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坝上河-滩坝微相组合特征——以柴北缘南八仙油气田新近系下油砂山组为例
1
作者 张振铎 姚宗全 +2 位作者 穆波宇 涂加沙 潘品百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42-955,共14页
为了深入评价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八仙油气田新近系下油砂山组砂体的油气勘探前景以及预测有利勘探区带和勘探目标,在岩心观察和钻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岩石学特征、泥岩颜色、粒度特征、沉积构造等沉积相标志综合分析,再结合单... 为了深入评价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八仙油气田新近系下油砂山组砂体的油气勘探前景以及预测有利勘探区带和勘探目标,在岩心观察和钻测井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岩石学特征、泥岩颜色、粒度特征、沉积构造等沉积相标志综合分析,再结合单井相及连井相对比,精细刻画出南八仙油气田下油砂山组坝上河-滩坝微相组合沉积特征,并剖析了研究区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结果表明:新近系下油砂山组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体系,并主要发育坝上河-滩坝微相组合;坝上河可分为以河为主式、对称式和以坝为主式3种类型,并随着河流作用由强到弱,湖水阻力由弱到强,组合逐渐由以河为主式演变为对称式进而演变为以坝为主式;滩坝区别出有滩无坝及滩坝共生2种类型,其中有滩无坝的远岸滩砂发育规模较小,分布范围局限且较为零散,滩坝共生的近岸砂体面积较大呈席状分布,远岸砂体多孤立呈土豆状分布。最后,根据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建立了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的沉积相模式,研究区的水下分流河道、周边的坝上河复合砂体及近岸滩坝是主要的优势储层。研究可为油气田下一步挖潜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上河 滩坝 微相组合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 下油砂山组 沉积特征
下载PDF
动态龟背图法计算气藏单井控制地质储量
2
作者 史玉成 李江涛 +3 位作者 王靖茹 赵为永 涂加沙 程鑫 《石化技术》 CAS 2021年第7期8-10,共3页
气藏开发进入中后期经常需要对现有井网开发效果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需要对单井控制储量进行准确计算。利用容积法计算气藏单井控制地质储量的过程中,传统的单井控制面积的确定方法如算术平均法和泰森多边形(Voronoi)图法等忽略了储层... 气藏开发进入中后期经常需要对现有井网开发效果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需要对单井控制储量进行准确计算。利用容积法计算气藏单井控制地质储量的过程中,传统的单井控制面积的确定方法如算术平均法和泰森多边形(Voronoi)图法等忽略了储层非均质性及气藏开发压力传递特征等影响到单井控制地质储量计算结果的重要因素。首先借助气藏试井、动态监测及生产数据等动态资料,计算出单井动态储量,将单井动态法储量作为该井对井区单井控制面积的控制能力因素融入到龟背图的绘制过程。这一新的控制面积确定方法表明:动态龟背图法计算气藏单井控制地质储量是在传统的龟背图法的基础上,借助单井动态资料对单井控制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修正,由此得到的计算结果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井控制 地质储量 动态储量 VORONOI图 动态龟背图
下载PDF
红河油田川口区带长8油层组储层隔夹层研究
3
作者 涂加沙 李建明 唐民安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14年第1期48-50,54,共4页
隔夹层的存在使得储集层被分割成多个不连通或半连通的流动单元,从而控制了储集层内部流体的运动。对红河油田川口区带长8油层组储层隔夹层的成因、分类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红河油田川口区带长8油层组储层隔层以水下分流河道间湾微... 隔夹层的存在使得储集层被分割成多个不连通或半连通的流动单元,从而控制了储集层内部流体的运动。对红河油田川口区带长8油层组储层隔夹层的成因、分类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红河油田川口区带长8油层组储层隔层以水下分流河道间湾微相泥岩为主,即受到沉积作用控制,在平面上分布广泛,稳定型隔层厚度较大,对上下储层起到了很好的分隔作用;夹层以层理构造中的泥质纹层或条带夹层为主,主要特点是厚度小、分布不规则,储层非均质性较强,这增大了油藏中油气采出的难度。此外,沉积微相是控制红河油田川口区带储层隔夹层分布的主要因素,由河道中心向河道边缘,随着沉积微相的变化,隔夹层频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油田 辫状河三角洲 夹层 隔层
下载PDF
多层疏松砂岩气藏开发中后期气井出水判断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汾君 刘世铎 +3 位作者 柴小颖 邓成刚 庞进 涂加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1-498,共8页
气井出水现象始终伴随着多层疏松砂岩气藏的开发过程。进入气藏开发中后期,由于边水侵入、层内束缚水变为可动水、层间水窜等,导致气井同时存在多种水源,出水特征变得更为复杂。根据地层沉积环境和气藏形成机理,分析各种水源在地层中的... 气井出水现象始终伴随着多层疏松砂岩气藏的开发过程。进入气藏开发中后期,由于边水侵入、层内束缚水变为可动水、层间水窜等,导致气井同时存在多种水源,出水特征变得更为复杂。根据地层沉积环境和气藏形成机理,分析各种水源在地层中的存在状态,重点研究凝析水、边水、层内原生可动水、层内次生可动水和层间水的产出条件和特征。利用凝析水水气比经验公式计算气藏开发中后期不同地层压力下的凝析水水气比,得出凝析水量;利用井位信息和水气比判断是否产边水,通过水气比与见水时间幂指数关系得出边水水量;开展岩心气驱水实验,测定不同泥质含量岩心束缚水饱和度,根据测井含水饱和度计算可动水饱和度,确定层内原生可动水水气比和不同地层压力下的层内次生可动水水气比,得出层内水量;开展泥岩隔层水突破实验,测定不同泥质含量泥岩层的地层水突破压差,利用达西公式计算不同泥质含量和厚度的隔层突破压力,结合测井解释结果和其他水源判断结果,判断气井是否产出层间水。综合5种水源判断结果,建立多层疏松砂岩气藏开发中后期出水判断模式,计算气井各种产水量组成。该研究结果对于多层疏松砂岩气藏开发中后期排水、堵水、阻水和控水对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涩北二号气田 多层疏松砂岩气藏 开发中后期 气井出水类型 产水量 水源判别
下载PDF
涩北气田弱水驱气藏水侵早期识别方法 被引量:9
5
作者 邓成刚 李江涛 +5 位作者 柴小颖 陈汾君 杨喜彦 王海成 连运晓 涂加沙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8-134,共7页
弱水驱气藏开发早期的水侵特征不明显,识别起来比较困难。现场多采用水样监测和对水气比曲线进行分析等方法对气藏的水侵特征进行识别,但这些方法都是在地层水进入气井之后才能进行判断,不利于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以涩北二号气田边水能... 弱水驱气藏开发早期的水侵特征不明显,识别起来比较困难。现场多采用水样监测和对水气比曲线进行分析等方法对气藏的水侵特征进行识别,但这些方法都是在地层水进入气井之后才能进行判断,不利于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以涩北二号气田边水能量较弱的A气藏为例,通过引入生产指示曲线法、存水体积系数法和视地质储量法对气藏早期的水侵特征进行识别,并通过不同采出程度下的曲线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视地质储量法对气藏水侵作用敏感性强,曲线发生上翘拐点时对应的采出程度最低,比现场经验法低20%;视地质储量法水侵识别结果可靠性高,能更早地发现气藏的水侵特征。该研究成果对于无裂缝发育、孔隙性相对均质的弱水驱气藏进行早期的水侵特征识别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气藏识别 存水体积系数法 生产指示曲线法 视地质储量法 涩北气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下油砂山组砂体展布特征
6
作者 颜冠山 李建明 +2 位作者 涂加沙 汪立群 李清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年第6期25-28,共4页
下油砂山组(N21)为南八仙油气田主力油层,以细砂岩为主。对其岩心、钻井、录井和测井、地震等资料的研究表明,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及滨浅湖沉积。利用井间模拟技术,建立了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相-滨浅湖相沉积体系砂体模式,共区分出... 下油砂山组(N21)为南八仙油气田主力油层,以细砂岩为主。对其岩心、钻井、录井和测井、地震等资料的研究表明,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及滨浅湖沉积。利用井间模拟技术,建立了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相-滨浅湖相沉积体系砂体模式,共区分出五种类型的砂体,包括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河口沙坝砂体、远沙坝-席状沙砂体、滨浅湖坝砂体、滨浅湖滩砂体。研究区包括四种砂体搭接类型(孤立分散、水平搭接、错位叠置、垂向叠置);整个研究区河道砂体广泛发育,四种搭接类型砂体交替出现;顺物源方向砂体的连通性好于垂直物源方向,前三角洲-滨浅湖砂体、三角洲平原砂体连通性较差;三角洲前缘砂体连通性较好;总体上砂体连通性表现为从沉积中心向外先变好再变差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八仙油气田 下油砂山组 辫状河三角洲 滨浅湖 砂体展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