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立哌唑对利培酮所致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涂亚婷 陈海波 梁锋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30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利培酮所致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2月符合人组标准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73例,将其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沿用原有抗精...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利培酮所致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2月符合人组标准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73例,将其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沿用原有抗精神病药物,研究组加用阿立哌唑5mg/d治疗,持续8周。分别于入组前、入组第4、8周末检测血清催乳素水平,同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精神病性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4、8周末,研究组血清催乳素水平较入组前及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对照组入组前后血清催乳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入组前后PANSS、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剂量阿立哌唑可有效降低利培酮所致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升高,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儿童和青少年 阿立哌唑 利培酮 催乳素
下载PDF
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6
2
作者 万齐根 占瑾琼 +7 位作者 杨远坚 傅勇辉 熊建文 刘志鹏 闫琨 陈海波 涂亚婷 魏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0名正常对照者。患者采用单一阿立哌唑治疗12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治疗前后...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0名正常对照者。患者采用单一阿立哌唑治疗12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采用Stroop测验(Stroop color-word test,SCWT)、持续操作测验、数字符号编码测验及连线测验A评定患者和对照认知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 3,NT-3)水平。结果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认知功能及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治疗前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患者BDNF与PANSS阴性症状分负相关(r=-0.362,P=0.022);NGF与PANSS总分(r=0.332,P=0.037)、阳性症状分(r=0.401,P=0.010)相关;NT-3与阴性症状分(r=-0.376,P=0.017)和SCWT-色词(r=0.332,P=0.037)相关。治疗后,患者BDNF升幅与PANSS总分(r=0.371,P=0.018)、阴性症状分(r=0.345,P=0.029)及一般病理分(r=0.342,P=0.031)减少值相关;NGF升幅与PANSS总分(r=0.437,P=0.005)、阳性症状分(r=0.357,P=0.024)的下降值相关。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损害,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血清BDNF、NGF、NT-3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立哌唑 精神分裂症 神经生长因子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营养因子3
下载PDF
碳酸锂合并小剂量利培酮治疗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涂亚婷 陈海波 陈美英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19期3590-3591,共2页
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小剂量利培酮+碳酸锂片)和对照组(小剂量利培酮+安慰剂)30例进行双盲对照研究。于治疗前,治疗1、2、3、4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外显行为攻击量表(MOA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 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小剂量利培酮+碳酸锂片)和对照组(小剂量利培酮+安慰剂)30例进行双盲对照研究。于治疗前,治疗1、2、3、4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外显行为攻击量表(MOA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入院后停止使用苯丙胺类精神活性物质,并接受药物治疗后,控制治疗时间及治疗分组之间的效应:研究组和对照组间PANSS量表评分(F=3.59,P>0.05)无显著性差异,MOAS评分(F=18.766,P<0.01),SAS评分(F=112.55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组与治疗时间之间的交互效应:PANSS量表评分(F=481.815,P<0.01),MOAS评分(F=38.174,P<0.01),SAS评分(F=71.98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碳酸锂片合并小剂量利培酮能够改善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病性症状同时减少患者的冲动及攻击行为,稳定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锂 利培酮 苯丙胺 精神障碍
下载PDF
社区综合干预对提高重性精神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涂亚婷 陈海波 +4 位作者 余雪虎 张静近 陈宪生 方美华 王谋顺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3期579-580,共2页
选择南昌市东湖区(城市)和上饶信州区(农村)分别抽取纳入社区管理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南昌市东湖区99例,上饶信州区100例作为干预组(n=199),在南昌市西湖区(城市)随机抽取85例和上饶横峰县(农村)随机抽取81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n=1... 选择南昌市东湖区(城市)和上饶信州区(农村)分别抽取纳入社区管理的重性精神病患者南昌市东湖区99例,上饶信州区100例作为干预组(n=199),在南昌市西湖区(城市)随机抽取85例和上饶横峰县(农村)随机抽取81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n=166)。干预组采用综合干预,并定期评估,对照组随访1年,统计研究期内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疾病复发率。干预结束时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有显著提高(P<0.01);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社区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疾病复发率,是社区重型精神病管理值得推广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综合干预 重性精神病 依从性
下载PDF
思想的枝桠
5
作者 涂亚婷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中旬)》 2009年第11期24-25,共2页
秋天毫无征兆地临近了,这个年头似乎春天没来得及幸临夏天就年面而来.一转眼,秋又袭来……
关键词 思想 征兆 秋天 临夏 春天
下载PDF
住院患者2247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爱武 邓道庭 +2 位作者 涂亚婷 刘萍 杨攀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6期707-709,共3页
目的调查该院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阳性率、血清学模式以及弱反应检出率,总结该地区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导出2011年8月... 目的调查该院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阳性率、血清学模式以及弱反应检出率,总结该地区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通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导出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化学发光法检测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结果为EXCEL数据文件,排除重复检测者,进一步统计分析。结果 2 247例住院患者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检出率为12.06%,抗-HBs阳性检出率为64.98%,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检出率为0.53%,抗-HBe阳性检出率为16.07%,抗-HBc阳性检出率为25.14%,共发现17种血清学模式。检测结果弱反应HBsAg占1.56%,HBeAg占2.76%。结论 12.06%的HBsAg阳性检出率证明该地区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流行区,人群中HBV血清学标志物在不同年龄段存在共同模式。分析HBV各种血清学模式可以获得有价值的临床诊疗信息,各种模式的定量结果动态观察对HBV感染的预防、治疗、预后判断意义极大,定量结果的变化与HBV感染机制的关系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血清学标志物 化学发光
下载PDF
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桂强 涂亚婷 李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20期73-75,共3页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8年1-12月在我院接受输血的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为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2份静脉抗凝血为样本,分别进行盐水法检测、凝聚胺技术检测,就两种检测结果、临床应用效果进...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8年1-12月在我院接受输血的17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为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2份静脉抗凝血为样本,分别进行盐水法检测、凝聚胺技术检测,就两种检测结果、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相对比盐水法而言,凝聚胺技术在血液样本临床检测中应用具有高的灵敏度,数据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输血检测过程中,凝聚胺技术具有更好的灵敏度,而且临床操作相对简便,可以在短时间内为临床输血提供较为可靠的检测结果,为临床输血安全性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输血 盐水法 凝聚胺技术 灵敏度 应用效果 安全性分析
下载PDF
综合干预对社区肇事肇祸重性精神病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宇鹏 陈海波 涂亚婷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13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返回社区肇事肇祸精神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发生、再住院及社会功能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200例肇事肇祸重性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干预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返回社区肇事肇祸精神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发生、再住院及社会功能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200例肇事肇祸重性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干预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干预组采用社区综合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给药及随访方法 ,研究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危害社会行为发生率、再住院率、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结束时干预组的危害社会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能够降低危害社会行为发生率,降低患者再次住院率,同时可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干预 社区 肇事肇祸行为 重性精神病
下载PDF
齐拉西酮治疗脑器质性精神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海波 涂亚婷 王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年第35期37-37,共1页
目的了解脑器质性精神病使用齐拉西酮的治疗效果以及药物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予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予奥氮平治疗,对比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 目的了解脑器质性精神病使用齐拉西酮的治疗效果以及药物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予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予奥氮平治疗,对比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18%。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出现震颤与失眠情况较多,对照组增重与嗜睡情况较多,2组均出现少量兴奋与口干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奥氮平临床疗效并无差异,但不良反应不同,临床用药应以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器质性精神病 齐拉西酮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海波 涂亚婷 梁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20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组给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舍曲林片治疗。记录两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结果经不同药物治疗后研究组...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组给予疏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舍曲林片治疗。记录两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结果经不同药物治疗后研究组无抑郁所占比例4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无抑郁所占比例7.50%(P<0.05);两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50%(P<0.05)。结论应用疏肝解郁胶囊治疗轻中度抑郁症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为满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疏肝解郁胶囊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期抑郁症30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海波 涂亚婷 王省堂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22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两周内,均未应用过抗抑郁药及抗精...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两周内,均未应用过抗抑郁药及抗精神病药物。对照组患者给予应用氟西汀,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配合一定心理治疗法。结果观察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量表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低,两组对比,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期抑郁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抑郁症 中西医结合疗法 老年医学
下载PDF
探究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提高临床诊断的意义
12
作者 桂强 涂亚婷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S01期241-24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诊断血常规检查血液异常中的临床检验效果及。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收治的200例血常规检查血液异常患者,采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将检查结果与血分析仪方法对比。结果血液细胞形态学检... 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诊断血常规检查血液异常中的临床检验效果及。方法选择该院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收治的200例血常规检查血液异常患者,采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将检查结果与血分析仪方法对比。结果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检出97.00%(194/200)。血分析仪方法检出80.00%(160/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对血常规检查血液异常的诊断价值显著,有利于为血常规检查血液异常鉴别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 诊断 血常规检查血液异常 临床检验效果 准确度
下载PDF
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患者后白介素6水平变化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于欣 杨远坚 +1 位作者 涂亚婷 魏波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3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电休克(electroconvulsive treatment,ECT)治疗抑郁症患者后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EMBASE等数据库,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 目的系统评价电休克(electroconvulsive treatment,ECT)治疗抑郁症患者后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EMBASE等数据库,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应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个研究(n=470),Meta结果显示,重复ECT治疗后患者IL-6水平较前下降[随机效应模型,SMD=0.49,95%CI(0.11,0.88)],单次ECT后患者IL-6水平升高[固定效应模型,SMD=-0.58,95%CI(-1.02,-0.15)]。结论ECT能调节抑郁症患者紊乱的神经免疫功能,单次ECT短期促进炎症,而长期重复ECT具有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T 抑郁症 IL-6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暴力行为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涂亚婷 万建国 +2 位作者 胡蓉 万金访 陈海波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江西省精神病院2014-2018年,连续5年出院诊断符合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例,分为暴力组和非暴力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与暴力行为有关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 目的:探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江西省精神病院2014-2018年,连续5年出院诊断符合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例,分为暴力组和非暴力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与暴力行为有关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暴力组中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族史、吸烟史、被害妄想、职业的人数比例方面多于非暴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暴力行为的2个危险因素:性别、被害妄想,固定职业和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为保护性因素。结论:男性,存在被害妄想是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固定职业和精神疾病家族史阳性是暴力行为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活性物质 暴力行为 危险因素 保护性因素
原文传递
苯丙胺类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改变及意义
15
作者 曾红 +1 位作者 涂亚婷 程茜 《江苏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118-1120,1124,共4页
目的分析苯丙胺类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改变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苯丙胺类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161例(药物依赖组)和119例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两组超声心... 目的分析苯丙胺类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改变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苯丙胺类精神活性物质依赖所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161例(药物依赖组)和119例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的改变,分析其年龄和性别差异。结果药物依赖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异常者发生率为61.5%,高于对照组的19.3%(P<0.01)。药物依赖组中,左室肥厚和/或扩大22例(13.7%),LVEF和/或LVFS减低11例(6.8%),E/A<129例(18.0%),瓣膜返流37例(23.0%)。药物依赖组的超声心动图改变无性别差异(P>0.05),但≥40岁者的发生率高于<40岁者(69.0%vs.1.5%)(P<0.01)。结论苯丙胺类精神活性物质可致心脏实质性不可逆损害,应该加强苯丙胺类药物知识的宣教,防止其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胺类精神活性物质依赖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