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程思政融入畜产品加工学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姚瑶 吴娜 +2 位作者 钟婵 赵燕 涂勇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276-279,共4页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充分肯定畜产品加工学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基础上,从明确课程目标、深挖课程思政要素与案例、优化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方式4个方面系统介绍了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在充分肯定畜产品加工学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基础上,从明确课程目标、深挖课程思政要素与案例、优化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方式4个方面系统介绍了课程思政融入畜产品加工学教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过程,旨在为相关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畜产品加工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下“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周雯雯 杜娟 +2 位作者 洪艳平 赵燕 涂勇刚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2期116-122,125,共8页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具有多元性、综合性的特点,学生学习难度较高。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特点和社会需求,将课程思政元素从“学、识、用”3个层次融入“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授课体系中,建立“学以识,识为用,用促学”...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具有多元性、综合性的特点,学生学习难度较高。根据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特点和社会需求,将课程思政元素从“学、识、用”3个层次融入“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授课体系中,建立“学以识,识为用,用促学”三位一体食品添加剂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基于OBE理念的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校内校外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比较,依据课程目标达成度目前选择校内校外融合式教学模式,即课前线上发布预习资源,课中线下讲授+线上直播异地同步进行课堂活动,课后全方位评价学习成效,师生双方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持续改进,以循环上升的方式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同时,课堂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解锁、奇思妙想和热点解惑等教学模块,加深了学生工程知识理解程度,培养了学生进行问题分析、科学研究、个人与团队、职业规范、沟通和终身学习等多方面能力,提升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课程采用的校内校外融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可为食品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添加剂 理论教学 成果导向教育 持续改进
下载PDF
“一中心·二融合·六支撑”的食品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3
作者 吴娜 徐明生 +2 位作者 王文君 黎冬明 涂勇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272-275,279,共5页
以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通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联动式育人机制、“多元体系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基于“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内/外部支撑体系3个方面的探讨,构建“一中心、二融合、六支撑”的食品卓越工程人... 以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通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联动式育人机制、“多元体系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基于“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内/外部支撑体系3个方面的探讨,构建“一中心、二融合、六支撑”的食品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为推动新工科形势下高等工程人才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卓越工程人才 学生 交叉融合 支撑体系
下载PDF
双创时代下“竞技强能”导向的食品工艺类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
4
作者 吴娜 谌淑平 +2 位作者 赵燕 涂勇刚 王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273-275,278,共4页
根据食品工艺类课程的特点,在双创时代需求背景下,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课赛相通”的基本理念,构建以“竞技强能”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及“校企双师型”教学团队,完善教学模块,组建高素质、强能力的教师队伍,... 根据食品工艺类课程的特点,在双创时代需求背景下,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课赛相通”的基本理念,构建以“竞技强能”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及“校企双师型”教学团队,完善教学模块,组建高素质、强能力的教师队伍,为着重培养大学生创造精神、团队协作和实践能力,塑造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创 竞技强能 食品工艺类课程 改革与实践
下载PDF
泰和乌骨鸡黑色素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27
5
作者 涂勇刚 孙亚真 +2 位作者 田颖刚 杨美艳 谢明勇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5-149,共5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磷钼酸配合物、自由基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用于研究酶法提取的泰和乌骨鸡黑色素的总抗氧化能力及其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研究过程中用合成黑色素与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泰和乌骨鸡黑色素清除羟基自由基...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磷钼酸配合物、自由基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用于研究酶法提取的泰和乌骨鸡黑色素的总抗氧化能力及其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研究过程中用合成黑色素与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泰和乌骨鸡黑色素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虽然低于合成黑色素,但其总抗氧化能力与合成黑色素相当,而清除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以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都优于合成黑色素,说明泰和乌骨鸡黑色素具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和乌骨鸡 黑色素 清除自由基 抗脂质过氧化 抗氧化作用
下载PDF
皮蛋加工过程中流变与凝胶特性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5
6
作者 涂勇刚 赵燕 +4 位作者 徐明生 杜华英 唐娇 赵曼云 李建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1-24,共4页
采用流变仪与质构仪测定皮蛋在加工过程中不同时期蛋白与蛋黄流变与凝胶特性,研究其变化规律。流变分析结果表明:皮蛋在腌制期间其蛋白表现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特征,其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表现为剪切稀化流体;蛋黄从非牛顿流... 采用流变仪与质构仪测定皮蛋在加工过程中不同时期蛋白与蛋黄流变与凝胶特性,研究其变化规律。流变分析结果表明:皮蛋在腌制期间其蛋白表现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特征,其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表现为剪切稀化流体;蛋黄从非牛顿流体的胀塑性流体逐渐转变为假塑性流体,其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明显降低。质构分析表明:皮蛋加工过程中蛋白凝胶的硬度呈先增大,后减小,再略增大的趋势;弹性呈先增大,再减少,然后保持不变的趋势。蛋黄凝胶的硬度呈先增大后基本保持不变的趋势;弹性则呈先增大,再略有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蛋 蛋白 蛋黄 流变性质 凝胶性质 变化规律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木瓜蛋白酶改善蛋清蛋白起泡性能工艺 被引量:10
7
作者 涂勇刚 聂旭亮 +4 位作者 徐明生 孙春妹 杜华英 赵燕 董攀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84-88,共5页
优化木瓜蛋白酶改善蛋清蛋白起泡性能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确定自变量酶解时间、木瓜蛋白酶添加量、酶解温度、pH值的试验水平,以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蛋清蛋白... 优化木瓜蛋白酶改善蛋清蛋白起泡性能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确定自变量酶解时间、木瓜蛋白酶添加量、酶解温度、pH值的试验水平,以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蛋清蛋白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然后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响应面分析,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并确定蛋清蛋白酶改性的最佳条件组合。结果表明:蛋清蛋白泡沫稳定性酶解模型不显著,而起泡性酶解模型显著,在最佳工艺参数酶解时间45min、酶添加量38.2mg/5mL蛋清、酶解温度47.5℃、pH6.3的条件下,蛋白起泡性可达2.09,此条件下可使蛋清蛋白起泡性提高14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清蛋白 木瓜蛋白酶 起泡性 泡沫稳定性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糖类对蛋清蛋白凝胶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涂勇刚 赵燕 +4 位作者 王丹 徐明生 徐东红 李建科 杜华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75,共4页
为改善蛋清蛋白凝胶的加工特性,探讨了不同种类与不同浓度糖类对蛋清蛋白凝胶强度的影响。选择并固定适宜的蛋清蛋白凝胶制备条件,在制备前加入不同浓度的糖类,形成凝胶后运用物性仪测定其强度。结果表明,结冷胶、黄原胶和阿拉伯树胶均... 为改善蛋清蛋白凝胶的加工特性,探讨了不同种类与不同浓度糖类对蛋清蛋白凝胶强度的影响。选择并固定适宜的蛋清蛋白凝胶制备条件,在制备前加入不同浓度的糖类,形成凝胶后运用物性仪测定其强度。结果表明,结冷胶、黄原胶和阿拉伯树胶均在胶类-蛋清蛋白凝胶体系发生相变的浓度点使体系强度有明显的变化;蔗糖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对体系的凝胶强度没有明显的作用;麦芽糖对蛋清蛋白凝胶的作用显著,在低浓度可以增强蛋清蛋白凝胶强度而在高浓度可以降低蛋清蛋白凝胶强度;玉米淀粉也在一定浓度可显著提高蛋清蛋白凝胶的强度。结果说明,以糖类作为添加剂改善蛋清蛋白的凝胶强度时,应充分考虑所加入的糖类种类及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清蛋白 凝胶强度 糖类 胶类
原文传递
营养素调控与基因表达 被引量:6
9
作者 涂勇刚 曹正辉 葛长荣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05-608,共4页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和方法迅猛发展及其在营养学中的应用,营养素与基因表达的相互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现就膳食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元素、维生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营养素 基因表达 分子营养学
下载PDF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畜产品加工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3
10
作者 涂勇刚 徐明生 +2 位作者 姚瑶 吴少福 杜华英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9期147-150,共4页
为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培养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该文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契机,根据《畜产品加工学》的学科特点及教学与实践现状,对其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师工程能力、实践教学内容与模式及考核体系等... 为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培养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该文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契机,根据《畜产品加工学》的学科特点及教学与实践现状,对其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师工程能力、实践教学内容与模式及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开展了《畜产品加工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畜产品加工学 实践教学 改革
下载PDF
酵母抽提物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涂勇刚 葛长荣 《肉类工业》 2005年第8期38-39,共2页
介绍了酵母抽提物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营养与调香调味的特点及其生产方法,阐述了酵母抽提物在肉制品中调香调味中的作用及其应用。展望了酵母抽提物在肉制品中应用的前景。
关键词 酵母抽提物 调香调味 肉制品 应用 发展历史 生产方法
下载PDF
游离脂肪酸在几种常见食品风味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36
12
作者 邓文辉 赵燕 +2 位作者 李建科 涂勇刚 马晓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22-425,共4页
游离脂肪酸在许多食品的风味形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直接作为风味化合物起作用;另一方面游离脂肪酸作为风味前体物,对食品特有风味的形成做出贡献。但是,在不同的食品风味形成的过程中,游离脂肪酸的作用是不同的。文章综合... 游离脂肪酸在许多食品的风味形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直接作为风味化合物起作用;另一方面游离脂肪酸作为风味前体物,对食品特有风味的形成做出贡献。但是,在不同的食品风味形成的过程中,游离脂肪酸的作用是不同的。文章综合论述了它在腊肉、香肠、火腿、奶酪、茶叶及啤酒等常见食品的风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脂肪酸 食品 风味 作用
原文传递
葛根异黄酮、淀粉的提取及葛产品开发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邵兰兰 赵燕 +2 位作者 杨有仙 李建科 涂勇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52-455,共4页
葛根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天然植物。从葛根中提取的异黄酮和淀粉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药理功能和加工功能;以葛根为原料生产加工的葛类食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本文对葛根资源、化学成分及其功能等作一综述,并对葛根异黄酮、葛根淀粉的... 葛根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天然植物。从葛根中提取的异黄酮和淀粉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药理功能和加工功能;以葛根为原料生产加工的葛类食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本文对葛根资源、化学成分及其功能等作一综述,并对葛根异黄酮、葛根淀粉的提取及开发应用状况进行了全面和最新的介绍与评述,以期为葛根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异黄酮 淀粉 提取 开发
原文传递
甘薯淀粉糊透明度及凝沉性初探 被引量:42
14
作者 李鑫 赵燕 +2 位作者 廖斌 涂勇刚 李建科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37,共4页
为了解甘薯淀粉糊的性质,采用分析方法对甘薯淀粉糊的透明度和凝沉性进行探索性研究,初步考察蔗糖、氯化钠、柠檬酸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等对甘薯淀粉透明度和凝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对甘薯淀粉透明度和凝沉性的影响不同,其中... 为了解甘薯淀粉糊的性质,采用分析方法对甘薯淀粉糊的透明度和凝沉性进行探索性研究,初步考察蔗糖、氯化钠、柠檬酸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等对甘薯淀粉透明度和凝沉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对甘薯淀粉透明度和凝沉性的影响不同,其中蔗糖、柠檬酸能提高甘薯淀粉糊的透明度,改善其凝沉性;氯化钠降低甘薯淀粉的透明度,加速其初期凝沉速度;CMC-Na对甘薯淀粉糊的透明度影响不大,但明显改善其凝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淀粉糊 透明度 凝沉性
下载PDF
皮蛋腌制过程中碱度、pH及质构特性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有仙 赵燕 +4 位作者 涂勇刚 黄新球 李建科 罗序英 王俊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11-114,共4页
采用简易传统铜盐清料法腌制皮蛋,研究皮蛋腌制过程中料液碱浓度、蛋内pH和游离碱度、蛋白的质构特性的变化规律,旨为皮蛋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开发代金属添加剂和研究新加工工艺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在腌制过程中,料液碱浓度呈下... 采用简易传统铜盐清料法腌制皮蛋,研究皮蛋腌制过程中料液碱浓度、蛋内pH和游离碱度、蛋白的质构特性的变化规律,旨为皮蛋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开发代金属添加剂和研究新加工工艺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在腌制过程中,料液碱浓度呈下降趋势;蛋白pH和游离碱度呈现先迅速升高,后逐渐下降,再缓慢回升的趋势;蛋黄pH和游离碱度则一直呈升高的趋势;蛋白硬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蛋白弹性、咀嚼性、内聚性均是先上升再略有下降,然后基本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蛋 碱度 PH 质构特性
原文传递
皮蛋加工相关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6
作者 赵燕 徐明生 涂勇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472-475,共4页
皮蛋是我国独创的传统蛋制品,加工历史悠久,但有关皮蛋加工形成机理的研究却相对薄弱,这已成为阻碍进一步开展皮蛋技术改进研究的瓶颈。本文对皮蛋加工形成过程中金属调控、风味形成、强弹性蛋白凝胶形成、色泽形成、松花形成等机理的... 皮蛋是我国独创的传统蛋制品,加工历史悠久,但有关皮蛋加工形成机理的研究却相对薄弱,这已成为阻碍进一步开展皮蛋技术改进研究的瓶颈。本文对皮蛋加工形成过程中金属调控、风味形成、强弹性蛋白凝胶形成、色泽形成、松花形成等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相应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蛋 金属调控 风味 蛋白凝胶 色泽 松花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铅法皮蛋中的多种无机元素 被引量:11
17
作者 赵燕 李鑫 +2 位作者 李建科 徐明生 涂勇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337-340,共4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鲜鸭蛋和铅法皮蛋蛋壳、蛋白、蛋黄中的Pb、Cu、Mg、Zn、Ca、Fe等20种无机元素进行分析测定。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4.4%~112.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20种元素的方法检测限在0.4~10g/L之间。...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鲜鸭蛋和铅法皮蛋蛋壳、蛋白、蛋黄中的Pb、Cu、Mg、Zn、Ca、Fe等20种无机元素进行分析测定。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4.4%~112.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20种元素的方法检测限在0.4~10g/L之间。结果表明:铅法皮蛋可食部分中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需的无机元素,且其蛋黄中的大部分有机元素含量皆高于蛋白。鲜鸭蛋经加工成皮蛋后,Cu、Fe、Al、Pb、Mn等元素在各部位含量明显升高,其中有害元素Pb的含量大大提高,且由外到内其Pb的含量增幅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实验同时说明:ICP-AES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灵敏测定皮蛋中无机元素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铅法 皮蛋 无机元素
下载PDF
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皮蛋蛋黄中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10
18
作者 邓文辉 赵燕 +3 位作者 涂勇刚 李建科 王俊杰 罗序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12-220,共9页
采用蒸馏萃取提取皮蛋蛋黄与新鲜鸭蛋蛋黄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优化蒸馏萃取条件,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风味物质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皮蛋蛋黄中鉴定出74种物质,烃类11种(相对含量13.248%),醇类5种(相对含量7.337%),醚1种(相对含... 采用蒸馏萃取提取皮蛋蛋黄与新鲜鸭蛋蛋黄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优化蒸馏萃取条件,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其风味物质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皮蛋蛋黄中鉴定出74种物质,烃类11种(相对含量13.248%),醇类5种(相对含量7.337%),醚1种(相对含量0.499%),醛5种(相对含量3.951%),酮2种(相对含量1.478%),酸10种(相对含量6.604%),酯20种(相对含量36.273%),苯2种(相对含量8.127%),含硫及杂环等物质9种(相对含量16.602%)及硅化物9种(相对含量5.781%);与新鲜鸭蛋黄相比,醇类、苯类、含硫及杂环等物质的含量显著增加,酮类含量显著减少,相同物质仅占30%,说明鸭蛋黄经过腌制后挥发性风味物质发生了极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蛋蛋黄 同时蒸馏萃取 气质联用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乌骨鸡黑色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被引量:11
19
作者 孙亚真 谢明勇 +4 位作者 涂勇刚 田颖刚 黄林华 李昌 王远兴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363-1366,共4页
建立了乌骨鸡黑色素氧化产物2,3-二羧酸吡咯(PDCA)和2,3,5-三羧酸吡咯(PTCA)的HPLC测定方法,对乌骨鸡中黑色素进行定量研究。采用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梯度洗脱,... 建立了乌骨鸡黑色素氧化产物2,3-二羧酸吡咯(PDCA)和2,3,5-三羧酸吡咯(PTCA)的HPLC测定方法,对乌骨鸡中黑色素进行定量研究。采用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282.8 nm和269.8 nm,并采用LC-MS对色谱峰进行定性。结果表明:PDCA和PTCA能得到很好的分离,经过初步分离纯化的乌骨鸡黑色素粗品中黑色素的含量为76.3279μg/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骨鸡黑色素 高效液相色谱 2 3 5-三羧酸吡咯 2 3-二羧酸吡咯
下载PDF
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害物质——赖丙氨酸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董攀 赵燕 +2 位作者 杨有仙 李建科 涂勇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312-316,共5页
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是目前食品安全研究的一个热点。含蛋白质的食品在高温或碱处理时,赖氨酸易和胱氨酸、丝氨酸、磷酸丝氨酸或脱氢丙氨酸发生交联,生成一种新的氨基酸——赖丙氨酸。本文对赖丙氨酸的产生条件、机理、对... 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是目前食品安全研究的一个热点。含蛋白质的食品在高温或碱处理时,赖氨酸易和胱氨酸、丝氨酸、磷酸丝氨酸或脱氢丙氨酸发生交联,生成一种新的氨基酸——赖丙氨酸。本文对赖丙氨酸的产生条件、机理、对实验动物和人体的危害及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也对赖丙氨酸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丙氨酸 氨基酸 碱处理 高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