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内皮和抗炎的丹参酮ⅡA洗脱支架涂层研究
1
作者 杨梦毅 黄楠 +5 位作者 熊开琴 杜泽煜 马青 徐佳乐 汪川哲 涂秋芬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2-233,共12页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心血管支架存在的晚期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通过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传统中药丹参酮ⅡA(TS)洗脱支架,探究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TS洗脱支架;利用水接触角(WCA)检测...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心血管支架存在的晚期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等问题,通过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传统中药丹参酮ⅡA(TS)洗脱支架,探究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构建TS洗脱支架;利用水接触角(WCA)检测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球囊扩张实验及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等对涂层表面的亲疏水性、化学成分及结构、涂层机械性能进行检测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Vis)对TS涂层药物释放行为进行检测;通过体外溶血率和血小板实验初步评价涂层的血液相容性;通过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评估TS涂层对内皮细胞(ECs)和平滑肌细胞(SMCs)增殖的影响,以及对巨噬细胞炎症行为及表型的调节作用;通过半体内血液循环实验进一步探索涂层抗血栓形成效果。结果WCA、FTIR、SEM和UV-Vis等检测结果证实了TS洗脱支架的成功制备,涂层中TS在体外能够保持28 d持续释放;体外生物相容性结果表明,TS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质量比为30%的涂层具有显著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激活、促进ECs及抑制SMCs增殖的作用,同时能够有效调节巨噬细胞的炎症行为;半体内血液循环实验结果表明,涂层具有良好的抗血栓形成的效果。结论制备的TS洗脱支架具有选择性促进内皮增殖,抑制平滑肌增生、调控炎症的作用,以及优异的抗血栓形成能力,能够为病变血管修复提供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药物洗脱支架 促内皮 抗炎 抗血栓 血管细胞相容性
下载PDF
基于贻贝仿生构建高效抗菌及良好血液相容性的聚胺-酚表面
2
作者 孟昊天 李鹏程 +6 位作者 魏嘉佳 王文轩 李天瑀 黄楠 涂秋芬 熊开琴 杨志禄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3-183,共11页
目的赋予血液接触类材料优异的表面抗菌性能。方法受天然贻贝黏附现象的启发,通过多巴胺(Dopamine,DA)、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高碘酸钠(Sodium Periodate,NaIO4)构建一种简易、快速的聚胺-酚涂层(ε-PL@PDA),同时利用... 目的赋予血液接触类材料优异的表面抗菌性能。方法受天然贻贝黏附现象的启发,通过多巴胺(Dopamine,DA)、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高碘酸钠(Sodium Periodate,NaIO4)构建一种简易、快速的聚胺-酚涂层(ε-PL@PDA),同时利用ε-PL丰富的氨基质子化形成的阳离子,实现表面高效抗菌的目的。其中DA和ε-PL通过共价交联形成酚胺聚合物,酚胺共同介导基底材料黏附形成涂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场发射扫描电镜(SEM)、椭圆偏光、氨基定量、水接触角(WCA)等材料学表征评价ε-PL@PDA涂层的理化性能;通过菌落计数法、细菌活/死染、液体法等细菌实验评价涂层抗菌性能;通过内皮细胞黏附与增殖实验评价其细胞相容性;通过血小板黏附与激活及半体内血液循环实验验证其血液相容性。结果材料学表征结果证明,ε-PL@PDA富氨基涂层成功制备,同时ε-PL的浓度大小会影响涂层的沉积过程;细菌实验表明,ε-PL@PDA涂层具备优异的抗菌性能,当ε-PL质量浓度为3 mg/mL时,对大肠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率高达91%;细胞实验和血液相容性实验表明,相较于316不锈钢(316L SS),ε-PL的质量浓度为3、30 mg/mL时,涂层均不会促进细胞毒性增强、血小板黏附和激活以及血栓形成。结论ε-PL@PDA涂层能够在不影响细胞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的基础上有效提高表面抗菌能力,因此,该高效便捷且适用性强的表面抗菌策略或有助于解决临床血液接触类器械细菌感染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贻贝仿生 多巴胺(DA) ε-聚赖氨酸(ε-PL) 表面改性 抗菌
下载PDF
基于贻贝灵感和点击化学构建的高效抗菌涂层 被引量:1
3
作者 钱继东 郭远来 +5 位作者 王星浩 牟小辉 杨志禄 熊开琴 黄楠 涂秋芬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7-267,共11页
目的通过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形成一层具有抗菌肽(ABP)分子的涂层,使得材料具有高效抗菌的功能。方法利用多巴胺(DA)邻苯二酚结构的黏附能力以及己二胺(HD)的多胺化学结构,将DA与HD按照一定的配比混合,通过简单的一步分子自组装,在材料... 目的通过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形成一层具有抗菌肽(ABP)分子的涂层,使得材料具有高效抗菌的功能。方法利用多巴胺(DA)邻苯二酚结构的黏附能力以及己二胺(HD)的多胺化学结构,将DA与HD按照一定的配比混合,通过简单的一步分子自组装,在材料表面构建多巴胺-己二胺(DA/HD)基底涂层。通过DA/HD涂层表面丰富的氨基与叠氮化的NHS(NHS-N_(3))发生酰胺反应,从而在DA/HD涂层表面引入叠氮基团,得到N_(3)涂层。再通过点击反应在N_(3)涂层表面接枝ABP,得到ABP涂层。通过在多种不同材质表面制备DA/HD涂层与进行氨基量密度测定,对DA/HD涂层的广谱适用性进行分析。利用水接触角测量仪(WCA)、傅里叶变换红外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以及椭圆偏振光谱仪等,对涂层亲疏水性、成分及结构等进行检测分析。通过细菌试验检测以及与多种已报道抗菌涂层的抗菌率进行综合比较来评价ABP涂层的抗菌性能。结果在多种不同材质表面都能成功制备DA/HD涂层,且具有较高的氨基量密度,表明DA/HD涂层具有广谱的适用性。通过WCA、FTIR、XPS、QCM-D以及椭圆偏振光谱仪的检测结果,证实了基于DA/HD基底涂层的ABP涂层制备成功且接枝量高达352.7 ng/cm^(2)。表面抗菌试验以及与多种抗菌涂层的抗菌率比较结果表明,ABP涂层对大肠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都具有高效的抗菌率,且抗菌率分别高达(89.0±9.9)%和(97.3±1.7)%。结论DA/HD涂层具有广谱的适用性。对基底表面进行改性后,成功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具有高效抗菌功能的ABP涂层。该涂层与细菌直接接触,能够破坏菌膜,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具有高效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改性 贻贝灵感化学 点击反应 抗菌肽 血液接触器械
下载PDF
儿茶酚-(胺)表面化学介导的一氧化氮催化释放涂层研究
4
作者 刘苗 谢鑫 +3 位作者 周吴一凡 缪婉 涂秋芬 熊开琴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7-337,共11页
目的在316L不锈钢(SS)表面构建原位一氧化氮(NO)催化释放涂层,使其能特异选择性地抗凝血、抑制平滑肌细胞(SMCs)增生,从而促进内皮细胞(ECs)生长。方法在弱碱性水溶液中,选用多巴胺(DA)和己二胺(HD)为前驱体,利用多巴胺邻二苯酚结构自... 目的在316L不锈钢(SS)表面构建原位一氧化氮(NO)催化释放涂层,使其能特异选择性地抗凝血、抑制平滑肌细胞(SMCs)增生,从而促进内皮细胞(ECs)生长。方法在弱碱性水溶液中,选用多巴胺(DA)和己二胺(HD)为前驱体,利用多巴胺邻二苯酚结构自聚合沉膜的能力、多巴胺与己二胺的酚-(胺)表面化学,通过简单的一锅法在316L SS表面构建富氨基粘附涂层DA/HD。再通过碳二亚胺化学交联反应,共价接枝螯合Cu^(2+)的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羧酸(DOTA),最后获得均匀且稳定的NO催化释放涂层(命名为Cu-DOTA@DA/HD)。结果DA/HD涂层表面的氨基密度高达22 nmol/cm^(2),实现了Cu-DOTA的有效固定,其NO催化释放速率可达5.2×10^(-10)mol/(cm^(2)·min)。Cu-DOTA@DA/HD涂层显著地抑制了血小板的粘附和激活,也能有效抑制血栓的形成,其表面血栓总质量由316L SS的(40.3±10.3)mg降低至(3.0±0.4)mg。Cu-DOTA@DA/HD涂层催化释放的NO赋予了316L SS选择性地抑制SMCs粘附和增殖,从而促进了ECs生长的功能。结论基于儿茶酚-(胺)表面化学构建的NO催化涂层,成功地实现了316L SS表面持续、稳定的NO催化释放,赋予了其抗凝血、选择性抑制SMCs增殖和促进EC生长等多重生物学功能,在血液接触类器械(如体外循环导管和血管支架表面)应用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化学 一氧化氮 抗凝血 平滑肌细胞 内皮细胞
下载PDF
基于“酚-胺”化学构建抗污表面的研究
5
作者 谢鑫 吕楠 涂秋芬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57-262,共6页
生物污染是医用器械植、介入后的常见问题,尤其是血液接触类器械,如体外循环导管等。生物污染除了影响器械功能发挥外,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在器械表面构建抗污涂层是解决此类问题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本工作的灵感来源于“酚-胺”... 生物污染是医用器械植、介入后的常见问题,尤其是血液接触类器械,如体外循环导管等。生物污染除了影响器械功能发挥外,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在器械表面构建抗污涂层是解决此类问题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本工作的灵感来源于“酚-胺”化学,利用ε-聚赖氨酸(ε-PL)、氢化咖啡酸(HCA)、高碘酸钠(NaIO4)一步浸涂法,快速、高效地构建了ε-PL/HCA“酚-胺”涂层,利用涂层表面丰富的氨基官能团接枝透明质酸(HA),得到具有良好生物除污功能的HA@ε-PL/HCA涂层。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水接触角的结果证明成功制备了HA@ε-PL/HCA涂层;三种细胞的粘附实验证明HA@ε-PL/HCA涂层具有优异的抗细胞粘附能力;体外血小板粘附与半体内血液循环试验表明HA@ε-PL/HCA涂层具有良好的抗凝血能力。综上,基于“酚-胺”化学构建的HA@ε-PL/HCA涂层可赋予材料良好的抗凝血、抑制细胞粘附的功能,在体外循环导管等器械的表面改性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胺”化学 Ε-聚赖氨酸 氢化咖啡酸 透明质酸 抗污抗凝
下载PDF
“一步法”构建基于Zn^(2+)的抗菌表面
6
作者 郭远来 缪婉 +2 位作者 钱继东 熊开琴 涂秋芬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3-228,共6页
不依赖于抗生素的抗菌表面是生物材料及器械设计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可以避免耐药性细菌问题。现有材料表面抗菌策略仍然存在步骤较为繁琐、反应条件过于苛刻等不足,因此,本研究以多巴胺和硫酸锌(ZnSO_(4))为原料,在常温、水相条件下采... 不依赖于抗生素的抗菌表面是生物材料及器械设计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可以避免耐药性细菌问题。现有材料表面抗菌策略仍然存在步骤较为繁琐、反应条件过于苛刻等不足,因此,本研究以多巴胺和硫酸锌(ZnSO_(4))为原料,在常温、水相条件下采用“一步法”构建广谱性含锌聚多巴胺抗菌涂层(PDA@Zn)。水接触角、涂层厚度和X光电子能谱等结果证实PDA@Zn涂层成功构建。涂层中的锌以Zn^(2+)的形式与PDA中邻苯二酚官能团配位结合;涂层的表面Zn^(2+)密度可以通过改变ZnSO_(4)投料的浓度来调控。抗菌实验的结果表明ZnSO_(4)投料浓度为1 mg/m L时所构建的PDA@Zn涂层(PDA@Zn/1)具有优异的杀菌效果,对大肠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分别为99.7%和99.3%。体外细胞培养试验结果表明,PDA@Zn/1涂层上L929的24 h和72 h相对增殖率分别为63.63%及48.32%,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该方法提供了一种高效、简单的表面抗菌策略,但该策略的生物相容性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Zn) 聚多巴胺(PDA) 表面改性 抗菌性能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脱细胞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构建和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涂秋芬 张怡 +1 位作者 李艳 陈槐卿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79-384,共6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制备一种免疫原性较小、生物相容性较好、力学性能优良的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新鲜获得的犬主动脉,置于三蒸水中4℃过夜,使血管细胞由于渗透压差较大而破裂;随后经过多聚环氧化合物家族的乙二醇缩水甘油醚(EX-810)的作用,... 本研究的目的是制备一种免疫原性较小、生物相容性较好、力学性能优良的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新鲜获得的犬主动脉,置于三蒸水中4℃过夜,使血管细胞由于渗透压差较大而破裂;随后经过多聚环氧化合物家族的乙二醇缩水甘油醚(EX-810)的作用,进一步促进细胞破裂的同时,对血管支架的纤维结构起交联作用;最后应用物理超声的方法清除支架内的细胞碎片残留。用这种方法处理的犬主动脉内几乎没有可见的核染,基本消除了血管支架的免疫原性。同新鲜的血管相比较,这种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各种力学指标与新鲜的犬主动脉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处理后的支架仍然保持新鲜血管的力学特征。同时它还表现出极低的细胞毒性,分别在支架上种植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扫描电镜检测结果表明,两种细胞在支架上生长良好,且局部已经融合成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血管支架 脱细胞 交联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以脱细胞犬动脉为基质的血管支架体外再细胞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涂秋芬 张怡 +3 位作者 吴江 葛冬霞 李艳 陈槐卿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8-363,共6页
目的对已成功制备的以脱细胞犬动脉为基质的血管支架进行体外再细胞化研究。方法多聚环氧化合物家族的乙二醇缩水甘油醚(ethylene glycol diglycidyl ether,EX-810)、去离子水和超声共同作用于犬主动脉,制备血管支架,并在体外对其进行... 目的对已成功制备的以脱细胞犬动脉为基质的血管支架进行体外再细胞化研究。方法多聚环氧化合物家族的乙二醇缩水甘油醚(ethylene glycol diglycidyl ether,EX-810)、去离子水和超声共同作用于犬主动脉,制备血管支架,并在体外对其进行有效的再细胞化,包括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SMC)的种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的种植,以及两种细胞的复合种植。结果本文提出的制备血管支架适合SMC和EC的生长,以合适的接种密度进行再细胞化即可获得致密的细胞层;提高细胞的种植密度可以加速支架的再细胞化进程。SMC和EC复合种植模型中,高密度接种的EC能够在不同密度的SMC上生长,形成较为致密的EC单层;但共培养的EC的形态和覆盖率受SMC接种密度的影响。结论在脱细胞犬动脉上成功实现EC和SMC的单独种植和联合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 组织工程血管 再细胞化 共培养
下载PDF
流体剪切应力对EA.Hy926细胞IL-8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怡 李艳 +1 位作者 涂秋芬 陈槐卿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应力作用下,人内皮细胞株EA.Hy926细胞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基因的表达规律。方法观察体外培养的人内皮细胞株EA.Hy926细胞的生长形态,检测EA.Hy926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以及Weibel-Palade小体的表达情况,并... 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应力作用下,人内皮细胞株EA.Hy926细胞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基因的表达规律。方法观察体外培养的人内皮细胞株EA.Hy926细胞的生长形态,检测EA.Hy926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以及Weibel-Palade小体的表达情况,并以低剪切应力(0.420Pa)作用于人内皮细胞株EA.Hy926细胞,定量RT-PCR检测IL-8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EA.Hy926细胞在体外生长特性类似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表达内皮细胞特征性的Ⅷ因子相关抗原以及Weibel-Palade小体,与未受剪切应力对照组相比,1h时IL-8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2h时IL-8 mRNA表达量至峰值,3h后随着剪切应力作用时间的延长,IL-8mRNA表达量逐渐下降。直至实验结束(12h),IL-8 mRNA表达量仍高于未受应力对照组。不同流体剪切应力水平(0.182、0.420、1.000、1.640Pa)作用人内皮细胞株EA.Hy926细胞2h后,IL-8 mRNA的表达与剪切应力作用强度呈反变关系。结论流体剪切应力可以诱导人内皮细胞株EA.Hy926细胞表达IL-8,并且这一表达规律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相似,EA.Hy926细胞可作为研究流体剪切应力影响内皮细胞IL-8表达研究的细胞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8 定量RT-PCR 流体剪切应力 内皮细胞
下载PDF
京尼平交联羊膜生物支架的生物物理特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尹燕锋 杨柳 +5 位作者 涂秋芬 吕莎 管峥 苏文君 李云川 李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探讨京尼平交联羊膜作为生物支架的生物特性及可行性。方法获取新鲜脐带,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表面标志物PE-CD34、PE-CD45、PE-CD90、FITC-105和FITC-Oct-4单克隆抗体及鉴... 目的探讨京尼平交联羊膜作为生物支架的生物特性及可行性。方法获取新鲜脐带,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表面标志物PE-CD34、PE-CD45、PE-CD90、FITC-105和FITC-Oct-4单克隆抗体及鉴定细胞。取第3代hUCMSCs进行成脂、成骨诱导培养,分别用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鉴定。无菌条件下取健康剖宫产羊膜,将修剪的组织块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并按照京尼平质量浓度、交联温度和时间的不同分为12个组,分析质量分数0.5%、1%京尼平在37 ℃、45 ℃条件下交联羊膜24、36和48 h后羊膜的最大拉伸位移和最大载荷。将hUCMSCs分为hUCMSCs组、新鲜羊膜组(孔板中铺上新鲜羊膜后加入hUCMSCs进行培养)、交联羊膜组、交联羊膜+明胶组和明胶组,分别按照分组在培养孔中铺上相应物质对hUCMSCs进行培养,采用羟脯氨酸试剂盒检测各组交联羊膜中羟脯氨酸含量。于培养后第3天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生值(吸光度,A值)以评估交联羊膜的生物相容性。结果与0.5%京尼平交联羊膜相比,1%京尼平交联羊膜最大拉伸位移减小[(8.31±0.43)mm与(4.49±0.3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5,P〈0.05)。0.5%京尼平在37 ℃和45 ℃条件下交联24 h羊膜最大拉伸位移分别为(9.89±1.09)mm和(5.39±0.5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9,P〈0.05);0.5%京尼平在37 ℃条件下交联24、36和48 h羊膜最大拉伸位移逐渐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0.5%京尼平交联羊膜相比,1%京尼平交联羊膜最大载荷增大[(3.94±0.31)N与(5.19±0.27)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4,P〈0.05)。0.5%京尼平在45 ℃条件下交联24 h羊膜载荷明显高于37 ℃条件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8,P〈0.05)。1%京尼平交联羊膜、0.5%京尼平交联羊膜和新鲜羊膜中羟脯氨酸质量分数分别为(1.28±0.36)、(2.03±0.49)和(2.11±0.10)mg/g,1%京尼平交联羊膜中羟脯氨酸质量分数明显低于0.5%京尼平交联羊膜和新鲜羊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鲜羊膜组、明胶组和hUCMSCs组培养3 d后细胞增生值均明显低于交联羊膜组和交联羊膜+明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交联羊膜组与交联羊膜+明胶组间细胞增生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温度、不同交联时间和不同质量分数京尼平均影响交联羊膜的力学特性,交联羊膜的细胞毒性小,可塑性更好,有望作为人工角膜的载体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 交联剂/药物 应力 抗张强度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相容性 京尼平
下载PDF
门静脉压升高是胆盐诱发急性胰腺炎微循环障碍的始动环节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友岱 陈槐卿 +6 位作者 唐耘熳 涂秋芬 葛冬霞 余昶 江从勋 廖诗平 王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80-1285,共6页
有报道,在胆盐诱发的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动脉收缩导致了胰腺微循环障碍。本实验的目的就是验证上述发现是否正确。胆胰管内注射牛黄脱氧胆酸钠诱发大鼠和犬胰腺炎;使用活体显微镜观察大鼠胰腺微动脉管径的变化;记录犬胰腺小动脉压的变... 有报道,在胆盐诱发的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动脉收缩导致了胰腺微循环障碍。本实验的目的就是验证上述发现是否正确。胆胰管内注射牛黄脱氧胆酸钠诱发大鼠和犬胰腺炎;使用活体显微镜观察大鼠胰腺微动脉管径的变化;记录犬胰腺小动脉压的变化;计数机能毛细血管并乘以胰腺湿重校正;用激光多普勒测量胰腺灌流量。我们发现,在诱发胰腺炎后20min内大鼠胰腺微动脉扩张;犬胰腺动脉压从104.5±4.8mmHg降到54.6±5.6mmHg;5min时下腔静脉血的血细胞压积显著低于门静脉血;校正了的胰腺机能毛细血管密度增加。胰腺微循环障碍与门静脉压升高(最多升高9.18±0.78mmHg)同时发生。将门静脉压降低至基础水平可使胰腺灌流量增加约2.4倍。实验显示,在胆盐诱发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胰腺动脉发生了扩张而不是收缩;这时门静脉压升高;门静脉压升高大大减小了胰腺血管压差,并导致血浆丢失和局部血液浓缩,导致胰腺微循环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胆源性胰腺炎 门静脉压胰胰动脉压 血管扩张 血管收缩 血液浓缩
下载PDF
门静脉压和局部血液表观黏度在急性胰腺炎胰腺微循环障碍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友岱 陈怀卿 +2 位作者 涂秋芬 吴文超 江从勋 《中国微循环》 2009年第6期518-521,共4页
目的根据Hagen-Poiseuille方程[Q=π(P1-P2)R4/8μl],胰腺血管压差(P1-P2)和胰腺血管内血液表观黏度(μ)决定胰腺的血液灌注(pancreatic blood flow,PBF,Q)。因此,本实验研究门静脉压和局部血液表观黏度在急性胰腺炎胰腺微循环障碍中的... 目的根据Hagen-Poiseuille方程[Q=π(P1-P2)R4/8μl],胰腺血管压差(P1-P2)和胰腺血管内血液表观黏度(μ)决定胰腺的血液灌注(pancreatic blood flow,PBF,Q)。因此,本实验研究门静脉压和局部血液表观黏度在急性胰腺炎胰腺微循环障碍中的作用。方法胆胰管内注射牛黄脱氧胆酸钠诱发大鼠和犬急性胰腺炎。记录颈动脉压、门静脉压、胰腺小动脉压和肠系膜上动脉压。用激光多普勒测量大鼠胰腺十二指肠部的血液灌流量。结果在急性胰腺炎的早期,门静脉压(Pvp,P2)增高可达一倍。将门静脉压人为地保持在基础水平,可以诱发急性胰腺炎,10min后大鼠胰腺灌流量增加1.4倍。发生在胰腺内的血浆外渗造成局部血液的血细胞比容显著高于全身其他血管的血液;局部的血液浓缩导致局部的血液表观黏度显著高于他处血液。结论门静脉压升高和局部血液黏度增高是引起急性胰腺炎胰腺微循环障碍的重要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微循环 胰腺 门静脉压 血液表观黏度 血液浓缩
下载PDF
Sandwich教学法在高等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3
作者 常向荣 陈俊英 +2 位作者 段可 涂秋芬 翁亚军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7年第7期44-46,共3页
探讨了Sandwich教学法在高等生物医学工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结合小组讨论,借助微信公众平台,依靠科研团队开展教学活动,在研一期间培养了学生听、说、总结、汇报能力,有效提高了研究生科研素质。
关键词 Sandwich教学法 高等生物医学工程 研究生教学
下载PDF
内皮细胞细胞外基质改性钛表面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的生长行为
14
作者 夏沁 涂秋芬 黄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24-29,共6页
实验结合碱活化和钛表面原位构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方法制备细胞外基质改性的粗糙钛片(Ti-OH-ECM),然后比较粗糙钛(Ti-OH)表面和光滑钛(Ti,对照组)表面构建ECM前后的表面形貌、亲疏水性... 实验结合碱活化和钛表面原位构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方法制备细胞外基质改性的粗糙钛片(Ti-OH-ECM),然后比较粗糙钛(Ti-OH)表面和光滑钛(Ti,对照组)表面构建ECM前后的表面形貌、亲疏水性变化、官能团表征、细胞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ECM在钛表面构建成功,粗糙钛表面接触角降低至9°,ECM改性后,粗糙钛片的接触角有显著的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ECM在粗糙钛表面沉积的量显著大于对照组表面(P<0.01);1 d和3 d的细胞荧光染色结果表明,粗糙钛表面抑制内皮细胞黏附,但是ECM改性后的粗糙钛表面内皮细胞黏附数量高于对照组改性后的表面,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粗糙钛表面比较,ECM改性后的粗糙钛促进平滑肌细胞粘附及增殖;另外,2 h的血小板黏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粗糙钛的血小板黏附数量显著减少(P<0.01),ECM改性后的粗糙钛表面进一步抑制血小板黏附及激活(P<0.05)。因此,细胞外基质改性的碱活化钛为生物医疗器械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活化 细胞外基质 内皮细胞 血小板
下载PDF
具有一氧化氮可控催化释放的比伐卢定功能化涂层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15
作者 刘帅 夏俊秋 +2 位作者 张峰 谭星 涂秋芬 《材料科学》 2018年第5期625-634,共10页
本研究采用等离子体聚合技术在316L SS表面沉积聚烯丙胺薄膜,在碱性条件下进一步固定单宁酸(TA),为表面提供大量活性位点,进而通过迈克加成席夫碱反应共价接枝比伐卢定(BVLD)和硒代胱胺(SeCA),构建促内皮、抗凝和抗增生的多功能仿生涂... 本研究采用等离子体聚合技术在316L SS表面沉积聚烯丙胺薄膜,在碱性条件下进一步固定单宁酸(TA),为表面提供大量活性位点,进而通过迈克加成席夫碱反应共价接枝比伐卢定(BVLD)和硒代胱胺(SeCA),构建促内皮、抗凝和抗增生的多功能仿生涂层。采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评价其抗凝性能,并进行细胞增殖实验(CCK-8)评价涂层对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构建的仿生涂层在促进内皮细胞生长的同时显著抑制了平滑肌的生长,此外,与未接枝BVLD的对照涂层相比,该仿生涂层还显著延长了凝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酸 一氧化氮 比伐卢定 等离子体聚合技术
下载PDF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系统在心血管支架表面内皮化分析研究中的应用
16
作者 谭星 涂秋芬 +1 位作者 郑晓柯 胡张梅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3-169,共7页
目的:观察内皮细胞(ECs)在植入的心血管支架表面的分布与生长状态,探讨支架材料表面的内皮化情况,并对支架表面内皮化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究。方法:在对内皮细胞不同结构进行特异性染色标记的情况下,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系统... 目的:观察内皮细胞(ECs)在植入的心血管支架表面的分布与生长状态,探讨支架材料表面的内皮化情况,并对支架表面内皮化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究。方法:在对内皮细胞不同结构进行特异性染色标记的情况下,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系统连续扫描观察荧光标记的内皮细胞在植入体内一个月后的支架材料表面的表达程度。结果:在无任何促内皮分子或药物情况下,支架材料本身分布的内皮细胞较为稀疏,整体内皮化程度不高;而在材料本身涂覆促内皮分子或药物的情况下,支架材料表面内皮细胞分布较为紧密,且规则有序,其整体内皮化程度更高。结论: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系统能够从宏观和微观角度上有效实现支架材料表面内皮化程度的定性定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共聚焦扫描系统 内皮细胞 心血管支架 表面内皮化
下载PDF
纯Ti表面电火花沉积CoCr合金涂层的界面行为研究
17
作者 李亚龙 涂秋芬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16年第6期174-176,共3页
以CoCr合金为电极,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纯Ti表面沉积CoCr合金涂层,研究涂层的硬度、表面状态、微观结构和相组成.结果表明:合金涂层硬度为430 HV,约为基底的4倍;涂层厚度为40~60μm;涂层与基体间存在元素相互扩散,发生反应形成了冶金... 以CoCr合金为电极,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在纯Ti表面沉积CoCr合金涂层,研究涂层的硬度、表面状态、微观结构和相组成.结果表明:合金涂层硬度为430 HV,约为基底的4倍;涂层厚度为40~60μm;涂层与基体间存在元素相互扩散,发生反应形成了冶金结合层,主要成分为Cr2Ti和Cr1.97Ti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CoCr涂层 界面行为
下载PDF
氢气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抑制黏附分子释放的机制研究
18
作者 刘艳秋 李乐 +6 位作者 郭丽伟 张婷玥 张婷婷 吕磊 黄楠 涂秋芬 赵安莎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探究氢气对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miR-126及其潜在靶点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E-选择素(E-sele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分4组培养HUVEC,采用不同浓度(0、0.01、0.1、1.0μg·mL^... 目的探究氢气对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miR-126及其潜在靶点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E-选择素(E-sele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分4组培养HUVEC,采用不同浓度(0、0.01、0.1、1.0μg·mL^(-1))的脂多糖处理24 h;确定100 ng·mL^(-1)为最佳诱导浓度,建立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氢气组、模型+阿托伐他汀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RT-qPCR检测miR-126和黏附分子ICAM-1、VCAM-1、E-selectin在HUVEC中的表达。结果采用100 ng·mL^(-1)脂多糖可成功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细胞模型;与模型组比较,氢气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上调miR-126的表达,下调ICAM-1、VCAM-1、E-selectin的表达,效果与阿托伐他汀相近。结论氢气可能通过上调miR-126的表达来发挥促进HUVEC增殖和抑制黏附分子释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炎症模型 脂多糖诱导 富氢培养基 MIR-126 黏附分子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E-选择素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氢气对脂多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炎症的调控作用
19
作者 刘小菊 涂秋芬 +1 位作者 谢鑫 黄楠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研究氢气对脂多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炎症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富氢培养体系,采用测氢笔检测体系中培养基的氢气浓度和pH,以此来选出最适合细胞培养的氢气比例。通过脂多糖诱导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炎症反应,分别应用CCK-8... 目的研究氢气对脂多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炎症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富氢培养体系,采用测氢笔检测体系中培养基的氢气浓度和pH,以此来选出最适合细胞培养的氢气比例。通过脂多糖诱导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炎症反应,分别应用CCK-8法和ELISA法探究氢气对细胞增殖及炎症因子分泌的调控作用。结果氢气比例为70%时最适合细胞培养。氢气显著抑制内皮细胞释放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抑制巨噬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促进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结论氢气可有效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氢培养体系 氢气 细胞增殖 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细胞 巨噬细胞
原文传递
富氢水对2型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的促愈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蒙娜 涂秋芬 +1 位作者 吕磊 黄楠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83-387,共5页
目的研究富氢水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皮肤创面的促愈作用。方法诱导T2DM大鼠模型,并建立皮肤创面,随后饲喂富氢水,每天观察大鼠创面的愈合情况,直至痊愈。切取第4、7、12、21天时的创面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富氢水对T2DM创面愈合的影响... 目的研究富氢水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皮肤创面的促愈作用。方法诱导T2DM大鼠模型,并建立皮肤创面,随后饲喂富氢水,每天观察大鼠创面的愈合情况,直至痊愈。切取第4、7、12、21天时的创面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富氢水对T2DM创面愈合的影响。检测氢气对高糖处理的成纤维细胞的作用,进一步了解氢气促进T2DM创面愈合的机制。结果饲喂富氢水的T2DM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炎症期以及肉芽组织生成期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明显加快。氢气可改善高糖处理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和细胞状态的破坏。结论长期饮用富氢水对T2DM创面愈合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氢水 2型糖尿病 创面修复 氧化应激 炎症 成纤维细胞 大鼠 氢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