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辨率CT评估免疫治疗相关性肺炎患者诊疗效果及预后研究
1
作者 夏广明 陈锦灿 +3 位作者 黄嘉敏 温中炎 黄少健 练英妮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评估免疫治疗相关性肺炎患者诊疗效果及预后。方法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免疫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205例,其中32例治疗后并发免疫相关性肺炎,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评估免疫治疗相关性肺炎患者诊疗效果及预后。方法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于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免疫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205例,其中32例治疗后并发免疫相关性肺炎,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CT),分析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情况,免疫相关性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免疫相关性肺炎出现的时间、诊疗效果及预后。结果1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6例肺部低分化肉瘤样癌均采用纳武力尤单抗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用药剂量为3 mg/kg,治疗频次为每半个月1次;1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信迪利单抗静脉滴注治疗,剂量为200 mg/次,频次为每21 d 1次。32例免疫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分级情况为:2级3例,3级20例,4级9例。12例为对称分布,而20例为非对称分布。患者分型情况如下:20例为磨玻璃型,6例为实变型,6例为网格型。其中有23例伴有胸膜变厚,23例纵隔淋巴结受累,12例伴有支气管扩张,9例伴有小叶间隔变厚,9例伴有多发小叶中心结节,3例伴有胸腔积液。出现免疫相关性肺炎后,32例患者均停止PD-1抑制剂治疗,而应用糖皮质激素连续治疗1~6周,13例出院。结论采用高分辨率CT可以对免疫性肺炎进行诊断,并且有助于对患者进行准确分级、分型,对于已经明确诊断的免疫相关性肺炎患者,应立即停止PD-1抑制剂治疗,之后采用糖皮质激素对患者进行治疗,必要时还可联合抗生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 免疫治疗 相关性肺炎 评估 预后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术前评估在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陈金水 梁梅 +1 位作者 温中炎 陈锦灿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4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术前评估在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68例,均于术前行CT三维重建扫描,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三维重建术前评估肝门部胆管癌Bism...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术前评估在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68例,均于术前行CT三维重建扫描,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三维重建术前评估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Corlette分型、周围血管受累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并评估手术的可切除性。结果: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CT三维重建评估Bismuth-Corlette分型准确率为91.18%,评估侵犯肝动脉、门静脉、淋巴结转移以及手术可切除性的灵敏度分别为90.91%、88.89%、87.50%、95.12%,特异度为91.30%、87.80%、82.69%、85.19%,准确率为91.18%、88.24%、83.82%、91.18%。结论:术前应用CT三维重建能准确评估肝门部胆管癌Bismuth-Corlette分型、周围侵犯以及淋巴结转移,且对手术的可切除性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切除术 CT三维重建 术前评估 应用价值
下载PDF
导师制结合PBL教学法在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评价
3
作者 陈锦灿 温中炎 刘永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10期0168-0171,共4页
在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采用导师制结合PBL教学法后取得了怎样的效果。方法 从2019年1月-2023年1月中选择入影像科的住院医师29例为研究范例,均实施规范化培训,分组方式:随机电脑数表法,观察组中15例,行导师制结合PBL教学法;对照... 在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采用导师制结合PBL教学法后取得了怎样的效果。方法 从2019年1月-2023年1月中选择入影像科的住院医师29例为研究范例,均实施规范化培训,分组方式:随机电脑数表法,观察组中15例,行导师制结合PBL教学法;对照组中14例,行传统带教方法。收集并记录培训效果。结果 带教满意度数据为观察组更高,P<0.05,有临床统计学意义。对住院医师的成绩而言,观察组的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住院医师学习能力而言,观察组的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带教法应用在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效果显著,不仅仅能够提高住院医师的综合素质,还能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起到促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师制 PBL教学法 影像科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效果分析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评价下肢血管损伤 被引量:6
4
作者 温中炎 陈锦灿 +2 位作者 刘永辉 邹光成 梁家宁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6年第5期405-409,共5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显示下肢血管损伤的优缺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下肢血管损伤的30例患者的血管重组图像,比较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下肢动脉损伤的显示效果,30例患者包括16例单纯动脉损伤,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显示下肢血管损伤的优缺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的下肢血管损伤的30例患者的血管重组图像,比较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下肢动脉损伤的显示效果,30例患者包括16例单纯动脉损伤,10例假性动脉瘤,4例动静脉瘘,其中8例为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10例假性动脉瘤患者同时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检查及破口修复术,15例单纯动脉损伤经手术证实,其余5例病例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等检查和随访证实。比较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下肢动脉损伤的显示效果。结果 30例患者CTA都能清晰显示下肢动脉损伤,与原始轴位和MPR/CPR相比,MIP及VR诊断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分别为70.59%(12/17),58.82%(10/17)。CTA对血管损伤的诊断与DSA、手术所见及MRA等相关检查随访完全相符,但CTA对下肢动脉损伤后血栓形成诊断的准确率为60.71%(17/28)。结论 64层螺旋CTA可准确、直观显示下肢动脉损伤情况。各种下肢血管后处理成像技术中,MPR/CPR结合原始轴位对下肢血管损伤显示最佳,VR对手术定位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动脉损伤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温中炎 陈锦灿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8期74-77,共4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并行64排螺旋CTA检查的患者资料。下肢动脉分为4段(髂动脉段、股动脉段、腘动脉段和小腿动脉段)。统计下肢动脉病变部位、数目、性质、... 目的:研究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并行64排螺旋CTA检查的患者资料。下肢动脉分为4段(髂动脉段、股动脉段、腘动脉段和小腿动脉段)。统计下肢动脉病变部位、数目、性质、长度(<5cm,5~10cm和>10cm)并分析其特点。结果:根据4分段法,80例患者中病变动脉148条,多节段病变55(37.16%)条,其中受累股动脉104(70.27%)条,受累的小腿动脉134(90.54%)条。总病变325处,其中闭塞性疾病179(55.08%)处,狭窄性病变约146(44.92%)处。>10cm闭塞病变主要发生在小腿动脉66处,占小腿动脉病变的49.25%,以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为主。结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CTA表现主要以多节段硬化闭塞为主,多累及股动脉和小腿动脉。无创性CTA可用于下肢动脉病变的常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下载PDF
宫颈癌的MRI诊断及分期
6
作者 温中炎 邹光成 刘永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92-96,共5页
目的选取宫颈癌患者共36例进行MRI表现和分期研究,探讨MR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采用MRI检查的研究患者,观察其MR中肿瘤大小、位置、动态增强信号特点、侵犯程度等情况,并与完成手术病理确诊的28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目的选取宫颈癌患者共36例进行MRI表现和分期研究,探讨MRI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采用MRI检查的研究患者,观察其MR中肿瘤大小、位置、动态增强信号特点、侵犯程度等情况,并与完成手术病理确诊的28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1例IA期未被MRI表示外,其余患者均被显示,显示率达97.22%;T1WI信号呈现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信号呈现稍高信号,成像中患病部位信号与子宫内膜、宫旁脂肪以及宫颈基质存在较明显的对比,动态增强早期阶段病灶明显强化;MRI诊断宫颈癌其肿瘤定位准确率为100%,分期符合率为85.71%。结论 MR成像技术能够准确地显示出患者宫颈癌变的肿瘤大小以及侵犯情况,且有助于较准确地于术前进行癌变分期,可作为首选的检验及分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磁共振成像 癌症分期
下载PDF
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
7
作者 温中炎 陈锦灿 梁家宁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9期44-46,共3页
目的探究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30例经手术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检查,而且进行多平面重建技术检查,将手术过程中的探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 目的探究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30例经手术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检查,而且进行多平面重建技术检查,将手术过程中的探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多平面重建技术检查的诊断结果,并观察不同类型癌病患者不同检查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0.00%(24/30)、86.67%(25/30)、100.00%(30/30),多平面重建技术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中,肿块型患者9例,管壁侵润型患者11例,结节型患者10例,利用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准确率为100.00%。结论多平面重建技术应用于肝门部胆管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而且可以观察受累情况,能够能客观地显示肿瘤部位、大小和范围;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制定术式及改善术后效果具有尤为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平面重建技术 肝门部胆管癌 CT平扫 诊断准确率
下载PDF
脾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邱淦滨 陈锦灿 +2 位作者 刘永辉 温中炎 廖伟雄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脾脏炎性假瘤样(IPT-like)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DCS)的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经病理学证实的脾脏IPT-like FDCS 4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24~68岁,中位年龄52岁。结合4例患者CT平扫加增强图像,分析病灶的位置、大小、... 目的探讨脾脏炎性假瘤样(IPT-like)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DCS)的CT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经病理学证实的脾脏IPT-like FDCS 4例,其中男性1例,女性3例;年龄24~68岁,中位年龄52岁。结合4例患者CT平扫加增强图像,分析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方式和强度,探讨其CT表现与病理间的联系。结果病理所见IPTlike FDCS以淋巴细胞、浆细胞为背景,部分病灶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肿瘤细胞混杂其中,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CD21、CD34、CD35表达阳性。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RNA (EBER)原位杂交显示EBER-ISH(+)。4例脾脏IPT-like FDCS的CT平扫表现为等或稍低密度肿块,内见液化、坏死区,境界尚清,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实性部分持续性强化。结论脾脏IPT-like FDCS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病灶一般较大,常合并出血、坏死,平扫以等或稍低密度为主,强化方式呈持续性强化,可为临床诊断及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依据,但最后确诊仍依赖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炎性假瘤样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CT)
原文传递
分析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温中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7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分析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共108例患者,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剖腹探查的方式,观察组采用急诊腹部CT探查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 目的:分析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共108例患者,根据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剖腹探查的方式,观察组采用急诊腹部CT探查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诊断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患者,均有明显差异(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腹部CT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检查时间较短,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CT 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 诊断作用
下载PDF
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邱淦滨 廖伟雄 +1 位作者 温中炎 陈锦灿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1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目的:探讨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L)的CT/MRI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UESL 5例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5例病灶均单发,4例位于肝右叶,1例同时累及肝左右叶。CT/MRI表现为边界模糊的... 目的:探讨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L)的CT/MRI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UESL 5例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5例病灶均单发,4例位于肝右叶,1例同时累及肝左右叶。CT/MRI表现为边界模糊的囊实性肿块,囊壁见结节状、不规则软组织密度/信号影,内见厚壁不均分隔,CT平扫呈低密度,内见大片状液化、坏死,MRI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CT/MRI增强扫描壁结节、软组织成分及囊内分隔呈轻度渐进性强化。结论:成人UESL影像表现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胚胎性肉瘤 多排螺旋CT
原文传递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淦滨 廖伟雄 +2 位作者 刘永辉 温中炎 陈锦灿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1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细胞胶质瘤(GG)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G患者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结果17例GG中,位于幕上16例,幕下1例;完全实性型6例,囊实性型9例,囊性型2例;瘤周无水肿或轻、中度水肿13例,重度水肿4例。... 目的探讨神经节细胞胶质瘤(GG)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GG患者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结果17例GG中,位于幕上16例,幕下1例;完全实性型6例,囊实性型9例,囊性型2例;瘤周无水肿或轻、中度水肿13例,重度水肿4例。2例囊性型病灶呈T_(1)WI、T_(2)FLAIR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囊壁无强化或轻度环形强化,囊壁小结节明显均匀强化。15例非囊性型病灶实性部分多呈T_(1)WI等或稍低信号、T_(2)WI低信号,T2FLAIR稍高信号。17例患者的强化方式多样,其中明显均匀强化6例,11例病灶内呈结节状或片状强化,主要以轻、中度强化为主。结论GG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发病部位,可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神经肿瘤
下载PDF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表现
12
作者 邱淦滨 廖伟雄 +2 位作者 温中炎 刘永辉 陈锦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4期140-143,153,共5页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I影像表现。方法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10月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FN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典型FNH患者CT及MR...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CT和MRI影像表现。方法分析2015年2月至2020年10月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及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FN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典型FNH患者CT及MRI均见病灶中央纤维瘢痕,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动脉期除纤维瘢痕外病灶明显强化,延迟期纤维瘢痕内见对比剂填充;不典型FNH影像表现多样,CT平扫呈低密度,增强动脉病灶中央或周边见粗大供血动脉,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见丰富粗细不等“辐射状”血管,强化方式呈“中心开花式”;MRI 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与CT强化方式基本一致。结论典型FNH的CT和MRI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临床上不难诊断;不典型FNH可脂肪变性、无“中央纤维瘢痕”等各种表现,临床工作中要求准确诊断不典型FNH仍有困难。CT及MRI增强扫描中“中心开花式”的强化方式,或许有助于提高对不典型FNH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SCT联合MSCTP技术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莫彩建 翁建辉 +1 位作者 陈金水 温中炎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联合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技术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为为观察组,采用Child-Pugh分级对观察组...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联合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技术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9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为为观察组,采用Child-Pugh分级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分组,其中A级41例,B级27例,C级19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完成MSCT、MSCTP检查。另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MSCT、MSCTP检查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受检者的MSCT、MSCTP检查结果,比较其门静脉直径,同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的门静脉直径、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指标以及肝脏体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门静脉主干(MPV)、脾静脉(SPV)、肝内门静脉左支(IHLPV)、肝内门静脉右支(IHRPV)直径分别为(18.24±4.13)mm、(14.29±3.55)mm、(13.71±3.03)mm、(13.84±3.16)mm,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1.35±2.62)mm、(9.03±1.84)mm、(9.22±1.76)mm、(9.16±1.6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级、B级和C级患者的MPV、SPV、IHLPV和IHRPV直径分别为(16.76±2.46)mm、(13.03±2.23)mm、(13.12±2.64)mm、(13.42±2.65)mm;(18.59±3.03)mm、(15.22±2.86)mm、(14.03±2.88)mm、(14.29±3.01)mm;(21.02±3.67)mm、(16.84±3.09)mm、(15.88±3.11)mm、(16.04±3.46)mm,肝功能分级越高,MPV、SPV、IHLPV和IHRPV水平越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级、B级、C级患者的胃左静脉(LGV)直径和食管下静脉曲张断面数量分别为(6.22±1.67)mm、(4.41±1.21)个;(8.13±2.02)mm、(6.25±1.66)个;(10.06±2.31)mm、(7.64±1.75)个,肝功能分级越高,lGV直径、食管下静脉曲张断面数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级、B级和C级患者的肝脏体积分别为(1351.56±311.78)cm^(3)、(1091.46±255.13)cm^(3)和(866.23±178.29)cm^(3),肝功能分级越高,肝脏体积越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P技术检测的门静脉系统相关指标配合MSCT检测得到的肝脏体积,能够较为准确地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受损程度进行评估,在其术前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症 肝硬化 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 肝脏体积
下载PDF
CT三维成像诊断腹部来源不明肿瘤的价值分析
14
作者 莫彩建 翁建辉 +1 位作者 陈金水 温中炎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年第12期2290-2292,共3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三维成像诊断腹部来源不明肿瘤的价值。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8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来源不明肿瘤患者分组,对照组43例证实为良性肿瘤,观察组43例证实...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三维成像诊断腹部来源不明肿瘤的价值。方法: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将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8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来源不明肿瘤患者分组,对照组43例证实为良性肿瘤,观察组43例证实为恶性肿瘤。所有患者都给予64排螺旋CT三维扫描与重建,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CT值对比、灵敏度、特异度及图像特征。结果:观察组的平扫期、动脉期、门脉期CT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CT检查结果证实,观察组43例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中42例阳性患者,1例为阴性患者,经计算CT三维成像对腹部来源不明肿瘤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的结果如下:分别为97.64%(42/43)和100.00%(43/43)(P<0.05)。结论:CT三维成像在诊断腹部来源不明肿瘤的恶性肿瘤时需要的CT值较大,且可提高诊断价值,为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 肿瘤 CT三维成像 诊断 价值
下载PDF
评价多层螺旋CT进行健康体检人群早期肺结节筛查的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玉娟 冼国明 +2 位作者 刘海波 温中炎 郭锦辉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第6期70-72,共3页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中多层螺旋CT对早期肺结节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资料1500例作回顾性分析,所有人员均接受多层螺旋CT筛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作为对照,分析不同...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中多层螺旋CT对早期肺结节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资料1500例作回顾性分析,所有人员均接受多层螺旋CT筛查,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作为对照,分析不同年龄阶段肺结节检出情况、不同性别健康群体各年龄段肺结节检出情况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1500例健康体检者,共检出肺结节160例,检出率10.67%。肺结节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性与女性在不同年龄阶段肺结节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结节检出率在46~50岁、50~55岁年龄段表现出明显升高趋势。术后病理结果证实:肺癌患者25例、肉芽肿性结节125例、错构瘤10例;其中25例肺癌患者中,男性占17例、女性占8例,男性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同时其中Ⅰ期16例、Ⅱ期5例、Ⅲ期2例、Ⅳ期2例。结论:对健康体检人群早期肺结节筛查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不仅可有效筛查肺结节,肺结节检出率比X线更高,有利于及早发现肺部恶性结节,且准确检出肺结核、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肺部疾病,在健康体检筛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健康体检人群 早期肺结节
下载PDF
Aspect评分指导下超静脉溶栓时间窗脑梗死患者的机械取栓治疗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天波 陈锦灿 +2 位作者 温中炎 夏广明 殷万春 《医学信息》 2021年第S01期100-101,共2页
目的分析Aspect评分指导下机械取栓治疗脑梗死超静脉溶栓时间窗患者的效果.方法时间于2018年1月-2020年3月,对象为脑梗死超静脉溶栓时间窗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Aspect评分指导下机械取栓治疗.观察分析患... 目的分析Aspect评分指导下机械取栓治疗脑梗死超静脉溶栓时间窗患者的效果.方法时间于2018年1月-2020年3月,对象为脑梗死超静脉溶栓时间窗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Aspect评分指导下机械取栓治疗.观察分析患者血管再通情况、NIHSS、ADL评分变化、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30例患者中,27血管不同程度再通,再通率90.0%.患者术后NIHSS、ADL等评分较术前改善显著(P<0.05),有统计学价值.患者术后NIHSS、ADL等评分较术前改善显著(P<0.05),有统计学价值.经研究表明,其中术前、术后NIHSS、ADL分别为13.4±5.8、56.3±12.4/10.2±7.4、72.3±15.2,经比较,t=4.5127、15.3124,均P<0.05.随访3个月,患者mRS预后良好18例(60.0%),发生颅内症状性出血7例(23.33%),死亡3例(10.0%).结论Aspect评分指导下机械取栓治疗脑梗死超静脉溶栓时间窗患者的效果显著,尤其是评分≥7分者给予急诊机械取栓可降低致残率,提升血管再通率,安全有效,还可改善其生活能力和预后,值得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ect评分 机械取栓 脑梗死 超静脉溶栓时间窗
下载PDF
浅析人本主义教学模式在放射医学专业住培的应用
17
作者 邱淦滨 廖伟雄 +2 位作者 陈金水 温中炎 陈锦灿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7期0122-0124,共3页
人本主义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兴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放射医学具有本科内容繁重、实践课时偏少、医疗设备多样化、二级学科系统化的特点。为此,我们在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日常教学带教中,建... 人本主义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兴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放射医学具有本科内容繁重、实践课时偏少、医疗设备多样化、二级学科系统化的特点。为此,我们在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日常教学带教中,建立了基于影像诊断案例库与放射医学理论为核心的翻转课堂、双导师模式带教及培训医师授课能力培养三种培养方式,并将人本主义教学理念贯穿培训全过程,并与传统授课方式相结合,在放射医学住院医师培训教学中取得较好的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本主义 放射医学 教学实践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