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植物篱在防治长江上游坡耕地水土流失中的作用及效果 被引量:25
1
作者 涂仕华 陈一兵 +2 位作者 朱青 郭云周 朱钟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85,共6页
地质破碎,生态脆弱,以坡地农业为主,水土流失严重,经济欠发达,贫困人口多,是长江上游地区的典型特征。很多专家认为,水土流失是贫困的重要原因,因为它冲走了植物赖以生存的肥沃土壤,流走了植物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利用经济植物篱技术和... 地质破碎,生态脆弱,以坡地农业为主,水土流失严重,经济欠发达,贫困人口多,是长江上游地区的典型特征。很多专家认为,水土流失是贫困的重要原因,因为它冲走了植物赖以生存的肥沃土壤,流走了植物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利用经济植物篱技术和平衡施肥技术防止长江上游坡耕地的水土流失,证明是一项实用性强,应用广泛的技术。它可以有效地降低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增加作物的产量,显著地提高农民的收入,实现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保证坡耕地农业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植物篱 坡耕地 长江上游 水土流失
下载PDF
论中国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 被引量:14
2
作者 涂仕华 韩秀英 秦鱼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99-104,共6页
有机农业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本文根据有机农业的认证标准,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客观地分析了有机农业的优点和限制条件,发展有机农业的前提条件,在我国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从而提出在我国的发展前景。由于中国... 有机农业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本文根据有机农业的认证标准,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客观地分析了有机农业的优点和限制条件,发展有机农业的前提条件,在我国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从而提出在我国的发展前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缺乏,粮食安全始终是永恒的话题,因此,有机农业不可能成为中国的主导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有机农业 发展前景
下载PDF
国内外复混肥料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7
3
作者 涂仕华 朱钟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B12期92-95,共4页
复混肥料的发展方向 ,是国内众多肥料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这一方面涉及肥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另一方面涉及到肥料企业如何将平衡施肥技术融入肥料产品 ,为农业提供更多的优质肥料 ,以实现农产品的优质、高产、增收和施肥对环境友好。... 复混肥料的发展方向 ,是国内众多肥料企业共同关心的问题。这一方面涉及肥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另一方面涉及到肥料企业如何将平衡施肥技术融入肥料产品 ,为农业提供更多的优质肥料 ,以实现农产品的优质、高产、增收和施肥对环境友好。本文对复混肥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回顾 ,对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作者在国外的学习和考查体验 ,总结出了复混肥料的发展趁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趋势 复混肥料 掺混肥料 平衡施肥 发展史 种类 特点
下载PDF
化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 被引量:21
4
作者 涂仕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S1期7-11,共5页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轮作农业,畜业农业,继而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农业。化肥工业的产生和化肥的施用成为现代农业的标志之一,现代农业的来临结束了人类的饥饿时代。从此,环境质量与农产品品质又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轮作农业,畜业农业,继而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农业。化肥工业的产生和化肥的施用成为现代农业的标志之一,现代农业的来临结束了人类的饥饿时代。从此,环境质量与农产品品质又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化肥将继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化肥与有机肥的结合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有机肥 可持续农业 农产品品质
下载PDF
酸和氧化还原剂对二氧化锰溶解度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涂仕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0-535,共6页
由于土壤中锰的有效性随pH和Eh的变化而变化 ,利用土壤测试方法得到的锰素营养丰缺指标 ,通常难以代表田间锰素营养的实际状况。然而 ,在应用土壤pH和氧化锰溶解度的关系时 ,某些文献的不确切解释 ,引起一些误解。本实验研究了在浓HCl、... 由于土壤中锰的有效性随pH和Eh的变化而变化 ,利用土壤测试方法得到的锰素营养丰缺指标 ,通常难以代表田间锰素营养的实际状况。然而 ,在应用土壤pH和氧化锰溶解度的关系时 ,某些文献的不确切解释 ,引起一些误解。本实验研究了在浓HCl、HNO3 和H2 SO4及其稀溶液的不同浓度情况下对二氧化锰 水钠锰矿 (MnO2 )的溶解能力和机理 ,以及三种卤素还原剂 (KCl、KBr和KI)在两种pH值条件下对MnO2 的还原能力 ,从实验上和理论上进一步阐明了pH和Eh对MnO2 溶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浓HCl中 ,MnO2 能被Cl-迅速还原而溶解。而在浓HNO3 和H2 SO4溶液中 ,MnO2 不能被酸所直接溶解 ,只能被酸中的H2 O缓慢还原 ,放置两年后反应仍未到达终点。在稀酸溶液中 ,当H+ 强度小于 0 5molL-1(pH >1 0 )时 ,三种强酸对MnO2 都无明显的溶解能力 ;当H+ 强度 >1 0molL-1时 ,HCl对MnO2 的溶解能力显著地高于HNO3 和H2 SO4。三种卤盐溶液对MnO2 的还原能力为KI >KBr>KCl,并随pH的降低和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当pH >3时 ,KCl对MnO2 的还原能力极弱 ;而无论pH高低 (pH3或pH5 ) ,KI在很低浓度 (0 0 0 1molL-1)时都能有效地还原MnO2 。上述结果说明 ,如果二氧化锰不被还原 ,仅改变pH则很难被溶解。然而 ,在较高pH条件下 ,如有强还原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剂 二氧化锰 溶解度 土壤锰
下载PDF
水钠锰矿(Birnessite)对Mn^(2+)持留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涂仕华 G.J.Racz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90-97,共8页
本试验研究了一种合成水钠锰矿对Mn^(2+)的持留机理和Mn^(2+)被吸附后的去向,并进一步探讨了三种锰盐溶液(MnSO_4,MN(NO_3)_2和MnCl_2)对水钠锰矿晶体结构变化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水钠锰矿对MN^(2+)离子的吸附包括专性吸附和非专性... 本试验研究了一种合成水钠锰矿对Mn^(2+)的持留机理和Mn^(2+)被吸附后的去向,并进一步探讨了三种锰盐溶液(MnSO_4,MN(NO_3)_2和MnCl_2)对水钠锰矿晶体结构变化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水钠锰矿对MN^(2+)离子的吸附包括专性吸附和非专性吸附。随着吸附后的老化过程,吸附在矿物表面的锰逐渐扩散到晶格内,其置换性随之降低。 在MnSO_4,Mn(NO_3)_2和MnCl_2溶液中,水钠锰矿最终转化成六方锰矿(Nsutite),一种比水钠锰矿更稳定,结晶更好的晶体。MnSO_4溶液在加入水钠锰矿后pH值比其它两种溶液高,除生成六方锰矿外还形成大量拉锰矿(Ramsdellite)。随着生成新矿物的老化,最初被吸附的Mn被固定在晶格内而失去其置换性和生物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钠锰矿 硫酸锰 六方锰矿 吸附
下载PDF
四川水稻镉污染的防控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涂仕华 冯文强 秦鱼生 《四川农业科技》 2009年第4期51-52,共2页
一、土壤镉的来源、性质及四川污染现状 镉是地壳中的一种天然元素,元素符号为Cd,原子序数48,原子量为112.411,属周期系ⅡB族元素。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主要矿物为硫镉矿(CdS),与锌矿、铅锌矿、铜铅锌矿共生。
关键词 镉污染 防控技术 四川 水稻 铜铅锌矿 天然元素 污染现状 元素符号
下载PDF
小麦营养限制因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涂仕华 冯文强 《土壤农化通报》 1997年第4期34-36,共3页
通过盆栽试验,初步研究了小麦在灰潮土和黄红紫泥土的营养限制因子。结果表明,两种土壤上,施Cl都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在灰潮土上,Mn、Cu是小麦生长的营养限制因子;在黄红紫尼土,Zn,Mn,Mo,B是其生长的营养限制因子。
关键词 小麦 营养限制因子 黄红紫泥 灰潮土 施肥
下载PDF
作物的硫,镁,硅营养及施肥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涂仕华 《土壤农化通报》 1996年第3期35-42,共8页
关键词 作物 营养 施肥
下载PDF
西南和华南地区几种作物施用钾肥的经济效益分析
10
作者 涂仕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7-71,共5页
在总结近10年来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在西南和华南地区开展的作物平衡施肥试验与示范的基础上,对不同作物施用钾肥增产、增收和产投比情况进行了分析。预测了在今后10年内,水稻、马铃薯和香蕉3种作物在施用钾肥的第25%、第50%和第75%个增... 在总结近10年来国际植物营养研究所在西南和华南地区开展的作物平衡施肥试验与示范的基础上,对不同作物施用钾肥增产、增收和产投比情况进行了分析。预测了在今后10年内,水稻、马铃薯和香蕉3种作物在施用钾肥的第25%、第50%和第75%个增产值(按过去的试验增产数据计算)时,以及在钾肥和农产品价格不变和变化条件下,3种作物产品产投比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必须根据肥料和其他投入(品)的价格变化对农产品价格进行实时、适度调整,才能保证农民的种田收入和种田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钾肥 经济效益
下载PDF
麦秆、油菜秆还田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研究 被引量:141
11
作者 李逢雨 孙锡发 +3 位作者 冯文强 秦鱼生 王昌全 涂仕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74-380,共7页
采用尼龙网袋法直接覆盖还田和组织结构切片方法,研究了麦秆、油菜秆还田后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麦秆、油菜秆还田后,腐解速率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试验期间(100 d),麦秆、油菜秆的累计腐解率分别为66.18%和55.62%;... 采用尼龙网袋法直接覆盖还田和组织结构切片方法,研究了麦秆、油菜秆还田后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麦秆、油菜秆还田后,腐解速率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试验期间(100 d),麦秆、油菜秆的累计腐解率分别为66.18%和55.62%;养分释放均为钾>磷>氮。麦秆、油菜秆还田前10 d内,钾的释放分别达到98.92%和98.74%。在麦秆腐解过程中,前50 d未见任何明显的结构破坏;50 d后,组织结构的破坏主要发生在基本组织的薄壁细胞及其所包围的维管束,表皮和机械组织以及其所包围的维管束的破坏仍不明显。在油菜秆腐解过程中,组织结构的破坏主要发生在腐解的前10 d,次生木质部以上的维管形成层、韧皮纤维、皮层薄壁组织和表皮均受到破坏而脱落。结果说明,秸秆中的钾是水可浸提的,为速效钾,作物推荐施肥量中可减去所用秸秆的钾含量;由于秸秆中氮、磷含量较低,特别是磷,因此在还田初期可不考虑调整氮、磷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秆 油菜秆 腐解 养分释放 组织结构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和雨强对紫色土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68
12
作者 林超文 陈一兵 +2 位作者 黄晶晶 涂仕华 庞良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241-2249,共9页
【目的】揭示紫色土地区坡耕地常用农耕措施在不同雨强条件下对土壤养分流失途径及流失量的影响规律,为紫色土坡耕地培肥及养分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两因素、三水平、三重复随机区组试验,利用人工降雨装置模拟3种... 【目的】揭示紫色土地区坡耕地常用农耕措施在不同雨强条件下对土壤养分流失途径及流失量的影响规律,为紫色土坡耕地培肥及养分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两因素、三水平、三重复随机区组试验,利用人工降雨装置模拟3种不同强度的降雨,采用模拟径流小区观测地表径流量、壤中流量、泥沙侵蚀量及取样分析养分流失量。【结果】在耕作方式相同时,雨强越大,地表径流量越大,地下径流量减少,总径流量增加,不利于土壤保蓄雨水和含水量的提高。在相同雨强条件下,平作的地表径流量最大,土壤侵蚀也最剧烈。横坡垄作在中小雨强条件下控制地表径流和侵蚀的效果非常明显,但在大雨强条件下,控制径流和泥沙的效果减弱;横坡垄作有增加地下径流和氮流失量的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约1%的化肥氮(速效氮)被雨水淋洗出土体并排放到环境中;而速效磷的流失量只占化肥磷的万分之三至万分之十,流失量很小。【结论】紫色土坡耕地磷素流失的载体是泥沙,流失量更易受雨强的影响,要控制磷的流失,首先应防止土壤侵蚀;横坡垄作能够有效控制土壤侵蚀,因此,也能较好控制磷流失。紫色土坡耕地氮流失载体在雨强较小时是径流,径流中又以地下径流为主,要控制氮流失,首先必须控制地下径流;传统的横坡垄作会加大地下径流量,也就加大了氮的流失。全面控制紫色土的氮、磷损失,必须采用控蚀耕作、增厚土层、提升土壤有机质等综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强 农艺措施 紫色土 养分流失 土壤侵蚀
下载PDF
中微量元素和有益元素对水稻生长和吸收镉的影响 被引量:46
13
作者 胡坤 喻华 +5 位作者 冯文强 秦鱼生 蓝兰 廖鸣兰 王昌全 涂仕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341-2348,共8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中微量元素和有益元素对水稻生长和吸收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测试的元素和施用方法中,硅酸钠叶面喷施显著增加稻谷产量,而碳酸钙、硼酸、硅酸钠土施和亚硒酸钠显著降低了稻谷产量。镁、锌、铁的盐酸盐形态对水...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中微量元素和有益元素对水稻生长和吸收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测试的元素和施用方法中,硅酸钠叶面喷施显著增加稻谷产量,而碳酸钙、硼酸、硅酸钠土施和亚硒酸钠显著降低了稻谷产量。镁、锌、铁的盐酸盐形态对水稻籽粒的增产效果优于硫酸盐形态,而钙、铜的硫酸盐形态增产效果略高于盐酸盐形态。在钙、镁、硫3种中量元素中,钙增加了水稻籽粒中的Cd浓度和吸收量,而镁和硫则降低了籽粒中的Cd浓度和吸收量,以硫磺粉处理为最低。稻草中的Cd浓度和总量均以氯化镁处理为最高,硫磺粉处理最低。镁能有效抑制Cd从秸秆向籽粒的转移,其盐酸盐优于硫酸盐。在微量元素中,锌对水稻Cd的吸收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铜,而有益元素肥料硅酸钠叶面喷施则显著增加了稻谷中的Cd浓度和吸收量。硫酸亚铁、氯化锰、氯化铜、硼酸和硼砂处理都能有效地抑制Cd从秸秆向籽粒的转移,而硅酸钠叶面喷施和锌处理则促进了Cd的转移,表明硅酸钠抑制水稻吸收Cd的机制很可能发生在土壤中,而非在植株体内或地上部分。在Cd污染土壤上选用适宜的中微量和有益元素肥料及其施用方法,能有效降低水稻对镉的吸收和稻米中的Cd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量元素 微量元素 有益元素 水稻 土壤
下载PDF
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紫色丘陵区坡耕地水土及养分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89
14
作者 林超文 罗春燕 +4 位作者 庞良玉 黄晶晶 付登伟 涂仕华 蒲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6091-6101,共11页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四川紫色丘陵区坡耕地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玉米生育期中水土及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减少水土流失和增加玉米产量的效果均优于地膜覆盖。秸秆覆盖能显著减少地表径流(73.9%—86.2%),但增加了壤中...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四川紫色丘陵区坡耕地不同耕作和覆盖方式对玉米生育期中水土及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减少水土流失和增加玉米产量的效果均优于地膜覆盖。秸秆覆盖能显著减少地表径流(73.9%—86.2%),但增加了壤中流(15.4%—156.4%);使径流总量降低32.5%—66.6%,并极显著降低土壤侵蚀总量达96.4%—98.1%。地膜覆盖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壤中流和径流总深,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土壤N平均损失量达37.4kg/hm2,其中70.1%经由壤中流流失。秸秆覆盖虽然增加了一定的壤中流N损失,但能减少N流失总量达12.8%—65.1%。土壤P素损失量相对较小,仅为9.32kg/hm2,并主要随侵蚀泥沙迁移,占流失总量的92.1%。土壤K损失量达183.3kg/hm2,其流失载体也主要是侵蚀泥沙,占96.5%。因此,两种覆盖方式均能显著控制土壤P和K的损失。无论是秸秆还是地膜覆盖,与顺坡垄作相比,横坡垄作均能减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土壤侵蚀量及氮、磷、钾素总流失量,同时还能提高玉米产量。从简便、增产和防治面源污染的角度考虑,紫色土区坡耕地最适宜的种植方式为平作+秸秆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覆盖方式 紫色土 养分损失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与施肥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固氮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6
15
作者 刘骁蒨 涂仕华 +3 位作者 孙锡发 辜运富 张先琴 张小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5210-5218,共9页
利用氯仿熏蒸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PCR-DGGE)研究了秸秆覆盖还田与施肥对灰棕冲积水稻土0—10cm和10—20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固氮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固氮菌多样性从0—10cm土层到10—20cm... 利用氯仿熏蒸法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PCR-DGGE)研究了秸秆覆盖还田与施肥对灰棕冲积水稻土0—10cm和10—20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固氮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固氮菌多样性从0—10cm土层到10—20cm土层均呈现降低趋势。无秸秆覆盖处理(对照组)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量最小。在秸秆覆盖还田处理中,低氮和无钾处理的SMB-C和SMB-N都显著低于全量氮磷钾肥处理。虽然无磷处理的SMB-N低于全量氮磷钾处理,但差异不显著。说明秸秆覆盖还田配施充足氮磷钾肥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由DGGE图谱多样性指数分析得知,配施充足氮磷钾肥的处理土壤的固氮菌多样性最丰富。UPGMA聚类分析显示,10种不同处理的聚类图也不同,对照(无秸秆)处理0—10cm和10—20cm的微生物不同于其它处理单独聚在了一个群里。DGGE条带测序得知,14个条带的近缘种大部分为非培养细菌nifH基因片段,主要优势菌群其归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应用PCR-DGGE技术可以解释灰棕冲积水稻土秸秆覆盖不同肥料用量固氮菌分子群落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灰棕冲积水稻土 微生物生物量 PCR—DGGE 固氮菌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不同氮磷钾肥对土壤pH和镉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94
16
作者 赵晶 冯文强 +6 位作者 秦鱼生 喻华 廖明兰 甲卡拉铁 程瑜 王昌全 涂仕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3-961,共9页
采用土壤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对土壤pH和镉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60 d时,所有氮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pH,增加了Cd的提取量;但高量尿素和氯化铵处理土壤pH降低最多,提取的Cd也最多;硫酸铵提取的Cd较对照增加最小。所有... 采用土壤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对土壤pH和镉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60 d时,所有氮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pH,增加了Cd的提取量;但高量尿素和氯化铵处理土壤pH降低最多,提取的Cd也最多;硫酸铵提取的Cd较对照增加最小。所有磷肥处理均引起土壤pH小幅降低,但对土壤Cd提取量的影响以普钙稍大。3种钾肥处理均降低了土壤pH,其中氯化钾在0 d时提取的Cd在所有钾肥处理中为最高,其提取能力15 d后逐渐消失,试验结束时所有钾肥处理对Cd提取量均低于对照。本研究进一步表明,在土壤Cd含量处于污染临界值附近或已受Cd污染的土壤上,应避免施用高量的酸性肥料如尿素、氯化铵、普钙,以及其他酸性物料。在常用磷、钾肥中,磷酸二铵和硫酸钾在Cd污染土壤上施用更为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磷肥 钾肥 土壤有效镉
下载PDF
稻-油轮作下长期秸秆还田与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66
17
作者 刘禹池 曾祥忠 +4 位作者 冯文强 秦鱼生 王昌全 涂仕华 陈道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50-1459,共10页
【目的】研究长期秸秆还田与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该种植模式下作物最佳养分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自2005年起在成都平原的广汉市开展了水稻-油菜轮作下连续秸秆覆盖还田+免耕与不同施肥的长期定位试验。试验为随机... 【目的】研究长期秸秆还田与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该种植模式下作物最佳养分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自2005年起在成都平原的广汉市开展了水稻-油菜轮作下连续秸秆覆盖还田+免耕与不同施肥的长期定位试验。试验为随机区组设计,共有8个处理,3次重复。这8个处理包括对照(只施化肥、无秸秆覆盖)和秸秆覆盖还田下4个氮肥用量、2个磷肥用量和3个钾肥用量的7个组合处理。自2005年起每季收获时采集植株样本,分析不同处理下水稻和油菜的农艺形状与产量变化情况,2010年水稻收获后采取耕层(0—5 cm、5—15cm和15—30 cm)土样,分析不同处理的土壤肥力演化趋势。【结果】在稻-油轮作下,同一处理水稻和油菜产量受气候变化影响存在显著的年度间差异。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始于覆盖后的第三年,即秸秆覆盖处理的水稻产量显著高于相同施氮量的无覆盖对照处理,油菜秸秆覆盖条件下的减磷和减钾处理的水稻产量相当或高于对照处理。按此计算,秸秆还田在水稻季每公顷可节约大约N 60 kg和K2O 90 kg。在油菜季,稻草覆盖似乎不能明显减少氮肥投入,减磷处理的油菜产量始终最低。因此,施用充足的磷肥成为油菜高产的关键,该结果为稻-油轮作制度中磷肥的合理分配提供了科学依据,即磷肥应重点施在油菜上,水稻上可少施或不施磷肥。在油菜季,秸秆还田每公顷能节约大约N 30 kg和K2O 90 kg。连续秸秆覆盖+免耕使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在0—5 cm土层聚集,但对下层土壤影响不大;减磷、减钾处理使土壤磷、钾耗竭,但无覆盖对照处理的土壤钾耗竭大于减钾处理;在磷钾施肥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氮肥施用量降低了土壤速效钾与有效磷含量。长期秸秆覆盖还田+免耕能显著改善0—5 cm土层的土壤物理性状,即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非水稳性和水稳性团聚体的数量,但增加了下层土壤的容重和降低了土壤孔隙度。【结论】长期秸秆覆盖还田+免耕能显著提高水稻-油菜轮作下的作物产量,减少肥料投入和提高表层土壤肥力水平,但油菜季必须注意施用足够的磷肥以保证油菜籽高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长期试验 稻-油轮作 产量 理化性状
下载PDF
成都平原北部水稻土重金属含量状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54
18
作者 秦鱼生 喻华 +2 位作者 冯文强 王正银 涂仕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6335-6344,共10页
为了解成都平原水稻土重金属含量状况和潜在的生态风险,选取成都平原北部水稻土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采集了158个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中pH值和Cd、Cu、As、Hg、Pb、Cr、Ni 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以20世纪80年代测定的成都平原土壤重金... 为了解成都平原水稻土重金属含量状况和潜在的生态风险,选取成都平原北部水稻土典型区域为研究对象,采集了158个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中pH值和Cd、Cu、As、Hg、Pb、Cr、Ni 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以20世纪80年代测定的成都平原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为评价标准,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区域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水稻土Cd、Hg、Ni、Cu、Pb、Cr和As平均含量分别为0.709、0.187、32.08、34.12、31.52、82.13 mg/kg和7.25 mg/kg;Cd、Ni、Cu和Hg 4种重金属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Ⅱ级标准值样本比例分别为87.34%、8.23%、3.80%和3.80%,Cd含量超标严重。7种重金属元素变异系数幅度为18.35%—49.03%,由大到小依次为Cd、Hg、Cu、As、Ni、Cr、Pb。75.32%的样本达到中度或较强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区域整体表现为中度潜在生态风险(RI平均值为198.65),Cd和Hg为高生态风险元素,对潜在生态风险贡献率分别为62.27%和20.78%,As、Pb、Cu、Ni、Cr为低生态风险元素;风险概率图显示城区周边和绵远河沿线的潜在生态风险等级较高。因此,成都平原水稻土农业生产中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控农产品Cd和Hg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重金属 生态风险 成都平原
下载PDF
有机无机肥料对蔬菜产量和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42
19
作者 秦鱼生 涂仕华 +2 位作者 冯文强 孙锡发 陈庆瑞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0-674,共5页
以成都平原的主要蔬菜萝卜和大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有机肥料和化肥对萝卜和大蒜的产量及硝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氮量的情况下,三种有机肥处理对萝卜、大蒜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而全化肥处理和半量化肥加半量有机肥处理能够保证萝... 以成都平原的主要蔬菜萝卜和大蒜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有机肥料和化肥对萝卜和大蒜的产量及硝酸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氮量的情况下,三种有机肥处理对萝卜、大蒜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而全化肥处理和半量化肥加半量有机肥处理能够保证萝卜和大蒜都获得较高的产量,表明不同有机肥品种对不同蔬菜的适宜性和很强的针对性。两种蔬菜的硝酸盐含量在生长前期大大高于成熟期,并非有机肥生产出来的蔬菜其硝酸盐含量就一定低于化肥。无论是有机肥还是化肥,合理施用都能生产出硝酸盐含量很低的蔬菜产品。有机肥和化肥的合理配合施用,既能提高蔬菜的产量,又能降低蔬菜的硝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料 化肥 萝卜 大蒜 硝酸盐 产量
下载PDF
不同雨强和施肥方式对紫色土养分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34
20
作者 林超文 罗春燕 +2 位作者 庞良玉 黄晶晶 涂仕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47-1854,共8页
【目的】揭示紫色土地区坡耕地不同施肥方式在不同雨强条件下对土壤养分流失途径及流失量的影响规律,为紫色土坡耕地肥料管理及养分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两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利用自然降雨和人工降雨相结合的方法... 【目的】揭示紫色土地区坡耕地不同施肥方式在不同雨强条件下对土壤养分流失途径及流失量的影响规律,为紫色土坡耕地肥料管理及养分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两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利用自然降雨和人工降雨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模拟径流小区观测地表径流量、壤中流量、泥沙侵蚀量,取样分析养分流失量。【结果】一次性施肥显著提高了玉米生育前期地下水中氮浓度,加大了氮的径流损失,降低了氮肥利用率,使玉米生育后期供肥不足,造成玉米减产。氮的主要损失载体是壤中流,平均损失量达5.08 kg.hm-2,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氮损失受雨强影响小,受施肥方式影响大,一次性施肥显著加大了氮的损失量。磷损失的主要载体是泥沙,受雨强影响大,雨强越大,磷损失量显著增加,而受肥方式影响小。钾损失的主要载体也是泥沙,平均损失量达29.1 kg.hm-2,雨强越大,钾损失量成倍增加,施肥方式对钾总损失量影响不大。【结论】氮的损失载体主要是壤中流,磷、钾的损失载体主要是泥沙。一次性施肥显著增加了玉米生育前期壤中流氮浓度,显著增加氮的损失。在紫色土地区,不仅要采用分次施肥等施肥技术控制磷、钾和部分氮损失,还需增厚土层,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才能更全面控制紫色土的氮、磷、钾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强 施肥方式 紫色土 养分流失 土壤侵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