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镜观察动脉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温字平 吕艳思 +5 位作者 宋晓婧 李浩 于娜 赵利梅 洪芳 王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9-241,共3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28岁。因右上肢丘疹2个月余,于2020年4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2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右上肢发现一黄豆大丘疹,按压及挤捏伴轻度疼痛,无瘙痒。否认患处皮肤外伤史及蚊虫叮咬史等。患者既往史、个人史均无特殊,家族中无... 1病历摘要患者男,28岁。因右上肢丘疹2个月余,于2020年4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2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右上肢发现一黄豆大丘疹,按压及挤捏伴轻度疼痛,无瘙痒。否认患处皮肤外伤史及蚊虫叮咬史等。患者既往史、个人史均无特殊,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纤维瘤 动脉瘤样 皮肤镜
原文传递
新媒体时代皮肤科临床实践与专业科普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施
2
作者 李浩 王俐 +2 位作者 吕艳思 温字平 张振颖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3年第6期370-373,共4页
目的探讨在新媒体时代,将临床见习与专业科普有效结合应用于皮肤科本科教学。方法选取2020级深圳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5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8名学生。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LBL)完成《皮肤性病... 目的探讨在新媒体时代,将临床见习与专业科普有效结合应用于皮肤科本科教学。方法选取2020级深圳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5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8名学生。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LBL)完成《皮肤性病学》教材的核心理论课和临床见习。研究组学生采用核心理论课授课时侧重引导学生概述疾病的诊治重点及注意事项;随后采用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BL)辅助皮肤科科普视频,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如何面向患者进行科普;最后采用实例教学法(CBL),结合见习期间教师的示范,让学生面向患者进行疾病的宣教和科普。结果对照组理论课考试为(82.56±7.11)分,研究组为(86.85±5.53)分,研究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成绩,研究组学生在面谈技巧、专业素质、临床判断、沟通能力、整体表现5个方面的考核成绩分别为(8.04±1.33)分、(8.10±1.04)分、(7.13±1.08)分、(8.44±1.28)分、(8.45±1.8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学生临床见习期间,面对真实门诊患者完成疾病科普,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平均分均为4分以上。结论本次教改项目旨在将核心理论、临床见习、专业科普有机的结合,有效的提高了理论考试成绩、临床实践能力以及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激发学生的主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可进一步推广到其他学科的教学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科 临床见习 科普 教学方法
原文传递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皮肤科会诊病例回顾性分析
3
作者 温字平 钟全斌 陆东庆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74-576,共3页
院内会诊为皮肤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国内外关于皮肤科会诊资料的文献报道不多。为了解本地区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皮肤病会诊情况,本文收集本院2002年—2014年3730例皮肤科会诊患者,并对其分类整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皮肤病 住院患者 会诊 构成比
原文传递
皮下型分叶状毛细血管瘤1例
4
作者 温字平 吕艳思 +3 位作者 黄靖凯 于娜 张晓东 王俐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年第5期348-350,共3页
报告皮下型分叶状毛细血管瘤1例。患者男,19岁,左手臂结节伴疼痛3月余。皮肤专科检查:左手臂约上1/3处见一类圆形暗红色皮下结节,稍隆起于皮面,大小约12 mm×10 mm,表面覆有少许细薄白色鳞屑,未见破溃、糜烂,边界较清,活动度欠佳,... 报告皮下型分叶状毛细血管瘤1例。患者男,19岁,左手臂结节伴疼痛3月余。皮肤专科检查:左手臂约上1/3处见一类圆形暗红色皮下结节,稍隆起于皮面,大小约12 mm×10 mm,表面覆有少许细薄白色鳞屑,未见破溃、糜烂,边界较清,活动度欠佳,质地硬韧,按压痛阳性。皮损组织病理:真皮内大量增生的毛细血管密集排列,由纤维性间隔分隔,形成小叶状结构,无包膜,界限清楚。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未见核异形及病理性核分裂像。诊断:皮下型分叶状毛细血管瘤。治疗:手术切除。随访4个月未见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叶状毛细血管瘤 皮下型
下载PDF
先天性皮肤异色病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吕艳思 王琳琳 +7 位作者 张佳威 黄靖凯 温字平 于娜 张晓东 赵利梅 洪芳 王俐 《皮肤科学通报》 2020年第1期86-88,共3页
患儿男,7月。面部红斑伴毛细血管扩张5月。皮肤科查体:面部弥漫红斑伴散在毛细血管扩张,双侧臀部及阴囊网状皮肤异色改变。基因测序提示患儿存在RECQL4突变。结合病史以及基因测序结果诊断:Rothmund-Thomson综合征(先天性皮肤异色病)。
关键词 先天性皮肤异色病 ROTHMUND-THOMSON综合征 皮肤异色 光敏感
原文传递
IL17/IL22分泌细胞检测联合斑贴试验对甲醛致职业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麦卫华 刘星伟 +1 位作者 苏广校 温字平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727-731,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IL17、IL22分泌细胞检测,联合皮肤斑贴试验,对甲醛致职业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OACD)发病的预测作用。方法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选取131例职业性甲醛接触工人(有皮肤炎症改变的49例,无皮肤炎症改变的82例)作... 目的探讨外周血IL17、IL22分泌细胞检测,联合皮肤斑贴试验,对甲醛致职业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OACD)发病的预测作用。方法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选取131例职业性甲醛接触工人(有皮肤炎症改变的49例,无皮肤炎症改变的82例)作为接触组,63例健康工人作为对照组。对有皮肤炎症改变的甲醛接触工人行皮肤斑贴试验;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外周血IL17阳性(IL17+)及IL22阳性(IL22+)T细胞亚型并分析其所占比例。结果49名有皮肤炎症改变的甲醛接触组工人中,斑贴试验阳性32例,阴性17例。斑贴试验阳性接触组外周血CD3+CD8-IL17+及CD3+CD8-IL22+细胞百分比高于斑贴试验阴性接触组、无皮肤改变接触组及对照组,斑贴试验阴性接触组及无皮肤改变接触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贴试验阴性接触组与无皮肤改变接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中尚存在少量CD3+CD8+IL17+及CD3+CD8+IL22+细胞,斑贴试验阳性接触组高于斑贴试验阴性接触组、无皮肤改变接触组及对照组,斑贴试验阴性接触组及无皮肤改变接触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贴试验阴性接触组与无皮肤改变接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职业性甲醛接触人群外周血IL17+及IL22+T细胞增多,包括CD8-T细胞及CD8+T细胞,可能与OACD发病有关;外周血IL17及IL22分泌细胞检测联合斑贴试验可能有助于早期筛选出具有甲醛过敏体质的工人,预防OACD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IL17 IL22 皮炎 变应性接触性 皮炎 职业性
原文传递
甲板下蓝痣一例
7
作者 黄靖凯 温字平 +5 位作者 吕艳思 于娜 刘佳 张晓东 曾山 王俐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34-635,共2页
患者,男,33岁,因左足拇趾趾甲近端蓝黑色皮疹2年,黑斑数量增多3个月于2019年6月18日就诊。患者于2年前发现左足拇趾半月板处出现一绿豆大小甲下蓝黑斑,蓝黑斑无明显增大,无自主疼痛不适。
关键词 足拇趾 半月板 甲下 黑斑 蓝痣 疼痛不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