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嘌呤信号在肝脏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1
作者 马发祥 涂正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88-1496,共9页
嘌呤主要由ATP、NAD^(+)和核酸组成,除了具有关键的细胞内功能外,NAD^(+)和ATP及其水解产物包括ADP、AMP和腺苷,是参与生理过程和病理状况的重要细胞外信号。嘌呤信号在肝脏微环境的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总结了嘌呤信号对... 嘌呤主要由ATP、NAD^(+)和核酸组成,除了具有关键的细胞内功能外,NAD^(+)和ATP及其水解产物包括ADP、AMP和腺苷,是参与生理过程和病理状况的重要细胞外信号。嘌呤信号在肝脏微环境的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总结了嘌呤信号对肝脏免疫细胞的调控,以及嘌呤信号通过调节肝脏免疫细胞炎性和抗炎性反应影响肝脏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腺苷三磷酸 炎症 免疫调节
下载PDF
湖北汉族人群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水平与HLA-I类分子多态性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涂正坤 吴雄文 +5 位作者 刘敏 姜晓丹 杨志章 吴锋 龚非力 赵修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人群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与HLA遗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对52名湖北汉族健康自愿者进行HBV血源疫苗标准全程接种,共3次(第0、1、6月),末次接种后8w用酶免疫法(EIA)检测血清抗HBs抗体水平:S/N... 目的:探讨人群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与HLA遗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对52名湖北汉族健康自愿者进行HBV血源疫苗标准全程接种,共3次(第0、1、6月),末次接种后8w用酶免疫法(EIA)检测血清抗HBs抗体水平:S/N≥21为应答者;S/N<21为无应答者。同时对受试者进行HLAI类抗原多态性检测。结果:应答者42人(810%),无应答者10人(190%);无应答者与HLAB39具有显著相关性,RR=175,χ2=522,P<005,而与HLAB62呈负相关,χ2=641,P<005。结论:在湖北汉族人群中,HLAB39表型阳性个体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个体,而HLAB62表型阳性个体明显高于其他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疫苗 免疫应答 HLA-I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湖北汉族人群对乙肝疫苗免疫应答能力与HLA-DRB1等位基因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涂正坤 吴雄文 +5 位作者 刘敏 姜晓丹 杨志章 吴锋 龚非力 赵修竹 《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5-47,62,共4页
目的分析HLA-DRB1等位基因型别与个体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37名湖北汉族健康自愿者进行HBV血源型疫苗标准全程接种,共3次(0,1,6月),末次接种后8周用酶免疫法(EIA)检测血清抗-HBs抗体水平(S/N≥2.1为应答者,S/N<2.1... 目的分析HLA-DRB1等位基因型别与个体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37名湖北汉族健康自愿者进行HBV血源型疫苗标准全程接种,共3次(0,1,6月),末次接种后8周用酶免疫法(EIA)检测血清抗-HBs抗体水平(S/N≥2.1为应答者,S/N<2.1为无应答者);同时,对全部受试者进行HLA-DRB1基因分型。结果37名个体中无应答者7名(19%),应答者30名(81%),无应答与HLA-DRB*1001等位基因具有显著相关性,RR=21.75,X2=5.55,P<0.05。结论在湖北汉族人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B1 乙肝疫苗 免疫应答 乙型肝炎
下载PDF
在慢性HBV感染中免疫抑制性单核细胞通过调节性NK细胞介导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 被引量:6
4
作者 涂正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2038-2038,共1页
【据《GUT》2017年9月12日报道】题:在慢性HBV感染中免疫抑制性单核细胞通过调节性NK细胞介导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HBV感染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世界性健康问题之一,虽然预防性疫苗的普遍使用极大降低了新发感染的发生率,但是已经感... 【据《GUT》2017年9月12日报道】题:在慢性HBV感染中免疫抑制性单核细胞通过调节性NK细胞介导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HBV感染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世界性健康问题之一,虽然预防性疫苗的普遍使用极大降低了新发感染的发生率,但是已经感染的患者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并且目前还无有效的干预手段。因此,探索HBV造成持续慢性感染的免疫学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关于HBV导致的慢性持续感染的免疫机制研究仍然不够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功能 T淋巴细胞 细胞介导 免疫抑制性 预防性疫苗 性健康问题 免疫机制研究 干预手段 淋巴细胞反应 免疫学机制
下载PDF
PCR-SSP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供体选择中的应用
5
作者 涂正坤 廖灿 +2 位作者 包蓉 吴雄文 龚非力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1999年第5期206-208,共3页
目的 :建立常规的 PCR- SSP基因分型方法。方法 :对 16名患者及其家系 HL A- DR进行血清学和 PCR- SSP分型。结果 :血清学分型 7对供、受体相合 ,而 PCR- SSP基因分型只有其中 5对相合 ,另外 2对 1对为错判、1对为 DR2两个亚型 DR15、D... 目的 :建立常规的 PCR- SSP基因分型方法。方法 :对 16名患者及其家系 HL A- DR进行血清学和 PCR- SSP分型。结果 :血清学分型 7对供、受体相合 ,而 PCR- SSP基因分型只有其中 5对相合 ,另外 2对 1对为错判、1对为 DR2两个亚型 DR15、DR16间的错判。结论 :PCR- SSP基因分型是一种快速、准确和可行的 HLA分型方法 ,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SSP 造血干细胞移植 HLA 供体
下载PDF
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及其在骨髓移植中的作用
6
作者 涂正坤 廖灿 +1 位作者 吴雄文 龚非力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CAS 1999年第3期171-173,共3页
数十年来,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g)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在MHC完全相合骨髓移植受者体内引起免疫反应的主要因素。现在这种抗原的性质逐渐为我们所了解,并在人类骨髓移植中得到应用。骨髓移植(BMT)与化、放疗联合已广泛用... 数十年来,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g)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在MHC完全相合骨髓移植受者体内引起免疫反应的主要因素。现在这种抗原的性质逐渐为我们所了解,并在人类骨髓移植中得到应用。骨髓移植(BMT)与化、放疗联合已广泛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和其它造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mHag 组织相容性抗原
下载PDF
HLA-DRB1多态性对LCL TNF分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志章 刘敏 +5 位作者 吴雄文 姜晓丹 吴锋 涂正坤 龚非力 赵修竹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6-148,共3页
通过对27个已确定HLA-DRB1基因型别的LCL进行TNF生物活性的检测,结果发现:TNF的表达水平与特定的HLA-DRB1等位基因型别关联,携带HLA-DRB1*070X的个体,其LCL经LPS刺激后,TNF生物... 通过对27个已确定HLA-DRB1基因型别的LCL进行TNF生物活性的检测,结果发现:TNF的表达水平与特定的HLA-DRB1等位基因型别关联,携带HLA-DRB1*070X的个体,其LCL经LPS刺激后,TNF生物活性水平比不携带HLA-DRB1*070X的个体低(P<0.01),且以HLA-DRB1*070X纯合子细胞表达量最低,杂合子次之。提示:HLA-DRB1遗传多态性参与调控LCL的TNF表达水平,影响TNF的产生可能是HLA复合体发挥免疫调节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 DRB1 多态性 TNF 淋巴细胞B
下载PDF
HLA-Ⅰ类多态性对B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TNF产生的影响
8
作者 杨志章 吴雄文 +5 位作者 姜晓丹 刘敏 吴锋 涂正坤 龚非力 赵修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73-275,共3页
通过对23个已确定HLAⅠ类型别的LCL进行TNF生物活性的检测,结果发现:携带HLAB52型别的个体,其LCL经LPS刺激后,TNF生物活性比不携带HLAB52的个体低(P<001),且以HLAB52纯合... 通过对23个已确定HLAⅠ类型别的LCL进行TNF生物活性的检测,结果发现:携带HLAB52型别的个体,其LCL经LPS刺激后,TNF生物活性比不携带HLAB52的个体低(P<001),且以HLAB52纯合子细胞表达量最低,杂合子次之。提示,TNF的产生可能是一种受HLA特异性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影响TNF的产生可能是HLA复合体发挥免疫调节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Ⅰ类 遗传多态性 LCL B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自然杀伤细胞对肝星状细胞的调控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天阳 涂正坤 苏立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558-562,共5页
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与肝纤维化进展有至关重要的联系。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分,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肝内的富集程度更高,在机体防御病毒感染和肿瘤中发挥关键作用,而且其抗肝纤维化的功能也得到证实。NK细胞可以通过直接杀伤早期... 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与肝纤维化进展有至关重要的联系。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分,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在肝内的富集程度更高,在机体防御病毒感染和肿瘤中发挥关键作用,而且其抗肝纤维化的功能也得到证实。NK细胞可以通过直接杀伤早期激活或衰老的HSC,或通过分泌IFNγ抑制肝纤维化。总结了最近几年的相关研究进展,以NK细胞和HSC的功能与表型为基础,介绍了NK细胞调控HSC的分子免疫学机制及其潜在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杀伤细胞 天然 肝星状细胞 综述
下载PDF
HBV介导的肝星状细胞和天然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苗苗 邬志惠 涂正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91-894,共4页
肝脏非实质细胞在HBV相关的肝脏疾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以及与肝内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肝纤维化的主要原因。主要介绍了HBV诱导的肝脏炎症以及天然免疫细胞与HSC的相互作用,简述了HBV作用下单核/巨噬... 肝脏非实质细胞在HBV相关的肝脏疾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肝星状细胞(HSC)的激活以及与肝内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导致肝纤维化的主要原因。主要介绍了HBV诱导的肝脏炎症以及天然免疫细胞与HSC的相互作用,简述了HBV作用下单核/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对HSC的激活和杀伤作用以及HSC的肝脏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硬化 肝星状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自然杀伤细胞
下载PDF
HBV诱导的髓源性抑制细胞亚群及其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邬志惠 杨苗苗 涂正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83-2787,共5页
HBV是一种嗜肝性DNA病毒,HBV感染不会引起直接的肝细胞病变,宿主免疫应答决定了病毒能否被清除,同时也是导致HBV相关肝脏疾病的主要原因。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是一群起源于骨髓的非淋巴免疫抑制性细胞,多种病理条件下调节固有和获得性... HBV是一种嗜肝性DNA病毒,HBV感染不会引起直接的肝细胞病变,宿主免疫应答决定了病毒能否被清除,同时也是导致HBV相关肝脏疾病的主要原因。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是一群起源于骨髓的非淋巴免疫抑制性细胞,多种病理条件下调节固有和获得性免疫应答。研究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MDSC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主要介绍了HBV诱导的MDSC亚群在HBV持续感染和肝脏病理学机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髓源性抑制细胞 乙型肝炎 慢性 免疫 细胞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巯甲丙脯酸对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运动耐量的影响
12
作者 涂正坤 王国平 《湖北医学院咸宁分院学报》 1992年第2期61-62,共2页
本文对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了巯甲丙脯酸,以观察其对运动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安慰剂组患者运动时间平均为201±86秒,实验级运动时间平均为345±102秒。提示此药可应用于心绞痛的预防和治疗。
关键词 巯甲丙脯酸 稳定型 心绞痛 运动耐量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中国湖北汉族人群对同种异型抗原免疫应答与HLA遗传多态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涂正坤 吴雄文 +5 位作者 刘敏 姜晓丹 杨志章 吴锋 龚非力 赵修竹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研究个体之间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强度的差异,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对同种异型抗原的应答水平与HLA的相关性。方法在17个家系中进行父/子和母/子间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结果和结论不同组合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强度,即父→子与子... 目的研究个体之间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强度的差异,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对同种异型抗原的应答水平与HLA的相关性。方法在17个家系中进行父/子和母/子间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结果和结论不同组合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强度,即父→子与子→父相比;母→子与子→母相比;父/子间与母/子间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个体对同种异型抗原的免疫应答的强度与HLA-Ⅰ类分子的型别相关,HLA-A10表型阳性个体的刺激指数SI(0.95±0.24)明显低于阴性个体(1.41±0.69),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 同种异型抗原 淋巴细胞 免疫应答 湖北 汉族
原文传递
HBeAg诱导的免疫激活和免疫抑制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
14
作者 李欣阳 涂正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026-1031,共6页
HBV感染诱导的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半个世纪前,HBeAg在HBV感染者血清中首次被发现,尽管HBeAg并不参与HBV在肝细胞中的感染或复制,但其已被证实可干扰宿主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在慢性HBV感染的过程中发挥... HBV感染诱导的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半个世纪前,HBeAg在HBV感染者血清中首次被发现,尽管HBeAg并不参与HBV在肝细胞中的感染或复制,但其已被证实可干扰宿主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在慢性HBV感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免疫激活和免疫抑制作用。HBV对于感染的肝细胞并没有细胞毒性,免疫应答介导的抗病毒作用和炎症反应决定HBV是否被清除或者诱导肝脏炎症相关疾病。因此,本文对HBeAg的形成及其在慢性HBV感染中引起的免疫激活和免疫抑制机制进行综述,重点论述HBeAg对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细胞所引起的不同免疫效应,阐述了其诱导免疫反应的两面性,并探讨HBeAg在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间的转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乙型肝炎e抗原 免疫激活 免疫抑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