾中的地位息息相关。嘉... 四杰这一群体在当世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因长期被“器识”抹杀,其诗史意义至元末《唐音》才开始被重视。入明以后,随着“四唐”说的定型,“四杰”不仅在称谓上与“初唐”连缀,其接受境遇也与“初唐”在“四唐”轩轾中的地位息息相关。嘉靖时初唐派的兴起,使得复古派取法乎上、将经典文本从盛唐扩及到初唐,四杰不仅被确立为诗歌摹习的典范,其唐音肇始的诗学意义也在中晚明被揭示和定位。万历以后因性灵思潮的冲击,明人的才性观发生变化,四杰终于从器识品行的揶揄中释放出来,文集与声名得以全面推显,至此,其经典化过程才基本完成。其间,从有才无行的“才子”到诗史上“初唐”的代表,四人并称的具体内涵也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唐四杰 人物并称 始音 文学经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