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法落海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1
作者 涂永勤 涂祖玲 杜洪飞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3年第S01期44-48,共5页
目的:分析和鉴定法落海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蒸馏法提取法落海中的挥发油,借助GC-MS法将挥发油中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法落海挥发油离子流图共有99个峰,鉴定出了77种化合物,占挥发油... 目的:分析和鉴定法落海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蒸馏法提取法落海中的挥发油,借助GC-MS法将挥发油中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法落海挥发油离子流图共有99个峰,鉴定出了77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96.1%,其中主要成分为:α-蒎烯(27.33%)、α-水芹烯(9.87%),十二烷醇(8.41%)、罗勒烯(7.24%)、4,4,6,6-四甲基-二环[3.1.0]己-2-烯(5.55%)、肉豆蔻脑酸(3.58%)、蛇麻烯(2.76%)等。结论:本实验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法落海中所含挥发油成分,使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测效果好。简要讨论主要成分中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为开发利用法落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落海 挥发油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冬虫夏草寄主-小金蝠蛾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涂永勤 朱华李 +2 位作者 张德利 陈恬 陈仕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167-2169,共3页
本文研究小金蝠蛾的分布规律.收集各冬虫夏草产区蝠蛾的蛹,集中羽化为成虫,通过比较形态、色泽和交尾情况等鉴定其种类,并确定分布范围.在不同海拔调查幼虫或蛹的分布情况和初龄幼虫越冬时间及龄期.结果表明,该物种主要分布于小金县,以... 本文研究小金蝠蛾的分布规律.收集各冬虫夏草产区蝠蛾的蛹,集中羽化为成虫,通过比较形态、色泽和交尾情况等鉴定其种类,并确定分布范围.在不同海拔调查幼虫或蛹的分布情况和初龄幼虫越冬时间及龄期.结果表明,该物种主要分布于小金县,以及与小金县接壤的金川县和丹巴县.在小金县,以崇德、新格、新桥、双柏、八角、木坡、抚边、两河、达维和日隆等乡镇为核心分布区域.在垂直方向上,小金蝠蛾集中分布于海拔3600 ~4400 m,最低为2800 m,最高为5200 m.近年来,在3200 ~ 3450 m的退耕还林地中还大量发现该虫.在自然条件下,小金蝠蛾于每年11月中下旬至12月中旬以1或2龄幼虫,在5~8 cm 草皮层越冬.该研究不仅为冬虫夏草资源保护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冬虫夏草人工培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主昆虫 分布 幼虫 越冬
下载PDF
蝠蛾属Hepialus一新种记述(鳞翅目:蝙蝠蛾科) 被引量:13
3
作者 涂永勤 马开森 张德利 《Entomotaxonomia》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3-126,共4页
记述蝙蝠蛾科Hepialidae蝠蛾属Hepialus 1新种:小金蝠蛾Hepialus xiaojinensis,sp.nov.,模式标本分别保存在西南大学和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关键词 鳞翅目 蝙蝠蛾科 蝠蛾属 新种 中国
下载PDF
藏药香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9
4
作者 涂永勤 彭腾 +1 位作者 杨荣平 朱华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06-509,共4页
目的:研究香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香柏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柏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初步鉴定出79个化合物,鉴定出的化... 目的:研究香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香柏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柏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初步鉴定出79个化合物,鉴定出的化合物含量占总挥发油的93.78%。结论:香柏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α-杜松醇(相对含量为16.70%);α-小茴香烯(14.98%);3,7,11-甲基-2,6,10-十二碳三烯-1-醇(6.49%);1-甲基-4-[1-甲基乙基]-1,4-环己二烯(4.74%);贝壳杉-5,16-二烯-18[或19]-醇(3.62%);α,α,4a,8-四甲基-1,2,3,4,4a,5,6,7-八氢-2-甲醇萘(3.04%);[+]-4-蒈烯(2.81%);D-柠檬烯(2.71%);β-月桂烯(2.59%);雪松醇(2.40%);α-蒎烯(2.36%);1,1,4a-三甲基-7-异丙基-1,2,3,4,4a,9,10,10a-八氢菲(2.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柏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空心莲子草叶斑病菌及代谢产物除草活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涂永勤 胥秀英 +1 位作者 付善权 郑一敏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7-28,共2页
从空心莲子草叶斑病叶或茎分离的镰刀菌及代谢产物对空心莲子草具有杀灭作用。代谢产物主要作用于空心莲子草叶片,使叶片组织变黄,最后枯萎死亡,发病死亡较快。用病菌分生孢子接种时致使植株叶片组织失水、发黄、脱落或从节间处折断枯... 从空心莲子草叶斑病叶或茎分离的镰刀菌及代谢产物对空心莲子草具有杀灭作用。代谢产物主要作用于空心莲子草叶片,使叶片组织变黄,最后枯萎死亡,发病死亡较快。用病菌分生孢子接种时致使植株叶片组织失水、发黄、脱落或从节间处折断枯死。开始时局部发病,有病斑形成,最后全株发病枯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空心莲子草叶斑病 镰刀菌
下载PDF
人工培殖冬虫夏草D-甘露醇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8
6
作者 涂永勤 朱华李 +1 位作者 曾纬 陈仕江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45-47,共3页
采用水提回流离心的方法,提取分离人工培殖冬虫夏草中D-甘露醇,用高碘酸钠与甘露醇反应产生黄色的3,5-二乙酰-1,4-脱氢二甲基吡啶,在波长412 nm处测定其最大吸收。甘露醇浓度在10~50 mg/L之间时,与吸光值(OD412)有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 采用水提回流离心的方法,提取分离人工培殖冬虫夏草中D-甘露醇,用高碘酸钠与甘露醇反应产生黄色的3,5-二乙酰-1,4-脱氢二甲基吡啶,在波长412 nm处测定其最大吸收。甘露醇浓度在10~50 mg/L之间时,与吸光值(OD412)有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C=79.172x-0.0713,相关系数r=0.9999。人工培殖冬虫夏草中D-甘露醇的含量分别为89.64 mg/g(2005年)、91.86 mg/g(2006年)、94.71 mg/g(2007年)、98.98 mg/g(2008年)、97.50mg/g(2009年)、94.71 mg/g(野生)和96.84 mg/g(野生)。人工培殖冬虫夏草与野生冬虫夏草D-甘露醇的含量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D-甘露醇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温度对小金蝠蛾卵孵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涂永勤 张德利 +2 位作者 唐毅 曾纬 陈仕江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76-1777,共2页
目的弄清温度与卵孵化率的关系,为人工饲养提供依据。方法设置6种不同温度和零下低温测定卵的孵化率。结果小金蝠蛾卵最适孵化的温度为14℃,孵化率85.67%,发育历期为28.5d。在-10℃条件下处理8h,卵孵化率明显降低。在-15℃以下,即使处理... 目的弄清温度与卵孵化率的关系,为人工饲养提供依据。方法设置6种不同温度和零下低温测定卵的孵化率。结果小金蝠蛾卵最适孵化的温度为14℃,孵化率85.67%,发育历期为28.5d。在-10℃条件下处理8h,卵孵化率明显降低。在-15℃以下,即使处理1h,卵亦不同孵化。结论温度对小金蝠蛾卵孵化率有较大影响。在卵孵化过程中,保持10-14℃最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蝙蝠蛾 孵化率
下载PDF
人工培殖冬虫夏草多糖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7
8
作者 涂永勤 朱华李 +1 位作者 曾纬 陈仕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3-166,共4页
目的:为人工栽培冬虫夏草的药用提供依据.方法:用蒽酮-硫酸法测定野生冬虫夏草与人工培殖冬虫夏草多糖含量.结果:葡萄糖质量浓度在0.02~0.12 mg/mL时,与吸光值(OD620值)有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Y=0.185 4x-0.000 4,相关系数r=0.999 7.... 目的:为人工栽培冬虫夏草的药用提供依据.方法:用蒽酮-硫酸法测定野生冬虫夏草与人工培殖冬虫夏草多糖含量.结果:葡萄糖质量浓度在0.02~0.12 mg/mL时,与吸光值(OD620值)有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Y=0.185 4x-0.000 4,相关系数r=0.999 7.人工培殖冬虫夏草和野生冬虫夏草多糖含量分别为5.83%(2008年)、4.18%(2007年)、2.83%(2006年)、4.79%(2005年)和4.16%(野生).结论:人工培殖冬虫夏草与野生冬虫夏草的多糖含量基本一致.该方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和回收率达94%~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多糖 蒽酮-硫酸法
原文传递
环境因子对冬虫夏草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涂永勤 张德利 +2 位作者 曾纬 陈仕江 尹定华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25,共2页
研究冬虫夏草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和形成规律,为冬虫夏草人工培殖及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将老熟待僵化的幼虫,在不同温度、基质含水量和光照条件下培殖,观察子实体形成与伸展情况。研究表明,子实体分化与形成需要0℃左右低温刺激,变温有... 研究冬虫夏草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和形成规律,为冬虫夏草人工培殖及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将老熟待僵化的幼虫,在不同温度、基质含水量和光照条件下培殖,观察子实体形成与伸展情况。研究表明,子实体分化与形成需要0℃左右低温刺激,变温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子实体的生长还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及高湿环境,在子实体生长期间,应保持基质含水量为60%~80%,相对湿度95%~100%为宜;微弱的光照都能诱导子实体产生,子实体有向光性生长的特性。环境因子对冬虫夏草子实体形成及伸展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子实体 菌核 环境因子
下载PDF
黑苞橐吾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涂永勤 杨荣平 +2 位作者 朱华李 王宾豪 彭腾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6-30,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黑苞橐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黑苞橐吾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黑苞橐吾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65个化合物,... 目的:通过研究黑苞橐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黑苞橐吾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黑苞橐吾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65个化合物,鉴定出的化合物含量占总挥发油的76.75%.黑苞橐吾挥发油主要成分为:[E,E,E]-3,7,11,15-四甲基-1,3,6,10,14-十六碳五烯(相对含量为5.19%);2-[1-环戊-1-烯炔-1-甲基乙基]环戊酮(4.38%);[1S-[1α,3aβ,4α,8aβ]]-4,8,8-三甲基-9-亚甲基-十氢-1,4-甲醇薁(4.10%);D-柠檬烯(4.02%);[2R-[2,α4aα,8aβ]]-十氢-α,α,4a-三甲基-8-亚甲基-2-甲醇基萘(3.93%);正-三十四烷(3.49%);3-[1,1-二甲基丙-2-烯-7-羟基香豆素(3.03%);石竹烯氧化物(2.72%);5,β7-βH,10-α11-桉叶烯-1α-醇(2.66%);4[10]-崖柏烯(2.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苞橐吾 挥发油 气相色谱一质谱
原文传递
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条件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涂永勤 肖崇刚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18-19,17,共3页
研究了溶菌酶浓度、酶解温度及时间、制备液的pH值、渗透压稳定剂对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TO-8-24-2原生质体的形成与再生的影响。TO-8-24-2菌株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最佳条件是以SMM pH7.5作酶解缓冲液,溶菌酶浓度为0.15mg/mL,... 研究了溶菌酶浓度、酶解温度及时间、制备液的pH值、渗透压稳定剂对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TO-8-24-2原生质体的形成与再生的影响。TO-8-24-2菌株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最佳条件是以SMM pH7.5作酶解缓冲液,溶菌酶浓度为0.15mg/mL,在37℃下,酶解45分钟。原生质体形成率为91.7%,再生率为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 形成与再生 蜡质芽孢杆菌
下载PDF
侧茎垂头菊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涂永勤 杨荣平 +2 位作者 寿清耀 王宾豪 彭腾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2-524,共3页
关键词 挥发性化学成分 挥发油 垂头 菊科植物 感冒发烧 多年生草本 四川西部 药效成分 临床用 胆囊炎
下载PDF
GC-MS分析灰枝紫菀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3
13
作者 涂永勤 宗晓萍 董小萍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5-447,共3页
目的分析灰枝紫菀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法。结果共鉴定出48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85.52%。结论灰枝紫菀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1 a,2,3,4,4 a,5,6,7b-八氢-1,1,4,7-四甲基-1H-环丙艹奥(14.89%)、吉玛烯D(10.60%)、匙叶桉油烯醇... 目的分析灰枝紫菀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法。结果共鉴定出48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85.52%。结论灰枝紫菀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1 a,2,3,4,4 a,5,6,7b-八氢-1,1,4,7-四甲基-1H-环丙艹奥(14.89%)、吉玛烯D(10.60%)、匙叶桉油烯醇(8.21%)、1-甲基-5-亚甲基-8-[1-甲基乙基]-1,6-环癸二烯(7.40%)、[1S]-2,6,6-三甲基-双环[3.1.1]-2-庚烯(5.08%)、2,2-二亚甲基-二环[2.2.1]庚烷(4.45%)、[+]-α-萜品醇(3.17%)和1,2,3,4,4 a,7,8,8 a-八氢-1,6-二甲基-4-[1-甲基乙基]-1-萘酚(2.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枝紫菀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不同产地冬虫夏草菌对寄主幼虫侵染力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涂永勤 朱华李 +1 位作者 张德利 陈仕江 《中国食用菌》 2012年第5期32-34,共3页
比较不同产地冬虫夏草菌对寄主幼虫的侵染力,筛选高侵染力的菌株,提高寄主幼虫感染率,为人工培殖冬虫夏草奠定基础。试验结果表明,小金产冬虫夏草菌菌株感染率最高为72.22%,西藏比如产冬虫夏草菌菌株感染最低为45.56%;贡嘎蝠蛾感染率最... 比较不同产地冬虫夏草菌对寄主幼虫的侵染力,筛选高侵染力的菌株,提高寄主幼虫感染率,为人工培殖冬虫夏草奠定基础。试验结果表明,小金产冬虫夏草菌菌株感染率最高为72.22%,西藏比如产冬虫夏草菌菌株感染最低为45.56%;贡嘎蝠蛾感染率最高为75.56%,比如蝠蛾感染率最低为58.89%,剑川蝠蛾不能感染;除老君山虫草外,各地产冬虫夏草子实体无差别。不同产地冬虫夏草菌的侵染力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寄主幼虫 感菌率 菌株
下载PDF
红冠紫菀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涂永勤 寿清耀 +2 位作者 杨荣平 董小萍 彭滕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分析红冠紫菀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联用法对红冠紫菀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48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80.32%。结论:红冠紫菀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匙叶桉油烯醇(8.17%)、1-甲基-4-[1-甲基乙基]环... 目的:分析红冠紫菀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GC-MS联用法对红冠紫菀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48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80.32%。结论:红冠紫菀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匙叶桉油烯醇(8.17%)、1-甲基-4-[1-甲基乙基]环己烯(6.56%)、吉玛烯B(6.12%)、吉玛烯D(5.99%)、4,11,11-三甲基-8-亚甲基-双环[7.2.0]-4-十一碳烯(5.07%)、2,6,6-三甲基-双环[3.1.1]-2-庚烯(4.83%)、石竹烯氧化物(3.14%)、喇叭茶萜醇(2.72%)、α-石竹烯(2.48%)、α-杜松醇(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冠紫菀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蝠蛾属幼虫感染冬虫夏草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涂永勤 张德利 +2 位作者 曾纬 陈仕江 尹定华 《食用菌》 2010年第3期16-17,共2页
目的:研究寄主幼虫感染冬虫夏草菌的一般规律,以使感染取得成功。方法:采用不同接种方式、对不同龄期的幼虫接种及经一定时间接种感染。结果:寄主幼虫感染冬虫夏草菌以拌入饲料接种法感染率最高,为80%左右,幼虫最适宜感染的虫态为3~4龄... 目的:研究寄主幼虫感染冬虫夏草菌的一般规律,以使感染取得成功。方法:采用不同接种方式、对不同龄期的幼虫接种及经一定时间接种感染。结果:寄主幼虫感染冬虫夏草菌以拌入饲料接种法感染率最高,为80%左右,幼虫最适宜感染的虫态为3~4龄,从接菌到感染成功需要50d以上。结论:冬虫夏草菌侵染寄主幼虫可以在人工控制下进行,最高感染率可达90%以上,为全人工栽培冬虫夏草奠定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蝙蝠蛾幼虫 侵染 寄生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袋料栽培茯苓中茯苓酸的含量 被引量:3
17
作者 涂永勤 邢康康 陈仕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第12期76-78,共3页
目的建立袋料栽培茯苓中茯苓酸的测定方法,为袋料栽培茯苓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色谱柱:(Waters X-Bridge Shied RP C18 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 目的建立袋料栽培茯苓中茯苓酸的测定方法,为袋料栽培茯苓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色谱柱:(Waters X-Bridge Shied RP C18 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0℃;检测波长210nm。结果各茯苓样品中茯苓酸的含量以野生茯苓最高为0.038%,其次是袋料栽培(室内发菌)为0.034%,树蔸栽培为0.028%、椴木栽培、袋料栽培(室外发菌)茯苓的含量在0.019~0.022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以作为评价茯苓质量的方法。袋料栽培茯苓可以替代传统栽培茯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HPLC 含量测定 茯苓酸
下载PDF
藏药毛蕊杜鹃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18
作者 涂永勤 朱华李 秦伟翰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3年第6期28-30,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毛蕊杜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毛蕊杜鹃的药用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毛蕊杜鹃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离,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38个化合... 目的:通过研究毛蕊杜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毛蕊杜鹃的药用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毛蕊杜鹃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离,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38个化合物,鉴定出的化合物含量占总挥发油的92.96%。结论:毛蕊杜鹃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δ-杜松烯(相对含量为15.90%);胡萝卜醇(15.09%);α-杜松醇(15.02%);τ-杜松醇(9.66%);α-衣兰油烯(4.25%);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萘(4.14%);1,7-二甲基-4-异丙基-2,7-环癸二烯-1-羟基(3.27%);石竹烯(2.86%);5-甲基-9-亚甲基-2-异丙基-二环[4.4.0]癸-1-烯(2.62%);1,4-二甲基-3-[2-甲基-1-丙烯-1-基]-4-乙烯基-1-环庚烯(2.42%);γ-衣兰油烯(2.21%);愈创醇(1.50%);β-古芸烯(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杜鹃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土壤放线菌分离方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胥秀英 郑一敏 +2 位作者 温寿祯 涂永勤 宋丹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7-18,共2页
本文对土壤放线菌的一种新分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用加有氟哌酸、青霉素、制霉菌素的培养基 ,可以选择性地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 ,0 0 5%SDS(十二烷基磺酸钠 )在 4 0℃预处理土壤样品 ,可以促进放线菌的孢子萌发而获得更多的放... 本文对土壤放线菌的一种新分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用加有氟哌酸、青霉素、制霉菌素的培养基 ,可以选择性地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 ,0 0 5%SDS(十二烷基磺酸钠 )在 4 0℃预处理土壤样品 ,可以促进放线菌的孢子萌发而获得更多的放线菌株 ,进一步提高放线菌的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放线菌 分离技术 微生物药物 培养基 SDS
下载PDF
补骨脂提取物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6
20
作者 杨荣平 寿清耀 +1 位作者 涂永勤 王宾豪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补骨脂提取物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在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补骨脂提取物,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并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补骨脂乙酸乙酯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 目的观察补骨脂提取物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在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补骨脂提取物,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并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补骨脂乙酸乙酯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能促进大鼠颅骨成骨细胞ALP活性及其增殖,最佳浓度为2.0×10-3mg/mL。结论补骨脂乙酸乙酯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均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成骨细胞 MTT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